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医中药 > 中医谈养生

中医谈养生

发布时间:2021-02-27 03:44:57

A. 名老中医谈养生 教你如何长寿

曾任甘肃省中医院院长、甘肃省针灸学会会长等职。著名针灸专家、主任医师,有陇原神针之称。张老年已八旬,却鹤发童颜、思维敏捷、耳聪目明、步履稳健,至今仍坚持带徒传艺、治病救人。张老曾患过数次重病,并经历过三次手术创伤,但身心依然健康。张老养生讲究调摄心神、运动肢体、生活规律、无病预防、节欲养神,他的养生方法颇值得我们借鉴。 一、调节心神,保养正气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受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外界因素的刺激可以导致七情变化而发生疾病。人不可能与世隔绝,关键是如何正确对待外界环境对人的影响。我认为只有注重精神调摄,才能保持人体正常协调的生理活动,这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环节。所以心理上保持平衡、精神上保持乐观,节制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祛除不正常的欲望和名利思想,使真气充盈内守,就可减少疾病。 遇事不怒,笑口常开,是大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我性格暴躁,对看不惯的事易发火动怒,但多采取节怒的办法,以免怒而伤肝。为了将往昔的忧愁变得淡漠,拟在早晚做太极气功,以使意守丹田,排除杂念,保持心神宁静,真气内存。茶余饭后看电视、听广播、欣赏音乐、京剧等,以消除精神紧张,驱散愁闷。 二、运动肢体,疏通筋脉 我自幼形瘦体弱多病,14岁拜师学医,17岁练气功和拳术。后因体质虚弱,根据老师指点,除坚持练气功外,主要是练太极拳、太极剑。为保持功力,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早晚各练半至1小时的气功、太极拳、太极剑。这就是我延年益寿的原因。 运动保健就是经常活动,但要保持劳而不倦、动而有节。我的保健格言是勤动身康健,常乐寿自高。我除了早晚坚持锻炼外,平时经常外出活动,如上街买菜、饭后散步等,就是在病中或手术后体弱眩晕不能户外活动时,也采用练气功、室内活动、用手按摩腹部的办法来促进胃肠的活动,以助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 三、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我一日三餐很有规律,饥而食、渴而饮,进食细嚼慢咽,细心品尝食物滋味。饭前不生气,饭时少说话,不暴饮暴食、恣纵口腹。饮茶是我的嗜好,喜欢茉莉花茶。我认为清晨饮茶可醒、提神,饭后饮茶可除油腻助消化。我反对食后睡卧的不良习惯,饭后当漱口、散步,用手按摩腹部。 四、无病预防,有病早治 我主张安不忘危、无病先治、患病早治。初生小病当及时治疗,切勿存在侥幸心理,一旦发生大病更应积极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不可思前想后、顾虑重重而增加思想负担,加重病情。有病早治要合用药,切勿无病用药、小病大治和滥用补药。素日无病,只要注意养生保健就可以了,不必妄用药物。 五、节制性欲,养精益寿 性欲无度是养生之大戒。只有节欲远房帏,才能保精固肾,利于健康长寿。节欲并非违背生理需要而独房。夫妻恩爱,和睦相处,相互关照,少生优育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老年丧偶,生活不便而孤独,再婚是很有必要的,既有益于精神上的寄托,又有益于健康长寿。

B. 中医该怎么养生调理

首先一点,尽量不吃冰激凌之类的,或是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东西,然后要早睡早起,不要熬夜

C. 中医养生讲究什么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人体的机能要和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一致才能维持生命,这就是“天人合一”的观点。

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谓“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和于阴阳,调于四时”。正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气血运行都与季节的变化息息相关。因此,从古到今,气候——物候——病候,成为中医养生学家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当气候变化时,人体必然会产生某些反应。如春夏季节,天气变暖,在人体蛰伏一冬的阳气开始向外生发,推动血液趋向于体表,皮肤的血液循环加快,汗孔疏泄,多汗,这是机体在以出汗散热的方式来调节体内阳气的过分亢盛。而在秋冬季节,随着气温的降低,人体要保护阳气不受伤害则阳气应该内敛,气血趋向于里,表现为皮肤致密,多尿少汗,这是机体在保证人体阳气不过分向外耗散,同时又可保证人体水液代谢排出的正常。
中医认为人的脉搏可以反映人体生理和病理,称为“脉象”。而人体脉象也会因四时气候变化而变化。明代李时珍在《四言举要》书中说:“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暖,是谓平脉。”即是说春夏脉象多见浮大,秋冬脉象多见沉小,这是由于春夏阳气升发,气血涌动,就好像烧开水一样,阳气是热量,血好比水。水开了,就会沸腾,并向上翻滚,同理血会向人体表面走,并运行激烈,充斥脉道,故亲触可得,脉形大。而秋冬季节,阳气收敛,热量不足,血脉运行比较平静,位置靠下,故重按才得,脉形小。
中医还认为,昼夜晨昏对人体也有影响,人们的生活作息要顺应人体阴阳的变化,夜间阳气内敛就应该及时休息,长期熬夜会使机体阴阳失调,耗伤气阴,产生很多疾病。

D. 中医如何养生

中医这门古老的医学很是奥妙。“医”“卜”“星”“相”(医:看病内,诊疗;卜:占卜,算容卦;星:天文;相:看相。)相通,不分家。这四个领域都与《易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易经》中这样诠释“吉”“凶”:顺应为吉,逆反为凶。
医道相通,道法自然,顺应四时即为养生。
自然界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体气血的运行与自然界四时的变化规律是相呼应的。
年轻时就能明白养生的道理为最好,对往后的人生大有益处。
总体来说,能到以下几点对我们的身心安康是有帮助的:
提升个人涵养,便可以平和豁达的心境待人处事(中医讲内伤七情致病);
饮食上食用时令瓜果蔬菜,荤素搭配适当,切忌过饱过饥(节戒饮食乃去病之良方);
房劳适度,避免过早过多耗损精气(精气神犹如油灯中的油,打算燃得久长一些,就需节省);
体育锻炼方面根据自身体质选择合适的运动,把握好度。
中医博大精深,以上仅是我对养生的一点粗浅认知,也希望对你有帮助吧!

E. 中医养生 为什么谈性情调养

现代人很容易沉溺于现实利益当中,而不自知。简单的说是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了,开始追逐眼前的一切并与人争斗,久而久之搞得满身是病。 古人云:“相由心生,相随心灭”,人会随着“心境”而有所变化,无论男女老少都是如此。若置身于纯净,如初生婴儿般纯真无邪的环境中,此人必定会比较健康,外貌也会随之改变,散发着祥和与慈悲。反之,若周围的人包括自己都是心怀恶念或满口脏言,那必定有害身心,使人容易生病。 中医的养生很重视性情调养。从传统文化讲,《庄子》、《荀子》和《孟子》等诸子百家的概括说法,养生主要从“摄养身心”为目标,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传统的儒、释、道学说,无非是让人们调摄精神,修养道德、修品,以达到仁者乐寿的目的。 《内经》有句名言:“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何谓“上工”?是指很有水准的医生,也就是真正厉害的医师,不是一直治疗噎发生的疾病,而是告诉你如何防病,在疾病发生之先就告诉你可能会有哪些危险。唐代大医家孙思邈在他的《千金方》中,就有“养性篇”,其中很多是“神养”及“养气”的内容。而比起养精养气之外,养神是最为重要。这里指的养“神”与“心”有着密切关系。 而传统文化“诗书礼乐”能让人“心”知本。孔子很重视诗教、乐教、礼教等,开门授徒,对音乐的教育尤为用力。他认为人之学,应“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为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以音乐为学习的最终完结。孔子对于“乐”的欣赏,是从“仁”的基础出发的。一旦“乐舞”有违于礼、背离于仁时,便会成为孔子心目中丑陋的东西。而对于既符合艺术标准,又无违于仁的《韶》乐,孔子赞其“尽善尽美”;而同样艺术成就很高,但显露杀伐之气的《武》乐,孔子则认为“尽美矣,未尽善也。” 音乐,最重要的是能让人们产生温良及礼让等多种美德。音乐的“善”、“和”是放在第一位的,至于艺术形式之美,则可放在第二位。中国传统的音乐审美以“和”为中心,而不是现代音乐的刺激感官或享乐为主。 精、气、神,是人摄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元素,人精气神充足,就会健康。而养神的中心思想,就在内经所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惟有欲望放低了,在恬淡虚无的状态下,才能“精神内守”,也就不容易生病。

F. 中医如何养生的

中医养生就是根据生命规律,采用各种中医方法进行养生,保持或增进健康,减少疾病,以延年益寿。 历代中医养生家由于各自的实践和体验的角度不同,他们的养生活动在调节饮食起居、服用药物、采用医术(针灸、按摩、推拿等)、练习武术气功、修养精神、节制欲望、修养品德等方面各有侧重,也各有所长,各有所用。 中华民族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 1、形神兼养: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调摄,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保形全神等。 2、综合和审因施养: 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另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所谓审因施养、辨证施养。 3、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强调在养生过程中要符合自然规律,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正如《黄帝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4、动静结合: 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主张运动健身,但中医养生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正如《周易外传》所说“动静互涵,以为万变之宗”,《类经·医易》所说“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 养生内容是在养生理论指导下,历代逐渐建立起来的,并不断发展与完善。主要包括以下七方面: 1、形养: 主要包括形体锻炼、体育健身活动。内容融合了医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2、气养: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融合了传统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3、神养: 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融合了传统医药、宗教和民俗文化内容。4、行为养: 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等行为调养。融合了传统医药、宗教、民俗、艺术文化等内容。 5、食养: 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了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食养包涵在日常生活之中,其应用范围广,适合人群较多。 6、药养: 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对此,古代常有药膳、法膳之称。其应用范围也较广,适合人群较多,营养内容也涉及到医、药、饮食文化等方面。 7、术养: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等方法进行养生。其内容主要涉及医药文化。 总之,养生的特点是强调个体行为,所采用的方法应因人之不同而不同。所谓审因施养,因人施养,在群体中并不强求统一。例如,甲需要重点锻炼形体,而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丙则需要着重调摄精神等等。

G. 谈对《中医药与养生保健》的认识

养生保健的内容非常宽泛,中国从古至今对养生保健也在不断的探索发展。养生保健大版致包权括四季中的生活起居、饮食调养、身体锻炼、精神养护、克服不良习惯、注意生活节制等方方面面。按照中医养生理论和方法,重要的是顺时养生。顺时就是顺四时而适寒暑。这是中医养生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人体适应四时阴阳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健康长寿。

H. 中医怎么养生其具体是怎么认识的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

阅读全文

与中医谈养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万博动物医院在线电话 浏览:380
临淄爱佳宠物医院 浏览:582
苏泊尔养生壶怎么样打开 浏览:104
肝转移的治疗方法 浏览:845
养生壶如何做现磨咖啡 浏览:787
中医治疗失眠能根治吗 浏览:391
望京附近看妇科好的医院 浏览:773
治疗药物依赖的医院 浏览:100
闵行区中医院地址 浏览:543
治疗顽固性失眠的药物 浏览:489
石龙人民医院体检 浏览:507
盛京医院妇科哪个医生好 浏览:613
甘肃省人民医院烧伤科 浏览:724
老年痴呆严重送康复医院好吗 浏览:185
治疗糖尿病阳痿的中药方 浏览:565
汕头潮阳哪里有宠物医院 浏览:984
医院妇科治疗仪 浏览:758
兴义博爱医院妇科 浏览:749
湖北武汉儿童医院电话 浏览:190
最好的传染病医院 浏览: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