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治疗肝脾脾胃湿热的中药方有哪些
病情分析:
治疗肝脾、脾胃湿热得中药方有很多,比如说温胆汤、蒿芩清胆汤、左金丸、泻黄散等。
意见建议:温胆汤、蒿芩清胆汤主治肝脾、脾胃湿热;左金丸主治肝火犯胃;泻黄散主治脾胃伏火。
② 治疗脾胃湿热的中成药有那些
热属阳,湿属阴,清热用凉药,凉则助湿,治湿用温药,温则助热,加回之治湿药多香答燥,易耗伤津液,故临证需仔细辨别,用药要掌握好分寸。脾胃虚弱是生湿之源,往往先有湿而后化热,临床亦不多见湿重于热,即是湿热并重,治疗也多以化湿理气为主,因湿邪最易阻滞气机,理气有助祛湿,祛湿最常见藿香、佩兰、蔻仁、菖蒲、茯苓、苡仁等芳化淡渗平和之品,待湿去热孤再适当加入清热药。
推荐中成药:五苓散
③ 求一个治疗脾胃湿热,积食的中药药方,多谢
加味保和丸,湿重的话可以加服四妙丸。 服药前提:辨证必须准确是脾胃湿热哦 药方的话:平胃散甲减。其实中药治疗脾胃湿热的方剂还是很多的哦!效果也很好。
④ 脾胃湿热证的中药处方有哪些
(1)鱼腥草菊花汤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化浊,祛痰。适合脾胃湿热,有湿热黄疸,脘腹胀满,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者服用。
[处方]鱼腥草15克,野菊花6克,茵陈15克,佩兰10克,草果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2)黄连竹茹陈皮汤
[主治]清热泻火,和胃降逆,活血祛瘀,止痛生肌。
[处方]黄连6克,竹茹10克,陈皮6克,半夏10克,苓10克,甘草3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元胡10克,川楝子10克,木香6克,黑蒲黄6克,白及10克,大黄末(冲服)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3)三仁汤
[主治]宣畅中焦,化湿清热。
[处方]杏仁15克,飞滑石18克,通草6克,白蔻仁6克,淡竹叶6克,厚朴6克,生薏苡仁12克,法半夏15克。
[用法]水煎两次分2次服,每日2剂。
⑤ 跪求祛除湿热的中药方子
要除湿热,饮食必须以清淡为主,辣椒、狗肉、牛肉、羊肉、酒等,最好想都不要想;韭菜、生姜、胡椒、花椒等甘温滋腻,以及火锅、烹炸、烧烤等辛温助热的食物,得少吃;取而代之的,应该是赤小豆、绿豆、芹菜、黄瓜、薏苡仁、莲子、茯苓、鸭肉、鲫鱼、冬瓜、苦瓜、藕等甘寒、甘平的食物。
绿豆藕:粗壮肥藕1节,去皮,冲洗干净备用。绿豆50克,用清水浸泡后取出,装入藕孔内,放入锅中,加清水炖至熟透,调以食盐进食。
泥鳅炖豆腐:泥鳅500克去腮及内脏,冲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煮至半熟,再加豆腐250克,食盐适量,炖至熟烂即成。
相对而言,用中药治疗湿热比较麻烦,因为湿热纠缠,很难分开。如果单纯祛湿,容易助热;单纯清热,湿邪又容易滞留。所以,当湿热体质造成的影响过大时,要请中医论证开药。一般来说,多用三仁汤(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仁、半夏)
⑥ 治疗脾胃湿热的中成药
这个可以使用一些清热利湿的中药比较常用的有黄连黄芩,加上一些行气利湿的药物比如说茯苓白术,车前子薏米之类的都是可以的,建议你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吧
⑦ 治疗脾胃湿热症有哪些中药处方
【中药处方】
(1)鱼腥草菊花汤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化浊,祛痰。适合脾胃湿热,有湿热黄疸,脘腹胀满,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者服用。
[处方]鱼腥草15克,野菊花6克,茵陈15克,佩兰10克,草果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2)黄连竹茹陈皮汤
[主治]清热泻火,和胃降逆,活血祛瘀,止痛生肌。
[处方]黄连6克,竹茹10克,陈皮6克,半夏10克,苓10克,甘草3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元胡10克,川楝子10克,木香6克,黑蒲黄6克,白及10克,大黄末(冲服)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3)三仁汤
[主治]宣畅中焦,化湿清热。
[处方]杏仁15克,飞滑石18克,通草6克,白蔻仁6克,淡竹叶6克,厚朴6克,生薏苡仁12克,法半夏15克。
[用法]水煎两次分2次服,每日2剂。
⑧ 饭后胃痛,脾胃湿热。求有效中药方
上面那个药方不是治疗脾胃湿热的,,我这里给你一个中药方
胃痛,脾胃湿热可以用清中汤治疗
清中汤
【来源】《医学心悟》卷三。
【组成】香附
陈皮各4.5克
黑山栀
金铃子
延胡索各2.4克
甘草(炙)1.5克
川黄连(姜汁炒)3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热厥胃痛,或作或止,舌燥唇焦,溺赤便闭,喜冷畏热,脉洪大有力。
【来源】《古今医彻》卷一
【组成】黄连2钱,山栀(炒)2钱,陈皮1钱半,茯苓1钱半,半夏1钱(姜汤泡7次),草豆蔻仁(捣碎)7分,甘草(炙)7分。
【用法】上以水2钟,加生姜3片,煎至8分,食前服。
【主治】胃脘火痛。外感胃脘痛,里有热者
⑨ 肠胃湿热。脾胃虚有什么好的中药方
建议换个更高明的中医看看。
中医最重视个体化辩证治疗,效果如何最重要的还是诊断者(即医生)水平。通过医生的望闻切诊后,根据病机、病因,病位,病情、病势等结合就诊者的个人体质而活用古方。若一开始因医生的水平有限而诊断有误那就谈不上治疗了,有人便因此提出“中医无用论”(失之偏颇)。
望闻切诊要求医生与患者面对面的交流,并通过舌苔、脉相、大小便状态、病人口述的感知等辩证分析后再开出具体的方子。并有可能在定期内(即所谓的疗程)进行更换方剂的药量或是更换方子。
所以建议不要在网上求药,不一定适合你。甚至乱用药还会加重病情,毕竟我们不能拿自己的身体来做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