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疔疮吃什么中药
犀角地黄汤是基本配方,在根据的基本情况配置药物
B. 中药药方
【肉桂】
【性味】辛;甘;热
【归经】肾;脾;心;肝经
【功能主治】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温经通脉。主肾阳不足;命门火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小便不利或频数;短气喘促;浮肿尿少诸证;命门火衰;火不归源;戴阳;格阳;及上热下寒;面赤足冷;头晕耳鸣;口舌糜破;脾肾虚寒;脘腹冷痛;食减便溏;肾虚腰痛;寒湿痹痛;寒疝疼痛;宫冷不孕;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阴疽流注;或虚寒痈疡脓成不溃;或溃后不敛。
【泽兰】
【性味】味苦;辛;性微温
【归经】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行水消肿;解毒消痈。主妇女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症瘕浮肿;跌打损伤;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熏洗。
【皂角刺】
【性味】辛;温
【归经】肝;肺经
【功能主治】消毒透脓;搜风;杀虫。主痈疽肿疮毒;瘰疬;疮疹顽癣;产后缺乳;胎衣不下;疠风。
【地丁】
【性味】苦、辛;寒
【归经】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瘰疬,丹毒;毒蛇咬伤。
出处:《中华本草》
从这四味药的药性上来分析,此方应该是治疗:疔疮肿毒;痈疽发背;阴疽流注;或虚寒痈疡脓成不溃;或溃后不敛,包括丹毒,淋巴结核,无名肿毒,痈疮等等。可以内服(但是肉桂用量过大)也可以外洗(地丁用量又太小了)。
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C. 什么中草药治疗疔毒 疮痈 无名肿毒最有效
龙珠软膏,抹上半个小时就明显不痛了,配合牛黄解毒片大概第二天就能下地,一个星期痊愈,亲身实践,而且试过两次了。
D. 怎样用药浴治疗疔疮
疗是常见的外科疾患,多因脏腑火毒为患,或外感热毒之邪,郁滞肌肤而成。发病一般较迅速,多发于颜面、手足等处,发于颜面称“颜面疔”,发于四肢称“红丝疗”,发于手指末端称“蛇头疔”等。初起局部无头,或有粟米粒状疮头,或痒或麻,继则红肿热痛,以后疮形扩大,疼痛加剧而呈搏动性,在疮头出现白色脓点,破溃后出黄稠脓液,逐渐肿退痛止,趋向痊愈。如果误治或失治,容易引起“疔疮走黄”而危及生命。
方一【组成】葱头、紫花地丁、生蜜各适量。
【用法】将上三物共捣烂取汁,涂洗患处。
【功用】解毒消肿。
【适应证】疔疮肿毒。
【说明】葱头能消肿毒,有良好的抗菌消炎作用。紫花地丁为痈肿疔毒要药,其功能凉血,消肿毒。蜂蜜能止痛解毒,故三者合用,解毒消肿,功效益彰,对疗疮肿毒较为适宜。
方二【组成】莴苣适量。
【用法】将莴苣捣烂,绞取汁,先以针刺破疔疮头及四畔,再用莴苣汁擦洗患处。
【功用】清热泻火解毒。
【适应证】鱼脐疔。
【说明】鱼脐疔即疫疔,是指因感染疫毒所致头面、颈项、手臂初起皮肤小疹,形如蚊迹,继之疮头黑而深,四周红赤腐浆,出血坏死,形如鱼脐状,发热恶寒的病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皮肤炭疽等疫患,莴苣功能泄心去热,解燔炙火毒,故能有效地治疗上症。
方三【组成】田螺1个,冰片少许。
【用法】将冰片放入田螺内化为水,取其水涂洗患处。
【功用】清热消肿止痛。
【适应证】疔疮。
【说明】田螺性味甘咸寒,能外敷治热疮。冰片有消肿止痛泻火功效,药理研究表明其有抑菌消炎作用。
方四【组成】10%大蒜液。
【用法】用纱布浸入蒜液,湿洗患处。
【功用】抗菌消炎。
【适应证】唇疔。
【说明】唇疔是指疔生于口唇。大蒜有抗菌消炎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化脓性组织感染,有较好的疗效。
方五【组成】赤小豆150克,大黄35克。
【用法】上药放沙锅内,对人凉水300毫升,煎沸去渣,趁热将药水装在带细跟的新喷壶内,不断淋洗患处,下接搪瓷盆。如果药水已凉,加热后再倒入小喷壶内,再继续淋洗1遍。每日可淋洗2次,每剂药可用2日。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疔疮。
【说明】赤小豆排痈肿脓血,大黄功能清热解毒。
方六【组成】黄芪、当归、荆芥穗、地骨皮、木通各100克,白矾50克。
【用法】将上药研为细末,每次用50克,煎液洗患处。
【功用】托毒活血,祛风散邪。
【适应证】疔疮。
【说明】黄芪能生血生肌,排脓内托,其托毒之力较强,配伍当归活血,木通通络,荆芥穗祛风,地骨皮清热,诸药合用,尤适用于疔疮内毒较盛而欲内陷者。
方七【组成】芭蕉树根茎500克,石菖蒲全株100克。
【用法】将上药水煎,以热气熏患处,待药液变温后,以液洗患处。每日2次,3~5日为1个疗程。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红丝疔。
【说明】芭蕉根茎功能泻热解毒,治一切肿毒。石菖蒲有祛风去湿、活血解毒的作用,故两者相伍,可治红丝疔。
方八【组成】黄连70克。
【用法】黄连加水2 000毫升,煮沸3次,每次15分钟,冷却备用,不去渣,不加防腐剂。用时将药液置于瓷杯内,浸泡患指,药液以浸没全部病灶为宜,浸泡3小时后拭干,外敷黄连纱条,以消毒纱布包扎,然后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5~10日为1个疗程。
【功用】清热,泄火,解毒。
【适应证】蛇头疔。
【说明】黄连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是治痈疽疮疡、无名肿毒的要药。现代临床上亦常用黄连治疗皮肤感染性炎症,能使疼痛减轻,炎症消退。
方九【组成】大黄、黄连各15克,陈皮、甘草各12克,白酒1 000毫升。
【用法】将上药浸于白酒中1周,用时取药棉蘸药液擦洗患处,同时将蘸有药液的药棉敷于疮上,每日擦敷4~6次。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疔疮。
【说明】方中大黄、黄连皆为清热解毒的佳药,陈皮理气消肿,甘草解毒。
E. 治疗面部疔疮的中药喝多少服才会好阿为什么喝了五服更严重了(是不是生理周期原因)有经验的中医...
体毒多、未能排出。多因铁木刺伤而妄施针挑挤压,火毒入侵,蕴结肌肤;或过食肥厚、酗酒等,脏腑积热,毒内发所致。体质不同恢复周期亦不同。建:早睡多运,吃木耳银耳海带之类,恢复更快。长期能保健康、消病因。
F. 疔疮用什么药极佳
上述是局部用药,像中药方面的如意金黄散、拔毒膏等;若疖疮反复发作,多跟脏腑失调有关,如糖尿病等可有这样的表现。
G. 哪些中药可以治疗头部疔疮
用平常所用的小葱一把,取葱白,捣碎如泥,快好时放入蜂蜜少许,包于疔疮上,12小时换一次,一般是二到三天就会好啦。《其效如神》
葱白就是小葱下面白的那一段
H. 疔疮怎么治
什么叫疔疮?H很多人都不晓得. 疔疮是常见的外科急症,好发于面部和指端.因其专初起形小根属深,底脚坚硬如钉,故名疔疮.多因外感风邪火毒,或因外伤感染而发.其证多发于颜面,四肢以及躯干部位.证见发病急,变化迅速,初起者形如粟米状,形虽小而质坚硬,根基深在,继则?热红肿,肿势速增而疼痛转剧,待脓溃疔根出者始可肿消痛减而渐愈.若处理迟延不当,或失治误治,致热毒更甚者,易成走黄之险证. 通常治疗的办法是内服治疗.通过消化分解吸收再到局部大都要经过3天以后才能真正有效,效果不是特别快,而且服用中草药的过程中有许多伤胃的现象.郭氏祖传疔疮药是一种疮部直接敷用药物,用一种植物根茎里的寄生虫做引子,其药理是通过药虫在疔疮口的敷包吸收掉人体通过疮口创排出的毒素.促进排毒(化脓越多毒素越多尽快把疔疮的根引出来,只有把根拉出来才能彻底恢复)疗效特佳
I. 疔疮的症状是什么请问如何用中医治疗
疖子
疖子,中医认为是热毒侵入皮肤而发病,属于疮疡热证,所以又称“热疖”。版细小如钉而反应权较重的疖子,则称为“疔疮”。疖子以头、面、颈、背、臀等处最为多见;疔疮主要见于颜面及手指、足趾。疖子虽小,但也不可忽视对它的预防和治疗。
首先,要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否则葡萄球菌侵入毛囊、皮脂腺及皮下组织,就会化脓而发病。
平时用野菊花、金银花、蒲公英、绿豆衣各12克,甘草6克,煎水代茶饮用,也有助于预防疖子的发生。也可少量服用六神丸。
一旦发生疖子,宜内外兼治。内服清热解毒中药,可用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马齿苋各15克,水煎服用。外敷清热解毒中药,可用新鲜马齿苋60克,或用蒲公英60克,或用败酱草60克,或用芙蓉花嫩叶60克,加少许食盐,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药2~4次,对尚未化脓的疖子效果较好。已经化脓的,必须让疖子成熟溃破,脓液流出,才能逐渐愈合。
J. 疔疮怎么治疗
疔疮是一种发病迅速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及部分特异性感染性疾病。
本病以其形小根深坚硬,状如钉丁之状而得名,病情变化迅速,容易毒邪走散。按发病部位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颜面部疗疮、手足部疔疮、红丝疗、烂疔、疫疔五种。烂疔和疫疔属特异性感染性疾病。颜面部疔疮
颜面部疔疮是指发于颜面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本病由于发生的部位不同,而名称亦不同,如生于眉心的称眉心疔;生于两眉棱的称眉棱疔;生于颊车的称颊疔;生于鼻部的称鼻疔;生于眼胞的称眼胞疔;生于颧部的称额疔;生于人中穴处的称人中疔;生于人中两旁的称虎须疗;生于口角的称锁口疔;生于唇部的称唇疔;生于颏部的称承浆疔。病名虽异,但其病因病机、辨证基本相同,故合并论述,并统名为颜面部疔疮。其特点是:疮形如粟,根深坚硬,状如钉之状,若治疗、护理不当,容易引起走黄。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颜面部的疖、痈。
【鉴别诊断】
1.疖
虽也好发于颜面部,但根脚浅表,范围不超过36cm,一般无全身症状。2.有头疽
初起有粟粒样的脓头,但逐渐范围扩大形成多个脓头,破溃如蜂窝状,范围往往超过9-12cm;多发于项背部肌肉丰厚之处;发展较慢,病程较长。
[预防与调护】
1.宜清淡饮食,多饮水,忌食膏粱厚味、辛辣、烟酒等。
2.保持心情舒畅。
3.有全身症状的要卧床休息。
4.忌内服发散、辛温药物。
4.忌房事。
6.局部忌挤压、碰撞、挑刺、早期切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