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医中药 > 中医养生保养正气重于

中医养生保养正气重于

发布时间:2021-03-01 11:09:43

中医养生养正养道是什么意思

养正,即保养身体的正气,来抵御病气邪气入侵;养道即为修养身心,培育元气。

② 中医养生的好处有哪些

身体来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把自身体搞好了才能有大发展。中医就是一门无止尽的博大精深的一门学问,它能帮助我们调理身体。古有华佗帮助关羽刮骨疗伤,今有针灸治疗劲椎病,中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那么中医养生那哪里好呢?

1.中医讲究药食同源,即食疗法,尤其是女性朋友,由于特殊的生理需求,很容易出现贫血现象,这样一来,女性的气色就不太好,没有光泽度,体虚怕冷怕热,每天睡不好吃不香。所以贫血的女性应该进补养血药膳。

2.中医养生注重调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生息后,贫血症状逐步减轻。中医帮助女性不止调理贫血,还能帮助女性朋友调理月经不调的情况。

3.月经不调主要是气血失调导致的,所以需要用中药调理身体,使身体恢复正常。常用益母草或乌鸡白凤丸这些含中药成分的药物治疗

中医治疗效果非常好,但是需要时间慢慢来调理,中医讲究的注意事项有很多,对于任何疾病基本都有治疗的方法,一般无副作用产生的,可放心使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的质量,在外面多吃些营养的食物,以清淡为主,抱着乐观的心态。

③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为了便于掌握,中医养生学的理论,有必要予以总结和归纳,提出若干基本原则,用以指导养生实践。事实上,千百年来所产生的诸多形式的养生方法,正是遵循了这些基本原则。
协调脏腑
五脏间的协调,即是通过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生克制化的关系来实现的。有生有制,则可保持一种动态平衡,以保证生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脏腑的生理,以“藏”、“泻”有序为其特点。五脏是以化生和贮藏精、神、气、血、津液为主要生理功能;六腑是以受盛和传化水谷、排泄糟粕为其生理功能。藏、泻得宜,机体才有充足的营养来源,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了故障,都会影响整体生命活动而发生疾病。
畅通经络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只有经络通畅,气血才能川流不息地营运于全身。只有经络通畅,才能使脏腑相通、阴阳交贯,内外相通,从而养助腑、生气血、布津液.传糟粕、御精神,以确保生命活动顺利进行,新陈代谢旺盛。所以说,经络以通为用,经络通畅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一旦经络阻滞,则影响脏腑协调,气血运行也受到阻碍。因此,《素问·调经论》说:“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所以,畅通经络往往作为一条养生的指导原则,贯穿于各种养生方法之中。
清静养神
在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各种生理功能都需要神的调节。故神极易耗伤而受损。因而,养神就显得尤为重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指出:“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所谓“静以养之”,主要是指静神不思、养而不用,既便用神,也要防止用神太过而言。《素问·痹论》中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也是这个意思。静则百虑不思,神不过用,身心的清流有助于神气的潜腔内守。反之,神气的过用、躁动往往容易耗伤,会使身体健康受到影响。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了清静养神的养生保健意义。
节欲葆精
由于精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使身体健康而无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养精则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内经》明确指出:“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葆精的意义,于此可见。
调息养气
养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保养元气,一是调畅气机。元气充足,则生命有活力,气机通畅,则机体健康。
保养正气,首先是顺四时、慎起居,如果人体能顺应四时变化,则可使阳气得到保护,不致耗伤。即《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四时养生、起居保健诸法,均以保养元气为主。
保养正气,多以培补后天,固护先天为基点,饮食营养以培补后天脾胃,使水谷精微充盛,以供养气。而节欲固精,避免劳伤,则是固护先天元气的方法措施。

④ 中医养生保健保健的基本原则是

一、协调脏腑
脏腑协同在生理上的重要意义决定了其在养生中的作用。从养生角度而言,协调脏腑是通过一系列养生手段和措施来实现的。协调的含义大致有二:一是强化脏腑的协同作用,增强机体新陈代谢的活力。二是纠偏,当脏腑间偶有失和,及时予以调整,以纠正其偏差。这两方面内容,作为养生的指导原则之一,贯彻在各种养生方法之中,如:四时养生中强调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精神养生中强调情志舒畅,避免五志过极伤害五脏;饮食养生中强调五味调和,不可过偏等等,都是遵循协调脏腑这一指导原则而具体实施的。又如:运动养生中的"六字诀"、"八段锦"、"五禽戏"等功法,也都是以增强脏腑功能为目的而组编的。所以说,协调脏腑是养生学的指导原则之一,应予以足够重视。

二、畅通经络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只有经络通畅,气血才能川流不息地营运于全身。只有经络通畅,才能使脏腑相通、阴阳交贯,内外相通,从而养助腑、生气血、布津液.传糟粕、御精神,以确保生命活动顺利进行,新陈代谢旺盛。所以说,经络以通为用,经络通畅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一旦经络阻滞,则影响脏腑协调,气血运行也受到阻碍。因此,《素问·调经论》说:"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所以,畅通经络往往作为一条养生的指导原则,贯穿于各种养生方法之中。

畅通经络在养生方法中主要作用形式有二:一是活动筋骨,以求气血通畅。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都是用动作达到所谓"动形以达郁"的锻炼目的。活动筋骨,则促使气血周流,经络畅通。气血脏腑调和,则身健而无病;二是开通任督二脉,营运大小周天。在气功导引法中,有开通任督二脉,营运大、小周天之说,任脉起于胞中,循行于胸、腹部正中线,总任一身之阴脉,可调节阴经气血;督脉亦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循行于背部正中,总督一身之阳脉,可调节阳经气血。任、督二脉的相互沟通,可使阴经、阳经的气血周流,互相交贯,《奇经八脉考》中指出:"任督二脉,此元气之所由生,真气之所由起"。因而,任督二脉相通,可促进真气的运行,协调阴阳经脉,增强新陈代谢的活力。由于任督二脉循行于胸腹、背,二脉相通,则气血运行如环周流,故在气功导引中称为"周天",因其仅限于任督二脉,并非全身经脉,故称为"小周天"。在小周天开通的基础上,周身诸经脉皆开通,则称为"大周天"。所以谓之开通,是因为在气功、导引诸法中,要通过意守、调息,以促使气血周流,打通经脉。一旦大、小周天能够通畅营运,则阴阳协调、气血平和、脏腑得养,精充、气足、神旺,故身体健壮而不病。开通任督二胎,营运大小周天其养生健身作用都是以畅通经络为基础的,由此也可以看出,畅通经络这一养生原则的重要意义。

三、清静养神

在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各种生理功能都需要神的调节。故神极易耗伤而受损。因而,养神就显得尤为重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指出:"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所谓"静以养之",主要是指静神不思、养而不用,既便用神,也要防止用神太过而言。《素问·痹论》中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也是这个意思。静则百虑不思,神不过用,身心的清流有助于神气的潜腔内守。反之,神气的过用、躁动往往容易耗伤,会使身体健康受到影响。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了清静养神的养生保健意义。

清静养神是以养神为目的,以清静为大法。只有清静,神气方可内守。清静养神原则的运用归纳起来,大要不外有三。一是以清静为本,无忧无虑,静神而不用,即所谓"恬淡虚无"之态,其气即可绵绵而生;二是少思少虑,用神而有度,不过分劳耗心神,使神不过用,即《类修要诀》所谓:"少思虑以养其神";三是常乐观,和喜怒,无邪念妄想,用神而不躁动,专一而不杂、可安神定气,即《内经》所谓:"以恬愉为务"。这些养生原则,在传统养生法中均有所体现。如:调摄精神诸法中的少私寡欲,情志调节;休逸养生中的养性恬情;气功、导引中的意守、调息、入静;四时养生中的顺四时而养五脏;起居养生中的慎起居、调睡眠等等,均有清静养神的内容。

四、节欲葆精

由于精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使身体健康而无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养精则是十分重要的内容。《类经》明确指出:"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葆精的意义,于此可见。

葆精的另一方面含义,还在于保养肾精,也即狭义的"精"。男女生殖之精,是人体先天生命之源泉,不宜过分泄漏,如果纵情泄欲,会使精液枯竭,真气耗散而致未老先衰。《千金要方·养性》中指出:"精竭则身惫。故欲不节则精耗,精耗则气衰,气衰则病至,病至则身危"。告诫人们宜保养肾精,这是关系到机体健康和生命安危的大事。足以说明,精不可耗伤,养精方可强身益寿,作为养生的指导原则,其意义也正在于此。

欲达到养精的目的,必须抓住两个关键环节。其一为节欲。所谓节欲,是指对于男女间性欲要有节制,自然,男女之欲是正常生理要求,欲不可绝,亦不能禁,但要注意适度,不使太过,做到既不绝对禁欲,也不纵欲过度,即是节欲的真正含义。节欲可防止阴精的过分泄漏,保持精盈充盛,有利于身心健康。在中医养生法中,如房事保健、气功、导引等,均有节欲葆精的具体措施,也即是这一养生原则的具体体现。其二是保精,此指广义的精而言,精禀于先天,养于水谷而藏于五脏,若后天充盛,五脏安和,则精自然得养,故保精即是通过养五脏以不使其过伤,调情志以不使其过极,忌劳伤以不使其过耗,来达到养精保精的目的,也就是《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避免精气伤耗,即可保精。在传统养生法中,调摄情志,四时养生,起居养生等诸法中,均贯彻了这一养生原则。

五、调息养气

养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保养元气,一是调畅气机。元气充足,则生命有活力,气机通畅,则机体健康。

保养正气,首先是顺四时、慎起居,如果人体能顺应四时变化,则可使阳气得到保护,不致耗伤。即《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四时养生、起居保健诸法,均以保养元气为主。

保养正气,多以培补后天,固护先天为基点,饮食营养以培补后天脾胃,使水谷精微充盛,以供养气。而节欲固精,避免劳伤,则是固护先天元气的方法措施。先天、后天充足,则正气得养,这是保养正气的又一方面。

此外,调情志可以避免正气耗伤,省言语可使气不过散,都是保养正气的措施。

至于调畅气机,则多以调息为主。《类经·摄生类》指出:"善养生者导息,此言养气当从呼吸也"。呼吸吐纳,可调理气息,畅通气机,宗气宣发,营卫周流,可促使气血流通。经脉通畅。故古有吐纳、胎息、气功诸法,重调息以养气。在调息的基础上,还有导引、按蹻、健身术、以及针灸诸法。都是通过不同的方法,活动筋骨、激发经气、畅通经络,以促进气血周流,达到增强真气运行的作用,以旺盛新陈代谢活力。足以看出,在诸多养生方法中,都将养气作为一条基本原则之一,而具体予以实施,足见养气的重要。

六、综合调养

人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无论哪一个环节发生了障碍,都会影响整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所以,养生必须从整体全局着眼,注意到生命活动的各个环节,全面考虑,综合调养。

综合调养的内容,不外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脏腑、经络、精神情志、气血等方面,具体说来,大致有:顺四时、慎起居、调饮食、戒色欲、调情志、动形体,以及针灸、推拿按摩、药物养生等诸方面内容。恰如李梃在《医学人门·保养说》中指出的:"避风寒以保其皮肤、六腑","节劳逸以保其筋骨五脏","戒色欲以养精,正思虑以养神","薄滋味以养血,寡言语以养气"。避风寒就是顺四时以养生,使机体内外功能协调;节劳逸就是指慎起居、防劳伤以养生,使脏腑协调;戒色欲、正思虑、薄滋味等,是指精、气、神的保养;动形体、针灸、推拿按摩,是调节经络、脏腑、气血,以使经络通畅、气血周流,脏腑协调;药物保健则是以药物为辅助作用,强壮身体、益寿延年。从上述各个不同方面,对机体进行全面调理保养,使机体内外协调,适应自然变化,增强抗病能力,避免出现失调、偏颇,达到人与自然、体内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统一,便是综合调养。

综合调养作为养生的指导原则之一,主要是告诫人们养生要有整体观念。其要点大致如下,在具体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养宜适度 养生能使人增进健康,益寿延年。但在实际调养过程中,也要适度。无论哪种养生方法,适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所谓适度,就是要恰到好处。简言之,就是养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过分注意保养,则会瞻前顾后,不知所措,稍劳则怕耗气伤神;稍有寒暑之变,便闭门不出,以为食养可益寿,便强食肥鲜;恐惧肥甘厚腻,而节食少餐,如此等等,虽然意求养生,但自己却因养之太过而受到约束,这也不敢,那也不行。不仅于健康无益,反而有害。所以,养生应该适度,按照生命活动的规律,做到合其常度,才能真正达到"尽终其天年"的目的。

2 养勿过偏 综合调养亦应注意不要过偏。过偏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认为"补"即是养。于是,饮食则强调营养,食必进补;起居则强调安逸,以静养为第一;为求得益寿延年,还以补益药物为辅助。当然,食补、药补、静养都是养生的有效措施,但用之六偏而忽略了其地方面,则也会影响健康。食补太过则营养过剩,药补太过则会发生明阳偏盛,过分静养,只逸不劳则动静失调,都会使机体新陈代谢产生失调。一种情况是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只强调"动则不衰",而使机体超负荷运动,消耗大于供给,忽略了动静结合,劳逸适度,同样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虽然主观愿望是想养生益寿,但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所以,综合调养主张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补泻结合、形神共养,要从机体全身着眼,进行调养,不可失之过偏,过偏则失去了养生的意义,虽有益寿延年的愿望,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3 审因施养 综合调养在强调全面、协调、适度的同时,也强调养宜有针对性。所谓审因施养,就是指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一般说来,可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分别施养。不能千人一面,统而论之。详见第十六章。

七、持之以恒

恒,就是持久,经常之意。养生保健不仅要方法合适,而且要经常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不断改善体质。只有持之以恒地进行调摄,才能达到目的。其大要有以下三点:

1 养生贯穿一生 在人的一生中,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最终寿限,因此,养生必须贯穿人生的自始至终。中国古代养生家非常重视整体养生法。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刘完素提出人一生"养、治、保、延"的摄生思想。明代张景岳特别强调胎孕养生保健和中年调理的重要性。张氏在《类经》中指出:"凡寡欲而得之男女,贵而寿,多欲而得之男女,浊而夭"。告诫为人父母者生命出生之前常为一生寿夭强弱的决定性时期,应当高度重视节欲节饮,以保全精血,造福后代。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指出:"人欲抗御早衰,尽终天年,应从小入手,荀能注重摄养,可收防微杜渐之功"。根据少年的生理特点,刘氏提出"其治之之道,节饮食,适寒暑,宜防微杜渐,用养性之药,以全其真"。张景岳主张小儿多要补肾,通过后天作用补先天不足。保全真元对中年健壮,有重要意义。人的成年时期是一生中的兴旺阶段,据此特点,刘完素认为:"其治之之道,辨八邪,分劳佚,宜治病之药,当减其毒,以全其真"。这种"减毒"预防伤正思想,对于抗御早衰具有很要作用。张景岳更强调指出:"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通过中年的调理修整,为进入老年期做好准备。人到老年,生理功能开始衰退。故刘完素指出:"其治之之道顺神养精,调腑和脏,行内恤外护",旨在内养精、气、神,外避六淫之邪,保其正气,济其衰弱。对于高龄之人,可视其阴阳气血之虚实,有针对性地采取保健措施。刘完素指出:"其治之之道,餐精华,处奥庭,燮理阴阳,周流和气,宜延年之药,以全其真"(《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根据高年之生理特点,适当锻炼,辅以药养和食养,有益于延年益寿。古人的这种整体养生思想比较符合现代对人体生命和养生的认识。

2 练功贵在精专 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很多。要根据自己各方面的情况,合理选择。选定之后,就要专一、精练,切忌见异思迁,朝秦暮楚。因为每一种功法都有自身的规律,专一精练能强化生命运动的节律,提高生命运动的有序化程度。如果同时练几种功法,对每一种功法都学不深远,则起不到健身作用,而且各种功法的规律不完全相同,互有干扰,会影响生命活动的有序化,身体健康水平不可能提高。

古人云,药无贵贱,中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者妙。练功要想有益健康,就得遵循各种功法的自身规律,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专心致志去练,不可急于求成,练得过多过猛。只要树立正确态度,做到"三心",即信心、专心、恒心,掌握正确的方法,勤学苦练,细心体会,一定能取得强身健身的效果。

3 养生重在生活化 提倡养生生活化,就是要积极主动地把养生方法溶化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作、息、坐、卧、衣、食、住、行等等,必须符合人体生理特点、自然和社会的规律,才能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和健康带来更多的益处。总之,养生是人类之需,社会之需,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养生,只要把养生保健的思想深深扎根生活之中,掌握健身方法,就可做到防病健身,祛病延年,提高健康水平。

⑤ 1、养生学有几个特征 2、从那三个方面反映健康长寿的基本生理特征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纳为如下六个方面:

一、重视厚德养生。

中医养生学强调道德修养对于养生长寿的重要性。德高者寿高,这是中医养生学的一个基本观点。《论语·雍也》及《孔记·中庸》中均记载孔子关于仁者寿的观点,认为仁慈的人,有爱心、心地善良的人,能享长寿。老子把慈善、节俭和不为天下先,视为人生三件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样重视道德修养。庄子论养生也是强调精神生命的重要性。有仁爱之心不仅自己健康长寿,也能使他人健康长寿。为君者仁,则其民亦寿。《汉书·董仲舒传》说:尧舜行德,则民仁寿。上行下效,全社会都具有真诚的爱心,自然能出现一个健康长寿的社会。崇仁修德,这便是内养正气,属于养生学之养神养心的范畴。

二、强调中和有节。

中国传统养生学始终视中和节度,无太过、无不及。过犹不及。比如动静结合,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如此即可达到阴阳气血平和,有益健康和长寿。汉·华佗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能使极耳。”这正是中和原则的体现。晋·陶弘景说:能中和者必久寿。中国古代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养生保健体操都体现了中和的追求。中医养生学主张通过适宜的手段,在必要的时候用药物调整人体之偏使其气血阴阳归于平和。

三、以养气为要。

气是中国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养气。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化生的,因此养生的重要任务,就是如何保养人体之气,以保养正气为本。

四、强调治未病。

“未病”是指可能发生的疾病或可能出现的继发症。《黄帝内经》最早提出“治未病”的原则。所谓治未病,简言之,它包括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即当未病之时,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而在既病之后,要采取措施防止疾病发展、传变、恶化。由此可见,从治未病的第一方面意义看,它与养生学的内容相一致。从第二方面的意义看,如果患者自觉的或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药疗、食疗或起居、气功、体操等方法防止疾病发展,促进恢复,那也是养生行为。张仲景的“养慎”说就是治未病思想。《金匮要略》第一篇就提出这种思想。养慎的核心就是外避六淫,内养正气。“治未病”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学家所重视。

五、重视饮食养生。

历代养生家都最为重视饮食养生。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说: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见《千金要方·食治·序论》)本文重点讲一讲医学之圣张的饮食养生。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特别强调了饮食养生的意义,他说:“凡饮食滋味,以养于身。食之有妨,反能为害。”他指出,饮食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第一》一个节字,就将饮食应该注意质和量二个方面的合理性表达明白。节就是无太过不及。过食任何一种性味的食物都有可能导致脏腑功能的偏盛偏衰,脏腑功能失调,疾病从而生焉。他还说:自非服药炼液,焉能不饮食乎?切见时人,不闲调摄,疾疹竟起,若不因食而生?苟全其生,须知切忌者矣。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难疗。(《禽兽虫鱼禁忌并治第二十四》)这段话简明扼要:人们的食物及饮食方法,适宜则对身体有益,否则便身体有害。珍惜生命者,应该善于通过饮食养生,对身体进行调摄。否则就可能引起疾病,影响生命的质量和数量。仲景又说:人体平和,唯须好将养,勿妄服药,药势偏有所助,令人藏气不平,易受外患。夫含气之类,未有不资食以存生,而不知食之有成败。百姓日用而不知,水火至近而难识。(见《千金要方·食治》)按照孙思邈的说法,他之所以作《食治》一卷,正是因为受到了仲景此段语言的影响。

张仲景的饮食养生法有如下几个基本原则和内容:(1)摄取对生命有益的饮食物。(2)避免进食对身体有害的食物。(3)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4)注意进食时间。(5)注意食量。(6)食物与身体状态相宜,如因身体之虚实而用补泻饮食,补不足,损有余。(7)掌握食物中毒解毒方法。

六、强调顺天应时。

中医养生学也十分重视养生要顺应自然界阴阳寒暑的变化。中医学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人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灵枢·本神篇》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张仲景《伤寒论·伤寒例》说:“君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天地之刚柔也。”人应该春养生发之气,夏养成长之气,秋养收敛之气,冬养闭藏之气。这是中医“天人相应”观点的反映。

⑥ 中医养生知识你们知道多少来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

东吃萝卜夏吃姜,管教医生都下岗。

⑦ 养生首先要扶正气什么是正气

中医学所指的“正气”,即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主要是指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用现代语言描述,正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动力,它包括了人体卫外防御功能、调节功能以及各种代偿功能等。正气充盛,让人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的变化,减少疾病的侵袭,人体得病后更容易康复,故扶助正气是养生保健的根本任务。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中医学认为人体生病是由于正气虚弱,外界的病邪侵袭人体而致。《素问•评热病论篇》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不足是人体发病的根本原因,疾病的过程就是“正气”和“邪气”相互作用的结果。扶正气从脾肾着手
中医认为旺盛的正气,源于脾肾二脏,扶助正气,要从脾肾二脏着手。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脾胃功能的强弱是机体健康长寿与否的重要基础。正如《景岳全书》所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可见,脾胃功能健旺是人体健康长寿的基础。现代科学实验证明,调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肾脏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过程,肾之精气的盛衰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和衰老。所以,历代养生家都把保护肾精做为抗病延衰的基本措施。
脾肾二脏关系极为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二者先天生后天,后天充先天。脾气健运,必借肾阳之温煦;肾精充盈,有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进行濡养。
脾胃、肾脏功能的健运是人体正气的根本,也是保持畅旺精气神旺的根本。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人的健康是整体的,任何一个看似独立的脏腑功能其实都和其它脏腑关系密切。
要保持畅旺的精气神,提升正气,必须从整体调理身体内在的脏腑功能。同时,也不能忽视健康生活细节,合理的运动和饮食、科学的睡眠等生活习惯、这些同样也是提升、保存正气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分享0收藏0支持0反对0

⑧ 为什么中医特别适合养生

中医是我国从古流传下来的传统医学,时至今日依然是我国重要的医学治疗手段。普通百姓也时常会使用中医的方法保健养生和治病,以达到长寿的目的。现在大家都懂得防病胜于治病的道理,因此希望通过中医调理。但是,现今的养生信息良莠不齐,很容易对大众存在误导。对于现今存在的养生现象,一位老中医给出了他的建议,一共有6句话。1、养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现在电视上有很多养生类节目,一些中老年人会按照节目中的养生专家所说的症状对号入座,以此得出自己的“诊断”。且不说有很多冒充的“养生专家”,真正的养生专家所说的内容没错,但其提出的建议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况且,中医讲究望、闻、问、切,通过一套严谨的诊断程序才能断定患者的体质和病因,以此来对症用药。所以,中老年人群体通过观看养生节目就自行断定是不可取的,如果感到自身情况与节目中的养生专家所说的差不多,也先要去正规医院咨询医生之后,再选择适合的养生或治疗的药方。
2、养生有时要顺其自然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把人看成形、气、神的统一,这表达了中医讲究适时而动,顺应自然的理念。从古人流传下来的俗语就能看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反应了养生要顺其自然,人的生活习惯也要有一定的规律。生活规律即是养生的基础。3、治病主要还是需要自我保重,医生不是万能的部分人认为,平时生活可以肆意而为不需要保重自身,睡不着就熬夜、想减肥就节食,抽烟喝酒样样精通,身体出现问题了就想到找医生开药治疗。这种完全把健康交给医生的想法是完全不可取的。因此,平时就需要养成养生保健的想法和习惯,这其实并不难,只要饮食有时,作息有常就可以了。
4、养生主要先从自我调节开始,乱吃补品不可取现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开始购买许多的补品,希望以此达到延年益寿、身强体健的目的。其实大多数人都搞错了这点,首先如果饮食不规律、经常不运动、作息混乱、有不良嗜好,无论再如何进补也是无用的。而且,进补也分要分证型,针对每个人不同的体质选择不同的进补方,还有的人虚不受补,盲目进补反而会给身体造成负担。5、不要自寻烦恼,保持愉快心情很重要凡事看开,保持精神愉悦是非常重要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6、不贪食,懂节制现在很多肥胖患者大部分都是因为管不住嘴,而大多数的疾病都是因肥胖而起。都说“吃饭七分饱,健康活到老”。不要大鱼大肉,暴饮暴食。各种营养均衡摄入才可以预防疾病。

阅读全文

与中医养生保养正气重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万博动物医院在线电话 浏览:380
临淄爱佳宠物医院 浏览:582
苏泊尔养生壶怎么样打开 浏览:104
肝转移的治疗方法 浏览:845
养生壶如何做现磨咖啡 浏览:787
中医治疗失眠能根治吗 浏览:391
望京附近看妇科好的医院 浏览:773
治疗药物依赖的医院 浏览:100
闵行区中医院地址 浏览:543
治疗顽固性失眠的药物 浏览:489
石龙人民医院体检 浏览:507
盛京医院妇科哪个医生好 浏览:613
甘肃省人民医院烧伤科 浏览:724
老年痴呆严重送康复医院好吗 浏览:185
治疗糖尿病阳痿的中药方 浏览:565
汕头潮阳哪里有宠物医院 浏览:984
医院妇科治疗仪 浏览:758
兴义博爱医院妇科 浏览:749
湖北武汉儿童医院电话 浏览:190
最好的传染病医院 浏览: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