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医中药 > 治疗胃肠中药

治疗胃肠中药

发布时间:2021-02-23 15:52:08

❶ 治疗胃病的中草药

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七分养应该在三分治的基础上进行,每天两杯9味欣谓cha,养胃的同时兼顾调理脾脏及相关脏腑,更主要的是能标本兼顾。首先要避免对胃有刺激的辣、硬的饮食及药物,其实要重视治疗口腔及咽喉部慢性感染,以防感染到胃部。少量多餐,忌机械性、化学性刺激的食物和生冷的食物。要根据具体病症来...安排饮食,例如胃酸过多者,应禁食浓鸡汤等浓缩鲜汤、酸性食品、大量蛋白质等,避免引起胃酸分泌增加。而胃酸过少的需要多进食这些食品、

❷ 哪些常用的中药复方可以治疗胃肠病

(1)百乌荔楝芍草麦芽汤

[处方]生百合40克,乌药15克,荔枝核15克,川楝子20克,生白芍20克,生甘草10克,生麦芽30克。

[主治]各种证型胃痛。

[用法]上药水煎3次,混匀后,分3次服。每日服2次,早饭前30分钟,晚饭后40分钟,温服。

(2)清胃饮

[处方]黄连10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甘草8克,石膏50克,公英30克,延胡索12克,枳壳12克,青皮12克,香附12克。

[主治]急性胃炎(热邪犯胃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根据辨证兼有胃阴者加沙参、麦冬;呕吐者加半夏。

(3)益气活血方

[处方]炒党参15克,炒山药15克,茯苓12克,炒白术12克,乌梅10克,白花蛇舌草15克,香茶菜15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枳壳l0克,炙甘草10克。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虚实相兼,寒热错杂型。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的胃院胀痛,痞满不适,暖气嘈杂,神疲乏力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60天为1个疗程。

(4)梅香饮

[处方]绿萼梅10克,九香虫10克,佛手片15克,延胡索10克,降香10克,制香附10克,白芍15克,甘草6克。

[主治]慢性胃炎,胃窦炎及浅表性溃疡,证属肝郁气滞,肝胃不和,症见胁肋、胃脘胀闷隐痛,食后胃脘胀闷加剧,或泛恶,呕逆,舌苔薄黄或黄白相兼,脉弦。

[用法]水煎服,日1剂。

(5)脘腹蠲痛汤

[处方]延胡索9克,白芍9克,川楝子9克,甘草9克,海螵蛸9克,制香附9克,蒲公英15克,沉香曲12克,乌药6克。

[主治]慢性胃炎肝郁脾虚型,症见脘腹胀痛,嗳气冷恶,精神抑郁,性情急躁,纳谷不香,矢气频多,大便稀薄。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6)安中汤

[处方]柴胡6克,炒黄芩9克,炒白术9克,香扁豆9克,炒白芍9克,炙甘草3克,苏梗6克,制香附9克,炙延胡索9克,八月札15克,炒六曲6克,香谷芽12克。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部脘胀满、疼痛,口苦,食欲减退,或伴气嗳泛酸,脉弦、细弦或濡细,舌苔薄黄腻或薄白腻,舌质偏红。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7)胃炎灵

[处方]潞党参15克,炙黄芪15克,炒白芍15克,炒白术10克,炙桂枝5克,广木香5克,广陈皮5克,佛手片5克,炙甘草5克,生姜1.5克,大枣4枚。

[主治]适用于中虚气滞型胃病,如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上消化道溃疡、胃下垂等病见有脘痛绵绵,喜温喜按,嗳气不舒,脘痞纳少,少食则痛减,多食则脘胀,大便溏薄,舌淡或胖,舌边多齿印,苔薄白,脉细弦或细弱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6)活血化瘀汤

[处方]丹参15克,生蒲黄15克,延胡索(醋炒)10克,三七粉3克,枳壳10克,败酱草15克。

[主治]慢性胃炎,证属瘀血阻络,症见胃院疼痛,痛处固定,舌暗而脉弦者。

[用法]清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温服。

(9)苍芍胃炎汤

[处方]苍术9克,厚朴9克,白芍9克,陈皮6克,黄连6克,蒲公英12克,木香4克,甘草3克。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300毫升,分次饭前服,30天为1个疗程。

(10)英黄砂苓汤

[处方]蒲公英15克,大黄10克(后下),茯苓12克,砂仁6克。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15日为1疗程。

(11)四合汤

[处方]三合汤(百合30克,乌药9克,丹参30克,檀香6克,后下砂仁3克,高良姜9克,制香附9克,)加失笑散(生蒲黄9克,五灵脂10克)。

[主治]慢性胃炎,证属虚实寒热夹杂,瘀血阻滞,症见胃脘刺痛,痛处固定,唇舌色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脉象弦(或只右脉弦),胃脘喜按喜暖,但又不能重按者。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12)愈疡止痛汤

[处方]白及20克,白芍20克,乌贼骨30克,钟乳石30克,当归10克,白芷10克,延胡索10克,甘松10克,香附10克,锻瓦楞子15克,炙甘草15克。

[主治]消化性溃疡。

[用法]每日1剂,浓煎取汁250毫升,分3次内服,连续服药3周。

(13)养胃汤

[处方]北沙参10克,麦门冬15克,石斛10克,川百合15克,杭白芍15克,甘草5克,绿萼梅10克,木蝴蝶6克,炒当归10克,炒山药10克。

[主治]适用于慢性胃病胃阴亏虚证。表现为胃脘痞胀不适,有嘈热感,食少,口干欲饮,久病形体消瘦,舌质干红少苔,脉细等症。

[用法]每日1剂,2~3次煎服。

(14)赤石脂方

[处方]赤石脂250克,白及60克,香附60克,炙甘草60克,降香30克。

[主治]消化性溃疡(不同证型可辨证加减)。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每次5克,1日3次,饭后开水调服。

(15)胃安粉

[处方]青黛160克,乌贼骨160克,川贝120克,鸡蛋壳120克,明矾160克。

[主治]消化性溃疡。

[用法]上药共研细粉,每次8~12克,每日服3次,于饭前半小时温开水送服,4周为1个疗程。

(16)久泻断下汤

[处方]炙椿根皮9克,土茯苓9克,川黄连6克,炒干姜6克,防风4克,石榴皮4~6克,广木香4克,炙粟壳9克,延胡索4克。

[主治]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久泻久痢之湿热郁肠,虚实交错证。症见长期溏便夹有脓液,或形似痢疾,先便黏液脓血,继下粪便,左下腹痛,或兼见里急后重,时轻时重。

[用法]可常法煎服,也可加大剂量,改做散剂或丸剂,丸剂每服9克,散剂每服6克,日服2次,勿在铜、铁器中煎捣。

(17)仙桔汤

[处方]仙鹤草30克,桔梗6克,乌梅5克,白槿花10克,炒白术10克,广木香6克,白芍10克,白头翁10克,炒槟榔2克,甘草5克。

[主治]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症见久泻便溏,夹有黏冻,纳呆肠鸣,腹胀乏力,舌苔腻舌尖红,脉象细孺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18)野菊苦参汤

[处方]野菊花30克,孩儿茶10克,苦参20克,石榴皮15克,椿根皮20克,山楂20克。

[主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用法]每次水煎15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1次,20天为1个疗程;便血重者加炒地榆15克,白及15克。

❸ 中药之类的治疗胃肠病的有那些药

中药主要是苍术
厚朴
白术
薏米
木香
砂仁
茵陈
木瓜
茯苓
泽泻
山药等。。
中成药是胃散、胃舒颗粒,胃泰,香砂养胃丸,香砂平胃丸等

❹ 治疗胃肠病常用的中药单方有哪些

消导剂

(1)神曲

[单方]神曲(建曲)6~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消食和胃的功效,用于萎缩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等由于饮食积滞引起的消化不良。

(2)炒麦芽

[单方]炒麦芽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消食化积的功效,用于淀粉类食物引起的消化不良、小儿乳积。

(3)炒谷芽

[单方]炒谷芽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之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4)焦山楂

[单方]焦山楂10~30克,神曲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消食化积的功效,用于肉食积滞。

(5)炒鸡内金

[单方]鸡内金。

[用法]炒后研面吞服,每次1~3克,每日3次。

[功效]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用于小儿消化不良、食积,或脾虚胃弱之食欲不振。配神曲、山楂炭、枳实等治食积泄泻。

理气活血剂

(1)川楝元胡胶囊

[单方]川楝子粉0.5克,元胡粉0.5克,醋酸洗必泰0.2克。

[用法]三药混合均匀,装入胶囊为1次量,每日3次,饭前口服。

[功效]适用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

(2)消气粉末

[单方]鸡内金10克,香橼皮10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服1~2克。

[功效]治食积胃脘疼痛。

(3)五灵脂末

[单方]五灵脂、炒蒲黄各90克。

[用法]共研末。饭前冲服9克,每日2~3次。

[功效]消化性溃疡气滞血瘀证。

(4)姜黄炒香附

[单方]姜黄18克,炒香附15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2~3克。

[功效]治慢性气滞胃痛。

(5)两香汤

[单方]丁香、厚朴各3~6克,木香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慢性胃炎。

(6)苏梗炙杷叶汤

[单方]旋覆花(包)、苏梗各10克,炙杷叶(去毛)12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可治慢性胃炎之嗳气不止。

(7)广木香末

[单方]五灵脂50克,广木香25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次5克,每日3次。

[功效]治慢性胃炎。

(8)桃仁五灵脂末

[单方]桃仁、五灵脂各15克。

[用法]微炒为末,米醋为丸如小豆粒大,每服15~20粒,开水送下,孕妇忌服。

[功效]治血瘀胃痛。

止血愈疡剂

(1)大黄粉

[单方]大黄粉适量。

[用法]每次3克,每日3~4次,温开水冲服。

[功效]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出血者。

(2)三七白及大黄粉

[单方]三七粉3克,白及粉4.5克,大黄粉1.5克。

[用法]混合均匀,每日3克。

[功效]适用于胃脘痛瘀血证,呕血黑便者。

(3)地榆汤

[单方]地榆2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出血者。

(4)田七粉

[单方]田七粉。

[用法]口服,1次1~3克,1日3次。

[功效]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出血者。

温中止痛剂

(1)荔枝核末

[单方]荔枝核适量,木香适量。

[用法]将荔枝核烧焦,每3克加木香0.5克。共为细末,热汤调下。

[功效]治疗胃寒气滞。

(2)干姜胡椒末

[单方]干姜10克,胡椒10粒。

[用法]共研为末。每日2次,水冲服。

[功效]治疗寒性胃痛。

(3)高良姜桂皮香附汤

[单方]高良姜15克,桂皮6克,香附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疗萎缩性胃炎。

(4)毕澄茄白豆蔻末

[单方]毕澄茄、白豆蔻各等份。

[用法]研末,每服1.5~3克。

[功效]治疗虚寒胃痛。

(5)葱头生姜贴

[单方]葱头带须30克,生姜15克。

[用法]捣烂炒热,用布包好,趁热敷在胃部。

[功效]治疗寒性胃痛。

益气养阴剂

(1)百合乌药汤

[单方]百合30克,乌药9克,延胡索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虚热胃痛。

(2)乌梅白芍砂仁末

[单方]乌梅2枚,白芍5克,砂仁1.5克。

[用法]焙干研末。冲服。

[功效]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3)大枣红糖白芍汤

[单方]大枣、红糖、白芍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适用于慢性胃炎。

(4)枸杞子

[单方]枸杞子。

[用法]每次20克,每日2次,于空腹时嚼服,2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适用于慢性胃炎。

(5)黄芪白芍汤

[单方]黄芪30克,白芍15克,桂枝、炙甘草各9克,干姜、木香各6克,红枣3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适用于慢性胃炎脾胃虚弱证。

和中制酸剂

(1)诃子藿香白豆蔻末

[单方]诃子6克,藿香6克,白豆蔻6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3克,姜汤送下。

[功效]治慢性胃病恶心吐酸。

(2)番石榴末

[单方]番石榴30克。

[用法]焙干研细末,过筛。每日3次,每服9克,饭前半小时服。

[功效]治慢性胃病之胃酸过多。

(3)两贼末

[单方]乌贼骨9克,木贼草18克,川军9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6克,开水送服,早晚各服1次。

[功效]治胃病吐酸水。

(4)香附高良姜汤

[单方]香附6克,高良姜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适用于胃脘痛之泛酸明显者。

清热泻下剂

(1)钩藤番泻叶饮

[单方]番泻叶10克,钩藤10克。

[用法]开水浸泡,代茶饮,以大便通为度。

[功效]适用于各型便秘。

(2)苏子全瓜蒌汤

[单方]苏子10克,全瓜蒌30克。

[用法]水煎,早晚各服1次。

[功效]用于习惯性便秘或体弱、产后便秘。

(3)望江南汤

[单方]望江南30克。

[用法]煎汤口服。

[功效]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

(4)槐角决明子饮

[单方]槐角10克,决明子10克。

[用法]泡水代茶,饮不拘时,味淡更换药物。

[功效]用于便秘且有高血压病者。

(5)当归肉苁蓉饮

[单方]当归20克,肉苁蓉20克。

[用法]沏水代茶饮。

[功效]用于治疗阴虚血亏,肠中干燥而便秘者。

(6)白蜜汤

[单方]白蜜化汤,加入玄明粉10克。

[用法]空腹服。

[功效]适用于习惯性便秘。

(7)菊花大黄饮

[单方]菊花10克,生大黄10克。

[用法]开水浸泡,代茶饮,以大便通为度。

[功效]用于高血压病人的便秘。

收敛止泻剂

(1)乌贼骨末

[单方]乌贼骨500克。

[用法]焙干研细末,温开水冲服。每日3次,每次6克。

[功效]用于治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吐酸、黑便者。

(2)双黄汤

[单方]葛根10克,黄连、黄芩各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疗热泻。

(3)五倍子末

[单方]五倍子不拘量,醋适量.

[用法]炒研细末。每次服3克,米汤送下,日服2次。

[功效]治疗慢性肠炎久泻不止。

(4)鹿衔草干叶汤

[单方]鹿衔草干叶200~250克,水1000~2000毫升。

[用法]文火煮沸30分钟,滤出药液,分6次服完,每日3次,10~15天为1个疗程,连服1~2个疗程。

[功效]可治感染性腹泻、慢性菌痢(休息痢)。

(5)无花果叶末

[单方]无花果叶100克,红糖50克。

[用法]将鲜叶切细,加入红糖同炒研末。顿服。

[功效]治疗久泻不愈。

❺ 治胃的中药配方

您好!治胃的中药配方太多,如平胃散,柴平散,乌贝散,参苓白术散内科常用方剂配方。

❻ 治疗胃肠病有哪些常用中成药

消导去积除胀类

(1)胃肠安丸

[主治]芳香化烛,理气止痛,健胃导滞。用于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肠炎,菌痢,脘腹胀满,腹痛,食积乳积。

[处方]木香、沉香、枳壳(麸炒)、檀香、大黄、厚朴(姜制)、朱砂、麝香等。

[用法]口服,1次4丸,1日3次,小儿酌减。

(2)枳实导滞丸

[处方]枳实(炒)、大黄、黄连(姜汁炒)、黄芩、茯苓等。

[主治]消积导滞,清利湿热。用于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痢疾里急后重。

[用法]口服,1次6~9克,1日2次。

(3)大山楂丸

[处方]山楂、六神曲(麸炒)、麦芽(炒)。

[主治]开胃消食。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闷。尤宜于小儿食滞症。冠心病、高脂血症、维生素B缺乏症亦可应用。

[用法]口服,1次1~2丸,1日1~3次,小儿酌减。胃酸多者慎用。

(4)保和丸

[处方]山楂(焦)、六神曲(炒)、半夏(制)、茯苓等。

[主治]消食导滞,和胃。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用法]口服,1次6~9克,1日2次,小儿酌减。

理气活血止痛类

(1)香砂养胃丸

[处方]木香、砂仁、白术、茯苓、半夏(制)等。

[主治]温中和胃。用于不思饮食,呕吐酸水,胃脘满闷,四肢倦怠。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消化性溃疡见上述症状表现者均可服用。

[用法]口服,1次9克,1日2次。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2)十香止痛丸

[处方]香附(醋炙)、乌药、檀香、香橼、蒲黄、沉香等。

[主治]疏气解郁,散寒止痛。用于气滞胃寒,两胁胀满,胃脘刺痛,腹部隐痛。

[用法]口服,1次1丸,1日2次。孕妇慎服。

(3)木香顺气丸

[处方]神曲、麦芽、山楂、枳壳、槟榔、莱菔子、青皮、陈皮、香附、乌药、茯苓、甘草、木香。

[主治]食积气滞,胸膈痞满,脘腹胀闷,呕吐恶心,暖气纳呆等病症。

[用法]蜜丸,每丸重9克,口服,成人每次1丸,每日2次。水丸,每次6~9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本品对脾胃虚弱,大便溏薄者,不宜应用。孕妇禁服,年老体弱者慎用。

(4)柴胡舒肝丸

[处方]茯苓、枳壳(炒)、豆蔻、白芍(酒炒)、甘草等。

[主治]舒肝理气,消胀止痛。用于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

[用法]口服,1次1丸,1日2次。孕妇慎用。如出现舌红少苔、口燥咽干、心烦失眠等阴虚证应停服。

(5)元胡止痛片

[处方]延胡索(醋制)、白芷等。

[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气滞血瘀的胃痛、胁痛、头痛及月经痛等。

[用法]口服,1次4~6片,1日3次,或遵医嘱。孕妇慎用。

清热泻下类

(1)葛根芩连丸

[处方]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

[主治]解肌,清热,止泻,止痢。用于泄泻痢疾、身热烦渴、下痢臭秽;菌痢、肠炎。

[用法]口服,1次3克;小儿1次1克,1日3次,或遵医嘱。

(2)香连丸(片)

[处方]黄连(吴茱萸制)、木香。

[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用于湿热痢疾,里急后重,腹痛泄泻;菌痢,肠炎。

[用法]口服,1次3~6克,或5片,1日2~3次,小儿酌减。忌食生冷油腻之物。孕妇慎服。

(3)复方黄连素片

[处方]盐酸小檗碱、木香、吴茱萸、白芍。

[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止痢止泻。用于大肠湿热,赤白下痢,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泻,肛门灼热。

[用法]口服,1次4片,1日3次。

(4)麻仁润肠丸

[处方]火麻、苦杏仁(去皮炒)、大黄、木香、陈皮等。

[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肠胃积热,胸腹胀满,大便秘结。

[用法]口服,1次1~2丸,1日2次。孕妇忌服。儿童、老年人、体虚者不宜长期服用。

(5)当归龙荟丸

[处方]当归(酒炒)、龙胆(酒炒)、芦荟、青黛等。

[主治]泻火通便。用于肝胆火旺,心烦不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脘腹胀痛,大便秘结。

[用法]口服,1次6克,1日2次。孕妇禁用。

(6)三黄片

[处方]大黄、盐酸、小檗碱、黄芩浸膏。

[主治]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三焦热盛,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出血,心烦口渴,尿赤便秘;急性胃肠炎,痢疾等。

[用法]口服,1次4片,1日2次,小儿酌减。孕妇慎用。

补益固涩类

(1)人参健脾丸

[处方]人参、白术(麸炒)、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等。

[主治]健脾益气,和胃止泄。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不化,倒饱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用法]口服,大蜜丸1次2丸,水蜜丸1次8克,1日2次。

(2)安胃片

[处方]延胡索(醋制)、白矾(煅)、海螵蛸(去壳)。

[主治]制酸,止痛。用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

[用法]口服,1次5~7片,1日3~4次。

(3)参苓白术散

[处方]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炒)等。

[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用法]口服,1次6~9克,1日2~3次。

(4)补中益气丸

[处方]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炒)、当归、升麻等。

[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

[用法]口服,1次6克,1日2~3次。忌食生冷。

(5)四神丸

[处方]肉豆蔻(煨)、补骨脂(盐炒)、五味子(醋制)等。

[主治]温肾暖脾,涩肠止泻。用于命门火衰,脾肾虚寒,五更泄泻或便溏腹痛,腰酸肢冷。

[用法]口服,1次9克,1日1~2次。

温里散寒止痛类

(1)良附丸

[处方]高良姜、香附(醋制)。

[主治]温胃理气。用于寒凝气滞,脘痛吐酸,胸腹胀满。

[用法]口服,1次3~6克,1日2次。

(2)附子理中丸

[处方]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用法]口服,水蜜丸1次6克,大蜜丸1次1丸,1日2~3次。忌食生冷食物。孕妇忌服。

(3)暖脐膏

[处方]当归、白芷、乌药、小茴香、八角茴香、木香等。

[主治]温里散寒,行气止痛。用于寒凝气滞,少腹冷痛,脘腹痞满,大便溏泻。

[用法]外用,加温软化,贴于脐上。孕妇禁用。

治疗胃肠病的常用中药单方

消导剂

(1)神曲

[单方]神曲(建曲)6~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消食和胃的功效,用于萎缩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等由于饮食积滞引起的消化不良。

(2)炒麦芽

[单方]炒麦芽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消食化积的功效,用于淀粉类食物引起的消化不良、小儿乳积。

(3)炒谷芽

[单方]炒谷芽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之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4)焦山楂

[单方]焦山楂10~30克,神曲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消食化积的功效,用于肉食积滞。

(5)炒鸡内金

[单方]鸡内金。

[用法]炒后研面吞服,每次1~3克,每日3次。

[功效]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用于小儿消化不良、食积,或脾虚胃弱之食欲不振。配神曲、山楂炭、枳实等治食积泄泻。

理气活血剂

(1)川楝元胡胶囊

[单方]川楝子粉0.5克,元胡粉0.5克,醋酸洗必泰0.2克。

[用法]三药混合均匀,装入胶囊为1次量,每日3次,饭前口服。

[功效]适用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

(2)消气粉末

[单方]鸡内金10克,香橼皮10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服1~2克。

[功效]治食积胃脘疼痛。

(3)五灵脂末

[单方]五灵脂、炒蒲黄各90克。

[用法]共研末。饭前冲服9克,每日2~3次。

[功效]消化性溃疡气滞血瘀证。

(4)姜黄炒香附

[单方]姜黄18克,炒香附15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2~3克。

[功效]治慢性气滞胃痛。

(5)两香汤

[单方]丁香、厚朴各3~6克,木香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慢性胃炎。

(6)苏梗炙杷叶汤

[单方]旋覆花(包)、苏梗各10克,炙杷叶(去毛)12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可治慢性胃炎之嗳气不止。

(7)广木香末

[单方]五灵脂50克,广木香25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次5克,每日3次。

[功效]治慢性胃炎。

(8)桃仁五灵脂末

[单方]桃仁、五灵脂各15克。

[用法]微炒为末,米醋为丸如小豆粒大,每服15~20粒,开水送下,孕妇忌服。

[功效]治血瘀胃痛。

止血愈疡剂

(1)大黄粉

[单方]大黄粉适量。

[用法]每次3克,每日3~4次,温开水冲服。

[功效]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出血者。

(2)三七白及大黄粉

[单方]三七粉3克,白及粉4.5克,大黄粉1.5克。

[用法]混合均匀,每日3克。

[功效]适用于胃脘痛瘀血证,呕血黑便者。

(3)地榆汤

[单方]地榆2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出血者。

(4)田七粉

[单方]田七粉。

[用法]口服,1次1~3克,1日3次。

[功效]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出血者。

温中止痛剂

(1)荔枝核末

[单方]荔枝核适量,木香适量。

[用法]将荔枝核烧焦,每3克加木香0.5克。共为细末,热汤调下。

[功效]治疗胃寒气滞。

(2)干姜胡椒末

[单方]干姜10克,胡椒10粒。

[用法]共研为末。每日2次,水冲服。

[功效]治疗寒性胃痛。

(3)高良姜桂皮香附汤

[单方]高良姜15克,桂皮6克,香附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疗萎缩性胃炎。

(4)毕澄茄白豆蔻末

[单方]毕澄茄、白豆蔻各等份。

[用法]研末,每服1.5~3克。

[功效]治疗虚寒胃痛。

(5)葱头生姜贴

[单方]葱头带须30克,生姜15克。

[用法]捣烂炒热,用布包好,趁热敷在胃部。

[功效]治疗寒性胃痛。

益气养阴剂

(1)百合乌药汤

[单方]百合30克,乌药9克,延胡索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虚热胃痛。

(2)乌梅白芍砂仁末

[单方]乌梅2枚,白芍5克,砂仁1.5克。

[用法]焙干研末。冲服。

[功效]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3)大枣红糖白芍汤

[单方]大枣、红糖、白芍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适用于慢性胃炎。

(4)枸杞子

[单方]枸杞子。

[用法]每次20克,每日2次,于空腹时嚼服,2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适用于慢性胃炎。

(5)黄芪白芍汤

[单方]黄芪30克,白芍15克,桂枝、炙甘草各9克,干姜、木香各6克,红枣3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适用于慢性胃炎脾胃虚弱证。

和中制酸剂

(1)诃子藿香白豆蔻末

[单方]诃子6克,藿香6克,白豆蔻6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3克,姜汤送下。

[功效]治慢性胃病恶心吐酸。

(2)番石榴末

[单方]番石榴30克。

[用法]焙干研细末,过筛。每日3次,每服9克,饭前半小时服。

[功效]治慢性胃病之胃酸过多。

(3)两贼末

[单方]乌贼骨9克,木贼草18克,川军9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6克,开水送服,早晚各服1次。

[功效]治胃病吐酸水。

(4)香附高良姜汤

[单方]香附6克,高良姜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适用于胃脘痛之泛酸明显者。

清热泻下剂

(1)钩藤番泻叶饮

[单方]番泻叶10克,钩藤10克。

[用法]开水浸泡,代茶饮,以大便通为度。

[功效]适用于各型便秘。

(2)苏子全瓜蒌汤

[单方]苏子10克,全瓜蒌30克。

[用法]水煎,早晚各服1次。

[功效]用于习惯性便秘或体弱、产后便秘。

(3)望江南汤

[单方]望江南30克。

[用法]煎汤口服。

[功效]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

(4)槐角决明子饮

[单方]槐角10克,决明子10克。

[用法]泡水代茶,饮不拘时,味淡更换药物。

[功效]用于便秘且有高血压病者。

(5)当归肉苁蓉饮

[单方]当归20克,肉苁蓉20克。

[用法]沏水代茶饮。

[功效]用于治疗阴虚血亏,肠中干燥而便秘者。

(6)白蜜汤

[单方]白蜜化汤,加入玄明粉10克。

[用法]空腹服。

[功效]适用于习惯性便秘。

(7)菊花大黄饮

[单方]菊花10克,生大黄10克。

[用法]开水浸泡,代茶饮,以大便通为度。

[功效]用于高血压病人的便秘。

收敛止泻剂

(1)乌贼骨末

[单方]乌贼骨500克。

[用法]焙干研细末,温开水冲服。每日3次,每次6克。

[功效]用于治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吐酸、黑便者。

(2)双黄汤

[单方]葛根10克,黄连、黄芩各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疗热泻。

(3)五倍子末

[单方]五倍子不拘量,醋适量.

[用法]炒研细末。每次服3克,米汤送下,日服2次。

[功效]治疗慢性肠炎久泻不止。

(4)鹿衔草干叶汤

[单方]鹿衔草干叶200~250克,水1000~2000毫升。

[用法]文火煮沸30分钟,滤出药液,分6次服完,每日3次,10~15天为1个疗程,连服1~2个疗程。

[功效]可治感染性腹泻、慢性菌痢(休息痢)。

(5)无花果叶末

[单方]无花果叶100克,红糖50克。

[用法]将鲜叶切细,加入红糖同炒研末。顿服。

[功效]治疗久泻不愈。

❼ 肠胃炎吃什么中草药能治好

1)适当休息,进食易消化的食物,禁食油煎和刺激性食物。
(2)酌用止泻剂,可给次碳酸铋1~2g,每日3次;复方樟脑酊4ml,每日3次。
(3)解痉剂,可用阿托品0.3~0.6mg,每日3次;普鲁苯辛15mg,每日3次。
(4)按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但病情要长。也可用3%黄连素液或5~10g大蒜浸液2 00ml,保留灌肠,每日一次,10~20天为一疗程。其他治疗同急性肠炎。
(5)精神性腹泻者,可用利眠宁10mg,每日3次;苯巴比妥15~30mg,每日3次。

慢性肠炎的常用药物如何?
(1)消炎止痛:细菌感染,除选用致菌培养有效抗生素外,可选用黄连素0 3g,每日3次;元胡止痛片3片,每日3次;胃肠灵4片,每日3次。病情出现发热、脱水、休克可适当选用抗生素,必要时输液输血或吸氧。
(2)解痉止痛:阿托品0.5~1mg,或645-2,5~10mg,肌肉注射;或普鲁苯辛15~30mg,日3次。
(3)止泻剂可选用,次碳酸铋1~2g,每日3次;复方樟脑酊4mg,每日3次。
(4)精神性腹泻者,可服利眠宁10mg,每日3次;或眠安宁1片,日2次。
(5)中药方面:①脾虚泄泻,可给予补中益气丸或人参健脾丸。②肾阳虚衰泄泻,附桂八味丸、或附子理中丸。③肝气乘脾泄泻,予痛泻要方或逍遥丸服用。

中医对慢性肠炎是如何认识的 ?
祖国医学无慢性肠炎的病名,但根据其病的临床特点,属中医学的慢性腹痛、慢性腹泻范畴。其发病原因可见脾胃虚弱、肾阳虚衰、和肝气乘脾、瘀阻肠络等。其病位,本病在脾胃,与肝肾密切相关。其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脾胃肝肾之气失司为本,胃肠功能失调为辅,致气血逆乱,脏腑失调,阴阳不和等病理变化。清浊不分、混杂而下,走于大肠泄泻为其临床特点。
(1)脾胃虚弱
久病不愈或寒湿之邪困阻中焦,使脾胃虚弱。脾为中土,喜燥恶湿,主运主升。胃乃腑脏,喜润恶燥、主受纳主降。两者相辅相成,一纳一运,燥湿相济,共同完成吸收转运水谷功能。今脾胃虚弱,清浊不分,升降失和,致气机逆乱,致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滞内停,肠腑混浊而下,遂成本病。
(2)肾阳虚衰
肾为先天之本,又为命门之火脏,主一身阳气,具有温煦、气化、推动气血、脏腑的功能。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脾阳得不到阳气的温煦,致脾肾阳虚,阴寒积盛,胃关不固,中气下陷,运化失司,久泻不止,疼痛缠绵,致发本病。

中医对慢性肠炎的病机是如何认识的?
(1)病因:本病病因主要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房事过度而致脾肝肾功能障碍。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肝主疏泄、肝气条达,则疏泄有利于脾胃之气的升降。肾为先天之本,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阳,而致泄泻遂成本病。
(2)病机:①病位:本病在脾胃,与肝肾关系密切。②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脾胃肝肾之气失司为本,导致清浊不分,升降失和,混杂而下,并走大肠泄泻为标。③病势:本病的发生是以先天之气不足、肝失疏泄、脾胃失和,气机升降逆乱为主,渐及它脏,脏腑失调。以泄泻、腹痛、肠鸣为临床特点。④发病: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肾阳不足、肝失疏泄,致消化、吸收发生障碍而致泄泻。病情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缠绵难愈,病程较长。

怎样辨治脾胃虚弱型慢性肠炎?
症状: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纳呆食少,食后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分析:脾胃虚弱而致泻下,主由脾气虚弱,清阳不升,运化失职所致,故见大便溏泻,完谷不化;脾虚不运,则纳食减少或食后脘闷不适,久泻不止;脾胃气虚,化源不足,致面色萎黄,疲乏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均属脾胃虚弱之象。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参苓白术散主之。
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砂仁、陈皮、桔梗、扁豆、山药、莲子肉、苡仁理气健脾化湿,是治疗脾虚泄泻的常用方药。若脾阳虚衰,阴寒内盛,可配伍附子理中汤,以温中散寒;若久泻不愈,中气下陷,而兼有脱肛者,可投补中益气汤,重用黄芪、党参以益气升清,健脾止泻。

肝气乘脾型慢性肠炎的辨治如何?
症状:素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脑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即腹痛,腹泻,舌淡红,脉弦。
分析:七情所伤,情绪不稳,激怒之时,气机不利,肝失条达,横逆乘脾,失其健运,故腹痛则泻。肝气不舒,疏泄失常,故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脉弦,均为肝旺脾虚之象。
治法:抑肝扶脾。
方药:痛泻要方为主。
方中白术健脾补虚;白芍养血柔肝;陈皮理气醒脾;防风升清止泻。共奏疏肝解郁,健脾止泻之功。

怎样辨治脾肾阳虚型慢性肠炎?
症状:黎明之前,脐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分析: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脾土,而黎明之前,阳气未振,阴寒较盛,故见脐腹作痛,肠鸣而泻,泻后自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均属脾肾阳虚不足之征象。
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方药:理中汤合四神丸。
四神丸中补骨脂补肾阳;肉豆蔻、吴茱萸温中散寒;五味子收敛止泻。配合理中汤温中健脾,主治脾肾虚寒之腹泻。如年老体衰,久泻不止,中气下陷,宜加入益气升阳及收涩之品,如人参、黄芪、诃子肉、石榴皮,赤石脂、炒米壳之类,亦可合用桃花汤以固肠收敛止泻。

瘀阻肠络型慢性肠炎如何辨治?
症状:泄泻日久,泻后不爽,腹部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面色晦滞,口干不欲饮,舌边有瘀斑或舌质暗红,脉弦而涩。
分析:泄泻日久,病邪入络,血瘀肠络,不通则痛,故有腹部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瘀阻气滞,故有泻后不尽之感;口干不欲饮,面色晦滞,舌边有瘀斑,舌质暗红,脉弦而涩,均为瘀血内阻之征。
治疗:化瘀通络,和营止血。
方药:少腹逐瘀汤主之。
方中以蒲黄、五灵脂与当归、川芎配伍为君药,合元胡、没药活血定痛;桂心、小茴香、干姜温经散瘀,使肠络瘀血得散,则泄泻腹痛而止。若气血瘀滞,化为脓血,大便挟有赤白粘冻,可与白头翁汤合用,以清热凉血,利湿解瘀。

中医对慢性肠炎的辨证要点有哪些方面?
(1)辨病缓急:慢性泄泻发病缓慢,病程较长,迁延日久,每因饮食不当,劳倦过度而复发,常以脾虚证为主。或病久及肾,出现五更泄泻,腰膝怕冷,是命门火衰,脾肾同病,治疗则脾肾同治。
(2)辨病重:一般泄泻,若脾胃不败,饮食如常,多属轻证,预后良好。若泄泻不能食,形体消瘦,泄下无度;或久泻滑脱不禁,致津伤液竭,则每有亡阴、亡阳之变,多属重证。《中藏经》说:“病洞泄不下食,脉急则死。”可见能食与不能食,对于权衡泄泻的轻重有重要意义。
(3)辨寒虚:凡病程较长,腹痛不甚,腹痛喜按,小便利,不渴,多属虚证。粪质清稀如水,腹痛喜温,畏寒胀冷,完谷不化,手足欠温,多属寒证。
(4)辨兼挟证:泻而兼有恶寒自汗、发热头痛、脉浮者,为挟风;泄泻发生在炎夏酷暑季节,症见身热烦渴、头重自汗、脉濡数,为挟暑;泄泻而兼脘腹痞闷,嗳腐酸臭,为挟伤食。

慢性肠炎的预后如何,如何进行预防保健?
(1)预后:慢性肠炎经过及时适当的治疗,预后良好;如长期反复腹泻,致脾胃气虚,病久及肾,病情加剧。若肾虚进一步发展,既不能温运脾阳,又不能固摄于下,而致泄泻无度,则病情趋亡阴亡阳之证,预后多不良。
(2)预防: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使脾旺不易受邪;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苍蝇,加强饮食卫生和水源管理;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烫洗,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3)保健:注意休息和增加营养,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粥汤等。若虚寒腹痛泄泻者,亦可予以淡姜汤饮之,以温振脾阳,调和胃气。忌食辛辣炙 B032、肥甘厚味之品。在有条件情况下,配合红外线,蜡疗、拔火罐、针灸、气功等疗法,以提高疗效。另外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强烈刺激,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阅读全文

与治疗胃肠中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万博动物医院在线电话 浏览:380
临淄爱佳宠物医院 浏览:582
苏泊尔养生壶怎么样打开 浏览:104
肝转移的治疗方法 浏览:845
养生壶如何做现磨咖啡 浏览:787
中医治疗失眠能根治吗 浏览:391
望京附近看妇科好的医院 浏览:773
治疗药物依赖的医院 浏览:100
闵行区中医院地址 浏览:543
治疗顽固性失眠的药物 浏览:489
石龙人民医院体检 浏览:507
盛京医院妇科哪个医生好 浏览:613
甘肃省人民医院烧伤科 浏览:724
老年痴呆严重送康复医院好吗 浏览:185
治疗糖尿病阳痿的中药方 浏览:565
汕头潮阳哪里有宠物医院 浏览:984
医院妇科治疗仪 浏览:758
兴义博爱医院妇科 浏览:749
湖北武汉儿童医院电话 浏览:190
最好的传染病医院 浏览: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