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公立医院属于事业单位吗
属于
公立医院是指政府举办的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医院,也就是国营医院、国家出钱办的医院。也可以理解成国立。医院分3个等级,一级是社区医院,二级是县(区)级医院,三级是市级医院。
事业单位的明显特征为中心、会、所、站、队、院、社、台、宫、馆等字词结尾,例如会计核算中心、卫生监督所、司法所、银监会、保监会、质监站、安全生产监察大队等。
(1)三甲医院编制改革扩展阅读:
事业单位五大特征:
1、提供公共服务:
事业单位的功能实际上就是提供公共事业产品,提供公共事业产品是事业单位产生和存在的基本条件。科、教、文、卫等领域的事业单位,是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进行的社会服务支持系统。
2、属于非公共权力机构:
事业单位所从事的事业多是政府职能所派生出来的具体事务,不属于公共行政权力机关,不具有公共行政权力,同类事业单位之间也不能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对于行政区划内的其他部门或个人也不具有行政管理的职能。
只能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向社会提供诸如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服务,专业性服务是事业单位基本的社会职能。
3、属于知识密集型组织:
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组织,专业人才是事业单位的主要人员构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是事业单位基本的社会职能。
4、经费来源的国产化:
我国的事业单位基本上由国家财政统一拨给各项事业经费,这是中国传统事业管理体制的一个基本特征。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日趋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但来自国家的财政拨款在事业单位的经费中仍然占主导地位。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经费来源主要包括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两类。
5、事业单位范围的广泛性:
事业单位的范围涉及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等行业部位和领域。其主体具有多元性,其规模具有宏大性。
⑵ 请问医院编制是什么意思是需要考试才能成为正式编制内的职工吗
医院编制的意思:在医院里有编制的正式员工。
在医院里有两种,一种是有编制的正式员工,还有一种是没有编制的合同员工,二者在福利待遇,工资水平上都有很多差别。没编制的医院人员相当临时工。
成为正式编制内职工是需要考试的。
在编,就是你已经纳入了该单位的人事编制,就相当于正式员工。在编人员,就是指有编制的人员。例如在事业单位和银行,员工可能会有在编和非在编的区别。
(2)三甲医院编制改革扩展阅读:
现行的医院编制制度起源于1978年的《县及县以上综合性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和2006年发布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规定“医院人员编制确定原则基本上是按床位定人”。
编制成为政府管理公立医院的一种手段。政府通过核定医院编制,并根据编制数量给予财政拨款,监管和保障公立医院发展。
然而,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定编定岗”带来的不公平现象和管理弊病日益凸显。一方面,有编制人员和没编制人员同工不同酬,编制外人员在基础工资、养老保障、职称评定等方面是“二等公民”待遇。
多少意气风发的医学毕业生,削尖脑袋都要去公立医院,公立医院因此集聚了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医生成为“单位人”,流动性差,多点执业改革进展不畅,民营医院招不到好医生。人们为了找到好医生看病,想尽办法往公立医院跑,加剧了看病难。
事实上,随着公立医院发展加快,大部分公立医院的编制难以满足需要。在很多医院里,护理、医技、行政、辅助等岗位非编人员已占一大半,甚至存在部分医生是非编人员的现象。受限于编制数量,很多医院招不进核心人才,或是无法给予更高的待遇和更大的发展平台。
由于编制有限,财政补助也无法再增加,其对医院的监管、保障作用微乎其微。医院主要收入已不靠财政补助,而是转向从患者身上赚钱,使看病变得越来越贵。
时至今日,编制管理成为一块“绊脚石”,阻碍着医疗界人才的自由流动,妨碍符合行业特点的医务人员薪酬制度形成,不利于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公立医院难以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看病难看病贵顽疾久治不愈。
眼下,公立医院改革进入深水区,取消编制是必然趋势。2011年3月,《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下发,明确公立医院属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即“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日前,人社部宣布将“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这意味着公立医院将进入无编制时代。
取消编制不代表取消财政补贴、医务人员待遇降低。从国际经验看,财政对医疗机构的补偿不一定通过编制给付,而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来实现。我国医保对医院的补偿已占了大头,政府可以通过医保对公立医院进行补偿。
从深圳的做法看,政府按照服务质量、数量、患者满意度等给予补贴,医生得到合理的报酬,待遇不会降低。取消编制之后,医生们的天地更广阔,没啥可怕的!
⑶ 医院取消编制后,原来有编制的人该怎么办
如果医院真的取消编制,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一定会有相关的处理措施,以保证编制人员的基本利益。最近有消息称,国家有意对医院进行改革,取消编制,到2020年底就要改革完成。这个消息是真是假还不确定,但是一时之间弄得人心惶惶,特别是医院编制人员更是担心自己的未来。医院取消编制,那么原来那些有编制的人都将怎么样呢?
另一种处理方法就是,在取消编制改革完成之后,有编制的人员全部都改为企业合同制,这样的话医院可以很容易的完全改为企业,对政府来说负担压力将会变小,对医院工作人员来说也相对更为公平。但是根据以往经验,这种处理方式并不容易推进,会引起群众不满。所以最终可能还是会采用第一种方式,这也要看当地政府具体怎么想。
⑷ 为什么医院要取消编制吗,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为了实现编制人员的规范化管理,所以取消了非公益事业单位的医院编制。如果单纯说取消了所有医院的编制的话,这句话其实是不正确的,如果你在公益类的医院上班,也就是承担基础医疗的乡村卫生院,那么你暂且不用担心,你的编制不会被取消的。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其实取消编制以后,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都是更好的,大家也知道最近这几年医闹特别多,很多人对医生都不满意,所以导致了医生的就业积极性可能不是很高。只有将编制取消以后,这样才能让医生和患者的关系变好。以后这些医护人员的工资和患者对于他的评价是直接挂钩的,所以大家也不用担心会遇到以前去看医生,但是医生完全不理你的情况,未来我们看病一定会越来越容易的!
⑸ 为什么公立医院还是存在编制
公立医院有两种编制,一种是正式的人事编制,还有一种是人事代理编制。虽然在去年已经有风向说要取消公立医院的编制,但是取消了以后仍然保持了事业单位的属性,无论是待遇还是其他方面都没有受到任何的冲击,总体来说还是和以前一样。
根据最新的消息来看,公立医院的编制其实没有被取消,只是国家已经在研究以后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的人事管理的衔接方法,实际上并没有公立医院取消事业编制的这个情况,只是国家一直在进行。目前为止有部分医院成为了试点,比如非常著名的华西医院,如果你是深圳人的话,可能就会知道在今年深圳的医改已经开始取消编制了,转而成为合同制用工!
⑹ 医院取消编制了吗
据报道,近日《深圳市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深圳的公立医院将不再实行编制管理,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诊疗量占全市医疗服务机构总诊疗量的50%以上……
公立医院的搞编制,问题出在哪里?大的问题不说,小的就是妨碍专业人才的正常流动,“编制”造成的巨大成本,加重了患者负担、财政负担。长期以来,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分立的“双轨制”,不仅使民营医院在医保等方面受到严格限制,甚至两种医院的医生也不平等的,民营医院往往被隔绝于主流的医学人才流动之外。这种背景下,“多点执业”改革,也只是对“双轨制”打的补丁。这次公立医院取消编制,将釜底抽薪地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有“编制”就有冗员,就有“因人设岗”,就有真正的人才聘不进来的问题,最终导致干活的人少,吃皇粮的人多,这些成本最终是要转嫁到患者头上,或者由财政来埋单。
取消行政级别,打破编制,促进人才流动,本就是改革30多年一以贯之的议题。这个议题是多年一议再议的事。之前可谓“喊破嗓子”,但推进得并不顺利。这是因为公立医院是有行政级别的事业单位,医院的领导本身就是“官”,医院领导和官员的身份是可以随时做“切换”的。这种“管办不分”的医疗卫生体制,极易产生“管制俘获”,即监管者与被监管者形成合谋,改革当然推进得不顺利。
谈这次深圳去行政级别改革,必须关注改革的大背景。一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公立医院作为第一批事业单位去行政级别的改革对象,也是理所应当的。二是,去年年底,养老金并轨方案获通过,机关事业单位将实行与企业相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因为养老双轨制的式微,“编制”开始变得不那么吃香,给改革留下了操作空间。三是,今年4月,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了《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强调,公立医院是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
所以,深圳的这次公立医院的去编制改革,堪称天时、地利、人和,改革大环境、小环境都有了,事业单位改革探路、养老制度并轨、公职人员收入阳光化,“上顶下托”,为公立医院改革留足了空间。
应该看到,这次的去编制化改革是一个“增量改革”,对既有人员还是采用了“老人老办法”的措施,这也符合一贯的改革智慧。但是,“开弓就没有回头箭”,这种“老人老办法”还是在公立医院内部搞了“双轨制”,所以只有通过更广泛、更深入的医疗改革,才能有效填平其中鸿沟,保住既有改革成果,否则又会产生新的遗留问题,导致整个改革的失败。
⑺ 公立医院改革后的编制有和没有有什么区别
区别还是原来的区别啊。改革与编外人员无关。改革只是规范编制人员管理,规范进人,能进能出。不然很多单位卡着编制人员的档案,想跳槽都不行。
⑻ 公立医院取消编制,实行人员备案制,是不是意味着不管什么学历的进去都是人员备案制,同工同酬门槛降低
公立医院取消编制,实行人员备案制,是不是意味着不管什么学历都是人员备案制专,属同工同酬?
公立医院实行备案制改革,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人员都实行备案制,同工同酬。
1.关于备案制的范围:根据相关政策规定,根据县级医院功能、工作量和现有编制使用情况等因素,科学合理确定人员编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制订和完善编制标准的基础上,探索实行县级医院编制备案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所以,公立医院并不是取消编制,而是在编制的基础上,部分岗位探索实行新的备案制。
2.关于薪资问题:相关政策规定,提高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逐步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加强人员绩效考核,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分配机制,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体现医务人员技术服务价值。收入分配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作出突出贡献等人员倾斜,适当拉开差距。严禁把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院的药品和检查收入挂钩。所以,在薪资待遇这方面,并非简单的同工同酬。
⑼ 公立医院取消编制,实行人员备案制,是不是意味着不管什么学历都是人员备案制,同工同酬
取消编制,实行人员备案制,学历低的是不会要的,但工资不会因为改制而有太多改变,只不过人员相对比较自由。
1、公立医院一般就是属于第三种,即部分财政拨款单位在,待遇上医院编制内人员除了有财政拨款的工资还有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体系,也就是所谓“三金五险”,此外,还包括医院收入的绩效工资,而非编制人员只有医院自收自资的工资和绩效工资,效益好的也会给缴纳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就没有了。
2、受制于没有编制,很多医院为了留住人才,对新聘用制人才实行同工同酬,”据去年实行编制备案制的济宁市一家三甲医院院长介绍,没了编制的束缚,医院在用人方面从过去的单向选择变成双向选择,用人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权,这也倒逼医院加强管理,为临床核心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留住人才。
3、备案制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一种创新的管理方式,它比合同制好,比聘用制稍差,但是待遇来说和事业编制是没有区别的,以医院为例,理解为新的一种编制,就是浮动编制,在医院名额是你,但是人事网查不到你的名字,不具体到个人,隶属医院。
(9)三甲医院编制改革扩展阅读
始于2006年的中国新医改,终于大盘落定。作为新医改最艰难的一环,公立医院改革将先试点积累经验然后推行。民营医院,支持民营资本办医、政府购买医疗服务等举措,将和管办分离等争议不大的内容,共同出现在方案。
长期以来,中国公立医院“管办不分”、“政事不分”以及现有的编制管理方式等受到外界诟病。公立医院行政化色彩浓厚被认为是阻碍医改的一大问题,“去行政化”则被广泛认为是医改的必由之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然而由于该项改革牵涉利益众多,也亟待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多地的推进速度缓慢。
近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称,将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这一表态意味着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已成定局。
与多地依旧在探索“去行政化”路径不同,深圳市早已明确提出新建市属公立医院不再实行编制管理,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