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宝宝脑损伤怎么办
那个脑损伤综合症又叫做多动症,你上网络搜一下情况,里面可以解答一些问题,多动症主要还是靠自己的父母多关心护理,医药治疗是次要的,多动症的孩子其实不笨的,多费点心思吧,主要在于智商方面,身体方面无大碍, 基于脑血性缺氧吗【一下是一些资料和治疗方法】不知道有没有用 概述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围产期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患者常在生后1周尤其头3天内出现一系列脑功能障碍表现。如烦躁不安或嗜睡、吐奶、尖叫、抽搐等症状。轻症患者预后良好,病情危重者,病死率高,幸存者可遗留后遗症,如智力低下,癫痫和脑性瘫痪。 围产期缺氧主要发生在宫内,约80 ̄90%发生在产前或产时,10%发生在产后。缺氧缺血性脑病多见于胎儿宫内缺氧、胎盘功能异常、脐带脱垂、受压及绕颈;异常分娩如急产、滞产、胎位异常;胎儿发育异常如早产、过期产及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有严重肺部感染也可致此病。因此,预防本症首先应在怀孕后定期到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在医院分娩 缺血缺氧性脑病 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状态,或两者交替出现。前者表现为烦躁不安,易激惹、吐奶、尖叫;后者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昏迷。 2.肌张力改变:增高、降低甚至松软,轻症病人肌张力正常。 3.原始反射异常:拥抱反射、握持反射过分活跃、减弱或消失,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 4.病情较重时可有惊厥,新生儿惊厥多表现在面部、肢体不规则、不固定的节律性抽动,如反复眨眼、眼球偏斜、震颤、凝视;口舌做吸吮、咀嚼、咂嘴等阵发性活动,上肢或下肢做类似划船或踩自行车样周期性活动以及阵发性呼吸暂停等。 5.重症病例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改变、间隙性肌张力增高等脑损伤表现。 6.部分病人出现前囟饱满、紧张。 7.并发症中以吸入性肺炎最多见。 诊断依据 1.有明确围产期缺氧史,特别是围产期重度窒息史患儿。 2.生后1周尤其头3天内出现异常神经症状,病情较重时前囟饱满、惊厥、中枢性呼吸衰竭等。 3.常合并吸入性肺炎,严重时可同时存在颅内出血。 4.颅脑CT及颅脑B超检查对诊断、分度、估计预后及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治疗原则 1.加强围产期监护,防治窒息,及时复苏。 2.消除低氧血症,鼻导管或头罩给氧,鼻塞CPAP或人工通气。 3.减轻组织缺氧缺血引起的多脏器损伤。尤其注意脑、心、肺、肾功能的维持。 4.预防治疗感染。 用药原则 1.轻症病例用药以用药框限“A”为主。 2.对脑部症状明显的重症病例用药可包括用药框限“A”、“B”、“C”。 【治疗】 (一)支持方法 ①供氧:选择适当的给氧方法,保持PaO2>6.65~9.31kPa(50 ~70mmHg)、PaCO23.36mmol/L(60mg/dl),但应注意防止高血糖。 ④纠正低血压:每分钟输入多巴胺5~15μg/kg,可合用多巴酚丁胺2.5~10μg/kg,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用量。 ⑤补液:每日液量控制在60~80ml/kg。 (二)控制惊厥 首选苯巴比妥那,负荷量为20mg/kg。于15~30分钟静脉滴入,若不能控制惊厥,l小时后可加用10mg/kg;每日维持量为5mg/kg。安定的作用时间短,疗效快,在上药疗效不显时可加用,剂量为0.1~0.3mg/kg,静脉滴注,两药合用时应注意抑制呼吸的可能性。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尤须慎用安定。 (三)治疗脑水肿 出现颅内高压症状可先用呋塞米1mg/kg,静脉推注;也可用甘露醇,首剂0.5~0.75g/kg静脉推注,以后可用0.25~0.5g/kg,每4~6小时1次。是否使用地塞米松意见不一,剂量为每次0.5~1.0mg/kg,每日2次静脉滴注,48小时后减量,一般仅用3~5天。 治疗措施 预防重于治疗,一旦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立即给产妇供氧,并准备新生儿的复苏和供氧,出生后让患儿平卧,头稍抬高,少扰动。 缺血缺氧性脑病 1.供氧 根据病情选用各种供氧方法,保持血氧PaO2在6.6~5.9.31kPa(50~70mmHg)以上,PaCO2在5.32kPa(40mmHg)以下,但敢防止PaCO2过低,以免脑血流过少。 2.维持正常血压,避免血压过大波动,以保持脑血流灌注的稳定。血压低时可用多巴胺(3~μg/kg/min连续静滴)和多巴酚丁胺(3~10μg/kg/min连续静滴),并监测血压。 3.纠正代谢紊乱 轻型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在改善通气后可得到纠正,只有在中、重度代谢性酸中毒时才用碳酸氢钠,剂量不宜过大,维持血pH在7.3~7.4。低血压糖时静点滴10%葡萄糖,首剂2ml/kg,以后5ml/kg·h,维持血糖在2.80~5.04mmol/L(50~90ml/dl)。由于窒息后脑啡呔增加,有人试用纳洛酮(naloxone)静脉点滴5~10μg/kg·h,至总量0.1mg/kg·d,以拮抗脑啡呔。 4.控制惊厥 可用苯巴比妥负荷量15~20mg/kg静滴,12小时后用维持量3~5mg/kg·d。 5.控制脑水肿 控制液体进入量在60~80ml/kg/d。脱水剂可用甘露醇,每次0.5~0.75/kg,每4~6小时一次,但脱水剂不可过量。脱水剂虽可减轻脑水肿,但不能减轻脑损伤。 缺氧缺血性颅内出血 缺氧缺血性颅内出血以早产儿多见,胎龄愈小发生率愈高。出血部位以室管膜下的尾状核最多见,易破入临近的侧脑室而成为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SEH-IVH)。
2. 怎样护理脑损伤的新生儿
儿童脑瘫大部分来自婴儿脑损伤,婴儿脑损伤多为出生前后缺氧,先天性感染,婴儿高胆红素血症或其他危重疾病所致,各种原因所致的以出生低体重儿发生脑损伤的比例较高,脑瘫是脑损伤中的一个类型,广义脑损伤亦包括先天性脑发育不全,脑损伤可表现为行为神经发育落后,中枢性运动障碍,智力低下,癫痫,观听障碍等。
目前国外对正常儿早期教育非常重视,不仅使正常儿童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育,而且轻度脑损伤儿,亦能在早期教育中得到康复,许多国家对婴儿脑损伤,脑瘫的高危儿采取比早期教育更强一些的干预方法,已使脑损伤所遗留的残疾大大减少,这些干预的方法并不复杂,也不需要昂贵的仪器,主要是用正确的信息刺激大脑与循序渐进的脑功能训练,只要医务人员及家长重视预防脑损伤儿出生,并对脑瘫高危儿施行早期干预,完全可以阻抑脑瘫患儿继续增加的趋势,脑损伤遗留的其他残疾亦会大大减少。
对脑损伤儿干预开始的早晚,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在医院对新生儿缺氧、黄疸及其它危重情况的救治,就是最早的干预,急性期过后,就应马上进行信息刺激及功能训练,这样的干预从新生儿期就应开始,如果错过了脑潜能最大,脑可塑性最强的婴儿早期,不少脑损伤儿虽经功能训练可部分恢复,但常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从生后3个月开始干预的脑损伤儿,绝大多数可回归到正常儿童的行列。
除了以上提及的婴儿脑损伤因素之外,还有一些不易查出的因素,因此应仔细观察新生儿的一些表现,并经常与正常发育规律相比较,可尽早发现异常。我国民间总结的“二(2个月)抬头,四翻身,六坐,七滚,八爬,十站,周走”,基本上反映了婴儿运动发育规律,加上5个月应认识熟人;1岁应有意识叫爸妈,可粗略得知婴儿身心发育状况。脑损伤儿较正常儿头围小或增长慢,前囟小或闭合早,颅骨骨缝重迭,有斜视,眼颤,视觉追踪不好,听觉定向反应不好,2~3个月手仍经常握拳,6~7个月后扶站下肢交叉发紧或仅足尖着地,9~10个月不能用手指捏东西等,均可能是脑损伤,应及时就诊,如婴儿颅脑CT或核磁检查异常,视听,体感诱发电位异常,更应定期检查发育状况,及时干预治疗。
对脑损伤儿的干预,主要是对视、听及皮肤感觉这3个大脑的主要输入途径进行适当的信息刺激,对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三个主要输出表现进行比正常运动发育规律稍早一些的功能训练。
新生儿期即可在婴儿觉醒时用鲜艳的玩具和父母与之说话的笑脸,引导其向各个方向注视,对视觉追踪不好的更应加强这方面训练,父母说话的声音是最好的听觉刺激,每日应多次与婴儿说话,对听觉定向反应不好的,可加带响玩具或放有豆子的塑料瓶等进行声音刺激,用温暖的手抚摸婴儿全身的皮肤,加上轻柔按摩可促进脑损伤康复。爬行训练是脑损伤康复的重要方法。婴儿从匍匐爬到跪起来爬,再到站立行走的运动发育过程中,与之相对应脑的发育完善是从脑桥到中脑,再到大脑皮层。爬行有助于脑的康复。临床证实对不会爬的脑损伤患儿,进行模拟爬行的被动模式运动,可有效促进爬行动作出现,纠正错误运动姿势,调节肌张力,改善感知觉,按照发育规律及时进行坐、站、走、手精细动作及咀嚼,语言平衡能力等训练,亦是对脑损伤干预,脑瘫治疗的重要内容。
3. 宝宝这种脑损伤康复需要多少费用
康复费用要根据病情和治疗方法才能确定,网上无法估算。建议你跟主治医生沟通下
4. 早产婴儿中度脑损伤做什么康复训练
你好如果宝宝是早产的话并且有缺氧的病史,那一般情况下,应该是给与输液营养脑细胞治疗。孩子如果已经足月 超过5斤可以做高压氧 水疗 并且应该是尽早的做,早教训练综合治疗。
5. 新生儿脑损伤出院后要做哪些康复治疗
一般在症状不太明显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早期干预,如果症状已经很明显了就要立刻进行系统康复训练,越早越好,记住,地方一定要选对,这可直接关系到小孩的预后了
6. 新生儿脑瘫的康复训练
你好抄,脑瘫儿在出生后6个月袭时的脑损伤处于初级阶段,异常姿势和运动还未固定化,有较大的可逆性,治疗后运动障碍较易恢复,需要长年累月坚持。新生儿脑瘫康复训练包括:头的控制,翻身及爬方法,支撑后背保持坐姿,拉物站起,行走,上下楼梯,跳跃,平衡协调训练,精细动作训练。
7. 怎样治疗脑损伤儿
目前国外对正常儿早期教育非常重视,不仅使正常儿童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育,而且轻度脑损伤儿,亦能在早期教育中得到康复,许多国家对婴儿脑损伤,脑瘫的高危儿采取比早期教育更强一些的干预方法,已使脑损伤所遗留的残疾大大减少,这些干预的方法并不复杂,也不需要昂贵的仪器,主要是用正确的信息刺激大脑与循序渐进的脑功能训练,只要医务人员及家长重视预防脑损伤儿出生,并对脑瘫高危儿施行早期干预,完全可以阻抑脑瘫患儿继续增加的趋势,脑损伤遗留的其他残疾亦会大大减少。
对脑损伤儿干预开始的早晚,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在医院对新生儿缺氧、黄疸及其它危重情况的救治,就是最早的干预,急性期过后,就应马上进行信息刺激及功能训练,这样的干预从新生儿期就应开始,如果错过了脑潜能最大,脑可塑性最强的婴儿早期,不少脑损伤儿虽经功能训练可部分恢复,但常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从生后3个月开始干预的脑损伤儿,绝大多数可回归到正常儿童的行列。
除了以上提及的婴儿脑损伤因素之外,还有一些不易查出的因素,因此应仔细观察新生儿的一些表现,并经常与正常发育规律相比较,可尽早发现异常。我国民间总结的“二(2个月)抬头,四翻身,六坐,七滚,八爬,十站,周走”,基本上反映了婴儿运动发育规律,加上5个月应认识熟人;1岁应有意识叫爸妈,可粗略得知婴儿身心发育状况。脑损伤儿较正常儿头围小或增长慢,前囟小或闭合早,颅骨骨缝重迭,有斜视,眼颤,视觉追踪不好,听觉定向反应不好,2~3个月手仍经常握拳,6~7个月后扶站下肢交叉发紧或仅足尖着地,9~10个月不能用手指捏东西等,均可能是脑损伤,应及时就诊,如婴儿颅脑CT或核磁检查异常,视听,体感诱发电位异常,更应定期检查发育状况,及时干预治疗。
对脑损伤儿的干预,主要是对视、听及皮肤感觉这3个大脑的主要输入途径进行适当的信息刺激,对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三个主要输出表现进行比正常运动发育规律稍早一些的功能训练。
新生儿期即可在婴儿觉醒时用鲜艳的玩具和父母与之说话的笑脸,引导其向各个方向注视,对视觉追踪不好的更应加强这方面训练,父母说话的声音是最好的听觉刺激,每日应多次与婴儿说话,对听觉定向反应不好的,可加带响玩具或放有豆子的塑料瓶等进行声音刺激,用温暖的手抚摸婴儿全身的皮肤,加上轻柔按摩可促进脑损伤康复。爬行训练是脑损伤康复的重要方法。婴儿从匍匐爬到跪起来爬,再到站立行走的运动发育过程中,与之相对应脑的发育完善是从脑桥到中脑,再到大脑皮层。爬行有助于脑的康复。临床证实对不会爬的脑损伤患儿,进行模拟爬行的被动模式运动,可有效促进爬行动作出现,纠正错误运动姿势,调节肌张力,改善感知觉,按照发育规律及时进行坐、站、走、手精细动作及咀嚼,语言平衡能力等训练,亦是对脑损伤干预,脑瘫治疗的重要内容。
8. 宝宝脑损伤有什么表现
小儿脑损伤(脑瘫)的超早期表现 细致地了解、总结婴幼儿超早期的某些重要症状如下: 1、新生儿或2-6月内婴幼儿易惊、易吐、啼哭不安、厌食和睡眠障碍; 2、喂养、进食、咀嚼、饮水、吞咽等困难,有流涎、呼吸障碍、气管炎样哮鸣; 3、感觉值低,对噪声或体味改变易惊,拥抱反射增强; 4、到了90余天仍扶站差、迈步者,要怀疑小儿脑损伤(脑瘫); 5、过了105天,婴儿还不能抬头,4-5个月头仍然摇摆不定; 6、4个月时仍有握拳、拇指内收、手不张开,应怀疑是小儿脑损伤(脑瘫); 7、婴儿应4-5个月时看见物体会主动伸手抓,若5个月后还不能者怀疑是小儿脑损伤(脑瘫); 8、痉挛型脑瘫儿表情淡漠,手足徐动型脑瘫儿呈愁眉苦脸的面容; 9、肌肉松软不能翻身;双下肢伸展交叉; 10、僵硬,尤其在穿衣时,上肢难穿进袖口;换尿布时,大腿不易外展(掰开); 1 1、脑瘫儿可出现“过早”翻身,是一种突然的反射性翻身,全身翻身如滚木样,而不是有意识的节段性翻身; 1 2、痉挛型脑瘫儿,坐稳前可出现双下肢僵硬,像芭蕾舞演员那样的足尖或交叉站立。 对脑损伤儿的干预,主要是通过视,听及皮肤感觉这3个大脑的主要输入途径进行适当的信息刺激,对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三个主要输出表现进行比正常运动发育规律稍早一些的功能训练。 新生儿期即可在婴儿觉醒时用鲜艳的玩具和父母与之说话的笑脸,引导其向各个方向注视,对视觉追踪不好的更应加强这方面训练,父母说话的声音是最好的听觉刺激,每日应多次与婴儿说话,对听觉定向反应不好的,可加带响玩具或放有豆子的塑料瓶等进行声音刺激,用温暖的手抚触婴儿全身的皮肤,加上轻柔按摩可促进脑损伤康复。 爬行训练是脑损伤康复的重要方法。美国医生通过研究指出,在人类个体发育过程中有种系进化进程特点的重演。婴儿从匍匐爬到跪起来爬,再到站立行走的运动发育过程中,与之相对应脑的发育完善是从脑桥到中脑,再到大脑皮层。爬行有助于脑的康复。临床证实对不会爬的脑损伤患儿,进行模拟爬行的被动模式运动,可有效促进爬行动作出现,纠正错误运动姿势,调节肌张力,改善感知觉,按照发育规律及时进行坐,站,走,手精细动作及咀嚼,语言平衡能力等训练,亦是对脑损伤干预,脑瘫治疗的重要内容。 要注意的是,无论任何被动训练,仍代替不了主动运动,千方百计诱导患儿正确的主动运动及多说话,是脑损伤康复治疗的精髓。
9. 黄疸婴儿,有脑损伤,该如何做康复训练
有脑损伤,可能是早产的原因,不一定是黄疸造成的。
我曾经碰到过与你相同专的事,早产婴儿普遍出现属这样那样的问题,因为早产,要看今后的状况,安心照料她,对她要有信心这是很重要。
宝宝出生后,洗澡后轻轻给她按摩背部和脚部,她没睡时可以经常按摩她的脚大母指(书上说可以刺激大脑皮成发育),力度不要过大。如果吃母乳,母体营养要均衡,喂奶以少量多餐为主。
观察她头部是否能抬起,每个阶段听声音情况与视觉情况,这需要你们观察,如果不正常,就要去医院咨询和治疗。但我相信,只要父母用心照料,不好有太大的问题。
希望对你有帮助!~
10. 新生儿脑损伤
1.轻型:以卧床休息和一般治疗为主。一般需卧床1~2周。注意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和瞳孔改变。普通饮食。多数病人经数周后即可正常工作。 2.中型:绝对卧床休息。在48小时内应定期测量生命体征。并注意意识和瞳孔改变。清醒病人可进普通饮食或半流质饮食。意识未完全清醒者由静脉输液。颅内压增高者给予脱水治疗。合...并脑脊液漏时应用抗菌素(头孢霉素类。氧氟沙星,甲哨唑)。 3.重型: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严密观察病情。随时检查呼吸。脉搏。血压以及意识。瞳孔变化。注意有无新症状和体征出现。 (3)防治脑水肿。降颅内压治疗: ①卧位:除休克者外均为头高位。 ②限制入量。纠正水盐代谢失调。并给予足够的维生素(头孢霉素类。氧氟沙星,甲哨唑)。 ③脱水治疗:对消除脑水肿(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有效。 ④持续脑室外引流或对进行颅内压监护的病例间断地放出一定量的脑脊液。或待病情稳定后。腰穿放出适量脑脊液等。 ⑤冬眠低温疗法:降低脑的新陈代谢。减少脑组织耗氧量。防止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对降低颅内压亦起一定作用。 ⑥巴比妥治疗:可降低脑的代谢。减少氧耗及增加脑对缺氧的耐受力。降低颅内压。 ⑦激素治疗:有助于消除脑水肿。缓解颅内压增高。 ⑧辅助过度换气:目的是使体内CO2排出。可使脑血流递减。从而使颅内压相应下降。 (4)神经营养药物的应用 :可按病情选用或合并应用。 (5)手术治疗:其目的在于清除颅内血肿等占位病变。以解除颅内压增高。防止脑疝形成或解除脑疝。手术包括:颅骨钻孔探查。血肿清除术和脑组织清创减压术。 (6)防止并发症。加强护理:早期应以预防肺部和尿路感染为主。晚期则需保证营养供给。防止褥疮和加强功能训练等。 祝早日康复 补充: 如果病人想吃或喝,可依平常的习惯吃或喝。但是,至少在受伤的3天内不能饮酒。 不要服用作用强的止痛或任何镇静药物。至少在受伤后24小时内,不要服用含有阿司匹林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