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医的养生主要指什么
你好!根据你所说的,中医的养生主要是调养自身,以适应自然的一种方法,跟随气候而变化。<br><br>而且还要依个人的体质来选择养生,并不能盲目的跟从,平时多运动,饮食上要均衡,保持好睡眠质量。
② 中医养生的养生内经
课程目的
一、认识黄帝内经及其中精华
二、帮助人们从传统的中医角度解决养生回问题
参营收答益
一、认识自己的身体并熟悉体血
二、熟知中医常识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驾驭自身健康的能力
四、掌握一种全新的养生文化——明予养生文化
课程大纲
中医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诸多经典理论散见于中国古典医书中。如何借鉴、整理、传承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医与亚健康的关系:
常见亚健康的症状在中医中的解释及调理方法
1、亚健康的常见症状
2、引发亚健康的因素
3、中医调理亚健康的方法
二、中医与健康的关系:
皮肤问题(粗糙、长斑、暗疮、敏感)在中医上的解释和治疗
身体保健按摩、刮痧、走罐等物理疗法的中医原理和功效
1、中医在健康领域的应用
2、刮痧、拔罐的中医原理和功效
三、中医与养生的关系: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如何养生;
不同体质的人群,如何四季养生;
★季节与五行的关系
★季节与脏腑的关系
★季节的养生法
★应季食物的选择
1、何为五行?
2、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病理意义
3、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养生
4、四季养生(顺时养生)
5、四季食疗养生
四、经络与身体保健
1、经络的循行和功效
2、经络保健法和经络自检
3、保健相关的穴位功效
③ 中医24时养生知识是什么
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的变换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有一套相应的养生理论,一天24小时也是如此。由于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因此这套养生之法又被清代养生家尤乘称为“十二时辰无病法”。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络间起伏流注,且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如果能够顺应这种经脉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
亥时(晚9~11时),为三焦经当今,“亥”字在古文中是生命重新孕育的意思,所以你要想让身体有一个好的起点,就要从此刻拥有好的睡眠开始。对老人而言,可能存在睡眠困难问题,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尽量在晚上11点半前进入睡眠状态。
子时(子夜11~凌晨1时),胆经当今。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觉”时间《皇帝内经》里,“凡是十一藏取决于胆”讲的就是人体内有11个脏器都依赖胆经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够优质的睡眠以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
丑时(凌晨1~3时)为肝经当今。精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要特别指出的是,某些年轻一族如在此时喝酒,将会对肝造成极大损伤。
寅时(凌晨3~5时)肺经当今。按照中医理论,寅时是人体阳气的开始,也是人体气血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必须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扰。
卯时(早晨5 ~7时)大肠经当今。早起不贪睡,晨起首先活动四肢筋骨,打太极拳,叩齿摩面或双手扣后脑,做“鸣天鼓”。
辰时(上午7~9时)胃经当今。活动后喝一杯开水,用木梳梳发百遍,然后洗漱,早餐应该清淡,要吃饱。饭后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强烈锻炼。
已时(上午9~11时)脾经当今。开窗通风后,可从事脑力活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让眼睛得到及时休息。
午时(上午11时~午后1时)心经当今。这是午餐时间,除要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建议可以喝点汤,菜要少盐。酒可喝但不能醉。饭后宜睡半小时,不要过多。
未时(午后1~3时)小肠当今。午睡后可做少量缓和运动,喝一杯茶。
申时(下午3~5时)膀胱当今。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很活跃。除用脑学习外,要注意多喝水。
酉时(下午5~7时)肾经当今。这是肾虚者补肾的最好时机。晚餐易少吃,清淡,可以喝点粥。
戍时(晚7~9时)心包经当今。准备睡眠,睡前要精心养气,用冷水洗脸,温水刷牙,热水洗脚,睡易采取右侧卧位。
总之,这种养生法的核心就是顺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重点睡好子午觉,以此达到养生的目的。
④ 中医经络的养生方法是怎么按摩的
中医认为,衰老的发生与劳役过度、房事不节、饮食所伤、七情太过等因素有关。但人是有血肉有感情的,吃五谷杂粮,所以很难避免其一。
衰老主要与五脏六腑有关,关系最直接的脏腑是肾、脾、胃、肝、肺、心。
中医经络养生之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条经络的交汇之处,用途广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还有安神的作用。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中医经络养生的穴位可以减缓衰老,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仅是心血来潮短期的按揉穴位并没有很好的作用,想延缓衰老还需要长期的坚持。
⑤ 什么是顺时养生
简单的讲就是顺应季节、顺应月份、顺应节气、顺应时辰。所谓饮食法地道,居处法天道
⑥ 教你春夏秋冬如何顺时养生
养生除了要配合自己的体质,巧妙地利用食物五味之外,也要根据外界的环境来配合,才是古典医学中“天人合一”的舒养生概念!来学习一下春夏秋冬各有千秋的养生方法吧!
春季养生轻柔食补
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万物复苏,人体阳气也逐渐生发,应选择平补、清补的饮食。首先,要遵守《黄帝内经》里提出的“春夏养阳”的原则。这就是说,宜适当多吃些能温补阳气的食物。具体而言,还应少吃点酸味的食品,而要多吃些甜味的饮食,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此外,人们经过冬季之后,较普遍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严重不足的情况,如春季常见人们发生口腔炎、口角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肤病等现象,这些都是因为新鲜蔬菜吃得少所造成营养失调有关,因此,春季到来,人们还要多吃点新鲜蔬菜。
营养学家认为,有以下症状的人适宜于在春天进补:中年女性有早衰现象者;患有各种慢性病而形体消瘦者;腰酸、眩晕、脸色萎黄、精神萎靡者;春天气候变化大,受凉后易患感冒者;过去在春天有哮喘发作史,而现在未发作者;夏天有夏季低热者。凡属上述情况者,均可利用春天这个季节,根据个人体质及病情,选择适当的食补方法,以防病治病。因此,中年女性可采用平补饮食,多吃一些荞麦、薏苡仁等谷类,豆浆等豆类制品,金橘、苹果等水果以及芝麻、核桃等。如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者,也可选择进行食用。中年女性如有阴虚内热者,可选用清补的方法,多吃一些食性偏凉,食后有清热消火的作用的食物,如梨、莲藕、荠菜、百合、甲鱼等,此类食物有助于改善不良体质。
夏季养生饮食秘籍
夏日炎炎,最常见的感觉就是困倦没有食欲,只想挑些冷食来吃,这种感觉是因为夏天气温高,饮水多,胃酸被冲淡,消化液分泌相对减少,消化功能减弱致使食欲不振,再加上天热贪吃生冷食物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夏季饮食以清淡、苦寒、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为佳,勿过饱过饥,重视健脾养胃,促进消化吸收功能。在炎热的夏季,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苦味食物。因为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热天适当吃些苦瓜、苦菜,以及啤酒、茶水、咖啡、可可等苦味食品,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且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下面介绍一些适合在夏季消暑养生的食物。
茶可以算是最佳消暑的冷饮,绿茶或花茶最适合夏季饮用,能清心利尿、解热除烦、止渴消暑。实践证明,茶的消暑降温功效明显超过各种冷饮。最适合消暑的五谷当属绿豆,因为绿豆甘寒,有清心利尿、消暑止渴、清热解毒之效。绿豆汤是民间最常用的消暑与解毒良药,夏季常吃绿豆粥消暑养胃最佳。最适合消暑的夏季水果则是西瓜,西瓜味甘性寒,有消暑除烦、止渴利尿之效,是夏令解暑佳品,有“天然白虎汤”之称。凡暑热烦渴、口渴心烦、小便不利、暑热伤津及伤酒等征,均适合食用。最佳消暑蔬菜是苦瓜,苦瓜性寒味苦,有清热解毒、清心消暑、明目降压之功,对中暑、痢疾、恶疮等有防治作用。苦瓜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苦瓜如烹调得法,淡淡苦味中带有清香,别有一番风味,是夏季大众喜欢的蔬菜之一。夏季常常不愿意吃肉,但是鸭肉不妨一试,因为鸭为水禽,其性寒凉。根据中医“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炎热的夏季,若体内有热,容易上火,表现为低热、虚弱、食少或水肿者,吃鸭肉不但能补充优质蛋白质,还有“清”与“补”的功效。此外还可以多食用一些姜、醋,也有消暑的功效。俗话说:“夏天一日三片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姜、醋不但能够调味,还有杀菌功效。此外,姜还有温胃散寒、降逆止呕等作用。醋能帮助消化吸收,提高食欲。夏季吃凉菜时,适当加姜、醋、蒜,不但清淡可口,还能预防痢疾、肠炎等疾病的发生。最后是一种能够消暑的药物荷叶,荷叶味苦性平,其气清香,新鲜者善清夏日暑邪,清热解暑方中最多配用。夏日如以鲜荷叶包粳米蒸饭,或以鲜荷叶泡茶,均有清暑利湿之良效。
多事之秋养生食补
秋天气候凉爽,人们因“疰夏”所致的身体消瘦逐渐恢复,味觉增强,人体往往会食欲大增,虽然可以“贴秋膘”,但鱼、肉也不能吃得太多,尤其不能大吃肥肉,以免血脂升高,诱导冠心病和癌症。秋季饮食的原则应该是“甘平为主,少辛增酸,防秋燥”。在秋天,应该少吃油腻厚味,并尽可能少食用葱、姜、蒜、椒等辛味之品,不宜多吃烧烤,以防加重秋燥症状。秋天还要适当吃点酸味食物,能有保肝护肝的作用,防肺气太过对肝造成损伤。但也不可过量,特别是醋、乌梅等,其酸味能刺激胃,易发生胃溃疡、胃炎等病,对身体不利。可以多吃些蔬菜水果,以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物,起到清火解毒的功效。蔬菜应选择新鲜的萝卜、黄瓜、冬瓜、番茄等。水果应食用养阴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广柑、椰子汁等。在秋季要多喝水,适度饮水是秋天润燥、防燥不可少的保养措施。注意,饮水也有讲究:少量多次慢饮,慢慢地滋润口、鼻、咽、喉、食管等。白天喝点淡盐水,晚上喝蜂蜜水,既补充人体水分,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俗话说:“秋瓜坏肚。”秋季气温下降,脾胃阳气不足,不宜多吃阴寒性瓜果,以免导致阳气不振而腹泻、腹痛。
下面介绍一款秋季清润汤水。
1.材料
(1)鸭梨20克:生吃梨能清六腑之热,熟吃梨能滋五脏之阴,意为如果生吃,梨子清热的效果会好一点,如果熟吃,梨子养阴的效果会更好一点。
(2)杏仁12克: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包括一些微量元素,如磷、钙、铁等,从中药角度来讲,杏仁有很好的润肺、清热、化痰、止咳作用。
(3)百合15克:有很丰富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氨基酸等,中药里面也有很多记载,比如像在《本草纲目》里面就记载着,百合可以润肺、止咳、宁心、安神、补中、益气。
(4)枇杷果20克:富含果胶、胡萝卜素、苹果酸、柠檬酸以及微量元素和维生素A、B、C,性凉,味甘酸,有润肺、止咳、止渴及和胃的功效。
(5)粳米50克:性味甘平,为滋养强壮品,有补脾养胃的功效,粳米煮粥最养人,老少成宜。
(6)蜂蜜少许:蜂蜜性味属“甘,平”,具有补中,润燥,止痛,清热,解毒,美容等功效。对肺燥咳嗽,肠燥便秘,胃脘疼痛,口疮,汤火烫伤等有良效。
2.做法
首先,在锅里放入适量的开水,然后依次把洗净的杏仁、百合和粳米倒进锅里,用大火煮,一边煮一边搅拌。让粥始终保持微滚的状态,这样可防止火大干汤或汤汁外溢。一直煮到米粒开始膨胀,米水融合时再换小火。接着开始准备其他配料,把梨去皮切成丁,枇杷也切成小丁。然后放入枇杷丁,稍稍搅拌,再放入梨丁,再一边搅拌一边熬。等到粥熬好后,把它盛在碗中,放到温度稍凉,再加点蜂蜜,这样一道美味的粥就做好了。
冬令养生顺应自然
冬季是一个寒冷的季节。中医认为,冬令进补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密切关系。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俗话所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就是这个道理。中年女性由于机体功能减退,抵抗能力低下等,在寒冷季节,更宜进行食补。这对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病体康复等方面,更能显示出药物所不能替代的效果。
冬令进补应顺应自然,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在膳食中应多吃温性、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理,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可选食粳米、籼米、玉米、小麦、黄豆、豌豆等谷豆类;韭菜、香菜、大蒜、萝卜、黄花菜等蔬菜;羊肉、狗肉、牛肉、鸡肉及鳝鱼、鲤鱼、鲢鱼、带鱼、虾等肉食;橘子、椰子、菠萝、荔枝、桂圆等水果。
冬令进补还可以选择食粥,在寒冷的气温下,喝上一碗热热乎乎、香美可口的粥,可是绝佳的食补选择。煮粥通常用大米,大米性味甘平,而其他米如小米、糜子米、薏仁米都是性味甘、微寒,因此冬日食大米更有益。大米有和胃气、补脾虚、壮筋骨、和五脏之功效,除了煮白粥外,还可以煮山药粥:山药50克,大米50克,蜂蜜、食用油均适量。将山药切成小块,用油炒过加入蜂蜜,将大米熬成粥,加入炒过的山药再煮开,即可食用。山药为滋补。肾、脾之佳品。栗子粥:栗子50克,大米50克,盐少许。
将生栗子用高压锅(少放水)煮熟,去皮,捣碎,放入洗好的大米中,加水煮成粥,再加食盐调味。栗子可补肾,对因肾气不足而引起的腰膝酸软或疼痛有食疗作用。
芝麻粥:芝麻10克,大米50克,蜂蜜或食盐适量。先将芝麻炒出香味,将大米洗净煮成粥加入芝麻,调入蜂蜜或食盐,即可食用。芝麻可分为白芝麻和黑芝麻,白芝麻有利肠补肺气的作用;黑芝麻可入肾、强筋骨。
杏仁粥:杏仁2(1个左右,大米50克,白糖或食盐少许。将大米洗净煮粥,快熟时加入杏仁继续煮至熟,加少许白糖或食盐。杏仁可止咳定喘、祛痰润燥。核桃枸杞粥:核桃仁30克,洗净捣碎,枸杞15克,洗净,大米50克,洗净,加适量水同煮成粥。为神经衰弱、小便余沥不净的食疗佳品。
⑦ 中医养生有哪些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
中医养生主要包括:经络养生、体质养生、气功养生、运动养生、房事养生、情志养生、睡眠养生、环境养生、起居养生、食疗养生、顺时养生、四季养生、乐娱养生、部位养生、药物养生、沐浴养生、减毒养生、静神养生、瑜伽养生等内容。
中医养生中特色疗法分为:
针灸: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
拔罐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
按摩: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从按摩的治疗上,可分为保健按摩、运动按摩和医疗按摩。
刮痧: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气功:是一种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
药膳食疗: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⑧ 顺时养生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顺时养生是根据气候时间变化防寒避暑,顺从四季、时辰、气候等特点调养身体,从而达到养生保健之目的。在古代,人们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这也是中医说的五脏六腑以及经络与十二时辰密切相关。
子时——睡觉保护阳气
子时是23点到1点的时候,是胆经值班。此时为昼夜更替之时,阳气虚弱,因此最好用睡觉来养护脏腑。
丑时——肝经造血时间
丑时是1点到3点的时候,是肝经值班。肝脏要解毒造血,就是在这个时候进行,所以不应熬夜。
寅时——号脉的最好时机
寅时是3点到5点的时候,是肺经值班。此时,天刚刚亮,这时候中医号脉是最准的时候。这个时候往往是肺病患者最爱咳嗽的时间。
卯时——空腹喝水,排出毒素
卯时是5到7点钟的时候,是大肠经值班。卯时起床后要喝一杯水,以利排便。
辰时——早餐营养要均衡
辰时是7点到9点的时候,是胃值班了。这个时候吃早饭最宜接纳食物。
巳时——工作学习的第一个黄金时间
巳时是9到11点,是脾经值班。脾经是主消化的,要吸收营养。这个时候也大脑是最具活力的时候,是一天当中的第一黄金时间,是老人锻炼身体的最好时候,是上班人最出效率的时候,也是学生效率最高的时候。
午时——睡好午觉养阳气
午时是11点到13点的时候,是心经值班。心经值班的时候我们要吃午饭、睡午觉。体质阴虚的人午时只需休息半小时到一小时就能起到养阳护心的作用。
未时——保护血管多喝水
未时是13点到15点的时候,是小肠经值班。小肠经吸收食物里的营养送到了血液,这个时候必须要喝一杯水,用来稀释血液。
申时——工作学习的第二个黄金时间
申时是15点到17点的时候,是膀胱经值班。膀胱经是一条通过脑部的经脉,在申时,气血容易上输于脑部,所以学习效率很高。
酉时——预防肾病的最佳时期
酉时是17点到19点,是肾经值班。此时再喝一杯水,可以清洗的肾和膀胱,以远离肾结石、膀胱癌、肾炎等疾病。
戌时——工作学习的第三个黄金时间
戌时是19点到21点,是心包经值班。是一天当中的第三个黄金段,可以学习、可以散步锻炼身体。
亥时——准备休息
亥时是21点到23点,是三焦经值班。三焦指连辍五脏六腑的那个网膜状的区域。一般来说,人体心肺属上焦,中间脾胃属中焦,肝肾属下焦。这时候都应该休息,所以23点前就一定要上床
顺时养生是中医养生中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人体只有适应四季变化的规律,才能与环境保持协调平衡,从而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那么大家在平日里应该要如何顺时养生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医养生顺时养生应该遵循的四大原则吧!
一、要做到“天人相应、道法自然”。
《秦问·上古天真论》中有记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忘作为。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百年,度百岁乃去。”因此,首先要做到生活有规律,不吸烟、少喝酒,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若是“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时间长了,健康肯定会受到影响。
二、“精神乐观,积德行善”。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的概念。因此,提倡民众用乐观的心态、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和解决问题。因为乐观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孙树椿说,人高兴时身体会分泌内啡肽,它能使人心情愉快,性格变得乐观、开朗,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
三、生命在运动。
无论哪个年龄阶段的人都应该增加散步的时间,若散步后身体能微微出汗,效果最好。正确的散步方式是,保持从容又清闲的心态,“左顾右盼,胜似闲庭散步”。另外,冬季气候寒冷,应适当减少户外运动的数量和时间。
四、“饮食有节、各取所需”。
《素问·六节脏象论》中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人的盲目主观规定不符合客观规律是不行的,当你想吃什么东西的时候,就是你的身体缺乏这种东西,就应该摄入这些食物。“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的养生观点并不能适用于所有人,应该按照不同人群的生活习惯、工作情况而决定饮食的次数和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