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医护理学主要指什么,以后干什么工作
中医护理学是指:
培养学生应既能掌握现代护理学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公共英语、护理专业英语以及涉外护理知识,又能掌握中医辨证施护、整体护理,具有一定的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知识,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毕业后从事涉外护理、护理临床、护理科研、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社区护理、专业外文编辑翻译出版等工作的高素质国际型护理人才。
培养目的:
是为国内、外医院和国内外资或合资医院、学校、出版社、社区、康复疗养院等培养优质人才。
培养要求
培养学生应既能掌握现代护理学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公共英语、护理专业英语以及涉外护理知识,又能掌握中医辨证施护、整体护理,具有一定的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知识,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毕业后从事涉外护理、护理临床、护理科研、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社区护理、专业外文编辑翻译出版等工作的高素质国际型护理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中、西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
2.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中医护理的各项技术操作;
3.掌握公共英语、护理专业英语、涉外护理英语;具有较熟练的专业英语听、说能力;熟悉并掌握涉外护理的基本知识。
4.应用中医护理的辨证观、整体观理论和现代护理知识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
5.掌握急、难、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技术,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
6.掌握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
7. 有医院护理管理及科室护理管理工作的初步能力;
8.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就业情况
国内、外医院和国内外资或合资医院、学校、出版社、社区、康复疗养院等。
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西医学基础、护理学基础、公共英语、专业英语、涉外护理英语、中医辨证护理学基础、内外科护理学、妇儿科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营养食疗学、养生康复学、社区护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美学、急救护理学、针灸推拿学拨罐、按摩、刮痧、耳针、梅花针、中药熏洗等二十余种常用中医传统技术,简便易行,行之有效,丰富了中医护理内容等。
Ⅱ 中医护理学基础问答题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中医药学历史沿革
一、中医药学的起源
二、中医药学的发展内
第二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容观念
二、辨证论治
三、恒动观念
第三节中医学的学科优势
一、医学模式的先进性
二、临床诊疗的系统性
三、护理养生的独特性
第四节中医学发展展望
一、中医学的现代化
二、中医优势的发掘
三、走向世界的中医学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第二节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中医学的生理观
第一节脏腑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二、六腑的主要功能
三、奇恒之腑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精气血津液
一、精
二、气
三、血
四、津液
五、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四章中医学的病理观
第一节病因
一、六淫
二、疠气
三、七情
四、饮食
五、劳逸
六、继发病因
七、其他病因
第二节病机
一、正邪相争
二、阴阳失调
三、气机失常
第五章中医护理相关的诊法
第一节望诊
一、望神
二、望肤色
三、望形态
四、望斑疹
五、望小儿指纹
六、望舌
第二节闻诊
一、听声音
二、嗅气味
第三节问诊
一、问寒热
二、问汗
三、问疼痛
四、问饮食与口味
五、问二便
六、问睡眠
七、问经带
八、问小儿
第四节切诊
一、脉诊
二、按诊
Ⅲ 中医护理学与医科大的护理学有区别吗
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对中药的药性了解。
而医学呢,一般来说是西医它需要你对化学药剂方面去了解
Ⅳ 中医护理学和西医护理学有什么区别吗
中医护理学和西医护理学的区别:
差异性主要包括理论体系不同,护理评估和专诊断方法不同。属认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可将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有机结合起来,以满足患者对健康的基本要求。
医护理的整体观和西医护理的整体学说的统一性,中医护理的“天人合一”思想与西医护理的内外环境思想具有一致性,西医护理的护理程序与中医护理的辨证施护有一致性,中医护理的情志护理与西医护理的心理护理在内涵和实践中具有一致性,中医护理的“治未病”思想与西医护理的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具有一致性;
《中医护理学》作者均为长期从事医学院校中医护理教育的专家和年轻学者。本着重视基本理论、突出基本知识、强调基本技能的原则编写了《中医护理学》。体例方面,更多地运用图表,并首次在中医教材中运用了思维导图的表达方式总结基本概念。这些都是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而专门设计的,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中医护理学》适用于高等医药院校本科(专科)护理学相关专业的中医护理课程教学,对于希望了解掌握中医家庭护理常识的一般读者也有裨益。
Ⅳ 中医护理学体系是哪个两个
1.人体是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人和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阴阳失调、邪正斗争的过程,其中内因是起主要作用的。因此,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要主意局部病变,同时要主意相关脏腑的变化。体表的变化可影响有关脏腑的功能,而相关脏腑的疾病也可在体表反映出来。因此,可从机体局部的变化来推断整体的反应状态,测知内脏病变。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病人的体质情况及外界环境对病人的影响等,进行全面观察了解,正确认识疾病,施以妥善护理。在疾病的护理上,中医十分重视良好的生活环境、稳定而舒畅的情志、合理的饮食调养和必要的功能锻炼。关于这些方面的论述,历代医书均有记载。
2.人和自然界也是相互制约、统一的整体:中医将自然界正常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当气候急剧变化或六气侵犯人体成为致病因素时称为“六淫”。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故要求护理上主动掌握气候变化规律,做好防范工作,并提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动静结合”的养生方法。护理工作要求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针对病人不同年龄、不同体质和发病的不同季节以及所处的不同环境,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因此,中医关于整体观护理论特点与现代护理所提倡的对病人作系统、整体、全身心的护理是完全一致的。中医辨证是用望、闻、问、切的方法,采集病人的自觉症状和临床表现来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证候。中医护理的原则是以中医辨证治则指导护理工作的,针对不同病情,应用“扶正祛邪”、“标本缓急”、“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正护反护”、“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及“预防为主”等护理原则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1.扶正祛邪:是指通过各种护理手段达到扶助正气、祛除病邪的目的,根据不同病情采用扶正为主或祛邪为主等护理措施。
2:“标”与“本”是相对而言,根据病情的主次轻重,护理上遵循“急则护其标,缓则护其本”的原则,在标本并重的情况下,可采用“标本同护”的方法。
3.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同一种病,在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出现不同证候时所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为同病异护;而不同疾病在病程某一阶段出现相同证候时,采取相同的护理措施为异病同护。
4.正护与反护:正护与反护是根据临床治则(正治与反治)为依据所采取的护理措施。
5.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时令、气候、地理环境及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6.预防为主:护理中以“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为原则,掌握疾病传变途径,防止并发症,在疾病康复期防止病情反复。突出了中医在病因、观察病情、诊断、治疗、护理、预防中的整体观和现代、社会、生物、心理的医学模式特点。针灸、拨罐、按摩、刮痧、耳针、梅花针、中药熏洗等二十余种常用中医传统技术,简便易行,行之有效,丰富了中医护理内容。
中医护理历来在祖国医学整体观、辩证观的理论指导下,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坚持“防重于冶”的原则,“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强调入是一个以脏腑、经络、气血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强调人体与自然界与社会的关系,进行辩证施护。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获取病情、个体状况、心理、社会环境等信息,应用中医八纲辩证的方法加以分析、归纳,确立病人的证型及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提出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护理措施以及健康指导。
目前,在全国2100多个中医医疗机构中,有6万余名护士以上技术职务的人员从事中医护理工作,成为发展中医事业的一支必不可少的专业队伍。其中还涌现出一批既有丰富临床经验,又有一定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中医护理技术骨干。中医护理的专业教育与在职教育也已初具规模。
中医临床护理通过几十年的实践,已总结出一套从理论到临床的辩证施护方法和具有中医特色的操作技术。除药物,针灸疗法外,还有放血疗法、拔罐疗法、刮痧疗法、熏洗疗法、敷药法、贴药法、推拿疗法等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围绕“以病人为中心”创建具有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对中医界的护理人员来说是新的课题和挑战
Ⅵ 护理学 和 中医护理学的 区别 目标和任务各是什么
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护理学包含了自然科学,如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培养目标 主要学习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医学基础、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 护理学基础 护理学导论 内科护理学 外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妇产科护理学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院护理 1、基础护理 研究并应用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和心理治疗的需要,通过临床护理工作,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及时提供病性发生、发展的动态信息,有效地配合并参与治疗、检查及对危重患者的抢救,以积极的安全的护理对策,使病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2、专科护理 结合临床各专科的特点,应用专科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如强化对危重病人的监护及烧伤、显微外科、脏器移植、手术前后的专科护理等。 3、护理管理 运用科学的方法组织、实施临床护理工作;为病人创造优美的休养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等。 (二)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以预防保健为重点,包括防病、保健咨询;护理科普宣教和预防接种;心理卫生指导;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指导;职业病防治和家庭访视护理等。 (三)护理教育 研究护理人才培养的规律、方法及模式,不断提高护理教育质量,改善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适应护理学发展地需要。 (四)护理科研 护理学的发展需要护理科研的支持和推动。护理学理论的构建,护理理论与护理实践的结合成果,护理技术、方法的改进,护理设备、护理工具的改革,护理管理模式的建立等。都有赖于护理科学研究去探索规律、总结经验,推进护理学的不断发展。中医临床护理通过几十年的实践,已总结出一套从理论到临床的辩证施护方法和具有中医特色的操作技术。除药物,针灸疗法外,还有放血疗法、拔罐疗法、刮痧疗法、熏洗疗法、敷药法、贴药法、推拿疗法等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围绕“以病人为中心”创建具有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对中医界的护理人员来说是新的课题和挑战 1.人体是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人和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阴阳失调、邪正斗争的过程,其中内因是起主要作用的。因此,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要主意局部病变,同时要主意相关脏腑的变化。体表的变化可影响有关脏腑的功能,而相关脏腑的疾病也可在体表反映出来。因此,可从机体局部的变化来推断整体的反应状态,测知内脏病变。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病人的体质情况及外界环境对病人的影响等,进行全面观察了解,正确认识疾病,施以妥善护理。在疾病的护理上,中医十分重视良好的生活环境、稳定而舒畅的情志、合理的饮食调养和必要的功能锻炼。关于这些方面的论述,历代医书均有记载。
2.人和自然界也是相互制约、统一的整体:中医将自然界正常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当气候急剧变化或六气侵犯人体成为致病因素时称为“六淫”。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故要求护理上主动掌握气候变化规律,做好防范工作,并提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动静结合”的养生方法。护理工作要求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针对病人不同年龄、不同体质和发病的不同季节以及所处的不同环境,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因此,中医关于整体观护理论特点与现代护理所提倡的对病人作系统、整体、全身心的护理是完全一致的。中医辨证是用望、闻、问、切的方法,采集病人的自觉症状和临床表现来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证候。中医护理的原则是以中医辨证治则指导护理工作的,针对不同病情,应用“扶正祛邪”、“标本缓急”、“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正护反护”、“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及“预防为主”等护理原则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1.扶正祛邪:是指通过各种护理手段达到扶助正气、祛除病邪的目的,根据不同病情采用扶正为主或祛邪为主等护理措施。
2:“标”与“本”是相对而言,根据病情的主次轻重,护理上遵循“急则护其标,缓则护其本”的原则,在标本并重的情况下,可采用“标本同护”的方法。
3.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同一种病,在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出现不同证候时所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为同病异护;而不同疾病在病程某一阶段出现相同证候时,采取相同的护理措施为异病同护。
4.正护与反护:正护与反护是根据临床治则(正治与反治)为依据所采取的护理措施。
5.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时令、气候、地理环境及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6.预防为主:护理中以“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为原则,掌握疾病传变途径,防止并发症,在疾病康复期防止病情反复。突出了中医在病因、观察病情、诊断、治疗、护理、预防中的整体观和现代、社会、生物、心理的医学模式特点。针灸、拨罐、按摩、刮痧、耳针、梅花针、中药熏洗等二十余种常用中医传统技术,简便易行,行之有效,丰富了中医护理内容。
中医护理历来在祖国医学整体观、辩证观的理论指导下,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坚持“防重于冶”的原则,“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强调入是一个以脏腑、经络、气血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强调人体与自然界与社会的关系,进行辩证施护。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获取病情、个体状况、心理、社会环境等信息,应用中医八纲辩证的方法加以分析、归纳,确立病人的证型及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提出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护理措施以及健康指导。
目前,在全国2100多个中医医疗机构中,有6万余名护士以上技术职务的人员从事中医护理工作,成为发展中医事业的一支必不可少的专业队伍。其中还涌现出一批既有丰富临床经验,又有一定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中医护理技术骨干。中医护理的专业教育与在职教育也已初具规模。
Ⅶ 简述中医护理学的发展简史
中医护理学的初步形成阶段(战国──东汉时期)
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有理论作基础的,虽然我们认为护可能早于医,因为,原始人生了病,开始并没有医药,只有他的亲人照料他、看护他。后来有了医疗活动,但有关护理方面的知识均散在于各医家的著作中,没有护理专著。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护理学的基础
《皇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实为历代医家的经验总结和汇编。全书分《素问》、《灵枢》两部分。
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基本学说有阴阳五行学说、藏象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诊法治则学说等。同时也论述了中医护理学的理论知识。
《神农本草经》与用药护理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重要典籍,和《内经》一样,非一时一人之手笔,大约是秦汉以来许多医药学家不断搜集,直至东汉时期,才最后加工整理成书的。全书共分三卷,共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根据药物性能、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
本书概括地讲述了君、臣、佐、使的药物学理论,另外还有药物的七情合和、四气五味等理论,对药物的配伍、组成方剂有具体的指导意义,对临床护理观察药效和毒性反应也有指导价值。
《伤寒杂病论》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
《伤寒杂病论》是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
张仲景继承了《黄帝内经》等古典医籍的基本理论,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论治原则,使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不仅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也为临床辨证施护开了先河。本书强调服药护理、饮食护理对疾病的作用,并创建一些护理技术。
华佗-医疗体育的奠基人
华佗是我国后汉时期的名医,精通内、外、妇、儿、针灸等,以外科著称。首创麻沸散,创编了“五禽戏”。其在古代气功导引的基础上,模仿虎、鹿、猿、熊、鸟等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了一套保健体操,名叫“五禽戏”,使头、身、腰、四肢等各个关节都得到活动。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得使极耳,动摇则谷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不朽也”。五禽戏对后世的影响是将体育与医疗护理结合起来,在养生康复、体育锻炼以及中国体育史的发展上都有重大意义。所以,我们称华佗为医疗体育的奠基人。
可见战国至秦汉时期,是我国中医护理学的初步形成时期,《黄帝内经》标志着祖国医学基本理论的形成,同时也奠定了护理学的理论基础。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问世,为临床医学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也为辨证施护开创了先河。华佗的“五禽戏”创立了我国的医疗体育,为预防保健以及康复护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扁鹊的望闻问切等医疗、护理技术为中医护理增加了新的内容。以上这些为后世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Ⅷ 学习《中医护理学》的感想及对《中医护理学》感悟最深的理念有哪些
《中医护理学》更多地运用图表,并首次在中医教材中运用了思维导图的表达方式总结基本概念。这些都是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而专门设计的,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一贯重视护理,主张“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包括精神修养、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护理与禁忌及用药护理等方面的内容。
中医护理以中医整体观为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辨证”是护理的主要依据。1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是由若干脏器、器管和组织所组成、各脏器、器官和组织都有着不同的功能。
(8)养生与中医护理学的关系扩展阅读
五脏各自的功能又都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决定了人体各脏器、器官和组织和生理上是互相影响,以维持其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如心与肾,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属阴。
根据阴阳、水火升降理论,位于下者以上升为顺,位于上者以下降为和,所以心火必须下降于肾,而肾水必须上济于心,这样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才能协调,称为“心肾相交”或“水火相济”。
反之,若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而心火独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肾水凝聚,这样就会出现以失眠为主症的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等“心肾不交”或”水火失济”的病理表现。
又如心与肝也有同样的关系,只有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运正常,肝才有藏。若肝不藏血,血运也必然失常。说明五脏一体观反映人体内部器管相互关联而不是孤立的。
中医药学这一宝库中不但有精湛的医术,而且还有丰富的护理精华,作为中医医学教育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护理同样具有中医学的两个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中医学十分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互相协调、互相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
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上是变化不断受到自然界的影响,人类在能动地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贯穿到生理、病理、辩证和护理等各个方面。
网络--中医护理学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