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医中药 > 中医治未病之养生方法

中医治未病之养生方法

发布时间:2021-03-04 14:26:04

㈠ 养生和养身在中医治未病中的区别是什么

养身就是保养身体、调理身体,偏重在具体的身体机能上,而且不会太具备长远专性。比属如说“孕妇刚生产完,要注重养身”;“某运动员受伤后做了手术,要请假养身”等等。
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养生具有一种长期性、长远性。比如说“王先生30岁就很懂得养生之道,远离烟酒,作息有规律,等等。他常说:‘年轻时懂得点养生知识,爱护身体,到年老了也不用担心会得什么大病。’”可见,养生是长期的。它只是中医领域才会出现的一个名词,就是说,在中医里才会有“养生”这概念,西医是没有的。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个人见解,可能会有一些偏颇之处,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㈡ 中医如何“治未病” “治未病”高峰论坛专题讲坛

1.中医“治未病”的内涵 《淮南子》中有句名言:“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这里的“治”,并不单纯指医疗,还含有管理、整理、治理、研究等内容。“治未病”,就是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大致讲,可以理解为三个层面:一是“未病先防”,二是“防微杜渐”,三是“既病防变”。它要求人们在平时就要防病,有了小病就要注意阻止其酿成大患,在病变来临之际要防止其进一步恶化,这样才能掌握健康的主动权。 具体说来,中医“治未病”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平素养生,防病于先。毫无疑问,“治未病”首先应该着眼于平素养护和调摄,未雨绸缪,积极采取措施,防止疾病发生。也就是《黄帝内经》中所强调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在平时注意保养身体,从培养正气,提高机体抗邪能力和防止病邪侵袭两个方面预防疾病的发生。 防微杜渐,欲病救萌。《黄帝内经》中提出:“上工救其萌芽。”也就是说疾病虽然还没有发生,但已经出现了某些征兆,或者是疾病还处于萌芽状态时,就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防微杜渐,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 我们知道,健康与疾病之间并没有一个截然的界限,中间可能存在一个“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在“第三状态”,尽管事实上体内已开始发生某些异常变化,但病象尚未显露,或虽有少数临床表现,却不足以据此确诊病症。“第三状态”的前途有两种可能:或者向健康态转化,或者向疾病态转化。中医“治未病”的任务就在于促进其向健康态转化。《黄帝内经》中提到:“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显然,这里的“治未病”,不是未病先防,而是在病虽未发生、但将要发生之时,采取措施治其先兆。临床上像中风之类的病证,多数有先兆症状,如头眩、肢麻、手颤等,如能及时发现,采取果断措施,就可以避免发病。还有一些发作性疾患,如哮喘病,当出现先兆症状时,或在缓解期,预先采取措施,就可以阻止其发作。 已病早治,防其传变。〖HT〗疾病发生的初期,就应该及时采取措施,积极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这也属于“治未病”的内容。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讲到:“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又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都是在强调疾病的早期治疗。 在疾病初期,一般病位较浅,病情较轻,正气受损不重,因此早期治疗很容易解决问题。正像《医学源流论》所说:“病之始生浅,则易治;久而深入,则难治”,“故凡人少有不适,必当即时调治,断不可忽为小病,以致渐深;更不可勉强支持,使病更增,以贻无穷之害。”疾病在早期即被治愈,就不会进一步发展、恶化。否则,等到病邪强盛、病情深重时再去治疗,就比较困难了。 从根本意义上讲,人类医学应该是关于“健康”的学问,而不是关于“疾病”的学问。治疗“已病”只是在疾病发生后不得已的应对措施,是“消极医学”;而“治未病”,防患于未然才是积极主动的。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应该说是中、西医的共识。但是现代预防医学主要是针对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规律,探索和分析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并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目的。而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则主张通过饮食、运动、精神调摄等个人养生保健方法和手段来维系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内在的防病抗病能力,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维护“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健康状态。

㈢ 中医是如何治未病的

中医中的“治未病”即是治理还没有发生的疾病,即做好预防。生活中很多疾病都是可以避免的,例如做好自身的卫生清洁工作,可以有效的防止一些炎症。做好预防工作是保证健康的首要措施。

中医养生有哪些方法

中医养生
1、食物养生:
老中医的顺口溜,
可做参照与践行。
生梨润肺化痰好,
苹果止泻营养高。
黄瓜减肥有成效,
抑制癌症猕猴桃。
番茄补血助容颜,
莲藕除烦解酒妙。
橘子理气好化痰,
韭菜补肾暖膝腰。
萝卜消食除胀气,
芹菜能治血压高。
白菜利尿排毒素,
菜花常吃癌症少。
冬瓜消肿有利尿,
绿豆解毒疗效高。
木耳搞癌散血淤,
山药益肾浮肿消。
海带含碘散淤结,
蘑菇抑制癌细胞。
胡椒驱寒兼除湿,
葱辣姜汤治感冒。
鱼虾猪蹄补乳汁,
猪肝羊肝明目好。
益肾强腰吃核桃,
健肾补脾吃红枣。
2、中医养生源远流长养生境界是“治未病”
中医学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把养生防病作为主导思想,讲“上医治未病”。“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的内涵,一是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限,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
3、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比如,春天的时候,要有一种生发之气,被发缓形,夜卧早起。冬天不能太张扬、太发散,万物处于秘藏。中医养生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而协调平衡是其核心思想。
4、房中养生:男女居室,人之大伦。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人道不可废者。成年之男女,若长期没有性生活,对身体也是不利的。但是也要防止另一个极端,这就是纵欲。《黄庭经》曰:「长生至慎房中急,何为死作令神泣?」这方面历代养生家论述极多,毋用赘言。至于有的人淫乐成性,嗜欲无度,说什么「宁可花下死,作鬼也风流」,那是咎由自取。汉代枚乘《七发》云「明眸皓齿,命曰伐性之斧,如戏猛兽之爪牙」。吕纯阳诗云:「二八佳人体如酥,腰间代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髓骨枯。」这些决非耸人听闻之语,而应永为警戒的。
5、气功养生:学会吐纳法: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里提出:“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吐气的时候,不能把嘴张得太大,要无声,长气,吐完为止。吐气的时候,根据每个字发音的不同,口型有轻微的变化,吐气的部位也不同,要把气出到最长。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达到胎吸。胎儿在母亲身体里,虽然没有呼吸,但也有生命,这就是胎吸。练气功之前,首先把心定下来,去除一切杂念,进入状态。按照方法做完气之后,会发现满口生津,古书称“上池之水”,然后把津液咽下去。津液是一种重要的生命物质,不能随便吐掉,应做到“津常咽”。

㈤ 中医治未病中老年人中医健康指导中饮食调养、养生锻炼、生活起居、按摩调养、情志调摄、

重要在于本身的生活节奏

㈥ 中医在进行未病先防时,用养生的方法来增强正气时都实施哪些措施

1. 顺应自然:顺应自然进行衣着饮食调配,起居有常,动静合宜。 2. 养性调神:要做版好养性调神,一是要注权意避免来自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二是要提高人体自身心理的调摄能力。 3. 护肾保精:注意房室有节、运动保健、按摩固肾、食疗保肾、针灸药物调治等,从而使人体精充气足、形健神旺,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的目的。 4. 体魄锻炼:注重“形神合一”、“形动神静”。并应注意运动量要适度、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5. 调摄饮食:调摄饮食主要包括注意饮食宜忌及药膳保健两个方面。 ( 1 )注意饮食宜忌:提倡饮食有常,注意饮食卫生,克服饮食偏嗜。 ( 2 )药膳保健:注意因时制宜,药食结合,辨证施膳等。 6. 针灸、推拿、药物调养:药物调养,通过长期服食一些对身体有益的药物以扶助正气,平调体内阴阳,以健身防病益寿;针灸、推拿是通过针灸及各种手法,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以保健强身

㈦ 中医为什么可以治未病,是通过什么实现的

1.中医“治未病”的内涵 《淮南子》中有句名言:“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这里的“治”,并不单纯指医疗,还含有管理、整理、治理、研究等内容。“治未病”,就是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大致讲,可以理解为三个层面:一是“未病先防”,二是“防微杜渐”,三是“既病防变”。它要求人们在平时就要防病,有了小病就要注意阻止其酿成大患,在病变来临之际要防止其进一步恶化,这样才能掌握健康的主动权。 具体说来,中医“治未病”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平素养生,防病于先。毫无疑问,“治未病”首先应该着眼于平素养护和调摄,未雨绸缪,积极采取措施,防止疾病发生。也就是《黄帝内经》中所强调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在平时注意保养身体,从培养正气,提高机体抗邪能力和防止病邪侵袭两个方面预防疾病的发生。 防微杜渐,欲病救萌。《黄帝内经》中提出:“上工救其萌芽。”也就是说疾病虽然还没有发生,但已经出现了某些征兆,或者是疾病还处于萌芽状态时,就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防微杜渐,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 我们知道,健康与疾病之间并没有一个截然的界限,中间可能存在一个“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在“第三状态”,尽管事实上体内已开始发生某些异常变化,但病象尚未显露,或虽有少数临床表现,却不足以据此确诊病症。“第三状态”的前途有两种可能:或者向健康态转化,或者向疾病态转化。中医“治未病”的任务就在于促进其向健康态转化。《黄帝内经》中提到:“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显然,这里的“治未病”,不是未病先防,而是在病虽未发生、但将要发生之时,采取措施治其先兆。临床上像中风之类的病证,多数有先兆症状,如头眩、肢麻、手颤等,如能及时发现,采取果断措施,就可以避免发病。还有一些发作性疾患,如哮喘病,当出现先兆症状时,或在缓解期,预先采取措施,就可以阻止其发作。 2. 已病早治,防其传变。 疾病发生的初期,就应该及时采取措施,积极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这也属于“治未病”的内容。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讲到:“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又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都是在强调疾病的早期治疗。 在疾病初期,一般病位较浅,病情较轻,正气受损不重,因此早期治疗很容易解决问题。正像《医学源流论》所说:“病之始生浅,则易治;久而深入,则难治”,“故凡人少有不适,必当即时调治,断不可忽为小病,以致渐深;更不可勉强支持,使病更增,以贻无穷之害。”疾病在早期即被治愈,就不会进一步发展、恶化。否则,等到病邪强盛、病情深重时再去治疗,就比较困难了。 从根本意义上讲,人类医学应该是关于“健康”的学问,而不是关于“疾病”的学问。治疗“已病”只是在疾病发生后不得已的应对措施,是“消极医学”;而“治未病”,防患于未然才是积极主动的。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应该说是中、西医的共识。但是现代预防医学主要是针对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规律,探索和分析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并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目的。而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则主张通过饮食、运动、精神调摄等个人养生保健方法和手段来维系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内在的防病抗病能力,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维护“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健康状态。(摘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王琦主编《中医中医治未病解读》)

阅读全文

与中医治未病之养生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万博动物医院在线电话 浏览:380
临淄爱佳宠物医院 浏览:582
苏泊尔养生壶怎么样打开 浏览:104
肝转移的治疗方法 浏览:845
养生壶如何做现磨咖啡 浏览:787
中医治疗失眠能根治吗 浏览:391
望京附近看妇科好的医院 浏览:773
治疗药物依赖的医院 浏览:100
闵行区中医院地址 浏览:543
治疗顽固性失眠的药物 浏览:489
石龙人民医院体检 浏览:507
盛京医院妇科哪个医生好 浏览:613
甘肃省人民医院烧伤科 浏览:724
老年痴呆严重送康复医院好吗 浏览:185
治疗糖尿病阳痿的中药方 浏览:565
汕头潮阳哪里有宠物医院 浏览:984
医院妇科治疗仪 浏览:758
兴义博爱医院妇科 浏览:749
湖北武汉儿童医院电话 浏览:190
最好的传染病医院 浏览: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