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虚寒感冒,怎么办
生姜红糖茶热饮。泡热水澡,出汗就会好的。
❷ 什么虚寒感冒
治疗感冒绝方:(无痛苦疗法)不吃药,不打针,每天喝两大暖瓶水,坚持喝三四天,即省钱又方便,OK。
适应症状:风寒型感冒、风热型感冒、暑湿型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等。
治疗方案:早期发现早期喝水为最佳治愈期,即身体少有不适就立即开始饮水。中期发现中期喝水为安全治愈期,即身体已经有不适才开始饮水,治愈期适当延长。后期喝水为保守治愈期,即身体已经连续三天明显不适开始饮水,治愈期相对延长。
治疗方法:取干净水烧开(摄氏100度),稍凉后即可开始饮用(不可用过夜水),每天上午喝一暖水瓶,下午喝一暖水瓶,饮用时间要相对集中(大约与打吊针用的时间相当就喝完一暖水瓶),一直喝到醉水(身上开始出汗有一种虚脱的感觉)的感觉时,说明开始见效。
禁忌:对本秘方怀疑者禁用。
❸ 中医治感冒怎么治的呢
你好,中医认为感冒是邪气入侵所致,根据症状可分为,1,风寒型感冒主要表回现为身感头痛无汗答、四肢疼痛、鼻塞声重、流清涕、咳嗽、痰白清稀,口不渴、舌苔白,治疗应选择辛温解表类药,宣肺散寒。中成药可选择感冒冲剂、通宣理肺、小柴胡片等。2,热型感冒表现为发热重、轻微发冷、头胀疼、鼻流粘涕或黄涕、咽喉肿疼、咳嗽、痰黄稠、口渴、舌苔黄或薄白,治疗宜宣肺清热、辛凉解表,中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羚羊感冒片或感冒清热冲剂口服。3,暑湿型感冒表现为畏寒、发热、口淡无味、头痛、头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治疗宜清热祛暑、清气分热,中成药可选用藿香正气冲剂或口服液。
❹ 有哪几味中药是治感冒的风寒感冒跟风热感冒的方子要分类
中医认为感冒一般分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两大类。如何用中成药自我药疗?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两种感冒用药自然不同,早期感冒属于风寒型的,且有一定的特征,如怕冷为主,头疼、流清涕、打喷嚏,这属于风寒感冒,可用温散解表的方法。若以发烧、喉咙痛、大便干燥为主,则属于风热感冒,采用驱风清热解表的方法,以下为常用的感冒类中成药,市民在自我药疗之前应学会鉴别。
板蓝根性寒,味苦。具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效,对感冒、流感、流行性脑炎、腮腺炎等春季常见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但正因为其性味苦寒,所以比较适合体内热邪导致的风热感冒。如果属于体质偏虚寒的人,常感脾胃不和、容易腹泻、身体怕冷,就不适宜多喝板蓝根冲剂。尤其是小孩,脾胃功能尚未健全,多服板蓝根,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
银翘片是由连翘、金银花、牛蒡子等十味中药组成的中成药,具有疏风散热、清热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所以如果是风寒感冒,使用银翘片就等于寒上加寒。
双黄连口服液的主要成分有金银花、黄芩、连翘,它也是针对风热感冒的,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咳吐稀白痰的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感冒清热颗粒由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葛根、桔梗、白芷、苦地丁、芦根等药物组成,具有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的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因本药含有桔梗和杏仁,所以止咳化痰的功效较强,如果风寒感冒表现为咳嗽咳痰严重的,尤其适合选用感冒清热颗粒。另外,感冒清热颗粒还含有葛根、苦地丁等清热解毒的药物,所以也可预防病毒性感冒。
❺ 治疗感冒的中药方子
中医治疗之感冒发热(一)#桂枝汤# #中医#
❻ 气虚感冒用什么中药方
感冒分伤寒和暑热,不知道你说的是那种。伤寒感冒分有汗和无汗,有汗的用桂枝汤,无汗的用麻黄汤,气虚严重的表里同治加人参,不算严重的,必须先治表症(感冒),然后在治疗气虚。
❼ 治疗风寒感冒常用哪些中成药
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
1、风寒感冒冲剂:麻黄、葛根、紫苏叶、防风、桂枝、白芷、陈皮、苦杏仁、桔梗、甘草、生姜。功能解表发汗,疏风散寒。用于感冒怕冷发热、无汗、头痛、咳嗽、流清涕、鼻塞。
2、感冒清热冲剂:荆芥穗、薄荷、防风、苦地丁、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柴胡、芦根。功能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怕冷,身体酸痛、流清涕、咳嗽咽干。
3、荆防冲剂: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甘草。功能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用于感冒风寒、头痛身痛、怕冷无汗、鼻塞流清涕、咳嗽。
4、正柴胡饮颗粒:柴胡、陈皮、防风、甘草、赤芍、生姜。功能表散风寒,解热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初期发热怕冷、无汗头痛、鼻塞、咽痒咳嗽、四肢酸痛。
5、小青龙颗粒: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甘草、法半夏、五味子。功能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用于风寒水饮,咳嗽痰多稀白,无汗恶寒,不发热,舌苔白。
6、小柴胡冲剂:柴胡、姜半夏、黄芩、党参、甘草、生姜、大枣、功能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寒热往来(一会儿冷,一会儿热),胸胁苦满、心烦、恶心呕吐、口苦咽干。
7、川芎茶调冲剂:川芎、白芷、羌活、细辛、防风、薄荷、荆芥、甘草。功能散风寒,止疼痛。用于外感风寒的头痛、身体酸重疼痛、恶寒发热、鼻塞等。
❽ 中医怎么治感冒
感冒是感受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本病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两季为多。病情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称为伤风、冒风、冒寒;病情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重伤风。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病情类似者,中医称为时行感冒。 1....风寒感冒 当出现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喉发痒、周身不适、咳嗽痰稀白、口不渴或喜热饮、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时,为风寒感冒。治疗以辛温解表,可选用荆防败毒散、通宣理肺丸、麻黄止嗽丸、小儿四症丸和参苏理肺丸。可用生姜、葱白煎汤为药引。忌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复方感冒片等。 2.风热感冒 当出现恶寒轻、发热重、汗泄不畅、头涨痛、面赤、咳嗽、痰黄或黏、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苔薄白或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时,为风热感冒,是感冒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常说的流行性感冒(俗称流感)往往属于风热感冒这一类。治疗以辛凉解表为主,应选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VC银翘片、清热解毒口服液、复方感冒灵片等。忌用羌活丸、参苏理肺丸、通宣理肺丸等。 3. 暑湿感冒 当出现身热、微恶风、汗少、四肢倦怠或疼痛、头重头痛、鼻流浊涕,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苔薄黄、脉濡数时,为暑湿伤表。治疗以清暑祛湿解表,应选用藿香正气水、香薷散等。不能选用保和丸、山楂丸、香砂养胃丸等。 4. 体虚感冒 体虚之人,卫外不固,感受外邪后,常缠绵难愈,或反复不已。其病邪属性仍不外四时六淫。阳气虚者,感邪多从寒化,且易感受风寒之邪;阴血虚者,感邪多从热化、燥化,且易感受燥热之邪。治疗不可过于辛散,单纯祛邪,强行发汗,当扶正祛邪,在疏散药中酌加补正之品。 气虚感冒多见于久病体质虚弱的患者,当气候变化稍微大一些的时候就容易患病。恶寒较重、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咳痰无力、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无力。治则应以益气解表为宜,常用参苏饮加减。常用药物:党参、茯苓、甘草、苏叶、葛根、前胡、半夏、枳壳、桔梗等。 阴虚感冒多出现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则以滋阴解表为主。常用加减葳蕤汤为宜。常用药物:玉竹、甘草、大枣、豆豉、薄荷、葱白、桔梗、白薇等。 注意事项 本病在流行季节须积极防治。生活上应该慎起居、适寒温,在冬春季尤其注意防寒保暖,盛夏也不可贪凉露宿。注意锻炼,增强体质,以御外邪。 易患感冒者,可以坚持每天按摩迎香穴,冬春风寒当令季节,可服贯众汤(贯众、紫苏、荆芥各10克,甘草5克);夏令暑湿当令季节,可服藿佩汤(藿香、佩兰各5克,薄荷1.5克);如时邪毒盛,流行广泛,可用贯众、板蓝根、甘草煎服。流行季节,应该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室内可用食醋熏蒸,每立方米空间用5~10毫升,加水1~2倍,加热熏蒸2小时,每日或隔日1次,以消毒空气。 中药煎服法要注意,汤剂煮沸后10分钟即可,趁热服,成药用温开水送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或进热粥、米汤以助药力。得汗、脉静、身凉为病邪外达之象,无汗是邪尚未去。出汗后尤应避风,以防复感。
❾ 中医怎样治疗体虚感冒
(1)阴虚感冒
[治法]滋阴解表。
[常方]葳蕤汤加减
[方义]方中以白薇清热和阴,玉竹滋阴助汗;葱白、薄荷、桔梗、豆豉疏表散风;甘草、大枣甘润和中。阴伤明显,口渴心烦者,加沙参、麦冬、黄连、天花粉清润生津除烦。
[处方]生葳蕤9克,生葱白6克,桔梗4.5克,东白薇3克,淡豆豉12克,薄荷4.5克,炙甘草1.5克,红枣2枚。
[用法]上药煎服,分温再服。
[加减]若心烦口渴甚者,可加黄连、竹叶、天花粉;若咳嗽咽干,咯痰不爽,加牛蒡子、射干、瓜蒌皮;若咳嗽胸痛,痰中带血,加鲜茅根、生蒲黄、藕节;若大便干燥,加生地、玄参。
(2)阳虚感冒
[治法]助阳解表,宣肺止咳
[常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方义]以附子温少阴之经,以麻黄散太阳之寒而发汗,以细辛肾经表药,联属其间,是汗剂之重者。
[处方]麻黄50克(去节),细辛20克,附子1枚(炮去皮破8片)
[用法]上三味以水1000亳升。先煮麻黄减200毫升。去上沫。纳药煮取300亳升。去滓温服100毫升,日三服。
[加减]若咳嗽痰多,加杏仁、半夏。
(3)气虚感冒
[治法]益气解表,调和营卫。
[常方]参苏饮加减
[方义]药物以人参、茯苓、甘草益气以祛邪;苏叶、葛根疏风解表;半夏、陈皮、桔梗、前胡宣肺理气、化痰止咳;木香、枳壳理气调中;姜、枣调和营卫。
[处方]人参10克、紫苏15克、葛根15克、前胡12克、姜半夏10克、云苓15克、陈皮10克、桔梗10克、枳壳10克、木香10克、甘草6克、大枣4枚。
[用法]上药煎服,水2盅,生姜3片,煎1盅,不拘时服。
[加减]表虚自汗者,加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气虚甚而表证轻者,可用补中益气汤益气解表。凡气虚易于感冒者,可常服玉屏风散,增强固表卫外功能,以防感冒。
(4)血虚感冒
[治法]养血解表,疏风散寒。
[常方]七味饮
[方义]葱白七味饮系补血药与辛温解表药并用,故为治血虚外受风寒证之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头痛身热、恶寒无汗兼见血虚或失血病史为主要依据。
[处方]葱白(连根切)9克,干葛(切)9克,新豉(绵裹)6克,生姜(切)6克,生麦门冬(去心)9克,干地黄六9克。
[用法]劳水800毫升,以勺扬之100毫升。上药用劳水煎之三分减二,去渣,分3次温服,相去行八九里。如觉欲汗,渐渐覆之。
[加减]若口渴咽干,加天花粉、芦根;若热重,加银花、连翘、黄芩;如恶寒较重,可酌加苏叶、荆芥;若出血未止,可酌加阿胶珠、藕节、茅根、白及之类;胃纳不佳,可加陈皮理气健胃,使药证尽合。
❿ 体虚感冒有哪些中医治疗方法
(1)阴虚感冒
[治法]滋阴解表。
[常方]葳蕤汤加减
[方义]方中以白薇清热和阴,玉竹滋阴助汗;葱白、薄荷、桔梗、豆豉疏表散风;甘草、大枣甘润和中。阴伤明显,口渴心烦者,加沙参、麦冬、黄连、天花粉清润生津除烦。
[处方]生葳蕤9克,生葱白6克,桔梗4.5克,东白薇3克,淡豆豉12克,薄荷4.5克,炙甘草1.5克,红枣2枚。
[用法]上药煎服,分温再服。
[加减]若心烦口渴甚者,可加黄连、竹叶、天花粉;若咳嗽咽干,咯痰不爽,加牛蒡子、射干、瓜蒌皮;若咳嗽胸痛,痰中带血,加鲜茅根、生蒲黄、藕节;若大便干燥,加生地、玄参。
(2)阳虚感冒
[治法]助阳解表,宣肺止咳
[常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方义]以附子温少阴之经,以麻黄散太阳之寒而发汗,以细辛肾经表药,联属其间,是汗剂之重者。
[处方]麻黄50克(去节),细辛20克,附子1枚(炮去皮破8片)
[用法]上三味以水1000亳升。先煮麻黄减200毫升。去上沫。纳药煮取300亳升。去滓温服100毫升,日三服。
[加减]若咳嗽痰多,加杏仁、半夏。
(3)气虚感冒
[治法]益气解表,调和营卫。
[常方]参苏饮加减
[方义]药物以人参、茯苓、甘草益气以祛邪;苏叶、葛根疏风解表;半夏、陈皮、桔梗、前胡宣肺理气、化痰止咳;木香、枳壳理气调中;姜、枣调和营卫。
[处方]人参10克、紫苏15克、葛根15克、前胡12克、姜半夏10克、云苓15克、陈皮10克、桔梗10克、枳壳10克、木香10克、甘草6克、大枣4枚。
[用法]上药煎服,水2盅,生姜3片,煎1盅,不拘时服。
[加减]表虚自汗者,加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气虚甚而表症轻者,可用补中益气汤益气解表。凡气虚易于感冒者,可常服玉屏风散,增强固表卫外功能,以防感冒。
(4)血虚感冒
[治法]养血解表,疏风散寒。
[常方]七味饮
[方义]葱白七味饮系补血药与辛温解表药并用,故为治血虚外受风寒症之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头痛身热、恶寒无汗兼见血虚或失血病史为主要依据。
[处方]葱白(连根切)9克,干葛(切)9克,新豉(绵裹)6克,生姜(切)6克,生麦门冬(去心)9克,干地黄六9克。
[用法]劳水800毫升,以勺扬之100毫升。上药用劳水煎之三分减二,去渣,分3次温服,相去行八九里。如觉欲汗,渐渐覆之。
[加减]若口渴咽干,加天花粉、芦根;若热重,加银花、连翘、黄芩;如恶寒较重,可酌加苏叶、荆芥;若出血未止,可酌加阿胶珠、藕节、茅根、白及之类;胃纳不佳,可加陈皮理气健胃,使药症尽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