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医师如何防病、治病的
你好,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大了,我要用四本书来回答你:《中医基础理论内》、《中医诊断学》容、《中药学》、《方剂学》。
简而言之,中医防病主张治未病,即通过养生锻炼身体,使身体更强健,身体好抵抗力就好,自然不容易生病。正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早起早睡,锻炼身体,三餐均匀规律,饱饿均匀,不暴饮暴食,零食就别吃了。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情绪。大致是这些
中医治病,通过望闻问切,审查内外,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开方遣药。你网络搜一下望闻问切,里面还有很多内容,我就不啰嗦了。中药有温热寒凉四性,酸甜苦辣咸五味。这个讲起来也是长篇大论,你看看中药学就知道了。中药治病就是利用草药的偏性纠正人体的偏性。比如气虚,就有可以益气的药,像黄芪,党参,人参之类;血虚用补血的药,像阿胶,熟地,当归;高热要用清热的药,像黄芪,石膏,知母,滑石等。我就举几个例子,太多了说不完,有兴趣看看上面四本书。
❷ 什么是中医养生 该如何养生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
(《易·系辞上》)《老子》云“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
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
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就像一个永远也挖不完的宝库,值得我们再三探索。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宝。
❸ 现代人该如何养生防病
现代人该如何养生防病
1、要顺
古人认为人的身体变化,与四季的变化是一致的。也就说,人体的保健要跟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变,要让身体顺应当季的季节相适应,不管是衣食住行,还是饮食起居,都需要改变。其中,春夏交替之时应该养阳,养脾,坚持早睡早起。
2、要补
想要五脏六腑健康,除了要坚持锻炼之外,还应该从饮食进补。其中,古人推崇利用滋补药材进补,帮助调理身体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循环。其中,祖国医学认为,药食同源所有的食物都有调理身体的作用,搭配中药材制成药膳,能够很好地为身体进补。
中医日常养生的方法
1、多用木梳梳头
多梳头有能够促进头皮血液流通,帮助滋养头发,同时当增强头部血液循环,为大脑提供足够的养分。所以说,早上起来的时候,还有晚上入睡之前,都应该用木梳梳头。而且一定要让梳头慢慢刮过头皮才行。
2、多泡热水脚
泡热水脚是很简单的中医养生方法,双脚浸入热水中后,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同时热气从脚底进入身体,帮助驱除体内的寒湿之气。而寒湿之气则跟着汗液,从皮肤毛孔排泄出身体,从而减轻身体的负担,让身体变轻松。
❹ 中医在防病养生方面有哪些优势
这个问题很专业了,一般的网友回答不了,在这里一句半句也讲不清楚。有兴趣的话就到书店购买相关书籍研究研究,找老中医切磋切磋!
❺ 中医如何预防疾病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所以要养肾,可以学一些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平时饮食注意适应四时变化和自己的体质,扶正气,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❻ 中医养生有哪些方法
中医养生
1、食物养生:
老中医的顺口溜,
可做参照与践行。
生梨润肺化痰好,
苹果止泻营养高。
黄瓜减肥有成效,
抑制癌症猕猴桃。
番茄补血助容颜,
莲藕除烦解酒妙。
橘子理气好化痰,
韭菜补肾暖膝腰。
萝卜消食除胀气,
芹菜能治血压高。
白菜利尿排毒素,
菜花常吃癌症少。
冬瓜消肿有利尿,
绿豆解毒疗效高。
木耳搞癌散血淤,
山药益肾浮肿消。
海带含碘散淤结,
蘑菇抑制癌细胞。
胡椒驱寒兼除湿,
葱辣姜汤治感冒。
鱼虾猪蹄补乳汁,
猪肝羊肝明目好。
益肾强腰吃核桃,
健肾补脾吃红枣。
2、中医养生源远流长养生境界是“治未病”
中医学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把养生防病作为主导思想,讲“上医治未病”。“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的内涵,一是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限,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
3、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比如,春天的时候,要有一种生发之气,被发缓形,夜卧早起。冬天不能太张扬、太发散,万物处于秘藏。中医养生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而协调平衡是其核心思想。
4、房中养生:男女居室,人之大伦。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人道不可废者。成年之男女,若长期没有性生活,对身体也是不利的。但是也要防止另一个极端,这就是纵欲。《黄庭经》曰:「长生至慎房中急,何为死作令神泣?」这方面历代养生家论述极多,毋用赘言。至于有的人淫乐成性,嗜欲无度,说什么「宁可花下死,作鬼也风流」,那是咎由自取。汉代枚乘《七发》云「明眸皓齿,命曰伐性之斧,如戏猛兽之爪牙」。吕纯阳诗云:「二八佳人体如酥,腰间代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髓骨枯。」这些决非耸人听闻之语,而应永为警戒的。
5、气功养生:学会吐纳法: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里提出:“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吐气的时候,不能把嘴张得太大,要无声,长气,吐完为止。吐气的时候,根据每个字发音的不同,口型有轻微的变化,吐气的部位也不同,要把气出到最长。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达到胎吸。胎儿在母亲身体里,虽然没有呼吸,但也有生命,这就是胎吸。练气功之前,首先把心定下来,去除一切杂念,进入状态。按照方法做完气之后,会发现满口生津,古书称“上池之水”,然后把津液咽下去。津液是一种重要的生命物质,不能随便吐掉,应做到“津常咽”。
❼ 中医养生有哪些方面
养生内容是在养生理论指导下,历代逐渐建立起来的,并不断发展与完善。主要包括以下七方面:
1.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融合了传统医药、宗教和民俗文化内容。
2.行为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等行为调养。融合了传统医药、宗教、民俗、艺术文化等内容。
3.气养: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融合了传统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4.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体育健身活动。内容融合了医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5.食养: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了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食养包涵在日常生活之中,其应用范围广,适合人群较多。
6.药养: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对此,古代常有药膳、法膳之称。其应用范围也较广,适合人群较多,营养内容也涉及到医、药、饮食文化等方面。
7.术养: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方法进行养生。其内容主要涉及医药文化。
总之,养生的特点是强调个体行为,所采用的方法应因人之不同而不同。所谓审因施养,因人施养,在群体中并不强求统一。例如,甲需要重点锻炼形体,而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丙则需要着重调摄精神等等。如果我们对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要求他们加强形体锻炼或改变某种饮食结构,就不一定符合每个人养生需要了。
❽ 中医预防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你好,中复医和西医虽然理论制和治疗方式上不一样,但预防疾病是一样的。比如早睡早起,爱卫生,一日三餐均匀规律,不挑食,饮食清淡而营养,多锻炼身体,劳逸结合,不要抽烟,少喝酒,节房事。中医主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说身体强壮了,就不容易生病。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养好脾胃和肾很重要。
❾ 中医预防疾病的基本原则什么
吃、喝、拉、撒、睡咱正常的规律即可
❿ 我最近几年常看中里巴人等中医书,养生防病,可现在是大病小病不断,以前一年年连感冒都不得呀,我太困惑了
那可能是你没有弄清自己的体质而盲目的遵循医生的路子了,如果你是热性体质,那么你补了太多热性的东东嗓子疼跟咳嗽当然是不会好的啦,适当的吃点清火的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