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叫养生,养生究竟养什么
随着人们的年龄增长,青少年、中年及老年朋友越来越多的人群加入到了养生的队伍,但是有些人知道自己身体不好,就去补,吃燕窝、鹿茸、人参等等的补品,就觉得这就是养生了,其实并不然,那么什么是养生呢?养生到底养的是什么呢?
养生
有一女性朋友,皮肤不太好,又黄又暗,但是她听朋友说燕窝、阿胶对美容养颜效果比较好,时不时地还会去美容院做个美容,但是为什么皮肤还是那么差呢?其实她的皮肤黄、暗,按中医的角度来讲是因为体内湿气太重,按西医来讲就是皮肤组织液储留太多,那么这些燕窝、阿胶全都是滋阴的补品,实际上都是增加了体内的湿气!所以说养生不能盲目的去“补”!
兰花
养生,养的是什么?
有一些朋友,或许有养花的喜好。就拿兰花来讲,有些朋友总是喜欢给花浇水,但是兰花,有可能你频繁的浇水,兰花的根就会烂掉,以至于死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清楚,养兰花湿度不宜太大,所以养兰花,你应该知道兰花的“天性”。比如说养兰花光照不宜太强、湿度不宜太大,还喜欢疏松的土壤。所以,所谓的养,要给那个被养的对象吻合它天性的适宜条件,它的天性不喜欢水,你给它浇水太多,它就会死掉。就像上述那个女性朋友,身体湿气太重,还继续的滋阴,实际上已经违背了养的概念。所以说人养生养的是什么呢?实际上养的是人的天性!
Ⅱ 中医养生学发展至今,其理论和方法对当代人有何意义
中医养生学发展对当代的意义:中医养生学是指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大众对于中医养生的重视,相关中医养生学的现状研究也多了起来,但大都是针对养生学发展历史及内涵、外延方面的相关探讨。2012年,国家“十二五”首次设立10个中医养生学重点学科,作为其中一份子,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在此提出对学科模式的思考,为中医养生学科的发展及模式创新贡献力量。
中医养生学科内涵:中医养生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贯穿了人整个生命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一门事业,其内容不仅是探讨未病先防,也包括已有疾病治疗。我们采用的“扶正祛邪”思想所涉及到的与“扶正”相关的方法都属于中医养生学的范畴,例如在病后的恢复阶段,如何去减少复发,如何去减少不良因素对疾病造成的伤害及病后的身体康复等。
中医相关领域各个学科的内容也与中医养生学有所关联,我们有理由认为,有中医存在的地方就离不开中医养生,离开中医养生谈中医,中医就没有了灵魂。
中医养生学科建设核心:从养生学科内涵看,中医养生学科的建设模式无法单一为一种,允许多种建设模式共存,但前提必须有一个核心为指导,而中医养生学科的建设核心是“服务”。
如果服务是中医养生学科建设的核心,那么服务的对象就是所有希望延年益寿的人。根据人群的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所处阶段不同,以及季节的不同,服务对象也是多种多样的,进而决定着服务的方式也应灵活变通,大致可划分为:定时定点、集中与分散、共性与个性、需求与必需几种不同方式。养生没有固定的方式方法,也不能单一地认为哪种方式最好,只要有养生的观念,随时随地都能养生,即养生无定式,观念最重要,围着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健康调养的原则去养生保健。
中医养生学科建设体系:不同时期,因社会发展特点不同、各医家观点不同,要求我们对于养生的理论学术研究要做到精细、精准及深入、全面,真正做到系统的对于古今文献有关养生理论及各个医家的学术思想整理、归纳、研究、阐发,并通过教学、科普等方式进行理论推广。
中医养生学的方法研究离不开适宜技术的继承和创新,推广及应用,还有人才培养作为后备军。人才的培养应涵盖养生范围内不同方面,例如养生技术人才、科普推广人才等。在养生保健产业方面,需要研究产品适应市场的时限,也要研究产品适应市场的能力,以学科的发展带动产业的发展,而产业的发展则能更好地立足于实践和服务。
Ⅲ 中医养生馆叫什么名字好
健康缘养生馆(谐音健康源,意在健康从这里开始)
养生素食居
/步骤
1
1、从经营范围考专虑
要给养生馆取个好名字属,首先得准确突出该店的自身风格和经营范围,能彰显养生馆的经营范围,让人看了一目了然。
2
2、从服务对象考虑
现如今,男士美容风也刮的正酣。也就是说,现在养生馆服务对象很广泛了,除了女性顾客为主,男士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所以给养生馆取名字时候,可以借鉴差异性,顾客一看就知道这些养生馆服务对象是男性还是女性。
3
3、从服务时间考虑
养生馆如何根据服务时间来取名呢?像一般的养生馆都是晚上经营的话,可以取和夜晚相关性较大的名字,让人一目了然。其实有些时候,有些顾客就是冲着养生馆名字来的,所以养生馆取名一定不能马虎。
4
4、从服务项目考虑
根据服务项目来取名,也是现在很多养生馆选择的。一般这样的养生馆会选择主打的服务项目来命名,这样既宣传了自己店里的特色,同时提高知名度。
5
5、从价格定位考虑
按价格定位的养生馆取名也是一种常见的方式,这样直观的暗示养生馆价位,让顾客一目了然。
Ⅳ 养生调理中医馆有前景吗
中医养生馆加盟千领国际——人财两旺优势:中医养生馆的经营同样也面临一个守和闯的问题,守就是维护老客户,而闯则是努力去开发新客户。应该说,客户流失是一个必然的现象,不超过一定的范围就属于正常。对于中医养生馆加盟东方俊仕来说,开发新客户才是保持客源的最佳方式,守难攻易,经营者当然应该从简单的方面入手。%D%A 在促销的活动中,针对的对象不同,要达到的目的不同,效果自然不同。而针对对象中,老顾客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力量,他们是中医养生馆发展的基础。一个中医养生馆要发展,必须在稳定老顾客的前提下发展新的客源。%D%A 尝试从改变店面形象或店内的风格入手,店面的装饰、橱窗及店内的一切设施,都是生财工具,应努力将其组配起来。 %D%A——结合季节、气候的变化,改变店内的色彩、背景音乐。 %D%A——结合节假日,变换橱窗的陈列和布置,或形成主题或橱窗展出。 %D%A——结合主要顾客对象的审美情趣,变换休息处的布局,凸现家庭式亲切感。或周期性地变换饰品挂件。 %D%A——结合顾客生活品质的需要,提供相关的生活情报和流行姿讯。%D%A 顾客的心思是多变的,因此,开发顾客的手段也应该具有针对性,对于特定的顾客群体运用不同的手段,也可以各种手段综合运用,这样才能争取到更多的顾客。中医养生馆加盟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因此,顾客的新陈代谢并不可怕,关键是你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D%A
Ⅳ 八卦的观察对象中包括了天地万象,那么易经八卦与中医养生之道有怎样的关系
不难发现中医的肝刚好对应“文王八卦”的挂震位置,中医的肺刚好对应“文王八卦”的兑卦位置。
Ⅵ 中医健康管理师招生对象是什么
招生对象及就业范围
有志于在健康体检、医疗服务、健康保险、中医保健、健康养老以及体育健身、医疗旅游、美容养生、母婴服务、保健食品营销、健康餐饮、健康旅游、营养干预等行业从事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管理及有志于在健康产业发展的相关人士。可在健康管理公司、健康咨询中心、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店、养生会所、保健中心、美容行业、养老院(或老年公寓)、医疗器械机构、药品行业、学校、保健品生产及销售行业、康复保健院、健身机构等持证上岗。
Ⅶ 中医美容养生的优势与特点都有哪些
中医美容学是一门在中医理论和有中国特色的人体美学理论指导下,研究损容内性疾病的防治和损容容性生理缺陷的掩饰和矫正,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驻颜、维护和创塑人体神形之美为主要目的的专门学科。中医美容学中的美容是取其广义。中医美容是以健康为基础的美容,它是根据健康的标准和美学的标准对人的外形和内在的精神面貌、气质风度等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美容一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美容仅指颜面五官或颈部以上的美化和修饰;广义美容则包括颜面、须发、躯体、四肢以及心灵等全身心的美化。中医美容注重整体,将容颜与脏腑、经络、气血紧密连结,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推拿、气功及食疗等手段均体现出动中求美的观点,使精气畅通,并且简便易行、安全可靠,作用广泛而持久。
Ⅷ 中国谁最会养生
具体时间不知道,但是编成的《黄帝内经》是最早最系统的养生介绍,结合了秦汉之前的所有方面,代表人物应该是张景岳、李诞和李时珍,这三位比较出名。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黄帝内经》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系统结构,反映出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黄帝内经》一书,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医学巨著,而且也是一部光辉的养生学、康复学著作。因为它全面地反映并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养生学、康复学成就,对于中医养生学、康复学的有关理论、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论述,从而奠定了我国养生学、康复学的理论基础,是学习中医养生学、康复学的必读之书。
《黄帝内经》是战国秦汉以来各医家的论文汇编,其汇编成书的时间约在西汉。然自成编以后,直至唐代,仍有增损。因此,《内经》这部著作,并不是出自一人的手笔,也不是一个时代、一个地方的医学成就,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各医家的经验总结汇编。所谓黄帝著《内经》,亦仅是托名而已。
《黄帝内经》正确地回答了“生命的起源是什么”。认为生命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如《素问?宝命全形论》里指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灵枢?本神篇》亦曰:“德流气薄而生者也”,即认为自然界的阴阳精气是生命之源,这种认识是符合实际的。认为“天人相应”,养生学、康复学的根本点在于“顺应自然”。《黄帝内经》把人与自然界看成一个整体,自然界的种种变化,都会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即天有所变,人有所应,因而,强调要适应自然变化,避免外界侵袭 如 《灵枢?本神篇》指出:“要顺四时而适寒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则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顺养原则。《素问?上古天真论》又明确指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从而开辟了中医防病养生的先河。
《黄帝内经》清楚地阐明了生命的发展规律。对人体生、长、壮、老的生命规律有独到的观察和科学的概括,不仅注意到年龄阶段的变化,也注意了性别上的生理差异,如 《素问?上古天真论》 中,男子8岁为一生理阶段,女子7岁为一生理阶段的递变规律,《灵枢?天年篇》以1O岁为一阶段的递变规律,分别详细阐述了人的生理变化特点。
《黄帝内经》对衰老的认识是正确的。详细论述了衰老的变化过程及衰老表现,并指出情志、起居、饮食、纵欲、过劳等诸方面若调节失当,是导致早衰的重要原因,并提出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素问?上古天真论》), 初步建立了抗老防衰及老年病防治的理论基础。
明清两代,中国的养生文化得到了飞速发展和广泛传播,当时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因此得以显著提高。仅以《中国医学人名志》中所列医学家的寿命进行统计,其中80岁以上高龄的医学家共107人,而明代就占有86人。概而言之,明清时期的养生文化发展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显著特征。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明清两代在养生学术理论方面贡献最大的是张景岳。张氏在《类经》的“摄生”类中汇集了《黄帝内经》的论述,并加以阐发。他自己的创见则集中体现在 《治形论》中。 张景岳在《治形论》中首先批判了老子“使吾无身,吾有何患”的消极人生观,辩证地阐述了形与神、形体与生命的内在联系,提出形是神和生命现象的物质基础,并明确指出:“善养生者,可不先养此形以为神明之宅?”张景岳之前的养生家大多重视养神,从未如此响亮地提出过“养形”,可见他的养生理论确实很有创见。
明代重要的养生理论家除了张景岳之外,尚有李诞和李时珍。李诞在他的《保养说》中提出《黄帝内经》的“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和 “精神内守” 是养生正宗,并据此而创立了避风寒、节劳逸、戒色欲、薄滋味、寡言语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则丰富和发展了饮食调养的理论,在养生学领域产生过极大的影响。明清两代,随着中国养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与普及,其中唯心成份日益减少,很多养生学家都开始注重养生理论与实践的大众化。此时的内丹气功一改以往“奥雅难通”的旧貌,开始变得简洁明了。针对修炼内丹所涉及的人体部位及五脏功能作了明晰的阐述,尤其提出了修炼内丹的重要部位在于三丹田和三关,并指明其要点,使人一看即懂,十分通俗明了。表达通俗化,还突出地表现在明清时期产生了一大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养生读物方面。象《医先》、《遵生八笺》、《食色绅言》、《呻吟语》、《类修要诀》、《老老恒言》等等,都是这一时期出现的包含了自古以来丰富多彩养生文化内容,而又雅俗共赏的优秀养生读物。其中明代王文禄所撰的《医先》,就用人们十分熟悉的事物作比喻,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许多深奥养生理论,如论形神关系:“形譬灯缸盛油,神譬灯油燃火,摇翻灯缸则灯油泻,炙干灯油则灯缸裂,必形与神俱,即魂魄足,营卫调。”胡文焕的《类修要诀》则以警句和格言形式,总结出了许多重要的养生方法,如其中的《养心要语》谈及情志调摄的养生作用时写到:“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斗一斗,瘦一瘦;让一让,胖一胖。”不仅语言平易,朗朗上口,而且形式也很活泼,极易为大众所接受。养生读物的通俗化,不但促进了养生文化的普及。养生对象偏重老人,中国的养生学,自唐代孙思邈提出“养老大例”之后,研究的重点便开始逐渐转向老年人。但这种观点真正达到普及的程度,则是在明清两代。尤其是明代嘉靖皇帝晚年追求长生之举,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皇帝也曾多次举行千叟宴和敬老活动,最高统治者的上述举动客观上促进了重视老人颐养保健风气的形成。这一时期出现的养生著作,大多数都程度不同地联系到老人的健康和长寿问题。明清两代养生对象重老人,还显著地表现出当时出现的大批老年医学专著中,如《寿世保元》、《老老余编》、《老老恒言》等书,都把颐养老人列为重要的养生内容,其中明代御医龚廷贤还在《世寿保元?衰老论》中,对衰老原因作为专题研究。此外,当时的许多非养生专著中的养生篇章也十分重视老人的保健与长寿问题。养生方法多元并存,较之前代,明清时期的养生方法并无重大改进只是对各种已有的养生之道加以兼收并蓄,从而显示出了一种动静并重、综合调理的多元趋势。这一时期的静态养生方法尤重治理心神。高濂在《遵生八笺》中着重提醒人们,保生须知护养心神,才能却病延年。与静态养生重心神的特点相对应,明清时的动态养生则重视导引法。所谓“导引”,实际上是一种以“导气令和,引体令柔”为特点的主动呼吸运动与躯体运动相结合的医疗体育保健法。它起源于战国时代,与气功、按摩共同构成了我国动态养生方法的三大支柱。明代以后,由于《道藏》的刊行和武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导引术的普及与提高,如明代正德年间状元罗洪先所撰的《仙传四十九方》中,就十分详尽地收藏了华佗的“五禽图”,并指出:“凡人身体不安,作此禽兽之戏,汗出,疾即愈矣。”点明了导引方法的保健养生作用。此外,综合调理也是明清两代最主要的养生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