导航:首页 > 中医中药 > 休息痢中医治疗秘方大全

休息痢中医治疗秘方大全

发布时间:2021-03-10 11:11:07

⑴ 痢疾是什么

痢疾,古称肠辟、滞下。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为主要症状。若感染疫毒,发病急剧,伴突然高热,神昏、惊厥者,为疫毒痢。痢疾初起,先见腹痛,继而下痢,日夜数次至数十次不等。多发于夏秋季节,由湿热之邪,内伤脾胃,致脾失健运,胃失消导,更挟积滞,酝酿肠道而成。
痢疾,病名。见《济生方》。宋以前有肠澼、赤白沃、热利、痢病、下痢(或“痢”)、滞下等名称。《医碥》卷三:“痢由湿热所致,或饮食湿热之物,或感受湿热之气,积于肠胃,则正为邪阻,脾胃之运行失常,于是饮食日益停滞,化为败浊,胶粘肠胃之中,运行之机,益以不利,气郁为火,与所受湿热之气混合为邪,攻刺作痛,……”有腹痛泻次频仍,下利赤白粘冻,里急后重等症。后世更明确指出痢疾多由饮食不洁,感受疫毒之气,使肠道产生积滞,传导失常所致,当辨其虚实分别论治。而痢疾所下之赤白粘冻,《医学原理·痢门》谓:“其赤者血分受伤,属于小肠;白者气分受伤,属于大肠。”《明医指掌》:“湿热之积,干于血分则赤,干于气分则白。”在临床上,实证宜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消积导滞为法。邪盛正虚者,宜祛邪扶正,兼用行血调气,此所谓“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虚证当补中益气,温阳固涩。痢疾又可分为多种,按不同的病因、症候(包括症情轻重和病程以及下痢之色),大致有暑痢、湿热痢、风痢、疫痢、气痢、毒痢、热痢、寒痢、噤口痢、久痢、休息痢、奇恒痢、赤痢、白痢、赤白痢、五色痢等多种,中医所说之痢疾,既等同于现代医学的痢疾,也包括阿米巴痢、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及其他一些肠道感染、中毒等引致的肠道传化、吸收功能失调的疾病。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发病率高。各年龄段人群皆可染病,小儿发病率较成人高,尤以1-4岁小儿发病率最高。在环境卫生状况差,卫生习惯不良的情况下易于流行。我国菌痢的发病率也很高。细菌性痢疾于早期治疗效果较好;发病后3-4天就诊,疗效较差。如果治疗不彻底或不适当,容易转为慢性痢疾、较难根治。中毒型痢疾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1 病原学
痢疾杆菌属于志贺氏菌属,革兰染色阴性。按菌体抗原不同分为志贺氏菌、福氏菌、鲍氏菌、宋内氏菌4个群。此菌属在外界环境中生存能力强,其中宋内氏菌最强,志贺氏菌最弱。在日光下半小时、60℃时10分钟、100℃时即刻,均可将其杀灭。一般消毒剂如来苏儿、漂白粉、新洁尔灭、过氧乙酸等均可将其灭活。
2 流行病学
痢疾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发病率高。痢疾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轻型、慢性痢疾和健康带菌者易被忽视。传播途径以粪、口感染为主,卫生习惯不良的小儿易患本病。小儿慢性菌痢多具潜隐性、非典型性和迁延性,不易被发现,故易在小儿群体中流行。人被感染后免疫力不持久,可以再发。受寒、疲劳、饮食不当、营养缺乏、肠菌群失调等因素皆可降低对本病的抵抗力。
3 发病机理
本病以结肠或回肠末端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因为痢疾杆菌侵袭后产生内、外毒素使肠粘膜受损,病变部位有多核细胞浸润,形成脓肿或溃疡。病变局部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中毒性菌痢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血管壁渗透性增加,使血管壁周围组织严重水肿,内脏器官(如脑、肝、肾及肾上腺等)出现水肿。
4 临床表现
菌痢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伴全身中毒等症状。婴儿对感染反应不强,起病较缓,大便最初多呈消化不良样稀便,病程易迁延。3岁以上患儿起病急,以发热、腹泻、腹痛为主要症状,可发生惊厥、呕吐。志贺氏或福氏菌感染者病情较重,易出现中毒型痢疾,多见于3-7岁儿童。人工喂养儿体质较弱,易出现并发症。
菌痢按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迁延性和慢性菌痢3类,其临床表现分述如下:
(1)急性菌痢按临床表现分为4型,即普通型、轻型、重型和中毒型。
①普通型:急性起病,体温达39℃ -40℃,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症状。每日大便10-20次,初为稀便或呈水泻,继呈脓血便,左下腹压痛伴肠鸣音亢进,里急后重明显。如能及时治疗、可于数日内痊愈。
②轻型:较普通型全身毒血症状和肠道症状表现轻,里急后重等症状不明显,易误诊为肠炎或结肠炎。
③重型:高热、呕吐、腹痛、里急后重明显,排脓血便,每日达数十次,严重者出现脱水和酸中毒症状。
④中毒型:此型多见于3-7岁儿童。起病急剧,体温迅速升至40℃ 0-41℃,伴有头痛、畏寒、惊厥或循环障碍等症状。本病常无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胃肠症状也不严重,且多在出现惊厥后6-12小时才发生。中毒型多表现为以周围循环衰竭为主的休克型;以脑水肿与颅内压增加等脑部症状为主的脑型,以呼吸与循环衰竭同时存在为主的混合型。
a.休克型:早期患儿面色灰白,口周青紫,肢端发冷,指趾甲苍白,心率和呼吸增快。随病情发展,面色变灰,指趾甲、口唇发绀,皮肤发花,心率每分钟达160次以上,心音低钝,脉细弱,意识不清。晚期伴心力衰竭、休克肺、DIC(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b.脑型:多见于学龄前儿童,乳儿和学龄儿童相对少见。患儿初起意识清醒,突然出现惊厥、四肢抽动,两眼上翻。严重者反复出现。开始每次惊厥后意识尚清,以后逐渐萎靡、烦躁或嗜睡,直至昏迷。患儿面色灰白,且体温越高面色越灰,神经症状也越重。脑水肿、脑病可引起呼吸衰竭,则治疗较为困难。因此若见患儿面色发灰、心率相对较缓及反复惊厥,都是颅压增高的征兆,要积极处理,以防呼吸衰竭发生。
菌痢有脑水肿时,眼底改变并不明显,不能以此来判断有无脑水肿。
C.混和型:脑型和休克型表现同时存在,病情更严重。
(2}迁延性菌痢 病程在2周-2个月之间,系急性菌痢迁延不愈之故。病人常无高热、腹痛或中毒症状,只表现为腹部不适、食欲不佳、大便次数多,有时脓血便和黏液便交替出现。便培养阳性率低于急性期。
(3}慢性菌痢 病程在2个月以上。由于急性期治疗不及时,或因患儿体质弱、营养不良、佝偻病、寄生虫、贫血等合并症所致,也可因耐药菌株引起。除腹泻外,其他症状不典型。病程久者可出现消瘦、乏力、轻度贫血等现象。
5 检查
急性病人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可有核左移,慢性病人可有贫血。典型病人大便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和红细胞,以及吞噬细胞,不典型者只见少许白细胞。挑选有脓血的大便易得到阳性结果。x线及乙状结肠镜可用于慢性菌痢的检查和鉴别诊断。
6 诊断和鉴别诊断
在流行季节有痢疾接触史或有不洁饮食史,出现发热、黏胨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应考虑本病。在夏秋季节,有突发高热、惊厥、面色苍白、四肢末梢发冷、脉细数者应考虑中毒型菌痢。本病有呕吐、腹痛症状,但若病人出现严重呕吐、持久的剧烈腹痛,应首先排除其他肠内、外疾病,以防误诊。应注意与下列各种疾病相鉴别:
①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 多发于2岁以下儿童,5-8个月发病率较高。粪便内可有黏液,有腥臭味,较为稀薄呈蛋花汤样,大便次数较多,容易引起脱水、酸中毒。镜检可有白细胞、脓细胞,通过粪便的细菌培养可以确诊。
②沙门氏菌肠炎 常常以家庭或集体发作,呕吐多见,大便黏液多于脓,常呈绿色胶冻状。里急后重较为少见,粪便细菌培养可以确诊。
③病毒性腹泻 多见于2岁之内儿童。起病急,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可有少量黏液,无腥臭味。粪便细菌培养阴性,做免疫电镜检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及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检测,以及病毒分离对诊断本病有帮助。
④阿米巴痢疾 南方多见,多发于年龄较大的儿童。起病较慢,大便次数较多,但无里急后重,大便有血和黏液,呈紫红色果酱样,新鲜大便黏液镜检可以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⑥出血性小肠炎 发病急,有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大便呈血水便,晚期常常出现休克。粪便培养阴性,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本病。
⑥流行性乙型脑炎 其流行季节与中毒型痢疾相同。在中毒型痢疾缺乏肠道症状时,二者相似。脑脊液检查对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有帮助;而温盐水灌肠,以灌出物镜检或培养,可以明确中毒型痢疾的诊断。
⑦霍乱与副霍乱 于流行季节来自疫区,有食用水产品史,出现急性呕吐和腹泻、水量多,呈淘米水样,粪便的细菌培养可以帮助诊断。
⑧肠结核 可以出现脓血便,与菌痢类似,但其发病缓慢,有结核病史、可有午后低热及盗汗,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粪便培养有助于诊断。
7 治疗
(1)急性痢疾普通型的治疗
①常规疗法:患儿要卧床休息、隔离和采用消毒措施。饮食以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吐泻、腹胀重的患儿可短期禁食。
②抗生素疗法:可选用氟呱酸、庆大霉素、黄连素和复方新诺明等联合口服。疗程7-10天。
③吸附疗法:可给予思密达,其对细菌和毒素有强大的吸附作用,并可抑制细菌生长,还可与黏液蛋白结合并相互作用,加强肠道黏膜屏障作用。
④微生态疗法:可用含双歧杆菌制剂。它通过与肠道猫膜上皮细胞结合,起占位性保护作用,抑制细菌入侵,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⑥补液疗法:根据脱水情况决定补液方法和补液量。
(2)慢性痢疾的治疗
①抗生素疗法 常用药物和剂量同急性菌痢的治疗,但疗程要长。可采用间歇疗法,用药7-10天,休息4天,再治疗4天,休息4天,再重复4天,总疗程3-4周。也可用黄连素或大蒜混合液灌肠治疗。但应注意长期使用抗生素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应在大便培养转阴、脓血便消失后即改用中药、维生素、微生态制剂和思密达等药物。
②饮食疗法:慢性菌痢除抗菌治疗外,还应注意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3)中毒型痢疾的治疗
①改善微循环:可利用阿托品类药物解除血管痉挛,防止休克。用多巴胺、酚妥拉明、异丙肾等扩张血管。用冬眠药物氯丙嗪抑制血管壁上受体,使微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且有镇静、降低基础代谢作用。用糖皮质激素、氢化考的松消炎、减轻脑水肿、减轻中毒症状。
②扩容及纠酸:按输液速度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补液原则进行。
③呼吸衰竭: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呼吸兴奋剂,危重者给予气管插管或人工呼吸。
④减轻脑水肿:对脑型病例应及时使用脱水剂甘露醇,加地塞米松静脉推注或快速静脉滴注。
⑤控制感染:及时作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在药敏结果出来以前,一般首选哇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氟呱酸静脉给药,但因此类药可能会影响幼童骨骼发育,疗程不宜过长.一般为5-7天。还常用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头抱氨噻肟控制感染。
⑥降温:可用莱比林、扑热息痛、萘普生等降温,也可冷盐水灌肠、物理降温。
8 痢疾杆菌的耐药性
痢疾杆菌细胞质中的耐药因子(R因子)可使其产生破坏抗菌药物的酶系统,产生耐药性。R因子可以在不同菌株,甚至不同菌群之间传递,造成耐药性扩散,因而出现更多的耐药菌株。
近年来抗生素的普遍应用,甚至滥用,使痢疾杆菌抗药性逐年增加,一些敏感菌株也成为耐药株,对常用抗生素(复方胺甲恶唑、氯霉素、吡哌酸、氨苄西林、诺氟沙星)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给治疗带来了困难。
9 中医对痢疾的研究简况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损伤脾胃及脏腑而成,属于“肠辟、痢疾”范畴。《素问•太阴阳明论》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下为飨泄,久为肠辟。”,《证治汇补》指出:“肠辟者,谓湿热积于肠中.即今痢疾也,故曰无疾不成痢,痢乃湿、热、食积三者”。在治疗上应采取辨证论治的方法,《景岳全书》云:“凡治痢疾,最当察虚实,辨寒热,此泻痢最大关系,若四者不明,则杀人甚易也。”,故本病辨证首辨寒、热、虚、实,临证当据腹痛、里急后重、痢色,并参合舌脉而辨,通常可分为6种类型。现将各型的辨证要点与治疗原则分述如下。
(1)湿热型
本症以腹痛、痢下赤白脓血、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病机为湿热之邪侵入肠胃,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故腹痛,里急后重;湿热郁滞于大肠,经络受损,故下痢赤白脓血;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之象。治则宜清热化湿,调气行血。可用芍药汤加减:芍药、金银花各15g,当归、大黄、黄芩、黄连各9g,槟榔、木香、桂枝、甘草各5g。血热痰阻者,加地榆、桃仁、丹皮。
(2)寒湿型
本症以腹痛胀满、喜温暖、下痢白多赤少或纯白冻为辨证要点。病机为寒湿之邪侵及肠胃,气血淤滞,腑气通降不利,故腹痛胀满,里急后重;寒邪所致,故喜温暖;寒湿之邪交阻大肠,经络受损,则下痢白多赤少或纯白冻;舌淡、苔白腻、脉濡缓为寒湿之象。治则宜温化寒湿,行气和血。可用胃苓汤加减:苍术、厚朴、陈皮、茯苓、当归各10g,桂枝、炮干姜、木香、枳实各3g。若寒甚者,加大炮干姜用量。
(3)疫毒型
本症以发病急骤、腹痛、里急后重较剧或壮热烦躁、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为辨证要点。病机为疫毒之邪,伤人最速,故发病急骤,疫毒熏灼肠道,耗伤气血,经脉受损,故下痢鲜紫脓血;疫毒之气甚于湿热之邪,故腹痛里急后重较剧;毒盛于里,助热伤津,故壮热烦渴;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为疫毒内热炽盛之征。治则宜清热凉血解毒。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金银花、白芍各3鲍,秦皮、地榆各15g,黄连3g,黄柏6g。神昏痉厥者加犀角、羚羊角。此型需配合西医对症疗法,以缓燃眉之急。
(4)阴虚型
本症见于久痢津伤之病人。以痢下脓血黏稠、虚坐努责、舌红绛少苔为辨证要点。病机为邪滞肠间,阴血不足,故痢下脓血黏稠;营阴不足故虚坐努责;舌红绛少苔、脉细数为阴血亏耗之征。治则宜养阴清热,和血止痛。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加减:黄连、乌梅各6g,黄芩、阿胶、当归各l0g,白芍、地榆炭各15g。若下痢无度,虚坐努责,加赤石脂、禹余粮、人参。
(5)虚寒型
本症证以痢下稀薄或白冻,食少神疲,腰酸肢冷或滑脱不禁为辨证要点。病机为脾虚中寒,寒湿留滞肠中,故下痢稀薄带有白冻;脾胃虚弱故食少神疲,四肢不温;日久及肾,肾阳虚衰,关门不固,故腰酸怕冷,滑脱不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均为虚寒之象。治则宜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加减:赤石脂、禹余粮、白芍各15g,附子、干姜各3g,白术l0g,诃子6g。若久痢脱肛,可用补中益气汤。
(6)休息痢型
本症病人多有痢疾史。以时发时止、终年不愈为辨证要点。病机为下痢日久,正虚邪恋,寒热夹杂,肠胃传导失司,故缠绵难愈,时发时止;湿热留恋不去,病根未除,故感受外邪或饮食不当而诱发,发则腹痛里急,大便夹黏液或见赤色,苔腻不化,脉濡或虚数为湿热未尽、正气虚弱之征。治则宜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加味:人参、白术、木香各l0g,干姜、枳实、甘草各5g,黄连6g.另外,可采用针灸治疗。根据病情常选用曲池、合谷、足三里、上下巨虚、神阙,下脘、天枢、大肠俞、脾俞等穴位。

⑵ 怎样用药浴治疗细菌性痢疾

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以腹痛、里急后重、下利赤白脓血为临床特征。
临床辨证可分以下几种证型:一是湿热型,其主症为下利赤白脓血,肛门灼热,腹痛,里急后重,或伴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二是寒湿型,其主要症状为下利赤白黏冻,白多赤少,或纯为白色黏冻,伴见腹痛喜温,里急后重,脘腹痞闷,头身困重,舌苔白腻,脉象濡缓;三是虚寒型,其主症为下利缠绵,大便溏稀,夹有黏液或脓血,伴见腹部隐痛,喜按喜温,肛门重坠,四肢不温,精神萎靡,饮食少进,舌淡苔白,脉象细缓无力;四是休息痢,其主症为下利时发时止,病程旷日已久,发作时便下脓血或黏液,腹痛,里急后重,伴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饮食少进,舌质淡苔腻,脉象濡细。此外,还有一种称“疫毒痢”,其证发病急骤,高热,口渴,或腹痛剧烈,里急后重,下利脓血,并可出现神昏等危重症状。一般说来,急性菌痢多属热证、实证;慢性菌痢以寒证、虚证居多,或寒热错杂、虚实兼夹之证。
方一【组成】乌梅450克。
【用法】取乌梅,加水煎取汁,倒在脚盆中,趁热熏肛门,待药汁温度下降至可以耐受时,用药汁坐洗肛门。每日1次,连用3~5日。
【功用】收涩止痢。
【适应证】休息痢。
【说明】下利日久,时发时止,甚至经年不愈,中医称“休息痢”。乌梅擅长收涩,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但急性菌痢应慎用或忌用。
方二【组成】鲜生姜50克。
【用法】将生姜洗净,捣碎煎汤,待温度适宜,用之洗澡,务必周身皆洗,尤其是胸腹部。洗3~5分钟后,用毛巾擦干,覆被使患者出微汗。每日洗1次。
【功用】祛寒湿,泄郁热。
【适应证】慢性细菌性痢疾。
【说明】生姜性温热,善走泄,煎水外洗,既能祛除寒湿,又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抗病力,故适宜于寒湿型慢性菌痢,尤适合小儿患者。
方三【组成】马齿苋15克(鲜品用30克),玄参、黄芩、乌梅、木香、柏子仁各1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坐浴,每日1或2次。
【功用】清热解毒,调气止痢。
【适应证】湿热痢。
【说明】方中马齿苋凉血解毒,清热止痢,黄芩清热解毒,玄参凉血解毒,木香理气,乌梅敛肠止泻,柏子仁调中。诸药合用,清热解毒,调气止痢,故适用于湿热痢。
方四【组成】白头翁30克,黄连、木香、刘寄奴各1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浸浴,每日1次。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
【适应证】疫毒痢。
【说明】方中黄连、白头翁清热解毒,加木香调气,刘寄奴活血。诸药合用,清热凉血解毒,故治疗疫毒痢有较好的疗效。
方五【组成】当归、黄连、香附、砂仁各10克,川芎6克,干姜5克,山药2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浸浴。
【功用】温中健脾,活血祛瘀。
【适应证】寒湿痢。
【说明】方中干姜温中祛寒,砂仁、山药健脾化湿,黄连、香附理气,当归活血。诸药合用,温中健脾,理气活血,故适用于寒湿痢。
方六【组成】黄柏、丹皮、生地、黄连、马齿苋各10克。
【用法】上药水煎浸浴,每日1次。
【功用】养阴血,清湿热。
【适应证】阴虚痢疾。
【说明】方中黄柏、黄连清热解毒,丹皮、马齿苋凉血解毒,生地养阴。诸药合用,养阴清热,故适用于阴虚痢。
方七【组成】艾叶200克。
【用法】将艾叶煎煮取汁,趁热擦洗小腹部。每次20分钟,每日3次。
【功用】止痢。
【适应证】各型痢疾。
【说明】艾叶具有较好的止痢作用,临床上可用于各类痢疾。

⑶ 三根汤治什么感冒

我觉得三根汤应该治的是外感伤寒的感冒。你应该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健康!

⑷ 细菌性痢疾怎么用偏方治疗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源为菌痢病人及带菌者,传播途径系经消化道传染。痢疾杆菌从粪便排出,直接或间接地污染手、饮水、食物或食具等,再经口而传给健康人,故可因食物和水源被污染而引起暴发流行。其特点为人群普遍易感,且病后免疫时间短暂,故可反复感染发病。目前菌痢仍为最常见的传染病。全年散发,夏秋季多见。结肠粘膜化脓性溃疡性炎症为其基本病理变化。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病情轻重悬殊,轻者不治自愈,重者可致死。潜伏期为数小时至7天,多数为1~2天。临床表现的轻重缓急与感染的菌型、菌量以及机体状况有关。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二期六型。有急性、慢性二期。急性期痢疾,有轻型、普通型及中毒型三型,中毒型痢疾是致死的重要原因。慢性细菌性痢疾,可分为迁延型、急性发作型、隐匿型三型。急性期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慢性期可有轻度贫血。粪便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与红细胞,发现巨噬细胞对诊断有参考意义。大便培养检出病原菌为确诊依据。对于各型菌痢,因病情不同治疗重点亦不一样。
【方一】痢疾验方【来源】《秘验妙方八百八》【组成】当归15克,薤白头15克,甘草6克,滑石15克,白芍15克,槟榔6克,莱菔子26克,枳壳3克,木香2克(磨汁冲)
【主治】休息痢(慢性痢疾)。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注意事项】服本方需忌生冷。
【方二】马齿苋方【来源】民间【组成】马齿苋(俗称“长寿菜”)500克【主治】菌痢。
【用法】加水2公斤煮烂,滤出药液加少量白糖口服,或水煎,食马齿苋饮汤,连服5日为1疗程。或将马齿苋洗净晒干,研成细末,加少量白糖,每日3次,每次3克,温开水冲服。
【方三】乌梅香附汤【来源】《家用便方》【组成】乌梅6个,香附9克【主治】菌痢。
【用法】水煎取药液100毫升。1岁以内每服20毫升,日服3次;1~2岁每服30毫升,日服3次;2~5岁每服30毫升,日服4次;5岁以上每服40毫升,日服4次。
【疗效】此方儿童用,效果好。
【方四】地榆止痢方【来源】《中医家用验方1000则》【组成】地榆50克,仙鹤草30克,女贞子30克【主治】急性菌痢。
【用法】每日1剂,300毫升水煎至100毫升分2次服,第一天用量加倍。
【疗效】2~5剂可愈。
【方五】山楂饮【来源】《中医家用验方1000则》【组成】炒山楂15克【主治】红、白痢疾。
【用法】煎汤当茶饮。红痢加红糖,白痢加白糖适量,红白痢各加红、白糖适量。
【疗效】1~3剂可愈。
【方六】胡椒绿豆外敷方【来源】《药到病除小绝招》【组成】胡椒、绿豆各3克,大枣1枚【主治】虚寒痢、休息痢。
【用法】将前2味共研细末,过筛,用熟枣肉调成膏,纱布包,敷神阙、脾俞穴,1日1次。
【疗效】一般3~5日见效。
【方七】当归白芍汤【来源】《教你偏方治大病》【组成】当归20克,白芍15克,萝卜籽15克,槟榔2克,枳壳2克,车前子2克,甘草2克,白糖或红糖适量。
【主治】此方适于赤白痢。
【用法】水煎,加糖服下。每日1剂【疗效】3次即愈。
【方八】黄瓜藤方【来源】中医杂志,1959,(5)。
【组成】新鲜黄瓜藤60克(或干品30克)
【主治】痢疾。
【用法】加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1日服4次,每次50毫升,7日为1疗程。如无效,可再加服1疗程。
【方九】鱼腥草方【来源】邹桃生。浙江中医杂志,1988,(6):260。
【组成】鲜鱼腥草用50~150克(干品减半)
【主治】菌痢。
【用法】水煎服,日1剂。如有鲜品,则先嚼服药叶20~40克,则效果更佳。
【方十】红接骨草方【来源】龙绍孙。广西中医药,1991,14(5):207。
【组成】红接骨草30克(鲜品60克)
【主治】湿热痢疾及泄泻。
【用法】上药加水两小碗,煎取1小碗,顿服。小儿用量减半。每日1剂,日服2次,5天1疗程。
【疗效】共治疗65例痢疾患者,痊愈61例,好转2例,无效2例;治疗29例泄泻患者,全部痊愈。
【方十一】萝卜姜汁汤【来源】《偏方大全》【组成】萝卜1个,鲜姜30克,蜂蜜30克,陈茶3克【主治】赤白痢疾。
【用法】萝卜及生姜洗净,捣烂,取萝卜汁一酒杯,取姜汁一汤匙,与蜂蜜及陈茶混在一起,用开水冲沏一杯,顿服。
【疗效】连服3次可愈。

⑸ 寻:中国中医药版《中医内科学》的方剂歌诀

1、感 冒
感冒四时风邪袭,咳嗽头疼流鼻涕,恶寒发热身不适,解达法由表实立,荆防银翘香薷饮,风寒风热暑湿岐,尚有气虚参苏施,加减葳蕤滋阴虚。
2、咳 嗽
咳为肺病气上逆,外感内伤两大纲,风寒三拗止嗽用,热菊燥杏俱有桑,二陈三子法中土,内伤痰热清金方,肝火泻白黛蛤合,肺亏沙参麦冬尝。
3、肺 痿
肺痿病属慢虚疴,主症咳吐浊涎沫,痿如草木萎不荣,日炽霜杀叶萎弱,肺中津气失濡养,虚冷较少虚火多,滋阴润肺麦门施,草姜姜草虚寒卓。
4、肺 痈
肺叶生疮成脓疡,风热痰火瘀毒伤,咯吐腥臭脓血痰,邪盛正实辨证纲。初期清解银翘良,成痈如金苇茎汤,溃脓加味桔梗施,恢复沙参桔梗匡。
5、哮 证
哮证发作痰鸣喘,宿根新邪肺不宣, 邪实正虚辨标本,寒哮寒痰射麻专, 定喘汤方主热哮,缓解固本最相关, 肺脾肾虚有主次,玉屏六君肾气丸.
6、喘 证
喘分虚实肺肾关,张口抬肩鼻翼煽,风寒痰郁里热型,麻黄桑白麻石甘,痰浊二陈三子合,肺气郁闭五磨专,生脉补肺肺金虚,肾虚肾气参蛤散。
7、肺 胀
肺气胀满多老年,喘咳上气病缠绵,苏子三子六君子,痰浊壅肺应精选。越婢桑白适痰热,痰蒙涤痰安宫丸,平喘补肺金水虚,水泛真武五苓散。
8、肺 痨
肺痨正虚瘵虫罹,性属传染慢虚疾,咳嗽咯血形羸弱,潮热盗汗特征具,月华丸治肺阴虚,百合秦艽火旺亟, 保真汤主气阴耗,阴阳补天大造需。
9、痰 饮
痰饮总括
痰饮确缘水内停,医圣金匮论最精,痰悬溢支宜温化,阴盛阳虚标本明。
痰 饮
饮留胃肠名痰饮,苓桂术甘半夏斟,甘遂半夏或己椒,虚实主次应细分。
悬 饮
邪犯胸肺柴枳长,若停胸胁十枣良,络气不和香附使,阴虚内热沙麦尝.
溢 饮
淫溢肢体溢饮名,发表化饮症能平,小青龙汤加减用,肺脾水气定可清。
支 饮
支饮触发为邪实,寒邪伏肺青龙施,苓桂术甘或肾气,缓解脾肾阳虚时。
10、自汗 盗汗
古云盗汗多阴虚,自汗阳羸卫外疏, 肺卫不固玉屏风,营卫不和桂枝主,阴阳失调液外泄,互根当究五车书。阴虚火旺归六黄,邪热郁蒸龙胆处。
11、血 证
血证病机归热虚,上溢下泄渗肌肤,辨清部位明脏腑,三大治则火血气。
鼻 衄
鼻衄热迫肺胃肝,桑菊玉女龙胆煎,归脾汤补气血亏,局部用药效更添。
齿 衄
齿衄胃火循经冲,清胃泻心合方攻,肝肾阴亏相火浮,滋水清肝茜根终。
吐 血
吐血由胃呕吐出,泻心十灰胃热著,肝火犯胃龙肝泻,气虚血溢归脾主。
咳 血
咳血总由肺中来,燥热桑杏汤化裁,肝火泻白黛蛤合,阴虚百合固金筛。
便 血
便血肠道湿热致,地榆散或槐角施,若由脾胃虚寒生,黄土汤方温而止。
尿 血
尿血实热小蓟饮,虚热知柏地黄斟,脾虚归脾汤堪用,肾虚山药功中肯。
紫 斑
紫斑血热妄行伤,犀角地黄汤最良,虚火茜根散增损,气不摄血归脾汤。
12、心 悸
心虚胆怯安神志,心血不足归脾施,阴虚火旺补心丹,阳虚不振用桂枝,苓桂术甘水凌心,桃仁红花瘀阻治,惊悸怔忡当细辨,斟酌病情分虚实。“桂枝”即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13、胸 痹
阴寒痰浊并血瘀,本属阴阳气血虚,标实宜通虚温补,血府逐瘀活法立,栝蒌半夏或白酒,痰壅寒凝证有异,左归生脉合养营,参附右归从本议。
14、不 寐
不寐虚实道理深,肝郁化火龙胆斟,痰热内扰胃不和,温胆为法崇经云,心脾两虚归脾施,阴虚长沙妙绝伦,心胆气虚安神志,是疾尚虚医精神。
附1.多寐
湿困脾弱多贪眠,阴盛阳虚气不前,平胃六君随证用,阳虚理中补中研。
附2:健忘
健忘证关心脾肾,归脾汤方思虑斟,六味地黄肾精耗,劳心过度枕中神。
15、厥 证
厥证昏仆气逆乱,搐鼻参附针为先,醒辨气血与痰食,虚实气厥不一般, 虚证四味实五磨,血厥独参通瘀煎, 痰厥导痰汤为主,食厥神术保和丸。
16、郁 证
情志不舒郁证生,六郁总由气郁成,肝气郁结郁化火,柴胡丹栀证不同,半夏厚朴主梅核,甘麦忧郁伤神灵, 心脾两虚归脾施,阴虚火旺滋水清。
17、癫 狂
癫狂总括
癫狂多发青壮年,精神失常证易辨,肝胆心脾关系紧,气郁痰火阴阳偏。癫疾沉默神痴呆,语无伦次多喜欢,狂证喧扰躁妄骂,多怒不识六亲眷。
癫,
癫证忧愁久致郁,气滞津聚伤心脾,痰气郁结顺气导,心脾两虚养心宜。
狂,
狂证恼怒不得宣,化火挟痰神逆乱,肝胆胃经审病机,生铁落饮二阴煎。
18、痫 证
痫证形成多先天,惊恐脑伤气逆乱,昏仆抽风吐涎沫、声类畜叫总由痰。定痫丸主风痰阻,火盛涤痰并龙胆,大补元煎合六君,心肾亏虚滋是全。
19、胃 痛
胃痛良附散寒凝,柴胡主疏气滞型,肝胃郁热化肝煎,保和丸消食积停,失笑丹参活瘀血,一贯芍甘阴虚更,黄芪建中温脾胃,通则不痛含义精。
附1:吐 酸
泛吐酸水有两端,香砂六君左金丸,寒热加减灵便用,病机指示属于肝。
附2:嘈 杂
脘中饥嘈时作止,胃热温胆加连栀,四君增味治胃虚,归脾汤主血虚时。气虚阳微实难治,补气右归延生机。
20、噎 膈
噎即噎塞隔为拒,酒食所伤忧思郁,标本虚实当首察,启膈润燥利痰气。五汁津亏得良剂,通幽瘀血最相宜,气虚阳微实难治,补气右归延生机。
附:反胃
食入反出胃家寒,丁香透膈治弗难,更有下焦乏火化,附子理中益火源。
21、呕 吐
胃失和降气上逆,虚实详辨定缓急,食伤外邪犯胃腑,保和丸施香正气。痰饮半夏合苓桂,疏肝夏朴左金一,理中脾胃虚寒型,麦门堪为胃阴虚。
22、呃 逆
胃气上逆呃呃呃,食乖正亏志不和,实证胃寒或火逆,丁香竹叶柿蒂多。若属气机郁滞型,五磨顺气勿蹉跎,更有阳虚理中施,阴虚益胃功效卓。
23、泄 泻
泄泻便稀更衣烦,湿胜脾虚最关键,藿香正气除寒湿,湿热葛根汤芩连。痛泻要方肝乘脾,保和食滞肠胃间,参苓白术脾胃弱,四神泻在黎明前。
24、痢 疾
痢下赤白并腹痛,里急后重夏秋生,湿热疫毒内伤食,损伤脾胃肠澼成,疫毒清凉白头翁,湿热芍药定权衡,寒湿胃苓重温化,阴虚驻车养阴清,真人善治虚寒痢,连理休息痢收功。
25、霍 乱
吐泻交作霍乱名,挥霍撩乱势堪惊,时伤秽浊食弗洁,三类寒热干霍生,寒霍重证急回阳,藿香纯阳适证轻,蚕矢燃照主热霍,绞肠为干玉枢平。
26、腹 痛
腹痛脏腑气血分,寒热虚实审病因,寒则良附热承气,虚则温补建中饮,实痛疏肝气不运,日久少腹除瘀根,另有食积保和丸,通字义广法度深。
27、便 秘
便秘脾肾关系密,胃肠传导论病机,不通艰涩便时长,治分热冷与气虚。热结麻丸冷济川,气结六磨能解急,黄芪汤擅气不运,尊生润肠治血虚.
28、虫 证
虫证总括
虫证寄生肠道间,蛔绦钩蛲及姜片,伤脾扰腑耗气血,面黄异嗜腹痛现。
蛔虫病
蛔虫痛剧乌梅丸,痛减驱蛔化虫专, 病久香砂六君子,尚有简易方法便
蛔 厥 蛔厥痛引右背肩,弯要曲膝躁不安,安蛔定痛乌梅施,缓解胆道驱蛔餐。
绦虫病
绦虫特征白节片,治疗南瓜子雷丸,槟榔石榴仙鹤草,驱虫务尽勿留患。
钩虫病
钩虫病为多南方,脾虚黄病绛矾良,气血两虚八珍施,驱虫榧子雷丸榔。
蛲虫病
蛲虫儿童患病多,肛痒夜甚小虫着,内服追虫外百部,注意卫生功效卓。
姜片虫
姜片虫病囊蚴染,菱角荸荠因生餐,驱虫为主佐健脾,槟榔香砂六君专。
29、胁 痛
胁痛病源主肝胆,实多虚少气血辨,滞瘀湿热肝阴虚,以通为主虚滋肝。气郁当疏柴胡散,瘀血旋覆汤复元,肝胆湿热龙胆妙,养阴柔肝一贯煎.
30、黄 疸
黄疸病由湿邪生,色分暗滞与鲜明,阳黄热重茵陈施,湿多甘露配五苓。急黄毒盛犀角解,阴黄术附寒湿凝,尚有木瘀郁血积,逍遥鳖甲随证定。
附:萎黄
萎黄肌肤淡黄色,倦怠干萎无光泽,黄芪建中温脾胃,调理脾胃为要则。
31、积 聚
腹内结块胀或痛,积聚病形各不同,聚证肝郁逍遥主,六磨食滞痰阻通。积初金铃失笑和,日久酌补膈下攻,正虚八珍化积施,重证切记图缓攻。
32、鼓 胀
鼓胀气血水交凝,肝脾肾脏常俱病,气滞柴胡胃苓选,寒湿实脾温而行,湿热中满合茵陈,肝脾血瘀需调营,六味膈下主阴虚,脾肾阳虚附五苓。
33、眩 晕
诸风掉眩肝风荡,髓亏血乏痰火伤,晕眩呕恶汗自泄,急标缓本辨证昌,肝阳上亢天麻潜,气血亏虚归脾汤,痰浊中阻夏白术,肾亏左归右归方。
34、中 风
中风总括
中风卒起证多端,气血虚火及风痰, 肝肾阴虚为根本,真中类中外邪辨。
中经络
络脉空虚风邪袭,大秦艽汤祛风亟,肝肾阴虚风阳扰,镇肝息风滋潜需。
中脏腑
中脏闭脱必须分,突然昏到不知人,口噤手握二便频,脱则手撒汗如淋。阳闭羚羊角汤治,至宝安宫急灌进,阴闭涤痰苏合香,脱证参麦复阳阴。
后遗证
中风后遗治颇难,针灸推拿并锻炼,偏瘫补阳还五施,镇肝息风病机转。语蹇肾亏地黄饮,风痰阻络解语丹,阳亢天麻须加味,口眼歪斜牵正散。
35、水 肿
水肿原因水湿起,越婢加术风水袭,五味消毒麻连豆,湿毒浸淫用之宜,胃苓五皮水湿证,湿热雍盛疏凿立,脾阳虚衰实脾饮,济生真武肾虚。
36、淋 证
淋证涩痛小便频,湿热蕴结膀胱肾,热淋通利八正散,石淋石韦增三金。气淋虚证补中气,实证利气取香沉。血淋小蓟导赤散,知柏地黄虚实分。膏淋汤治虚膏淋,实证萆薤分清饮。劳淋无比山药丸,六淋转化要详珍。
附:尿 浊
浊由湿热萆薤佳,气陷精下补中法,水缺知柏地黄主,火衰右归温肾家。
37、癃 闭
癃闭似淋闭不通,上焦不外肺热壅,中清不升浊弗降,下属湿热肾不充。清肺补中上中施,八正济生下辨明,更有沉香疏肝气,尿阻代抵挡堪攻。
38、腰 痛
腰痛悠悠酸无力,肾着沉沉不转移,若还湿热伴热感,痛如锥刺属血瘀。左右归丸肾虚主,甘姜苓术金匮立,四妙身痛逐瘀施,综合治疗勿劳欲。
39、消 渴
消渴三多体羸常,病在水金燥土伤,食乖情志劳欲过,阴虚为本燥标彰。上消肺热消渴方,中消玉女胃火炀,下消地黄肾阴亏,两虚肾气鹿茸良。
40、遗 精
遗精梦遗滑精探,心肾失调最相关,君相火动黄连施,补心三才封髓丹。湿热下注分清饮,劳伤心脾妙香散,肾虚滑脱精不固,地黄左归右归丸。
附:阳痿
阳痿赞育命火衰,归脾气血心脾责,大补元煎恐伤肾,湿热下注用知柏。
41、耳鸣耳聋
耳窍闭塞起鸣聋,鸣聋有别机理通。肝火痰火风热火,龙胆温胆银翘宗,肾精亏虚左慈滋,脾虚益气聪明崇,新久虚实标本辨,肝胆脾肾分补攻。
42、痹 证
痹证风寒湿热乘,闭而为痛痹斯名,风盛走游防风取,寒则痛剧乌头通。重着麻木薏苡仁,红肿白虎加桂精,虚久独活寄生施,内舍五脏法道更, 肝肾亏虚守虎潜,针灸推拿佐功成。
43、内 伤 发 热
内伤发热病缠绵,气血精亏脏腑偏,情志饮食劳倦因,孟浪发散或苦寒,阴虚内热清骨散,补中归脾气血研,血府逐瘀神方妙,丹栀逍遥热郁肝。
44、虚 劳
虚劳总括
五脏虚候立为目,气血阴阳大纲辨。虚劳病势多缠绵,内因外因先后天,
气虚
气虚主在肺脾脏,补肺加味四君良.血虚
血虚须辨心与肝,养心四物汤效验。
阴虚
阴虚在肺沙麦擅,心亏天王补心丹,脾胃阴虚汤益胃,肝肾补肝左归丸。
阳虚
阳虚里寒为征象,心用拯阳理劳汤,附子理中温脾土,右归丸方复肾阳。
11、里热表寒:里热表寒素有热,烦躁便秘渴咽干。复感寒邪身躯痛,继而发热恶风寒。
12、真热假寒:真热假寒阳不伸,面色苍白手足冰。恶热烦渴喜冷饮,舌绛苔黄神不清。
13、真寒假热:身寒假热阳气虚,舌淡尿清便溏稀。真热口渴脉虚大,甘温除热好时机。
14、虚证:虚证形瘦无精神,心悸气短汗淋淋。阴虚可见五心热,阳虚面白肢不温。舌光无苔脉细弱,大便溏泻小便频。
15、实证:实证气郁精神狂,胁脘腹胀痰浊黄。便难里急尿涩痛,舌红苔厚脉弦长。
16、上实下虚:上实喘嗽痰壅盛,胸脘腹胀卧则难。下虚浮肿吸气少,形寒肢冷腰膝酸。
17、上虚下实:上虚心肺不足证,下实大肠湿热凝。心悸怔忡气息短,里急后重脓血行。
18、里虚表实:里虚表实食欲减,便溏食后腹胀满。恶寒发热头身痛,素体阳虚又外感。
19、真实假虚:内有真实外假虚,体瘦神疲冷身肢。里急后重或症瘕,大实赢状补益疾。
20、真虚假实:真虚假实腹胀满,痛喜揉按而和缓。舌质胖嫩虚弦脉,反泻含冤重危险。
21、阴阳
阴证面白四肢冷,神疲乏力语声低。尿清便溏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迟。
阳证神旺语声粗,面目红赤呼吸粗。高热尿黄大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浮。
阴虚内热颧唇红,盗汗少寐梦遗精。五心烦热脉细数,舌红无苔卧不宁。
阳虚外寒面唇白,自汗欲寐虚弱脉,身倦畏寒尿频数,阳痿带稀体无泽。
失血脱水成亡阴,口干喜冷汗多粘。舌红干燥脉虚数,面色潮红畏热烦。
亡阳病变阳虚脱,手足厥冷汗出多。脉微欲绝舌淡润,渴喜热饮息微弱。
22、气虚:气虚五脏功能弱,呼吸气促语低微。身疲肢倦食纳少,心悸筋缓目发黑。头晕眼花腰酸痛,自汗脱肛内脏重。
23、气滞证:气滞主证胀闷痛,胀疼发作时重轻,窜痛嗳气矢气减,兼证五脏各有型。脘闷纳呆胁胀满,咳喘胸憋腰脊痛。
24、气逆:气逆病本肺胃肝,咳嗽喘息肺逆先。呕恶嗳气呃逆胃,肝逆昏厥头晕眩。
25、血虚证:面唇舌甲无光华,心悸失眠手足麻,经少衍期脉虚细,头眩乏力眼昏花。
26、血热证:身热夜甚烦不眠,目红鼻衄发疹斑。舌质红绛脉细数,月经先期崩漏连。
27、血瘀:肿胀刺痛有定点,日轻夜重面色暗。口唇舌质青紫暗,舌边尖部瘀点斑。口干嗽水不欲咽,肢体麻木或痉挛。脉沉细涩为要点,部位不同随症见。
28、气滞血瘀:气滞血瘀肝郁成,太息易怒胁胀痛。月经不调胁痞块,舌紫脉虚诊可凭。
29、气血两虚:气血两虚头晕眩,少气乏力懒语言。面白色淡脉细弱,自汗心悸兼失眠。
30、气虚失血:气虚失血属内伤,倦怠少气面萎黄。肌衄便血成崩漏,舌淡脉弱归脾汤。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尽力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_^

⑹ 求结肠炎中医治疗的方子

此为中医中的休息痢。治宜健脾益气,佐以化湿。可试用下方:太子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炙甘草9克、黄连12g、木香3g。每日一剂,分早晚饭前温服。

⑺ 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用中药怎么治疗,中药治疗效果好吗

首先 定期作结肠镜检查!! 属于脾虚湿胜可以试试四神丸,参苓白术散(成药) 如果湿热证型可以用黄连素,加胃乐新冲剂 中药治疗慢性肠炎疗效还是很好的,注意结肠炎患者不能受寒,饮食切忌辛辣,生冷!! 可以找个中医辨证论治效果可能更好些,但是一定到正规医院,切忌医托!
麻烦采纳,谢谢!

⑻ 中医对痢疾的病因病机是如何认识的

痢疾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证。多发生于夏秋季节。 根据历代医家的论述,结合近代名家的认识,痢疾的主要病因病机可简要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外感时邪:暑湿、疫毒之邪侵及肠胃,湿热郁蒸,或疫毒弥漫,气血阻滞,与暑湿、疫毒相互搏结,化为脓血而成为湿热痢或疫毒痢。一般认为,湿热伤于气分,则为白痢;伤于血分,则为赤痢;气血俱伤,则为赤白痢。除湿热疫毒之外,若寒湿侵于肠胃,寒性凝结,湿性粘滞,寒湿相兼,以至气滞血涩,肠液凝滞,与肠中秽浊之物相结,也可下泻为痢。 (2)内伤饮食:饮食不洁,或误食不洁之物,平素好食肥甘厚味,则酿生湿热,湿热内蕴,腑气壅阻,气血凝滞,化为脓血,而成湿热痢。若湿热内郁不清,又易伤及阴血,则形成阴虚痢。若其人平素恣食生冷瓜果,损伤脾胃,脾虚不运,水湿内停,中阳受困,湿从寒化,寒湿内蕴滞肠,气血凝滞,与肠中腐浊之气相搏结,化为脓血而成寒湿痢。饮食不洁既可单独致痢,也可与外感寒湿、暑热之邪相结合而为病。 (3)内伤七情:七情内伤与痢疾的发病也有一定的关系。因郁怒所伤,肝气犯脾,气滞血瘀,饮食难化,日久胶结,可渐成下痢赤白粘冻;或因忧虑伤脾,运化失职,饮食停滞,与气血胶结而酿成痢疾。在临床上,此为休息痢的主要诱发因素。 (4)脾肾虚弱:脾肾虚弱常与久痢的形成有密切的联系。久痢不愈,必使脾胃受损,继而及肾。而寒湿之痢,易伐中阳,终致命门火衰;湿热之痢,易耗津液,以致肾阴亏虚。再则,平时劳役过度,或禀赋不足、脾肾素弱者,又感寒湿之气,或因热痢过服寒凉药物,每致阳气更弱,而致虚寒之痢。 本病病位虽然在肠,但肠与胃密切相连,如湿热、疫毒之气上攻于胃,或久痢伤正,胃虚气逆,则胃不纳食,而成为噤口痢。如痢疾迁延,正虚邪恋,或治疗不当,收涩太早,闭门留寇,积滞内停,或痢疾失于摄养,饮食不节, 房事不戒,而成虚实夹杂、时愈时发的休息痢。

⑼ 在华佗论家传药方中是如何配制治休息痢秘方的

肠胃虚弱,易为冷热所乘,其邪气或动或静,故其痢乍发乍止。治宜。
黄连二两龙骨(如鸡子大)一枚阿胶如掌大(炙)熟艾一把上四味,水五升,煮三物,取二升,去滓,乃内胶烊之,分再服。

阅读全文

与休息痢中医治疗秘方大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万博动物医院在线电话 浏览:380
临淄爱佳宠物医院 浏览:582
苏泊尔养生壶怎么样打开 浏览:104
肝转移的治疗方法 浏览:845
养生壶如何做现磨咖啡 浏览:787
中医治疗失眠能根治吗 浏览:391
望京附近看妇科好的医院 浏览:773
治疗药物依赖的医院 浏览:100
闵行区中医院地址 浏览:543
治疗顽固性失眠的药物 浏览:489
石龙人民医院体检 浏览:507
盛京医院妇科哪个医生好 浏览:613
甘肃省人民医院烧伤科 浏览:724
老年痴呆严重送康复医院好吗 浏览:185
治疗糖尿病阳痿的中药方 浏览:565
汕头潮阳哪里有宠物医院 浏览:984
医院妇科治疗仪 浏览:758
兴义博爱医院妇科 浏览:749
湖北武汉儿童医院电话 浏览:190
最好的传染病医院 浏览: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