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中医特别适合养生
中医是我国从古流传下来的传统医学,时至今日依然是我国重要的医学治疗手段。普通百姓也时常会使用中医的方法保健养生和治病,以达到长寿的目的。现在大家都懂得防病胜于治病的道理,因此希望通过中医调理。但是,现今的养生信息良莠不齐,很容易对大众存在误导。对于现今存在的养生现象,一位老中医给出了他的建议,一共有6句话。1、养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现在电视上有很多养生类节目,一些中老年人会按照节目中的养生专家所说的症状对号入座,以此得出自己的“诊断”。且不说有很多冒充的“养生专家”,真正的养生专家所说的内容没错,但其提出的建议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况且,中医讲究望、闻、问、切,通过一套严谨的诊断程序才能断定患者的体质和病因,以此来对症用药。所以,中老年人群体通过观看养生节目就自行断定是不可取的,如果感到自身情况与节目中的养生专家所说的差不多,也先要去正规医院咨询医生之后,再选择适合的养生或治疗的药方。
2、养生有时要顺其自然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把人看成形、气、神的统一,这表达了中医讲究适时而动,顺应自然的理念。从古人流传下来的俗语就能看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反应了养生要顺其自然,人的生活习惯也要有一定的规律。生活规律即是养生的基础。3、治病主要还是需要自我保重,医生不是万能的部分人认为,平时生活可以肆意而为不需要保重自身,睡不着就熬夜、想减肥就节食,抽烟喝酒样样精通,身体出现问题了就想到找医生开药治疗。这种完全把健康交给医生的想法是完全不可取的。因此,平时就需要养成养生保健的想法和习惯,这其实并不难,只要饮食有时,作息有常就可以了。
4、养生主要先从自我调节开始,乱吃补品不可取现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开始购买许多的补品,希望以此达到延年益寿、身强体健的目的。其实大多数人都搞错了这点,首先如果饮食不规律、经常不运动、作息混乱、有不良嗜好,无论再如何进补也是无用的。而且,进补也分要分证型,针对每个人不同的体质选择不同的进补方,还有的人虚不受补,盲目进补反而会给身体造成负担。5、不要自寻烦恼,保持愉快心情很重要凡事看开,保持精神愉悦是非常重要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6、不贪食,懂节制现在很多肥胖患者大部分都是因为管不住嘴,而大多数的疾病都是因肥胖而起。都说“吃饭七分饱,健康活到老”。不要大鱼大肉,暴饮暴食。各种营养均衡摄入才可以预防疾病。
B. 什么是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复,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制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易·系辞上》)《老子》云“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
C. 中医如何养生
在中国,养生分很多流派,比如道家、儒家、佛家、医家等。由于对宇宙自然生命的认识有回所差异,各养答生流派的理论观点有所不同,方法也各有侧重,但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先贤圣人都从不同角度认识到了精神情志(神)对于躯体脏腑的重要作用,所以各派养生理论有一个共识:重视心神呵护、德行修养。
养生虽然应该形神俱养兼调,但养神、安神始终是养生第一要务。饮食清淡、进补、服食保健品、运动锻炼等是养“形”,生命借由躯体形态存在。“神”就像生命航船上的舵手,有了舵手,船才能前进。不合格舵手驾驶的船一定是摇摇晃晃的,坐着会不舒服,而只是修理船上的机械零件也起不到真正的作用。怀揣一颗躁动、功利、急切、迷茫的“聪明心”所进行的一切养形活动,不是真正的养生,基本是瞎掰。
D. 中医养生有哪些方面
养生内容是在养生理论指导下,历代逐渐建立起来的,并不断发展与完善。主要包括以下七方面:
1.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融合了传统医药、宗教和民俗文化内容。
2.行为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等行为调养。融合了传统医药、宗教、民俗、艺术文化等内容。
3.气养: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融合了传统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4.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体育健身活动。内容融合了医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5.食养: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了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食养包涵在日常生活之中,其应用范围广,适合人群较多。
6.药养: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对此,古代常有药膳、法膳之称。其应用范围也较广,适合人群较多,营养内容也涉及到医、药、饮食文化等方面。
7.术养: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方法进行养生。其内容主要涉及医药文化。
总之,养生的特点是强调个体行为,所采用的方法应因人之不同而不同。所谓审因施养,因人施养,在群体中并不强求统一。例如,甲需要重点锻炼形体,而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丙则需要着重调摄精神等等。如果我们对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要求他们加强形体锻炼或改变某种饮食结构,就不一定符合每个人养生需要了。
E. 怎样用中医养生
目前,养生是一个非常热门话题。五花八门的养生学说及养生节目、书籍充斥市场。重视养生当然不是坏事,然而如此琳琅满目的保健食品和花样百出的保健手段,又有如此多的信徒盲目地迷信这些手段,可是养生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很多人还是饱受病痛和早衰的痛苦。我年龄尚轻,谈养生本当为老中医的专利,但是每当见到痛苦挣扎的病人,心中实在不忍,勉强为养生略述己见,如有疏漏及偏颇之处敬请见谅。
综观长寿老人,其养生手段各异,有的每日食某些特殊的食品以长寿(如枸杞、五谷粥、首乌、三七等),有的什么保健品都不吃只是粗茶淡饭也长寿;有的每日勤勤恳恳锻炼身体以长寿,有的终日静坐也能长寿。养生手段各异,而且有些手段截然相反,为何都能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同样一种养生手段,很多人都在模仿,为何只有少数人长寿?中医讲求治病求本,养生亦当求本。本就好比一棵大树的根,而末则是这棵大树的枝叶,只有本坚固才会有末的繁荣,因此养生一定要找到所有长寿老人的共同之处,而非他们不同的生活习惯这些末节之处。
所有长寿老人的共同之处其实就是一个字“爱”,他们爱自己的身体,热爱生命,由于爱自己则使其身边充满了爱,他们会将这份爱在无形之中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因此没有一位长寿老人是不慈爱的。因为爱,他们会选择对身体有利的一些方式,这些方式很多,吃或不吃养生食品,运动或是不运动,所有一切养生的手段只有在爱自己的前提下才会发生作用。如果你满怀憎恨,对自己身体没有关爱,纵使神仙在世也很难让你长命百岁。这种爱并非自私,一个人只有爱自己才能爱别人。儒家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先做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去帮助别人。如果一个人恨着自己却表现出爱着别人,那这个人一定是个虚伪的人,如果你爱自己同时又将这份爱送给身边的每一个人,你就是个无私的人;如果你爱自己却剥夺了身边人的爱,那你就是自私的人。
有了爱在自己身边,那么就要处处爱护自己的身体,不可使身体受到损害,这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损伤。《庄子-养生主》里记载了庖丁解牛的故事,文惠君通过欣赏庖丁解牛的过程而明白养生之道。庖丁解牛所用之刀分割数千头坚硬而强壮的牛,十九年刀刃未有丝毫的损坏,只因为他的刀顺着牛的纹理走。我们生活在天地之间,要想使身体不受天地的毁坏,就必须顺应天地的纹理,不与天地对抗。而现在很多人往往自豪于自己在短时间内战胜大自然的功绩,殊不知短时间的胜利换来的将是最终彻底的失败,医圣张仲景形容这种对抗为“持实击强,痛还自伤”,就是说只要是对抗,无论最后胜利与否都会伤害自己。只有和谐方能不受损坏,心中充满了爱,所做的事都是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F. 中医如何养生的
中医养生就是根据生命规律,采用各种中医方法进行养生,保持或增进健康,减少疾病,以延年益寿。 历代中医养生家由于各自的实践和体验的角度不同,他们的养生活动在调节饮食起居、服用药物、采用医术(针灸、按摩、推拿等)、练习武术气功、修养精神、节制欲望、修养品德等方面各有侧重,也各有所长,各有所用。 中华民族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 1、形神兼养: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调摄,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保形全神等。 2、综合和审因施养: 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另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所谓审因施养、辨证施养。 3、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强调在养生过程中要符合自然规律,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正如《黄帝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4、动静结合: 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主张运动健身,但中医养生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正如《周易外传》所说“动静互涵,以为万变之宗”,《类经·医易》所说“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 养生内容是在养生理论指导下,历代逐渐建立起来的,并不断发展与完善。主要包括以下七方面: 1、形养: 主要包括形体锻炼、体育健身活动。内容融合了医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2、气养: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融合了传统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3、神养: 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融合了传统医药、宗教和民俗文化内容。4、行为养: 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等行为调养。融合了传统医药、宗教、民俗、艺术文化等内容。 5、食养: 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了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食养包涵在日常生活之中,其应用范围广,适合人群较多。 6、药养: 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对此,古代常有药膳、法膳之称。其应用范围也较广,适合人群较多,营养内容也涉及到医、药、饮食文化等方面。 7、术养: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等方法进行养生。其内容主要涉及医药文化。 总之,养生的特点是强调个体行为,所采用的方法应因人之不同而不同。所谓审因施养,因人施养,在群体中并不强求统一。例如,甲需要重点锻炼形体,而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丙则需要着重调摄精神等等。
G. 什么是中医养生 该如何养生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
(《易·系辞上》)《老子》云“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
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
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就像一个永远也挖不完的宝库,值得我们再三探索。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