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医中药 > 中医养生孙思邈

中医养生孙思邈

发布时间:2021-03-04 16:36:43

㈠ 孙思邈六字养生诀中的发音到底怎么发急急急~~~~

每天晨练,我们可以长声念诵六字秘诀,调整五脏六腑及相关经络。
但有了来自植物世界和水世界对人类赞美感谢的感应事实之后,我们就要将中医学中的“六字养生秘诀”和我们对身体的“赞美与感谢”结合起来。
那就别样神妙了。

(30)

我们先用六字养生诀呵护心脏。
在空气新鲜的清晨,先抚摸一下胸脯的心脏部位,对心脏做出由衷的赞美与感谢。
当你体会到它怡悦的反应之后,便对它说:我将继续呵护你。
这时候,你长声念诵“呵——”(发“科”音)。
它是与深呼吸相结合的。深呼吸之后,随着均匀悠长的呼气,拖长声音念“呵——”。
你会体会到“呵——”对心区部位的震动与疏通,还会感到腹部小肠部位的震动与影响。
熟悉中医“人体经络”的朋友还能体会到长声诵念“呵——”,对心经和小肠经的震动与疏通。

(31)
接着,用六字养生诀调理疗养肺。
同样,先在呼吸中找到与肺部对话的感觉。
赞美感谢它之后,觉着它怡悦的反应了。
而后长声念诵“四——”。用其特定的波动调理疗养肺。
方法依然是与深呼吸相结合。
深吸气之后,拖长声音念“四——”时,自然而然匀长呼气。
要在赞美和感谢的态度中长声念诵“四——”。
而长声念诵“四——”,反之又是我们对肺赞美感谢的延续。
这样,你能体会到肺部的舒适感觉。
从中医学讲,肺与大肠互为表里,你还能体会到腹部、大肠部位的舒服。
熟悉经络的人还能体会到肺经、大肠经受到震动和疏通。

(32)

接下来同理,在赞美感谢之后,长声念诵“呼——”,震动、调理、呵护我们的脾胃,同时调理疏通脾经、胃经。
胃的反应十分敏感。
只要我们赞美感谢完了,“呼——”,它的怡悦舒服感觉漾然出现。
有脾胃疾病的人,如果每天一两次,每次几分钟长念“呼”字诀,有可能你的疾病不治而愈。

(33)

接着,长声诵念“吹——”。
调理疗养我们的肾脏及膀胱,
一样,要在赞美感谢之后。
一样,要与匀长的深呼吸相结合。
一样,在赞美感谢的态度中长声诵念。
一样,把长声诵念当做赞美感谢的延续。
我们的肾脏、膀胱以及相关的肾经、膀胱经,都会得到调理和疗养。
有些微妙的反应会让你惊喜。
不做不知道。做了才知道。

(34)

再接着,长声诵念“嘘——”,调理我们的肝、胆。
当然,也要赞美与感谢。
也是与深长均匀的呼吸相结合。
用赞美感谢的波动,震动、疏通、理疗我们的肝胆。
用长声“嘘——”的特殊波动,震动、调理我们的肝胆。
赞美感谢的波动与“嘘——”音的波动相结合,影响力直达肝、胆以及相关的肝经、胆经。
我们的肝胆平时反应似乎不甚敏感。
但肝区不适的人会发现,经此诵念后,不适会有所减轻。正怒气冲冲肝火旺盛的人也会发现,在长声诵念“嘘——”音后怒气消褪,右肋部被怒气憋胀的感觉也会消失。
肝极为重要。胆更不可缺少。
一个赞美感谢后的长声“嘘——”,呵护好了你的肝、胆。

(35)

最后,长声诵念“嘻——”。
调理、疏通、疗养三焦以及相连的三焦经。
方法自然与前面五字诀一样。
也是赞美夸奖感谢在先。
长声念诵是其延续。
念完以后,你会觉得胸腹从上到中到下都很舒服。

(36)

六字养生诀到此就操练完了。
每天早晨将六字诀反复念诵几遍,效果极佳。遍数多少以时间而定。念五分钟可以。十分钟更好。如果念二十分钟,那就是极佳极佳了。
如果时间短,不仅每个字可以少念几遍,甚至不必六个字念全。
脾胃不好,可以集中多念“呼——”。
心脏这段时间有些不适,可以单念“呵——”。
这都是因时制宜的事情。

㈡ 孙思邈是什么时候的人

孙思邈(541或~682)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
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幼聪颖好学。自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及长,通老、庄及百家之说,兼好佛典。年十八立志究医,"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北周大成元年(579),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在今陕西郿县)学道,炼气、养形,究养生长寿之术。及周静帝即位,杨坚辅政时,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就。隋大业(605~618)中,游蜀中峨眉。隋亡,隐于终南山,与高僧道宣相友善。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召至京师,以其"有道",授予爵位,固辞不受,再入峨眉炼"太一神精丹"。显庆三年(658),唐高宗又征召至京,居于鄱阳公主废府。翌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仍固辞不受。咸亨四年(673),高宗患疾,令其随御。上元元年(674),辞疾还山,高宗赐良马,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属之。永淳元年卒,遗令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追封为妙应真人。

据传孙思邈擅长阴阳、推步,妙解数术。终身不仕,隐于山林。亲自采制药物,为人治病。他搜集民间验方、秘方,总结临床经验及前代医学理论,为医学和药物学作出重要贡献。后世尊其为"药王"。他汲取《黄帝内经》关于脏腑的学说,在《千金要方》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以脏腑寒热虚实为中心的杂病分类辨治法;在整理和研究张仲景《伤寒论》后,将伤寒归为十二论,提出伤寒禁忌十五条,颇为后世伤寒学家所重视。他搜集了东汉至唐以前许多医论、医方以及用药、针灸等经验,兼及服饵、食疗、导引、按摩等养生方法,著《千金要方》三十卷,分二百三十二门,已接近现代临床医学的分类方法。全书合方、论五千三百首,集方广泛,内容丰富,是我国唐代医学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巨著,对后世医学特别是方剂学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和贡献;并对日本、朝鲜医学之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千金翼方》三十卷,属其晚年作品,系对《千金要方》的全面补充。全书分一百八十九门,合方、论、法二千九百余首,记载药物八百多种,尤以治疗伤寒、中风、杂病和疮痈最见疗效。

他坚持辨证施治的方法,认为人若善摄生,当可免于病。

只要"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体形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他重视医德,不分"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皆一视同仁。声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他极为重视妇幼保健,著《妇人方》三卷,《少小婴孺方》二卷,置于《千金要方》之首。

孙思邈将道教内修理论和医学、卫生学相结合,把养生学也作为医疗内容。认为人到暮年,体态特征和生理、病理都有变化。欲求长寿,须注意饮食起居等养生之道。他在《千金要方·养性序第一》中特别强调老年人"唾不至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久处,立不至疲,卧不至懻。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并"兼之以导引、行气"及"房中补益"之术。他对人之衰老过程和表现,心理特征和变化,以及老年疾病、保健、医疗等都有全面的观察和深透的分析。

认为老年人当从事诸如调气、按摩、导引、行气以及散步等适合老人特点的活动,从而丰富了道教内修的内容与方法,并对炼丹服食以求长生成仙的道教方术作了探索。认为服食金丹而成仙是"神道悬邈,云迹疏绝,徒望青天,莫知升举"。

但他把炼丹作为制药的手段,其目的在于救急济危。他炼制的"太一神精丹",即"主客忤霍乱,腹病胀满,尸餫e恶风,癫狂鬼语,盅毒妖魅,温症"。

史载其著作计三十余种,唯多亡佚。现存之《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三十卷,系我国著名医学著作。其他如《摄养论》《太清丹经要诀》《枕中方》等数种,尚有部分佚文可见。

㈢ 唐朝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什么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最著名的药王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他著有《千金专要方》、《千金翼方属》,宋徽宗曾封其为"妙应真人",孙思邈信仰较为普遍,很多宫观或自取名药王庙、或设药王殿供奉。

孙思邈祖师在道教尊为“九天采访三界药王天医大圣”、“药王孙大真人”、“开元普度天尊”、“感应普救天尊”等,居天医采访院药王妙济宫、九天保莲宫等。

(3)中医养生孙思邈扩展阅读

孙思邈,首先是位医学家,因医理通达、医技高明,而被朝廷敕为命官;其次是具神秘色彩的“真人”,他德医高尚,重视养生,济世活人,活了一百多岁,被后世称为“神仙”。其三,他是一位真正的道士,无私无欲,只讲奉献,不讲索取,不慕荣利。

孙大真人一生炼气养神,精究医药,务行阴德,常蕴仁慈,汲汲以善为务。小蛇之伤,昆虫之微尔,思邈以药封而放之,其德及昆虫,非人可及,至于龙宫之报,感灵异之若此。《道德经》曰: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真人深合其道也!

㈣ 孙思邈的故事

悬丝诊脉

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怀孕已十多个月不能分娩,卧床不起。虽经不少太医医治,但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大臣徐茂功便将孙思邈推荐给太宗。唐太宗便派遣使臣马不停蹄,星夜奔赴华原县,将孙思邈召进了皇宫。

在封建社会,由于有“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束缚,医生给宫内妇女看病,大都不能够接近身边,只能根据旁人的口述,诊治处方。孙思邈一面叫来了皇后身边的宫娥采女细问病情,一面要来了太医的病历处方认真审阅。

他根据这些情况,作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然后,他取出一条红线,叫采女把线系在皇后右手腕上,一端从竹帘拉出来,孙思邈捏着线的一端,在皇后房外开始“引线诊脉”了。

没有多大工夫,孙思邈便诊完了皇后的脉。吩咐采采女将皇后左手扶近竹帘,孙思邈看准穴位猛扎了一针,皇后疼痛,浑身一颤抖。

不一会儿,只听得婴儿呱呱啼哭之声。唐太宗大喜,欲留孙思邈在朝执掌太医院,但他不愿在朝为官,立志漂泊四方为广大人民群众舍药治病,并撰写《千金方》济世活人。于是他向太宗陈述了自己的志愿,婉绝了太宗赐给的官位。

太宗不好强求挽留,御赐“冲天冠”一顶、“赫黄袍”一件、金牌一面、良马一匹和千两黄金、绸缎百尺。并大摆宴席,一来欢送孙思邈,二来庆贺皇后病愈生下皇子。但孙思邈又拒绝了太宗赐给的黄金绸缎。

唐太宗十分欣赏孙思邈,后来还曾亲临华原县五台山去拜访孙思邈,并赐颂词一首。今药王山南庵内还留有唐太宗御道、“拜真台”、“唐太宗赐真人颂”古碑一通等。

(4)中医养生孙思邈扩展阅读:

孙思邈的医学思想

孙思邈崇尚养生,并身体力行,正由于他通晓养生之术,才能年过百岁而视听不衰。他将儒家、道家以及外来古印度佛家的养生思想与中医学的养生理论相结合,提出的许多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

时至今日,还在指导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心态要保持平衡,不要一味追求名利;饮食应有所节制,不要过于暴饮暴食;气血应注意流通,不要懒惰呆滞不动;生活要起居有常,不要违反自然规律等等。

㈤ 孙思邈的医德小故事

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怀孕已十多个月不能分娩,卧床不起。虽经不少太医医治,但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大臣徐茂功便将孙思邈推荐给太宗。唐太宗便派遣使臣马不停蹄,星夜奔赴华原县,将孙思邈召进了皇宫。

在封建社会,由于有“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束缚,医生给宫内妇女看病,大都不能够接近身边,只能根据旁人的口述,诊治处方。

孙思邈一面叫来了皇后身边的宫娥采女细问病情,一面要来了太医的病历处方认真审阅。他根据这些情况,作了详细的分析研究。

然后,他取出一条红线,叫采女把线系在皇后右手腕上,一端从竹帘拉出来,孙思邈捏着线的一端,在皇后房外开始“引线诊脉”了。

没有多大工夫,孙思邈便诊完了皇后的脉。吩咐采采女将皇后左手扶近竹帘,孙思邈看准穴位猛扎了一针,皇后疼痛,浑身一颤抖。

不一会儿,只听得婴儿呱呱啼哭之声。唐太宗大喜,欲留孙思邈在朝执掌太医院,但他不愿在朝为官,立志漂泊四方为广大人民群众舍药治病,并撰写《千金方》济世活人。

于是他向太宗陈述了自己的志愿,婉绝了太宗赐给的官位。太宗不好强求挽留,御赐“冲天冠”一顶、“赫黄袍”一件、金牌一面、良马一匹和千两黄金、绸缎百尺。并大摆宴席,一来欢送孙思邈,二来庆贺皇后病愈生下皇子。

但孙思邈又拒绝了太宗赐给的黄金绸缎。

(5)中医养生孙思邈扩展阅读:

孙思邈的医学成就:

孙思邈不仅精于内科,而且擅长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在中医学上首次主张治疗妇女儿童疾病要单独设科,并在著作中首先论述妇、儿医学,声明是“崇本之义”。

他非常重视妇幼保健,著《妇人方》三卷,《少小婴孺方》二卷,置于《千金要方》之首。在他的影响之下,后代医学工作者普遍重视研究妇、儿科疾病的治疗技术。

孙思邈非常重视预防疾病,讲求预防为先的观点,坚持辨证施治的方法,认为人若善摄生,当可免于病。

只要“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体形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并提出“存不忘亡,安不忘危”,强调“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引为佳,勿以康健便为常然”。

他提倡讲求个人卫生,重视运动保健,提出了食疗、药疗、养生、养性、保健相结合的防病治病主张。

孙思邈很重视研究常见病和多发病。如山区人民由于食物中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病(俗称粗脖子),他认为这种病是由于山中的水质不洁净引起的,所以就用海藻等海生植物和动物的甲状腺来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他对脚气病作了详细的研究,首先提出用谷白皮煮粥常服可以预防,所选择的治疗脚气病的药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效果很好。在长期的实践中,孙思邈还总结出治疗痢疾、绦虫、夜盲等病症的特效药方。

在太白山中居住时,孙思邈亲自采集药材,研究药物性能。他认为适时采药极为重要,早则药势未成,晚则药势已竭,依据丰富的药学经验,确定出233种中药材适当采集的时节。

孙思邈对针灸术也颇有研究,著有《明堂针灸图》,以针灸术作为药物的辅助疗法。他认为“良医之道,必先诊脉处方,次即针灸,内外相扶,病必当愈”。积极主张对疾病实行综合治疗。

在研究医学的过程中,孙思邈把硫磺、硝石、木炭混合制成粉,用来发火炼丹,这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的关于火药的配方。他在所著《丹经内伏硫黄法》一文中,记述了伏火硫黄法的制作方法。

孙思邈还对良医的诊病方法做了总结: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胆大”是要有如赳赳武夫般自信而有气质;“心小”是要如同在薄冰上行走,在峭壁边落足一样时时小心谨慎;“智圆”是指遇事圆活机变,不得拘泥,须有制敌机先的能力;“行方”是指不贪名、不夺利,心中自有坦荡天地。

在临床实践中,孙思邈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阿是穴”和“以痛为腧”的取穴法,用动物的肝脏治疗夜盲症,用羊的甲状腺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用牛乳、豆类、谷皮等防治脚气病。

对于孕妇,提出住处要清洁安静,心情要保持舒畅,临产时不要紧张;对于婴儿,提出喂奶要定时定量,平时要多见风日,衣服不可穿得过多等等。这些主张,时至今日仍有现实意义。

孙思邈对古典医学有深刻的研究,对民间验方十分重视,一生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对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都很精通,有二十四项成果开创了中国医药学史上的先河,特别是论述医德思想、倡导妇科、儿科、针灸穴位等都是前人未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孙思邈

㈥ 孙思邈是如何养生长寿的呢

在中国历史上的神医貌似不少,有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不过放在五千年历史来言,神医其实还是太少。因为能配得上神医称号的,除医术精湛,医德无双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长寿。(华佗是被曹操所杀,属例外)

这一条就把许多有潜质的神医,挡在门外了。孙思邈号称药王,主要事迹都出自《新唐书》、《旧唐书》等,至于具体活了多大?没有定论,但公认的却是一百岁以上。这在古代时期已经称为奇迹了。


总的来说,这五难关,都是在讲究一个“节制”,要求不可走极端。其实这便是养生长寿的关键吧,等于又绕回到咱的“中庸之道”上了。

天下事,即人事,养生长寿也是如此,其实从孙思邈谈养生长寿来看,还是一个做人的问题。

㈦ 关于孙思邈

孙思邈(541或581~682)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被人称为“药王”。京兆版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权。幼聪颖好学。自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及长,通老、庄及百家之说,兼好佛典。年十八立志究医,“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北周大成元年(579),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在今陕西郿县)学道,炼气、养形,究养生长寿之术。及周静帝即位,杨坚辅政时,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就。隋大业(605~618)中,游蜀中峨眉。隋亡,隐于终南山,与高僧道宣相友善。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召至京师,以其“有道”,授予爵位,固辞不受,再入峨眉炼“太一神精丹”。显庆三年(658),唐高宗又征召至京,居于鄱阳公主废府。翌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仍固辞不受。咸亨四年(673),高宗患疾,令其随御。上元元年(674),辞疾还山,高宗赐良马,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属之。永淳元年卒,遗令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追封为妙应真人。

㈧ 孙思邈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孙思邈(541或581~682)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
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幼聪颖好学。自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及长,通老、庄及百家之说,兼好佛典。年十八立志究医,“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北周大成元年(579),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在今陕西郿县)学道,炼气、养形,究养生长寿之术。及周静帝即位,杨坚辅政时,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就。隋大业(605~618)中,游蜀中峨眉。隋亡,隐于终南山,与高僧道宣相友善。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召至京师,以其“有道”,授予爵位,固辞不受,再入峨眉炼“太一神精丹”。显庆三年(658),唐高宗又征召至京,居于鄱阳公主废府。翌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仍固辞不受。咸亨四年(673),高宗患疾,令其随御。上元元年(674),辞疾还山,高宗赐良马,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属之。永淳元年卒,遗令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追封为妙应真人。
据传孙思邈擅长阴阳、推步,妙解数术。终身不仕,隐于山林。亲自采制药物,为人治病。他搜集民间验方、秘方,总结临床经验及前代医学理论,为医学和药物学作出重要贡献。后世尊其为“药王”。他汲取《黄帝内经》关于脏腑的学说,在《千金要方》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以脏腑寒热虚实为中心的杂病分类辨治法;在整理和研究张仲景《伤寒论》后,将伤寒归为十二论,提出伤寒禁忌十五条,颇为后世伤寒学家所重视。
他搜集了东汉至唐以前许多医论、医方以及用药、针灸等经验,兼及服饵、食疗、导引、按摩等养生方法,著《千金要方》三十卷,分二百三十二门,已接近现代临床医学的分类方法。全书合方、论五千三百首,集方广泛,内容丰富,是我国唐代医学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巨著,对后世医学特别是方剂学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和贡献;并对日本、朝鲜医学之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千金翼方》三十卷,属其晚年作品,系对《千金要方》的全面补充。全书分一百八十九门,合方、论、法二千九百余首,记载药物八百多种,尤以治疗伤寒、中风、杂病和疮痈最见疗效。
他坚持辨证施治的方法,认为人若善摄生,当可免于病。
只要“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体形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他重视医德,不分“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皆一视同仁。声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他极为重视妇幼保健,著《妇人方》三卷,《少小婴孺方》二卷,置于《千金要方》之首。
孙思邈将道教内修理论和医学、卫生学相结合,把养生学也作为医疗内容。认为人到暮年,体态特征和生理、病理都有变化。欲求长寿,须注意饮食起居等养生之道。他在《千金要方·养性序第一》中特别强调老年人“唾不至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久处,立不至疲,卧不至懻。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并“兼之以导引、行气”及“房中补益”之术。
他对人之衰老过程和表现,心理特征和变化,以及老年疾病、保健、医疗等都有全面的观察和深透的分析。
认为老年人当从事诸如调气、按摩、导引、行气以及散步等适合老人特点的活动,从而丰富了道教内修的内容与方法,并对炼丹服食以求长生成仙的道教方术作了探索。
认为服食金丹而成仙是“神道悬邈,云迹疏绝,徒望青天,莫知升举”。
但他把炼丹作为制药的手段,其目的在于救急济危。他炼制的“太一神精丹”,即“主客忤霍乱,腹病胀满,尸餫e恶风,癫狂鬼语,盅毒妖魅,温症”。
史载其著作计三十余种,唯多亡佚。现存之《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三十卷,系我国著名医学著作。其他如《摄养论》《太清丹经要诀》《枕中方》等数种,尚有部分佚文可见。

㈨ 孙思邈生平简介

一、简介

孙思邈(541年—682年,存在争议,详见正文“年龄争议”目录),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 。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

二、人物生平

天资聪颖

孙思邈生于西魏大统七年(541年),自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孙思邈幼年嗜学如渴,知识广博,只是后来身患疾病,经常请医生治疗,花费了很多家财,于是,他便立志从医。

孙思邈少年好读,天资聪明,7岁的时候,就认识一千多字,每天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据《旧唐书》载,西魏大臣独孤信对孙思邈十分器重,称其为“圣童”。18岁时立志究医,“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到了20岁,就能侃侃而谈老子、庄子的学说,精通道家典籍,被人称为“圣童”,开始为乡邻治病。

修行终南

北周静帝时,杨坚执掌朝政,召孙思邈任国子博士,孙思邈无意仕途功名,认为做高官太过世故,不能随意,坚决不接受,一心致力于医学。

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太白山中。他一方面下功夫钻研医学著作,一方面亲自采集草药,研究药物学。认真研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书,同时广泛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热心为人治病,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

他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新的医药学研究成果,以毕生精力撰成了医学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应诏入京

唐太宗即位后,召孙思邈入京师长安,见到他70多岁的人竟能容貌气色、身形步态皆如同少年一般,十分感叹,便道:“所以说,有道之人真是值得人尊敬呀!像羡门、广成子这样的人物原来世上竟是有的,怎么会是虚言呢?”太宗想授予孙思邈爵位,但被他拒绝了,仍回到乡间为民医病。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孙思邈又被接到帝都,拜谏议大夫,这次他虽留住在长安,但仍不愿当官 。碍于情面就推荐了自己的徒弟刘神威,说徒弟好学,年轻有为,高宗就应允后立即安排刘神威进了太医院。

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高宗特赐他良驹等物,还有已故的鄱阳公主的宅邸居住。当时的名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文学大家都十分尊敬孙思邈,以待师长的礼数来侍奉他。

退隐五台

孙思邈一生勤于著书,晚年隐居于故里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五台山(药王山)专心立著,直至白首之年,未尝释卷。唐永淳元年(682年),孙思邈与世长辞,享年142岁。留下遗嘱:要薄葬,不要焚烧那些纸扎的阴间器物,祭祀时不宰杀牲畜。

(9)中医养生孙思邈扩展阅读

主要成就

孙思邈不仅精于内科,而且擅长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在中医学上首次主张治疗妇女儿童疾病要单独设科,并在著作中首先论述妇、儿医学,声明是“崇本之义”。

他非常重视妇幼保健,著《妇人方》三卷,《少小婴孺方》二卷,置于《千金要方》之首。在他的影响之下,后代医学工作者普遍重视研究妇、儿科疾病的治疗技术。

孙思邈非常重视预防疾病,讲求预防为先的观点,坚持辨证施治的方法,认为人若善摄生,当可免于病。”他提倡讲求个人卫生,重视运动保健,提出了食疗、药疗、养生、养性、保健相结合的防病治病主张。

孙思邈很重视研究常见病和多发病。他对脚气病作了详细的研究,首先提出用谷白皮煮粥常服可以预防,所选择的治疗脚气病的药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效果很好。在长期的实践中,孙思邈还总结出治疗痢疾、绦虫、夜盲等病症的特效药方。

在太白山中居住时,孙思邈亲自采集药材,研究药物性能。他认为适时采药极为重要,早则药势未成,晚则药势已竭,依据丰富的药学经验,确定出233种中药材适当采集的时节。

孙思邈对针灸术也颇有研究,著有《明堂针灸图》,以针灸术作为药物的辅助疗法。他认为“良医之道,必先诊脉处方,次即针灸,内外相扶,病必当愈。”积极主张对疾病实行综合治疗。

在研究医学的过程中,孙思邈把硫磺、硝石、木炭混合制成粉,用来发火炼丹,这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的关于火药的配方。他在所著《丹经内伏硫黄法》一文中,记述了伏火硫黄法的制作方法。

孙思邈还对良医的诊病方法做了总结:“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胆大”是要有如赳

在临床实践中,孙思邈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阿是穴”和“以痛为腧”的取穴法,用动物的肝脏治疗夜盲症,用羊的甲状腺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用牛乳、豆类、谷皮等防治脚气病。

对于孕妇,提出住处要清洁安静,心情要保持舒畅,临产时不要紧张;对于婴儿,提出喂奶要定时定量,平时要多见风日,衣服不可穿得过多等等。这些主张,时至今日仍有现实意义。

孙思邈对古典医学有深刻的研究,对民间验方十分重视,一生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对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都很精通,有二十四项成果开创了中国医药学史上的先河,特别是论述医德思想、倡导妇科、儿科、针灸穴位等都是前人未有。

㈩ 孙思邈,字什么,号什么

孙思邈,京兆东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

生平及其创作

孙思邈生于西魏大统七年(公元541年),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享年一百四十一岁。葬于故里孙原村孙氏祖茔。孙思邈幼年体弱多病,汤药之资而罄尽家产。他自幼聪明过人,日诵千言,西魏大将独孤信赞其为“圣童”。他通晓诸子百家,博涉经史学术,兼通佛典。由于幼年多病,十八岁立志学医,二十岁即为乡邻治病。他对故典医学有深刻的研究,对民间验方十分重视,一生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对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都很精通,有二十四项成果开创了我国医药学史上的先河,特别是论述医德思想、倡导妇科、儿科、针灸穴位等都是先人未有。一生致力于药物研究,曾上峨嵋山、终南山、下江州,隐居太白山等地,边行医,边采集中药,边临床试验,他是继张仲景之后中国第一个全面系统研究中医药的先驱者,为祖国的中医发展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德。

孙思邈医德高尚,他认为,医生须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唯一职责,其它则“无欲无求”,对病人一视同仁“皆如至尊”,“华夷愚智,普同一等”,他身体力行,一心赴救,不慕名利,用毕生精力实现了自己的医德思想,是我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被西方称之为“医学论之父”,与希波克拉底齐名的世界三大医德名人之一,中国古代当之无愧的著名科学家和思想家。孙思邈一生淡泊名利,多次推却做官召请,周宣帝时,征召他为国子博士,唐太宗欲授于爵位,唐高宗欲拜谏议大夫,却固辞不受,一心致力于医学。

孙思邈一生勤于著书,晚年还隐居于陕西耀县五台山(药王山)专心立著,直至白首之年,未尝释卷。一生著书八十多种,其中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影响最大,两部巨著60卷,药方论6500首。《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合称为《千金方》,它是唐代以前医药学成就的系统总结,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网络全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很深远。

影响

孙思邈是中华医学发展先河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在中外医学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功勋,千余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和崇拜。唐太宗李世民赞孙思邈“凿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合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宋徽宗敕封为“妙应真人”,被后世尊称为“药王”。现今我国各地都有祠堂纪念。陕西耀县药王故里孙原村现存有药王孙思邈诞生遗址、幼读遗址、药王墓及孙氏茔园,药王碑苑和宏伟壮观的药王纪念中心药王祠堂,每年农历二月二开展规模宏大的药王孙思邈文化节纪念活动。平时有来自日本、台湾、香港和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

药王孙思邈对我国医药学贡献的“二十四个第一”:

1、 医学巨著《千金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网络全书,被国外学者推崇为“人类 之至宝”;
2、 第一个完整论述医德的人;
3、 第一个倡导建立妇科、儿科的人;
4、 中西医结合工作第一人;
5、 第一个麻风病专家;
6、 第一个发明手指比量取穴法;
7、 第一个创绘彩色《明堂三人图》;
8、 第一个将美容药推向民间;
9、 第一个创立“阿是穴”;
10、第一个扩大奇穴,选编针灸验方;
11、第一个提出复方治病;
12、第一个提出多样化用药外治牙病;
13、第一个提出用草药喂牛,而使用其牛奶治病的人;
14、第一个提出“针灸会用,针药兼用”和预防“保健灸法”;
15、系统、全面、具体论述药物种植、采集、收藏的第一人;
16、第一个提出并试验成功野生药物变家种;
17、首创地黄炮制和巴豆去毒炮制方法;
18、首用胎盘粉治病;
19、最早使用动物肝治眼病,现在证明富含维生素甲p
20、第一个治疗脚气病并最早用彀树皮煎汤煮粥食用预防脚气病和脚气病的复发,比欧洲人 早一千年,现在证明富含维生素乙;
21、首创以坤剂(雄黄等)治疗疟疾病,比英国人用砒霜制成的孚勒氏早一千年;
22、第一个提出“防重于治”的医疗思想;
23、首用羊餍(羊甲状腺)治疗甲状腺肿。
24、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深入民间,向群众和同行虚心学习、收集校验秘方的医生。

阅读全文

与中医养生孙思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万博动物医院在线电话 浏览:380
临淄爱佳宠物医院 浏览:582
苏泊尔养生壶怎么样打开 浏览:104
肝转移的治疗方法 浏览:845
养生壶如何做现磨咖啡 浏览:787
中医治疗失眠能根治吗 浏览:391
望京附近看妇科好的医院 浏览:773
治疗药物依赖的医院 浏览:100
闵行区中医院地址 浏览:543
治疗顽固性失眠的药物 浏览:489
石龙人民医院体检 浏览:507
盛京医院妇科哪个医生好 浏览:613
甘肃省人民医院烧伤科 浏览:724
老年痴呆严重送康复医院好吗 浏览:185
治疗糖尿病阳痿的中药方 浏览:565
汕头潮阳哪里有宠物医院 浏览:984
医院妇科治疗仪 浏览:758
兴义博爱医院妇科 浏览:749
湖北武汉儿童医院电话 浏览:190
最好的传染病医院 浏览: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