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药治疗眩晕的原则有哪些
1.无风不作眩(由肝气不调引起的眩晕症)。中医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动主升。忧郁恼怒,可致肝气不调,气郁化火,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发为眩晕。此型眩晕症的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头胀或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耳鸣口苦,面色红赤,血压偏高等。此症多因情志刺激而诱发。治疗此症应以平肝熄风为主。方药可用镇肝熄风汤加减:取杭芍15克,玄参15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代赭石15克,龟板10克,天麻10克,钩藤15克,夏枯草15克,夜交藤15克,牛膝10克。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2.无痰不作眩(由痰阻引起的眩晕症)。饮食失节,过食肥甘,会使脾胃运化失常而聚湿生痰,痰浊中阻,蒙蔽清阳,发为眩晕。此型眩晕症的临床表现为头重昏蒙,胸闷恶心,时呕痰涎,不思饮食。治疗此症应以化湿祛痰为主。方药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取半夏10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橘红10克,天麻10克,牡蛎30克,泽泻15克,竹茹10克。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3.无虚不作眩(由气血亏虚引起的眩晕症)。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思虑劳倦或饮食不节,可损伤脾胃,或因脾胃素虚,皆能导致气血不足,气虚清阳不升,血虚使脑失濡养,发为眩晕。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脑为髓海。房劳过度,或有遗精滑泄之疾,或年老体衰,肾精耗伤,脑髓不足,也为眩晕之因。气血亏虚型眩晕者,动则加剧,劳则即发,面色萎黄或苍白,唇甲无华,心慌气短,食少身倦。治疗此症应以补益心脾,培补气血为主。方药可用归脾汤:取黄芪20克,党参20克,白术10克,茯神15克,当归15克,炒酸枣仁15克,远志10克,龙眼肉15克,木香1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若肾精耗伤引致的眩晕,可伴有腰膝酸软,神疲健忘,遗精耳鸣,记忆减退等。方药可用补肾定眩汤:取枸杞子30克,菊花15克,熟地15克,山药30克,菟丝子15克,女贞子15克,肉苁蓉20克,山萸肉15克,杜仲10克。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⑵ 眩晕症如何用中医治疗
眩晕症在吃药打针无效的情况下、用中医推拿立竿见影、手到病除。请印证
⑶ 眩晕症中医怎么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眩晕可由风、痰、虚引起,故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说法。
1.无风不作眩(由肝气不调引起的眩晕症)。中医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动主升。忧郁恼怒,可致肝气不调,气郁化火,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发为眩晕。此型眩晕症的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头胀或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耳鸣口苦,面色红赤,血压偏高等。此症多因情志刺激而诱发。治疗此症应以平肝熄风为主。方药可用镇肝熄风汤加减:取杭芍15克,玄参15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代赭石15克,龟板10克,天麻10克,钩藤15克,夏枯草15克,夜交藤15克,牛膝10克。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2.无痰不作眩(由痰阻引起的眩晕症)。饮食失节,过食肥甘,会使脾胃运化失常而聚湿生痰,痰浊中阻,蒙蔽清阳,发为眩晕。此型眩晕症的临床表现为头重昏蒙,胸闷恶心,时呕痰涎,不思饮食。治疗此症应以化湿祛痰为主。方药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取半夏10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橘红10克,天麻10克,牡蛎30克,泽泻15克,竹茹10克。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3.无虚不作眩(由气血亏虚引起的眩晕症)。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思虑劳倦或饮食不节,可损伤脾胃,或因脾胃素虚,皆能导致气血不足,气虚清阳不升,血虚使脑失濡养,发为眩晕。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脑为髓海。房劳过度,或有遗精滑泄之疾,或年老体衰,肾精耗伤,脑髓不足,也为眩晕之因。气血亏虚型眩晕者,动则加剧,劳则即发,面色萎黄或苍白,唇甲无华,心慌气短,食少身倦。治疗此症应以补益心脾,培补气血为主。方药可用归脾汤:取黄芪20克,党参20克,白术10克,茯神15克,当归15克,炒酸枣仁15克,远志10克,龙眼肉15克,木香1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若肾精耗伤引致的眩晕,可伴有腰膝酸软,神疲健忘,遗精耳鸣,记忆减退等。方药可用补肾定眩汤:取枸杞子30克,菊花15克,熟地15克,山药30克,菟丝子15克,女贞子15克,肉苁蓉20克,山萸肉15克,杜仲10克。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⑷ 中医有哪些治疗眩晕的方法
①肝阳上亢:眩晕伴面红目赤,口苦易怒,重者肢麻震颤,眩晕欲仆,内头痛,语言不利容,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平肝潜阳。
方药:石决明、生牡蛎(先煎)、代赭石(先煎)各30克,天麻、钩藤、川牛膝、益母草、黄芩、山栀、杜仲各10克,桑寄生、茯神各12克。
②痰浊中阻:眩晕伴头重昏蒙,胸闷乏力,纳呆,或时吐痰涎,苔浊腻,脉滑。治宜祛痰健脾。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橘红、茯苓各10克,生姜2克,大枣、甘草各6克。
③瘀血内阻:眩晕伴头痛,痛有定处,心悸烦闷,疲倦乏力,唇舌紫暗或舌有瘀斑,脉弦涩或细涩。治宜活血祛瘀生新。
方药:当归、生地各15克,桃仁、红花、赤芍、柴胡、桔梗、川芎、牛膝、天麻各6克,枳壳10克。
④气血亏虚:眩晕在活动后加重,神疲气短,面色无华,纳差,舌质淡胖,脉细或虚大。治宜益气养血健脾。
方药:人参15克(另煎兑入),黄芪25克,当归、白术、川芎、白芍、地黄、牛膝各12克,肉桂6克,茯苓、炙甘草各10克。
⑸ 我想请教眩晕(天旋地转)的中医治疗。
可以试试眩晕宁片,有成药的,剂型可能是其它的,但只要是眩晕宁就可以,中药没法开的
⑹ 眩晕病中药治疗方法
你好,眩晕症的病因有很多,比如美尼尔综合征,比如因为低血压引起的脑供血不足等等。需要找到具体的病因,那么治疗会好治疗一些,建议可以先到正规的耳鼻喉科医院检查检查。
⑺ 怎样用中医药治疗眩晕
①肝阳上亢:眩晕伴面红目赤
⑻ 眩晕有哪些中医药治疗方法
①肝复阳上亢:眩晕伴面红目赤,口制苦易怒,重者肢麻震颤,眩晕欲仆,头痛,语言不利,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平肝潜阳。
方药:石决明、生牡蛎(先煎)、代赭石(先煎)各30克,天麻、钩藤、川牛膝、益母草、黄芩、山栀、杜仲各10克,桑寄生、茯神各12克。
②痰浊中阻:眩晕伴头重昏蒙,胸闷乏力,纳呆,或时吐痰涎,苔浊腻,脉滑。治宜祛痰健脾。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橘红、茯苓各10克,生姜2克,大枣、甘草各6克。
③瘀血内阻:眩晕伴头痛,痛有定处,心悸烦闷,疲倦乏力,唇舌紫暗或舌有瘀斑,脉弦涩或细涩。治宜活血祛瘀生新。
方药:当归、生地各15克,桃仁、红花、赤芍、柴胡、桔梗、川芎、牛膝、天麻各6克,枳壳10克。
④气血亏虚:眩晕在活动后加重,神疲气短,面色无华,纳差,舌质淡胖,脉细或虚大。治宜益气养血健脾。
方药:人参15克(另煎兑入),黄芪25克,当归、白术、川芎、白芍、地黄、牛膝各12克,肉桂6克,茯苓、炙甘草各10克。
⑼ 眩晕症的中医治疗和诊断是什么
中医认为,眩晕多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所致,当以平肝潜阳、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燥湿化痰为治。临床观察发现,采用外治法可有效地防治眩晕。
1、药枕疗法配方1:夏枯草、荷叶、竹叶、公英、菊花各50g,研为细末,装入布袋中,当枕芯用,连续1~2月。配方2:野菊花500g,红花100g,薄荷200g,冬桑叶、辛夷、冰片各50g,共研粗末,装入枕芯,3个月为一疗程。此二方均可清热平肝,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
2、湿热敷法药用当归、伸筋草、路路通、丹参各50g,防风、雪上一枝莲各20g,白芷花10g,乳香15g。捣碎和匀,分装布袋中,放入水中浸泡约20分钟后,放入蒸锅中加热20分钟,取出降温至50℃左右时,置于颈部热熨。每次30分钟,凉了可再加热,每日2次,10日为一疗程。有条件者,亦可将上述药物加水煎煮,取浓缩液至100ml,用8cm×12cm与12cm×12cm绒布两块,浸透药汁,置于颈部,并加置相等大小的两块电极板,通以15mA强度的直流电作离子透入。本法是中医湿敷疗法的扩大应用,利用直流电使药物离子通过皮肤、黏膜引入机体内,达到治疗目的。
3、塞耳疗法灵磁石10g,研为细末,分成2份,用纱布包裹,塞于双耳中,每日1~2次,每次1小时,连续5~7天。可平肝潜阳,适用于肾虚眩晕。民间还有用鲜生地塞患侧耳治眩晕法。
4、耳穴疗法取米粒大小之冰片,放在0.5cm×0.5cm的橡皮膏中心,贴于双耳穴上(取穴:神门、脑、皮质下、交感,双侧,每次2~3个穴位),3天1换,4次为1疗程。用药时应将橡皮膏严格密封周围,防止冰片挥发。个别人贴药后有欲寐感,以后转清醒,不必多虑。本方也可治失眠证。
5、敷百会法蓖麻仁、生半夏各等量,共捣成膏状,外敷于百会穴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2~3天。可化痰除湿,适用于痰湿眩晕,一般用药30分钟后眩晕可明显减轻。
得了眩晕症一定不能马虎,平时也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注意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中医治疗虽能根治,但效果缓慢且不易掌握。蜜葛精是中医与现代高科技的完美结合,方便使用且效果显著,可进行综合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