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血压药物治疗应遵循什么原则
高血糖药物治疗应遵循哪些原则
高血糖药物治疗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开始口服药物治疗时,患者是否肥胖应是主要考虑的
因素,体重超重和肥胖者首选二甲双胍治疗。
(2)诊断时HbAlc>9%的患者,可以开始口服药物联合治疗或使用胰岛素。多数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待高血糖被控制后, 可转为口服药物治疗。
(3)应根据血糖和HbAlc水平积极、及时地调整药物的剂量 和种类,以期在诊断后的6个月内达到HbAlc<6.5%的目标。
(4)当血糖控制不佳,HbAlc在9%-10%或更高的水平 时,应主要加强对空腹血糖的控制并根据空腹血糖调整用药; 当空腹血糖控制满意,HbAlc在<7%时,应加强餐后血糖监测 和加强餐后血糖控制的措施。
(5)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前,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①1.患者是否严格控制饮食及进行运动治疗;②2.患者对当前药物治疗的顺应性如何;③3.是否存在感染、应激等情况。
(6)当经过精细调整,多种口服药物联合治疗,HbAlc 仍>7.0时,应开始胰岛素治疗。
(7)单独口服药物失效后,可开始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注射的 联合治疗。保留口服药物,常用的起始胰岛素治疗方案是睡前加 上基础胰岛素(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根据空腹血糖的监测结果调 整胰岛素的用量。起始的胰岛素用量可从10IU开始(0.2IU/千克 体重)。也可以采用早餐前和晚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起始胰岛素 剂量一般为0. 4-0. 6IU/千克体重/日,按1 : 1的比例分配到早餐 前和晚餐前,要根据空腹和晚餐前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
(8)如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和口服药的联合治疗方案 不能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应建议患者到综合医院内分泌科进 行胰岛素的强化治疗(基础胰岛素+餐前胰岛素治疗方案)。
(9)选择中药时,要明确其是否含有西药,尽量选择标明成分的中药。使用含磺脲类药物的中药要注意发生低血糖的问题
B. 临床用药应注意什么
一、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临床药物种类繁多,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使用方法,从整体上来说,临床用药有其基本原则,临床医生在进行药物治疗时要遵循和掌握这些基本原则。 ㈠科学原则 用药的科学原则,主要是指在药物治疗时,应按药物本身固有的规律办事。选用药物应以药理学理论为指导,以临床实践经验为依据,针对病因、病种、病情、机体功能状态以及个体特点等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合理用药。它与临床上滥用、错用药物是根本对立的。 ㈡个体化原则 临床用药要注意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努力做到一般原则的个体化,既要注意药的个体化,又要注意人的个体化,尤其是考虑人的个体特点极为重要。根据病因、病种、病情,针对患者年龄、体质状况和精神状况等个体差异,区别用药,称之为临床用药的个体化。 总之,由于以上原因,加之书本不可能将所有的情况一一列举,这要求临床治疗用药时遵循科学化原则的同时,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按个体化原则进行选择药物,以实现药物治疗个体化。 ㈢最佳原则 临床用药,不仅要治病救人,安全可靠,而要求疗效高,副作用小。一方面要考虑其近期远期疗效和副作用,同时要考虑病人的病情、经济负担、药源供应、医疗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弊相权取其小”,把有利因素发挥到最大极限,把不利因素限制在最小范围,这就是药物治疗的最佳原则。 最佳原则,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疗效最佳,副作用最小;一是经济合算。 从疗效最佳,副作用最小这一方面出发,首先要求临床用药应严格掌握治疗的适应症,尽量做到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坚决不用,一种药物能够达到疗效,就不用第二种药物,非药物治疗有效的,就不用药物治疗。当病人生命危急,而疗效与副作用发生矛盾时,应权衡利弊,果断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利大于弊,有一定的副作用是允许的。 从经济合算这一方面来说,临床用药不仅要着眼于疗效,而且要有经济观点,以最少的钱,取得最大的治疗效果。因此,能用廉价易得的药品解决问题,就不用价值昂贵的药物。何况药物贵重,不等于疗效好,药物便宜也不等于没有好的疗效,关键是看能否对症下药。 药物治疗的科学性原则、个体化原则、最佳性原则,是临床选用药物的出发点,或者说是药物治疗时的思维原则,要落实这些原则,还必须具体掌握药物的二重性。 二、药物的二重性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药物作用于人体,可以出现有利于防治疾病的作用,也可以出现不利于人体健康的作用,凡有利于防治疾病以及在医疗卫生上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作用统称防治作用;凡不利于防治作用,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作用的统称为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与继发反应。因此,对于药物的作用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既看到药物对人体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药物对人体有害的一面。这就是药物的二重性,了解药物的二重性,对于临床药物治疗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它可以克服用药的片面性,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促进合理和安全用药,杜绝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 药物用于治疗,可以产生有利于机体的治疗作用,同时,也可以产生与治疗无关的或有害机体的副作用。然而,它们的区别是相对的。治疗作用与副作用、药与毒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用药得当,就可以起到治疗作用,毒药可以成为良药;用药不当,药物就会起副作用,可以引起中毒。了解和掌握药物治疗作用与副作用、药与毒的相互转化规律,有利与临床医生恰当而又灵活地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的防治疾病的治疗作用,减免造成损害的副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双方的转化,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的,没有一定的条件,转化就无法实现,药物的治疗作用与副作用,药与毒的相互转化,也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这种转化条件临床上常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总之,药物的二重性,主要表现为治疗作用和副作用,这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是治疗作用占支配地位的主要方面,还是副作用占支配地位的主要方面,取决于治疗过程中的条件,把握这些转化条件,是临床正确用药,安全用药的保障。 三、联合用药,统筹兼顾 联合用药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并用,以达到提高疗效,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的目的。联合用药,已成为临床用药的一个重要趋势。 联合用药的目的是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因此,在联合用药时,应充分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尽量选用具有协同作用的药物联合应用,避免具有拮抗作用的药物联合使用。例如,在抗菌素应用时,应将杀菌类的药物联合应用,而不应将抑菌药与杀菌联合应用,否则,将适得其反。反而降低了抗菌效果。所以,在联合用药中,必须分析药物的相互作用,要按药物的作用规律和性质进行合理选配,才能真正起到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C. 思维具有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基于上述对思维过程的认识,可以进一步阐述思维所具有的最基本的一些性质。
1.思维的一致性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过程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唯一途径。就是说,不管在这一过程中借助于形象还是借助于抽象,或者是两者并用,但过程的本身则是一个整体,达到唯一的结果。健康人的脑子是个完善的整体,人们借助于这个整体来进行正常的生产生活。裂脑人不过是医生对脑病人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治疗方法。迄今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大脑存在着思维分区。如果真的有如一些同志所说的那样,一味的形象思维产生形象的结果,一味的抽象思维产生抽象的结果,那么对同一事物他先用抽象思维得到一个结果,再用形象思维得到一个结果,问题是这两个结果会不会发生矛盾?从理论上讲这种矛盾不可避免。若果真如此,那么在一个人身上就会出现思维的奇迹,对同一事物,他一会儿认为是对的,一会儿认为是错的,这不成了神经病了吗?京剧《游龙戏凤》中讲正德皇帝微服出游,在梅龙镇遇到开店的李凤姐,正德皇帝要李凤姐斟酒,李凤姐不情愿,正德皇帝威胁要走,李凤姐说了一句“军爷转来,商议商议啊”,正德皇帝问“你与谁商议?”答曰:“我的心和口商议商议。”心和口商议,这不过是一句戏词,如果如某些同志所言,李凤姐真的应当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商议商议了。
2.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表现在思维过程中可以随时切换不同的形象印象,切换不同的逻辑方法,以及形象与逻辑之间的切换,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捷径。一个人在思维时会极力搜索头脑中的各种形象和各种逻辑推理,而决不会排斥任何逻辑推理和任何形象的利用,正所谓“思维无定势”。如果抽象思维受阻,那就转向形象思维,反之亦然。钱学森先生在科学研究中不钻牛角尖,当科研遇到困难时他便转向艺术寻求帮助。
人脑与电脑的最大区别在于人脑有自我学习、自我纠错、自我完善的功能,这种功能正是借助于形象与抽象两者的思维结果。电脑恰恰缺乏这种思维的灵活性,电脑的思维只能沿着设定的程序进行下去。
我国的传统文化很懂得运用虚实结合的方法,正好反映了思维中形象与抽象之依存关系。国画中的大写意画法渗透了借助于形象与抽象思维的例子。戏曲表演也很懂得思维中形象与抽象兼用并重。对演员的要求是“妆(扮)何等人,即当作何等人自居,喜怒哀乐、离合悲欢皆须出于己衷,则能使看者触目动情”,这是指表演必须有真实形象、真情实感。但也要求演员保持理智,激情需要理智的梳理。李少春在演《野猪林》时感情非常投入,林冲在白虎堂受刑,一段激情喷薄无限悲愤的唱段,一阵跌扑翻滚的激烈动作后,演员马上把搞乱的甩发拢到胸前,这是保持林冲的形象所需要做的。关于戏剧表演,国外历来有两大体系论争。一方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他强调演员表演时要进入角色,要体验角色的生活、情感和思想,并且贯穿于表演始终。一方是布莱希特,他主张演员要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表演,演员一刻也不能转化为角色。看起来这两位大师的观点水火不相容,让演员们无所适从。实际上,演员的表演既需要有真情实感,又需要有清醒的理智。只有兼用形象与抽象思维,才能达到完美的演出效果。
3.思维的创新性不管是借助于形象的思维还是借助于抽象的思维,或者是两者兼用,都能达到创新的结果。对于一个客观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这种思维的差异性就是思维的创新性,人皆有之。自古以来咏梅的诗词很多,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又是一种境界,大家无不说是出了新意。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突然出现了许多关于思维的灵丹妙药,这些药的名称叫“创新思维”。专家们纷纷向公众抛出这些药,无非是想表明平常的思维都无创新可言,你若想有所创新、有所成功,那就得按照专家的指点去思维。他们所给的药丸果真那么神奇吗?笔者没有试用过,不敢妄加评论。大家可能还记得有一本讲学习要革命的书,刚出书时人们排长队买书,渴望通过一场学习革命夺取学习上的成功。但相隔几年,如今该书在地摊上廉价处理也少有人问津。要想思维有创新结果,还需老老实实的多实践、多学习、多思考。
D. 强迫思维如何用药物治疗!
氯丙咪嗪和阿里哌唑治疗强迫症效果好,我就是吃这个维持着病情的。
E.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版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权果选用抗菌药物; (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F. 什么是药品药品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药品(Drug)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一百零二条关版于药品的定义:药品是指权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具有种类复杂性、医用专属性、质量的严格性、只有符合规定与不符合规定之分,没有质量等级之分等特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强调指出,药品是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的特殊商品,必须加强对药品生产、流通、价格、广告、适用等各个环节的管理。
药品的基本要求:
以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为目的;有规定的适用症、用法和用量要求;一般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G.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要求和特征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我认为1创造性思维首先要有知识的驾驭能力,就好比小学生光会内加减乘除等各种运容算,却解不了应用题,就是没有知识的驾驭能力,大学光会微积分运算却不能运用微积分解决实际遇到的微积分问题,同样是没有知识的驾驭能力,光学知识却无法驾驭知识哪就是书呆子。然而我不得不吐槽一下,其实我们的教学并不重视知识驾驭能力的培养,仅仅重于知识的累积。在西方人的教育中从小学开始就引入了计算器,所有的运算问题都可以用计算器去解决,就连大学微积分运算都可以运用计算机却解决,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既然已经发明了计算器这个工具为什么不使用呢?人类的知识体系越来越复杂,如果不应用工具哪人类只能沦为知识的奴隶。大刀片战胜了赤手空拳。火枪战胜了大刀片······,人类社会就是这样发展的,
2创造性思维建立在开阔的视野和知识面上,一个人仅仅学校书本里那点知识是不够的,而且会陷入死教条。
3创造性思维来源于实际经验中,纸上谈兵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是不行的,许多座办公室的大学生博士生设计出来的东西不实用,气的一线工人直骂娘,就是没有实际经验纸上谈兵的原因。
H. 药物治疗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什么
对班级管理的认识
常言说:“严是爱,松是害,不教不管要变坏。”现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严”是“爱”的出发点,“爱”是“严”的归宿。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爱交融。
一、以严为主
从无数教师的教学经验中我明白,教师必须对学生严加管理,严格要求。但所谓的“严”不是表面的管束与压制,而要严而合乎其理,严而遵乎其规,严而不失其爱。严而合乎其理,是要遵循生活的常理。因为我们管理的对象是活生生的,独立的,有思维的人。由于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成熟,思想单纯,个别学生“哥们义气”重,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不能充分把握自己。这就要求各位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找准突破口,对症下,使其把握生活的小船,朝着正确的方向行驶;严而遵乎其规的关键是要管理有规。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一套好的制度确立后更为主要的是落实与执行。作为班主任更要身体力行,做学生的表率,在管理中提出“人人平等”的口号。在日常生活中,师生互相监督,共同发展,共建和谐的班集体;严而不失其度的难点是尺度的把握。因为我们的管是为了不管,如果无“度”,学生会拒你于千里之外,不敢亲近,容易造成学生的个性差异,更为严重的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你要求的他对着干,导致师生关系僵化。这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又不利于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做到放而有尺,严而有度。只有做到这点,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爱为本
我们教育学生除了“严”,更重要的是以爱为本。所谓的爱是教师必须全身心的付诸自己的精力与爱心,用我们真诚的爱去浇灌、去滋润、去感化每一棵“小树苗”。因为一句表扬,一次奖励,一丝关爱,会使学生感到温暖、欣喜,进而激发学生进步的勇气和动力。我们对学生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不能以简单的纪律处分代之,而要有一颗慈爱的宽容之心。古语说的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人总会犯错误,我们成年人是这样,更何况十岁左右的孩子呢?他们存有诸多的不懂事,犯错误是难免的。所以我们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充满人文情怀的关爱,帮助学生找准前进的方向,用我们的爱心撞击学生的心灵,会使荒漠似的心灵绽出绿洲;干枯的禾苗再现生机;平凡的生命放飞金色的理想。
总之,以严为主,以爱为本,严爱交融是管理好班级的根本。我们只有从严要求,充满爱心,才能使每个孩子都有一颗上进的心。相信在新课改春风的沐浴下,我们的班级管理必然会出现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I. 精神分裂吃什么药治疗思维
精神分裂主要使用抗精神病的药物,大部分选择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可选用中成药或中草药治疗精神分裂症,但吃中药对人体伤害比较小,见效速度慢,吃西药比吃中药见效快。建议你最好去精神病科检查下。
J. 底线思维的基本要求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做任何事,都必须想想底线在哪里?突破这些底线的后果会怎样?防范这些底线的主体是谁?守住这些底线的措施是什么?领导干部和管理者必须时刻把这四个问号放在心头,摆在案头,捏在手头。
那么,如何确定底线在哪里呢?并非所有要办的事情都是底线,一件事能不能成为底线,关键是看这件事如果没办好,会不会前功尽弃?会不会不可逆转?会不会无法补救?会不会全局被动?比如:经济发展速度,快了可以调控下来,慢了可以加快发展,但是,一旦经济秩序乱了就会造成全局被动的后果。那么,维护经济秩序的稳定就是底线。又比如:对环境、生态等的破坏属于不可逆转的损失,那么环境、生态的保护就是防守的底线。
一般来说,加强底线管理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牢固树立底线意识。牢固树立领导干部的底线意识,与强化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是一致的。树立底线意识,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善于确立政绩底线。摒弃为了出政绩、树形象而不顾一切后果,只有前瞻没有后顾的错误思维方式。从守住底线开始,量力而行,步步为营谋求发展。二是要树立风险意识,善于确立风险底线。要善于排查各种潜在风险,找出安全与风险、常态与危机的分水岭,守住各种风险的底线。三是要树立绩效意识,确立绩效底线。完善绩效评估体系,强化公共管理中的成本意识,对开发、建设、生产项目上马和投入性公共政策的制定,在确定最高目标的同时,都要定好最低标准,进行绩效的底线管理。
系统排查全面防守。底线管理的排查和防范,关键在于全面系统。全面的排查大致涉及四个方面:一是安全的底线,考虑人身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的有关问题,如反恐、安全生产、消防、交通安全、资金公物安全等。二是秩序的底线,考虑经济秩序、社会秩序的严肃性和规章制度的连续性。三是绩效的底线,考虑成本效益、质量、规模的最低要求。四是利益的底线,考虑发展会不会危及长远的利益,包括环境、生态、资源等的保护。
防范的关键是落实。防守责任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落实到具体措施上,同时,加强对下级底线管理的检查,把防范风险、排查问题、守住底线作为常规工作和重要政绩来考核。
完善公共政策的配套体系。一只木桶,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它的容量。政策的漏洞、措施的短板往往就是底线所在。改革的配套与政策的体系化是守住底线的基础性、根本性工作。引入竞争机制,提倡优胜劣汰,同时就要考虑被淘汰者的出路或安置;引入激励机制,奖励有功者,同时就要考虑惩戒错误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上项目搞开发,同时就要考虑规划、环保问题等。
重视舆论的作用。社会成员的信心是固守底线、战胜风险的重要力量。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经济困难时期,我们战胜了很多困难、风险和危机,靠的就是大众对党的领导的信心,靠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万众一心的合力。在当代社会,信心来自信任,信任来自了解,了解来自透明。让群众知道政府面临什么?拥有什么?必须做什么?正在做什么?并通过有效的宣传、说服,建立认同感,建立信任,这可能是守住底线最可贵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