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大学都有什么系
上官方网站就知道啦
2. 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单
数学物理学部(共55人)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尤峻汉 74 天体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
王广厚 71 原子分子与团簇物理 南京大学
王 牧 48 晶体生长物理学 南京大学
王顺金 73 核物理、理论物理 四川大学
邓小刚 50 流体力学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卢炬甫 63 天体物理 厦门大学
史生才 46 天体物理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
叶友达 47 空气动力学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叶向东 48 动力系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叶沿林 55 核物理 北京大学
向 涛 48 凝聚态理论 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庄鹏飞 53 核物理 清华大学
祁力群 65 运筹学 香港理工大学
何红建 46 粒子物理理论 清华大学
佘振苏 48 流体力学 北京大学
张 旭 42 数学 四川大学
张继平 52 基础数学 北京大学
张维岩 55 激光聚变与等离子体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物理、理论物理
张富春 65 凝聚态物理 香港大学
张肇西 70 粒子物理理论 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李 锋 50 流体力学、飞行器设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第十一研究院
李有泉 48 理论物理 浙江大学
李重生 64 理论物理 北京大学
李嘉禹 48 基础数学 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杜东生 71 理论物理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汪卫华 47 凝聚态物理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汪景琇 67 太阳物理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
邵启满 48 概率统计 香港科技大学
陆坤权 71 凝聚态物理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陈十一 54 力学 北京大学
陈永川 47 应用数学 南开大学
陈志明 45 计算数学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周向宇 46 数学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孟 杰 45 核物理、理论物理 北京大学
宗传明 48 基础数学 北京大学
欧阳颀 55 凝聚态物理 北京大学
武向平 50 天体物理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
范更华 54 数学 福州大学
郑伟谋 65 物理 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姚凯伦 67 凝聚态物理 华中科技大学
段海豹 55 数学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赵 刚 50 天体物理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
赵政国 55 原子核与粒子物理实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徐洪杰 56 核科学技术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
究所
毅明 55 数学 香港大学
袁亚湘 51 运筹学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
研究院
高鸿钧 47 凝聚态物理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盛政明 44 等离子体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
鄂维南 47 数学 北京大学、普林斯顿大学
黄 涛 71 理论物理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景益鹏 47 天体物理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
程崇庆 54 数学 南京大学
潘建伟 41 量子信息、原子分子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物理
戴子高 46 天体物理 南京大学
魏悦广 51 固体力学 中科院力学研究所
化学部(共45人)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于吉红(女) 44 无机化学 吉林大学
马大为 47 有机化学、化学生物学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马光辉(女) 46 生物化工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方维海 55 物理化学 北京师范大学
毛在砂 67 化学反应工程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王利祥 46 高分子化学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王彦吉 63 刑事科学技术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王柯敏 53 分析化学 湖南大学
帅志刚 48 物理化学 清华大学
田 禾 48 精细化工 华东理工大学
刘云圻 62 物理化学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刘忠范 48 物理化学 北京大学
刘 育 57 有机化学 南开大学
孙世刚 56 物理化学 厦门大学
孙红哲 46 无机化学 香港大学
安立佳 46 高分子物理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严纯华 50 无机化学 北京大学
吴 玮 48 物理化学 厦门大学
张俐娜(女) 70 天然高分子与高分子 武汉大学物理
张洪杰 57 无机化学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张新荣 54 分析化学 清华大学
李永舫 62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李玉良 61 无机化学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李亚栋 46 无机化学 清华大学
李前树 69 物理化学 华南师范大学
李峻柏 46 物理化学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杨芃原 62 分析化学 复旦大学
杨秀荣(女) 65 分析化学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杨学明 48 物理化学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杨金龙 45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杨 柏 48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吉林大学
杨 震 51 有机化学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陆小华 51 化学工程 南京工业大学
陈国南 62 分析化学 福州大学
陈接胜 46 无机化学 上海交通大学
岳建民 49 有机化学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侯雪龙 56 有机化学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俞书宏 43 无机化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赵宇亮 48 分析化学、放射化学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赵进才 50 环境化学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席振峰 48 金属有机化学 北京大学
寇 元 63 物理化学 北京大学
梁 宏 46 生物无机化学 广西师范大学
谢作伟 47 有机化学 香港中文大学
韩布兴 53 物理化学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共71人)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孔祥银 46 医学遗传学和医学基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
因组学 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
王书荣 71 神经生物学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王 文 43 遗传学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王 岩 49 外科学 解放军总医院
王松灵 48 口腔医学 首都医科大学
王明鑫 56 生化专业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王海燕(女) 73 内科学(肾脏内科) 北京大学
王喜军 49 中医药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任 东 48 昆虫学 首都师范大学
刘耀光 57 作物遗传学 华南农业大学
孙之荣 64 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 清华大学物学
孙树汉 58 遗传学 第二军医大学
朱永官 43 环境土壤学 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朱玉贤 55 植物生理学 北京大学
朱 军 62 作物遗传育种 浙江大学
何祖华 48 植物生理学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吴清玉 59 心脏外科学 清华大学
张大兵 43 作物遗传学 上海交通大学
张 旭 49 神经科学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张其清 57 医用生物材料与植入 中国医学科学院科学
张学军 55 皮肤病学 安徽医科大学
张学敏 47 医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
张明杰 44 结构生物学 香港科技大学
李 林 5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
学 学研究院
李素芝 57 高原病 西藏军区总医院
杨安钢 57 免疫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杨 晓(女) 44 发育遗传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
杨维才 47 植物学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沈中阳 48 肝脏移植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邵一鸣 54 医学病毒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陈子江(女) 51 妇产科学 山东省立医院(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陈孝平 58 肝脏外科 华中科技大学
陈晔光 46 细胞生物学 清华大学
周广胜 45 生态学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金会庆 54 预防医学(流行病学) 安徽三联事故预防研究所
哈木拉提 51 民族医学 新疆医科大学
·吾甫尔
施一公 44 生物物理学 清华大学
胡 兰(女) 43 遗传学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赵玉沛 56 外科学(普通外科) 北京协和医院
赵劲民 48 骨科学 广西医科大学
赵继宗 65 神经外科学 首都医科大学
郝小江 59 天然药物化学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饶 毅 49 神经科学、发育生物学 北京大学
凌锋(女) 59 神经外科学 首都医科大学
徐安龙 48 比较与进化免疫学 中山大学
徐 涛 40 细胞生物物理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格日力 58 临床医学 青海大学
郭亚军 55 肿瘤学 第二军医大学
钱 前 49 作物种质资源 中国水稻研究所
高 福 49 结构免疫学、病原微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生物学
康 乐 52 昆虫学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曹晓风(女) 46 植物表观遗传学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
学研究所
曹谊林 57 医学(组织工程学) 上海交通大学
梁秉中 70 骨外科,显微外科,骨质 香港中文大学
疏松研究
梁雪儿(女) 49 病理学 香港大学
黄路生 46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江西农业大学
彭少麟 54 生态学 中山大学
彭宝淦 47 骨外科学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总医院
舒红兵 44 细胞生物学 武汉大学
葛均波 48 心血管内科 复旦大学
蒋建东 52 药理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蒋澄宇(女) 46 呼吸分子病理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韩泽广 47 医学遗传学 上海交通大学
韩家淮 51 细胞生物学 厦门大学
慈龙骏(女) 76 荒漠化防治、景观生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态学
裴端卿 46 干细胞生物学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
健康研究院
谭华荣 55 微生物遗传学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黎志康 57 植物遗传育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
黎晓新(女) 61 眼科学 北京大学
薛红卫 41 植物分子遗传学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
学研究院
瞿 佳 55 眼科学、视光学和视觉 温州医学院
科学
地学部(共52人)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万卫星 52 空间物理学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
研究所
王二七 61 构造地质学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
研究所
王会军 47 大气科学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王成善 59 沉积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王学求 49 勘查地球化学 中国地质科学院
王椿镛 65 固体地球物理学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
究所
冯志强 47 石油地质勘探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史培军 52 自然地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
石广玉 68 大气物理学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刘丛强 55 地表地球化学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宇如聪 49 大气动力学 中国气象局
庄国顺 64 大气化学 复旦大学
成秋明 51 数学地质、矿产普查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勘探
朱伟林 55 海洋石油地质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何大明 52 水文地理学 云南大学
张小曳 48 大气气溶胶与全球变化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张立飞 48 岩石学 北京大学
张忠杰 47 固体地球物理学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
研究所
李子颖 47 铀矿地质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李建平 42 气象学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李献华 49 同位素地球化学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
研究所
杨树锋 64 构造地质学 浙江大学
沙金庚 62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
研究所
陈 鸣 54 矿物学 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
究所
陈中原 58 自然地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
陈发虎 48 环境变化 兰州大学
陈仲良 57 气象学 香港城市大学
陈晓非 53 固体地球物理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陈 骏 56 地球化学 南京大学
周成虎 46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
研究所
周忠和 46 古生物学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
人类研究所
侯增谦 50 矿藏学 中国地质科学院
宫辉力 54 信息水文地质 首都师范大学
段振豪 51 计算地球化学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
研究所
赵志新 64 地球物理学 中国地质科学院
赵思雄 71 大气科学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郝 芳 47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夏 军 56 水文学及水资源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
研究所
郭华东 60 遥感科学与应用 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
地球科学中心
高 山 49 地球化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高 抒 54 海洋地质学 南京大学
崔 鹏 53 自然地理学与水土保 中科院水利部成都
持学(山地灾害) 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黄思训 64 大气科学 解放军理工大学
黄润秋 47 工程地质学 成都理工大学
龚健雅 54 测绘科学与技术 武汉大学
傅伯杰 53 自然地理学、景观生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
态学 心
焦念志 48 生物海洋学 厦门大学
舒德干 65 古生物及进化生物学 西北大学
葛全胜 48 自然地理学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
研究所
蔡运龙 63 地理学 北京大学
樊 杰 50 经济地理与区域可持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
续发展 研究所
濮祖荫 74 空间物理学 北京大学
信息技术科学部(共36人)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马龙生 70 精密光谱 华东师范大学
尹 浩 51 通信与信息系统 总参谋部第六十一研究
所
王小云(女) 44 信息安全 清华大学
王飞跃 49 智能控制、复杂系统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
王永仲 66 光学工程 军械工程学院
王立军 64 光电子学 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
械与物理研究所
王建宇 52 光电技术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
究所
王 巍 44 导航制导与控制 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
院
田 捷 51 模式识别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
刘伍明 51 光学与量子信息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吕 建 51 计算机软件 南京大学
朱嘉麟 70 半导体 清华大学
许京军 45 光子学与技术 南开大学
应明生 47 计算机科学理论 清华大学
张书练 65 激光和精密计量 清华大学
张 荣 47 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物 南京大学
理
李建中 60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李树深 48 半导体器件物理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
李景镇 70 光学工程 深圳大学
杨学军 48 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系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统软件
杨德仁 47 半导体材料 浙江大学
陆贵文 53 微波及天线技术 香港城市大学
陈武凡 61 医学成像科学与图像 南方医科大学
分析
郑建华 54 密码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委
员会技术安全研究所
金亚秋 64 电磁散射与空间遥感 复旦大学
信息
赵葆常 72 光学 中科院西安光学精
密机械研究所
郝 跃 53 微电子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骆清铭 45 生物医学光子学 华中科技大学
唐远炎 67 计算机、模式识别、图重庆大学、澳门大学
像处理
徐宗本 56 智能信息处理 西安交通大学
徐秋霞(女) 68 半导体器件与集成技术 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
曹希仁 66 控制系统理论 上海交通大学
梅 宏 48 计算机软件 北京大学
黄 维 48 有机光电子学 南京邮电大学
程代展 65 系统与控制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
研究院
董胜波 50 导航、制导与控制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第二研究院
技术科学部(共55人)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丁 汉 47 机械电子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
丁玄同 63 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方岱宁 53 固体力学 北京大学
王汉功 70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
兵工程学院
王其亨 64 建筑历史与理论 天津大学
王秋良 45 超导电工学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
卢天健 46 固体力学 西安交通大学
叶志镇 56 材料物理化学 浙江大学
刘治国 67 功能材料 南京大学
刘维民 48 润滑材料与技术 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
究所
向锦武 47 飞行器设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朱 荻 57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 涌 48 高级自动寻的飞行器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
设计 研究院
闫楚良 63 飞机寿命与可靠性科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
学 究院北京蓝天时代飞机
强度研究所
何满潮 55 矿山工程岩体力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吴学仁 64 断裂力学、疲劳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张立德 72 材料科学 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张柏楠 49 空间飞行器设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第五研究院
张统一 61 力学 香港科技大学
李东旭(女) 54 飞行器设计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李行伟 58 环境水力学、环境水 香港科技大学
利工程
李宏男 53 土木工程(结构工程) 大连理工大学
李应红 48 航空推进技术 空军工程大学
李国英 47 水利水电工程 黄河水利委员会
杨 锐 46 材料科学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沈保根 58 磁性材料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陆 卫 49 红外光电子学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
究所
陈仙辉 48 材料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林家浩 70 结构工程 大连理工大学
郑 平 75 工程热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
金红光 54 工程热物理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
所
俞大鹏 52 无机材料科学 北京大学
南策文 48 复合材料 清华大学
段广仁 49 控制理论与应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
段 进 50 建筑学(城乡规划设计 东南大学
与理论)
赵阳升 55 采矿工程 太原理工大学
倪晋仁 48 水利工程,环境工程 北京大学
唐春安 53 岩土与采矿工程 大连理工大学
徐世烺 57 水利与土木结构工程 浙江大学
殷敬华 64 高分子材料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
究所
郭烈锦 47 热能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
崔福斋 65 生物材料 清华大学
常 进 44 航天应用技术和空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
遥感
常 青 53 建筑学 同济大学
曹一家 4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湖南大学
彭练矛 48 材料物理 北京大学
韩祖南 62 导弹总体技术 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
蒙大桥 53 核材料研究及应用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
七研究所
赖远明 48 土木工程(寒区工程)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
境与工程研究所
管晓宏 55 系统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
翟婉明 47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西南交通大学
雒建斌 49 机械设计及理论 清华大学
滕锦光 47 结构工程 香港理工大学
魏炳波 47 材料科学与工程 西北工业大学
魏钟铨 73 飞行器总体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第八研究院
3. 西华大学和南华大学哪个更好
一、南华大学更好。
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6年中国大学排行榜700强》中,南华大学排名第225位,西华大学排名第312位。
二、西华大学和南华大学,都没有国家级重点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南华大学有9个;西华大学只有7个(另有一个省重点培养学科)。
三、南华大学优势专业
省级重点学科(9个)
机械工程
基础医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土木工程
内科学
矿业工程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核科学与技术
药学
四、西华大学优势专业
1、四川省级重点学科(7个):
流体机械及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材料加工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企业管理
2、省重点培养学科(1个):
食品工程。
五、南华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坐落于湖南省衡阳市,始建于1958年,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9大学科门类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六、西华大学(Xihua University),是四川省唯一一所省属重点的综合性大学,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试点高校之一,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时具有向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
4. 清华大学地球科学系怎么看不到录取名单呢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航天航空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地球科学学院(筹)、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等,以及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2009年9月28日成立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同时撤销该建制)、生物信息与系统生物学、医学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等院系。北京大学:理学部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信息与工程科学部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工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文学部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哲学系(宗教学系)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社会科学部国际关系学院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法学院信息管理系社会学系政府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人口研究所国家发展研究院体育教研部医学部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公共教学部/医学人文研究院医学网络教育学院第一医院人民医院第三医院口腔医院第六医院北京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首钢医院12所教学医院跨学科类元培学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分子医学研究所深圳研究生院信息工程学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汇丰商学院国际法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录取分数线每年都不一样的,楼主可以去看看他们的官方网站,查历年的录取分数线。
5. 深圳去哪里看心理医生比较好
今年,深圳人在社康就能和心理医生吐槽郁闷的事、深圳娃的疫苗即将“升舱”进到智能疫苗柜里、深圳青少年的近视和脊柱侧弯免费筛查、深圳中老年人还有1.5万个免费查癌名额…… 3月27日,2019年全市公共卫生工作会议上,深圳卫健委“晒”出了今年最新的公共卫生“大礼包”。
50%以上的一类社康要设心理咨询室
“最近家里矛盾太多了怎么办?”“我失恋了,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很多人遇到这样看似平常,却影响心情的事,往往不愿意主动去精神类专科医院,自己“挺一挺”就过去了。现在,不用那么苦闷难熬了,深圳人在家门口的社康,就能和心理医生聊聊。
按照规划,今年深圳要在50%以上的一类社康设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室会有独立的房间,环境上给人温馨、轻松、安定的感觉。心理咨询人员可以是取得相关资质的全科医生、心理咨询师,也可以是邀请来社区坐诊的专业心理医生。
心理咨询人员将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与心理干预服务;在社区筛查抑郁症、儿童孤独症、老年痴呆症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有心理疾病和疑似精神障碍人群还可以及时转诊转介到专科医院治疗。
深圳娃的疫苗“升舱”进智能疫苗柜
在深圳,无论你有没有深圳户籍,只要是常住人口,就可以享受到政府提供的28项公共卫生服务,包括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等服务。
今年,深圳又新增了3个公卫服务。其中,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项目、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免费筛查服务项目列入2019年公共卫生强化行动和2019年深圳市政府民生实事。这2项都是“上门服务”,医生组成筛查队进到校园给孩子们免费筛查。
另一个今年公共卫生强化行动的新增项目是实施疫苗智能冷链安全监控项目。疫苗对温度极其敏感,为了守好疫苗的“生命线”,今年深圳将把接种单位的普通冰箱全部换成医用冰箱,把儿童预防接种疫苗全部装进智能疫苗柜。
“在智能疫苗柜里,只要扫一扫条码,接种疫苗就会按种类自动输出,这样不但确保了准确率,还不用频繁打开冰箱门,保障了温控系统。”深圳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谢旭表示,未来将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化企业建立疫苗统一储存库,将全市一、二类疫苗集中储存、配送。同时,建立疫苗冷链监测信息系统,从下单到仓储、运输、预防接种,各环节都能得到全程管理。
今年深圳免费为1.5万人查癌
为深圳人免费查癌,一直以来都受到市民的极大欢迎。过去两年深圳累计完成社区人群风险评估近4万例,高危人群临床筛查11631人次,最终确诊恶性肿瘤21例,良性肿瘤2例,各类阳性病例968例。
今年项目继续,将为深圳1.5万名40-74岁的深圳户籍或常住居民开展五类高发癌症(肺癌、乳腺癌、大肠癌、上消化道癌和肝癌)的评估和筛查。项目预计在今年二季度开始,符合条件的居民可以到指定的164家社康报名登记,先到先得。
这个项目是由肿瘤治疗“国家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来做筛查技术指导。报名成功的市民将会填写一份针对五大类癌症的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国家癌症中心和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共同对结果行风险评估。如果确定为高危人群,将会安排到12家指定的深圳医院做进一步临床筛查,所有指定的筛查项目完全免费。预计单个筛查项目可为深圳市民节省350元-800元不等
6. 浙江大学心理学家陈立培养了哪些人才
1、数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 2、数学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回 3、化学国答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 4、心理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 5、生物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 6、基础医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 7、中文国家文科基础科学研究人才 8、历史学国家文科基础科学研究人才
7. 北京大学有几个系
目前北京大学的教学单位分为理学部、信息与工程科学部、人文学部、社会科学部、医学部和跨学科类六大类。
8. 目前最先进的PICC置管技术是什么
对肿瘤患者而言, 放置PICC导管就是打通体内的一条“战斗通道”,化疗给药通过这里进入血管去杀灭癌细胞。但是由于化疗周期长,PICC留置时间一般为一年左右,患者会出现脱管、感染等并发症问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静脉置管中心在8月份成功开展超声心电一体(EDUG)引导下隧道式PICC置管,无一例导管相关并发症。
有导航不用“盲打”
为置留导管寻找最佳“泊车位”
孙先生,56岁,肺部恶性肿瘤患者,拟做化疗需要再次置入PICC管。
孙先生表示,以前有外院多次PICC置管史且留置期间发生多次脱管和感染,“管子用不了多久就给拔了,浪费钱”,“这次是第4次做PICC了,希望不要再发生脱管和感染,留置的时间更长一点”,既往的经历让孙先生显得有点焦虑。
2020年8月12日静脉置管中心护士为孙先生进行了详细评估,超声显示,孙先生的双上肢静脉,如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尺侧的一条人体静脉)等常用穿刺血管直径过小不适合置管,结合孙先生的既往情况和殷切希望,摆在护理人员面前的是如何选择安全有效的深静脉通路和置管方式、保证治疗方案顺利实施的难题,而采用EDUG引导下隧道式PICC置管是该患者目前最佳的选择。
通过慎重讨论,静脉置管中心护士于当天成功为孙先生进行了EDUG引导下隧道式PICC置管。
我院首例隧道式PICC置管术患者
EDUG引导下隧道式PICC置管术作为目前最新、最先进技术,其与传统做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在置管过程中配合彩色超声、腔内心电一体精准定位,避开大血管和神经,寻找最佳的血管穿刺部位和导管出口,也就是通过体内“导航”系统为导管寻找一个最佳“泊车位”。
同时,使用微创隧道针建立一个皮下隧道,使血管穿刺点与导管出口有一定的距离,并将导管出口转移到更适宜、更有利的位置,以降低PICC留置过程中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隧道式PICC导管
传统PICC方式“事后监督”,也就说护士置管后,患者再去放射科或在床旁进行X线摄片进行导管尖端定位。如果发现导管异位,患者需要再次进行消毒等术前准备调整异位导管,不仅增加患者痛苦,重复调整增加置管带来的感染、静脉炎、血栓等并发症的风险。
相对于术后X线摄片定位,ECG尖端定位能够在置管过程中实时指导,及时判断导管位置,从而有效降低置管异位率,使一次性定位准确率达95%以上,减少了因调整导管异位造成的患者不适、经济成本支出,减少置管者工作量。
正常心电图
PICC导管到达CAJ位置心电图--P波高尖
导管停留时间延长
新技术减少10倍患者发生感染几率
国外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表明,隧道式PICC较传统PICC,可显著降低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如脱管、血栓,并可减少10倍感染几率。
其显著优势在于,增加部分大直径静脉(如颈静脉、股静脉)穿刺的可行性,增加置管成功率。而且由于血管穿刺点与导管出口通过隧道相通,皮下隧道本身就形成一道防止污染的屏障,能有效防止外界因素引起的感染。
此外,提升了安全性,避开肘关节的频繁运动,大大减少经肘窝以下入路的机械性静脉炎、血栓等相关并发症。经济性也很可观,由于停留时间增加,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及患者因调整导管位置所额外支出的拍片成本,降低置管护士人力成本,提高患者舒适度。
该项技术在临床的运用,做到了“一管到底、管尽其用”,减轻患者负担和提升舒适度的同时,也填补深圳市该项技术的空白,也标志着医院静疗水平在迈入国内先进行列。
9. 头一天在一个医院检查完了的项目,如果要转到另一个医院,检查过的项目必需要重新再查一遍吗
在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医生可以通过检验检查结果互联互通互认平台查看患者在其他医院做的检查报告。
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一家医院看了病,做了一堆检查;过几天,换到另一家医院看病后,所有的检验检查又得“从头再来”……这种重复检查,常常折腾得患者怨声载道,既浪费了金钱和时间,又耽误了疾病治疗。
12月11日,记者从深圳市数字办和市卫计委获悉,为打通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最后一公里”,提高市民就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深圳正全力推动医院间医学检验和检查结果的互联互通互认,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市民少跑腿”。
据悉,截至目前,深圳16家市属公立医院已经实现了检查检验结果互联互通互认。根据计划,到2019年6月底前,全市170多家医院将实现检验和检查结果的互联互通互认。
●南方日报记者 向雨航
现场
患者少做两个检查,省了600多元
近半年来,72岁的付大爷经常胸闷,上楼也透不过气来,很是难受。12月7日,他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做了胸部CT和心脏彩超,发现心脏有个肿块。医生怀疑这个肿块可能是恶性肿瘤,需要进一步确诊。
12月11日上午,付大爷来到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进行复诊,他的儿媳周云(化名)背着一个大大的背包,里面装了好几张影像检查片子。让周云感到意外的是,她这次带来的影像检查片子并没有派上用场。
原来,在医院信息系统的“门诊医生站”里,医生打开了一个“医院间检验检查结果互联互通互认平台”,该平台立刻显示出付大爷最近做过的医学检验和检查历史信息,不仅可以看到胸部CT和心脏彩超影像片子,还有初诊的病历记录和检查报告单。
“病人是第一次到医院来看病,我们一点也不了解他的病情,但看了他的首诊病历记录和检验检查报告单后,3-5分钟内,我们就能知道病人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能帮助我们诊断更加准确。”孙逸仙心血管医院门急诊办主任林泽鹏说。
让付大爷更省心的是,这次复诊他只做了一个心脏彩超。“现在除了专科疾病我们医院还需要再做检查进一步确认外,一般的影像检查和生化检验都不需要再重复做了,其他市属医院做过的,我们基本上都认可。”林泽鹏介绍,由于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以付大爷为例,不用再重复做胸部CT和生化检验,仅检查费用就节省了600多元。
据估算,深圳医院间的医学检验检查结果实现互联互通互认后,患者的重复检查可以降低60%左右,不仅可以减少病人的检查费用,还可以提高各个医院的检验和检查水平。
进展
架设健康数据传输的“高速公路”
根据深圳市卫计委的通报,截至12月11日,深圳16家市属公立医院已经实现了检查检验结果的互联互通互认。在互联互通互认信息平台,已采集实时检查检验报告共608400份,包括检验报告3978020份、检查报告2105980份。其中影像数据101370份,为各市属医院的医生提供了82915次调阅共享服务。
医学检验检查的互联互通互认又是如何实现的呢?深圳市卫计委规划信息处处长卜奇文介绍,第一步是“互联”,打通数据传输的“高速公路”,打破医院间的信息孤岛。
众所周知,深圳各医院的健康数据都非常庞大,现在还要把各医院庞大的数据进行交换和共享,并建立全市电子病历库,就必须要有个“超强大脑”,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存储与管理,这个“超强大脑”就在深圳市超算中心。为了打通各医院间的信息孤岛,深圳市投入数千万元,增加云主服务器,并完成各医院千兆光纤的改造,架设了一条贯穿全市医院健康数据传输的“高速公路”。截至目前,市超算中心提供了30台云主服务器,完成2个数据中心和16家市属医院、市电子政务资源中心和市超算中心之间的光纤改造工作,实现了千兆以上网络带宽。
第二步是“互通”,制定检验检查结果交互的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实现医院间数据的共享。9月10日,在市超算中心,建立了深圳市医院间医学检验和影像检查结果互联互通互认信息平台。同时,还完成16家医院信息系统的改造,完成了门诊和住院医生工作站的建设,以及历史检验检查报告、影像数据的上传。
卜奇文介绍,在工作站,医生通过平台,可调阅患者在其他医院的就诊记录,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同时,当医生开检验检查单的时候,平台还会主动提醒他,患者已做过同样的检验检查,这样就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检验检查。
第三步是“互认”,确定检验检查互认的规则和适用范围,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验检查。目前,市卫计委确定了三级医院互认范围和规则,共2大类,7大项。第一类是临床检验类项目,包括临床生化、临床免疫、临床微生物、临床血液体液及各类涂片细胞学检查;第二类是普通放射线检查、甲乙类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部分超声检查项目。此外,还把病情变化,已有的检验、检查结果难以提供参考价值的等7种情形不列入互认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互认”的项目并不是“一刀切”,要不要“互认”决定权在医生手里。“结果的互认还是要遵循医学发展规律和患者个人病情的变化,最终由医生来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一步检验和检查。”卜奇文说。
未来
将出台奖励办法引导医院减少重复检查
“下一步,医院间医学检验和影像检查结果的互联互通互认工作还将不断升级。”深圳市卫计委副巡视员张英姬说。
根据计划,2019年3月31日前,深圳将实现所有市、区公立医院间医学检验和影像检查结果互联互通互认。2019年6月30日前,将实现全市170多家医院间(包括60多家公立医院和90多家社会办医院)以及社康中心间医学检验和影像检查结果互联互通互认。
“检验检查结果互联互通互认,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验检查,避免了过度医疗,降低了市民的医疗费用,切实提升了老百姓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张英姬说。同时,检验检查结果的互联互通互认,也提高了医生的诊疗质量与效率,倒逼各医院提高检验检查的质量和水平。
不必要的重复检验检查的减少,意味着各医院收入也将减少,如何提高医院推进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卜奇文介绍,市卫计委将适时制定出台全市公立医院间医学检验和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奖励办法,对各公立医院医学检验和影像检查结果互认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和排名,对排名靠前的医院给予适当奖励,推进公立医院间医学检验和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引导公立医院减少重复检查,减少市民看病就医负担。
建议
推动检验检查同质化,保障患者信息安全
12月11日上午,为推进医院间检验检查结果互联互通互认的建设工作,深圳“数字政府”建设公众监督咨询委员会5名代表组团到市卫计委和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进行了现场督导,并对该项目下一步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记者发现,公众监督咨询委员会的建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各医院间医学检验检查的同质化,以及患者个人信息安全的保障。
深圳市优讯智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吴向民表示,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联互通的最终目标是“互认”,然而,各家医院的水平差异很大,不同医生的检查和诊断水平不一样,检验检查质量也并没有明确的控制标准,这样一来,检查结果“互认”的风险很高,也有可能会带来医疗纠纷和法律问题。因此,必须要推动各医院医学检验检查的同质化。
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柯灿文也提出了相同的建议,“同质才可以互认,如果不同质的话,就没有办法互认,产生了医疗纠纷又该追究谁的责任?”
同时,吴向民还提出,信息平台的数据还需要进一步精细化,尤其是要提供“互认”的数据。“平台上可以看到市属医院共享的数据,但没有互认的数据,就不知道哪些数据医生看了而且用了,哪些看了而不互用,若数据更精细,有利于推动‘互认’,真正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吴向民说。
“信息共享非常必要,而且要细化,还要有安全保障。”深圳市海龙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王海龙表示,现在信息泄露非常严重,要实现医学检验检查结果的互联互通互认,保障个人的私隐非常重要,要有一个“黑箱子”,让个人健康数据处于安全环境中,防患于未然。
对此,柯灿文也深表赞同,“未来还有100多家医院要加入互联互通互认平台,数据量那么多,信息安全如何保障?数据是否有备份?这些都是平台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7种情形不列入“互认”范围
1 病情变化,已有的检验、检查结果难以提供参考价值的;
2 检验、检查结果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变化幅度较大的;
3 检验、检查项目意义重大的(如手术等重大医疗措施前);
4 检验、检查结果与病情明显不符的;
5 急诊、急救等抢救生命的紧急状态下;
6 患者或其亲属要求做进一步检查的;
7 其它符合诊疗需要的不可预测情形。
●16家市属医院已“互联互通互认”
1 深圳市人民医院
2 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
3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4 深圳市中医院
5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6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7 深圳市儿童医院
8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9 深圳市康宁医院
10 深圳市眼科医院
11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12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
13 深圳大学总医院
14 深圳萨米国际医疗中心(深圳市聚龙医院)
15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16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