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湿热瘀滞所致的带下病有那些中药可以呢
湿热瘀滞所致的带下
一般是黄色或赤色且有异味可以用健脾清热去湿药物如黄芩佩兰白术茯苓白蒄仁香附防己等等没有现成的中成药
② 治疗带下病的处方有哪些
妇女阴道分泌物增多,其色质、气味异常,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称带下病。
中医证见脾虚,肾亏气陷,湿浊,热毒。
临床表现妇女阴道分泌物明显增多,黏稠淡黄无味,清冷稀薄终月不断,黏而色赤黄有臭气,或如脓样,可伴见腰酸膝软,神疲乏力,便溏纳少,或阴部灼热,头昏目眩,五心烦热,或口苦胸闷,阴痒,尿黄,或烦躁易怒,发热口干,小腹作痛,大便干结等。
【处方1】
组成:银花、菊花、山楂各50克,精制蜜500克,食用香精20毫升。
制作与用法:将银花洗净用水泡发后,放入锅内;山楂洗净拍破,菊花淘净,一同入锅,加清水3升左右,用文火烧沸熬30分钟起锅,滗出药汁。将蜂蜜倒入干净锅内,用文火加热保持微沸,烧至色微黄,黏手成丝即可。将炼制的蜂蜜缓缓倒入滗出的药汁内,拌匀,待蜂蜜全部溶化后,用一层纱布过滤去渣,冷却即成。每日3次,每次50~100毫升,或当茶饮。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化淤。
主治:带下量多,赤白相兼,五色杂下,质黏腻,如浓样,有臭气,腹痛,烦热口干,头昏便秘,小便黄,舌红苔干,脉数。
【处方2】
组成:白菜根茎1个,绿豆芽30克。
制作与用法:将白菜根茎洗净切片,绿豆芽洗净,一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将锅置武火上烧沸,后用文火煮熬15分钟,滤去渣,稍晾冷,装入罐中即成。当茶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带下量多,赤白相兼,五色杂下,质黏腻,如脓样,有臭气,腹痛,烦热口干,头昏便秘,小便黄,舌红,苔干,脉数。
【处方3】
组成:人参3克,核桃肉3个。
制作与用法:将人参切片,每个核桃肉掰成两块,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将锅置武火上烧沸,后用文火熬煮1小时即成。随时饮用。
功效:补气益肾。
主治:带下清稀,量多,终月淋漓不断,腰酸如折,神疲乏力,小便清长频多等。
【处方4】
组成:黄花菜30克,马齿苋30克。
制作与用法:将黄花菜、马齿苋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将锅置武火上烧沸。后用文火熬煮30分钟,待凉,装入罐中即成。当茶饮用。
功效:清热除湿,凉血解毒。
主治:带下量多,赤白相兼,五色杂下,质黏腻,如脓样,有臭气,腹痛,烦热口干,头昏便秘,小便黄,舌红,苔干,脉数。
【处方5】
组成:老丝瓜1段,白糖少许。
制作与用法:将老丝瓜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将锅置武火上烧沸,后用文火煮15分钟,稍晾冷,滤去渣,加入白糖,拌匀装入罐中即成。当茶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而不伤阴。
主治:带下量多,赤白相兼,五色杂下,质黏腻,如脓样,有臭气,腹痛,烦热口干,头昏便秘,小便黄,舌红,苔干,脉数。
【处方6】
组成:生白果7枚,豆浆150毫升。
制作与用法:将白果捣烂如泥,豆浆烧沸后,冲服白果泥,当茶饮用。
功效:健脾、除湿、止带。
主治:白带量多,久下不止,神疲乏力,舌淡脉弱等。
【处方7】
组成:鲜山药500克。
制作与用法:将鲜山药洗净泥沙,切成小块,用干净纱布包好,取汁液。每日2次,每次20~30毫升。
功效:补脾,固肾,益精。
主治:带下量多,清稀,质薄,终日淋漓不尽,腰酸如折,神疲乏力,健忘眼花等。
【处方8】
组成:鲜枸杞子500克。
制作与用法:将枸杞洗净,用干净纱布包好,取汁液,每日2次,每次10~20毫升。
功效:补肾益肝,生津止渴。
主治:带下量多,清稀,质薄,终日淋漓不尽,腰酸如折,神疲乏力,健忘眼花等。
【处方9】
组成:鲜马齿苋500克,白糖适量。
制作与用法:将鲜马齿苋洗净,用干净纱布包好,绞取汁液,临服时加白糖搅匀即成。每日2次,每次10~20毫升。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凉血。
主治:带下量多,赤白相兼,五色杂下,质黏腻,如脓样,有臭气,腹痛,烦热口干,头昏便秘,小便黄,舌红,苔干,脉数。
【处方10】
组成:马齿苋30克,大米60克。
制作与用法:将马齿苋洗净,切成长2厘米的节待用。大米淘净,放入锅内,加马齿苋,水适量,置武火上熬煮至熟即成。每日1次。
功效:清热解毒而不伤正气。
主治:带下量多,赤白相兼,五色杂下,质黏腻,如脓样,有臭气,腹痛,烦热口干,头昏便秘,小便黄,舌红,苔干,脉数。
【处方11】
组成:薏苡仁150克,薄荷15克,荆芥15克,葱白15克,白豉50克。
制作与用法:将薄荷、荆芥、葱白择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清水1500毫升,烧沸后,用文火煎10分钟,滗出原汁,盛于碗内。将薏苡仁淘洗后,置入锅内,加入药汁,置中火上煮至薏苡仁开花熟烂,食用时,加盐调味即成。本品可作主食,宜常食。
功效:健脾渗湿,祛风散寒。
主治:带下量多,黏腻,伴四肢沉困乏力或酸楚,不喜饮水,苔腻等。
【处方12】
组成:芡实粉30克,核桃肉15克,红枣7枚。
制作与用法:将核桃肉打碎,红枣去核。将芡实粉用凉开水打成糊状,放入滚开水中搅拌,再入核桃肉、红枣肉,煮熟成粥,加糖食用。本品可作主食,常食。
功效:健脾止带。
主治:带下清稀量多,色白或淡黄,或稠黏无臭味,绵绵不断,伴面色〓白或萎黄,四肢不温,腰脊酸软,神疲困倦等。
【处方13】
组成:芡实、薏苡仁、白扁豆、莲肉、山药、红枣、桂圆、百合各6克,大米150克,白糖适量。
制作与用法:上述中药八味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将大米淘净,加入上述药中,继续煮烂成粥,分顿调糖食用。本品可作主食,宜常食。
功效:补脾肾,涩带下。
主治:带下清稀量多,色白或淡黄,或稠黏无臭味,绵绵不断,伴面色〓白或萎黄,四肢不温,腰脊酸软,神疲困倦等。
【处方14】
组成:羊骨1具,陈皮6克,良姜6克,草果2个,生姜30克,大米100克,盐少许。
制作与用法:将羊骨洗净捶破,放入锅内,加生姜、盐、良姜、草果、陈皮,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熬熟滗出汤汁(去油)待用。将大米淘净,放入锅内,加羊骨汤1000毫升,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熬至成粥。本品可作主食,宜常食。功效:温暖脾肾,补益精髓。
主治:带下清冷而稀,量多,终日淋漓不断,腰酸如折,小腹不温,头晕眼花,小便清长等。
【处方15】
组成:山茱萸肉15~2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与用法:将山茱萸肉洗净去核,与大米一同入锅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白糖稍煮即成。
功效:温补脾肾。
主治:带下赤白,质黏稠,头昏目眩,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等。
【处方16】
组成:山药200克,薏苡仁250克,荸荠粉50克,红枣50克,糯米1000克,白糖500克。
制作与用法:将山药、薏苡仁、红枣等择去杂质备用。薏苡仁洗净下锅,加清水适量,置火上煮至薏苡仁开花时,再将糯米、红枣洗净下锅,煮至米烂。将山药打成粉,待米烂时边搅边撒入锅内,隔2分钟后,再将荸荠粉撒入锅内,搅匀后停火。将粥连药一道装入碗内,加入白糖即成。本品可作主食,常吃。
功效:健脾除湿,益肾止带。
主治:带下清稀量多,色白或淡黄,或稠黏无臭味,绵绵不断,伴面色〓白或萎黄,四肢不温,腰脊酸软,神疲困倦等。
【处方17】
组成:车前子15克,大米60克。
制作与用法:将车前子洗净,择去杂质,用纱布袋装好,扎紧口,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熬成汁待用。将大米淘净,放入车前子汁,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熬至成粥。每日1次,病去则止。
功效:有健脾除湿,清热止带的特点。
主治: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黏腻,伴口干心烦,咽燥唇红,月经量多,经期提前,经色鲜红等。
【处方18】
组成:鲜海虾400克,米酒250克,菜油、盐、葱、姜各适量。
制作与用法:将海虾洗净去壳,放入米酒中浸泡40分钟。将菜油放入热锅内烧沸,放入葱丁爆锅,将虾倒入锅内,放盐、姜,连续翻炒至熟即成。每日1次,分4次服。
功效:温阳通络,除湿止带。
主治:带下清冷而稀,量多,终日淋漓不断,腰酸如折,小腹不温,头晕眼花,小便清长等。
【处方19】
组成:杜仲15克,五味子6克,羊腰500克,豆粉、菜油、酱油、盐、姜、绍酒、葱各适量。
制作与用法:将杜仲、五味子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加热浓缩成稠液,用药液调好豆粉。将羊腰洗净,去膜切小块腰花,先用豆粉汁裹匀,再用熟菜油爆炒至嫩熟,烹入酱油、盐、葱、姜即成。本品可供佐餐,常食。功效:补益肾阳。
主治:带下清冷而稀,量多,终日淋漓不断,腰酸如折,小腹不温,头晕眼花,小便清长等。
【处方20】
组成:鲜蚕豆250克,菜油、花椒末、盐适量。
制作与用法:将蚕豆洗净,入沸水煮泡捞起,沥干,码盐。锅烧热,下油烧至八成热时,倒入蚕豆炒干水分,加盐炒匀起锅入盆,撒上花椒末即成。本品可供佐餐,常吃。
功效:健脾渗湿。
主治:带下量多,质黏稠,色淡黄或白,无臭气,绵绵不断,伴面色〓白,心悸头晕,纳少神疲,腰酸乏力等。
【处方21】
组成:韭黄、泡辣椒、白酱油、盐、豆干丝、白糖、菜油、素汤、味精、水豆粉、冬菜各适量。
制作与用法:韭黄洗净切10厘米的节,冬菜洗净切细,泡辣椒去蒂和籽,切马耳朵形,白糖、醋、汤、盐、味精、水豆粉、白酱油、泡辣椒入碗内兑成滋汁。锅烧热下油烧至七成热时,下豆干丝翻炒几下,倒入韭黄、冬菜翻炒至半生,烹入滋汁铲匀起锅即成。本品可供佐餐,宜常食。
功效:助阳气,暖下元。
主治:带下清冷而稀,量多,终日淋漓不断,腰酸如折,小腹不温,头晕眼花,小便清长等。
【处方22】
组成:首乌液20毫升,鲜猪肝250克,水发木耳25克,青菜叶少许,绍酒、醋、盐、水豆粉、酱油、葱、姜、蒜、汤、混合油各适量。
制作与用法:将首乌用煮提法制成浓度为1∶1的药液,从中取20毫升备用。将猪肝剔去筋,洗净切长4厘米,宽2厘米,厚0.5厘米的片,葱切丝,蒜切片,姜切末,青菜叶洗净。肝片中加入首乌汁和少许盐,用水豆粉20克搅匀,另把首乌汁、酱油、绍酒、盐、醋和剩余的水豆粉兑成滋汁。将油入锅,置武火上烧至七成熟时,放入拌好的肝片滑透,用漏勺沥去余油,锅内留点油,下入蒜片、姜末略煸后,再下肝片、青菜叶、滋汁,翻炒几下起锅即成。本品可供佐餐,宜常食。
功效:补肝肾,清虚热。
主治:带下赤白、质黏稠,头昏目眩,五心烦热,腰膝酸软,面部烘热。
【处方23】
组成:韭菜150克,羊肝200克,姜、葱、盐、味精、菜油、绍酒各适量。
制作与用法:将韭菜洗净,切长2.5厘米的节;羊肝洗净切片。将锅烧热,下菜油烧沸,放入羊肝翻炒,待羊肝变色时下韭菜、葱节、姜片、盐,再翻炒片刻,下味精起锅即成。本品可供佐餐。
功效:补阳温肾。
主治:带下清冷而稀、量多、终日淋漓不断,腰酸如折,小腹不温,头晕眼花,小便清长等。
【处方24】
组成:韭菜250克,鲜虾400克(去壳),菜油、盐、葱、姜、绍酒适量。
制作与用法:将韭菜洗净,切长3厘米的节,鲜虾去壳洗净,葱切段,姜切末。将锅烧热,倒入菜油烧沸,入葱爆锅,倒入虾仁和韭菜,再入姜末、绍酒,连续翻炒至熟即成。本品可供佐餐,常食。
功效:温肾助阳。
主治:带下清冷而稀,量多,终日淋漓不断,腰酸如折,小腹不温,头晕眼花,小便清长等。
【处方25】
组成:冬瓜1000克,蘑菇800克,熟火腿500克,番茄100克,盐、胡椒粉、味精、老姜、葱头、化猪油、香油、汤各适量。
制作与用法:老姜切片,葱头切短节,番茄去皮、去子,火腿切指甲壳大,蘑菇切片,冬瓜去皮和瓤子切小方块。锅烧热入化猪油,烧至七成熟时加入冬瓜微炸一下捞出,沥干油水气,锅内再入化猪油、火腿片、葱、姜,一起煸出香味再烹料酒,掺汤。汤烧沸后,再下冬瓜、蘑菇、盐、胡椒粉、味精一起烧焖,烧至冬瓜入味,加水豆粉,淋少许香油起锅即成。本品可供佐餐,宜常食。
功效:健脾,利湿,止带而不伤阴。
主治:带下色白或淡黄,质黏稠,无臭气,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神疲心悸,少眠等。
【处方26】
组成:猪腰500克,黄花菜50克,素油、葱、姜、蒜、盐、白糖、水豆粉各适量。
制作与用法:猪腰洗净去膜,切成腰花块备用;黄花菜泡发,撕成小条备用。将锅内素油烧热,先煸炒葱、姜、蒜,再爆炒腰花,至变色熟透时,加黄花菜、盐、糖,煸炒片刻,加水豆粉,汤汁胶透即成。本品可供佐餐,宜常吃。
功效:补肾,利湿,清热。
主治: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黏腻有臭气,阴部灼热或痒,头晕目眩,小便黄,口渴,腰酸烦热,便干等。
【处方27】
组成:嫩黄瓜500克,猪肉100克,鸡脯肉100克,金钩20克,盐、酒、胡椒粉、味精、白糖、姜、葱、鸡蛋、鸡油、水豆粉、化猪油、汤各适量。
制作与用法:黄瓜切去两头,用竹筷捅去内瓤,抹上干豆粉;姜剁细,葱切花,猪肉剁细,鸡脯肉剁细,金钩发张剁细,鸡蛋清调散。将剁细的猪肉、鸡脯肉、金钩、姜、盐、料酒、胡椒粉、味精、白糖、蛋清一起放入调味盆内拌匀,再灌入黄瓜内。锅烧热下化猪油,烧至七成熟时,放入灌有馅的黄瓜将其微炸一下,再捞出放入蒸碗内,上笼蒸熟后取出,切成短节,放入盘内摆好。锅内下汤、盐、胡椒粉、味精,一起烧沸后再下水豆粉收汁,放点鸡油,起锅淋于黄瓜上即成。本品可供佐餐,常吃。
功效:解毒祛湿而不伤阴损脾。
主治:带下量多,或赤白相兼,或五色带下,质黏腻,或如脓样,有臭气,腹痛,烦热口干,头昏便秘,小便黄,舌红苔干,脉数。
【处方28】
组成:母鸡1只,白果仁100克,清汤750毫升,盐、酱油、料酒、大料、白糖各适量,葱、姜段各25克,水豆粉10克,猪油50克,菜油500克(实耗75克)。
制作与用法:将母鸡宰杀后,除毛去内脏,洗净去爪,剁成长方块,用酱油拌匀,白果拍碎。将锅烧热,倒入菜油,烧至七成熟,下入鸡块,炸至呈金黄色时捞出,沥干油,再将白果仁倒入油锅中炸透,捞出。另取锅烧热,倒入猪油,油热后下入葱节、姜段,略炸,烹入清汤,加入料酒、盐、味精、白糖、酱油、大料,再下入鸡块和白果,用文火焖至熟烂时,调好味,加入水豆粉收汁,起锅即成。本品可供佐餐。
功效:补虚,健脾,止带。
主治:带下量多、色淡、质清稀、无臭味,伴头晕耳鸣,纳少神疲,腰酸如折,健忘等。
【处方29】
组成:淡菜15克,韭菜15克,黄酒适量。
制作与用法:用黄酒把淡菜洗过,并同韭菜(洗净切节)一起煮熟。喝汁吃菜,每日1次,常食。
功效:补肾助阳。
主治:带下清冷而稀,量多,终日淋漓不断,腰酸如折,小腹不温,头昏眼花,小便清长等。
【处方30】
组成:牛脊髓250克,酸醋10克。
制作与用法:牛脊髓洗净,拍破宰成段,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后用文火炖煮1~2小时,临起锅时加入酸醋。喝汤服食牛骨髓,宜常食。
功效:补精髓,行血滞,涩带下。
主治:带下清冷而稀、量多、终日淋漓不断,腰酸如折,小腹不温,头昏眼花,小便清长等。
【处方31】
组成:乌骨鸡1只,白果、莲米、糯米各15克,胡椒3克。
制作与用法:将鸡杀后去毛除内脏,洗净,把白果、莲米、胡椒共研成细末,装入鸡腹内,用文火炖至鸡肉烂熟即成。空腹时吃肉喝汤,每日1次,常吃。
功效:有补益脾肾,除湿止带。
主治:带下量多、质黏稠、无臭味、绵绵不断,伴腰酸腿软,食少神疲,健忘失眠,大便不实等。
【处方32】
组成:大枣250克,龙眼肉250克,蜂蜜250克,鲜姜汁适量。
制作与用法:大枣去核洗净,龙眼肉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火上煎煮至七成熟时,加入姜汁、蜂蜜煮沸,调匀,待冷后装瓶备用。宜常食。
功效:养血气,补心脾。
主治:久病带下质清稀,无臭味,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多梦,头昏,面白无华。
【处方33】
组成:茯苓10克,鲜米汤50~100毫升。
制作与用法:茯苓研成细粉,用新鲜米汤调服。每日2次,宜常服。
功效:健运脾胃,除湿止带。
主治:带下量多、质黏稠、色淡黄或白、无臭气、绵绵不断,伴面色〓白,心悸头晕,纳少神疲,腰酸乏力等。
【处方34】
组成:豆腐60克。
制作与用法:豆腐入锅,加盐去水,至成黄色锅巴起锅,研成细末。每次6克,用红糖汤或白糖汤冲服。
功效:宽中益气,除湿止带。
主治:带下症不甚者,色白(白糖冲服),或赤(用红糖汤冲服)。
【处方35】
组成:白果7~10个,豆腐1块。
制作与用法:白果去心,豆腐切小块,一同入锅,加水适量煮熟,一并吃下。每日1次,宜常食。
功效:健脾除湿,固涩止带。
主治:带下量多,质黏稠,色淡黄或白,无臭气,绵绵不断,伴面色〓白,心悸头晕,纳少神疲,腰酸乏力等。
③ 带下病怎么治疗
本病应与白淫、白浊、漏下或妇科生殖器恶性肿瘤引起的五色带下相鉴别。
治疗可选择西医、中医及辅助疗法。
(2)西医疗法:见前面治疗部分。
(3)中医疗法:①脾虚:宜健脾益气,升阳除湿。方用完带汤加减:党参20克,山药、苍术、陈皮、柴胡、黑芥穗、白术各15克,白芍、甘草、车前子各10克(包煎)。煎服方法同前。
②肾虚:肾阳虚:固精止带,宜温补肾阳。方用内补丸加减:鹿茸、潼蒺藜、肉苁蓉各10克,菟丝子30克,黄芪、桑螵蛸各20克,肉桂7.5克,制附子5克,紫菀茸、白蒺藜各15克。煎服法同前。
亦可用中成药金匮肾气丸,服法同前。
肾阴虚:宜滋阴益肾,清热止带。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茯苓、黄柏、熟地各20克,山萸肉、牡丹皮、泽泻、知母、山药各15克。煎服法同前。
亦可用中成药知柏地黄丸,服法同前。
③湿热:宜清热除湿止带。止带汤加减:茵陈、知母、牛膝、车前子(包煎)、牡丹皮、赤芍各15克,黄柏、茯苓各20克,猪苓10克。煎服法同前。
亦可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服法同前。
④湿毒:宜祛湿止带,清热解毒,方用萆渗湿汤加减:黄柏、薏苡仁、赤芍各20克,牡丹皮、木通、泽泻、萆各15克,滑石10克,败酱草、加红藤、蒲公英各30克。煎服法同前。
④ 带下病的辨证施治
带下病的概念是什么?
关于带下病这个病名,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女性月经、带、胎、产后等各种病,因为这些病发生在带脉以下,所以统称带下病,也就是咱们现在说的妇科病。以前的妇科医生,叫带下医。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指的女性下阴流出的液体,犹如鼻涕或者唾液,有白带,黄带青带之类,也就是咱们现在说的带下病,
带下指的是女性阴道中液体分泌物增多,颜色气味质地都不正常,对于有带下的女性朋友,经常感到腰部酸困。常见带下有白带、黄带、红带、黑带、青带五种。对于各种带下,因为湿导致的最常见,其他原因还有肝肾虚寒,肾虚不固,肝经郁热,肝疏泄失常,气机升降失常,任脉和带脉受损等。
带下病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主要有两点。第一个是任脉受损伤了,导致的带下病,任脉和带脉是相通的,任脉受伤,带脉不能约束,湿气下注。另外一个原因是精气损伤,肝肾亏虚,而导致精气损伤和肝肾亏虚的原因,比如“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
1、从带脉受伤的角度认识带下病
什么是带脉?带脉是属于人体奇经八脉之一,在腰腹部位置,围绕身体一圈,犹如腰带,把所有的脉都捆到了一起,带脉和督脉、任脉、冲脉以及肝肾的关系最紧密,带脉主宰女性的生理功能,所以带脉出现病变就和妇科疾病有关了。带脉和任督二脉相通,任脉是统领人体的阴脉,督脉是统领人体的阳脉,和子宫的健康关系密切相关,任督二脉失调,就代表着人体阴阳失调,就会影响到带脉和子宫,发生病变。那么带脉就会无力维系。带脉虚弱,就容易坠胎,带脉受伤,胎儿不稳。
带脉会因为什么而受伤呢。除了受外伤以外,如果房事过度,纵欲过度,经常喝醉酒影响到精神状态,当然,这些好多人都是在正在进行时,虽然感觉不到有什么疼痛,但是会在不知不觉中导致精血耗损,脏腑受损。我们知道,月经的形成是需要靠身体气的气化作用的,如果气虚,脾胃运化不好,湿重,那么气不能化津液为血,反而和湿纠缠在一起流下,就成了带下病。
2、从虚实的角度认识带下病的原因
出现带下病,虚的方面,主要是脾虚,肾虚,任脉和带脉虚。任脉不固,带脉固不住,治疗任脉和带脉的关键就在于治疗脾和肾。脾虚,那么运化的水谷精微就不够用,任脉和带脉都得不到较好的滋养,同时脾虚会导致清气不升,湿气得不到运化。然后就伤害任脉和带脉。以脾虚为主的带下病的症状常见的有这些,精神疲倦,胃口不好吃得少,四肢倦怠,大便稀溏,少。带下白滑。脾虚为主的,治疗思路就是健脾益气。
以肾虚为主的带下病,肾精亏虚,肾气不固,那么任脉和带脉也都不固,肾虚的带下病又分阴虚和阳虚。
肾阴虚的带下病常见的症状有,带下赤或者白,小便黄赤,五心烦热,腰酸,盗汗等。这种治疗思路是养阴清热。
肾阳虚的带下病,常见的症状有,白带清冷,量多,淋漓不断,面色晦暗,尿频清长,特别是晚上容易起夜,腰膝酸冷,小腹冷痛等。治疗重点是温阳补肾,这些就是虚证的带下病。
实证的带下病,主要是湿热於堵,湿热下注导致。常见的症状,比如小便混浊,舌苔黄白,舌苔黄腻,重一点的出现阴部瘙痒,气味腥臭,心烦口苦等。湿热为主的带下病,治疗思路则是,清热除湿。
带下病的分类
对于带下病的分类,是以带下的颜色分类的。分为白带,青带,黄带,赤带,黑带五类。
白带,流出的是白色粘液,犹如鼻涕或者唾液,量多。白带是因为湿气下陷,脾精不守,属于脾虚湿盛导致的。
青带,带下的颜色犹如绿豆汁,粘稠,气味是腥臭的,青带是肝郁气滞,湿热下注导致的,肝属木,肝导致的问题,木的颜色青色的。
黄带,颜色黄的,犹如隔夜的浓茶一样,有异味,腥臭的。黄带是属于任脉受损,湿热下注导致的。
赤带,带下的颜色淡红,粘稠,看似血又并非是血,淋漓不断。赤带是因为有内火郁结,导致湿热困于带脉,
黑带,颜色就像黑豆水,也是腥臭的,出现黑带的情况,火热很重了,或者肾有寒湿,都可能,需要具体辨证。
好了,比较全面的,简明扼要的给大家谈了带下病这个问题。
⑤ 带下病的中医疗法有哪些
①脾虚:宜健脾益气
⑥ 带下病的中医中药调理效果怎么样
中医治疗带下病的效果不错。带下病一般的是指的是有白带异常,最常见的是有炎症的表现。中医辨证调理炎症是有一定优势的。平时注意个人卫生,有性生活的话,双方都需要注意,内衣需要勤洗勤换。
⑦ 中医里怎样利于食疗治疗妇产科疾病带下病的
带下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泛指妇科的经、带、胎、产等病,因为这些病多发生在束带以下的部位,所以古人统称为带下;另一种是专指妇女阴道内排出黏液的疾病。本文所讲述的是后一种。带下的类型,古人分为青、黄、赤、自、黑5种;另外还有赤白带、五色带、白崩、白淫、白浊等,都归入带下中。但临证常见的还是白带、黄带。民间有“十女九带”之说,可见对妇女健康的影响之大。
带下的病因,有脾虚湿盛,痰湿下注,湿郁化热,肾气不固等,一但以脾虚湿盛为主要原因,治法以补脾化湿为主,配合舒肝理气。痰湿下注的宜祛痰燥湿,湿热偏重的宜清热除湿,肾气不固的宜补肾固涩。饮食疗法治疗带下,有较好的效果,现简述如下:
1.白带:妇女阴道内平时有少量白色黏液,如涕如唾,绵绵不断,或量多而淋漓不止,这种症状称为白带。如果量多而伴有腥臭味,颜色改变或带血色,都是病理变化。常见的原因是生殖器官感染、阴道滴虫及身体虚弱,有时也可因肿瘤引起。
[饮食原则]白带多的女性,身体虚弱,应补充营养,增强体质。牛奶、鸡蛋、豆浆、瘦肉、动物内脏等均宜。若体型虚胖,痰湿过重者,则应少食厚味和煎炒炙煿或易生痰留湿的甜腻食品。宜食山药、扁豆、莲子、白果、薏仁米、蚕豆、绿豆、黑木耳、豇豆、胡桃肉、淡菜、芹菜、龟肉等食物。
[食疗验方]1.白扁豆散:白扁豆炒焦研末,每次5~10克,用甜酒少许冲服,1天2次。或白扁豆花5~10克,捣烂绞汁,加沸水少许服,1天2次。
2.白扁豆煨猪肚:白扁豆2两(100克),纳入1个猪肚内,炖服,常食用。
3.白扁豆炒山药:白扁豆100克,淮山药100克,切成小片,经常炒食。白扁豆先炒,加热要透,再添入山药片同炒。
4.白果豆浆:白果10枚,去壳捣烂,与豆浆1碗共煮服,1天1次。称杏(银杏即白果)腐汤。
5.白果蒸鸡蛋:白果仁2~3个,研末,另取鸡蛋1个打一小孔,将药塞蛋内,饭上蒸熟食,日服1~2个,或用白果仁4~5个,酒煮食,连服4~5天。
6.白果莲肉乌骨鸡:赤白带下、下元虚惫(注:指肾气亏虚),白果、莲肉、江米各15克,为末,用乌骨鸡1只,去肠盛药煮烂,空心服之。
7.薏米芡实粥:薏仁米100克,芡实(鸡头米)150克,大米适量,煮粥服(可加油盐调味)常用。
薏苡仁健脾渗湿,清肺排脓,生用清利湿热,可治黄带,炒用健脾燥湿,可治白带。能上清肺热,下理脾胃,药性缓和,是一味清补、利湿、健胃的食品。
2.黄带:妇女阴道排出一种浅黄色的黏液,间或微有腥臭,稠黏而淋漓不断,称为黄带。黄带病因有湿热、气虚两种,但主要是湿热。
[饮食原则]饮食宜清淡、多汤水,忌辛椒,温热之品。如新鲜蔬菜:芹菜,菊花脑、冬瓜、西瓜、苋菜、马兰头、绿豆、赤小豆、荸荠、紫菜等。
[食疗验方]1.马齿苋蛋清汁:鲜马齿苋250克,捣烂绞汁,调鸡蛋清(2个)蒸熟服。1天2次,连服7天。
2.蚕豆花糖汁:蚕豆花50克,白糖适量,共煮汁服。常用。或蚕豆花露:以干蚕豆花2.5公斤,蒸成露1.25公斤,每次服100~200克。
3.绿豆木耳散:绿豆500克,黑木耳100克,共炒焦研末,每次15克,用米汤冲服。1天2次。
4.鸡冠花鲜藕汁:鲜鸡冠花500克洗净,加水适量,煎煮,每20分钟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共煎3次,合并煎液,再继续以小火煎煮浓缩,到将要干锅时,加入鲜藕汁500毫升,再加热至稠黏时,停火,待温,拌入干燥的白糖粉500克把煎液吸净,混匀,晒干,压碎,装瓶备用。每次10克,以沸水冲化,炖服,每日3次。
5.菊花脑蛋汤:菊花脑150~250克,鸡蛋1个,烧汤饮,常用。
6.香干丝素炒芹菜:芹菜200克,香干50克,煸炒。对黄带而有腥臭者宜用。
⑧ 怎样用药浴治疗带下病
带下病是指带下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常出现女性生殖器系统炎症性疾病。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脾肾功能失常,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所致。临床辨证一般分虚实两型,虚证为脾肾虚型:主症为带下色自如涕,伴有头晕乏力,面色不华,饮食少进,腰酸无力,或下肢浮肿,舌淡苔薄腻,脉濡缓;虚寒型:主症为带下清稀,淋漓不断,少腹冷痛,伴有眩晕,腰酸如坠,足膝无力,舌淡苔薄,脉沉弱。实证为湿热蕴结下焦型:主症为带下色黄如脓样,或黄白相兼,质多黏稠,气味腥秽,伴有阴道瘙痒或灼热,小便黄赤,舌红苔腻,脉滑数。
方一【组成】鲜马齿苋120克(或干品60克),大蒜15克,黄柏30克。
【用法】马齿苋去杂质洗净,与大蒜、黄柏一并入锅中,加水2 000毫升,煎煮约10分钟后,去渣取汁,倒入浴盆中,令患者趁热熏之,待水温后,坐浴之。
【功用】清热利湿解毒。
【适应证】带下属湿热型者。
【说明】马齿苋功擅清热解毒,又可祛湿热,破瘀血,黄柏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大蒜长于解毒杀虫,与马齿苋相合,清热利湿解毒之功尤著,故治湿热型带下证颇为适宜。
方二【组成】蒲公英30克,蛇床子、苦参、金银花、连翘各20克,败酱草35克,紫花地丁15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煎沸后,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外阴、阴道。每晚熏洗1次,每剂连用3日。同时加服加味逍遥丸(中成药),每服6克,每日2次,白开水送服。
【功用】清热解毒,燥湿止带。
【适应证】细菌性阴道炎。
【说明】蒲公英、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草均有清热解毒,消炎灭菌的作用;蛇床子、苦参、败酱草能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方三【组成】蛇床子、地肤子、土茯苓各15克,苦参12克,黄柏10克,川椒6克。
【用法】上药布包水煎取汁,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阴部。每日2或3次,每次15分钟。
【功用】清热燥湿杀虫。
【适应证】阴道炎。
【说明】方中蛇床子、苦参清热解毒,杀虫止痒,辅以土茯苓、地肤子、黄柏清热燥湿,祛风杀虫止痒;更佐以川椒逐寒利湿,杀虫止痒。全方共奏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之功。
方四【组成】苍术、百部、蛇床子、黄柏、苦参、连翘、明矾各6克,荆芥、土槿皮各15克。
【用法】上药加水浓煎成250毫升,用灌肠器做阴道冲洗。每日1或2次,6日为1个疗程。
【功用】清热解毒,燥湿祛风,杀虫。
【适应证】阴道炎、宫颈炎。
【说明】方中以苦参、蛇床子、百部、土槿皮为主,清热解毒,杀虫止痒;辅以黄柏、苍术清热燥湿以解湿热下注;佐以连翘清热解毒;荆芥祛风胜湿;明矾收涩止带。
方五【组成】鲜石榴根皮50克,鲜桃树叶、苦楝皮、生黄柏各30克,鲜桉树叶25克,花椒20粒,冰片3克(后下)。
【用法】上药水煎弃渣后加入冰片,趁热先熏蒸,待水温后外洗。每日2次,每次20分钟,5日为1个疗程。
【功用】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适应证】阴道炎。
【说明】方中以鲜石榴根皮、鲜桃树叶、苦楝皮、鲜桉树叶为主,清热解毒,杀虫止痒,其中石榴根皮还具有收敛止带作用;佐以黄柏加强清热燥湿;花椒逐寒湿、杀虫;冰片消炎止痛。
方六【组成】白花蛇舌草60~90克,冰片3克,黄柏、苦参、土槿皮各15克,蛇床子50克,花椒9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煎沸5~10分钟,将药液倒入盆内,再加入冰片溶于药汁中,待温后坐浴。每日2次。
【功用】清热解毒,燥湿杀虫。
【适应证】老年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
【说明】本方以白花蛇舌草为主,清热解毒利湿,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该药抗菌消炎作用明显;辅以苦参、蛇床子、土槿皮、黄柏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佐以花椒逐寒湿杀虫,冰片消炎止痛。
方七【组成】白鲜皮、鸡血藤、首乌、生地各30克,麻黄9克,红花6克,仙灵脾15克。
【用法】上药水煎过滤去渣,倒入盆内坐浴。每日2次,每次半小时。
【功用】养血生津,止痒。
【适应证】老年性阴道炎及外阴白斑。
【说明】白鲜皮清热解毒,祛风燥湿;鸡血藤、首乌、生地、红花养血活血,润燥止痒;仙灵脾温肾益精;麻黄祛风胜湿。
方八【组成】蛇床子50克,花椒1克,白矾5克。
【用法】将上药加水1 000毫升,煎汤留汁,洗浴阴部。每日2次。
【功用】杀虫止痒。
【适应证】滴虫性阴道炎。
【说明】本方重用蛇床子以祛风燥湿,杀虫止痒,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该药对滴虫有抑杀作用;辅以花椒杀虫止痒,白矾收敛止带。
方九【组成】蛇床子30克,野菊花15克,苦参12克。
【用法】将上药加水适量,煎汤过滤去渣,倒入盆内,趁热熏洗阴部。每日1剂,每日洗2或3次。
【功用】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适应证】滴虫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
【说明】方中蛇床子祛风燥湿,杀虫止痒;野菊花性味苦辛微寒,能清热解毒;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全方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功效。
方十【组成】蒲公英、黄柏、苦参、生大黄、紫槿皮各20克,生黄精30克,川椒15克。
【用法】将上药煎30分钟,趁热熏蒸外阴,待温度不烫手时,把一部分药液倒入另一干净水盆中,用少量纱布缠在右手示指上,蘸药水洗外阴、阴道。每晚熏洗1次。次日在药渣中再对入水至半盆,熬开后继续如上法使用。
【功用】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适应证】真菌性阴道炎。
【说明】本方以蒲公英、黄柏、大黄清热解毒为主;辅以苦参、紫槿皮、川椒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更佐以黄精益阴润燥。适用于热毒较盛而兼见阴伤者。
方十一【组成】土茯苓、苦参、苦楝根皮、百部、蛇床子、乌梅、川黄柏、地肤子、土槿皮、儿茶各等量。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加清水适量,煮沸5~10分钟,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再坐浴,反复擦洗外阴、阴道。每日早、晚各1次,每日1剂。
【功用】清热除湿,杀虫止痒。
【适应证】真菌性阴道炎。
【说明】苦参、百部、苦楝根皮、土槿皮、蛇床子清热解毒,除湿止痒;土茯苓、川黄柏清热燥湿,解毒;佐以地肤子祛风胜湿,止痒;更用乌梅味酸收敛止带,并改变阴道酸度,合儿茶清热祛湿。
方十二【组成】苦参、鹤虱、黄柏各30克,硼砂、冰片(后下)各5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煮沸10~15分钟,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熏洗阴部,每次熏洗3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
【功用】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适应证】真菌性阴道炎。
【说明】苦参、鹤虱、黄柏清热燥湿,杀虫止痒,辅以硼砂、冰片清热解毒,祛腐生肌。
方十三【组成】蛇床子、防风、透骨草、苦参、川椒、蒺藜、黄柏、金银花、槐花各10~16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趁热熏洗和坐浴外阴。每日2次,10日为1个疗程。
【功用】祛风除湿,清热止带。
【适应证】带下病。
【说明】方中以苦参、蛇床子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为主;辅以白蒺藜、防风、透骨草祛风除湿;佐以黄柏、金银花、槐花解毒凉血;少用川椒杀虫止痒,能祛风除湿,清热止带。
方十四【组成】吴茱萸、杜仲、蛇床子、五味子各30克,木香、丁香各15克。
【用法】上药用纱布包好,加水1 000毫升煮沸,取汁趁热熏洗小腹患部,先熏后洗,并可坐浴。每日早晚各1次。
【功用】温阳行气,燥湿止带。
【适应证】带下病。
【说明】吴茱萸散寒除湿;丁香、木香行气温阳;杜仲补肝肾,固冲任;五味子秘精气,收敛止带。全方能通温阳行气,燥湿止带。
方十五【组成】乌梅、苦参、忍冬藤、鹤虱各30克,苍术、自矾、蛇床子、雄黄、威灵仙、川黄柏、川椒、防风、白芷各15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文火煎沸5~10分钟,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熏蒸阴部,待不烫手时,再浸洗阴部。一般每晚熏洗1次,重者2次。
【功用】清热除湿,解毒杀虫,祛风止痒。
【适应证】滴虫性阴道炎。
【说明】方以苦参、忍冬藤、防风、威灵仙祛风除湿止痒;黄柏、苍术、白芷、蛇床子、川椒清热燥湿,杀虫止痒;雄黄败毒杀虫;乌梅、白矾收敛止带。
方十六【组成】苦参、蛇床子各30克,白头翁、百部各15克,冰片(后下)、雄黄(后下)各5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煮沸5~10分钟,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外阴、阴道。每次熏洗3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
【功用】清热解毒,燥湿杀虫。
【适应证】带下病(滴虫性阴道炎)。
【说明】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苦参、蛇床子、白头翁、百部都有抗滴虫作用,故被本方列为主药,起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之功;雄黄亦能解毒、杀虫,更佐以冰片解毒生肌。
方十七【组成】苦参、蛇床子、野菊花、土茯苓各30克,百部、川椒各15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3 000毫升,煎沸5~10分钟去渣(药渣备作第2次用,因1剂药可用2次),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再坐浴,每次熏洗15~20分钟。
【功用】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适应证】带下病。
【说明】方用苦参、蛇床子、野菊花、百部清热解毒,燥湿杀虫;土茯苓祛湿解毒;川椒杀虫止痒。
方十八【组成】柴胡12克,陈皮、鸦胆子、炒荆芥穗各10克,党参、山药、薏苡仁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加水400毫升煎服,早晚各服150~200毫升。晚睡前再加水2 000毫升浓煎,坐浴熏洗,7天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忌食生冷、油腻、刺激食物。
【功用】疏肝健脾,除湿止带。
【适应证】带下病。
【说明】方中柴胡、陈皮疏肝理气行气;党参、山药健脾益气除湿;薏苡仁利湿清热,炒荆芥穗收敛止带;鸦胆子清热燥湿,杀虫解毒。诸药合用,有疏肝解郁、健脾益气除湿功效。
方十九【组成】狼牙(仙鹤草根芽)300克。
【用法】将上药洗净,晒干剪碎,用6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2次煎剂,过滤,装入瓶中,每次50毫升灌入阴道冲洗。
【功用】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适应证】滴虫性阴道炎。
【说明】临床实践证明,狼牙不仅能杀灭滴虫,而且还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是滴虫性阴道炎的首选药。
方二十【组成】功劳叶、生大黄、苦参、土槿皮、土茯苓、蛇床子各25克,雄黄10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取汁,先熏洗外阴10分钟,后坐浴3分钟,每日1剂,每日洗2或3次。
【功用】清热燥湿,解毒杀虫。
【适应证】真菌性阴道炎。
【说明】方中苦参、蛇床子、土槿皮、土茯苓祛风燥湿,杀虫止痒;雄黄解毒杀虫,功劳叶、大黄清热燥湿解毒。诸药配伍,有清热燥湿、解毒杀虫功效。
方二十一【组成】蛇床子、苦参各35克,白头翁、仙鹤草、乌梅各20克。
【用法】上药煎汤取汁,先用蒸气熏外阴,待水温适中时再用药液坐浴,并清洗阴道。
【功用】清热燥湿,杀虫。
【适应证】滴虫性阴道炎。
【说明】方中蛇床子、苦参清热燥湿,止痒杀虫;白头翁、仙鹤草可直接杀灭阴道滴虫;乌梅味酸,亦具有杀虫作用。
⑨ 带下病有哪些辅助疗法
①中药熏洗:解毒祛湿,杀虫止痒。白头翁、黄柏、蒲公英、苦参、仙鹤草各30克,蛇床子版20克。将上述权药水煎,去渣熏洗,每日1次。
②保留灌肠:若带下伴有腹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可选用中药保留灌肠。红藤、蒲公英、败酱草、土茯苓各20克。水煎取汁50~100毫克,保留灌肠,每日1次。
③针灸疗法:选用带脉、白环俞、气海、三阴交、阴陵泉、行间等穴位,用泻法,每日1次,7~10日为1个疗程,对治疗湿热湿毒带下,有很大帮助。
选用带脉、白环俞、气海、三阴交、关元、足三里等,平补平泻,每日1次,7~10日为1个疗程,对治疗脾阳虚、肾阳虚等引起的寒湿带下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⑩ 中医说的带下病能治好吗
病情分复析:有时用药物治疗制会导致月经失调的,且情志因素饮食因素也会导致月经失调。 指导意见:带下病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病,就是白带多有炎症,通过治疗可以不可以治愈的。你的药物可以不可以继续吃,影响月经是不要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