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医治疗肝硬化
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肝郁脾虚证:胁肋胀痛,胸闷腹胀,食欲减退,内大便不实或溏容,精神不振,舌苔薄白,脉细弦。疏肝健脾。代表方:柴芍六君子汤、逍遥散加减。
瘀滞肝络证:胸胁右侧刺痛,肝脏肿硬,按之痛甚,腹大坚满,脉络怒张,面颈胸臂有血病,丝状红缕,手掌赤痕,唇色紫褐,口渴不欲饮,大便色黑,舌质紫红或有斑点,脉细涩。行气化瘀通络。代表方:膈下逐瘀汤加减。
寒湿困脾证:右胁疼痛,肝脏肿大,脘腹痞胀,手足不温,下半身胖肿,口和不渴,大便溏薄,舌苔厚腻,脉沉迟。温中健脾,化湿利水。代表方:实脾饮加减。
修复肝细胞修复受损肝细胞,调节代谢平衡,恢复肝脏动力。赛维片对肝脏脂肪和毒素的清除能力相当于肝脏自身能力的4倍,等于给肝脏做了一次全面的清扫。使肝脏细胞得到充分的滋养,修复受损的肝细胞。逐步的消除脂肪肝酒精肝,避免向肝硬化、肝癌等严重方向发展。
对于酒精肝而言,医学上普遍推崇的是【肝到心缓释cha】。能充分地滋养、修复受损的肝脏细胞,通过调养脂肪肝酒精肝,避免向肝硬化,肝癌方向恶化。
㈡ 秘方中药治疗肝硬化有奇效
肝硬化腹水可以通过中药来治疗,那么
本文就是关于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中药介绍,内希望能帮到容您。
因其主要是通过肠道泻水,而利尿不显,由于反应剧烈,易引起电解质紊乱,故现已很少有人用此法。在辨证分型治疗上,各家繁简不一,随证辨治,提高了疗效。
的介绍,相信您可以更好的通过中药来治疗肝硬化腹水,小编建议您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
㈢ 肝硬化的中医疗法有哪些
①肝郁脾虚:胁痛走窜,胁下痞块,胸脘痞闷,体倦乏力,纳呆,面色苍白,便溏,舌淡苔薄,脉弦缓。治宜舒肝健脾、益气和中。
中成药:加味逍遥丸,肝脾康胶囊,和络舒肝胶囊。
②湿热困脾:胁痛,肢体困呆,乏力纳呆,粘腻口苦,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化湿热,渗湿解毒。
方药:厚朴、甘草各6克,猪苓、泽泻各15克,茯苓、龙胆草、鸡骨草、苍白术、陈皮各10克。
③气滞血瘀:胸胁胀满,走窜疼痛,右胁痞块,刺痛拒按,舌紫暗有瘀斑,脉细涩。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散结。
中成药:大黄虫丸。
④寒湿困脾:腹大胀满,如囊裹水,胸腹满闷,神倦乏力,溲短便溏,口干不欲饮,苔白,脉缓滑。治宜温中运脾、化湿和中。
方药:厚朴、白术、车前子、木瓜、木香、大腹皮、制附子、泽泻、干姜各10克,茯苓15克,甘草6克。
⑤湿热蕴结:腹大坚满,烦热口苦,尿赤而短,大便秘结,或面目身悉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清热利湿、解毒退黄。
方药:厚朴、枳实、黑白丑、泽泻、白术、生薏仁、赤芍各10克,茯苓、猪苓、茵陈各15克,栀子、大黄、黄连各6克。
⑥脾肾阳虚:腹部胀满,脘闷纳呆,神疲怯寒,尿少肢肿,腰膝酸软,舌淡体胖有齿痕,脉沉细。治宜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中成药:附子理中丸,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丸。
㈣ 中医治疗中度肝硬化方法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来慢性肝病,自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害,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具体表现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结果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使肝变形、变硬而导致肝硬化。
静脉输入高渗葡萄糖液以补充热量,输液中可加入维生素C、胰岛素、氯化钾等。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病情较重者可输入白蛋白、新鲜血浆。可给予保肝、降酶、退黄等治疗:如肝泰乐、维生素C。必要时静脉输液治疗,如促肝细胞生长素,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类制剂等。注意饮食,合理营养,节制饮酒,加强劳动保健,避免各种慢性化学中毒也是预防的积极措施。
㈤ 中医治疗肝硬化中期的方法
如果患者没有其他兼症的情况下——标准的治疗思路是柔肝缓肝的同时再泻肝,同时要保持情绪的稳定。
㈥ 慢性肝硬化的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肝脾肿大乃湿热疫毒内袭营血,病久阻于肝脾之络、气滞血瘀、痰浊阻络、日久为积。患者因反复外感、营卫失和或因脾气亏虚,长期便溏、纳差,致运化失职,精微不化反生痰瘀,内积而成脾脏肿大。那 治疗上,中医强调注意调养,结合辨证施治,如慢性肝炎脾肿大者,治宜舒肝健脾、养阴和血、益气和胃,常用中药如黄芪、鸡内金、当归、片姜黄、枸杞子、陈皮等;肝硬化脾大者,治宜益气健脾、行气通络、软坚散结,常用药物如黄芪、丝瓜络、守宫、当归、鳖甲、丹参、桃仁、赤芍、泽兰叶、小蓟等。对于巨脾病人,配合介入疗法缓解脾亢,同时服用特色制剂缩脾胶囊达到软肝缩脾、降低门脉高压的目的。 中医在治疗肝硬化脾大上常用中药:缩脾胶囊,通络消积、活血解毒。用于症积内停、瘀血阻络所致的症瘕、积聚等证,症见左胁下肿块、胁痛、面色晦暗、舌质紫暗等。各种原因所致的脾大、脾功能亢进等见上述症候者。 缩脾胶囊主要成份为壁虎、泽兰、丝瓜络、山楂、六神曲、麦芽。方中壁虎咸寒,消积解毒,《本草纲目》云:“治血积成痞”而为君药;泽兰苦辛气香,性温通达,善舒肝脾之郁,活血祛瘀而为臣;丝瓜络性味甘平,有泄热凉血,宣通经络之功而为佐;焦三仙一则健脾和中,可防壁虎伤胃,一则山楂善入血分,化瘀消积而为使。全方合用,共奏通络消积、活血解毒之功。 中医在治疗肝硬化脾大上常用中药:通络软坚胶囊,益气健脾、活血通络、化痰软坚。用于脾气亏虚、痰瘀阻络所致的肝积,症见乏力、纳差、肋下积块、两肋不适、隐痛、面色晦暗、手掌赤痕、蜘蛛痣、舌质紫暗等。肝硬化、脾大、门脉高压症、特发性门脉高压、肝纤维化及蛋白异常等见上述症候者。 通络软坚胶囊主要成份为炙黄芪、鳖甲、穿山甲、丹参、泽兰、牡蛎、桃仁、莪术、地龙、小蓟、丝瓜络、郁金。 患者病例: 袁立峰,男,18,无极县北苏村
㈦ 用中医药怎样治疗肝硬化
〈1〉肝郁脾虚:胁痛走窜,胁下痞块,胸脘痞闷,体倦乏力,纳呆,面色苍白,便溏,舌淡苔薄,脉弦缓。
治法:舒肝健脾,益气和中。
中成药:加味逍遥丸,肝脾康胶囊,和络舒肝胶囊。
〈2〉湿热困脾:胁痛,肢体困呆,乏力纳呆,粘腻口苦,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湿热,渗湿解毒。
方药:苍白术各10克、厚朴6克、陈皮10克、甘草6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茯苓10克、龙胆草10克、鸡骨草10克。
〈3〉气滞血瘀:胸胁胀满,走窜痛疼,右胁痞块,刺痛拒按,舌紫暗有瘀斑,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散结。
中成药:大黄虫丸。
〈4〉寒湿困脾:腹大胀满,如囊裹水,胸腹满闷,神倦乏力,溲短便溏,口干不欲饮,苔白,脉缓滑。
治法:温中运脾,化湿和中。
方药:厚朴10克、白术10克、车前子10克、木瓜10克、木香10克、大腹皮10克、制附子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干姜10克、甘草6克。
〈5〉湿热蕴结:腹大坚满,烦热口苦,尿赤而短,大便秘结,或面目身悉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退黄。
方药:厚朴10克、枳实10克、黄连6克、黑白丑10克、茯苓15克、猪苓15克、泽泻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6克、茵陈15克、栀子6克、大黄6克、生薏仁10克、赤芍10克。
〈6〉脾肾阳虚:腹部胀满,脘闷纳呆,神疲怯寒,尿少肢肿,腰膝酸软,舌淡体胖有齿痕,脉沉细。
治法: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中成药:附子理中丸,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丸。
㈧ 中医治疗肝硬化...
中医治疗肝硬化的优势传统中医学并无肝纤维化概念但近几十年来中医学对肝纤维化研内究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认为肝纤维化的基本病机为正虚血瘀但在肝纤维化蹭的不同阶段、不同患者可表现为不同的证候类型常见有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等主要证型在辨证治疗时应病证结合基本治法与辨证论治结合灵活运用
㈨ 中医如何治疗肝硬化
肝硬化是多种致病因素所引起的慢性肝病,其中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为多。中医认为本病系情志不遂、脾胃失运、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治疗上坚持辩证用药,根据肝硬化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和舌苔、脉象等分成以下证型:
1、肝脾不和:主要表现胸胁脘腹满不适,食欲不振或脘腹胀痛,情志不遂,脉弦。选用逍遥散加减。
2、脾胃虚弱: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或腹胀便溏、舌淡、脉弱。选用六君汤加减。
3、肝肾阴虚:主要表现为口燥咽干,舌嫩红无苔少苔,脉细或细数。选用一贯煎或六味地黄丸加减,长期午后低热加青蒿鳖甲汤。
4、湿热内蕴:主证口腻或口苔、乏味,腹胀纳差,身重,舌苔白腻或黄腻。一般湿重于热选茵陈平胃汤或三仁汤加减,湿热并重甘露消毒丹加减,热重者用茵陈蒿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5、热毒内炽:主证为发热烦躁,口干苦或渴甚或神昏谵语,狂躁或二便闭结,苔黄躁,脉数有力,选用黄连解毒汤或合玉女煎,或增液承气加减。
6、高热神昏谵语狂躁者选用清瘟败毒饮或安宫牛黄丸或神犀丹。
肝脾肿大者辅以大黄庶虫丸,或方中加入桃仁、鸡血藤、丹参、水蛭、冬虫夏草;腹水者配合中满分消丸;血细胞减少者辅以复方阿胶浆;发热者辅以清开灵静滴;昏迷者辅以酷暑脑静。严重腹水,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或出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时,配合西药综合抢救治疗。有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者,应采用三腔管压迫止血或以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治疗,反复出血可行胃底食管静脉断流术或配合门静脉分流术,严重巨脾,脾功能亢进者需行脾切除,并发大量腹水者,联合使用白蛋白、血浆制品。
㈩ 中医如何治疗肝硬化
肝硬化最优秀的治疗方案:
1:抑制及清除乙肝病毒. (用:蛇含草配方;西药抗乙肝病毒不能与之相媲美)
2:抑制肝细胞坏死及肝肿瘤生长:(三叶青配方,八角莲配方)疗效很神奇,临床上很多医生都不曾知其疗效)
3:清肝利胆:(主药:柘树根,溪黄草等;护肝排腹水之功效······)
4:增强免疫:患者尽量减少滴注人血白蛋白,这样会造成身体机能对外界摄入的依赖,导致自身新陈代谢的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