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气血不足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气血不足的造成都是以下方面引起的,及时调养才是对的,德甫固雪和茶帮助版补血改善。权
一、饮食营养偏差
饮食均衡,给人体补充充足的营养,才更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女性饮食多节制和偏食,容易导致营养不均衡,特别是偏食,容易导致脾胃损伤,最终都在气血 。
二、睡眠不足
现代女性因为面对着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不仅仅要完成工作,而且还要完成各种各样的家务活,所以长期的不好的作息习惯以及睡眠时间的不够,从而导致机体的气血无法得到很好的恢复,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女人气血不足。
三、缺少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而在日常生活,很多女性往往因为工作和生活等因素没有运动,最终导致运动量过少,静脉自然也就不通畅,气血生成受影响,最终导致女人气血不足。
四、某些疾病
日常生活中,因为种种原因引发各种疾病,而疾病的发生,容易导致短期内伤耗气血,而如果是慢性疾病的,更会消耗血气,最终导致血气不足。
女人气血不足让女性的健康受到影响,会有头晕乏力、脸色苍白、睡眠质量也大打折扣,并且女性的特殊生理月经也会随之受到影响,会经期延长、经量减少变淡甚至是出现痛经等症状,严重影响到女性的健康和日常生活。
⑵ 常德壶瓶山有哪些景点
主要景点介绍
迷人的峡谷风光
“张家界的山,九寨沟的水,壶瓶山的峡谷数最美”。这是游客对壶瓶山峡谷风光的赞美,也是壶瓶山峡谷风光的真实写照。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境内有八大峡谷将其分割成不同的高山峻岭,最高海拔2098.7m,最低海拔220m,这些峡谷深度都在300m以上且各有特色,大自然的神工造化,令人叹为观止。
(1)毛竹河峡谷:峡谷全长8km,峡谷幽深,河水清澈,植被丰富,峡谷两岸青山对峙,奇峰林立,民谣"头顶观音山,脚踏米汤泉,狮象把河口,石人两边站"就是其精辟的写照。
(2)纸棚河峡谷:全长8.5km,目前已开通了2.5km旅游线,走进峡谷,茂密的森林,高大的树木,遮天蔽日,古藤缠绕,谷底溪水清澈湍急,泉水涓涓,两侧悬崖峭壁,上接云端,奇峰异石,鬼斧神工,山岩树影婆娑,郁郁葱葱,岩缝中山花灿烂,绚丽多姿。漫步于峡谷之中,呼吸着清新怡人的空气,聆听着林间的百鸟和鸣,猿声啼叫,无不让人走入"虎啸龙吟一江水,鸟语花香两岸春"的意境。
(3)象鼻子沟峡谷:该峡谷神秘幽深,可见板根、一线神脉、万卷天书等景点。尤其是飘逸的仙女潭瀑,跌宕的大岭瀑更是增添了几道亮丽的风景。
(4)黄连河峡谷:黄连河峡谷始于南坪河黄连村的回打坡,一直到泥沙平洞村的香笼寨,全长约10Km,幽深峡长,谷底几乎全部为河床所占据,有时仅一、二十米宽,两岸崇山夹峙,森然可怖,峡谷中瀑布多而壮观,且峡谷中生长着长果安息香、香果树等多种珍稀植物。
(5)黄虎港峡谷:黄虎港峡谷从安溪洪水滩到黄虎港大桥全长31.5km,另有两条支流相连河、后河"谷中谷"分别为8km、6.5km,峡谷总长46km。峡谷幽长,两岸石壁陡峭,上接云端;山崖树影婆娑,郁郁葱葱;岩缝中山花烂漫,绚丽多姿。
(6)剩头铁索吊桥:剩头铁索吊桥飞架在剩头和耍武两山的绝壁上,长116m,宽2m,高188m,由此可见其气势,顺着曲径登上铁索吊桥,俯瞰桥下的相连河峡谷,顿觉毛骨悚然,环顾四周,谷黛幽深,鸟鸣山涧,古木葱茏,藤箩经绕,猴子嬉戏于树顶岩尖,冷风飕飕,溪水湍急,与半空中的铁索桥组合,构成了一道天堑变通途的奇观。
奇异的水体
"山因水而活,水因山更幽"。壶瓶山的峡谷深涧形成了大小不一溪河十余条,这些溪河或潺潺流水,或涓涓细流,或湍急奔腾,或欢歌或细语或咆哮。由于山高坡陡落差大,形成了姿态各异、大小不同的瀑布近30处,有从洞中窜出,声如惊雷,有从悬崖峭壁飞流直下,酷似银河落九天,有如卷帘,有如暴雨,也有如细珠,在夕阳的照射下,彩虹飞舞,变化万千,甚是壮观。壶瓶山的溪河一里三湾,三湾一滩,滩滩各异,湾湾显奇,在水潭、在溪中,溪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穿梭游动,五彩斑澜的鹅卵石静卧水底,酷似一幅游鱼戏水图,多姿的水体点缀了大自然,增添了壶瓶山生态旅游区的无限秀色。
(1) 龙门洞瀑布:该瀑布由湖北境内的地下水汇集后潜行20km进入湖南形成"龙门出水"的奇异景观。逶迤绵延的铜岭峰,至此嘎然截止为两段,北面悬崖千丈,一洞中开,一股泉流以每秒2m3的流量喷射出洞,形成"飞瀑"奇观,瀑柱直插玉竹潭,激起巨大沸腾旋涡,水柱冲天,又形成举世罕见的"涌瀑"。清代张庭南为奇景所激,留下"千尺高岩宿牛头,一泓碧水藏风雪"的名句。
(2) 泉坪飞瀑布: 该瀑布位于纸棚河峡谷的北岸,从泉坪村海拔800m的悬谷口飞洒而出,瀑布长170m,瀑布气势壮观,分为三层飞叠,一叠瀑飞泻而下,阳光辉映之下,彩虹附丽;二层瀑、三层瀑似缕缕宽幅丝带,飘飘而坠,似奔马,似雪花。
(3) 板桥瀑布: 位于象鼻子沟峡谷源头西侧,谷西坡有一如刀削绝壁,长约100m,高130m的大陡壁,有一瀑布从板桥沟悬谷口飞流直下,象一匹白布垂直高挂80m,瀑水跌入谷中石板上,激起千万朵水花,给幽暗的峡谷增添了亮丽。
(4) 大岭瀑布: 位于象鼻子沟尾端,也是象鼻子沟正源流至此处,从峭壁上忽跌落而下,落差近100m,属季节性瀑布。雨季瀑布似万马奔腾,枯水季节瀑布则丝丝缕缕,似千层水浪扑面而来。
(5) 油榨河瀑布: 位于黄连河的下游,落差约200m,水从山顶喷涌而下,形成三等级瀑布,由于瀑布水量大,气势壮观,是壶瓶山目前所发现的最好的瀑布之一。
(6) 高山平湖: 高山平湖之水令人称奇,在云雾山上海拔近1000m的山顶处,有一面积百十余亩的湖泊,清澈可见各种鱼儿在水中畅游,由于不知湖泊是如何形成的,当地百姓称之为飞来湖。
(7) 东山峰水库: 在东山峰上有一个长2km的湖泊,四周是矮丘,湖里鱼类成群,夏日是人们垂钓的好场所,隆冬湖面结上厚厚的冰层,又是游人湖上滑冰的好地方。
(8) 米汤泉: 在南坪管理分局毛竹河的平谷中央,泉水从后山观音山脚洞中流出,落入毛竹河观音潭,长2km,每天上午9:00~12:00,这泉水变得象米汤一样的颜色,因此得名"米汤泉",年深月久"米汤"的沉淀物,使这条河的河床变成了白色,即使流水再清澈,远远望去,也是一带状米汤色的奶水,因而又称"奶泉",巍为状观。
(8) 壶瓶名泉-壶瓶液: 壶瓶液在象鼻子沟仙女瀑布旁,一眼汨汨的泉水终年不绝的流着,水质甘甜清润可口,游客到此,纷纷将自己所带矿泉倒掉,灌上壶瓶液,传说这是玉帝为仙女沐浴之后解渴准备的,是神泉,当地老人说喝了此水有病治病,无病益寿。
丰富的生物景观
壶瓶山没有受到第四纪冰川的侵袭,保存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大量的孑遗动植物及其群落,是我国华中地区珍贵生物物种的基因库,是华南虎野外繁殖种群的存在地之一。在已初步查明的2836种植物中,属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共有33种。区内丰富的植被和温暖湿润的气候,为野生动植物的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据调查,区内有华南虎、金钱豹等54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在壶瓶山游览观光,熊豹时有出没,珍禽异兽时而跃入游客的眼帘,既神秘又神奇,猿猴啼鸣、百鸟歌唱、猕猴成群的嬉戏,黑熊的憩息痴呆,游人犹入梦幻仙境,趣味顿生。
(1) 珙桐群落: 珙桐亦称中国鸽子树,被誉之为植物界中著名的"活化石"之一,它是植物界中的"大熊猫",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壶瓶山保护区是中国珙桐群落主要分布区之一,尤其是区内顶坪封家河谷--石碾子沟的小溪分别保存有国内海拔最低、面积最大的原始珙桐群落,树杆高大挺拔,一般30m左右,胸径1m,树龄在百年以上。每年时值开花季节(4~5月),朵朵白花在碧玉的绿叶中随风摇动,就象一群跃跃欲飞的白鸽,美丽动人。
(2) 植物新种:壶瓶山自然保护区是石门鹅耳枥、湖南花楸、石门杜鹃、长果安息香、石门小蘖、石门葡萄、石门菝契共7个世界植物新种的模式标本产地,也是39个昆虫新种的模式标本产地。这些物种在地球上为壶瓶山首次发现,被誉为"天外来客"。
(3) 顶坪原始森林风光:顶坪的原始森林,林海浩瀚,万木葱笼,树体苍劲挺拔,姿态万千,步入林中,清新舒畅,风情万种,野趣横生。榉树、珙桐、红豆杉等珍稀古树高大雄伟,争相竞立,欲与天公试比高。黄心夜合,昼开夜合,白天开出朵朵黄花,十分俏丽,夜晚悄然闭合,无声无息,举目望去可谓"鲜花朵朵依芳树,万绿丛中一点红",趣味怡然。
(4)木荷群落: 银木荷当地称之为药皮楠。在壶瓶山象鼻子沟出口西侧山上,海拔450~500m,有20ha天然银木荷林相连成片。平均树高35m,胸径60cm。林内树木挺拔,净干甚高,树冠浓荫,有"木荷凉园"之称,这块天然单纯木荷林,在整个华中地区较为罕见。
奇异的山峰怪石
(5)壶瓶山:壶瓶山是湖南省海拔最高的地方,主峰壶瓶山顶海拔2098.7m,为湖南第一峰,素有湖南屋脊之称。山顶四周高,中间低,形如瓶口,故名壶瓶山。壶瓶山的南、西、北三面峭峻,坡度70°左右,东南面稍缓,有崎岖狭径可登。山顶植被茂盛,春夏晴日登屋脊,可见20余hm2的高山杜鹃、千年映山红、红花木兰群落争相竞艳,互斗芬芳,壶瓶山上是春的世界、花的海洋,人入其中,宛如仙镜。晴日,登临屋脊、俯视云海,只见银白色的云海铺天盖地,无边无际,云海在山间翻腾,似排山倒海、白浪滔天,武陵山脉的高山峻岭在白云中飘浮,酷似辑辑长舟在茫茫的云雾中穿行。金秋,壶瓶山上秋高气爽,登临屋脊,极目楚天舒,八百里洞庭成片、万里长江成一线,"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激情油然而生。逶迤的武陵,奔腾的河流,美丽的田野,繁华的城镇,幽静的农舍,一览无余,尽收眼底。令人陶醉,心旷神怡。看日出,观苍海,赏雪景,登高望远,湖南虽有多处,但壶瓶山应居首位,堪称一绝。
(6)云雾山:云雾山海拨1546.6m,在崇山峻岭的悬崖削壁上独峰突起,形如毛笔直指云天,峰顶时时云雾缭绕,故名云雾山。登峰造极,绝顶四顾,一峰出云,脚下腾雾,景色蔚为壮观,其险可与华山媲美。云雾山还是闻名湘鄂的宗教朝觐圣地,云雾道观是道教南派正一教营地,与武当山齐名。
(7)东山峰:东山峰东西长22km,南北均宽5.5km,面积约120km2,海拔一般在1200m以上,最高达1516.3m。东山峰山顶较平坦,是石门县最大的中山山原地貌,站在东山峰主峰的了望塔上俯瞰东山峰全境,起伏连绵,千丘簇拥,加上一望无际的高山云雾茶园,实为山原风光和高山生态农业观光的好去处。
(4)笔架山:笔架山海拔1491m,四面悬崖绝壁,近90°,光滑的石壁草木无生,真是猿猴欲过难攀援,黑黝黝的石壁宽达200余m,其上端起伏参差宛如一笔架,故称笔架山。
(8)文峰独秀:文峰村河谷平原中间平地耸立一座尖岩山,海拔460m,与泥沙古镇遥遥相望。山体清秀挺拔,与两边山峰浑然天成,构成一"自然"笔架,因而得名为"文峰"。
(9)白马岭:此岭长约2km,形如一匹奔腾的白马,该岭与文峰独秀相对。清末卢次伦相中这块风光宝地,在此开辟茶业,生意兴隆,茶叶远销欧美。
天然的滑雪滑草场
东山峰海拔1300m,属山原地貌,由面积达700余hm2的许许多多的山包组成,山包之间开阔,坡度平缓,平坡坡度在5~15°之间,山上长满了低矮而柔软的杂草,躺在草地上,蓝天白云、青草、白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令人陶醉。每年冬季,这里的坡坡岭岭都盖上了一层50~60cm深的积雪,白茫茫的一大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竞然在南国的壶瓶山上展现得淋漓尽致。盛夏,这里又是一片青绿绿的野草。游客无不赞口称绝这里是冬日滑雪、夏日滑草的天然场所,既安全又剌激。
人文旅游资源
灿烂辉煌的民族民俗文化
壶瓶山生态旅游区主要是土家族的群居区,当地居民世代在此耕耘劳作,在长期的生息繁衍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和乡土风情。至今还保留的传统文化和风情有:哭嫁、跳丧舞、摆手舞、对山歌、薅草鼓、三棒鼓、月半节、打溜子、九子鞭,还有以吊脚楼为典型代表的民族建筑,这些足可构成一部崭新的民族风情宝典。这里还有广东商人卢次伦百余年前在此兴办的秦和合茶业泥沙古街犹在,生意依然兴隆。
源远流长的壶瓶山宗教文化
(1)大胜寨寺庙遗址:1389年始建,1528年僧人黄大胜出资重修,香火甚旺,文化大革命寺庙被毁,沦为荒地,如今天栈依然,古井常在。
(2)云雾山道观:云雾山是驰名湘鄂的宗教朝观圣地,几千年的晨钟暮鼓声,摇动了多少代"巴人国"居民和土家族后裔的心旌,使他们虔诚此地顶礼膜拜,创造了云雾道观的鼎盛和文明,现存的"南天寺",建于清乾隆40年,分为罗汉堂、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四殿,常住道徒20余人,香客来自边界9县市,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九月初九更是热闹非凡,上山打教者达数千之多。
浩气长存的壶瓶山革命遗址
大革命时期,这里曾是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贺龙、王尔琢、肖克、王震、廖汉生、贺锦斋等在此浴血奋战的地方,贺家台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尚在,贺锦斋革命烈士纪念塔永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中,每年清明,四周的青少年学生成群结队来此凭吊,继承遗志,振我中华。
主要景区介绍
壶瓶山生态旅游区包括4个小区,总面积18174hm2,其中江坪河生态旅游小区为沿渫水河游览的线路,只开展线路生态旅游,不计面积。东山峰生态旅游小区面积5067 hm2,黄虎港生态旅游小区面积6595 hm2,云雾山生态旅游小区面积6512hm2。
江坪河生态旅游小区
该区位于生态旅游区的西北部,区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400m以上多为峡谷风光,海拔400m以下为溪河漂流风光,整个小区恰似一个手掌,有一条长长的手臂。区内峡谷深涧,绝壁高悬,切割深遂,环境幽雅,风景秀丽,纸棚河、郭家河两侧原始次生林自然古朴、野趣横生,令人如痴如醉,留连忘返,是整个生态旅游区的精品。该景区目前已开发象鼻子沟、石碾子沟景区和枇杷滩生态漂流。
黄虎港生态旅游小区
该区位于生态旅游区的东南部,区内峡谷狭窄、幽深,两岸岩石陡峭险峻,绝壁高矗,更有剩头堡铁索桥惊险骇人,峡谷两岸森林茂密,猴子成群,为峡谷探幽、漂流的理想之地。
云雾山生态旅游小区
该区位于生态旅游区的东部,区内地势险峻,云雾山终年云雾缭绕,宛若天境,南天寺雄居云雾山,终年香火不断,为历代2省9县宗教圣地。黄连河峡谷连绵12km,两侧悬崖峭壁,顶部原始次生林生长茂密,郁郁葱葱,景色十分迷人,是徒步涉水观赏的理想之地。
东山峰生态旅游小区
该区位于生态旅游区的西南面,山上部为典型的山原地貌,坡度平缓,千丘簇拥,起伏连绵不断。攀登主峰东山峰,四周景色尽收眼底,使游人感受到东山峰山体之雄浑,山原之壮阔,令人心旷神怡。区内有在省内外享有盛名的高山云雾茶园、高山无公害疏菜基地,为全省少有的高山生态农业观光园之一。
⑶ 源正堂,茶叶店名字,求一对联
源泉水沏一壶日月
正源堂品一世春秋
⑷ 钱塘江真正的源头在哪里
钱塘江真正的源头在怀玉山主峰六股尖。20世纪80年代浙江省组织了一支科考队专,对新安江进属行了深入的实地考察,确定钱塘江正源是新安江,源头位于安徽省休宁县海拔l600多米的怀玉山主峰六股尖。
2010年9月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发布了《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关于启用浙江省主要河流长度、流域面积、主要湖泊面积数据的公告》。在该公告中钱塘江以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长588.73 公里;以南源衢江上游马金溪起算,河长522.22 公里。
(4)正源养生壶扩展阅读: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是宋代两浙路的命名来源,也是明初浙江省成立时的省名来源。以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长588.73千米;以南源衢江上游马金溪起算,河长522.22千米。自源头起,流经今安徽省南部和浙江省,流域面积55058平方公里,经杭州湾注入东海。
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⑸ 要黄河的资料,谢谢!
中国古代也称河,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千米。(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千米,南北宽1100千米,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
黄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长度 5464 km
源头海拔 4800 m
平均流量 1774.5 m³/s
流域面积 752443 km²
源头 青海省
注入 渤海
流经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维系炎黄子孙的血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象征。
黄河,像一头脊背穹起,昂首欲跃的雄狮,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调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它流经9个省、区,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河。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黄河平均年径流总量仅574亿立方米,在中国河流中居第八位。流域内,连同下游豫、鲁沿河地区共有2亿多亩耕地,1亿左右人口。黄河水利资源丰富,流域内地下矿藏众多,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关于黄河的源头历史上曾有过多种说法。早在公元7世纪上半叶,就有人提出卡日曲是黄河的正源,但没有被公认。公元1280年元朝的都实和1704年清朝的拉锡,为探求河源曾到达星宿海。因此,星宿海为河源的说法已经流传多年。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8月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河源考察队,又把约古宗列曲作为黄河正源。20多年来,虽然以错就错,但也有不少人提出疑问。直到1978年夏天,再次组织河源考察队,伸入河源地区实地查勘,查清在河源地区西部,有3条河流汇入星宿海,它们是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扎曲流程最短,水量又小,只能算作约古宗列曲的一条支流。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相比,卡日曲较约古宗列曲长近30公里,流域面积多700平方公里,水量也大2倍多。因此,确定卡日曲为黄河正源的依据较为充分。卡日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各姿各雅山,各姿各雅山海拔4 800米,山脚下几个泉眼溢出的清水,就是“咆哮万里触龙门”的黄河最初水流。
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5000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这是人们熟知的歌曲《黄河颂》的歌词。每当人们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就会浸沉在对黄河的无限追忆之中。
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在黄河流域内已经发现了2000多处原始村落的遗址,它表明,在新石器时代,祖先们就在这辽阔的土地上定居,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
新石器时代中期,散布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上的黄帝族,和当时的蚩尤族、炎帝族同为中国远古时代的3个部族。他们过着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后来炎帝联合黄帝攻杀了蚩尤。不久,炎帝族和黄帝族的人民逐渐融合,并定居在陕、甘、晋地区,共同开发黄河中下游地区。
3500多年前进入奴隶社会的夏、商、周王朝都是黄帝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华族就是汉族的前身,所以汉族人民都把黄帝奉为始祖,自称为黄帝(也称炎黄)的子孙。当时的华族居住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居四方之中,故又称这一带为“中华”。后来,华族的文化向全国各地传播,“中华”二字便成了整个中国的名称。
商王朝的盘庚迁都殷墟(今河南省安阳县),他的势力范围已达太行山与泰山之间的华北大平原,称为殷帝国。殷朝的文化相当发达,与当时的埃及、巴比伦并称为3个古代帝国,是世界古代三大文化中心。在殷墟,至今还保存着刻画挺秀、文句严密的甲骨书和美丽细致的青铜器皿。可是,在3个古代帝国以外的世界上,大多数人类还过着原始生活。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化古国之一,古国的文化就在黄河的怀抱里发祥。
殷朝以后,直至北宋,近2500年,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西安(古称长安),从西汉至隋唐,先后有11个朝代建都于此,历时 1100多年,不仅为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留下了不朽的篇章。洛阳,先后有9个朝代在此建都,历时近千年,故称“九朝古都”。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云集于洛阳,为中国和世界文化宝库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几千年来,黄河流域是封建统治的中心,而广大劳动人民反对压迫的斗争也接连不断。秦末的陈胜、吴广,两汉的赤眉、铜马、黄巾,隋末的瓦岗军,唐朝的黄巢、王仙芝,明末的李自成、张献忠等,都在黄河流域这块土地上演出了一幕幕雄壮的史剧。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地区是中国人民可靠的革命根据地,直至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儿女,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我们为黄河自豪,为黄河歌唱。
释名“河”字在秦汉以前基本上是黄河的专称,而河流称为“川”或者“水”(但也有例外,如《山海经》曰:“昆仑山,纵广万里,高万一千里,去蒿山五万里,有青河、白河、赤河、黑河环其墟。”)先秦的文献中找不到黄河一词,成书于汉武帝征和年间的《史记》全篇也不见黄河的说法。据学者李鄂荣考证,黄河一词最早见于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中“常山郡·元氏县”的释文里。黄河的“黄”字用来描述河水的浑浊,这在古书中也早有记载:战国时期的《左传·襄公八年》郑国的子驷引《逸周诗》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尔雅·释水》记有“河出昆仑,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
黄河上源的星宿海由扎陵湖、鄂陵湖等数量众多的水泊和海子组成,在阳光照耀下星宿海的无数湖沼光彩夺目,如同孔雀开屏,十分美丽壮观,因而当地的藏族居民把这一段黄河称作“玛曲”(rma chu),即“孔雀河”的意思。甘肃省“玛曲”县即以此河段命名。
水文特征
源头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但真正源头所在现在依然存有争议。历史上人们对黄河源头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尚书·禹贡》曾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的记载,“积石”在现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附近的阿尼玛卿山,离黄河源头还有距离。《山海经》、《尔雅》有河出昆仑的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有黄河发源于于阗,东流至盐泽,再潜行地下,南出为河源的说法(见于《史记·大宛列传》)。这些说法都不确切,但却延续到隋唐。
隋唐以后人们逐渐对黄河河源建立了正确的认识。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灭吐谷浑后置河源郡,即现今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表明人们已知黄河发源于此。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为平定吐谷浑叛乱,将领李靖、侯君集、李道宗曾率领人马到达星宿海一带,《新唐书》载他们“次星宿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览观河源。”。唐宋以来,长期将星宿海称为黄河源头。
至元代人们开始对对黄河河源进行实地考察。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都实等人勘察黄河河源,对星宿海一带作了详细考察。 1315年潘昂霄根据都实的调查写成《河源志》一书,明确指出黄河发源于星宿海西南百余里处,该处有“水从地涌出如井,其井百余”。
清康熙帝四十三年(1704年)康熙帝命拉锡、舒兰探黄河河源。他们到达星宿海,发现星宿海上源还有三条河流,但并未追至源头。拉锡、舒兰归京后绘有《河源图》,舒兰还写有《河源记》。康熙帝末年组织全国性的地形测量,康熙帝五十六年(1717年)派喇嘛楚儿沁藏布、兰木占巴及理藩院主事胜住等人前往河源地区进行测量,此行“逾河源,涉万里”,回京后将测量结果绘入《皇舆全览图》。此次测绘把星宿海以上的河源也勘查和绘制出来。
清乾隆帝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帝命门侍卫阿弥达“恭祭河源”。阿弥达到达星宿海以西300里处,对星宿海上源三条河流进行了实地勘查,认定星宿海西南的阿勒斯坦郭勒河(即今卡日曲)为黄河上源。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探险者和地理学家深入青藏高原进行考察活动,他们也曾到达河源地区搜集自然、人文资料,如印度人阿喀,法国人窦脱勒、敖伦,俄国人普尔热瓦尔斯基、士纳可、科兹洛夫,德国人费士勒、台裴尔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黄河源头进行了多次考察。1952年,由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在项立志、董在华率领下,对黄河河源进行了数月勘查。河源勘查队认定约古宗列曲为黄河正源,雅合拉达合泽山是它的源头,鄂陵湖在上,扎陵湖在下。这一结果与前人考察结果不相吻合,在学术界引起争论,但黄河发源于约古宗列曲的说法广为流传。1978年,青海省邀请中央和地方有关科研专业人员,再次对黄河源头和扎陵、鄂陵两湖进行实地勘查,确认卡日曲为黄河正源,扎陵湖在上,鄂陵湖在下。1981年—1982年,学者杨联康徒步考察了黄河全程。他认为黄河最远源流是始于巴颜喀拉山山脊的拉郎情曲,它长于约古宗列曲30.5千米,长于卡日曲11.9千米。1985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根据历史传统和各家意见,确认玛曲为黄河正源,并在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玛曲曲果树立了黄河源标志。
星宿海上源的三条支流分别是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扎曲居于最北部,发源于查哈西拉山,河长70千米,河道窄,支流少,水量有限,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断流。约古宗列曲位于星宿海西,在三条上源中居中,发源于约古列宗盆地西南隅,海拔4750米,水量甚小,为宽1.0-1.5米,深0.1-0.2米的小溪。南部支流为卡日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的北麓,海拔4800米,有5处泉水从谷中涌出,汇成宽约3米,深0.3-0.5米,流速约3米/秒的一条小河,河流终年有水。约古宗列曲与卡日曲汇合成黄河源头最初的河道玛曲,然后注入星宿海。根据十万分之一航测地图测量,卡日曲比约古列宗曲长25千米。卡日曲流域面积为3126平方千米,约古宗列曲流域面积为2372平方千米。在卡日曲的和古宗列曲汇合处附近,测得卡日曲流量为6.3立方米/秒,测得约古宗列曲流量为2.5立方米/秒。据此1978年的黄河源头考察认定卡日曲为黄河正源。
汛期:黄河每年有两次汛期,大汛是夏季,来水主要是上游的暴雨,汛期可能延续3-4个月。小汛是春季3-4月间,来水主要是上游冰雪融化,为期较短,因为每年都是在桃花开的时候,故又称桃花汛。
分界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黄河水利委员会以河口镇与桃花峪划分上、中、下游;传统的中学教科书以河口镇与孟津划分上、中、下游;学者杨联康经考察后认为以青铜峡、孟津划分更合适;学者许韶立主张以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嘉应观作为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本文采取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
上游
在兰州的“黄河第一桥”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上游。上游河段全长3472千米,流域面积38.6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占全黄河总量的51.3%。上游河段总落差3496米,平均比降为10‰;河段汇入的较大支流(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43条,径流量占全河的54%;上游河段年来沙量只占全河年来沙量的8%,水多沙少,是黄河的清水来源。上游河道受阿尼玛卿山、西倾山、青海南山的控制而呈S形弯曲。黄河上游根据河道特性的不同,又可分为河源段、峡谷段和冲积平原三部分。
从青海卡日曲至青海贵德龙羊峡以上部分为河源段。河源段从卡日曲始,经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到玛多,绕过阿尼玛卿山和西倾山,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该段河流大部分流经于三四千米的高原上,河流曲折迂回,两岸多为湖泊、沼泽、草滩,水质较清,水流稳定,产水量大。河段内有扎陵湖、鄂陵湖,两湖海拔高程都在4260米以上,蓄水量分别为47亿立方米和108亿立方米,为中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青海玛多至甘肃玛曲区间,黄河流经巴颜喀拉山与阿尼玛卿山之间的古盆地和低山丘陵,大部分河段河谷宽阔,间或有几段峡谷。甘肃玛曲至青海贵德龙羊峡区间,黄河流经高山峡谷,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发源于四川岷山的支流白河、黑河在该段内汇入黄河。
从青海龙羊峡到宁夏青铜峡部分为峡谷段。该段河道流经山地丘陵,因岩石性质的不同,形成峡谷和宽谷相间的形势:在坚硬的片麻岩、花岗岩及南山系变质岩地段形成峡谷,在疏松的砂页岩、红色岩系地段形成宽谷。该段有龙羊峡、积石峡、刘家峡、八盘峡、青铜峡等20个峡谷,峡谷两岸均为悬崖峭壁,河床狭窄、河道比降大、水流湍急。该段贵德至兰州间,是黄河三个支流集中区段之一,有洮河、湟水等重要支流汇入,使黄河水量大增。龙羊峡至宁夏下河沿的干流河段是黄河水力资源的“富矿”区,也是中国重点开发建设的水电基地之一。
从宁夏青铜峡至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部分为冲积平原段。黄河出青铜峡后,沿鄂尔多斯高原的西北边界向东北方向流动,然后向东直抵河口镇。沿河所经区域大部为荒漠和荒漠草原,基本无支流注入,干流河床平缓,水流缓慢,两岸有大片冲积平原,即著名的银川平原与河套平原。沿河平原不同程度地存在洪水和凌汛灾害。河套平原西起宁夏下河沿,东至内蒙古河口镇,长达900千米,宽30~50千米,是著名的引黄灌区,灌溉历史悠久,自古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
中游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中游,河长1206千米,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45.7%;中游河段总落差890米,平均比降0.74‰;河段内汇入较大支流30条;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占全黄河沙量的92%,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河口镇至禹门口是黄河干流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晋陕峡谷,河段内支流绝大部分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全河多年年均输沙量16亿吨中有9亿吨来源于此区间;该河段比降很大,水力资源丰富,是黄河第二大水电基地;峡谷下段有著名的壶口瀑布,深槽宽仅30—50米,枯水水面落差约18米,气势宏伟壮观。
禹门口至三门峡区间,黄河流经汾渭平原,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河段两岸为渭北及晋南黄土台塬,是陕晋两省的重要农业区。该河段接纳了汾河、洛河、泾河、渭河、伊洛河、沁河等重要支流,是黄河下游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多年年均来沙量5.5亿吨。该河段在禹门口至潼关(即黄河小北干流)的132.5千米河道,冲淤变化剧烈,河道左右摆动很不稳定。该河段在潼关附近受山岭约束,河谷骤然缩窄,形成宽仅1000余米的天然卡口,潼关河床的高低与黄河小北干流、渭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有密切关系,故此有“潼关高程”这一水文术语。
三门峡至桃花峪区间的河段由小浪底而分为两部分:小浪底以上,河道穿行于中条山、崤山之间,为黄河干流上的最后一段峡谷;小浪底以下,河谷渐宽,是黄河由山区进入平原的过渡地段。
下游
河南郑州桃花峪以下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下游,河长786千米,流域面积仅2.3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3%;下游河段总落差93.6米,平均比降0.12‰;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3.5%。由于黄河泥沙量大,下游河段长期淤积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黄河约束在大堤内成为海河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除大汶河由东平湖汇入外,本河段无较大支流汇入。
下游河段除南岸东平湖至济南间为低山丘陵外,其余全靠堤防挡水,堤防总长1400余千米。历史上,下游河段决口泛滥频繁,给中华民族来了沉重的灾难。由于黄河下游由西南向东北流动,冬季北部的河段先行结冰,从而形成凌汛。凌汛易于导致冰坝堵塞,造成堤防决溢,威胁也很严重。
下游河段利津以下为黄河河口段。黄河入海口因泥沙淤积,不断延伸摆动。目前黄河的入海口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交汇处,是1976年人工改道后经清水沟淤积塑造的新河道。最近40年间,黄河输送至河口地区的泥沙平均约为10亿吨/年,每年平均净造陆地25至30平方公里。
主要支流与湖泊
黄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厉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
黄河上的主要湖泊有扎陵湖、鄂陵湖、乌梁素海、东平湖。
干流峡谷
黄河干流上的峡谷共有30处,位于上游河段的28处,位于中游段流的2处,下游河段流经华北平原,没有峡谷分布。干流峡谷段累计长1707千米,占干流全长的31.2%。
茫尕峡—多石峡—麦多唐贡玛峡—官仓峡—拉加峡—野狐峡—拉干峡—龙羊峡—阿什贡峡—松巴峡—李家峡—公伯峡—积石峡—寺沟峡—刘家峡—牛鼻子峡—朱喇嘛峡—盐锅峡—八盘峡—柴家峡—桑园峡—大峡(下峡)—乌金峡—红山南峡—红山北峡—黑山峡—虎峡—青铜峡—晋陕峡谷—晋豫峡谷(包括三门峡—任家堆—八里胡同—小浪底)
干流水利枢纽
* 三门峡水利枢纽:山西平陆、河南三门峡市交界处,1960年投入使用
* 三盛公水利枢纽:内蒙古磴口,1966年 投入使用
* 青铜峡水利枢纽:宁夏青铜峡市,1968年投入使用
* 刘家峡水电站:甘肃永靖,1974年投入使用
* 盐锅峡水利枢纽:甘肃永靖,1975年投入使用
* 天桥水利枢纽:山西保德、陕西府谷交界处,1977年投入使用
* 八盘峡水利枢纽:甘肃兰州,1980年投入使用
* 龙羊峡水电站:青海共和,1992年投入使用
* 大峡水利枢纽:甘肃兰州,1998年投入使用
* 李峡水利枢纽:青海化隆,1999年投入使用
* 万家寨水利枢纽:山西偏关、内蒙古准格尔旗交界处,1999年投入使用
* 小浪底水利枢纽:河南济源和孟津交界处,2001年投入使用
另请参看:黄河大堤、黄河防洪、黄河防凌、汴渠、鸿沟、京杭运河、茅津渡、南水北调工程、河套灌区
桥梁
* 济南黄河斜拉桥:山东省济南市北侧。1978年12月开工,1981年底建成。曾更换几次钢索。
* 济南黄河公路桥:山东省济南市北郊。1978年12月开工,1982年7月正式投入运营
* 济南黄河浮桥:只在非汛期(夏汛和凌汛)使用,位于市北洛口渡口,免费使用。
* 兰州黄河铁桥:甘肃省兰州市城北。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竣工于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
* 郑州黄河桥:河南省郑州市以北
水土流失
黄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2000年间(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时期至安阳殷墟)的地理环境适宜于植被的生长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开展,高出约2℃的气候环境为农作物和植被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条件。在这一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泽、大野泽等大量的湖泊存在。《孟子·滕文公上》曾记载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关中平原直到中国战国时期依然有着“山林川谷美,天才之力多”(《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史念海,1981年)。
战国以后随着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秦国经济中心向关中迁移,黄河流域与黄土高原的植被开始遭到破坏。由于黄河流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中国文明的中心之地(《中国历史地理学》,蓝勇,2002 年),加之以古代中国重农轻牧的现象,黄河流域植被破坏成为长期、大量的现象。随着公元11世纪气候转冷的开始,伴随着中国经济中心的南迁,黄河流域的生态破坏开始减少,然而森林覆盖已经难以恢复到公元前3世纪的状况。并随着植被的破坏,黄土高原开始受到黄河的侵蚀而被卷走大量的土壤,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断流
从1972年起黄河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断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全球变暖。随着近年来全球变暖情况的加剧,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发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热量,造成内陆局部气温低于往常,这就减小了内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差,进而造成季风减弱,缺少了季风从海面带进内陆的水汽。虽然全球变暖使得冰川融化加大了上游水源的流量,但却抵消不了蒸发量的提高和季风减弱的影响效应。最终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减少。
2. 植被破坏。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缺少了植被涵养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发量变得更高,土地干燥地下水需要不停的吸收流经河道才能得以补充。
3. 灌溉方式落后。黄河中上游流经的多为经济较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缺少节水灌溉的技术和资金,多为大水漫灌,黄河水浪费严重。
河道变迁
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间,黄河受到近1593次泛滥威胁,而因泛滥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
最近的一次黄河大改道是在1855年(清咸丰帝5年)。在那次黄河大改道之前,黄河下游流经路缐,按照现时中国行政区域划分,大体上经过河南的荥阳、郑州、原阳、延津、封丘、中牟、开封、兰考、濮阳,后经山东的曹县、单县,再经安徽的砀山、萧县、最后入江苏的丰县、沛县、徐州、邳县、睢宁、宿迁、泗阳、淮安、涟水、阜宁、滨海然后入黄海。但在改道后,於铜瓦厢缺口后,黄河冲破原有的河道,改东北走向,在山东境内借大清河入渤海。
黄河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公元前2000多年华夏族在黄河领域的中原地区形成、繁衍。
2.1960年出生,陕西省富平县人。博士、教授、十届全国人大代表。1983年 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2005年2月24日政协西安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西北政法大学教授、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农工党省委副主任委员、农工党西安市委主任委员黄河同志当选为政协西安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副主席。兼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商业法研究会房地产与物业管理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住宅与房地产研究会房地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黄河源头沙化问题严重
黄河最近因为风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现在专家说,如果人类再滥砍滥伐的话,黄河的源头很可能会被淹没在风沙之中。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起源,但是这条被誉为母亲河的源头今天却被荒山大围斩,风沙处处。
有专家指出,人类违反自然的生活方式滥砍滥伐是破坏水源的主要原因,使这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生态系统面临崩溃,也很可能成为人类文明破坏下的另一个遗址。
4回答者: 李俊昊123 - 一级 2010-3-9 17:19
我来评论>>
⑹ 康熙(苏州)八宝粥记
康熙一行微服来到苏州,却见一粥铺老板把粥店的牌匾换了,粥字去米只留二弓方知今日的苏回州并不太平,答为了查清来由,康熙买下粥铺,亲自扮做老板掌勺卖起八宝粥。
朱国治听到于世龙要来苏州的风声,急忙把古宝之物收藏起来,他的女儿云巧钟情于康熙,暗地差丫环坠儿去探听康熙的情况。 康熙以粥铺为据点,不断向客人探查社会情况。为了从牢头嘴里打探到金圣叹案的情况,康熙用十壶酒相换。
(6)正源养生壶扩展阅读:
该剧主要描述了康熙年间黄河连年泛滥,沿岸百姓苦不堪言,康熙皇帝体恤民情励志治河,亲自九下江南巡视黄河灾情,更由此引出了一幕幕传颂一时的传奇故事。
1、《康熙微服私访记》分为《犁头记》(01-07)、《八宝粥记》《铜鼎记》《紫砂记》四个故事。
2、《康熙微服私访记2》分为《馒头记》《桂圆记》《霞帔记》三个故事。
3、《康熙微服私访记3》分为《锦袍记》《食盒记》《铃铛记》三个故事。
4、《康熙微服私访记4》分为《金镖记》《绫罗记》《茶叶记》三个故事。
⑺ 谁知道有关黄河的知识,快来!废话不准进.
黄河 中国古代也称河,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千米。(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千米,南北宽1100千米,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
黄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长度 5464 km
源头海拔 4800 m
平均流量 1774.5 m³/s
流域面积 752443 km²
源头 青海省
注入 渤海
流经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维系炎黄子孙的血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象征。
黄河,像一头脊背穹起,昂首欲跃的雄狮,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调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它流经9个省、区,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河。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黄河平均年径流总量仅574亿立方米,在中国河流中居第八位。流域内,连同下游豫、鲁沿河地区共有2亿多亩耕地,1亿左右人口。黄河水利资源丰富,流域内地下矿藏众多,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关于黄河的源头历史上曾有过多种说法。早在公元7世纪上半叶,就有人提出卡日曲是黄河的正源,但没有被公认。公元1280年元朝的都实和1704年清朝的拉锡,为探求河源曾到达星宿海。因此,星宿海为河源的说法已经流传多年。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8月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河源考察队,又把约古宗列曲作为黄河正源。20多年来,虽然以错就错,但也有不少人提出疑问。直到1978年夏天,再次组织河源考察队,伸入河源地区实地查勘,查清在河源地区西部,有3条河流汇入星宿海,它们是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扎曲流程最短,水量又小,只能算作约古宗列曲的一条支流。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相比,卡日曲较约古宗列曲长近30公里,流域面积多700平方公里,水量也大2倍多。因此,确定卡日曲为黄河正源的依据较为充分。卡日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各姿各雅山,各姿各雅山海拔4 800米,山脚下几个泉眼溢出的清水,就是“咆哮万里触龙门”的黄河最初水流。
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5000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这是人们熟知的歌曲《黄河颂》的歌词。每当人们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就会浸沉在对黄河的无限追忆之中。
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在黄河流域内已经发现了2000多处原始村落的遗址,它表明,在新石器时代,祖先们就在这辽阔的土地上定居,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
新石器时代中期,散布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上的黄帝族,和当时的蚩尤族、炎帝族同为中国远古时代的3个部族。他们过着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后来炎帝联合黄帝攻杀了蚩尤。不久,炎帝族和黄帝族的人民逐渐融合,并定居在陕、甘、晋地区,共同开发黄河中下游地区。
3500多年前进入奴隶社会的夏、商、周王朝都是黄帝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华族就是汉族的前身,所以汉族人民都把黄帝奉为始祖,自称为黄帝(也称炎黄)的子孙。当时的华族居住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居四方之中,故又称这一带为“中华”。后来,华族的文化向全国各地传播,“中华”二字便成了整个中国的名称。
商王朝的盘庚迁都殷墟(今河南省安阳县),他的势力范围已达太行山与泰山之间的华北大平原,称为殷帝国。殷朝的文化相当发达,与当时的埃及、巴比伦并称为3个古代帝国,是世界古代三大文化中心。在殷墟,至今还保存着刻画挺秀、文句严密的甲骨书和美丽细致的青铜器皿。可是,在3个古代帝国以外的世界上,大多数人类还过着原始生活。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化古国之一,古国的文化就在黄河的怀抱里发祥。
殷朝以后,直至北宋,近2500年,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西安(古称长安),从西汉至隋唐,先后有11个朝代建都于此,历时 1100多年,不仅为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留下了不朽的篇章。洛阳,先后有9个朝代在此建都,历时近千年,故称“九朝古都”。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云集于洛阳,为中国和世界文化宝库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几千年来,黄河流域是封建统治的中心,而广大劳动人民反对压迫的斗争也接连不断。秦末的陈胜、吴广,两汉的赤眉、铜马、黄巾,隋末的瓦岗军,唐朝的黄巢、王仙芝,明末的李自成、张献忠等,都在黄河流域这块土地上演出了一幕幕雄壮的史剧。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地区是中国人民可靠的革命根据地,直至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儿女,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我们为黄河自豪,为黄河歌唱。
释名“河”字在秦汉以前基本上是黄河的专称,而河流称为“川”或者“水”(但也有例外,如《山海经》曰:“昆仑山,纵广万里,高万一千里,去蒿山五万里,有青河、白河、赤河、黑河环其墟。”)先秦的文献中找不到黄河一词,成书于汉武帝征和年间的《史记》全篇也不见黄河的说法。据学者李鄂荣考证,黄河一词最早见于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中“常山郡·元氏县”的释文里。黄河的“黄”字用来描述河水的浑浊,这在古书中也早有记载:战国时期的《左传·襄公八年》郑国的子驷引《逸周诗》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尔雅·释水》记有“河出昆仑,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
黄河上源的星宿海由扎陵湖、鄂陵湖等数量众多的水泊和海子组成,在阳光照耀下星宿海的无数湖沼光彩夺目,如同孔雀开屏,十分美丽壮观,因而当地的藏族居民把这一段黄河称作“玛曲”(rma chu),即“孔雀河”的意思。甘肃省“玛曲”县即以此河段命名。
水文特征
源头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但真正源头所在现在依然存有争议。历史上人们对黄河源头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尚书·禹贡》曾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的记载,“积石”在现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附近的阿尼玛卿山,离黄河源头还有距离。《山海经》、《尔雅》有河出昆仑的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有黄河发源于于阗,东流至盐泽,再潜行地下,南出为河源的说法(见于《史记·大宛列传》)。这些说法都不确切,但却延续到隋唐。
隋唐以后人们逐渐对黄河河源建立了正确的认识。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灭吐谷浑后置河源郡,即现今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表明人们已知黄河发源于此。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为平定吐谷浑叛乱,将领李靖、侯君集、李道宗曾率领人马到达星宿海一带,《新唐书》载他们“次星宿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览观河源。”。唐宋以来,长期将星宿海称为黄河源头。
至元代人们开始对对黄河河源进行实地考察。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都实等人勘察黄河河源,对星宿海一带作了详细考察。 1315年潘昂霄根据都实的调查写成《河源志》一书,明确指出黄河发源于星宿海西南百余里处,该处有“水从地涌出如井,其井百余”。
清康熙帝四十三年(1704年)康熙帝命拉锡、舒兰探黄河河源。他们到达星宿海,发现星宿海上源还有三条河流,但并未追至源头。拉锡、舒兰归京后绘有《河源图》,舒兰还写有《河源记》。康熙帝末年组织全国性的地形测量,康熙帝五十六年(1717年)派喇嘛楚儿沁藏布、兰木占巴及理藩院主事胜住等人前往河源地区进行测量,此行“逾河源,涉万里”,回京后将测量结果绘入《皇舆全览图》。此次测绘把星宿海以上的河源也勘查和绘制出来。
清乾隆帝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帝命门侍卫阿弥达“恭祭河源”。阿弥达到达星宿海以西300里处,对星宿海上源三条河流进行了实地勘查,认定星宿海西南的阿勒斯坦郭勒河(即今卡日曲)为黄河上源。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探险者和地理学家深入青藏高原进行考察活动,他们也曾到达河源地区搜集自然、人文资料,如印度人阿喀,法国人窦脱勒、敖伦,俄国人普尔热瓦尔斯基、士纳可、科兹洛夫,德国人费士勒、台裴尔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黄河源头进行了多次考察。1952年,由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在项立志、董在华率领下,对黄河河源进行了数月勘查。河源勘查队认定约古宗列曲为黄河正源,雅合拉达合泽山是它的源头,鄂陵湖在上,扎陵湖在下。这一结果与前人考察结果不相吻合,在学术界引起争论,但黄河发源于约古宗列曲的说法广为流传。1978年,青海省邀请中央和地方有关科研专业人员,再次对黄河源头和扎陵、鄂陵两湖进行实地勘查,确认卡日曲为黄河正源,扎陵湖在上,鄂陵湖在下。1981年—1982年,学者杨联康徒步考察了黄河全程。他认为黄河最远源流是始于巴颜喀拉山山脊的拉郎情曲,它长于约古宗列曲30.5千米,长于卡日曲11.9千米。1985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根据历史传统和各家意见,确认玛曲为黄河正源,并在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玛曲曲果树立了黄河源标志。
星宿海上源的三条支流分别是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扎曲居于最北部,发源于查哈西拉山,河长70千米,河道窄,支流少,水量有限,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断流。约古宗列曲位于星宿海西,在三条上源中居中,发源于约古列宗盆地西南隅,海拔4750米,水量甚小,为宽1.0-1.5米,深0.1-0.2米的小溪。南部支流为卡日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的北麓,海拔4800米,有5处泉水从谷中涌出,汇成宽约3米,深0.3-0.5米,流速约3米/秒的一条小河,河流终年有水。约古宗列曲与卡日曲汇合成黄河源头最初的河道玛曲,然后注入星宿海。根据十万分之一航测地图测量,卡日曲比约古列宗曲长25千米。卡日曲流域面积为3126平方千米,约古宗列曲流域面积为2372平方千米。在卡日曲的和古宗列曲汇合处附近,测得卡日曲流量为6.3立方米/秒,测得约古宗列曲流量为2.5立方米/秒。据此1978年的黄河源头考察认定卡日曲为黄河正源。
汛期:黄河每年有两次汛期,大汛是夏季,来水主要是上游的暴雨,汛期可能延续3-4个月。小汛是春季3-4月间,来水主要是上游冰雪融化,为期较短,因为每年都是在桃花开的时候,故又称桃花汛。
分界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黄河水利委员会以河口镇与桃花峪划分上、中、下游;传统的中学教科书以河口镇与孟津划分上、中、下游;学者杨联康经考察后认为以青铜峡、孟津划分更合适;学者许韶立主张以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嘉应观作为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本文采取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
上游
在兰州的“黄河第一桥”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上游。上游河段全长3472千米,流域面积38.6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占全黄河总量的51.3%。上游河段总落差3496米,平均比降为10‰;河段汇入的较大支流(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43条,径流量占全河的54%;上游河段年来沙量只占全河年来沙量的8%,水多沙少,是黄河的清水来源。上游河道受阿尼玛卿山、西倾山、青海南山的控制而呈S形弯曲。黄河上游根据河道特性的不同,又可分为河源段、峡谷段和冲积平原三部分。
从青海卡日曲至青海贵德龙羊峡以上部分为河源段。河源段从卡日曲始,经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到玛多,绕过阿尼玛卿山和西倾山,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该段河流大部分流经于三四千米的高原上,河流曲折迂回,两岸多为湖泊、沼泽、草滩,水质较清,水流稳定,产水量大。河段内有扎陵湖、鄂陵湖,两湖海拔高程都在4260米以上,蓄水量分别为47亿立方米和108亿立方米,为中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青海玛多至甘肃玛曲区间,黄河流经巴颜喀拉山与阿尼玛卿山之间的古盆地和低山丘陵,大部分河段河谷宽阔,间或有几段峡谷。甘肃玛曲至青海贵德龙羊峡区间,黄河流经高山峡谷,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发源于四川岷山的支流白河、黑河在该段内汇入黄河。
从青海龙羊峡到宁夏青铜峡部分为峡谷段。该段河道流经山地丘陵,因岩石性质的不同,形成峡谷和宽谷相间的形势:在坚硬的片麻岩、花岗岩及南山系变质岩地段形成峡谷,在疏松的砂页岩、红色岩系地段形成宽谷。该段有龙羊峡、积石峡、刘家峡、八盘峡、青铜峡等20个峡谷,峡谷两岸均为悬崖峭壁,河床狭窄、河道比降大、水流湍急。该段贵德至兰州间,是黄河三个支流集中区段之一,有洮河、湟水等重要支流汇入,使黄河水量大增。龙羊峡至宁夏下河沿的干流河段是黄河水力资源的“富矿”区,也是中国重点开发建设的水电基地之一。
从宁夏青铜峡至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部分为冲积平原段。黄河出青铜峡后,沿鄂尔多斯高原的西北边界向东北方向流动,然后向东直抵河口镇。沿河所经区域大部为荒漠和荒漠草原,基本无支流注入,干流河床平缓,水流缓慢,两岸有大片冲积平原,即著名的银川平原与河套平原。沿河平原不同程度地存在洪水和凌汛灾害。河套平原西起宁夏下河沿,东至内蒙古河口镇,长达900千米,宽30~50千米,是著名的引黄灌区,灌溉历史悠久,自古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
中游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中游,河长1206千米,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45.7%;中游河段总落差890米,平均比降0.74‰;河段内汇入较大支流30条;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占全黄河沙量的92%,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河口镇至禹门口是黄河干流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晋陕峡谷,河段内支流绝大部分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全河多年年均输沙量16亿吨中有9亿吨来源于此区间;该河段比降很大,水力资源丰富,是黄河第二大水电基地;峡谷下段有著名的壶口瀑布,深槽宽仅30—50米,枯水水面落差约18米,气势宏伟壮观。
禹门口至三门峡区间,黄河流经汾渭平原,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河段两岸为渭北及晋南黄土台塬,是陕晋两省的重要农业区。该河段接纳了汾河、洛河、泾河、渭河、伊洛河、沁河等重要支流,是黄河下游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多年年均来沙量5.5亿吨。该河段在禹门口至潼关(即黄河小北干流)的132.5千米河道,冲淤变化剧烈,河道左右摆动很不稳定。该河段在潼关附近受山岭约束,河谷骤然缩窄,形成宽仅1000余米的天然卡口,潼关河床的高低与黄河小北干流、渭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有密切关系,故此有“潼关高程”这一水文术语。
三门峡至桃花峪区间的河段由小浪底而分为两部分:小浪底以上,河道穿行于中条山、崤山之间,为黄河干流上的最后一段峡谷;小浪底以下,河谷渐宽,是黄河由山区进入平原的过渡地段。
下游
河南郑州桃花峪以下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下游,河长786千米,流域面积仅2.3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3%;下游河段总落差93.6米,平均比降0.12‰;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3.5%。由于黄河泥沙量大,下游河段长期淤积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黄河约束在大堤内成为海河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除大汶河由东平湖汇入外,本河段无较大支流汇入。
下游河段除南岸东平湖至济南间为低山丘陵外,其余全靠堤防挡水,堤防总长1400余千米。历史上,下游河段决口泛滥频繁,给中华民族来了沉重的灾难。由于黄河下游由西南向东北流动,冬季北部的河段先行结冰,从而形成凌汛。凌汛易于导致冰坝堵塞,造成堤防决溢,威胁也很严重。
下游河段利津以下为黄河河口段。黄河入海口因泥沙淤积,不断延伸摆动。目前黄河的入海口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交汇处,是1976年人工改道后经清水沟淤积塑造的新河道。最近40年间,黄河输送至河口地区的泥沙平均约为10亿吨/年,每年平均净造陆地25至30平方公里。
主要支流与湖泊
黄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厉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
黄河上的主要湖泊有扎陵湖、鄂陵湖、乌梁素海、东平湖。
干流峡谷
黄河干流上的峡谷共有30处,位于上游河段的28处,位于中游段流的2处,下游河段流经华北平原,没有峡谷分布。干流峡谷段累计长1707千米,占干流全长的31.2%。
茫尕峡—多石峡—麦多唐贡玛峡—官仓峡—拉加峡—野狐峡—拉干峡—龙羊峡—阿什贡峡—松巴峡—李家峡—公伯峡—积石峡—寺沟峡—刘家峡—牛鼻子峡—朱喇嘛峡—盐锅峡—八盘峡—柴家峡—桑园峡—大峡(下峡)—乌金峡—红山南峡—红山北峡—黑山峡—虎峡—青铜峡—晋陕峡谷—晋豫峡谷(包括三门峡—任家堆—八里胡同—小浪底)
干流水利枢纽
* 三门峡水利枢纽:山西平陆、河南三门峡市交界处,1960年投入使用
* 三盛公水利枢纽:内蒙古磴口,1966年 投入使用
* 青铜峡水利枢纽:宁夏青铜峡市,1968年投入使用
* 刘家峡水电站:甘肃永靖,1974年投入使用
* 盐锅峡水利枢纽:甘肃永靖,1975年投入使用
* 天桥水利枢纽:山西保德、陕西府谷交界处,1977年投入使用
* 八盘峡水利枢纽:甘肃兰州,1980年投入使用
* 龙羊峡水电站:青海共和,1992年投入使用
* 大峡水利枢纽:甘肃兰州,1998年投入使用
* 李峡水利枢纽:青海化隆,1999年投入使用
* 万家寨水利枢纽:山西偏关、内蒙古准格尔旗交界处,1999年投入使用
* 小浪底水利枢纽:河南济源和孟津交界处,2001年投入使用
另请参看:黄河大堤、黄河防洪、黄河防凌、汴渠、鸿沟、京杭运河、茅津渡、南水北调工程、河套灌区
桥梁
* 济南黄河斜拉桥:山东省济南市北侧。1978年12月开工,1981年底建成。曾更换几次钢索。
* 济南黄河公路桥:山东省济南市北郊。1978年12月开工,1982年7月正式投入运营
* 济南黄河浮桥:只在非汛期(夏汛和凌汛)使用,位于市北洛口渡口,免费使用。
* 兰州黄河铁桥:甘肃省兰州市城北。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竣工于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
* 郑州黄河桥:河南省郑州市以北
水土流失
黄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2000年间(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时期至安阳殷墟)的地理环境适宜于植被的生长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开展,高出约2℃的气候环境为农作物和植被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条件。在这一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泽、大野泽等大量的湖泊存在。《孟子·滕文公上》曾记载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关中平原直到中国战国时期依然有着“山林川谷美,天才之力多”(《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史念海,1981年)。
战国以后随着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秦国经济中心向关中迁移,黄河流域与黄土高原的植被开始遭到破坏。由于黄河流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中国文明的中心之地(《中国历史地理学》,蓝勇,2002 年),加之以古代中国重农轻牧的现象,黄河流域植被破坏成为长期、大量的现象。随着公元11世纪气候转冷的开始,伴随着中国经济中心的南迁,黄河流域的生态破坏开始减少,然而森林覆盖已经难以恢复到公元前3世纪的状况。并随着植被的破坏,黄土高原开始受到黄河的侵蚀而被卷走大量的土壤,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断流
从1972年起黄河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断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全球变暖。随着近年来全球变暖情况的加剧,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发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热量,造成内陆局部气温低于往常,这就减小了内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差,进而造成季风减弱,缺少了季风从海面带进内陆的水汽。虽然全球变暖使得冰川融化加大了上游水源的流量,但却抵消不了蒸发量的提高和季风减弱的影响效应。最终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减少。
2. 植被破坏。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缺少了植被涵养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发量变得更高,土地干燥地下水需要不停的吸收流经河道才能得以补充。
3. 灌溉方式落后。黄河中上游流经的多为经济较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缺少节水灌溉的技术和资金,多为大水漫灌,黄河水浪费严重。
河道变迁
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间,黄河受到近1593次泛滥威胁,而因泛滥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
最近的一次黄河大改道是在1855年(清咸丰帝5年)。在那次黄河大改道之前,黄河下游流经路缐,按照现时中国行政区域划分,大体上经过河南的荥阳、郑州、原阳、延津、封丘、中牟、开封、兰考、濮阳,后经山东的曹县、单县,再经安徽的砀山、萧县、最后入江苏的丰县、沛县、徐州、邳县、睢宁、宿迁、泗阳、淮安、涟水、阜宁、滨海然后入黄海。但在改道后,於铜瓦厢缺口后,黄河冲破原有的河道,改东北走向,在山东境内借大清河入渤海。
黄河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公元前2000多年华夏族在黄河领域的中原地区形成、繁衍。
2.1960年出生,陕西省富平县人。博士、教授、十届全国人大代表。1983年 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2005年2月24日政协西安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西北政法大学教授、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农工党省委副主任委员、农工党西安市委主任委员黄河同志当选为政协西安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副主席。兼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商业法研究会房地产与物业管理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住宅与房地产研究会房地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黄河源头沙化问题严重
黄河最近因为风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现在专家说,如果人类再滥砍滥伐的话,黄河的源头很可能会被淹没在风沙之中。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起源,但是这条被誉为母亲河的源头今天却被荒山大围斩,风沙处处。
有专家指出,人类违反自然的生活方式滥砍滥伐是破坏水源的主要原因,使这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生态系统面临崩溃,也很可能成为人类文明破坏下的另一个遗址。
⑻ 黄河的资料
⑼ 求康熙微服私访记里那篇《八宝粥记》原文!!!
姑苏古城复,昌门东,西行二十制步,有百年之老店“正源粥铺”。粥铺以粥闻名,城中老幼无人不知,而未尝其粥者也。
康熙四十三年孟春,粥铺无米,难以为继,换匾,将粥字去米而存弓,以示萧条。是日,有北方过客恰逢此景,慷慨将粥铺盘下,做无米之八宝粥。
所用料凡豆、枣、麻、果八样不等。是日,由粥而谈及国事,谈满汉一家,满汉平,天下平等要理。一卖粥之商贾,一落魄之书生,于屋宇之间妄谈国事,实为一趣也。乐而记之。
(9)正源养生壶扩展阅读
内容简介
康熙一行微服来到苏州,却见一粥铺老板把粥店的牌匾换了,粥字去米只留二弓方知今日的苏州并不太平,为了查清来由,康熙买下粥铺,亲自扮做老板掌勺卖起八宝粥。
国治独女云巧,是一清雅脱俗的美女,她誓死不嫁父亲指定的夫婿哈六同,这天路遇私访的康熙,被他气度吸引。朱国治听到于世龙要来苏州的风声,急忙把古宝之物收藏起来,他的女儿云巧钟情于康熙,暗地差丫环坠儿去探听康熙的情况。
康熙以粥铺为据点,不断向客人探查社会情况。为了从牢头嘴里打探到金圣叹案的情况,康熙用十壶酒相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