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医观点痰是由哪个脏器产生的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肺主呼吸,调节气的出入和升降。当邪气侵袭肺时,容易导致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运化,即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都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对于“有形之痰”大家可以自己分辨的主要有寒痰、热痰、湿痰及燥痰等。因痰从肺出,所以人们多认为肺生痰。但中医认为,咳痰,非肺之象,而是水行不利之象。那么咳嗽即为风不调之象,咳痰即为水不调之象。均非肺之独病,而是与其他脏腑均密切相关的。水代谢,中医认为由肺、脾、肾三脏所主。水谷入胃后,对人体有生理作用的津液浮游涌溢,输注于脾,通过脾的运化作用,布散津液到全身。其中一部分津液上输于肺,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使三焦水道通调,水液得以下输至膀胱;同时又通过肺气的宣发作用,以三焦为通道将津液布散于周身。下输至膀胱中的水液,再在肾的气化作用下,一部分(浊中之清的部分)上注于肺,润养肺金,一部分(浊中之浊的部分)化为尿液,排出体外。在临床上,脾脏最怕受困,一是气困(生气不布),二是湿困。脾脏相当于全身气机的中央枢纽,负责着水谷的转输。如果思虑耗神,元气受伤,生气不布,困厄脾阳,或久居湿地,淋雨涉水,外湿内侵,困厄脾阳,则津液转输不利,化成痰湿,上输于肺;同时,脾亦受痰湿之困,愈加重气困,两因相缠,脾越虚,痰越多。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肾为生痰之本,因为肾阳主一身之阳,脾阳根于肾阳,肾阳充足是脾阳健旺的根本。而脾阳健旺是正气内存的根本,正气内存则是邪不可干的保证。中医认为人身不过气、血、津液。气可以化津液就是卫,血可以生血气就是营。卫是气,血中之气;营是血,气中之血。气血是营卫之根本,营卫乃气血之运用。传统中医认为,就是气要化津液,津液要化血,血要化营,营要化气。人之机能就是此反复循环也,其理与西医之新陈代谢的道理是一样的,称呼不一尔。
Ⅱ l北京电视台《养生堂》慢性鼻炎的治疗
给你提供彻底治好鼻炎的方法吧,实际上,鼻炎的问题可以通过自己好好调理逐步彻底治好。治好后注意感冒的预防,避免因为反复感冒引发新的鼻炎就可以了。因为鼻炎是由长期或反复感冒、孕期激素水平增高、生活环境空气质量较差等,导致鼻纤毛大量死亡而降低鼻腔排毒能力,有害物停留鼻腔,造成鼻黏膜损伤而引发。
鼻炎的炎症部位会分泌大量脓性物质,即鼻涕。鼻涕里含有大量病菌和致炎物质,由于过于黏稠,鼻纤毛无法及时运送出去,鼻涕在鼻腔内堆积导致鼻腔炎症不断恶化,容易引发鼻窦炎。同时,也更容易引起感冒,形成鼻炎→感冒→鼻炎加重→更易感冒的恶性循环。同时,这些含有大量致炎物质的鼻涕会被鼻纤毛运送到鼻咽处,由于过于黏稠,无法滑入胃中进行灭菌,就粘在鼻咽、咽喉处。里面的致炎物质刺激咽喉软组织,引发咽喉炎,严重时表现出咳嗽症状。这些分泌物如果从口中吐出,就成了我们所说的痰。所以,咽炎通常伴随鼻炎发病。这也是单独治疗咽炎效果差的原因。
要彻底治疗鼻炎,可直接用鼻舒乐温和浸洗和调养鼻腔各个柔嫩组织,彻底清除组织表面鼻涕及鼻涕中的病毒和其它有害物质。一般早晚各洗一次即可。要达到效果注意一定要按照方法使用(注意别用到假冒伪劣,鼻黏膜本身很容易受损,安全和健康同样重要)。随着鼻咽处刺激物的消失,咽炎就会自然消失。同时,鼻腔内没有了刺激物,各组织炎症将会慢慢消失。 鼻纤毛的生理环境得到提高,负担减轻,鼻纤毛的排毒能力逐步恢复。鼻腔内由先前的恶性循环转为良性循环,病变组织细胞逐渐被新生的健康细胞替代,鼻炎也就治好了,人也就不容易感冒了。如果使用不正确或洗鼻液不好,鼻腔仍将受到各种有害刺激物的损伤,会影响治疗效果。刚开始如果想早点见效,也可以增加使用的次数。
这是理疗法,对身体非常安全,可以放心用。恢复健康的鼻腔也会提高进入下呼吸道的空气质量,对整个呼吸系统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尤其在雾霾天使用可以提高鼻腔对雾霾颗粒的过滤能力,保护呼吸系统健康。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呼吸道传染病自然会远离你。早晚使用也可预防感冒、流感、鼻炎、鼻窦炎等各种呼吸道疾病以及防止鼻炎、鼻窦炎术后复发。所以,这个方法用好了,将受益终身的。
Ⅲ 痰多是病怎么治为什么“百病皆由痰作祟”
人们常说,“肉生火,鱼生痰,豆腐白菜保平安”。对于“痰”的认识,其实中西医有不同的见解。 西医所说的痰,主要是指人体呼吸道的分泌物,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之一。中医所说的痰则内涵更广。从性质上讲,中医将痰分为有形和无形。有形之痰看得见,摸得着,能听见声。除了老百姓熟知的能咳出的痰,能用手摸到的甲状腺结节、脂肪瘤,以及急性胃肠炎导致的腹中辘辘作响的“痰饮”也是有形的痰。无形之痰则潜伏在体内,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通过望、闻、问、切判断痰的存在。 望。主要是望形体、望舌苔。中医讲“肥人多痰湿”,就是指肥胖的人体内多有“无形之痰”。脂肪具有“痰”的污浊、黏滞、稠厚的特性,由体内水湿中的污浊部分凝聚而成。皮肤油腻、身材肥胖,是痰浊内阻的表现。舌苔厚腻,是水湿污浊最直观的表现。 闻。主要是闻气味。体内痰湿严重的人,一般体味较大,口气也较重。 问。过多的痰饮水湿沉积在体内,就像一块浸满了水的海绵,这样的人常常觉得身体沉重乏力、倦怠迟缓。追问病史,很多还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问题。 切。切肌肤、搭脉象。痰湿的人皮肤表面常可摸到肿块,如脂肪瘤、腱鞘囊肿、甲状腺结节、肿大的淋巴结等,摸上去手感柔韧,这都是痰的表现。脉象上以滑脉居多,有如珠子在光滑的盘子上滚动一般。 痰是从哪里来的呢?中医认为,痰的产生与五脏都有关系,但关系最密切的是脾。脾主要负责运化水湿,因此是“生痰之源”。简单地讲,如果脾的功能发生异常,人体的水液代谢就会出现问题,异常堆积,就会产生痰湿。痰湿一旦形成,又会成为致病因素,流窜到哪里就在哪里捣乱:在头部,导致头晕目眩,甚至神志不清;到了口,就会口中黏腻发甜;停在咽喉,就会导致喉咙如有异物一般;在肌肤,则体形肥胖、多汗且黏;停在胸膈,就会咳嗽痰多、胸闷气喘;积聚在腹部,就能看到肥满松软的肚皮;到了关节,就会出现关节沉重、僵硬、肢体肿胀。“怪病多痰”、“百病皆由痰作祟”,就是这个道理。 预防痰的形成,先要重视调理体质。对痰湿体质的人来说,饮食要清淡,少油少盐,少冰少糖,进食速度和食量也要节制;适当多吃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食物,如海带、冬瓜、白萝卜、扁豆、洋葱、薏苡仁、红小豆、紫菜、白果等;平时多参加体育锻炼,这样才能调动自身的正气,把“体内的垃圾”清除掉。 对已经形成的痰,要“给邪以出路”:“痰在上,引而越之;痰在中,分而化之;痰在下,淡渗利之。”以咳出的有形之痰为例,化痰最重要的是分清寒热。如果是黄色黏痰,量少难咳,属热;色白质稀,量多易咯,属寒。前者要清热化痰,可用川贝枇杷露,后者应温肺化痰,用橘红痰咳液。对于无形之痰,则要健脾化痰利湿,中药多用党参、白术、茯苓、苍术、荷叶、山药、扁豆、薏苡仁、砂仁、莲子肉、白芥子、莱菔子、苏子等。病人还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应用一些经典的名方,如化痰祛湿方、越鞠丸、参苓白术散、三子养亲汤等。(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王琦 博士 廖岩)
Ⅳ 如果是比较黏稠的黄痰,则说明体内有热邪,或者是寒邪、风邪入里化热
有比较黏稠的黄痰说明有鼻炎了。你观察下平常有没有鼻涕或者鼻屎、吹冷风流鼻涕,或者鼻腔后面到咽喉处的位置是否有黏黏的东西粘着。有其中一种情况就有鼻炎了。(如果张嘴呼吸胸部没有异样的震动或者声音,痰就和下呼吸道没有关系。)喉咙的痰就是鼻炎的脓性分泌物被鼻纤毛运到咽喉处,由于较为黏稠,粘在咽喉处形成的。所以要彻底解决痰的问题,只需要好好调理治好鼻炎,以后注意感冒的预防,避免因感冒引发新的鼻炎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了。
因为鼻炎是由长期或反复感冒、孕期激素水平增高、生活环境空气质量较差等,导致鼻纤毛大量死亡而降低鼻腔排毒能力,有害物停留鼻腔,造成鼻黏膜损伤而引发。
鼻炎的炎症部位会分泌大量脓性物质,即鼻涕。鼻涕里含有大量病菌和致炎物质,由于过于黏稠,鼻纤毛无法及时运送出去,鼻涕在鼻腔内堆积导致鼻腔炎症不断恶化,容易引发鼻窦炎。同时,也更容易引起感冒,形成鼻炎→感冒→鼻炎加重→更易感冒的恶性循环。 同时,这些含有大量致炎物质的鼻涕会被鼻纤毛运送到鼻咽处,由于过于黏稠,无法滑入胃中进行灭菌,就粘在鼻咽、咽喉处。里面的致炎物质刺激咽喉软组织,引发咽喉炎,严重时表现出咳嗽症状。这些分泌物如果从口中吐出,就成了我们所说的痰。所以,咽炎通常伴随鼻炎发病。这也是单独治疗咽炎效果差的原因。
要彻底治疗鼻炎,可直接用鼻舒乐 配合温热生理盐水温和浸洗鼻腔各个柔嫩组织,彻底清除组织表面鼻涕及鼻涕中的病毒和其它有害物质。一般早晚各洗一次即可。洗的时候一定要彻底洗干净鼻腔内的鼻涕,把鼻涕洗干净了,鼻咽处没有了刺激物,咽炎就会自然消失。 同时,鼻腔内没有了鼻涕的刺激,各组织炎症将会慢慢消失。鼻纤毛的生理环境得到提高,负担减轻,鼻纤毛的排毒能力逐步恢复。鼻腔内由先前的恶性循环转为良性循环,病变组织细胞逐渐被新生的健康细胞替代,鼻炎也就治好了,人也就不容易感冒了。 要达到这个效果每次清洗一定要彻底、温和,这也是需要使用鼻舒乐的原因,(也注意别买到假的了)。如果清洗不彻底或洗鼻液不好,鼻腔仍将受到各种有害刺激物的损伤,会影响治疗效果。
刚开始洗如果想早点见效,也可以增加洗的次数,只要每次洗干净了,洗的次数越多,见效越快。这是理疗法,对身体非常安全,可以放心洗的。 恢复健康的鼻腔也会提高进入下呼吸道的空气质量,对整个呼吸系统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尤其在雾霾天使用可以提高鼻腔对雾霾颗粒的过滤能力,保护呼吸系统健康。 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呼吸道传染病自然会远离你。早晚各清洁鼻腔一次,可预防感冒、流感、鼻炎、鼻窦炎等各种呼吸道疾病。所以,这个方法用好了,将受益终身的。
Ⅳ 痰瘀是什么病
痰瘀抄在中医准确的说是:痰饮和瘀血袭。
痰和饮,是两种病理产物,一般把稠厚的叫痰,清稀的叫饮,合称痰饮。痰饮是由人体津液凝聚变化而成。主要由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而成。
瘀血是指全身血液运行不畅,局部血液停滞以及体内存在离经之血而言。
具体能发生什么病,要看具体情况,因痰瘀停留在体内不同位置,会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还要确诊产生痰瘀的根本原因,是身体内什么器官产生了病变或功能失调。
Ⅵ 养生堂讲肺气虚,呼吸道有粘痰快,上不来下不去,憋气,吃养阴清肺还是羚羊清肺或是什么谢谢养生堂教
如果是喉咙老有粘痰,多考虑与鼻炎有关。你观察下平常有没有鼻涕或者鼻屎、吹冷风流鼻涕,或者鼻腔后面到咽喉处的位置是否有黏黏的东西粘着。有其中一种情况就有鼻炎了。(如果张嘴呼吸胸部没有异样的震动或者声音,痰就和下呼吸道没有关系。)喉咙的痰就是鼻炎的脓性分泌物被鼻纤毛运到咽喉处,由于较为黏稠,粘在咽喉处形成的。所以要彻底解决痰的问题,只需要好好调理治好鼻炎,以后注意感冒的预防,避免因感冒引发新的鼻炎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了。因为鼻炎是由长期或反复感冒、孕期激素水平增高、生活环境空气质量较差等,导致鼻纤毛大量死亡而降低鼻腔排毒能力,有害物停留鼻腔,造成鼻黏膜损伤而引发。 鼻炎的炎症部位会分泌大量脓性物质,即鼻涕。
鼻涕里含有大量病菌和致炎物质,由于过于黏稠,鼻纤毛无法及时运送出去,鼻涕在鼻腔内堆积导致鼻腔炎症不断恶化,容易引发鼻窦炎。 同时,也更容易引起感冒,形成鼻炎→感冒→鼻炎加重→更易感冒的恶性循环。同时,这些含有大量致炎物质的鼻涕会被鼻纤毛运送到鼻咽处,由于过于黏稠,无法滑入胃中进行灭菌,就粘在鼻咽、咽喉处。里面的致炎物质刺激咽喉软组织,引发咽喉炎,严重时表现出咳嗽症状。这些分泌物如果从口中吐出,就成了我们所说的痰。 所以,咽炎通常伴随鼻炎发病。这也是单独治疗咽炎效果差的原因。 要彻底治疗鼻炎,可直接用鼻舒乐 配合温热生理盐水温和浸洗鼻腔各个柔嫩组织,彻底清除组织表面鼻涕及鼻涕中的病毒和其它有害物质。
一般早晚各洗一次即可。洗的时候一定要彻底洗干净鼻腔内的鼻涕,把鼻涕洗干净了,鼻咽处没有了刺激物,咽炎就会自然消失。同时,鼻腔内没有了鼻涕的刺激,各组织炎症将会慢慢消失。鼻纤毛的生理环境得到提高,负担减轻,鼻纤毛的排毒能力逐步恢复。 鼻腔内由先前的恶性循环转为良性循环,病变组织细胞逐渐被新生的健康细胞替代,鼻炎也就治好了,人也就不容易感冒了。 要达到这个效果每次清洗一定要彻底、温和,这也是需要使用鼻舒乐的原因,(也注意别买到假的了)。如果清洗不彻底或洗鼻液不好,鼻腔仍将受到各种有害刺激物的损伤,会影响治疗效果。 刚开始洗如果想早点见效,也可以增加洗的次数,只要每次洗干净了,洗的次数越多,见效越快。这是理疗法,对身体非常安全,可以放心洗的。
恢复健康的鼻腔也会提高进入下呼吸道的空气质量,对整个呼吸系统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尤其在雾霾天使用可以提高鼻腔对雾霾颗粒的过滤能力,保护呼吸系统健康。 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呼吸道传染病自然会远离你。早晚各清洁鼻腔一次,可预防感冒、流感、鼻炎、鼻窦炎等各种呼吸道疾病。所以,这个方法用好了,将受益终身的。
Ⅶ 痰的中医论痰
第一,体质虚弱,中气不足,由于脾虚不运,可以使水湿停留,凝聚为痰。回
第二,脾胃薄弱,宿滞逗留,损答伤脾胃;或恣食生食、瓜果,中阳被伤;或因热病饮水过多,脾运不及等等都可以使水湿停留,聚集为痰。还有恣食肥甘,胃中浊气郁蒸,酿湿生热也可以化为痰浊。
第三,外感失治,或体弱屡患外感,肺气被伤,不能输津四布,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使水液停留,也可成痰,痰贮于肺,肺气不利,痰涌气道而发,必致咳嗽痰多。
中医认为,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肺主呼吸,调节宗气(元气)的出入和升降。如肺失肃降,就可出现咳喘、卧不平等症。在风邪或寒邪侵肺时,使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运化,即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都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
Ⅷ 痰症的中医辨证
在肺为燥痰,治宜润燥利气
痰在肺,多为燥火,盖肺为娇脏,既不耐湿,更不耐燥。燥热伤肺,肺阴不足,虚火灼金,炼液为痰,其痰少而难出,是为燥痰。李时珍谓之“痰丝”,以“痰丝”名燥痰,不仅深刻地揭示了燥痰之病机,而且描述形象贴切。李时珍认为,燥热灼肺所生,当用阴柔之品以润之,故用麦冬、五味子为丸服,酸甘合化,滋养阴液,肺燥得润,虚火得敛,则燥痰自化。其他如枇杷叶、天花粉、瓜蒌实、贝母等,亦是李时珍润阴化痰中经常选用之品。
在脾胃之痰,治法有燥润之别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机升降之枢。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若脾胃升降失司,阴阳失和则痰涎停聚,百病始生。痰病的治疗,不可单纯见痰治痰。在脾胃之痰,治法有燥润之别。在脾应健脾理气,燥湿化痰,使气机流通,水精四布,则痰化饮消。痰饮为阴邪,遇寒则凝,得湿则行,故以湿运为主。朱丹溪指出:“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也。”
清代叶天土在胃阴学术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了痰饮学说,从调理阴液精血出发,以杜绝生痰之源。叶天土认为“胃易燥,性喜柔润”、“胃主通降”、“所谓胃宜降则和,非用辛苦降,亦非苦寒下夺以损胃气,不过甘平或甘凉濡润以养胃阴”。外感湿热,燥邪与五志过极及误用汗、吐、下法伤津,皆能损伤胃阴。胃阴损伤,失其通降,则水谷聚生痰浊。胃燥津竭,土不生金,则肺燥生痰,又胃阴虚火旺,虚火循肺脉上犯肺金,则灼津为痰。故在治法上,以甘凉平润之剂濡养胃阴,回津生液,收摄虚火,兼能培土生金,加以饮食调理,如此可治生痰之源,不消痰而痰自消。
在肾之痰,治宜温肾纳气固本
肾为水脏,内含真火以温煦诸脏,司气化开合。肾阳弱,开合不利,化气行水失权,则水泛为痰,凌心射肺,致虚喘短气。《黄帝内经》云:“痰之本,水也,源于肾。”明代医家李时珍指出:“肾主水,凝则为痰饮,溢则为肿胀。”李中梓指出:“在肾经者,名曰寒痰。”临床以“脉沉,面黑,小便急痛,足寒而逆,心多恐怖,其痰有黑点而多稀”为特征。治宜温阳化痰,方用姜桂丸;偏肾阳亏虚,同服八味地黄丸;若脾肾虚寒,痰多食少者,又宜用胡椒理中丸。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指出:“痰症之情状,变化不一。古人不究标本,每著消痰之方,立消痰之论者甚多,后人遵其法而用之,治之不验,遂有称痰为怪病者矣。不知痰乃病之标,非病之本也。”痰饮之生原本于水,而肾主水。叶氏针对肾虚痰泛之证,用酸甘柔腻及血肉有情之品益精固肾,摄水制痰,使元气日强,痰必日少。可见其深悟治本之要决。
在心为热痰 治宜清热豁痰
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属君火之脏,为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中枢。若平素痰热内蕴,复因外感六淫之邪,或情志抑郁,五志化火,灼津成痰,均可形成痰热之证。世以“丹溪为滋阴派”和“杂病用丹溪”之说。他认为痰在膈间或痰迷心窍,使人“癫狂,或健忘”;指出心阳虚则痰浊凌心,心窍被痰浊所迷,则发惊悸;若郁在心胆经,则宜温胆汤;“失志之郁,涎聚在心脾经”,则怔忡、惊悸,治宜安志汤。
清代名医王孟英对痰之病机,责之于“火”。对痰、火、气三者互相纠结,互为因果的病理机转,阐述尤为贴切。用药不犯一味温升,厚浊之物亦皆避之。
在肝为风痰 祛风豁痰分阴阳
肝为刚脏、主藏血,体阴而用阳,性如风木,易于动风。若情志不遂,致肝气不得疏泄,阻碍气机,则气滞痰生,或肝郁化火生风,灼津为痰,风痰内盛而发病。丹溪对风痰盛,出现“痰随气上”、“痰厥头痛,胸膈多痰,动则眩晕”,甚则“昏厥头痛”者,以治痰为先,用东垣半夏白术天麻汤之类。万密斋条达肝气以治痰,其论治妇女肝经痰郁不孕,常在化痰剂中加香附、青皮、陈皮、郁金、柴胡等品,疏肝解郁,气行则痰清。温病名家王孟英对痰、火、气互为因果的病理机制尤为重视,治痰尤其灵活,对肝火内炽,痰热纠结而致之癫狂、麻木、眩晕、半身不遂、乳核等证,认为“必攻去其痰,使邪无依附而病自去,切勿以高年而畏峻药”。
Ⅸ 养生堂中舌苔厚黄是怎么回事怎样食疗求指点
舌苔黄腻在中医诊断中称为黄腻苔,舌象为苔色黄而粘腻,颗粒紧密胶粘,加黄色粉末调涂舌面。黄腻苔由邪热与痰涎湿浊交结而形成。苔黄为热,苔腻为湿,为痰,为食滞。黄腻苔主病:主湿热积滞,痰饮化热或食滞化热等证;亦主外感暑热,湿温等证。治宣清热,化湿,祛痰。另外,辨黄腻苔;尚应注意结合舌质合参。临床多见于急慢性胃肠炎。胆囊炎,尿毒症等病人的舌象。
1基本症状编辑
1、若淡红舌,黄苔满布舌面,苔色润泽不燥;边尖兼少许白苔,因外邪传里化热,进入阳明胃腑而生。主病,热入阳明证,气分湿热症,肝胆疾患及尿路感染,多种发热疾病.治宜清热解毒,疏通表里。2、若红舌,黄腻苔,中厚而边薄,紧密细腻,根部尤甚,则多因热痰互结,或湿邪入里化热,或温热之邪结于胃肠,尚未至阳明燥实。3、若舌色深红发绎,则又为营热深重之候;主病;热痰互结.中焦湿热;胃肠宿食。治宜清热化湿,涤痰导滞。4、若紫舌,灰黄厚苔,苔润而不燥,即为寒热错杂,热从寒化,或寒从热化之危重之候,多因为热病不愈,心阳暴衰,停痰厌饮久久不愈,兼感外邪,入里化热;盛夏炎热,恣食生冷而发中寒霍乱;阴盛于内,逼热上浮;素体内有瘀血.又感邪化热;故主病为真寒假热,心肾阳衰,霍乱吐泻,哮喘诸证。治宜温通心肾,回阳救逆;清热化痰;活血化瘀。5、若紫暗舌,黄腻苔,舌体胖,舌面满布黄苔.夹有白苔,中根较厚,其色黄而厚腻,其形成可因阴证央食,可因痰湿内郁,可因寒邪凝滞,可因湿食阻滞中焦,气血郁阻,亦有湿热与胃肠糟粕搏结之证。治宜温阳健脾,活血消积。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叫舌苔。舌苔黄厚而腻,多为痰热、食积或湿热内蕴。舌苔黄滑而润,为阳虚表现。舌苔黄腻非必皆是湿热2治疗舌苔黄腻非必皆是湿热六味地黄丸临床见有黄腻舌苔,以湿热辨之,治以清化,人皆知之.而由气虚运化失司致湿阻不化所致者,则知者不多.今举章叔赓先生医论一则.为医者开一思路.于临床或有所补焉.黄厚腻苔,不一定是湿热实证,其中也有气虚运化失司而致湿阻不化的,有些苔黄厚腻的患者,舌质一般,脉滑口苦,胸腹闷胀,纳少,溲黄等,似为实证,医用苍术,厚朴,芩,连,车前等苦寒燥湿药达数月,苔仍如故;但细辨之,必有一二虚证,如脉虚软滑,舌胖,黄腻苔中有裂纹,胸腹虚胀,喜温.便溏等,改用补中益气,香砂六君等加减治疗,服后胸腹反觉舒适,苔亦渐化,盖亦塞因塞用之法也.舌苔黄腻治疗舌苔黄腻,经常口干,舌头边上还有齿痕, 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 。可服: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等.暑湿感冒致舌苔黄腻症状:发生于夏季,面垢身热汗出,但汗出不畅,身热不扬,身重倦怠,头昏重痛,或有鼻塞流涕,咳嗽痰黄,胸闷欲呕,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治法:清暑祛湿解表。3辨证治疗胃肠实热【感觉】日晡潮热,口渴,烦躁。【观察】舌苔深黄,厚而干燥,甚或老黄焦裂起芒刺,面赤身热,汗出连绵,大便秘结,或纯利稀,腹满疼痛拒按,谵语,甚则神志不清,或循衣摸床,脉沉有力,或滑实。【方药】大黄9克后下、芒硝12克冲服、厚朴9克、枳实9克、赤芍12克、桃仁12克、莱菔子12克、玄参12克、玄胡12克。煎水内服文脾胃湿热壅滞【感觉】身热不扬,心烦,口渴不欲饮,腔腹胀满,不思饮食。【观察】舌苔黄而垢浊,舌质红,恶心呕吐,大便垢腻恶臭,脉滑数。【方药】枳实12克、大黄6克后下、神曲9克、茯苓15克、黄芩9克、黄连9克、白术18克、泽泻12克、竹茹10克。煎水内服。[1]胃热炽盛【感觉】身大热,但恶热不恶寒,心烦,口渴饮不止。【观察】舌苔黄,汗大出,面赤,脉洪大。【方药】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2克、粳米12克、甘草9克、银花15克、.连翘12克、麦冬12克、生地15克、地丁15克、玄参克。煎水内服。[2]4方药金银花新加香薷饮。本方以香薷发汗解表;金银花、 连翘辛凉解表;厚朴、扁豆和中化湿。暑热偏盛,加黄连、青蒿、鲜荷叶、鲜芦根清暑泄热;湿困卫表,身重少汗恶风,加清豆卷、藿香、佩兰芳香化湿宣表;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茯苓清热利湿。暑湿感冒或感冒而兼见中焦诸症者,可用成药藿香正气丸(片、水、软胶囊)等。5食补调理香蕉根与蜂蜜各适量。制法与用法:把香蕉根洗净,捣碎,用洁净纱布绞取汁液1500~2000毫升,加蜂蜜调服。多次频饮。生石膏30克、知母9克、甘草6克、粳米30克。制法与用法:将前三味共放砂锅内煎水后去渣,加入粳米煮粥服食。每天1剂,连服数剂。鲜苦瓜200克、猪瘦肉100克、食盐适量。制法与用法:将鲜苦瓜去核切块,猪瘦肉洗净切片,共放砂锅内,加适量清水煲汤,用少量食盐调味,饮汤食苦瓜及瘦猪肉。Ⅹ 怎么理解中医所说的“痰”
说到痰,人们会想到咳嗽、感冒、支气管炎等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一般都认为痰是在下呼吸道炎症时产生的分泌物。但是中医对痰有更丰富的认识,认为不只存在于下呼吸道,可以存在于关节、淋巴结、肠道、血道、脏器等身体的各个部位,比如大家熟知的成语“痰迷心窍”的痰就不在呼吸系统而在循环系统。本篇从中医的角度来谈痰是什么。 痰的形成中医认为跟湿有莫大的关系。我在《 》一文中谈过湿的含义:一是指身体里多余的水分;二是指某些能引起身体免疫反应的物质(包括细菌、病毒等)。痰是湿邪因各种情况停留在体内不能运化消除并在某处聚集凝结的粘稠物。常见的呼吸道的痰液,是呼吸道感染产生的炎症产物,或受特殊气味等过敏原刺激了的代谢产物。中医认为痰是因为人体各个器官对调节水湿在体内循环代谢的功能出现异常,水湿停滞凝聚而成的。水湿代谢的异常有两个原因:一、当机体因受凉、中暑或者感热,对外来的侵入和刺激产生应激反映时,身体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在抗御外邪上面,这就抑制了其他身体机能,主要是免疫系统在不断运作。而本来顺畅的水液循环,在免疫系统亢奋的状态下被压抑,脾的运化水湿功能,肺的水液气体输布功能出现失常,于是,免疫系统跟外邪作斗争时产生的代谢产物就不能通过水湿运化排出去。如果这应激反应发生在呼吸道,便会在喉咙聚集成痰。二、常年体虚,或者是营养不足、或者是多度劳累、或者是饮食不节、或者是年老衰退造成的。体虚时,身体各部养分不足、或者某些养分过多(如:脂肪、蛋白质),造成人体运化水湿的功能低下,水湿随机地在身体的某些地方聚集,就在那里形成了痰液。当发生在脑部,脑部缺乏养分或者脂肪堆积,出现风痰上扰而导致头疼、头晕。当发生在关节,关节失养使分泌的润滑液不均匀,部分凝结起来成为痰液,造成关节屈伸不利,运动时会因为摩擦而发出响声。 人体各部分产生的痰都有相似的成因,要么是外邪、要么是内虚,但是按照人体整体症状的不同,又可以把痰分为风痰、寒痰、热痰、湿痰和燥痰五个类型。伴随痰证同时出现的是寒症,或者病因是寒邪,就叫做寒痰;伴随出现的是湿证,或者病因是湿邪,就叫做寒痰;同理,风痰、热痰、燥痰是痰证同时出现风、热、燥症,或者病因是风、热、燥邪。例如喜欢喝冷水怕热水,发热,痰色黄浓稠,喜冷怕热、发热是典型的热证表现,加上有黄痰,可以认为是热痰。再如口干舌燥、很想喝水,皮肤干燥,痰粘稠难以咯出,口干舌燥皮肤干燥是人体唾液分泌不足,身体水分也不足不能滋润皮肤的燥证,这时的痰液也水分不足,特别粘稠,结合起来可以认为是燥痰。在治疗痰证的时候,可以根据这些类型对症下药。 实际上,不但是痰证需要跟风、寒、热、暑、湿、燥这六种邪气结合起来辩证论治,其他的证也要同样结合来看。比如痛证,有寒痛、热疼、风湿疼等,又如泻证,有寒泻、热泻、湿泻等,这种用病症主要性质修饰症状的表达方法是中医描述各种病症的一般形式。比如说寒泻,表示的主要症状是泄泻,从人的整体表现出发,归纳描述泄泻的性质是寒性的;又如风湿疼,表示的主要症状是疼,从人的整体表现出发,体内湿气重加上又有到处游走的特性,所以归纳的性质是风湿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