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哪些中药方治疗月经崩漏
月经崩漏病是因冲任损伤,不能约制经血,故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可突然发作,亦可由月经失调发展而来,常见病因有血热、肾虚、脾虚、血瘀等。 [方一] 乌梅肉15克,红糖适量。将上二味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渣。日内分2次服。 本方适用于虚热之崩漏。 [方二] 豆腐250克,好醋120克。将豆腐与醋同煮,煮熟即成,一次顿服,可连服数剂,血止后停服;要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本方适用于血热崩漏。 [方三] 狗头骨1个,煅龙骨、棉花籽、百草霜各18克,黄酒适量。将猪头骨烧存性,龙骨煅,棉花籽炒与百草霜共研为细末,混合均匀即成。每次服24克,用黄酒送下,微见出汗为好。 本方适用于肾阳虚的崩漏。 [方四] 鲜藕、鲜白萝卜、鲜旱莲草各800克。将上药洗净共捣烂,用净纱布包裹取汁,冰糖适量,不拘多少,频频饮服。 本方适用于肾阴虚之崩漏。 [方五] 麦麸1000克,百草霜30克,红糖250克。将麦麸、百草霜、红糖加开水揉和成每个重100克的饼,将饼放笼屉上蒸熟,每日早晚空腹白开水送服1个。 本方适用于脾虚之崩漏。 [方六] 鲜益母草、鲜荠菜、生油各30克。前两味药洗净切断,铁锅置旺火上,注入生油,待油烧热后下鲜益母草、鲜荠莱炒熟,日分2次食。 本方适用于因瘀血所致的崩漏。
⑵ 中药治疗崩漏,但血增多了
这个肯定不是正常现象,从你的方子来看,没有通利的药物,所以说楼上那位说的先把不干净版的血排出来的权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中医里确实有这种方法,叫:通因通用。但你的药方中没有体现这个用法。
说下你的药方吧,你的药方主要是收敛滋补类的药物偏多,比如海螵蛸、龙骨、牡蛎、五味子四味药都是收敛的,止血的也有茜草、棕榈、生地。另外黄芪是补气止血,其实也是收敛的功效,白术护胃,白芍敛肝,川断、五味子补肾,总起来说这个方子的功效主要体现在收敛止血上。对于崩漏的某些证型来说还是可行的。
你吃了四付未见好转,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给你看的大夫辩证不准,收敛太过,导致血凝成块。一种是,药效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因为结块了说明出血在接下来的几天会逐渐减少。而这两种情况我目前没办法判断,要判断的话需要你的详细症状表现。
不知道大夫给你开了多少包药,如果可能的话,尽量再去看看,把情况说清楚,出了问题的话也可以尽快解决。
⑶ 29岁,中医说我是崩漏,可总是治不好,看药方
慢慢发生阴道出血淋漓不尽,腰酸痛——崩漏之“漏”。属于肾虚型。
血色鲜红,有稠粘的稍深色的——肾阴虚。
有块,无腹痛——淤血程度较轻。
方药:左归丸+二至丸,剂量加二分之一,饭前服。一天三次。
⑷ 治疗崩漏的中成药有哪些
(1)十灰丸,抄每服6g,日服袭3 次(适用于血热者)。
(2)固经丸,每服9g,日服3 次(适用于阴虚血热者)。
(3)荷叶丸,每服9g,日服3 次(适用于血热或阴虚火旺者)。
(4)龙胆泻肝丸:每服6g,日服2 次(适用于肝胆湿热者)。
(5)益母丸,每服6g,日服2 次(适用于血瘀者)。
(6)震灵丸,每服9g,日服2 次(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7)乌金丸,每服6g,日服3 次(适用于肝气郁滞者)。
(8)崩漏丸,每服6g,日服3 次(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9)全鹿丸,每服9g,日服2 次(适用于脾肾阳虚者)。
(10)人参归脾丸,每服6g,日服2 次(适用于脾气虚而不摄者)。
(11)补中益气丸,每服6g,日服3 次(适用于气虚下陷者)。
(12)金匮肾气丸,每服6g,日服3 次(适用于肾阳不足者)。
(13)妇血宁,每服5 片,日服3 次。
(14)云南白药,每服0.3g,日服3 次(上药各型均可使用)。
⑸ 治疗崩漏的中药药方
从你的药方来看多为养血摄血理血止血药,可以治疗崩漏,只是不太清楚具体适合哪种症型.
龟板、旱莲草、育阴凉血止血,熟地、续断滋肾阴而填精血;菟丝子补肾阳而益精气,寓阳生阴长之意,黄芪、白术健脾益气以摄血,白芍益肾养血,酸收止血,阿胶清热凉血益阴,当归养血活血,醋炒香附调气理血止血,甘草调和诸药
崩漏以无周期性的阴道出血为辨证要点,结合出血的量、色、质变化和全身证候辨明寒、热、虚、实。治疗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出血的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有肾虚型,
(一)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血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酸膝软,手足心热,颧赤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二)肾阳虚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色淡质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
脾虚型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四肢不温,或面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
血热型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血色深红,质稠,心烦少寐,渴喜冷饮,头晕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血瘀型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淋漓不净,血色紫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或弦涩有力。
不知道你能不能确定属于哪一种
⑹ 崩漏的中药治疗配方
能不能说下一你的末次月经时间。,以及你的月经周期。,隔网开药有时候会不是很准备,只能按照你的描述症状开哦。
⑺ 崩漏的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
①肾虚型:肾阳虚症:宜温肾固冲,治止血调经。以右归丸加减:赤石脂、制附子各10克,山药25克,枸杞20克,菟丝子、黄芪各50克,鹿角胶、杜仲、覆盆子、熟地、山茱萸各15克。水煎服。
肾阴虚症:宜滋水益阴,治止血调经。以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减:山药25克,枸杞、山茱萸、熟地、女贞子各20克,菟丝子50克,鹿角胶、龟板、旱莲草各15克。水煎服。
②脾虚型:宜补气摄血,养血调经。治以固本止崩汤加减:人参10克,黄芪50克,白术、熟地、升麻各15克,山药25克,乌贼骨30克。水煎服。
③血热型:虚热症:宜滋阴清热,止血调经。治以保阴煎加减:生地、续断各20克,熟地、黄芩、黄柏、沙参、麦冬、五味子各15克,白芍、山药各25克,甘草10克。水煎服。
实热症:宜清热凉血,止血调经。以清热固经汤加减:生地20克,炒地榆30克,生藕节、陈棕炭、炙龟板、沙参、焦栀子、黄芩、地骨皮各15克,牡蛎粉25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
④血瘀型:宜活血化瘀,止血调经。治以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熟地、当归、茜草炙、蒲黄各15克,川芎、五灵脂各10克,白芍25克,乌贼骨30克。水煎服。
⑻ 有治疗崩漏的中成药吗
中医治疗崩漏的中成药:
(1)十灰丸,每服6克,日服3次(适用于血热者)。
(2)固经回丸,每服答9克,日服3次(适用于阴虚血热者)。
(3)荷叶丸,每服9克,日服3次(适用于血热或阴虚火旺者)。
(4)龙胆泻肝丸:每服6克,日服2次(适用于肝胆湿热者)。
(5)益母丸,每服6克,日服2次(适用于血瘀者)。
(6)震灵丸,每服9克,日服2次(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7)乌金丸,每服6克,日服3次(适用于肝气郁滞者)。
(8)崩漏丸,每服6克,日服3次(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9)全鹿丸,每服9克,日服2次(适用于脾肾阳虚者)。
(10)人参归脾丸,每服6克,日服2次(适用于脾气虚而不摄者)。
(11)补中益气丸,每服6克,日服3次(适用于气虚下陷者)。
(12)金匮肾气丸,每服6克,日服3次(适用于肾阳不足者)。
(13)妇血宁,每服5片,日服3次。
(14)云南白药,每服0.3克,日服3次(上药各型均可使用)。
⑼ 中草药秘方专治妇女血崩(月经过多或崩漏―――气血两亏),该秘方能在一个星期左右治愈妇女血崩方面的病
恐怕你得先取得国家专利。
⑽ 中医治疗崩漏
第九节 崩漏 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称为“崩漏”,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若经期延长达2周以上者,应届崩漏范畴,称为“经崩”或“经漏”。一般突然出血,来势急,血量多的叫崩;淋漓下血,来势缓,血量少的叫漏。崩与漏的出血情况虽不相同,但其发病机理是一致的,而且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常相互转化,如血崩日久,气血耗伤,可变成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也能成崩,所以临床上常常崩漏并称。正如《济生方》说:“崩漏之病,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本病属常见病,常因崩与漏交替,因果相干,致使病变缠绵难愈,成为妇科的疑难重症。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生殖器炎症和某些生殖器肿瘤引起的不规则阴道出血亦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引起冲任不固的常见原因有肾虚、脾虚、血热和血瘀。一、肾虚先天肾气不足,少女肾气稚弱,更年期肾气渐衰,或早婚多产,房事不节,损伤肾气,若耗伤精血,则肾阴虚损,阴虚内热,热伏冲任,迫血妄行,以致经血非时而下;或命门火衰,肾阳虚损,封藏失职,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亦致经血非时而下,遂成崩漏。二、脾虚忧思过度,饮食劳倦,损伤脾气,中气下陷,冲任不固,血失统摄,非时而下,遂致崩漏。三、血热素体阳盛,或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感受热邪,或过食辛辣助阳之品,火热内盛,热伤冲任,迫血妄行,非时而下,遂致崩漏。四、血瘀七情内伤,气滞血瘀,或感受寒、热之邪,寒凝或热灼致瘀,瘀阻冲任,血不循经,非时而下,发为崩漏。[辨证论治]崩漏以无周期性的阴道出血为辨证要点,临证时结合出血的量、色、质变化和全身证候辨明寒、热、虚、实。治疗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出血的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塞流即是止血。崩漏以失血为主,止血乃是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具体运用止血方法时,还要注意崩与漏的不同点。治崩宜固摄升提,不宜辛温行血,以免失血过多导致阴竭阳脱;治漏宜养血行气,不可偏于固涩,以免血止成瘀。塞流之药可酌用十灰散、云南白药、紫地宁血散等。澄源即是求因治本。崩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针对引起崩漏的具体原因,采用补肾、健脾、清热、理气、化瘀等法,使崩漏得到根本上的治疗。塞流、澄源两法常常是同步进行的。复旧即是调理善后。崩漏在血止之后,应理脾益肾以善其后。历代诸家都认为崩漏之后应调理脾胃,化生气血,使之康复。近代研究指出,补益肾气,重建月经周期,才能使崩漏得到彻底的治疗。“经水出诸肾”,肾气盛,月事才能以时下,对青春期、育龄期的虚证患者,补肾调经则更为重要。当然复旧也需兼顾澄源。总之,塞流、澄源、复旧有分别,又有内在联系,必须结合具体病情灵活运用。一、肾虚型(一)肾阴虚证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血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酸膝软,手足心热,颧赤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证候分析:肾阴不足,虚火内炽,热伏冲任,迫血妄行,故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阴虚内热,故血色鲜红,质稠;肾阴不足,精血衰少,不能上荣空窍,故头晕耳鸣;精亏血少,不能濡养外府,故腰腿酸软;阴虚内热,则手足心热;虚热上浮,则颧赤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也为肾阴虚之征。治疗法则:滋肾益阴,固冲止血。方药举例:左归丸(《景岳全书》)去川牛膝,加早莲草、炒地榆。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川牛膝方中熟地、枸杞子、山茱萸滋肾阴而填精血;山药、菟丝子补肾阳而益精气,寓阳生阴长之意;龟板胶、旱莲草、炒地榆育阴凉血止血。全方共奏滋肾益阴,固冲止血之效。若阴虚有热者,酌加生地、麦冬、地骨皮。本型也可用育阴汤(《百灵妇科》)。熟地、山药、续断、桑寄生、山茱萸、海螵蛸、龟板、牡蛎、白芍、阿胶、炒地榆熟地、山茱萸、续断、桑寄生补肾益精;龟板、牡蛎、海螵蛸育肾阴、固冲任,涩精止血;山药补脾阴,白芍敛肝阴,阿胶养血滋阴也能止血,地榆凉血止血。全方既滋肾益阴,又固冲止血。(二)肾阳虚证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色淡质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证候分析:肾阳虚衰,冲任不固,血失封藏,故经乱无期,经血量多,淋漓不断;肾阳不足,经血失于温煦,故色淡质稀;肾阳虚衰,外府失荣,故腰痛如折,畏寒肢冷;膀胱失于温化,故小便清长;肾阳虚不能上温脾土,则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也为肾阳不足之征。治疗法则:温肾助阳,固冲止血。方药举例:大补元煎。酌加补骨脂、鹿角胶、艾叶炭。二、脾虚型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四肢不温,或面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证候分析:脾气虚陷,冲任不固,血失统摄,故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脾虚气血化源不足,故经色淡而质稀;脾虚中气不足,故神疲体倦,气短懒言;脾主四肢,脾虚则四肢失于温养,故四肢不温;脾虚中阳不振,运化失职,则不思饮食;脾失运化,水湿内停,水湿泛溢肌肤,故面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也为脾虚之象。治疗法则:健脾益气,固冲止血。方药举例: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白术、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山茱萸、白芍、海螵蛸、茜草根、棕炭、五倍子方中黄芪、白术健脾益气以摄血;龙骨、牡蛎、海螵蛸固摄冲任;山茱萸、白芍益肾养血,酸收止血;五倍子、棕炭涩血止血;茜草根活血止血,血止而不留瘀。全方共奏健脾益气,固冲止血之效。若出血量多者,酌加人参、升麻;久漏不止者,酌加藕节、炒蒲黄。若阴道大量出血,兼肢冷汗出,昏仆不知人,脉微细欲绝者,为气随血脱之危候,急宜补气固脱,方用独参汤(《景岳全书》)。人参25g,水煎取浓汁,顿服,余药再煎顿服。或用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救治,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以固脱。人参、麦冬、五味子若症见四肢厥逆,冷汗淋漓,又为亡阳之候,治宜回阳固脱,方用参附汤(《校注妇人良方》)。人参、附子、生姜、大枣三、血热型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血色深红,质稠,心烦少寐,渴喜冷饮,头晕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证候分析: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故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血为热灼,故血色深红,质稠;邪热内炽,津液耗损,故口渴喜饮;热扰心神,故心烦少寐;邪热上扰,故头晕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血热之象。治疗法则: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方药举例:清热固经汤(《简明中医妇科学》)。生地、地骨皮、炙龟板、牡蛎粉、阿胶、黄芩、藕节、陈棕炭、甘草、焦栀子、地榆方中黄芩、地骨皮、生地、阿胶清热凉血益阴;龟板、牡蛎育阴潜阳,固摄冲任;焦栀子、地榆清热凉血止血;藕节、棕炭涩血止血;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之效。若肝郁化火者,兼见胸胁乳房胀痛,心烦易怒,时欲叹息,脉弦数等症,宜平肝清热止血,方用丹栀逍遥散加醋炒香附、蒲黄炭、血余炭以调气理血止血。四、血瘀型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淋漓不净,血色紫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或弦涩有力。证候分析:瘀滞冲任,血不循经,故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淋漓不断;冲任阻滞,经血运行不畅,故血色紫黯有块,“不通则痛”,故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或弦涩有力,也为血瘀之征。治疗法则:活血祛瘀,固冲止血。方药举例:逐瘀止崩汤(《安徽中医验方选集》)。当归、川芎、三七、没药、五灵脂、丹皮炭、炒丹参、炒艾叶、阿胶(蒲黄炒)、龙骨、牡蛎、乌贼骨方中没药、五灵脂活血祛瘀止痛;三七、丹皮炭、炒丹参活血化瘀止血;当归、川芎养血活血;阿胶、炒艾叶养血止血;乌贼骨、龙骨、牡蛎固涩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