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医中药 > 小儿惊风的中医治疗

小儿惊风的中医治疗

发布时间:2021-02-05 20:35:13

1. 怎样用药浴治疗小儿惊风

惊风又称惊厥、抽风,是以抽搐伴神昏为特征的小儿常见危急病。根据发病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两种。急惊风起病急骤,以身体壮热、痰涎壅盛、四肢拘急、项背强直、目睛上视、牙关紧闭、抽搐、昏迷为临床特征;慢惊风起病缓慢,时抽时止,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倦怠,嗜睡或昏迷,体温不高,或四肢发冷为临床特征。
方一【组成】银花30克,薄荷25克。
【用法】先将上药放入清水中浸润,然后蒸馏收集药液,药渣加水适量,温浸1小时,浸没沉淀并浓缩至适量,合并馏液加入乙醇15毫升,再加蒸馏水至100毫升,用以重点擦洗曲池、大椎、风池、风府及腋下。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外感发热所致高热惊厥。
【说明】银花能清热解毒,且有轻宣疏散功效,常配伍薄荷,以增强其疏散清热之力。
方二【组成】天麻、朱砂各3克,乌蛇肉(酒浸)5克,白矾、青黛各6克,麝香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为散,贮瓶密封备用。使用时,每取本散9克,桃枝叶1扎,加清水适量煎10沸,待温用毛巾蘸药水外洗前胸、腹、头面及四肢。每日1次。
【功用】清热熄风,开窍护脑。
【适应证】小儿惊风。
【说明】天麻功能熄风止痉,为治肝风内动常用之药,用治惊风抽搐之证,不论寒证、热证皆可配用,治疗小儿惊风,则以本品配伍朱砂、青黛、麝香等。
方三【组成】石膏150克,石菖蒲60克,雷丸90克。
【用法】先将上药捣碎,以水适量煎煮,滤出药液,适温浴患儿,并洗头面尤佳。
【功用】祛风解毒,镇静定惊。
【适应证】小儿惊风。
【说明】石膏为大寒之品,功能清热泻火,可用于实热亢盛之证。菖蒲不但具有芳香开窍、宁心安神之功,且兼有化湿豁痰之效,故配伍雷丸辟秽,更有利于对惊风所致的高热神昏的治疗。
方四【组成】麻黄、柴胡、雷丸各60克,郁金、蛇蜕各30克,石膏15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以水适量煎煮,滤得药液,适温时浴患儿。
【功用】清热解毒,镇静解痉。
【适应证】小儿惊风。
【说明】麻黄主风寒外来,有宣肺气,开腠理之功。故治肺病多用,小儿惊风多由风寒外袭肺而致邪热壅盛,故本方以麻黄祛邪平喘化痰为主,配伍郁金理气,石膏清热,蛇蜕透邪,雷丸辟秽,其作用更强。

2. 中医:小儿惊风是什么样的症状

以四肢抽畜,颈项强直,两目上视,牙关紧闭,神智昏迷为主症。可因外感时邪(症见高热头痛,咳嗽咽红)、痰热内蕴(症见发热,咳吐不利,食少呕吐,腹痛)、暴受惊恐(症见夜寐不安,昏睡不醒,醒后啼哭)引起。推荐针灸治疗,作用很好。希望可以帮到你!

3. 中医认为天麻: 息风止痉:惊痫抽搐,小儿惊风,破伤风 平肝潜阳:肝阳上亢,头晕头痛 祛风除痹:

抽搐,小儿惊风、这个是不是热惊厥啊? 有没有到医院检查确诊啊,这个是不是癫痫疾病,最好去检查确诊一下。另外中医是很好的治疗方式,如果是精神内科方面的疾病,最好是采用外科的方式治疗,具体是需要根据检查结果看的。

4. 中医如何治疗小儿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属于中医的“急惊风”范畴。中医认为,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是由于感受外邪,入里化热,热极生风所致。中医治疗小儿高热惊厥采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在惊厥发作之时,急予针刺人中、涌泉等穴位,以尽快控制抽搐,然后再行中药治疗

小儿高热惊厥发作之时,热势较高,四肢抽搐,两目直视。大约持续 3 ~ 5 分钟后一般能够缓解。抽搐缓解后,患儿发热仍很高, 这时如不积极退热,可能还会再次发生惊厥。在这种情况下,中医治疗应采用清热解毒,平肝熄风的方法。中药可选用羚羊角、生石膏、钩藤、菊花、生地、桑叶、寒水石、黄芩、郁金等。也可以选用牛黄镇惊丸、救急散、小儿牛黄散等中成药。还可以用羚羊角粉冲服。

小儿高热惊厥缓解后,发热渐退,病情平稳之后,中医应根据患儿所患疾病,临床主要证候特点,进行辨证治疗。如果是因为一般感染性疾病导致的惊厥,中药治疗应侧重清热解毒。如果是某种传染病导致的惊厥,中药应针对不同的传染病进行治疗。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中药应加用平肝熄风之品,如钩藤、生牡蛎、僵蚕、地龙、全蝎、蝉蜕等,这样可使肝风平熄,阴阳平衡,避免惊厥再度发作。

有的孩子高热惊厥反复发作,这是因为惊厥缓解后脏腑功能没有得到调理,或者余邪仍然存在。因此,提醒家长们注意,孩子高热惊厥以后应该用中药进一步调理,以防惊厥反复发作。

5. 小儿急惊风怎样根治

小儿惊厥:惊厥又称抽风,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紧急症状,各年龄小儿均可发生,尤以6岁以下儿童多见,特别多见于婴幼儿。多由高热、脑膜炎、脑炎、癫痫、中毒等所致。惊厥反复发作或持续时间过长,可引起脑缺氧性损害、脑肿,甚至引起呼吸衰竭而死亡。本病初发的表现是意识突然丧失,同时有全身的或局限于某一肢体的抽动,还多伴有双眼上翻、凝视或斜视,也可伴有吐白沫和大小便失禁。而新生儿期可表现为轻微的全身性或局限性抽搐,如凝视、面肌抽搐,呼吸不规则等。中医学认为惊厥是惊风发作时的证候。

6. 小儿惊风是怎样导致的

小儿在病变中发生抽搐、神昏时,中医称为惊风。

如发病迅速,病势急骤者,称为内急惊风;如病容情缓慢,病程日久,称为慢惊风。急惊风多由外感风温、暑湿热邪,或饮食所伤、卒受惊恐等所致;慢惊风多因久吐、久泻,或大病久病之后,或急惊风迁延不愈而致。

7. 小儿惊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敷贴法

()新鲜蛆!洗净捣烂,蜂蜜调匀成膏,贴敷门处。适用于急惊风。

(2)桃树内层皮120克,葱白20个,灯心6条,上药共捣烂如泥,外敷患儿两足心处,每日换药1次,3-5日为1疗程。适用于急、慢惊风。

(3)桃仁、郁李仁各14粒,黄栀子6克,鸡蛋清适量,前药研为细末,入鸡蛋清和匀,摊于布上,敷于患儿手腕脉搏处,24小时后去掉,以敷处出现青黑色为度。适用于急、慢惊风。

(4)新鲜蛆叫(洗净)7条,白糖100克,共捣为泥膏状,贴敷于自门处。24小时后换药再敷。适用于急、慢惊风。

(5)胡椒、栀子、葱白各7个,飞面、鸡蛋清适量,前2味研细,与后3味捣和,摊布上,贴心窝,24小时除下。适用于慢惊风。

(6)灶心土、鸡蛋清,两药调敷头顶、心口。适用于慢惊风。

2.敷脐法

(1)车前子巧克,炙黄蔑、白术、炒白芍各9克,炮附子、肉豆范、丁香各6克,炙甘草、炮姜炭各3克,共研细,蜜调成膏剂,敷脐。适用于慢惊风。

(2)燕子巢1个,鸡蛋清适量,将燕子巢捣烂,入鸡蛋清和匀,敷脐上,绷带固定,干则更换新药,连续敷2-3次。适用于慢惊风。

(3)全蝎5个,娱蛤1条,僵蚕5条,蝉蜕7个,诸药研成细末,填脐中,外盖煮熟鸡蛋1枚,用布袋束好,每日换药1次,连敷3-5日。适用于急、慢惊风。

(4)活蟾蛛(即癞蛤蟆)破腹除去内脏,放脐上,蟾蛛发热后,另换1只。适用于慢惊风。

3.药熨法

(1)麻黄120克,甘草60克,蝉蜕、白僵蚕、全蝎各21枚,陈胆星30克,白附子、防风、川乌、天麻、川芍、白芷、木香各15克,干姜12克,牛黄、冰片、轻粉各6克,察香3克,朱砂、雄黄各24克,研为细末,前14味药煎取浓汁,加蜂蜜收膏,加入后6味药末,和捏成锭子,临用时,以淡姜汤摩锭,温熨小儿前胸、后背。适用于急惊风。

(2)生营蒲、生艾叶各等份,捣为粗末,再取生姜汁、葱白汁、麻油、醋拌炒药末,布包热熨,临证热熨时,分别从头颈、胸背及四肢由上往下反复推揉熨引3遍。适用于急惊风,喉中痰鸣,昏沉不醒,四肢抽搐者。

(3)党参、黄蔑、白术、甘草、酒白芍、陈皮、半夏、天麻、川乌、全蝎、南星、丁香各6克,朱砂1克,姜3克,枣5枚,将诸药炒热,布包熨脐部。适用于慢惊风。

(4)黄土1000克,入酒醋各半,调和炒热,布包熨腹部。适用于慢惊风。

4.药浴法

蜂房30克,加水1000毫升煎煮,取药液沐浴,或用燕窝泥亦可。适用于小儿惊风,发热手搐者。

5.取嚏法

(1)开窍通关散(牙皂、雄黄、细辛、蟾赊、寮香、冰片等)吹在取嚏。适用急惊风神昏抽搐者。

(2)皂角、半夏各等份为末,吹在取嚏。适用于急惊风初起者。

6.擦牙法

(1)乌梅(生者)1个,擦牙。适用于急惊风牙关紧闭不能服药者。

(2)母丁香1粒,人中白适量,将母丁香细嚼,人中白研细,以其母的中指血共调擦牙上,即苏。适用于急惊风牙关紧闭,不能服药者。

7.灌肠法

(1)安宫牛黄丸1粒,大黄苏打片10片,以温水100毫升溶解,注射器直接推入肛门,保留15分钟,肠鸣腹泻,燥屎排尽,热退抽止。适用于急惊风。

Z)薄荷叶、寒水石各15克,青黛、白僵蚕、朱砂各3克,全蝎2枚,炒猪牙皂角、槐角各1.5克,共为细末,灯草汤和乳汁调,时时灌肠。适用于急惊风。

8.搽药法

薄荷、防风各15克,麦冬9克,胆星6克,黄连3克,当归6克,羚羊角3克,上药水煎,以药汁搽抹胸背。适用于急、慢惊风。

9.推擦法

(1)银花20克,薄荷15克,上药放入清水中浸润,蒸馏收集馏液,药渣加水适量,温浸1小时,浸液沉淀并浓缩至适量,合并馏液加入乙醇15毫升,加蒸馏水至100毫升,重点推擦曲池、大椎、风池、风府及腋下。适用于急惊风高热、神昏抽搐者。

(2)花椒15克,用热水浸泡1小时,以拇指、食指蘸药液,按以下顺序推擦:①掐百会穴3次,手法宜轻,再在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处各掐1次,最后掐前额眉上阳白至曲鬓一带共7次。男掐左额(女掐右额)及眉心7次。②两侧肩井穴各掐7次。③八邪穴(包括合谷)掐7次,太渊穴掐7次。④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推7次。⑤双委中及足跟各掐7次。推擦完毕后,再取生姜3克,花椒1克,葱白1根,冬瓜皮6克,盐1.5克,菜油30毫升,加水少许,熬煎待温,用手指蘸药液再按上述顺序推擦1遍。适用于慢惊风。

(3)先取熊胆0.2克,化入5毫升水中,将药液滴入患儿脐中2-3滴,再以手掌轻轻推擦,每次1分钟,每小时1次,直至症状消失。适用于慢惊风。

(4)天竺黄9克,青黛、轻粉各3克,黑丑15克,共为末,白蜜为丸,薄荷汤调,摩擦胸口。适用于急惊风。

(5)龙胆草、防风、青黛、钩藤各9克,黄连1克,共为末,加入牛黄、冰片、香少许为丸,用金银花汤调,摩擦胸口。适用于急、慢惊风。

8. 中医里面说的惊风发病时要怎么急时治疗

提问
网络知道
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中医里面说惊风
我来答
1条回答

独自驰骋的风
LV.7 2019-02-13

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重病症,以临床出现抽搐、昏迷为主要特征。又称“惊厥”,俗名“抽风”。任何季节均可发生,一般以1~5岁的小儿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其症情往往比较凶险,变化迅速,威胁小儿生命。所以,古代医家认为惊风是一种恶候。如《东医宝鉴•小儿》说:“小儿疾之最危者,无越惊风之证”。《幼科释谜•惊风》也说:“小儿之病,最重惟惊”。
惊风的症状,临床上可归纳为八候。所谓八候,即搐、搦、颤、掣、反、引、窜、视。八候的出现,表示惊风已在发作。但惊风发作时,不一定八候全部出现。由于惊风的发病有急有缓,证候表现有虚有实,有寒有热,故临证常将惊风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凡起病急暴,属阳属实者,统称急惊风;凡病势缓慢,属阴属虚者,统称慢惊风。
病因病机
急惊风的病因多由外感时邪或暴受惊恐所致。新生儿肌肤薄弱,腠理不密,寒暖不能自调,极易感受外邪,由表入里,由卫转气,郁而化热化火,火甚生痰,热极生风。主要病机为热、痰、惊、风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病位主要在心肝二经。
慢惊风的病因多由喂养不当,或吐泻之后,脾胃损伤,脾虚肝旺,肝风内动,而引起虚风。亦可由于急惊风邪恋不解,迁延不愈,正气已虚,肾阴亏损,水不涵木,致虚风内动。病在肝经,与脾肾有关。

9. 小儿惊风能治好吗

小儿惊风的意思,也就是说孩子出现了抽风的症状。多是在学龄前的孩子版发病,年龄愈小,权发病率愈高,7岁以上则逐渐减少,有急、慢惊风之分。建议使用一些中药来进行调理。也应该积极查明导致孩子惊风的原因,及早治愈病症。

10. 我女儿在5个多朋时突然抽畜,中医说是小儿惊风,吃了两个月的中药,还没彻底好,请问哪里看的好,非常着急

一般有 脾虚原因引起的 建议 中成药 参苓白术散(丸)和琥珀抱龙丸调理一段看 结合针灸

阅读全文

与小儿惊风的中医治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万博动物医院在线电话 浏览:380
临淄爱佳宠物医院 浏览:582
苏泊尔养生壶怎么样打开 浏览:104
肝转移的治疗方法 浏览:845
养生壶如何做现磨咖啡 浏览:787
中医治疗失眠能根治吗 浏览:391
望京附近看妇科好的医院 浏览:773
治疗药物依赖的医院 浏览:100
闵行区中医院地址 浏览:543
治疗顽固性失眠的药物 浏览:489
石龙人民医院体检 浏览:507
盛京医院妇科哪个医生好 浏览:613
甘肃省人民医院烧伤科 浏览:724
老年痴呆严重送康复医院好吗 浏览:185
治疗糖尿病阳痿的中药方 浏览:565
汕头潮阳哪里有宠物医院 浏览:984
医院妇科治疗仪 浏览:758
兴义博爱医院妇科 浏览:749
湖北武汉儿童医院电话 浏览:190
最好的传染病医院 浏览: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