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口腔附属 > 唐宣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唐宣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发布时间:2021-03-01 10:53:43

1. 姓杨的有哪些名人(要资料!越多越好)

杨少华
我超爱听他的相声!!!
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杨少华老先生在曲艺界算是比较时髦的一位,因为他“不务正业”,在说相声的同时还表演话剧、拍电视剧。借着“气滞胃痛杯”首届东三省幽默喜剧·笑话广播电视大赛的机会,记者采访到了这位时尚老人。

首先,杨老先生向记者表达了他担当笑话大赛评委的喜悦心情。东北观众对小品的喜爱及对此次大赛的热情都让他非常感动。对于相声演员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他希望无论是曲艺爱好者还是专业演员都能有所收获。

杨老与儿子杨议联袂主演的都市喜剧《疯狂短信》在京城引起了轰动,之后,这对父子又参与了电视剧《阳光的快乐生活》的拍摄。对于这种尝试,杨老认为这是相声的另一条出路。电视剧把灯光、服饰、布景等都利用起来,与以前相声单调的表演形式相比,它丰富了视觉,也使一切变得简单、明了。把相声融入到电视剧中是杨老父子的创新,至于是否成功,还有待媒体的支持和观众的鉴定。

接着,记者向杨老询问了有关他参加央视春节晚会的事情。对于去年的节目在最后关头被春晚淘汰的事情,杨老仍觉非常遗憾。一个“不适合在春节晚会表演”的简单理由,便把辛苦排练了三个月的节目删掉了。这次杨老将带着两个段子参加评选,会尽量争取在春节晚会上与大家见面。

最后,杨老借文化娱乐网向东北的观众问好,希望大家少打麻将,少喝酒,不要酒后驾车,千万要注意安全和自己的身体,希望大家能健健康康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很多人说,银幕上的杨少华嬉皮笑脸、妙语连珠,而现实生活中的他是不是也如此呢?答案是一半一半。何谓一半一半,也就是他把舞台上的笑面带给了自己对人生的领悟,以及身边的朋友,但是却不会带给现实中的家庭生活。

杨少华1932年出生于北京的贫苦人家,排行老四,打小就不得不早早为生计奔忙,和母亲一起拣过废纸、捡过煤核,从没敢奢望有天能够成为受人喜爱万众推崇的“家”。当时他的理想是能够像“看街”的那样在别人家门口要到钱,能够养家糊口也就心满意足了。

13岁的时候,杨少华的哥哥介绍他去西单鞋厂做学徒,原因人家那里能管口饭吃而已,不至于挨饿。这时候的他开始学做皮鞋,为了把一些废钉子砸直了经常把手砸得又红又肿,虽然辛苦苛刻,但也没办法,这就是贫穷的生活所注定的。鞋店边上的启明茶社算是杨少华启蒙课堂吧,这时候常宝华,常连安,于志德等著名曲艺艺人经常在这里登场献艺,经常偷偷在旁边偷听的他开始为相声而走神,后来居然辞工不干找辙进了一家明园茶社做杂工,平时拣场,扫堂,大致也就一个小茶童。

所谓的舞台经验,居然是从要小钱开始的,说出来杨少华是一脸的苦笑,但是,这就是事实,是苦难生活带给自己的一种无奈的现实啊。那时候的他经常在门口盯着门,手里提溜一个小笸箩,等着客人给小钱,一元两元不嫌多,三毛两毛不嫌少,全凭客人脸色好坏挣钱,必要的时候,自己也要学着贫嘴随时逗点乐子甩给客人一点小包袱。

“您看着赏点吧您,我妈在家等着您呢……”,就这样子的小段子,虽说作践了自个儿,但也换来大伙一乐,这样一毛两毛小钱也就赏下来了。随后再跟大家贫着来:“您给我钱吧,我这辈子报答不了您,我下辈子报答您,我变一小猫,您一吃饭,我把鱼给您叼来,您吃大饼我把肉叼来,我如果过12点还没来,你吃你的吧,您就别等了,那边打猫呢……”
好歹熬到了新社会,戏园子茶社都不见了,而杨少华也闲下来了。

也许是怕苦日子耽误自己,杨少华早在18岁时候就在姐姐的撮合下结了婚娶了媳妇。人也辗转到了天津,到了天津轧钢一厂混了份钳工的工作。等到公私合营了之后,他摇身一变成了工会的文艺骨干,又搞文艺又扭秧歌又唱京剧的,而且时不时的也说两口相声。

但毕竟这些脱产的工作不是天天都有,多数都是赶在节日前后忙活一阵,而平日里依旧得搞勤杂,也就是看看大门,看看自行车,洗个澡堂子,而且挣的工资不多,那时候老杨早早就有了三个孩子了,为了养家糊口,老杨开始私下里在业余相声界谋点出路。
......
下面的参考资料上有,是第二个.

2. 岭南第一位状元是谁

莫宣卿于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中状元,时年仅17岁,诞生在封开县麒麟山下一条秀美僻静的小山村。 是广东第一位状元,而据封开莫宣卿状元研究会秘书长陈楚源介绍,他也是中国有科举制度以来至清末有记载的640多名状元中最年轻的一位。在被视为“南蛮”的落后地方,一个少年一举压倒全国众多才子,在长安城轰动一时。传说宣卿中状元时,唐宣宗赐宴诗:“南方远地产奇才/突破天荒出草莱/神鲤跳翻三尺浪/皇都惊震一声雷。”

然而,莫宣卿的生命太短促了。专家考证,他在34岁那年回乡,离乡上任前夕不幸染上疟疾,在故里去世。

溯源

从陈钦父子到莫宣卿

莫宣卿出自古广信府治所在地——封开,并不是偶然的。中山大学教授陈永正在《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一书中指出,“文化是延续的,一个地区只有经过长期的文化积累,才有可能出现文化名人”。

自汉武帝于广信设交趾部刺史,并在封中大量建立县治之后,中原移民不断涌入这里,广信成为著名学者罗香林所称的“中原学术文化与外来学术文化交流的重心”。西汉末、东汉初,广信县出了陈钦、陈元父子,先后致力于对《左氏春秋》的研究,促使朝廷设立左传博士,开岭南学人敢于开拓思想学术研究新领域的风气之先,是岭南儒家学派最早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被阮元的《广东通志》称之为“岭海之儒宗”。

三国时代,广信也是岭南《左氏春秋》研究的重心。其时,东吴大臣士燮是广信人,学问优博,精于《左氏春秋》,时天下大乱,中原士人纷纷南下投奔他。他任交趾太守40多年,政绩卓著,并著有《春秋经注》等(已佚),其成就得到北国名儒袁徽的高度评价。

东汉末,佛教传入中国不久,人们对其感到陌生,多有非难。广信人牟子写成中国第一篇佛学专著《理惑论》,首次用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学说阐释佛教的理论,实现了外来的佛教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在文化内涵层面的沟通,并首次用中国敬祖文化产生的岭南祖先神之一“佛”来翻译印度佛教的创世神Budda,为印度佛教在中国传播的核心词一锤定音。后来,比丘明在《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中评价牟子为“我国著论弘佛第一人”。

经过数代的积累,唐代时,封开终于出了岭南第一个状元。谭元享教授在其主编的《封开——广信岭南文化古都论》中指出,莫宣卿的出现,可以说是广信文化的一个结穴。从陈钦、陈元、士燮、牟子到莫宣卿,这一条线索贯串着自汉至唐的广信文化历史。唐代以后,原先作为岭南与中原交通要道的古封开,其地位已被取代,岭南文化的重心也发生了变化。

3. 姓‘杨’的历史名人都有那些越多越好。

杨姓姓历代名人
先给你姓杨的小弟弟起个名:杨鹏飞、杨超、杨光、杨帆、杨一
名人之最

杨业(?-986年):北宋抗辽名将,“杨家将”之首.
杨延昭(958—1014年):北宋抗辽名将,“杨家将”第二代.
杨文广(?-1074):北宋抗夏名将,“杨家将”第三代.
杨再兴:南宋抗金名将.
杨幺:南宋农民起义领袖.
杨辉:南宋杰出数学家.
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
杨时:南宋思想家,洛学大家.
杨文:南宋抗蒙名将.
杨志:水泊梁山好汉,号称“青面兽”排行17。
杨雄:水泊梁山好汉,号称“病关索”排行32。
杨春:水泊梁山好汉,号称“白花蛇”排行73。
杨璟:明开国将领,封营阳侯,死后追封芮国公,谥武信
杨宪:明初名臣.
(明代“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 明朝前期三大杨姓政治家,文学家. “仁宣之治”时期的治世名臣;“台阁体”诗文代表人物.合称“三杨”.
杨洪:明朝前期戍边名将.
杨一清:明朝中期军事家,戍边名将.
杨廷和:明代名臣,明朝中期内阁首辅,文学家.
杨慎:“明代三大才子”之一,明朝中期著名诗人,文学家.
杨继盛:明代嘉靖朝著名忠臣,以死弹劾权臣严嵩父子.
杨琏:明代东林党代表人物,正直士大夫.
杨遇春:清朝前期戍边名将.
●杨震,名声最大的古代杨姓名宦。勤奋好学,博览群经,东汉时有“关西孔子”的称誉。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职。其“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拒贿成名言佳句。当时汉安帝乳母王圣及中常侍樊丰等贪污骄横,他多次上疏切谏,被樊丰所诬罢官,后自杀。杨震子孙世代任大官,其“弘农杨氏”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

●杨虎城,著名的爱国将领。1908年拉起打富济贫的队伍。1911年辛亥革命时率队加入陕西民军。任营长、游击支队司令。

●杨振宁,最早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华人之一。美籍华人,著名物理学家,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1922年生,毕业于清华大学。1946年赴美留学,从事物理研究。主要成就是与李政道合作发表了关于基本粒子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于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和爱因斯坦奖金。

●杨简,杨姓历史名人中寿命最长的人。南宋哲学家。生于1141年,卒于1225年,享年84岁。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陆九渊的弟子,官至宝谟阁学士。

●杨炯,杨姓成名最年轻的人。唐代著名诗人。幼年聪敏好学,10岁就被选为神童,待制弘文馆。27岁应制举,补校书郎,官至崇文馆学士。与王勃、骆宾王、卢照邻齐名,称“初唐四杰”。

●杨国忠,名声最坏的杨姓奸臣。本名杨钊。天宝年间因为他的堂妹杨贵妃深受唐玄宗的宠爱,他由监察御史升为侍御史,赐名杨国忠,身兼15职,权力逐渐大起来。两次出兵征伐南诏,丧师20万。752年,李林甫死,他便代替为右相,兼有40多个职位。他结党营私,贿赂公行,滛纵不法,在私第选定官吏。后来与安禄山的矛盾日渐加剧,755年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举兵叛乱;杨国忠随唐玄宗逃到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被士兵杀死。

●杨玉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胖美人。又名杨太真,是唐玄宗的贵妃,又称杨贵妃。她体态丰腴,肌肤细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美人之一。起初嫁给唐玄宗的儿子李瑁为妃,后因为美貌被唐玄宗召进宫中,封为贵妃,深受宠爱。杨氏一家因此而显贵,堂兄杨国忠操纵朝政,败坏政事。756年,唐玄宗逃到马嵬驿,兵士哗变,杨贵妃被迫自缢而死。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名人

●杨尚昆,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杨 勇(浏阳籍),开国上将。

●杨至成,开国上将。

●杨成武(长汀籍),开国上将。任过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杨得志(醴陵籍),开国上将。任过解放军总参谋长。

●开国中将:杨秀山、杨国夫、杨梅生。

●开国少将:杨思禄(于都籍)、杨卓(兴国籍)、杨力(瑞金籍)、杨汉林(兴国籍)、杨俊生(瑞金籍)、杨怀珠(吉安籍)、杨恬(德安籍)、杨世明(浏阳籍)、杨永松(大埔籍)、杨尚高(平江籍)、杨尚儒(连城籍)、杨国宇(仪陇籍)、杨家保(吉水籍)、杨辉图(大埔籍)等33人。以上近1/2出自客家聚居地。

《黄埔军校三百名将》列有杨林(红一方面军参谋长)、杨杰(国民党少将)、杨至成(解放军上将)、杨家骝(国民党追赠少将)、杨嗣震(国民革命军三十军政治部副主任)等5人。

赣南杨姓名人还有出自的瑞金名列明末“江西五大家”的学者杨以任,清初著名诗人杨枝远,及颇具阮籍风格的诗人杨方立;出自兴国的自强不息光明磊落的省委书记杨尚奎等。

在中国历史上,杨姓称帝称王者有十几人,先后建立有隋、吴等政权。北朝末,华阴人、北周外戚杨坚,在静帝年幼即位时任丞相,总揽朝政,封隋王,于581年废静帝自立,建立隋朝,建都大兴(今陕西西安),587年灭后梁,589年灭陈,结束南北朝分立局面,统一全国。隋朝历二帝38年,于618年灭于唐。五代时,合肥人杨行密创建吴国,都扬州,历4王36年。南宋初年,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杨么领导洞庭湖地区农民起义,称大圣天王,并用以纪年,有众加万人。金末,红袄军首领、益都(今属山东)人杨安儿建立反金政权,建元天顺,有众数十万人。元初,宁海人杨镇龙率领浙东农民起义,国号大兴,年号安定。

除了称帝称王者外,杨姓在文化、科学、军事、政治等方面涌现出许多杰出人才。战国初期有哲学家杨朱。西汉有学者杨何,无神论者杨王孙,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杨雄。新莽末年有赤眉军政权大司农杨音。东汉末有文学家杨修。三国时魏有不畏豪强的京兆尹杨沛。魏晋之际有哲学家杨泉。西晋有太傅、大都督杨骏。北魏有骁勇善战的平东将军、氐族人杨大眼,散文家、《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杨炫之。隋有大臣杨素、杨玄感父子。唐代,杨氏任宰相者11人,其中唐德宗宰相杨炎,曾定议改革赋税制度,堪称理财家,学者杨士勋,雕塑家杨惠之。五代时有书法家杨凝式,笔势雄杰,变化多姿.评者说他用笔有破方为圆、削繁为简之妙。宋代,杨氏最显赫的人物莫过于以杨业为首的杨家将。杨业,又名继业,原为北汉将领,号称“无敌”,河东归宋后,任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曾在雁门关大破契丹兵,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宋军大举北伐,他率军收复云、应、寰、朔四州,后在主帅潘美和监军王

4. 一个人去厦门旅游住哪里比较方便去景点呢

1、厦门白鹭洲大酒店,座落在筼筜湖畔。酒店由主楼和附楼两栋楼组成,酒店还有一个优美的观景平台,可眺望厦门的筼筜夜色。

拓展资料:

厦门是中国海滨城市,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五个开发开放类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即“新特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也是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

厦门,隶属于福建省,别称鹭岛, 简称鹭, 副省级城市、经济特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

厦门位于福建省东南端, 西界漳州, 北邻南安和晋江,东南与大小金门和大担岛隔海相望,通行闽南方言,是闽南地区的主要城市,与漳州、泉州并称厦漳泉闽南金三角经济区。

厦门由本岛厦门本岛、离岛鼓浪屿、西岸海沧半岛、北岸集美半岛、东岸翔安半岛、大小嶝岛、内陆同安、九龙江等组成,陆地面积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90多平方公里。

21世纪厦门逐渐成为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鼓浪屿。

参考资料:网络–厦门

5. 历史上最伟大的母亲

孟母最知书达理的母亲

相传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足辟]踊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
“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相传孟子年少时逃学,他母亲就把织布机上的线割断,对他说:“你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会像这些断线一样,成不了布”。孟子从此勤读,终成著名的学者。

孟母没有棍棒相加,逼迫儿子习礼,也没有谩骂中伤其子须勤学立业,而是设法“训”了孟子一回。孟母的高明教子法在今天看来,也让我辈击节赞叹。

孝庄文皇后 最睿智的母亲

孝庄文皇后,一姓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出生,一十三岁时,由她哥哥吴克善护送到盛京,嫁给皇太极。

十七世纪初,明王朝衰落,东北女真族崛起。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建立后金国。努尔哈赤死后,第八子皇太极继承汗位,北伐蒙古、南征朝鲜,并于明崇须九年(1636)称帝,国号清,建元崇德,奠都盛京,与明朝遥相对峙。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缢死煤山,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叛明投清,于是清军铁骑奔突入关,逐鹿中原,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在清军追击下瓦解。九月十九日,清宗室郑亲王济尔哈朗率劲骑,护送清幼生从盛京迁居北京。十月一日黎明,古老的皇城装点一新,上午已时,皇极殿前鞭鸣三响,钟磐交鸣,韶和典乐徐徐奏起。年仅六岁的小皇帝福临,即位。清王朝统治中国二百五十年的历史,就从这里拉开帷幕。然而。这个小皇帝,并不理解这高高御座和声声欢呼的含义,只有坐在他旁边的那位头戴凤冠的青年妇女,面色凝重,她就是小皇帝的母亲、后世称为孝庄文皇后。

岳母 最爱国的母亲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在他背上刺了“精忠 报
国”四字。

佘太君最坚强的母亲

折太君(误称馀太君),名赛花,西京大同人,乃后周四镇节度使折从阮之孙,永安节度使镇府州折德(户衣)之女。折太君自幼随父折德(户衣)镇守府州,善于骑射,配与北汉名将杨业为妻。折太君生性敏慧,弓马武艺拥熟,深知兵法,辅佐杨业屡立战功,官居云州观察使,号称杨无敌。后来在征辽之时,潘美挂帅,杨业为先锋之职,不意潘仁美向怀私怨,包藏祸心,逼孤军而临绝险,陈家峪矢尽力穷,番将则乌屯云集,遂致全军皆陷,杨业被俘,三日不食而亡。

清朝光绪年间《岢岗州志》所述:“杨业妻折氏。业,初名刘继业,仕北汉,任犍为节度使,娶折德(户衣)女。后归宋,赐姓杨。折性敏慧,尝佐业立战功,号‘杨无敌’。后杨业战死于陈家谷,潘美、王(亻先)畏罪,欲掩其事,折上疏辩夫力战获死之由,遂削二人爵,除名为民。”又《保德州志》云:“折太君,宋永安军节度使镇府州折德(户衣)女,代州刺史杨业妻。性警敏,尝佐业立战功。后太平兴国十年,契丹入寇;业进兵击之,转战至陈家峪口,以无援兵,力屈被擒,与其子延玉皆死焉。太君上书陈夫战殁,由于王(亻先)违制争功。上深痛惜,沼赠业太尉,除王(亻先)名。”宋太宗下诏“故云州观察使杨业,挺陇上之雄才,本山西之茂族
…… (死后)赠太尉,大同军节度,赐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以(《宋史·杨业传》)。

杨业为国捐躯之后,折太君又协助长子杨延昭抗辽立功,累任崇仪副使、江淮南都巡检使、知定远军、保州(保定)缘边都巡检使、本州防御使、高阳关副都部署署、加如京使。杨延昭戍边二十馀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宋史)宋朝皇帝真宗也赞扬地说:“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北宋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杨延昭病逝军中,终年57岁,河朔之人多望延昭灵枢痛哭流涕,悲声直上九霄。杨延昭之子杨文广从狄青南征有功,授兴州防御吏、知泾州,为定州路副都总管,迁步军部虞侯,卒后赠同州观察使。

杨家将从杨业之父杨信到孙杨文广,祖孙四代驰骋疆场,英勇杀敌为国捐躯,堪称
“一门忠烈”,折太君正是杨家将的中流砥柱。虽然正史上对折太君没有作更多记载,但是折太君那深通兵书、久战沙场、忠心爱国、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形象,却深深地印在广大人民脑海之中。她指挥杨家将英勇杀敌的可歌可泣之英雄业迹,已经达到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深度。后来的人们为了怀念她、歌颂她、学习她、崇拜她,希望她留芳千古,永垂不朽,又编演了评书、小说和戏曲剧目,其中以戏曲剧目广为流传。

张皇后 最贤德的母亲

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即位,史称明宣宗,尊皇后张氏为皇太后;自尽殉主的谭妃追赠为“昭容恭禧顺妃”。二十八岁的宣宗对母后张氏十分孝敬,军国大事多禀告张太后裁决。当时海内升平,宣宗事太后“入奉起居,出奉游宴”;四方进贡虽非珍玉奇宝,但蔬果野味而已,宣宗都要先奉上太后,自己才能享用。

宣德三年,张太后生日这一天。文武百官入宫朝贺礼毕,宣宗亲自陪着太后游西苑,皇后、贵妃侍奉左右,登上万岁山,宣宗奉上酒杯向母后祝寿,太后大喜,与儿子欣然对饮,说道:“方今天下无事,我母子得以同享此乐。

宣宗连连点头受命。大臣们又献词颂德祝贺大后寿诞,至日落才尽兴而归。

第二年,宣宗又陪着太后拜谒长陵、献陵(成祖和仁宗的陵寝入宣宗骑马在前引导,走至清沙桥下马,亲手扶着太后车驾慢慢前行。百姓们夹道迎接,山陵旁不论老少,都跪在地上,向皇帝、皇太后山呼万岁。太后见了十分感动,对身旁的宣宗说道:“百姓之所以爱戴皇帝,无非因君王能让他们安生养息。皇儿应爱民如子,始终如一,方不负民望!”宣宗唯唯诺诺,俯首听命。

谒陵完毕,太后一行走过农舍。太后下车,宣召农妇亲切询问其生计如何,又踢给钱钞饮食。村妇们感激涕零,向太后献上农家的蔬食果品,太后欣然接受,还亲口尝了几个,她对宣宗说道:“这是农家风味,不可不尝。”

回宫路上,宣宗见道旁有农夫正在农田耕土,便下马取过农具,推了三次土,对侍臣说:“朕三推已不胜劳累,何况长年累月以此为生呢?”又踢给农夫许多钞币。一路所过农家,都有赏赐。

宣宗在位十年,宣德九年于公元1435年得病而亡,年三十八岁。他有两个儿子,长子朱祁镇,年仅九岁为皇太子,次子朱祁钰。太臣们猜测,皇太后是否顾及私利,弃孙立子?也有人议论,太子年幼,不堪重任;甚至有传言说,皇太后已取金符召襄王朱瞻**(宣宗弟弟)入宫,拟立为嗣皇帝。内阁辅臣杨士奇忧心忡忡地对杨荣说道:“我辈受先皇厚恩,理应力保幼主,扶持国祚。”

这时,景阳钟长鸣,皇太后在乾清宫升殿,命杨荣、杨士奇率百官入殿觐见新皇帝。二杨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入见,只见张太后凤冠霞帔,端坐上首,女官们佩刀执剑排列两旁,好不威风!张太后命召新皇帝出见,众人一齐跪下去,只听见太后说:“这是新天子,年方九龄,全仗众卿扶持!”众大臣抬头一看,正是太子朱祁镇,不由欣喜万分,三呼万岁,响彻云天。于是,新皇帝登位,改明年为正统元年,是为明英宗。尊张太后为太皇太后,宣宗的孙皇后为皇太后,弟朱祁钰为王。

大臣们提出,新皇年幼,无力亲政,请求太皇太后垂廉听政。张后说:“祖宗已有成法,我等岂能坏此法度?”当即委任五名大臣一起辅政军国大事。

对自己外家亲属,太后则严加抑制。彭城伯张泉、都督张升,都是太后兄弟,太后下令不许他们干预国政,每月只能于朔、望日两次入朝。张升素有贤名,杨士奇屡次请求太后予以重用,但太后都不应允。

当时宫中有一太监名王振,狡黠多谋,权欲很重,朱高炽当太子时就随侍左右,朱瞻基登位之后,在东宫掌权,英宗幼年时即由他照看,故尊称他为先生。英宗即位,命他执掌司礼监,格外宠信。王振凭借皇帝权威,擅权干政,随意责罚大臣。太皇太后知道后,十分生气,宣召王振入宫严词斥责,以太祖时定下禁例“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喝令将王振处死,经英宗叩头求情,才免去王振死罪。太后在世时的这几年,王振一直不敢过问政事。

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太皇太后得了重病,她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召阁臣杨士奇、杨溥二人入宫,命内侍问两人:“国家还有什么大事未办?”杨士奇写好三道奏章,每日递上一道,请病中的太后过目。第一,建文帝虽然逃亡不知去向,但不能削去年号,且应修撰建文帝实录;第二,成祖朝时曾下诏,凡收藏建文旧臣方孝孺等人的遗书者,论为死罪。这一条应予取消;第三道奏疏尚未送进宫中,太皇太后已瞑目而逝。张后死后,谥号为“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昭圣昭皇后”,与仁宗合葬献陵。

孝圣宪皇后 最幸福的母亲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生于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七年),满洲镶黄族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十三岁时入侍雍和宫邸,为雍王胤祯之侧福晋。

一次,雍王患时疫,病情严重,几乎丧命,钮枯禄氏侍奉殷勤,煎汤熬药,无不周到。雍王康复后,对其尤有钟爱。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皇四子弘历于雍和宫邸。弘历十二岁时随父雍王初侍康熙帝,宴于牡丹台,康熙帝见皇孙弘历聪颖过人,十分喜爱,便接至皇宫去读书,亲自抚养,并称弘历“是福过于予”;连声称钮祜禄氏是有福之人。为此,钮枯禄氏更得雍王的恩宠。

雍王登基为雍正帝,先封钮祜禄氏为熹妃,进而晋为熹贵妃。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密建皇储,将弘历名字书写好,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弘历二十五岁即帝位,根据雍正帝遗命,母以子为贵,封熹贵妃为皇太后。

乾隆帝视其为国母,有言必遵,有一次大后偶然提及顺天府东有废寺当重修,乾隆帝立即遣员拨款修盖,并告诫宫监,今后有事应事先看出,不应让太后劳神指派。乾隆在位期间三次南巡,三次东巡,三次巡幸五台,一次巡幸中州,以及谒东陵,猪木兰,皆奉陪太后同行。平日与其左右不离,遇万寿节必率王大臣行礼庆贺,六十、七十、八十庆典,一次比一次隆重。特别是太后八十万寿,年已六十的皇帝还彩衣蹈舞,承欢膝下。使太后享尽了人间的“福、禄、寿”。《裕陵神功圣德碑文》中言乾隆帝“事孝圣宪皇后四十二年,晨昏问侍,扶掖安辇,极尊养之,隆祝厘让,善至于终身。”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八十六岁的太后驾薨,举国致哀,尊徽谥号定为“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安祺宁豫孝圣宪皇后”,葬于泰东陵.

6. 莫宣卿人物简单介绍

莫宣卿于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中状元,时年仅17岁,诞生在封开县麒麟山下一条秀美僻静的小山村。是广东第一位状元,而据封开莫宣卿状元研究会秘书长陈楚源介绍,他也是中国有科举制度以来至清末有记载的640多名状元中最年轻的一位。在被视为“南蛮”的落后地方,一个少年一举压倒全国众多才子,在长安城轰动一时。传说宣卿中状元时,唐宣宗赐宴诗:“南方远地产奇才/突破天荒出草莱/神鲤跳翻三尺浪/皇都惊震一声雷。”然而,莫宣卿的生命太短促了。专家考证,他在34岁那年回乡,离乡上任前夕不幸染上疟疾,在故里去世。溯源从陈钦父子到莫宣卿莫宣卿出自古广信府治所在地——封开,并不是偶然的。中山大学教授陈永正在《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一书中指出,“文化是延续的,一个地区只有经过长期的文化积累,才有可能出现文化名人”。自汉武帝于广信设交趾部刺史,并在封中大量建立县治之后,中原移民不断涌入这里,广信成为著名学者罗香林所称的“中原学术文化与外来学术文化交流的重心”。西汉末、东汉初,广信县出了陈钦、陈元父子,先后致力于对《左氏春秋》的研究,促使朝廷设立左传博士,开岭南学人敢于开拓思想学术研究新领域的风气之先,是岭南儒家学派最早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被阮元的《广东通志》称之为“岭海之儒宗”。三国时代,广信也是岭南《左氏春秋》研究的重心。其时,东吴大臣士燮是广信人,学问优博,精于《左氏春秋》,时天下大乱,中原士人纷纷南下投奔他。他任交趾太守40多年,政绩卓著,并著有《春秋经注》等(已佚),其成就得到北国名儒袁徽的高度评价。东汉末,佛教传入中国不久,人们对其感到陌生,多有非难。广信人牟子写成中国第一篇佛学专著《理惑论》,首次用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学说阐释佛教的理论,实现了外来的佛教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在文化内涵层面的沟通,并首次用中国敬祖文化产生的岭南祖先神之一“佛”来翻译印度佛教的创世神Budda,为印度佛教在中国传播的核心词一锤定音。后来,比丘明在《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中评价牟子为“我国著论弘佛第一人”。经过数代的积累,唐代时,封开终于出了岭南第一个状元。谭元享教授在其主编的《封开——广信岭南文化古都论》中指出,莫宣卿的出现,可以说是广信文化的一个结穴。从陈钦、陈元、士燮、牟子到莫宣卿,这一条线索贯串着自汉至唐的广信文化历史。唐代以后,原先作为岭南与中原交通要道的古封开,其地位已被取代,岭南文化的重心也发生了变化。

7. 杨姓氏的来源

杨姓谱牒修撰的历史相当悠久。汉代刘歆在《七略》中提到与他同时的杨雄有《家牒》,而一些古代地方志中摘引的《家牒》片断涉及杨雄身后世。《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提到数十种南朝士族家谱,其中有《杨氏谱》。《隋书经籍志·谱系类》录有:《杨氏血脉谱》2卷,《杨氏家谱状并墓记》1卷,《杨氏支分谱》1卷,《杨氏谱》1卷。此外,古籍中还提到北齐有佚名的《杨愔家传》。以杨姓和王姓等为多,南北朝时的杨姓大族,已有编撰家谱之风。宋至元明时期,私修的杨姓家谱为数不少。元末战乱,杨氏衰落,谱也残缺。明初,分别任司仓、通判的杨氏兄弟罢官家居,商量采撷文献重修家乘,但不久即相继去世。为继承先辈遗志,杨士奇与从兄杨思贻遍访博求,虽为片纸也谨慎过录,积十多年努力,编成《杨氏家乘》。《杨氏家乘》第一部分为族谱,以示尊重本始;第二部分为家谱,以示尊重亲人;以后依次为杨氏人物事实、哀鞔文字、杨氏人物遗文、赠答之作;末附有助于旁考杨氏行事的名贤文字,总共20卷。清代为私修家谱的大发展的时代,雍正皇帝撰写了《圣谕广训》,下令在各地方宣讲,敦促各宗族“修族谱以联疏远”,各级官僚及地方士绅起而应之,各宗族闻风仿效,家谱之盛,遂为空前。民国时期,笃宗族、勤谱事之风未曾稍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谱之风稍歇,20世纪80年代后,因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推动,许多族姓又兴起续修、重修之风,如重庆万州、湖北荆门等地的杨姓组织了不少修谱委员会或理事会,分别致书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请同乡同姓寄去生平业绩,以便辑人族谱。这时的家谱,传统的功能已相当淡化,联络感情、光大族姓、多途径发展乡里经济,成为新修家谱族谱的主要目的。久离乡里的杨姓成员,则通过参与修谱来寄托慎终迫远的寻根情怀,当然也不排斥衣锦还乡的骄傲之情。家谱修好后,要定期续修,一则续上后出子孙,二则根据家族内部调节和整合族人的需要,适当修改族规。续修家谱,并不单是循例而行,也是调整族内关系的需要。家谱保存族谱印好后,谱版安置在小宗祠内,各版片之间用纸搪隔,以免损伤,外用木箱封装,搁置在高架上,以免受潮。族中如有需要加印族谱的,要经管理小宗祠者问清来历,如果确是嫡派子孙,备办好纸张后即到祠中印刷,不得搬到别处,以防版片散失。各房领出家谱多少本,管理小宗祠者要作登记,注明领取时间及领谱人,以便稽查。各家领回的家谱要用木匣装载,置放在香火之上,或密藏于书房之中,每逢伏天取出晒晾,不能让其稍有蛀烂之迹。凡逢岁时祭祀,各家带上原本,到小宗祠集中验看一次,如发现有鼠啮、油污、墨浸及磨坏字迹等现象,族中长辈,要在祖宗牌位前对持谱人严厉申饬,并当众罚银三两,归人祠内,以充日后修谱之资。拒不从命的,不得参与祭祀。家谱不得誊抄,不能传与外人,更不能出售,如有不肖子孙瞒众觅利,族众共同驱逐他,从此不许人祠。这类规定,在不少杨姓家谱中,都有或详或略的交代。家谱的内容体例根据现存的杨氏家谱来看,主要包括:1.谱序,主要记述族姓的来源,先世德行、宗族的迁徙和本家谱的编修、续修情况。谱序一般由本族名人或请当时的社会名人执笔,详细叙述族姓的起源、发展和迁徙的全过程。以使后代子孙知道祖先源流和他们辗转迁徙的艰辛。2.谱例,也称凡例,说明家谱编修的基本原则,家谱的作用和编修家谱的必要睦。3.世家,记述本族的名人事迹。4.诰敕,记录当朝政府对本族人的旌奖文书。5.像赞,收集本族先祖、名人的画像,在其后写上赞语,歌颂其功德。6.世系,这是家谱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自本家族的一世祖以下,每代每人的女名都按辈分写清楚,一看便知自己的继承关系。7.传志,记述先祖名人仕宦的传记,以教育后代子孙。8.家训,对子孙的教育准则。9.祠规,记述本族祭祀的规矩。10.祠堂,记载坟墓、义庄等财产情况。

一 ; 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云 。周武王分封其第叔虞于唐邑 (山西翼城 )。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以国为氏。
二 ; 为五胡十六国时氐族姓氏,据《晋书》云 ; 氐有杨氏,世居仇池 ( 甘肃仇池山 )。
三 ;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姓「莫胡芦」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杨」氏。
四 ; 出自「扬」姓。以邑为氏。古时有「扬氏邑」。

阅读全文

与唐宣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万博动物医院在线电话 浏览:380
临淄爱佳宠物医院 浏览:582
苏泊尔养生壶怎么样打开 浏览:104
肝转移的治疗方法 浏览:845
养生壶如何做现磨咖啡 浏览:787
中医治疗失眠能根治吗 浏览:391
望京附近看妇科好的医院 浏览:773
治疗药物依赖的医院 浏览:100
闵行区中医院地址 浏览:543
治疗顽固性失眠的药物 浏览:489
石龙人民医院体检 浏览:507
盛京医院妇科哪个医生好 浏览:613
甘肃省人民医院烧伤科 浏览:724
老年痴呆严重送康复医院好吗 浏览:185
治疗糖尿病阳痿的中药方 浏览:565
汕头潮阳哪里有宠物医院 浏览:984
医院妇科治疗仪 浏览:758
兴义博爱医院妇科 浏览:749
湖北武汉儿童医院电话 浏览:190
最好的传染病医院 浏览: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