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医怎样治疗梅核气
你好!中医治疗梅核气主要以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为主,可以使用厚朴半夏汤等药物治疗,最好到中医科就诊进行辨证,根据检查选择治疗。
❷ 昨天看中医,说是痰湿,梅核气,给开了一大堆中药,以前没看过中医,想让大家看看
您好
梅核气的特点就是感觉喉中有异物,但是不影响吞咽。其病机就是痰湿。
药方治疗梅核气没有问题
❸ 哪位高人知道治疗梅核气的最有效秘方和方法
中医上就没有绝对的秘方,因为药治百病,不治百人。每个人情况不一,梅核气是古中医的说法,声力茶对梅核气和慢性咽炎是分开对待的,二者不等同,
❹ 中医如何治疗梅核气
甘麦大枣汤
❺ 中医所说的“梅核气”是怎么回事
“梅核气”又有梅核、梅核风、回食丹等名,多发于中年女性。《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最早描述了“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的症状。明?《赤水玄珠》卷三立梅核气病名:“生生子曰:梅核气者,喉中介介如梗状。又曰:痰结块在喉间,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者是也。”本病不影响呼吸、吞咽等正常生理功能,但由于咽喉的异物感,常令患者忧心忡忡,精神负担过重,甚至有严重的恐癌心理,以致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中医所说的“梅核气”属于咽喉部位的异常感觉,以咽喉异物感如梅核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特征,与七情郁结,气机不利有关。本病相当于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癔球,但本病不完全等同于西医所说的咽异感症。也就是说本病主要是由精神因素所致,应与局部或全身疾病所致的咽部异物感仔细鉴别。现就咽异感症的常见病因介绍如下: 咽异感症是临床经常遇到的症状。咽部神经分布极为丰富,感觉和运动神经主要来自于咽后壁内的咽丛,含有迷走、舌咽、副神经颅根和颈交感神经的分支。此外,尚有三叉神经第二支司喉咽、扁桃体区及软腭的感觉,舌咽神经直接分支分布于扁桃体下极及舌根,故咽部感觉非常敏感,全身许多器官的疾病,可通过神经的反射和传导作用,使咽部发生异常感觉。故咽异感症的产生机制较为复杂。 一、咽及咽临近器官的因素:无论原发性或继发性,凡病变累及咽腔或咽壁的任何一层组织(粘膜层、 腱膜层、肌层 、筋膜层、 咽后壁的颈深间隙等),使咽部的神经受到刺激,或已诱发神经炎症,咽缩肌痉挛或强直,或使吞咽机能受到影响。上述种种情况均可产生咽异感症。 二、远端器官和全身性因素:迷走神经胸腔和腹腔诸脏器中有着广泛的分布,这些脏器患病时可在咽部产生各种异常感觉。这种异常感觉的产生,可能是迷走神经的反射作用引起,也可能是迷走神经受到刺激后,使内脏运动增强,食管蠕动增加,或环咽肌发生痉挛之故。 三、精神因素:对于咽异感症(无论是精神性的或器质性)的发生和轻重有着显著的影响。这可能与间脑,尤其是丘脑下部的机能状态有关。已患咽异感症的病人,常常企图通过咳嗽、咯痰或空咽等动作来解除咽部的不适感觉,结果不仅不能达到目的,反而因为咽部总在不停地运动和将大量空气吞入胃内,使原有的异常感觉更为加重。 四、器质性疾病:咽部疾病,如各型咽炎,扁桃体炎、扁桃体角化、囊肿、结石、瘢痕及脓肿,咽囊炎,悬雍垂过长,鼻咽炎,口咽及喉的异物、瘢痕及肿瘤,慢性咽扁桃体炎,会厌囊肿,舌扁桃体炎,舌根部的静脉曲张、囊肿及肿瘤,舌甲状腺,咽部憩室等。邻近器官疾病,如鼻窦炎,茎突过长,颈部肿块、瘘管及淋巴结炎,食管疾病(如痉挛、憩室、蹼、失弛缓症状、早期恶性肿瘤、食管神经官能症等)。颈综合征(由颈椎及其软组织病变引起),喉病(如喉上神经炎、早期喉外癌、风湿性环杓关节炎、一侧声带麻痹等),牙病,耳病,舌甲囊肿,甲状腺肿,甲状腺的炎症及肿瘤。舌咽神经痛,颈动脉炎等。原发性口腔干燥症,也可引起咽异物感。远离器官的疾病,如左心室扩大,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包炎伴积液,肺肿瘤及脓肿,主动脉瘤,膈疝,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癌,幽门痉挛,蛔虫逆行症,胆石症等。 上述诸病常易为医生所忽视,或虽经有关科室予以确诊,仍未认识到与咽异感症有密切联系。临床上常可见到,许多患消化道溃疡病人,经治疗后溃疡症状得到控制,咽部的异常感觉也随之减轻。所以在临床分析病情时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神性疾病或精神因素:癔病、疑病症、疑癌症、神经衰弱、焦虑状态、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外伤后精神创伤等。 二、注意器质性因素与精神性因素的关系:患咽异感症的病人,尤其是病期较长者,常兼备器质性和精神性两种因素,或因器质性疾病为时已久,精神疑虑随之丛生,其中以疑癌者多见,不可误作纯精神因素而忽视之。 三、全身因素与局部因素的关系:许多局部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咽异感症,可在全身健康状况发生变化时(如经绝期、月经期、全身情况衰弱时等)方出现。另外,咽部是许多全身性疾病,如急性传染病、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的重要反映部位,有时咽部病变继发于上述疾病,即产生咽异感症的根本原因,不在咽而在全身。认识此点有助于全面分析病情。 四、分清主要的和次要的方面:一是原发病较隐蔽,而咽部病变较明显,诊断中易致颠倒本末,误果为因。例如将缺铁性贫血或颈综合征引起的咽粘膜萎缩误诊为萎缩性咽炎;鼻窦炎引起的舌扁桃体肥大误诊为舌扁桃体炎;糖尿病引起的口腔、咽部粘膜干燥误诊为原发性口腔干燥症等。另一种情况是两病并存,一主一次,但因次者易查,而忽视另有主病存在。例如慢性咽炎是一常见病,又易发现,故临床上曾有将早期食管癌同时患有慢性咽炎的患者单纯诊断为慢性咽炎,几致延误病情。故在诊断中宜详询症状,尤其是咽部以外的伴发症状,细加分析,仔细检查,一遇可疑,不可轻易放过。对一时无把握确诊的病例。还须继续观察,反复检查。 综上所述,咽异感症包括了“梅核气”,而“梅核气”不能等同于咽异感症。在临床工作中因此而误诊误治者屡见不鲜,所以切不可忽略两者的鉴别。
❻ 梅核气的中医治疗
《金匮要略》:“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所谓“炙脔”,是中内医容常用以比喻堵塞咽喉中的痰涎,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古人称之为“梅核气”,女性尤其多见。表现为有咽喉中异物感,吞吐不得,情志不畅,胸闷,舌苔白腻,脉弦滑。此证多见于现代医学的咽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生姜,干苏叶。治疗宜行气解郁,清热化湿,活血利咽,降逆化痰。
情志而致痰湿阻滞,治以疏肝理气解郁,郁金15g,香附12g,半夏10g,厚朴10g,桔梗10g,柴胡12g,茯苓20g。胸胁苦闷者,加柴胡12g,薤白15g;口干,舌质偏红者,加夏枯草12g,杭菊10g。
建议先用中药调养,治愈后再来食疗,避免再犯。
❼ 中医(梅核气)请详解
中医的梅核气是指:咽喉部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嚥之不下,多由肝气郁结,痰湿阻滞,气滞于上,气机升降失调所致。
❽ 中医中所说的“梅核气”是什么样的症状,如何治疗
梅核气是指咽喉中有异常感觉,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的病症。是痰气互结的一种病证。胁肋窜痛是肝郁气滞的表现,头痛如果颠顶是属于肝经的,建议用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治疗。
❾ 中医说的 梅核气有治好的么请说说方法
梅核气是以咽喉中常有异物感如梅核阻于喉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但不影响进内食为特征的病证容
梅核气多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肝郁脾滞,津液不得输布成痰,痰气结于咽喉引起。
患者自觉咽喉中有异物感,无疼痛,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不碍饮食,时轻时重,伴精神抑郁,胸胁胀痛,纳呆,困倦,消瘦,妇女月经不调,舌暗,脉弦。治宜疏肝解郁,消痰散结,方用半夏厚朴汤、逍遥散等。
梅核气的主要特点是咽喉、胸膜间有异物感.所以你现在的症状来看不太像,至于具体的什么病,得根据你的脉象和舌象来定
❿ 中医中所说的“梅核气”是什么样的症状,如何治疗
中医里梅核气是指咽喉中有异常感觉,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的病症。如梅核塞于咽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特征的咽喉疾病。主要的治疗就是根据中医辨证用药主要分为
肝郁气滞型
【证见】 咽喉内有异物感,或如梅核堵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甚则感到窒闷难忍,但不碍饮食。患者常精神抑郁,多虑多疑,并觉胸闷胁胀,善太息,郁怒,嗳气。舌质淡红,苔白,脉弦。
【治法】 疏肝理气解郁。
【方药】
1.主方半夏厚朴汤加减
处方:法半夏12克,厚朴10克,茯苓15克,香附12克,紫苏12克,白芍15克,薄荷6克(后下),甘草6克,生姜3片。水煎服。
胸胁苦闷者,加柴胡12克、薤白15克。口干,舌质偏红者,加夏枯草12克、杭菊10克。
2.中成药
(1)逍遥丸,口服,大蜜丸每次2丸,水蜜丸每次10~15克,每日1—2次;水泛丸每次8~10丸,每日1。3次。
(2)丹栀逍遥丸,每次6—8片,每日2次。
脾虚痰聚型
【证见】 咽喉内异物感,常觉痰多难咯。或有咳嗽痰白,肢倦,纳呆,脘腹胀满。舌胖苔白腻,脉滑。
【治法】 健脾理气化痰。
【方药】
1.主方二陈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处方:法半夏12克,陈皮6克,茯苓15克,神曲12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砂仁6克(后下)。水煎服。
若痰黄舌红者,加黄芩12克、薄荷6克(后下)。心烦者,加合欢花10克、素馨花10克。
2.中成药
(1)四君子丸(冲剂、液、袋泡剂),口服,水泛丸每次3—6克,冲剂每次15克,袋泡剂每次1~2袋,每日3次;合剂每次5—10毫升,每日2次。
(2)陈夏六君子丸,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3次。
(3)香砂养胃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2次。 你可以找当地中医生看一下
网上是不可能一次性决绝问题的,而且还具有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