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冬季养生的中医理论与养生注意事项有哪些
冬季养生的中医理论与养生注意事项
冬季快要到了,冬季养生成了讨论的话题人们。只要明白了冬季养生的中医理论,无论各方面就知道怎样做。冬季养生的中医理论:冬季养生在于“藏”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
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也当讲“藏”。由于人体阳气闭藏后,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就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
——“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变化。冬季时节,肾脏机能正常,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即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产生疾病。
因此,冬季养生很重要的一点是“养肾防寒”,以下几点是贯彻这一原则的要点,饮食调养:冬季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以“藏热量”为主,因此,冬季宜多食的食物有羊肉
、狗肉、鹅肉、鸭肉、萝卜、核桃、栗子、白薯等。同时,还要遵循“少食咸,多食苦”的原则: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当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
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冬季饮食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因为此类食物属“饮”,易使脾胃之阳气受损。
橄榄雪梨炖瘦肉:
用料:橄榄15克、雪梨50克、瘦肉100克、蜜枣1个
功效:清肺热,利咽生津,清热解暑,滋阴润燥
制作要点:将瘦肉洗净,沸水略煮后切块,雪梨洗净切片再与洗净的橄榄、蜜枣放入炖盅内加清水250毫升,隔水炖2小时即可。
适用人群: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烦热口渴、痰多咳嗽或干咳无痰等肺胃热盛者。
银耳雪梨炖瘦肉:
用料:银耳3克、雪梨50克、瘦肉100克、蜜枣1个
功效:养阴润肺,生津润肠,降火清心
制作要点:将瘦肉洗净,沸水略煮后切块,再与洗净的银耳和切块的雪梨、蜜枣放入炖盅内,加水300毫升,隔水炖1小时即可。
适用人群:咽喉干涸,肺燥干咳或痰带血丝,心烦不寐,大便干结等。
花旗参炖水鸭:
用料:花旗参5克、水鸭120克、生姜1片
功效:益气养阴,清虚热,滋阴养胃,补气利水
制作要点:将水鸭去毛剖好切块略煮,花旗参洗净切片,加生姜一片,放入炖盅内加水250毫升,隔水炖2小时即可。
适用人群:气因两虚,虚热内扰,眠差口干,午后潮热,盗汗,水肿等症。锻炼强身: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事实证明,冬季多
参与室外活动,使身体受到适当的寒冷刺激,可使心脏跳动加快,呼吸加深,体内新陈代谢加强,身体产生的热量增加,有益健康。
精神调养:除了重视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同时,在冬季还要防止
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发生。所谓季节性情感失调症,是指一些人在冬季易发生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现象,并且年复一年地出现。这种现象多见于青年,尤其是女性。
预防的方法是多晒太阳以延长光照时间,这是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
精神调养:除了重视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
首先要加强道德修养,少私寡欲。儒家创始人孔子早就提出“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这是很有道理的。从生理上来讲,道德高尚、光明磊落、性格豁达、心理宁静,有利
于神志安定,气血调和,人体生理功能正常而有规律的进行,精神饱满,形体健壮,这说明养德可以养气、养神。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如
若不然,私心太重,嗜欲不止,欲望太高大多,达不到目的,就会产生忧郁、幻想、失望、悲伤、苦闷等不良情绪,从而扰乱清静之神,使心神处于无休止的混乱之中,导致人体
气机紊乱而发病。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惊则气乱,恐则气下”,这里的气上、气下、气结、气缓、气乱、气消,均为人体气
机失常,而气机失常将导致人体生命活动的受损,倘若能减少私心、欲望,从实际情况出发,节制对私欲和名利的奢望,则可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心地但然,心情舒
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太上老君养生诀》里清楚指出:“且夫善摄生者,要先除六害,然后可以保性命延驻百年。何者是也: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损
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嫉”。这里说的再清楚不过了,否则六害不除,万物扰心,神岂能清静?
“神藏于内”的第二点是:要能调摄不良情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使你不高兴的事,甚至是悲欢、愤怒、兴高采烈。那么,应该怎样办呢?这就要学会调摄情
绪,宠辱不惊。如遇事节怒,宠辱不惊,都是节制法在周摄情绪中的运用。此外,亦可采取疏泄法:就是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宣达,发泄出去,以尽
快恢复心理平衡。
冬季养生注意事项:
黄帝内经》里指出:“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意思是,冬天要早睡、晚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后为益(尤其对于老人而言)。冬季起居养生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穿
衣要讲“衣服气候”,指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应始终保持在32℃~33℃,这种理想的“衣服气候”,可缓冲外界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其次,要注重双脚的保暖。由于脚离
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且慢,因此脚的皮温最低。中医认为,足部受寒,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腹泻、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其三,冬季定时开窗换气有利于身体健康
。其四,蒙头睡觉不可取。冬天蒙头睡觉极宜造成缺氧而致胸闷气短。其五,夜间忌憋尿。由于冬夜较长,长时间憋尿,会使有毒物质积存而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
2. 中医在不同季节的养生之道
春季的到来,正是万物复苏之时,春季养生也是四季养生之开始,所以春季体质的养生保健之道非常重要。 中医认为,受四时之气影响,人体的气血阴阳会随之发生变化。春季阳气始生,气血渐趋于表,毛孔初开,血气稍减,所以有“困”的感觉。夏季阳气流溢,气血通达于表,毛孔开,汗大泄,所以常有“昏昏欲睡”的感觉。而秋季阳气始衰,阴气始生,气血渐趋于里,但充而不实,所以仍有“乏”的感觉。这就是“春困、秋乏、夏打盹”的原因。 针对这种情况,中医制定了相应的养生方法,那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首先是精神养生。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保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静的好心态。 春季是肝旺之时,因时养肝可避免暑期的阴虚。可有目的的根据医生的推荐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等,食品可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但对于体质过敏,易患花粉过敏、荨麻疹、皮肤病者,应禁食如羊肉、蟹之类易过敏食品。 再就是饮食养生。春属木,与肝相应,“养肝之体用酸,舒肝之气用辛”。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清淡可口(如黄豆芽、绿豆芽、柑橘、葱、蒜、香菜、蜂蜜之类),忌油腻、生冷、粘硬食物,以顺应春季阳气之升畅。还要多吃些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等,以补由于冬季新鲜蔬菜较少,摄入维生素不足的缺憾。 二、夏季中医养生注意事项 用热来除热才是比较好的养生方法。 ●热毛巾擦身夏天,人的脸面和躯干难免多汗,及时擦汗可促使皮肤透气,但必须用热毛巾,才能适应人体降温节律。 ●洗热水澡夏天洗冷水澡会使皮肤收缩,洗后反觉更热。而热水洗澡虽会多出汗,但能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热。夏天该出汗时出汗,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体节律的方式。 ●热水洗脚脚有第二心脏之称,人的脚上分布有全身的代表区和五脏六腑的反射点。热水洗脚,当时虽然感觉有点热,但事后反而会带来凉意和舒适。 ●喝热茶冷饮只能暂时解暑,不能持久解热、解渴,而喝热茶却可刺激毛细血管普遍舒张,体温反而明显降低,这是简便易行的降温良方。 一般宜晚睡早起,并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年老体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的睡眠时间。夏至时节,大多数人会有全身困倦乏力以及头痛头晕的症状,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这一时节气温高,人体只能通过排汗来散热,使人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时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使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会因此而供血不足,进而造成头痛头晕。造成头痛头晕的另一种原因是,人体出汗时体表血管会扩张,更多的血液会流向体表,这种血液的再分配可使血压偏低的人血压更低,从而发生头痛头晕。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运动调养也是养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 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 三、秋季中医养生注意事项 进入立秋以后,天气由热逐渐转凉,人体的消耗也会逐渐减少,食欲也开始增加。因此,阐释时节正是人体最适宜进补的时间,人们可根据这一节气的特点进行科学有效地营养摄取及饮食调整,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好准备。 在此节气期间,气候干燥,根据中医“燥则润之”的养生原则,饮食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静心安神的食品为主,可多食一些芝麻、蜂蜜、百合、银耳、乳品之类的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可以服食具有健脾补胃功效的莲子、山药、扁豆等;秋天肺气宜收不宜散,所以立秋期间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尽量少吃葱、姜、蒜等辛味之品。 起居方面,立秋后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这是因为早卧可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虽有凉风时至,但暑热未尽,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凉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立秋后清晨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此时气温不冷且不热,气候舒适,天高气爽,使人精神抖擞。找一个清静或江河湖畔,或林荫道中进行运动,对人的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秋季天气十分干燥,中医称之为“秋燥”。肺与秋天在五行中同属于金,肺也喜润恶燥,所以秋季最重要的是要勤润肺。 秋燥容易引起咳嗽,由于现在正处于季节交替时期,早晚天气较凉、中午热,一天之内温差较大,身体比较虚弱的人和免疫能力较差的人如果不注意保暖,就容易感冒、受凉,而且一旦感冒了就不容易痊愈,存在干咳的现象。 秋燥也容易让小朋友患上“秋泻”,夏秋换季时节,天气时暖时热,腹泻的小朋友就会多起来,孩子腹泻的原因以感染最为常见。有些皮肤比较敏感的人,在这个季节里也不好受,秋燥容易让这些人感到皮肤瘙痒,甚至引发过敏。而对于有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人,在这个季节也要特别注意。 有些上班族会感觉入秋以来,身体容易乏力,对于“夏困秋乏”这一说法,由于夏季人们消耗体内太多气,到了秋季,气还没有补过来,而且现在气候也凉爽,有些人的睡眠时间就会比较长。 水能解“燥”,所以秋季最重要是补水,最佳饮料是淡茶水、白开水,也可喝些添加蜂蜜的水果汁和蔬菜汁。秋季上市的雪梨、鸭梨、葡萄、苹果含水量大,有生津滋阴的作用,宜多吃。萝卜有生津作用,当作水果生吃尤宜。也可以多做运动,比如跑步、游泳,多接触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 四、秋季中医养生注意事项 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来看,这确实是进补的好时节。因为进入冬季后,人体新陈代谢减慢,消耗相对减少。冬令进补能够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储存于体内,从而扶正固本,增强抵抗力。 进补以食补为上。《内经》有“秋冬养阴”之说,而北方冬季气候干燥,常有大风天气,因此,滋益阴精是冬季养生的重要内容,最好能多吃白菜、银耳、木耳、枸杞、梨、猕猴桃等补益阴液的食物;辛辣厚味、烧烤油炸食物少吃为妙,平时还要注意多喝水,以免上火。饮食要以温热为主,如食用糯米、狗肉、羊肉、大枣、桂圆、芝麻、韭菜等,少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可多吃些坚果类食物,如核桃仁、榛子、松子、栗子等。煮粥熬汤可以加一些沙参、黄芪、麦冬,但量不需要很多,因为毕竟是食补而非药补。 菜品可首选羊肉炖萝卜。它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肾虚阳痿、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其次是炒双菇(香菇和平菇),它能补益肠胃,化痰散寒,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高血脂患者更为适宜。 冬季的风常为北风,其性寒。同时,“寒”也是冬季气候变化的最主要特点。中医认为,寒为六淫邪之一,故冬季应保暖避寒,老人尤其要暖好背。人起居宜早睡晚起,让睡眠的时间长一点,最好是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起床活动,且不要做剧烈运动。卧室内要适当通风,并注意保持一定的湿度,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此外,冬季的传统养生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叩齿、干洗澡、揉腹、艾灸等。在日常生活中都可做,对身体很有益处。尤其是艾灸,可以灸一下保健穴位:足三里、中脘、关元、气海,还可以在肚脐里放些盐,艾灸肚脐,那里是神阙穴,这个穴位对补益元气十分重要。
3. 在冬季,通过中医方式如何养生
一、精神调养
为了保证冬令阳气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扰,首先要求精神安静。为此,《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冬三月,此为闭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之说。意思是欲求精神安静,必须控制情志活动。做到如同对待他人隐私那样秘而不宣,如同获得了珍宝那样感到满足。如是,则“无扰乎阳”,养精蓿锐,有利于来春的阳气萌生。
二、起居调养
在寒冷的冬季里,不应当扰动阳气,破坏阴成形大于阳化气的生理比值。因此,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至于防寒保暖,也必须根据“无扰乎阳”的养藏原则,做到恰如其分。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则既耗阳气,又易感冒。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亦易于入侵。《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说明冬季节制房事,养藏保精,对于预防春季温病,具有重要意义。
冬季是麻疹、白喉、流感、腮腺炎等疾病的好发季节,除了注意精神、饮食运动锻炼外,还可用中药预防,如大青叶、板蓝根对流感、麻疹、腮腺炎有预防作用;黄芩可以预防猩红热;兰花草、鱼腥草可预防百日咳;生牛膝能预防白喉。这些方法简便有效,可以酌情采用。
冬寒也常诱发痼疾,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病、脑血管病,以及痹证等,也多因触冒寒凉而诱发加重。因此防寒护阳,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要注意颜面、四肢的保健,防止冻伤。
4. 冬季养生小常识大全
冬天是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是一年的结束,亦是下一年的开始,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因此做好冬季养生对来年的健康至关重要。冬季养生应该从“不”开始。具体如下:
1、不妄补
很多人认为冬季是一个进补的黄金季节,在冬季到来时各种补品大量食用,也有不少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推出了各种“套餐”“搭档”。其实冬季适当进补就行,冬季主要在于闭藏,不是外泄。
过量进补反而会导致身体平衡被打破而形成病态,尤其是过量使用补阳、补气之品反而导致体内精气的外泄,造成“冬不藏精”。所以冬季应该适当进补,不可妄补,尤其是人参、鹿茸等这样的补气、补阳“利器”更应慎重。
2、不妄吃
冬季天寒地冻,吃上一顿麻辣火锅,出上一身汗,好多人会感到很舒服,殊不知这是在耗散人体的阳气。在冬季应该以补养阴精为主,切不可妄用大热之品。当然在冬季更不能吃一些寒凉之品,以免损伤脾阳,影响脾胃运化,破坏消化系统。
总之,在冬季应以平和而滋润的饮食为主,如多喝一些粥类,适当放一些大枣、枸杞子、桂圆、银耳、百合,酌加少量生姜,可以补而不腻,润而不燥,为冬季进补之佳品。禁忌大量大热之品如羊肉、辣椒等,大量大寒之品如水果、冰激凌等。
(4)中医的冬季养生扩展阅读:
3、不妄喝
在冬季很多人都喜欢喝点白酒暖暖身,其实适量饮酒是有益健康的,可以温通血脉、祛风散寒,产后常用方生化汤就是以白酒煎服。但是白酒毕竟属于温热之品,过度饮用会耗散人体阳气,另外过量饮酒还会生湿生痰,令人痰多、眩晕以及精神不振。
4、 不妄作劳
冬季不应该熬夜,要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冬气之应,养藏之道,在冬季锻炼身体应当适当,不能像其他季节一样挥汗如雨,微微出汗即可;在冬季应该适当减少洗澡的次数,更不能长时间泡热水澡,经常洗桑拿,以免耗散人体阳气;
同时在冬季应该注意节制房事,调养生息,使精气藏。
5. 冬季都有哪些养生方法
说到冬季养生,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通过饮食,民以食为天,冬季饮食养生上也有颇多讲究。
1、冬季天气寒冷,在人体内对应的器官是肾。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动力,在冬天肾不仅要保持热量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还需要为下一个冬季储存住一定的能量,因此冬季养生养肾至关重要。饮食上应多补充一些动物肉类、豆制品等,多补充维生素对养肾是有很多好处的。
2、冬季应少吃寒凉、生冷的食物,这类食物在冬季容易损伤脾胃。食物过寒,加上体外温度也较低,容易导致体内血流不畅通,严重的影响到体内正常的血液循环,对健康百害而无一益,因此冬季应多吃温热的食物。
3、冬季肾功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少吃过咸的食物。过咸的食物会增强肾功能,肾功能过于强大会影响到心肺功能,导致心肺功能的将弱。因此冬季因少吃过咸的食物。
4、为了让人体更加适应寒冷的冬季,体内必须的维生素是必不可少的。维生素A和C都可以增加人体对寒冷的适应度,适量的吃一些动物的肝脏、蔬菜、水果对健康也是有好处的。除此之外在冬季可以适量的吃一些辣椒以增强体内的血液循环。
冬季中医养生
中医和养生也是分不开的,中医古人几千年的经验带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那么在使用中医养生的时候,也应注意几个原则。
1、起居调养
中医在冬季养生上强调的是早睡晚起,日出而作。意思就是在冬天更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作息习惯。如果衣服穿得过少,室温又很低,容易导致冬季感冒而损耗体内的阳气。中医是非常看中人体的阳气的,阳气就像是温暖的太阳,如果失去了就无法生存了。所以冬季养生同时需要注意及时添加衣物。
2、饮食调养
冬季中医养生应注意少吃生冷的食物,但也不宜过于热燥。应该适量的食用一些可以滋阴潜阳且热量较高的食物。首先蔬菜、水果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补充体内的纤维素和维生素。其次要多饮用豆浆、牛奶。除此之外可以进食一些糯米,糯米具有暖文的作用,在寒冷的冬天对身体也起到养生的作用。
3、运动养生
立冬之后,天气越来越冷,小动物们都冬眠了,人也变得越来越不愿意运动。事实上,在寒冷的冬天坚持运动可以调节神经中枢对体温的调节,提高人体对寒冷的抵御能力。但是冬天运动需要注意的是不宜过于剧烈,以避免会适得其反。
4、情志养生
不论是冬季养生还是其他的季节,我们都应该保持自己的良好乐观的心态,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学会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一个良好的心态对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6. 冬季中医养生饮食要注意哪些
说到冬季养生,来大家源首先想到的就是通过饮食,民以食为天,冬季饮食养生上也有颇多讲究。
1、冬季天气寒冷,在人体内对应的器官是肾。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动力,在冬天肾不仅要保持热量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还需要为下一个冬季储存住一定的能量,因此冬季养生养肾至关重要。饮食上应多补充一些动物肉类、豆制品等,多补充维生素对养肾是有很多好处的。
2、冬季应少吃寒凉、生冷的食物,这类食物在冬季容易损伤脾胃。食物过寒,加上体外温度也较低,容易导致体内血流不畅通,严重的影响到体内正常的血液循环,对健康百害而无一益,因此冬季应多吃温热的食物。
3、冬季肾功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少吃过咸的食物。过咸的食物会增强肾功能,肾功能过于强大会影响到心肺功能,导致心肺功能的将弱。因此冬季因少吃过咸的食物。
4、为了让人体更加适应寒冷的冬季,体内必须的维生素是必不可少的。维生素A和C都可以增加人体对寒冷的适应度,适量的吃一些动物的肝脏、蔬菜、水果对健康也是有好处的。除此之外在冬季可以适量的吃一些辣椒以增强体内的血液循环。
7. 冬季养生的几点
冬季的起居作息要注意早睡晚起。早睡可养人体阳气,保持身体温热,迟起版能养人体阴气。冬季权活动锻炼,不宜起得过早,最好等待日出之后再进行锻炼。
在饮食上要加强营养、增加热量,在蛋白质、糖和脂肪这三大产热营养素中,蛋白质的摄取量可保持在平时的需求水平。热量增加部分靠提高糖类和脂肪的摄取量。此时正是进补的大好时机,但是,冬令进补必须按照“春夏补阳,秋冬补阴”的原则进行,视机体阴阳的盛衰进行调补。
中医认为冬季是饮食进补的最好季节。阴气不足者,则应食鸭肉、鹅肉,鸭肉性甘寒,有益阴养胃、补肾消肿、化痰止咳的作用。晚秋入冬之后,天气开始转凉变冷,因此,气喘、鼻过敏、关节炎、脑中风等心血管病的症状加重,故立冬后尤其要注意保暖,老人要时时注意血压变化。天寒尿频者千万别憋尿,以防引起泌尿系统疾病。
8. 中医的冬季养身
楼主的这个问题需要分年龄和是否有一些慢性病来区别对待的。我只提几点,希望能帮助到楼主。
1,早睡晚起,但是有的人因为体质的原因,无法入睡这么长时间,那就给自己努力调整生物钟,
比如晚上9点后就放下其他事情,翻翻书(休闲为主,切勿太黄太暴力哦),喝杯蜂蜜水等等,
促动自己10点前能入睡;
第二,如果白天醒的早,索性就起来做做饭,逛逛公园,或者慢跑半个小时——如果继续在床
上 打滚或者运动完弄个回笼觉都是不可取的,带来的直接效果之一就是晚上的睡眠质量还是无
法提升。——睡眠质量对30以上的人群越来越重要了,这一点几乎能对其他所有身体不利状况起
到好转甚至根除的作用,楼主需要对睡眠质量的提升加强重视哦,所以我摆在首位;
2,坚持运动。——冬天,对一般人来说很容易堆积脂肪,这也是女孩子们常抱怨冬天又长膘的原因。因为个人体质,身体基础等不一而足,我简单提1点:就是看自己的体质适合什么样的运动,如果从总的功能来和对人体带来的运动损伤来看,游泳,太极或者瑜伽是我们的首选,——到了冬天,你需要做的就是坚持这些运动,不放弃,不间断就好。
3,说到食疗等等,我还是坚持:对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食疗办法,这方面楼主可以多去请教下周围圈子里的专家,切不可一概而论。
希望能帮助到楼主。
如果觉得回答的好,给个推荐哈,最近冲等级玩呢,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