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春期焦虑症的概述
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个体对自己在体态、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变化,会产生一种神秘感,甚至不知所措。诸如女孩由于乳房发育而不敢挺胸、月经初潮而紧张不安;男孩出现性冲动、遗精、手淫后的追悔自责等,这些都将对青少年的心理、情绪及行为带来很大影响。往往由于好奇和不理解会出现恐惧、紧张、羞涩、孤独、自卑和烦恼等情绪反应,还可能伴发头晕头痛、失眠多梦、眩晕乏力、口干厌食、心慌气促、神经过敏、情绪不稳、体重下降和焦虑不安等症状。患者常因此而长期辗转于内科、神经科求诊,而经反复检查并没有发现任何器质性病变,这类病症在精神科常被诊断为青春期焦虑症。
2. 青春期焦虑症有什么方法吗
第一,端正动机,减轻心理负担
无论学习或参加比赛,动机过强或过弱都易引起情绪混乱,加重焦虑,加重心理负担,造成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的下降。
第二,做好充分准备,形成良好心态
充分而良好的准备是预防过度焦虑的有效方法。如,参加竞赛时,物质准备、技能准备、体能准备、心理准备越充分,能达到最高限度,产生比赛的焦虑就越小。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如有自信、心境好、注意力集中、分析综合能力强、挫折承受力强,焦虑也就小;而相反自卑、心境不好,注意力分散、分析综合能力差、挫折承受力弱,就易导致过度焦虑。
第三,用感觉化解焦虑感觉疗法化解焦虑十分有效通常可用:
音乐疗法(听觉)
它是紧张忙碌的学生和现代人非常需要的一种松弛疗法。听舒展优美的音乐可精神倍增,疲劳消失;快节奏音乐可使人情绪不再低落:欢快音乐可驱散压抑情绪;轻松音乐可使人胃口大开;抒情歌曲可使人心平情静,感觉悠然;古典音乐可使人深思,摆脱烦恼。
芳香疗法(嗅觉)
可舒解烦恼,如桂花香沁人肺腑,使疲劳顿消;薰衣草香,能活跃人的情绪;玫瑰花、天竺花香能镇静,消除疲劳,促进睡眠;茉莉花和丁香花能使人沉静轻松,无忧无虑;柠檬香可消除疲劳、紧张感,从而减少失误等。
放松疗法(知觉)
首先要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头部,把牙齿咬紧,然后将牙关松开,咬牙时肌肉产生松弛感,逐渐将头的各处骨肉放松。接着把注意力转移到颈部,尽量把脖子肌肉全部放松。再把注意力集中到两手,将两手用力握紧,直到发麻、酸疼,两手开始放松并保持松软无力状态。最后把注意力移到胸部,先深吸气,憋几秒钟,把气缓缓吐出,再吸气,让胸部觉得轻松为止。最后全身软软地处于轻松状态。
按摩疗法(触觉)
通过人体穴位按摩,可达到各种不同功效。如双目紧闭,用手指按摩前额和后脖颈处并向一定方向旋转,可治疗紧张性头痛。
恐慌、焦虑让人压抑、紧张,有引发问题的趋向,而关注有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趋向。也就是说,恐慌、焦虑是痛苦地瞎操心,而关注是理智地,冷静地真操心。所以无论碰到什么使你恐慌、焦虑的事情,都要把恐慌、焦虑变成为关注。因为恐慌、焦虑是无用的, 只能让人更压抑,只有变为关注,才有助于控制恐慌、焦虑,解决和克服恐慌、焦虑。只有关注了,以后才能有效地讲行自我调节。焦虑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只要我们用平和的心表看待和评价,相信一定能摆脱焦虑的阴影。
3. 青春期的焦虑怎么解决,我觉得
就要认清焦虑的真实原因,然后各个击破
4. 青春期焦虑症怎么办
很多孩来子一旦到了青春期心理慢慢自的成熟了,心理有什么也不想和父母说,有时候心事憋在心里时间长了就容易得焦虑症,父母也不知道孩子到底怎么了。那么,青春期孩子的焦虑症怎么治疗?青春期的孩子是学习的最好时光,如果不及时的摆脱焦虑症的困扰,对孩子的未来和前途影响很大的。青春期焦虑症会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长期处于焦虑状态,还会诱发神经衰弱症,因此必须及时予以合理治疗。一般是以心理治疗为主,配合药物治疗。
5. 青春期焦虑症应该怎么治疗
事加诸于青春脏难怪惶恐睡着建议抛切烦恼睡觉醒看白白晚仍黑夜自路姥爷希望才安微笑找自初衷更加发奋努力该死青春期焦虑症抛九霄云外
6. 青春期情绪不稳定,精神类药物是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首先,青春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情绪波动会比较大,也是特别正常的。我在天音专心理学习的时属候了解到,是否使用精神类药物进行治疗,需要到专门的精神科去做诊断,看你的心理问题是否严重到需要服药的地步,这个要看医生怎么说。但是一般来说,是药三分毒,如果医生不建议你使用药物,你可以去找一下心理咨询师,做一下心理咨询。我刚刚看到下面说抑郁症的,这个是要服药的,而且有条件最好配合心理咨询,药物是改善你的生理问题,比如有些疾病是生理结构发生改变,这只能用药物进行配合。心理咨询不能帮痊愈抑郁症,但是可以让你过得开心一点、
7. 什么药能治疗青春期综合症
什么药也不好,最重要的是自己哦!!!
自己要有个好的心情
8. 青春期男孩焦虑烦躁吃啥药
病情分析: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症即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版状态即急性焦虑权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指导意见:
安定,谷维素和维生素B1三药联合应用治疗焦虑症,即可改善失眠,焦虑,又可改善植物神经功能,效果更为显著。安定属于精神类的药品,不可自行使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9. 治疗焦虑症最好的药是什么,我急需摆脱焦虑症,实在是太折磨人了
楼主,你好,这种感受我可能体会不深,但与此同时,还是希望能够搜索一些资料,看看你是否会有感觉。
以下是我摘录一本书籍的原文:
强迫症-焦虑症中许多盲目的灾难性联想与无明焦虑情绪背后的始作俑者之一就是“幼稚性思维”,它代替了成年人的成熟情感反应模式。一旦我们领悟到“症状”的幼稚性与盲目性,我们就能够做到主动式顺其自然,而非被动式的接纳。(以下的回答摘录,节选自临床心理学自助书籍《走出焦虑风暴》)
1)科学识别幼稚性思维
所谓的“幼稚性思维”即相对于成年人的“成熟情感”而言,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毫无事实根据的想象或“敏感性妄想”作为分析的依据,并快速地衍生出灾难性的联想,使心灵瞬间处于焦灼不安的状态。
许多罹患“慢性焦虑障碍”的心灵,其表象症状经常变来变去。在各式各样“怕”的背后,都有一份非常明显且突出的思维特征:明知道自己所担忧的东西有可能不会发生,但就是莫名其妙地无条件投降,这种无条件投降的姿态就如同一个三岁的小孩子被成年人“吓唬”后表现出来的无条件遵从与畏惧。
比如强迫性洗涤的个案,自认为如果不反复清洗十多遍就一定会发生一些不可预测的结果;也比如广泛性焦虑的个案,每天不找点担忧的东西或提前预期一些莫须有的潜在冲突,似乎就会觉得心里不踏实。
总之,这些苦痛心灵许多时候似乎都是主动选择臣服于这些焦虑的“快感”,虽然意识上也觉得这些漂浮性焦虑是不必要的。
我认为“幼稚性思维”往往是幼年“反应式心灵”的一部分,幼小的儿童缺乏逻辑思维判断的能力以及完全不擅长以客观事实作为分析依据的能力,他们的思维模式是线性的,很容易被成年人的一些虚假故事所蒙蔽。
比如一个成年人对一个正在哭闹的 4 岁小孩子说:“如果你再哭,我就从口袋里捉出一只‘魔鬼’或‘妖怪’来咬掉你的鼻子。”大多数孩子听完以后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惊惧反应。而现实生活中,许多焦虑心灵对那些莫须有的“症状”怕成那种状态,很明显更符合幼儿“幼稚性的情感反应模式”,而不是成年人的“成熟情感模式”。
因为幼儿会害怕的东西,成年人通常都不会害怕,往往还会觉得好笑。那么,为何一个成年人会出现这种幼稚性的幼年情感反应呢?
这里头的道理在分析心理学中叫“退行机制”。许多心灵在青春期或成年后不久,当一些深层愿望受挫或感到持久的应激压力时,自身的能量场处于持续被消耗的状态,这个时候更多的“阴气”(喻指消极的心念)也容易乘虚而入,此时一些有焦虑情结的心灵会放弃已经学到的成熟态度和行为模式,而采用早年“较幼稚”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压力或部分欲望,这就叫退行。
导致容易发生“退行”的一大因素就是性心理在青春期发展阶段曾不同程度受阻或受到道德性压抑,因为在个体性心理的发展中蕴藏着很强大的动力,当这股强大的动力受阻后,会进一步和退行机制“同流合污”,并通过置换转移的方式回到类似“小孩子生病会得到父母的额外照顾与保护”的无意识代偿状态中。
总之,其症状发展模式是:现实困境是诱因,然后无意识退行至幼年心理模式去寻求慰藉,而表现出幼稚性情感(莫名紧张不安),这种幼稚性情感背后是一份幼稚性思维(把想象无条件当成事实),其导致当下这个成年人无明焦虑情绪的不断循环。
另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个概念叫作“内投射”。许多心灵往往在青春期前后,针对自己所爱、所恨和所怕的人,尤其是父母,“自我”会将他们的严厉言行或各种不愉悦的指指点点式安排经过“潜抑机制”将其内化成自己性格与气质的一部分,“自我”认为这样一来或许就不会再那么害怕他们了,而这个过程亦是“强大超我”的诞生之日。
心灵通过内投射机制,将父母的一些“批判性声音”内化成自己的“超我”。总之,一颗心灵之所以会发生退行现象,还与早年的一些初期焦虑有重大的关联。
所谓的初期焦虑就是一个人从幼年到青少年的这段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许惊吓或破坏性批评,导致当时的心灵处于恍惚状态,而后卡在“无意识”的某个区域。这份未经处理与释放的焦虑即所谓的“未全然经验的无意识印痕”,一些较大的焦虑印痕在如“多事之秋”般的青春期则相对容易被诱发出来。
为了更好地说明幼稚性思维与成熟情感之间的差异,需要深入了解一下3-7 岁的幼童具体的心气反应模式。儿童皆缺乏“分析式心灵”,即理性智能,他们对于成年人的一些“吓唬”容易信以为真。有时候他们完全把自己的想象作为判断未知的依据,因此分不清幻想和现实。
此外,幼年儿童心智发展还处于初阶,并不能稳定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心境,很容易受外界“风吹草动”的影响。即便天性乐观的幼儿,也依然会被一些大人的“假话”所糊弄。
比如大人为了让一个小孩子乖乖地吃饭,会故意嘘声吓唬孩子:“山里有一头大灰狼,就喜欢咬不好好吃饭的孩子,”或是“快吃,今天如果不好好吃饭,会有魔鬼来咬你的屁股,很疼很疼的,”或是直接一点“你再不好好吃饭,等下我从口袋里取出一头老虎咬掉你的鼻子。”此时小孩子如果看到大人是很严肃的表情,会很有可能做出幼儿反应式心灵”的无条件“投降”,行为便会收敛起来。
在成长过程中,一些幼小的儿童对于各种“吓唬性”的东西容易无条件接受,所以如果父母长期给予孩子破坏性的批评或否定,那么该儿童也一定会自动接收来自“威权”的信息,输入多了就会形成最初的“自我观感”。
也就是说孩子的内在是相对自卑的还是相对自信的,大多取决于幼年至青少年时期所接收到的外界反馈信息,如果在这几年中接收到了父母与其他教育者给予许多充满力量的肯定,那么小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与安全感就会相对壮实,进入小学后,往往就比较敢举手发言,敢上台当小队辅,敢参加一些文体表演活动,也敢于在足球场或篮球场上表现自己的“球技”。
如果一个儿童早年接受了大量令其感到焦虑或害怕的东西,这些焦虑的记忆虽然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被暂时遗忘,但是那些焦虑的情感能量并不会全都消失,一定会有相当的残留,而这份情感残留就存在于无意识中。
此外在诸多罹患强迫症、焦虑症的心灵中,许多个案和某次重大的早年负性体验有着直接的关系,尤其是越早发生的事件,其影响可能会更大。
比如在 4 岁或将近 5 岁的时候,一个儿童在田野里或山坡上玩耍时,不小心踩到一条蜷缩在绿地上的蛇,当他看见蛇的本能的自卫攻击性时,被吓到了,在那瞬间孩子的大脑意识会处于一种类似“意识恍惚”的状态,而就在这种几秒钟的恍惚中,幼儿的大脑边缘加工系统会形成一种“阻隔”机制,把这份非常不愉快的记忆与情感能量先挡在一个地方。该儿童长大一些后因为一些导火索的触发,对蛇产生莫名异常的恐惧,原因就是脑神经网络中的那份“阻隔记忆”未获得充分的处理,未将那份“无意识”的能量“意识化”“脱敏化”或未经过大脑边缘系统中的杏仁核与海马体的重新编码,所以这就是这些孩子长大后一旦听闻与蛇有关的信息,会一触即痛的缘起。
当然,有些心灵的创伤未必是在童年,但是童年的创伤往往是初期焦虑的根本动力之一,这种初期漂浮性的焦虑让许多敏感心灵在青春期的时候完全“沦陷”。临床中许多罹患强迫症、焦虑症、恐惧症的心灵都是在青春期时候因为遇到一些
持久的负性压力或应激事件而无法释然,就开始不自觉地诱发出那股强烈的初期焦虑。
同时,还有一些性心理扭曲的人,在幼年时期因为不小心看到父亲播放的成人光盘,在剧情中被女主角赤裸裸的身体所刺激,顿时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与兴奋,这样就容易激发孩子的性心理发育与性生理早熟,同时也会让孩子长大后对穿着暴露的异性感到额外的性心理兴奋。
这就是初次的力量,相比较而言,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的感官经验都不可能超过第一次。因为在第一次经验中,个体的感官是无意中接受到那些刺激因子的,当时的心灵处于一种无所觉察与无所防备的状态,一旦出现一种强烈的兴奋刺激,则很容易形成一种“神经链”。而第二次及后续的几次强化是在有意识的预知情况下获得的经验,其强度是完全不同的。
现实生活中,许多女孩在知道男友会送花的情况下收到花,跟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的兴奋度也是不同的。我们人类的大脑对第一次总是有更多的记忆倾向。就好比如果有人跟你说谁是第二个进入太空的,你可能会完全失去探知欲,因为你的大脑只倾向于了解谁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在许多竞技赛场,我们只记得谁是冠军,而其他名次的选手似乎可有可无。
同样,一位自主创业者当第一次挣到 10 万元的时候,跟第二次、第三次挣到类似数额时的心理感受性也是有差异的。举这样简单的例子,只为说明“第一次”比后续几次都更加容易在头脑中留下印记,但并不是说后续的经验一点影响也没有。
从动力分析心理学的角度而言,许多焦虑症状收到潜抑机制与置换机制的影响,披着成年人的外衣,在遇到持续的压力与挫折时,就容易跑出来,退行到初期焦虑的心灵轨迹上。而后潜意识防御机制再为主人量身定做了一个关于症状的故事。这就是为何在神经症的世界中,许多病症的本质都是同一种“焦虑”,但症状的表现形式却有很多种。以上文摘节选自心理学启蒙书籍《走出焦虑风暴》作者韩非 宁波出版社。
真诚祝愿,记得采纳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