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请各位中医大夫来帮帮我,谢谢大家的好心了。好人有好报!希望大家帮帮我!
你好,在无性兴奋状态下阴茎容易勃起,且久久不倒,或者房事后仍不衰软,即为阴茎异常勃起症,中医称为阳强。
阳强多由于情志不舒,肝郁化火,火灼宗筋,致使筋体拘急;或湿热闭阻宗筋脉道,脉络郁阻,而致茎体强硬不衰;或因房事过度,精液久泄,耗损真阴,阴虚阳亢,而致茎体脉络瘀阻而坚硬不倒。
阳强的辨证论治
肝火亢盛型:
【证见】 阴茎无故坚硬勃起,或交媾后仍坚硬挺勃,久久不衰,常伴有茎中疼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唇干口燥。舌质边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 清肝泻火。
【方药】
1.主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处方:龙胆草9克,黄芩9克,栀子9克,泽泻10克,木通10克,车前子12克,当归10克,柴胡9克,生地黄18克,甘草6克,桃仁9克,红花6克,王不留行1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2.单方验方:(1)龙胆泻肝汤加黑豆方。处方:柴胡6克,龙胆草6克,木通6克,泽泻9克,生地黄9克,车前子9克,黄芩9克,栀子9克,当归9克,黑豆60克,生甘草梢3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
(2)龙胆泻肝汤加减处方:龙胆草1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生地黄20克,车前子10克,泽泻10克,当归10克,夏枯草10克,玄明粉10克(冲服),木通9克,远志6克,胆南星6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
阴虚火旺型:
【证见】 阴茎易举,举而难倒,性交时立即精泄而收;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失眠盗汗,腰膝酸软,遗精早泄。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 滋阴清热,益肾安神。
【方药】
1.主方 (1)大补阴丸加减处方:黄柏10克,知母10克,熟地黄24克,龟板20克,山茱萸12克,山药20克,猪脊髓5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2)若因劳心劳神过度,引起虚火亢盛而致者,宜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可选引火两安汤玄参18克,麦冬12克,牡丹皮9克,沙参15克,黄连9克,肉桂3克(冲服)。或用加减济心丹,人参10克,炒酸枣仁10克,熟地黄24克,玄参20克,麦冬10克,牡丹皮9克,莲子心6克,茯苓12克。
2.单方验方:(1)玄参软坚汤处方:生地黄20克,地骨皮20克,天冬20克,玄参15克,知母15克,赤芍15克,桃仁15克,黄柏12克,淡竹叶12克,路路通12克,地龙12克,木通1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2)麦冬知母汤处方:玄参50克,麦冬50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肉桂5克(为末另服)。水煎服,每日l剂。
(3)养阴清热汤处方:生地黄12克,龟板12克,黄柏9克,知母9克,牛膝9克,木通5克,龙胆草5克,山茱萸9克,玄参9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
败精阻窍型:
【证见】 欲念时起,阳强不倒,或交媾之后仍持续勃起不收,茎硬刺痒,少腹拘急。苔薄腻,脉弦细涩。
【治法】 祛除败精,通窍柔筋。
【方药】
1.主方虎杖散合活络效灵丹加减处方:虎杖15克,麝香2克,当归15克,丹参20克,乳香6克,没药6克,地龙lO克,夜交藤15克,三棱9克,莪术9克,滑石30克,甘草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复方丹参片,每次服4片,每日3次,开水送服。(2)大黄廑虫丸,每次服9克,每日3次,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1)当归桃仁汤处方:当归10克,穿山甲9克,白芍15克,生地黄15克,桃仁9克,三棱9克,莪术9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2)桃红活血汤处方:桃仁9克,红花9克,王不留行12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升麻9克,桔梗6克,菟丝子12克,肉苁蓉9克,黄柏9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阳强的饮食疗法:
1、黑豆甘草饮:黑豆15克,甘草6克,水煎汤频服。适用于阴虚火旺型阳强。
2、桃仁煲墨鱼汤:桃仁10克,墨鱼1条(约250克)。墨鱼洗净切块,连骨煲汤,调味饮汤食鱼。适用于败精阻窍型阳强。
3、益母草乌豆糖水:益母草30克,乌豆60克,加水3碗煎至1碗,调入红糖适量服食。
Ⅱ 子宫脱垂护理问题
子宫脱垂是指支撑子宫的组织受损伤或薄弱,致使用权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外口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外的一种生殖伴邻近器官变位的综合症。 临床上因脱垂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一、二、三度。常见症状为腹部下坠、腰酸、劳动或行走后加重。严重者排尿困难,或尿频、尿潴留、尿失禁及白带过多等。三度脱垂者宫颈及宫体均脱出阴道外,宫颈及阴道粘膜增厚,易发生糜烂或感染,且行走不便。常因过度劳累、剧烈咳嗽、排便用力等引起反复发作,如不及时治疗,往往迁延不愈。 中医称本病为“阴挺”,因多发生在产后,故又称“产肠不收”或“子肠不收”。多由素体虚弱,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及肾气亏损,带脉失约,冲任不固;或多产、难产、产时用力过度伤及胞络,而致胞宫失于维系所致,故本病多为虚证。 中药子宫脱垂升提散为中医治疗子宫脱垂疾病疗效最为显著之方剂,其遵循传统中医内病外治之理念,以中药熏蒸之法治疗子宫脱垂,借助药力和热力的作用,通过皮肤、粘膜作用于肌体,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流畅,进而实现升阳益气、补肾固脱之治疗功效,达到彻底治愈子宫脱垂疾病的目的。 自疗注意事项 ①注意卧床休息,睡时宜垫高臀部或脚部,抬高二块砖的高度。 ②产后不过早下床活动,特别不能过早地参加重体力劳动。 ③避免长期站立或下蹲、屏气等增加腹压的动作。 ④保持大小便的通畅。 ⑤及时治疗慢性气管炎、腹泻等增加腹压的疾病。 ⑥哺乳期不应超过两年,以免子宫及其支持组织萎缩。 ⑦适当进行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⑧增加营养,多食有补气、补肾作用的食品,如鸡、山药、扁豆、莲子、芡实、泥鳅、淡菜、韭菜、大枣等。 ⑨节制房事。
Ⅲ 阴挺是什么意思
阴挺,中医名词,指女性子宫脱垂或阴道壁膨出。阴挺往往与分娩有关,如产后回调理答不当,中气不足,或者肾气不固,带脉失约。也见于长期慢性咳嗽、便秘、年老体衰导致冲任不固,提摄无力。根据临床征候特点,主要分为气虚证和肾虚证。
Ⅳ 中医所说的“阴挺”是指什么
阴挺就是子宫脱垂的症状,建议及时的口服补中益气丸的方法治疗的。无效时要及时的通过手术的方法治疗的了
Ⅳ 子宫脱垂的护理
中医 中医称本病为“阴挺”,因多发生在产后,故又称“产肠不收”或“子肠不收”。多由素体虚弱,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及肾气亏损,带脉失约,冲任不固;或多产、难产、产时用力过度伤及胞络,而致胞宫失于维系所致,故本病多为虚证。 由病理病机可知,中医治疗子宫脱垂的原则即应是补气提升,温阳益肾,益气固脱。治法上应按“虚者补之,陷者举之,脱者固之”的原则,中药子宫脱垂升提散即为遵循此理组方而得来,其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肾固脱为主法治疗子宫脱垂,既重益气升提以补气虚,又能补肾固涩以强肾气,虚中挟湿热者,先清湿热以治其标,继升提固涩以治其本。 (1)更年期及老年期的妇女,应特别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同时,更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减少精神负担,排除紧张、焦虑、恐惧的心情。 (2)应适当减轻工作,避免参加重体力劳动。 (3)要注意营养,适当进行身体锻炼,坚持做肛提肌运动锻炼,以防组织过度松弛或过早衰退。 (4)积极防治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和习惯性便秘,定期进行全身及妇科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更年期和老年期妇女的各种常见病。 (5)及早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在除外妇科肿瘤、心血管疾病、乳腺癌、高脂血症和肝胆疾患等全身性疾病时,应及时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它不但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减轻和缓解更年期症状,还可以改善更年期和老年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甚至消失而产生子宫脱垂和阴道壁膨出的生理学基础。
Ⅵ 中医所讲阴挺是什么意思
以子宫脱垂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版。
可参权看http://ke..com/view/1202883.htm
Ⅶ 阴挺是怎么回事
阴吹的病因及治疗
偶尔,有些妇女到妇科门诊求医,很难为情地说,阴道里有气流冲出,有时伴有响声,状似肛门放屁一样,使她们惊恐万分。这就是祖国医学所称的阴吹,凡妇人阴道里时时出气,或气出有声,状如矢气者,谓阴吹。许多患者由于感到羞耻,不敢向丈夫或医生诉说,所以就医者远较实际患者为少,因而临床上似为少见。
那么,阴吹究竟是怎么回事,有了阴吹又该怎么办呢?这里就它的来龙去脉简单地介绍一下。
1.产后体虚阴吹大多数发生于产后妇女,特别是多产妇、体质虚弱者,中医属气血大虚,中气下陷。究其发生机理,还得从分娩过程中产道的变化说起。未曾产育的妇女的阴道,虽然形为内宽外狭的喇叭状,但在正常情况下,阴道外面的盆底肌肉与筋膜保持着一定的张力,对阴道壁有提托作用,使阴道前后壁贴合在一起,管腔消失,外阴的两侧大小阴唇闭合,遮盖阴道口,好像两扇关闭的门一样,阻止空气进入阴道内。在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阴道明显扩张而松弛;盆底提托阴道壁的肌肉组织和筋膜断裂,或过度伸张而失去弹性,这样,阴道前后壁不能密贴而形成空腔。会阴裂伤使阴道外口开张,不能遮盖阴道,使空气能进入阴道内。这种情况一般在产褥期能够恢复,但有部分产妇不能完全复原,特别是分娩过程中产程时间过长,胎儿较大或骨盆偏窄使胎儿娩出困难,阴道手术产如钳产或吸引产,都会使盆底组织损伤严重而难以恢复。多产妇由于产道反复损伤,阴道自然较松弛。体质虚弱的产妇,虽然损伤不严重,其恢复也较慢。在上述情况下,当阴道形成负压(如仰卧、吸气等)时,空气即进入阴道最深处(穹窿部),当起身或增加腹压时,空气即从阴道排出,并常有响声。
这种原因所致的阴吹,处理上包括三方面:(1)服用大补气血,提升中气的药物;(2)增强体质,促进产后恢复;(3)局部肌肉锻炼,除了产后保健操外,着重进行盆底、肛门和阴道肌肉收缩的锻炼,有助于产道的复原。
2.阴道感染有些阴道炎的妇女也会有阴道排气的现象,但这些患者,阴道排出的气流多较微弱,而更主要的是有白带增多、外阴瘙痒或阴道不适感觉。这是由于感染阴道的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气体并存于阴道内,当体位改变或增加腹压时,这些气体即从阴道里排出。致病的微生物多数为厌氧菌或阴道滴虫,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当到医院看妇科,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3.直肠-阴道瘘这是较少见的原因,由于直肠和阴道之间存在着异常通道(瘘管),当肛门排气时,小部分气体通过瘘管进入阴道,然后排出体外。其发生原因可为先天性,也可为后天性,前者称先天性直肠-阴道瘘,出生时已存在,故症状从新生儿时即出现;后者主要发生于产伤、直肠或阴道手术创伤,或直肠和阴道之间的隔膜发生晚期癌肿坏死而成,症状出现于产后或手术后不久,或伴有晚期癌肿(大便或阴道有脓血)的表现。这种情况需到医院检查,行修补手术或对癌肿进行治疗
Ⅷ 中医拔罐的适应症
1.内科疾病:感冒、咳嗽、肺痈、哮喘、心悸、不寐、多寐、健忘、百合病、胃脘痛、呕吐、反胃、呃逆、痞满、泄泻、便秘、腹痛、胃下垂、饮证、痿证、眩晕、胁痛、郁证、水肿、淋证、癃闭、遗尿、遗精、阳痿、男性不育、阳强、风温、暑湿,秋燥。 2.外科疾病:红丝疔,丹毒,有头疽,疖病,乳痈,脱肛,急性阑尾炎,急性胆绞痛,急性胰腺炎,急性输尿管结石。
3.骨科疾病:落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肩关节周围炎、颈肩纤维织炎、肱骨外上髁炎、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类风湿性骨关节炎等。
4.妇科疾病:经行先期、经行后期、经行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闭、痛经、白带、黄带、赤带、妊娠呕吐、产后缺乳、产后腹痛、人工流产综合症、脏躁、阴挺、阴吹、阴痒、不孕症、产后大便困难、产后发热等。
5.儿科疾病:小儿发热、小儿呕吐、小儿泄泻、小儿厌食、小儿夜啼、小儿遗尿、百日咳、腮腺炎等。
6、皮肤科疾病:缠腰火丹、银屑病、牛皮癣、斑秃、湿疹、瘾疹、风瘙痒、漆疮、疥疮、蛇皮癣、皮痹、白癜风等。
7.五官科疾病:针眼、睑弦赤烂、流泪症、沙眼、目痒、目赤肿痛、目翳、远视、近视、视神经痿缩、鼻塞、鼻渊、鼻鼽、咽喉肿痛、乳蛾、口疮、牙痛、下颌关节紊乱症。
Ⅸ 陈念祖生平经历(重点),著作~对中医的认识及贡献..
陈念祖,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就读于福州鳌峰书院。苦攻经史之余,还钻研医学,专心研究古代医学经典,颇有心得。见原书文辞深奥,遂加以浅注,或编成歌诀。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中举。后会试不第,寄寓京师。适光禄寺卿伊朝栋患中风症,手足瘫痪,汤水不入,群医束手。念祖投以大剂而愈,声名大噪。后回长乐,任吴航书院山长。嘉庆三年(1798年),主讲泉州清源书院。嘉庆六年(1801年),再入京会试,不第,参加大挑,成绩甲等,以知县分发直隶保阳(今河北省保定)候补。时值盛夏,瘟疫流行,念祖用浅显韵语编成《时方歌括》,教医生按法施治,救活甚众。直隶总督熊谦得痹症,手指麻木,延及臂腕。念祖教以常服“黄芪五物汤”,并开方补肾养肝,病遂愈。其间还治愈当地妇女阴挺症。嘉庆十三年(1808年),吏部郎谢在田头项强痛,心下满,小便不利,服表药无汗,反而烦躁,六脉洪散。经念祖处以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再投以栀子豉汤,病不再发。嘉庆十七年(1812年),署磁州,改任枣强,升同知,擢代理正定知府。公务繁剧,仍撰写医书,为人治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以年老请休,在福州石井巷井上草堂讲学,培养医学人才;并曾治愈琉球国王之风症。
著作:《神农本草经读》、《医学三字经》、《时方妙用》、《时方歌括》、《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女科要旨》、《新方八陈砭》、《十药神书注解》、《金匮要略浅注》、《金匮方歌括》、《伤寒医诀串解》等。
念祖吸收古代医学精华,结合自己临床经验加以应用、补充,对医学通俗化、大众化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