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么叫药物的剂量
对动物机体发复生一定反应的药量制称为药物的剂量。剂量一般指防治疾病的常用量。如果剂量过小,在体内不能获得有效浓度,药物则不能发挥其有效作用;如果剂量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药物的作用可出现质的变化,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
要发挥药物的作用而又要避免其不良反应,就必须掌握药物的剂量范围。
最小有效量
药物开始出现药效时的剂量。
极量
治疗量的最大限度。
治疗量
产生明显治疗作用的剂量,即常用量,略大于最小有效量而小于极量的药物的剂量。
最小中毒量
药物已超过极量,使机体开始出现中毒的量。
中毒量
介于最小中毒量与最小致死量之间的药物剂量。
致死量
引起动物死亡的剂量。
安全范围
最小有效量与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范围。
治疗指数
实验动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与半数有效量(ED50)之比值,衡量药物的安全性。治疗指数愈大,药物的安全性也愈大。一般而言,一个比较安全的药物,治疗指数不应小于3。
❷ 药品的用量
你好,倍他乐克一般服用12.5或者25mg。一日两次。
❸ 药物治疗剂量与维持剂量差别
小儿用药的剂量与成人有较大差别,剂量的大小与年龄、体重等因素有关。患儿家长应了解一定的药物剂量计算常识,以减少用药偏差,防止因用药剂量不当造成的不良后果。常用的小儿药物剂量计算方法有下列几种:
(1)按小儿体重计算:
药物剂量(每日或每次)=体重(kg)×药量/kg/日(或次)
小儿若已知体重,则计算比较简便。对没有测体重的患儿,可按下列公式推算
婴儿6月前体重估计:月龄×0.6+3(kg)
7~12月体重估计:月龄×0.5+3.6(kg)
1
岁以上体重估计:年龄×2+7(kg)
按这种方法计算时,应注意年龄因素。年龄小者,可取其药量中间值或高值计算;年龄越大,剂量应取药量范围的低值计算,但不能超过成人剂量。
以两岁小儿服用琥乙红霉素为例:
已知:琥乙红霉素剂量为每日30~50mg/kg,分3~4次服用。
小儿估计体重:2×2+7=11kg
每日药物剂量:11×(3.0~50)=330~550mg。
分4次服用,每次剂量:(330~550)÷4=82.5~137.5mg。
小儿取药量中间偏高值,故每次实际服用125mg(相当于半片)。
(2)按年龄计算:
有些药物剂量,为应用方便可按年龄计算。此方法常用于止咳药水剂,每次每岁1ml,最多每次10ml。
(3)按体表面积计算:
药量按体表面积计算,科学性强,给药准确,但因计算较复杂,临床应用较少。
体表面积计算:
体重在30kg以下者:
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m2/kg)+0.1(m)2体重30kg以上,每增加5kg,体表面积增加0.1m
2。
小儿剂量计算:
小儿剂量=小儿体表面积(m)21.75(m)2×
成人剂量。
总之,上述几种药物计算方法各有其缺点,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把这些计算方法作为参考。目前,多采用根据小儿体重计算药物剂量的方法。
❹ 什么是药物治疗量
副作用是指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药物的治疗量是指药物的常用量,是临床上常用的有效治疗剂量范围,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
❺ 用哪些药物治疗什么剂量
用头孢拉定胶囊,一次2粒,一天3次。
❻ 药物的治疗量系指药物剂量在什么之间
最小有效剂量与最小中毒剂量之间。
❼ 药物的“基本剂量”是什么意思
对动抄物机体发生一定反应的药量称为袭药物的剂量。剂量一般指防治疾病的常用量。如果剂量过小,在体内不能获得有效浓度,药物则不能发挥其有效作用;如果剂量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药物的作用可出现质的变化,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
要发挥药物的作用而又要避免其不良反应,就必须掌握药物的剂量范围。
最小有效量
药物开始出现药效时的剂量。
极量
治疗量的最大限度。
治疗量
产生明显治疗作用的剂量,即常用量,略大于最小有效量而小于极量的药物的剂量。
最小中毒量
药物已超过极量,使机体开始出现中毒的量。
中毒量
介于最小中毒量与最小致死量之间的药物剂量。
致死量
引起动物死亡的剂量。
安全范围
最小有效量与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范围。
治疗指数
实验动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与半数有效量(ED50)之比值,衡量药物的安全性。治疗指数愈大,药物的安全性也愈大。一般而言,一个比较安全的药物,治疗指数不应小于3。
❽ 什么是治疗剂量
治疗剂量:指药物的常用量,是临床常用的有效剂量范围,一般为介于最小有专效量和极量之间的量。 剂量:属一般成人应用药物能产生治疗作用的一次平均用量。 最小有效量:应用药物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 极量:指治疗量的最大量,即安全用药的极限,超过极量就有可能发生中毒。
❾ 药品服药量应该怎样掌握
与服药对症、次数准确同样重要的是用量合适。因为药物经肠胃进入血液后,需达到一定浓度才能见效。如果用量不足则无效,还可能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反而有害;用量过大会增加毒副反应甚至引起药物中毒,所以,处方药的服药量要遵医嘱,非处方药需依照说明书,根据自己的性别、年龄、体重等因素准确掌握。
一般常用的药物剂量是指成年人的用量。小儿身体因并未发育成熟,无论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还是对药物的敏感性方面,均不同于成年人,而老年人因肝肾功能衰退,使药物的代谢排泄能力下降,致使药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延长,易产生不良反应。故老幼用药剂量应比成年人少。一般儿童用药剂量按体重计算,儿童剂量=成人剂量乘儿童体重(千克)/50(千克)。下面介绍一下老人和小孩子用药剂量推算法:
年龄用药量
60岁以上3/4~4/5成人量
15~18岁3/4成人量
12~15岁3/5成人量
8~12岁1/2成人量
6~8岁1/3成人量
4~6岁1/4成人量
2~4岁1/6成人量
1~2岁1/8成人量
初生儿~1岁1/24~1/12成人量
8.服药的最佳姿势
站立服药,食道呈自然垂直状态,有利于药物下行滑到胃内,便于尽快吸收。坐着尤其是躺着服药,易使药物粘在食道壁上,不但不能将药物输送到最佳吸收部位,而且食道壁还会因粘附的药物而受到刺激、腐蚀等损害。
据观察,站立用水服药,15秒后药片到达胃内,而不饮水或饮水后仰卧者,有50%的人10分钟后药片仍未到达胃。尤其胶囊类药,一旦粘在食管,再饮水也难以短时间内到达胃。因此,服药时应站立,服药后不宜立即仰卧,以免药物滞留于食管。
❿ 什么是药物的剂量,治疗量,最小有效量,极量,中毒
①剂量:一般成人应用药物能产生治疗作用的一次平均用量。
②治疗量:指药物的常用量,是临床常用的有效剂量范围,一般为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量。
③最小有效量:应用药物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
④极量:指治疗量的最大量,即安全用药的极限,超过极量就有可能发生中毒。
⑤中毒量:超过极量,产生中毒症状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