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活血化瘀中药对
活血化瘀中药学上划分为四类 (1)活血止痛药: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内乳香,容没药,五灵脂等 主要治疗血瘀气滞痛证 (2)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鸡血藤等 主要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 (3)活血疗伤药:土鳖虫,马钱子,苏木,骨补碎,血竭等 主要治疗骨折损伤,瘀肿疼痛 (4)活血逐瘀药:莪术,三棱,水蛭,穿山甲等 主要用于积聚证
㈡ 有什么中草药是活血化瘀
川芎
[性味]辛,温。
[功用]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血瘀气滞的痛证;头痛,风湿痹痛。
[用法]煎服,3~10克。
延胡索
[性味]辛、苦,温。
[功用]活血,行气,止痛。用于气血瘀滞诸痛证。
[用法]煎服,3~10克;研末服1.5~3克。多醋制后用。
郁金
[性味]辛、苦,寒。
[功用]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利胆退黄,凉血。用于气滞血瘀的胸、胁、腹痛;热病神昏,癫痫痰闭之证;肝胆湿热证;吐血、衄血及妇女倒经等气火上逆之出血证。
[用法]煎服,5~12克;研末服,2~5克。
五灵脂
[性味]苦、咸、甘,温。
[功用]活血止痛,化瘀止血。用于瘀血阻滞诸痛证,出血证属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者。
[用法]煎服,3~10克,包煎,或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姜黄
[性味]辛、苦,温。
[功用]活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血瘀气滞的心、腹、胸、胁痛,经闭,产后腹痛,及跌打损伤等;风湿臂痛。
[用法]煎服,3~10克;外用适量。
桃仁
[性味]苦、甘,平。
[功用]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用于多种瘀血证,肠燥便秘,肺痈、肠痈。
[用法]忌服,5~10克,宜捣碎入煎。
乳香
[性味]辛、苦,温。
[功用]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用于外伤科跌打损伤,疮疡痈肿;瘀崐血阻滞诸痛证。
[用法]煎服,3~10克,宜炒去油用。外用适量,生用或炒用,研末外敷。
牛膝
[性味]苦、甘、酸,平。
[功用]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用于瘀血阻滞及跌打损伤;肾虚腰痛及久痹腰膝酸痛乏力等;淋证,水肿,小便不利;火热上炎、阴虚火旺之证。
[用法]煎服,6~15克。
没药
[性味]苦、辛,平。
[功用]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用于跌打损伤瘀滞肿痛,外科痈疽肿痛,疮疡溃后久不收口以及一切瘀滞心腹诸痛。
[用法]煎服,3~10克,宜炒去油用。外用适量,生用或炒用,研末外敷。
丹参
[性味]苦,微寒。
[功用]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血瘀之心胸、脘腹疼痛及症瘕积聚,风湿痹痛;疮疡痈肿;热病烦躁昏迷及杂病心悸失眠等。
[用法]煎服,5~15克。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红花
[性味]辛,温。
[功用]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用于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等证;症瘕积聚,心腹瘀痛及跌打损伤,血脉闭塞紫肿疼痛等;斑疹色暗,热郁血瘀。
[用法]煎服,3~9克;外用适量。
益母草
[性味]苦、辛,微寒。
[功用]活血调经,利水消肿。用于血滞经闭、痛经、经行不畅、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尽等;水肿,小便不利。
[用法]煎服,10~30克,或熬膏,入丸剂。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外洗。
泽兰
[性味]苦、辛,微温。
[功用]活血祛瘀,调经,利水消肿。用于妇科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等;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及痈肿等;产后水肿,浮肿,腹水等。
[用法]煎服,10~15克;外用适量。
鸡血藤
[性味]苦、甘,温。
[功用]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用于月经不调、经行不畅、痛经、血虚经闭等证;风湿痹痛及手足麻木,肢体瘫痪,血虚萎黄等。
[用法]煎服,10~15克,大剂量可用30克,或浸酒服,或熬成膏服。
苏木
[性味]甘、咸、辛,平。
[功用]活血疗伤,祛瘀通经。用于跌打损伤,骨折伤筋,瘀滞肿痛;妇科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心腹瘀痛、痈肿疮毒等。
[用法]煎服,3~10克;外用适量,研末撒。
骨碎补
[性味]苦,温。
[功用]活血续伤,补肾强骨。用于跌扑闪挫或金创,损伤筋骨,瘀肿疼痛;肾虚腰痛脚弱、耳鸣耳聋、牙痛、久泻等。
[用法]煎服,10~15克。外用适量。
莪术
[性味]辛、苦,温。
[功用]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症瘕积聚、经闭以及心腹瘀痛等;食积脘腹胀痛。
[用法]煎服,3~15克。外用适量。
三棱
[性味]苦、辛,平。
[功用]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症瘕积聚、经闭以及心腹瘀痛等;食积脘腹胀痛。
[用法]煎服,3~10克。
穿山甲
[性味]咸,微寒。
[功用]活血消症,通经,下乳,消肿排脓。用于症瘕,经闭,以及风湿痹痛等;产后乳汁不下;痈肿疮毒,瘰疬。
[用法]煎服,3~10克;研末服,1~1.5克。
㈢ 吃什么中药活血化瘀
【辨证】湿壅经络,瘀毒内阻,血脉不利。
【治法】通络利湿,活血化瘀。
【方版名】茜草权通脉汤。
【组成】茜草12克,丹参12克,地鳖6克,王不留行12克,木瓜9克,薏米仁20克,清风藤9克,川牛膝9克,茯苓12克,黄柏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翁恭方。血栓性静脉炎 其他 中医方剂 血栓性静脉炎
共计:107g
㈣ 怎么用活血化瘀中药
活血化瘀为中风病常用治法,肝风妄动,扰乱气血,内则清窍气血瘀滞;外则肢体筋脉失养。故见口舌歪斜,言语謇涩,肢体拘挛,不能屈伸;手脚麻木,肿胀沉困,舌质黯,边现瘀斑等症,此时宜用活血化瘀之法,可化神明之府的瘀滞,开诸经络的闭塞,展肢体的痿废,舒指趾的拘挛,是谓中风主治的大法之一。 药选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丹参、琥珀、川牛膝、乳香、没药、茺蔚子等药。其中,当归祛瘀血,养新血,又能补血,一药而多能;川芎上行头目,畅血之气,《药品化义》上说:川芎气辛温,能横行利窍,使血流气行,为血中之气药以其性温行血海,能通周身血脉,宿血停滞。 当归、川芎配伍,能上开脑络之瘀闭,外舒肢体筋脉之拘挛,效果较好。红花辛香走窜,活血通经脉,以通经络之不利,达四肢祛瘀血;桃仁甘苦相兼,性平濡润,去瘀血,润肠道,以治遍身之疼;四肢麻木,大便燥结,桃仁、红花相伍,辛润结合, 功效益彰。川牛膝引血下行,以化脑脉之瘀滞,止脑之出血,并通利四肢关节。 丹参、乳香、没药均能活血而祛瘀。其中丹参尚能降而行血,清血中之火,安神志为其长;乳香长于散结、活血、止痛,以治筋骨指节之拘挛;没药、茺蔚子善于祛瘀散血,琥珀安心神而化瘀血。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四药合用,组成了张锡纯的活络效灵丹,用于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尤见其长。 以上就是中医关于一些拥有活血化瘀效果的中药的介绍,希望通过介绍可以帮助到大家。另外,大家在不了解药物功效的时候,为了安全起见,一定要先咨询医生之后再进行服用。
㈤ 有哪些活血化瘀中药
活血化瘀为中风病常用治法,肝风妄动,扰乱气血,内则清窍气血瘀滞;外则肢体筋脉失养。故见口舌歪斜,言语謇涩,肢体拘挛,不能屈伸;手脚麻木,肿胀沉困,舌质黯,边现瘀斑等症,此时宜用活血化瘀之法,可化神明之府的瘀滞,开诸经络的闭塞,展肢体的痿废,舒指趾的拘挛,是谓中风主治的大法之一。 药选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丹参、琥珀、川牛膝、乳香、没药、茺蔚子等药。其中,当归祛瘀血,养新血,又能补血,一药而多能;川芎上行头目,畅血之气,《药品化义》上说:川芎气辛温,能横行利窍,使血流气行,为血中之气药以其性温行血海,能通周身血脉,宿血停滞。 当归、川芎配伍,能上开脑络之瘀闭,外舒肢体筋脉之拘挛,效果较好。红花辛香走窜,活血通经脉,以通经络之不利,达四肢祛瘀血;桃仁甘苦相兼,性平濡润,去瘀血,润肠道,以治遍身之疼;四肢麻木,大便燥结,桃仁、红花相伍,辛润结合, 功效益彰。川牛膝引血下行,以化脑脉之瘀滞,止脑之出血,并通利四肢关节。 丹参、乳香、没药均能活血而祛瘀。其中丹参尚能降而行血,清血中之火,安神志为其长;乳香长于散结、活血、止痛,以治筋骨指节之拘挛;没药、茺蔚子善于祛瘀散血,琥珀安心神而化瘀血。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四药合用,组成了张锡纯的活络效灵丹,用于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尤见其长。
㈥ 活血化淤的中药有哪些
一、散寒活血化淤 即用温热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温经通络散寒化淤,.驱散阴寒凝滞之邪,使经脉舒通血活淤化。取“寒者热之”,“血得温则行”之义。寒为阴邪,最能收引经脉,凝滞气血而导致气血淤滞。这里的寒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寒客络,阳气受困;一是脾肾阳虚,阴寒内生。在临床应用散寒活血化淤治则时,应当分清温经通阳活血通脉和补阳益火活血化淤之法。 常用药物:温经通阳如桂枝、附子、肉桂、吴茱萸、细辛、炮姜等;补阳壮火如淫羊藿、巴戟天、杜仲、胡芦巴、仙茅等;活血化淤常选性温的川芎、当归、红花、乳香、五灵脂、骨碎补、天仙藤、急性子、川续断等。 方剂举例:当归四逆汤,阳和汤,右归饮合桃红四物汤等。 适应证:温经通阳活血化淤运用于外寒客于脉络之血淤症,主要表现除有血淤表现外,另见局部苍白、发凉、疼痛得热则缓,舌淡或紫,苔白润,脉沉细或沉紧。常见于动脉的闭塞、狭窄、或痉挛性疾病,此类疾炳早期可以上述症状为主。补阳益火活血化淤法运用于除有上述表现外尚有腹胀便溏,腰膝发冷,小便频数或不利,阳痿遗精,脉沉细等,常见于动脉的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后期,由于内外之寒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临床表现错杂,应分清主次,辨证论治,酌情配伍用药。 二、祛湿活血化淤 即用燥湿或渗湿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祛除湿邪,促使血活淤化。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易阻气机而致脉络阻滞而血淤。湿邪有外侵或内生之分,病理过程中又有寒化和热化之别;且与脾之运化,肾之温煦有密切的关系。从四肢血管性疾病的特性来看,外湿多从热化,所以具体应用祛湿活血化淤时,又要区分清热利湿,健脾温肾利湿活血化淤。 常用药物:清热利湿,如赤茯苓、车前子、淡竹叶、汉防己、泽泻等;健脾利湿,如茯苓、薏苡仁、苍术、白术、赤小豆等;温肾化湿,如益智仁、肉桂、桂枝、乌药、威灵仙、木瓜等;活血化淤兼渗利水湿者,如性寒凉之益母草、马鞭草、虎杖、半枝莲、穿山龙、木通、落得打等,性偏于温之泽兰、天仙藤等,性平之刘寄奴、王不留行等。 方剂举例:五神汤,三妙丸加减,五苓散加减,苓桂术甘汤加减,萆?分清饮加减。 适应证:清热利湿活血化淤法适用于湿热淤证,主要表现为除有血淤证象外,见患部肤红灼热、水肿或疮面湿烂,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常见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急性丹毒、血栓性浅静脉炎等疾病。健脾利湿活血化淤适用于脾虚湿淤证,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全身倦怠,脘腹胀满,大便溏稀,舌苔白腻,脉濡缓等,见于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血栓形成恢复期。温肾利湿活血化淤适用于肾虚湿淤证。主要表现为患肢水肿,肤冷,全身畏寒,舌淡,苔白润或白腻,脉沉弱等。常见疾病有:糖尿病血管病中、晚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后期以及下肢静脉性疾病后期。由于内外湿互为,湿性重着,缠绵难祛,一所以临床要辨清主次,慎重配伍。湿聚火煎可以成痰,痰湿同类而有异,治疗上还应选用祛痰之剂,如温化寒痰的白芥子、半夏、白附子等;清化热痰的贝母、瓜蒌、瓦楞子、猫爪草、海藻、昆布以及行气消痰的莱菔子、薤白、橘红、陈皮等,配合应用,以增加疗效。 三、理气活血化淤 即用理气的药物,调畅气机,气行则血行,使血活淤化。气之为患,不外乎气滞、气虚、气逆三个方面。而四肢血管病症又以气滞、气虚多见。气为血帅,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所以气机不畅,郁滞不行则血行为之涩,而致血淤,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血行缓慢而成淤。反之,血为气母,气赖血载,血淤既成又致气滞,在病理上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气血密切相关,决定了理气法在血管病症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又由于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又主藏血,所以舒肝行气在四肢血管病症的治疗中更有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临床上具体应用时还须分辨行气和益气活血化淤二法的应用。 常用药物:疏肝行气性偏凉如柴胡、川楝子、郁金等,性偏温之佛手、青皮、枳壳等;以及性平之香附、香橼等。益气如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山药、炙甘草等。 方剂举例:血府逐淤汤加减,补阳还五汤加减。 适应证:疏肝行气活血化淤适用于肝郁气滞血淤证,凡四肢血管病症均可酌情使用,尤宜于病情随情志刺激而变化,或患者忧郁不安者,益气活血化淤适用于气虚血淤证,主要现象为除有血淤证象外,可见病久体倦、纳差、气短、心悸舌淡、苔白、脉虚无力等症,常见于动脉狭窄、闭塞性病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栓性深静脉炎的后期,同时必须注意,行气太过易耗气,温燥之品能伤阴,临床应用宜慎重。 四、清热活血化淤 即用寒凉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清解热邪,以使络宁血活淤化。是“热者寒之”之义。“夫脉者,血之府也”,所以热邪侵入脉络多及血分;又有热之甚即为毒,热邪灼津伤阴,虚热内生。“血受热则煎熬成块”,阻滞脉道,而成血淤,由此可见,具体应用清热活血化淤法时,首先应分清虚实,和在气在血。从而推演出清热凉血,清热解毒和养阴清热活血化淤三法。 常用药物:清热凉血如水牛角、赤芍、牡丹皮、紫草、生地、玄参、大青叶等;清热解毒如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千里光、土茯苓等;养阴清热如生地、玄参、天花粉、白芍、麦冬、沙参、地骨皮、知母、黄柏等。活血化淤如兼清热凉血之牡丹皮、紫草、丹参、赤芍、郁金、凌霄花、鬼箭羽等,兼清热解毒之红藤、虎杖、败酱草、金荞麦、落得打等。 方剂举例:五味消毒饮合清营汤加减;四妙勇安汤加减。 适应证:清热凉血活血化淤运用于血热血淤症,主要表现除有血淤证象外,可见皮肤发红,灼热,淤斑色红或紫,舌红绛,脉数等,常见于急性血栓性静脉炎,浅静脉炎,复发性丹毒,红斑性肢痛症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运用于热毒淤滞症,主要表现如上述(除舌脉外),还可伴溃疡,苔黄厚,脉弦滑而数等,常见于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坏疽早期或合并感染时。养阴清热活血化淤法适用于阴虚血淤症,主要表现除有血淤证象外,且病程较长,局部发热恶凉恶热,或伴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常见于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后期,从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来看,清热活血之法常因病情中实热与虚热难分,热邪与热毒没有明显的界线而三法常相合而用,但又必须辨清主次轻重,相应而用。 五、补血滋阴活血化淤法 即用补血滋阴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增加血液使其充盈脉道,血活淤化。血液在脉道中流行,血量充沛则脉道充盈;血液虚少,阴津不足则脉道萎闭,继而成淤。所以应补血滋阴,增液盈脉,活血化淤。 常用药物:补血滋阴药如生熟地、阿胶、首乌、枸杞子、龙眼肉等,活血兼补血者如鸡血藤、当归等。 方剂举例:四物汤加减。 适应证:血虚血淤症,主要表现为除有血淤证象外,多为久病体弱、头晕、面色萎黄或苍白、唇爪色淡、心悸、舌淡、脉细等。常见于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早期或后期。 六、平肝潜阳活血化淤 即用平肝潜阳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使阳潜血和,络通血活,而得到淤化之目的。肝阳升发太过血随气逆,并走于上,脉络壅塞,可致血淤。故应平肝潜阳,解除壅阻,以化血淤。 常用药物:钩藤、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鳖甲、刺蒺藜、天麻、石决明等。活血化淤如性偏凉润之丹参、牡丹皮、玄参、赤芍、牛膝、郁金、凌霄花等。 方剂举例:镇肝熄风汤加减。 适应证:阳亢血淤症,主要表现除有血淤证象外,为头胀痛、眩晕、眼花、耳鸣、情绪易激动,并见腰痿足软,脉弦紧等。常见于多发性大动脉炎(胸腹主动脉型)及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伴脑动脉硬化者。
㈦ 求活血化瘀的中药配方
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 都很经典啊。或者桃红四内物汤,四物汤容加减也可以。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方。组成:当归、生地各三钱,桃仁四钱,红花三钱,枳壳、赤芍药各二钱,柴胡一钱,甘草二钱,桔梗一钱半,川芎一钱半,牛膝三钱。
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卷下。 【组成】秦艽3克 川芎6克 桃仁9克 红花9克 甘草6克 羌活3克 没药6克 当归9克 灵脂6克(炒) 香附3克 牛膝9克地龙6克(去土)
少腹逐瘀汤:小茴香(炒)7粒 干姜(炒)0.6克 延胡索3克 没药(研)6克 当归9克 川芎6克 官桂3克 赤芍6克 蒲黄9克 五灵脂(炒)6克
膈下逐瘀汤:灵脂6克(炒) 当归9克 川芎6克 桃仁9克(研泥) 丹皮6克 赤芍6克 乌药6克 玄胡索3克 甘草9克 香附4.5克 红花9克 枳壳4.5克
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红四物汤就是四物汤加桃仁,红花。
㈧ 常用的活血化瘀的中药有哪些
大黄:解毒,活血化瘀,清热实热。
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可治疗小儿肠梗阻。排虫后均无持续腹泻现象;急性病毒性肝炎及新生儿溶血症所致黄疸;血小板减少症及止血用大黄注射液效果良好,未见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孕妇及月经期、哺乳期均应慎用或忌用。
三七: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有一定疗效。治内外出血及血瘀肿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疖、妇科各症的出血症候。血虚所致的吐血、衄血不宜用。
毛冬青: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高血脂、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心性视网膜炎;眼科用于中心性视网膜炎:能通过改善血循环,促进水肿消退而提高视力;用于烧烫伤及治疗痈肿疖疮;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丹参:活血化瘀,清热除烦。治疗冠心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血吸血晚期肝脾肿大症。
有个别病例用丹参后会引起出血时间和凝血酶元时间延长,故对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宜慎用。本品习惯上忌与藜芦配伍。
赤芍:凉血、活血、消肿止痛。用于治疗妇女闭经、腹痛、慢性前列腺炎;治疗跌打瘀肿,痈疖疮疡;治疗脑震荡后遗症之瘀血头痛,配川芎、白芷、当归、羌活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忌与藜芦同用。
益母草:活血调经、祛瘀生新、利尿消肿产后出血或恶露不绝、腹部疼痛;治疗月经不调、痛经;治疗肾炎水肿、肿毒疮疡、皮肤痒疹等;治疗慢性附件炎、盆腔炎,妇女因气血虚弱,生殖功能低下而致的不受孕。孕妇慎用。
莪术:活血化瘀,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宫颈癌、外阴癌、皮肤癌、心腹痛、胁下胀痛、消化不良、气胀、肠鸣、胃部胀满痛。孕妇忌用。
麝香:开窍通闭,消肿散结。适于高热、神志昏迷、惊厥抽搐、冠心病心绞痛,能迅速缓解疼痛,具有高效速效的优点。治跌打损伤。用于胎死腹中或胞衣不下等症,对小儿麻痹症,亦有一定的疗效。孕妇忌用,高血压或血压增高倾向者宜慎用。
㈨ 活血化淤的中草药有哪些
中药材中具有活血化瘀的中药作用是比较多的,比如说像常见的有丹参、红花、川芎、川牛版膝等这些药权物,对于治疗活血化瘀的效果也比较好。
对于一些瘀血重症来说,一些药物的活血化瘀作用尤其的强,比如说像是三棱、莪术、桃仁、穿山甲、水蛭、王不留行活血化瘀的效果来说非常的好。
对于一些药物来说在活血化瘀的同时还能够止痛,像是乳香、没药、元胡、郁金、苏木、五灵脂等, 具体的使用和配伍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