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人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你怎样从景和情的角度看待李华的《春行即兴》
这首诗写抄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❷ 山寺静无尘,花妍景似春.
山中的寺庙寂静的彷佛连尘土都没有,繁花盛开的景色好像春天一样.妍是美丽的意思,在这里是说花的美丽景色,即繁花盛开.
❸ 春行即兴 本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这是一首景物小.作者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这首诗写的是静景,然而静景偏于动处写:水流、花落、鸟啼,无一不是变动的景象.李华因在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而此诗正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当时宜阳位置很重要,唐代最大的行宫之一──连昌宫就坐落在这里.境内女几山是著名的风景区,山上古木流泉,鸟语花香,景色妍丽,是一座天然的大花园.它年年都吸引着皇室、贵族、墨客、游人前来观赏.然而,在安史之乱中,这里却遭到严重破坏,景象荒凉.诗人在安史之乱后经过此地,心情可想而知.“宜阳城下草萋萋”,作者站立城头观赏景致,只见大片土地荒芜,处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接着,一笔便把人们的视野带到了连昌宫和女几山一带.“涧水东流复向西.”太平时期,登上那武后、玄宗曾走过的“玉真路”,不仅可以观看“鸣流走响韵,含笑树头花”的美景,而且也会看到农民利用涧水灌溉的万顷良田,但此时,这里清泠泠的山泉却再没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东流复向西”了.昔日,这里的香竹、古柳、怪柏、苍松,无处不吸引着众多的游客;而今,且莫说那些,就是红颜吐芳的春花,也早已无人欣赏了.“芳树无人花自落”,这里强调“无人”二字,便道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说明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只能任其自开自落了.“春山一路鸟空啼”,春山一路,不仅使人想象到山花烂熳,鸟语宛转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却成了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这里不仅再也见不到那么多的游人墨客,而且连耕农、樵夫、村姑都不见了.“自落”、“空啼”相照应,写出了诗人面对大好山河的多少寂寞之感.李渔《窥词管见》有云:“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诗和词在表现手法上是一致的.这首诗虽然还不能说就做到了“全篇不露秋毫情意”,但句句写景,句句含情,却是比较突出的.尤其值得提出的是,诗中虽然写的是绿草、芳树、山泉、鸟语,都是一些宜人之景,但是这些景色都是为衬托诗人凄凉的心境服务的,它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
❹ 春行即兴 李华 本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地方更何况吉粉花
❺ 山寺静无尘,花妍景似春是什么意思
山中的寺庙寂静而又没有尘土,繁花盛开的景色却好像春天一样
❻ 带有(黎、妍)的诗句
陆浑山火虽富妍,惜渠不遇昌黎仙。
风骨耸峭无妍姿,颇黎琢盌盛珠玑。
黎山分火种畲田。还看芳春景物妍。
(上面是带有 黎、妍的诗句,参考下!)
❼ 山寺静无尘,花妍景似春怎么解释
从字面上看容易理解:青山深处之寺院清静无尘,处处花开娇艳无比美景如春。看上去,这是写景的,赞美大自然中的美景。但也可能是表现自己的心情的,抒发自己向往怡然清净、亲近大自然,远离尘嚣的愿景。
❽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春行即兴》
分析意境类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解题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了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的第12题)
春行即景(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明确: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有“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点氛围),从中更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析情感)。
这是一首景物小诗。作者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这首诗写的是静景,然而静景偏于动处写:水流、花落、鸟啼,无一不是变动的景象。
李华因在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而此诗正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当时宜阳位置很重要,唐代最大的行宫之一──连昌宫就坐落在这里。境内女几山是著名的风景区,山上古木流泉,鸟语花香,景色妍丽,是一座天然的大花园。它年年都吸引着皇室、贵族、墨客、游人前来观赏。然而,在安史之乱中,这里却遭到严重破坏,景象荒凉。诗人在安史之乱后经过此地,心情可想而知。
“宜阳城下草萋萋”,作者站立城头观赏景致,只见大片土地荒芜,处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接着,一笔便把人们的视野带到了连昌宫和女几山一带。
“涧水东流复向西。”太平时期,登上那武后、玄宗曾走过的“玉真路”,不仅可以观看“鸣流走响韵,含笑树头花”的美景,而且也会看到农民利用涧水灌溉的万顷良田,但此时,这里清泠泠的山泉却再没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东流复向西”了。昔日,这里的香竹、古柳、怪柏、苍松,无处不吸引着众多的游客;而今,且莫说那些,就是红颜吐芳的春花,也早已无人欣赏了。
“芳树无人花自落”,这里强调“无人”二字,便道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说明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只能任其自开自落了。
“春山一路鸟空啼”,春山一路,不仅使人想象到山花烂漫,鸟语宛转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却成了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这里不仅再也见不到那么多的游人墨客,而且连耕农、樵夫、村姑都不见了。“自落”、“空啼”相照应,写出了诗人面对大好山河的多少寂寞之感。
李渔《窥词管见》有云:“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诗和词在表现手法上是一致的。这首诗虽然还不能说就做到了“全篇不露秋毫情意”,但句句写景,句句含情,却是比较突出的。尤其值得提出的是,诗中虽然写的是绿草、芳树、山泉、鸟语,都是一些宜人之景,但是这些景色都是为衬托诗人凄凉的心境服务的,它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