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熱毒的症狀,怎麼治
有個偏方把土豆敷在起皰疹的地方會很快消腫而且不會留疤
② 火毒怎麼治療
一. 肝火旺盛主要由生活不規律、心情積郁導致。肝火旺盛常常表現為一些症狀,如:視物模糊、眼部分泌物多、眼紅、眼乾、耳鳴,口乾舌燥、口苦、口臭、睡眠不穩定、身體悶熱、排便不暢或大便粘膩、嘴唇紅、干、裂,舌苔增厚等。
二.如何預防肝火旺盛 1.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不熬夜,避免食用冰冷及上火食物。 2.適當運動,減輕壓力,保持愉快輕松的心情,不僅可以提升免疫力,預防感冒,還能減少火氣形成。 3.慢性病朋友要遵從醫囑,按時服葯,使病情穩定,才能避免病邪化熱、化火。 4.針對五臟六腑或不同部位的火氣,服用清熱解毒葯物,如黃芩、黃連、黃柏、梔子等。但是這些中葯仍須由專業中醫師開處方才能服用,以免誤食而引起不良副作用。 三.提供一些簡便的「降肝火」中葯茶飲,適合「肝火大」的人平時飲用。 小麥苗茶 材料:小麥苗一把,滑石粉2─3錢。 作法:水煎、去渣、代茶飲。 主治:身熱口渴,胸腹悶脹,汗多,小便不順暢。 柴甘茅根茶 材料:柴胡3─10錢,甘草2錢,白茅根10錢。 作法:水煎後取汁,加紅糖溶解、保溫,代茶頻服。 主治:口渴、身體煩熱,感冒未愈,小便黃。 清暑茶 材料:茵陳、香薷3錢、車錢草、半邊蓮各三錢。 做法:水煎後取汁,加紅糖溶解、保溫代茶頻服。 主治:口乾舌燥、頭昏熱、小便短黃、身體煩悶。 茵陳乾薑茶 材料:茵陳3─5錢、乾薑1錢。 作法:水煎後去渣,加入紅糖溶解,保溫代茶飲。 主治:身不太熱,口不甚渴,喜飲溫水,皮膚暗黃、手足不溫。 民間常用五爪金英、半支蓮、白花蛇舌草、黃花蜜菜等中草葯清熱退火,這是適合體質壯碩、口乾舌燥、大便不軟散的人,而體虛、易怕冷、大便稀溏的人較不適合。但即使如此,清熱退火的方葯短暫使用尚可,長期使用則容易苦寒敗胃、傷害元氣,因此最好能閑歇服用,若有任何不適即需停服為當。
③ 熱毒怎樣治療
您好!中醫把致病的外因分為六種,稱作六淫,分別是風、寒、暑、濕、溫、熱;熱毒只是其中之一。
熱毒熾盛型病人的主要表現是發熱,全身關節肌肉酸痛,皮膚有紅斑、煩躁或昏迷、大便干結、尿少、咽喉腫痛、口渴、喜冷飲。舌紅、苔黃、脈弦數。此型病人屬於熱證。《神農本草經》中說「療寒以熱葯、療熱以寒葯」。葯食同源,葯食同理。我們也可以說「療寒以熱(溫)食,療熱以寒(涼食)」。
此型病人宜吃寒性或涼性食物。寒性或涼性食物具有清熱瀉火解毒利水等功效。常見寒性(涼性)的食物有:蓮藕、竹筍、蘆筍、冬瓜、慈姑、絲瓜、黃瓜、苦瓜、蕹菜、油菜、菠菜、莧菜、荸薺、萵筍、白菜、西洋菜、葫蘆、枸杞菜、茭白、綠豆、蕎麥、大麥、小麥、薏苡仁、蘋果、香蕉、番茄、芒果、甘蔗、梨、橙、柚子、木瓜、楊桃、海帶、紫菜、海藻、田螺、田雞、茶葉、兔肉、鴨肉、甲魚等。
熱毒熾盛型病人的飲食禁忌:由於該型屬熱症,熱症病人忌食溫燥傷陰食物:如生薑、大蒜、辣椒、胡椒、桂皮、八角、韭菜、洋蔥、荔枝、狗肉、羊肉、豬肉、豬肝等。
[臨床表現]
發熱,面紅目赤,口渴喜飲,咽干舌燥,心煩失眠,乾咳短氣,痰少而稠,或痰中帶血,大便秘結,小便短赤,或低熱盜汗,顴紅,頭暈耳鳴,吐血衄血,舌紅,脈數。本證多見於晚期肺癌並阻塞性炎症,各種腫瘤有骨轉移,中晚期肝癌等。
[治療法則] 治實熱陽毒者,宜清熱解毒,滋陰降火; 治虛熱陰毒者,溫補托里,扶正祛邪。
[常用方葯]
1、基本方葯: 龍膽草20g,地骨皮、白薇各15g,白茅根、蛇舌萆、山豆根、魚腥草、敗醬草、龍葵各30g,冬凌草、虎杖、青黛各15g,大青葉20g。
2、隨證加減: 上焦肺熱者,加黃苓12g; 中焦熱者,加黃連12g; 下焦熱者,加黃柏10g; 三焦熱者,加山梔子10g; 肝膽熾熱者,加龍膽草、龍葵、半邊蓮各30g; 胃腸腑熱者,加大黃15g,苡仁30g; 小便赤者,加通草、滑石、竹葉各10g。
[其他措施]
1、針刺治療: 取內關、足三里、三陰交、合谷、陽陵泉、百會、神闕。用此法,每日1次,每次10~15分鍾。
2、推拿治療: 足底部輕輕按揉,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鍾。
3、調護方法
(1) 注意卧床休息,症狀有顯著減輕或好轉後可適當增加活動量,以不引起疲勞為原則。
(2) 對發熱者,需每日測體溫3~4次,待體溫正常後每日測體溫1~2次。
(3) 可進豐富營養的食物或清淡的食物,禁辛辣、酒等助熱之晶。
(4) 患者在治療期間和恢復階段,應禁止性生活,因房勞傷腎氣,有礙於康復,甚至加重病情。
④ 怎樣快速治好熱毒
您好!中醫把致病的外因分為六種,稱作六淫,分別是風、寒、暑、濕、溫、熱;熱毒只是其中之一。 熱毒熾盛型病人的主要表現是發熱,全身關節肌肉酸痛,皮膚有紅斑、煩躁或昏迷、大便干結、尿少、咽喉腫痛、口渴、喜冷飲。舌紅、苔黃、脈弦數。此型病人屬於熱證。《神農本草經》中說「療寒以熱葯、療熱以寒葯」。葯食同源,葯食同理。我們也可以說「療寒以熱(溫)食,療熱以寒(涼食)」。 此型病人宜吃寒性或涼性食物。寒性或涼性食物具有清熱瀉火解毒利水等功效。常見寒性(涼性)的食物有:蓮藕、竹筍、蘆筍、冬瓜、慈姑、絲瓜、黃瓜、苦瓜、蕹菜、油菜、菠菜、莧菜、荸薺、萵筍、白菜、西洋菜、葫蘆、枸杞菜、茭白、綠豆、蕎麥、大麥、小麥、薏苡仁、蘋果、香蕉、番茄、芒果、甘蔗、梨、橙、柚子、木瓜、楊桃、海帶、紫菜、海藻、田螺、田雞、茶葉、兔肉、鴨肉、甲魚等。 熱毒熾盛型病人的飲食禁忌:由於該型屬熱症,熱症病人忌食溫燥傷陰食物:如生薑、大蒜、辣椒、胡椒、桂皮、八角、韭菜、洋蔥、荔枝、狗肉、羊肉、豬肉、豬肝等。 [臨床表現] 發熱,面紅目赤,口渴喜飲,咽干舌燥,心煩失眠,乾咳短氣,痰少而稠,或痰中帶血,大便秘結,小便短赤,或低熱盜汗,顴紅,頭暈耳鳴,吐血衄血,舌紅,脈數。本證多見於晚期肺癌並阻塞性炎症,各種腫瘤有骨轉移,中晚期肝癌等。 [治療法則] 治實熱陽毒者,宜清熱解毒,滋陰降火; 治虛熱陰毒者,溫補托里,扶正祛邪。 [常用方葯] 1、基本方葯: 龍膽草20g,地骨皮、白薇各15g,白茅根、蛇舌萆、山豆根、魚腥草、敗醬草、龍葵各30g,冬凌草、虎杖、青黛各15g,大青葉20g。 2、隨證加減: 上焦肺熱者,加黃苓12g; 中焦熱者,加黃連12g; 下焦熱者,加黃柏10g; 三焦熱者,加山梔子10g; 肝膽熾熱者,加龍膽草、龍葵、半邊蓮各30g; 胃腸腑熱者,加大黃15g,苡仁30g; 小便赤者,加通草、滑石、竹葉各10g。 [其他措施] 1、針刺治療: 取內關、足三里、三陰交、合谷、陽陵泉、百會、神闕。用此法,每日1次,每次10~15分鍾。 2、推拿治療: 足底部輕輕按揉,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鍾。 3、調護方法 (1) 注意卧床休息,症狀有顯著減輕或好轉後可適當增加活動量,以不引起疲勞為原則。 (2) 對發熱者,需每日測體溫3~4次,待體溫正常後每日測體溫1~2次。 (3) 可進豐富營養的食物或清淡的食物,禁辛辣、酒等助熱之晶。 (4) 患者在治療期間和恢復階段,應禁止性生活,因房勞傷腎氣,有礙於康復,甚至加重病情
⑤ 什麼是熱毒證怎麼治療
中醫關於發熱症狀的有關描述如下:
凡體溫高出正常,一般來說,口腔溫度在37.3℃以上,腋溫在37℃以上;直腸內溫度在37.6℃以上,一晝夜間波動在1℃以上時,稱為發熱。如僅自覺全身或局部(主要指「五心」)發熱,但測體溫無明顯變化的,亦屬發熱范疇。前者有體溫升高改變,叫做「體溫升高性發熱」;後者無體溫變化,叫做「非體溫升高性發熱」,或稱「自覺發熱」,因為又常兼備體溫微度升高,故臨床又多混稱為「低熱」。
發熱是機體的一種全身性病理反應,由於致病因素不同,發熱機制也各不一樣,大致外感發熱由邪正交爭,或邪氣入里化熱,內傷發熱由於陰陽氣血不足引起的為多,亦有由於氣滯、血瘀、宿食導致發熱者,則多用實證。總之,熱邪多致發熱,在機體內陰虛、陽盛亦發熱。所以臨床需當辨外感與內傷兩大證型。
鑒別要點
首先要了解發熱的病因,是外感邪氣還是內傷陰陽失調?何時發熱?病位何處?以及發熱的性質,有哪些主要可鑒別的全身或局部伴隨症狀。最後還要了解發熱的一些生理變異以別病理性發熱。
l、發熱病因:引起發熱的原因很多,一般區分為外感性和內傷性兩大類。
(1)外感性發熱:許多外界致病因素都可引起發熱,其中以溫熱之邪最為重要,包括風邪、暑邪、燥邪及火邪。陰寒一類邪氣引起的外感發熱其勢輕微。
(2)內傷性發熱:以臟腑氣血陰陽的失調和七情改變為主要原因,可分下列幾個方面:
①陰虛:久病傷陰,以溫熱性病、久瀉病為常見。或治療不當,如過多汗、吐、下及溫燥之病亦可使陰液虧耗,陽氣偏盛而發熱。
②陽虛:久病陰寒病證,或寒涼葯治療過伐,使陽氣虛浮面發熱。
陰虛或陽虛都以五臟損傷為主要病理基礎,而腎為先天之本,內寄水火陰陽二氣,故腎臟在陰陽虛損性發熱中尤其顯得重要。
③氣虛:常以勞倦傷中熊脾胃為主要病理過程。所以勞傷為本症主要誘因。
④血虛:侵性久病,逐漸損傷心、肝、脾等臟,或種種原因引起血量丟失過多。
⑤氣滯:七情不暢,肝失調達,經脈郁滯。多因郁怒而發,熱勢常隨情緒好壞而波動。
⑥宿食:食積中焦,尤以小兒脾胃功能尚弱發病較多。
⑦瘀血:凡瘀血已成,無論因何種原因引起的,久不得消散,必逐漸瘀阻經脈,壅遏發熱。
2、發熱的時間
(1)發熱無定時:外感病發熱無固定發作時間且起病較快,或為感而即有發熱;或待惡寒後繼有發熱;或邪盡傳里,才始發熱,臨床要依據感邪的性質不同進行辨認,一般陰寒邪氣感人的發熱多在惡寒後出現,陽熱邪氣感人的先有發熱,而外感邪氣不解,每多入里化熱,此時表證已過,發熱其勢也高。
內傷發熱時間無規律可查的,有肝經郁熱,宿食發熱等。
(2)發熱有定時:發熱到時而發或按時而熱甚,猶如潮水適時而至有一定規律性的稱為「潮熱」。臨床根據其不同性質,發生時間等可分以下幾種情況:
①上午發熱:上午發熱,過午即止或熱減,多因勞倦飢飽,中氣損傷所致,屬氣虛發熱范疇。
②下午發熱或入夜熱甚者:可見於陰虛血少證、瘀血內結及濕溫病等。陽明胃熱燥結則以日晡時(下午3~5點)發熱重為特點。
③夏季熱:主要見於6個月至2周歲的嬰幼兒,與季節關系密切,發熱主要集中於6、7、8三個月暑熱正盛之節,發熱一直延續秋涼方能自然消退,可連續累發幾年。故又稱「症夏」。我國中南地區及東南沿海地區較多見。
3、發熱性質(熱型)
(1)壯熱:發熱體溫達39℃以上者,稱為壯熱。見於直接外感火熱邪氣或表邪入里化熱,如陽明經證、陽明腑證等。內傷引起壯熱者較為少見,肝經郁熱等偶有發生。
(2)身熱不揚:身熱以手捫之初不覺甚熱,稍久即感灼手,是濕溫邪伏於內,熱勢難以透達肌表的濕溫病。
(3)五心煩熱及骨蒸勞熱:手足心和前心胸部自覺灼熱,體溫正常或略有偏高可見於朋虛、血少不足,如久病、大瀉、大出血病人,臨證無明顯原因可查者亦有發生,凡血少陰虧勞損病甚者,其發熱都猶如熱自骨中向外透發感,故又稱「骨蒸勞熱」。但實際體溫卻熱度較低,一般少有超過38℃,或有正常者。
(4)熱勢不規律:發熱高低無一定規律,多見於外感發熱病證及某些內傷發熱。其熱度高低取決於感邪性質和體質陰陽盛衰以及治療等情況而定。
(5)長期低熱:指體溫正常僅自覺發熱或體溫雖高但一般不超過38℃,持續三個月以上的,謂長期低熱。前面談到的潮熱、夏季熱、氣虛發熱,均可表現為長期低熱不愈。
4、發熱部位:辨不同部位的發熱情況,可大致區別發熱是由外感還是內傷所致。
(1)外感發熱:手背熱高於手心,背部熱甚於腹部。
(2)內傷發熱:手心熱高於手背,胸腹部熱甚於背部,臨證以五心煩熱多見。
5、發熱的伴隨症:所謂發熱伴隨症,是指在發熱的同時和發熱病機相關的臨床表現,或發熱前後對發熱有鑒別診斷價值的症狀。
(1)表證發熱:發熱並伴有身痛,脈浮的是外感發熱;若無汗,脈浮而緊的,是風寒外束;若有汗,脈浮緩或浮數的,是風邪襲表,營衛失調的太陽中風證;若發熱微惡風寒,口鼻咽喉乾燥,為燥邪傷津。
(2)表還入里發熱:表證入里多見少陽及陽明病證。少陽發熱為寒熱往來,陽明發熱以其邪傳經腑不同而表現不同伴有症。在經發熱又有汗大出,口大渴,脈洪大等;在腑發熱則有腔滿硬痛、大便燥結,舌苔黃燥起刺,甚伴神昏譫語等症。
(3)濕溫發熱:以濕熱困擾中焦脾胃陽氣,表現胸悶嘔惡,其身困重,大便溏薄,苔膩,脈濡數為主。
(4)內傷發熱的伴隨症,以其病因,所傷臟腑等不同情況而表現各異。
①陰虧血少發熱:以心、脾、肝、腎等臟陰津虧耗、血少不足以滋潤濡養為主要伴發症,如面色無華,心悸,失眠多夢,心煩,盜汗,口咽乾燥,舌紅少苔,脈細數。
②氣虛發熱:體倦乏力,頭暈自汗,少氣懶言,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沉弱等中焦脾氣虛損為主要臨床表現。
③氣郁發熱:以肝經氣滯不暢,郁而發熱為主症,如急躁易怒,胸脅脹悶不舒,善嘆息,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等。在婦女常伴有月經不調,痛經,乳房脹痛等。
④瘀血發熱:口乾嗽水不欲咽,面色黧黑,口唇青紫或有斑點,脈細澀,身體或常有固定不移針刺樣疼痛處,或腫塊,或有全身肌膚甲錯等。
⑤食積發熱:多發生於三歲左右嬰幼兒,伴有形體乾枯贏瘦,頭發稀疏不榮,精神疲憊,肚大青筋,大便干結或溏瀉等。
⑥假熱症:假熱並非不熱,而是因為這種熱的產生機理是因寒而致,從疾病本質來看當屬陰證,理不應有發熱,故稱為「假熱」症,實際身熱還是客觀存在的,所以也列於此說明。假熱的臨床表現是身熱,但反欲近衣被,口渴喜熱飲,尿清,便溏,舌淡苔白,脈雖大但無力。此為陰寒盛於內,虛陽越於外之重證。
6、體溫的生理性變異:人體體溫是通過一個較狹的范圍上下波動保持恆定的(口腔溫度36.2~37.2℃,腋溫36~37℃,肛溫36.5~37.5℃)。這種被動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和機體各種條件也有密切關系。如果不了解體溫的這種生理性變動,就會誤以為是病理的發熱,因此應注意區別。
(1)體溫的時間性變異:一般說來,上午體溫較低,下午體溫逐漸升高,到下午4~6時達到最高蜂,而一天中體溫最低的時間是清晨2~4時,但波動范圍不超過1℃。
(2)體溫的性別差異:女子體溫一般都略高於男子,晨間體溫平均可高出0.3℃左右。此外,女子體溫又受到月經周期影響,行經時體溫偏低,排卵時體溫最低,之後逐漸升高。
(3)體溫的年齡差異:初生嬰兒體溫不恆定,一直到數月後才逐漸恆定。幼童體溫稍高於成人,年老人體溫則有降低傾向。
(4)劇烈運動:高溫環境以及某些葯物等也可暫時引起發熱,這些都應給予注意。
(5)少數人的平時正常體溫可能低於36.3℃或高於37.2℃。
⑥ 中醫如何治療熱毒症
溫毒症是感受溫邪熱毒而引起的熱性病的統稱,多發於冬春季節。診斷治療按中醫溫病學原則,多用清熱解毒之品,方可用普濟消毒飲加減。
⑦ 中醫說的熱毒蘊結是怎麼回事怎麼消除熱毒
熱毒蘊結證 - 病理特徵
熱毒蘊結證1.感受外邪:外邪侵襲、損傷脈絡而引起專出血,其中以感受屬熱邪所致者為多。如風、熱、燥邪損傷上部脈絡,則引起衄血、咳血、吐血;熱邪或濕熱損傷下部脈絡,則引起尿血、便血。
2.情志過極憂思惱怒過度,肝氣郁結化火,肝火上逆犯肺則引起衄血、咳血;肝火橫逆犯胃則引起吐血。
3.飲食不節飲酒過多以及過食辛辣厚味,或滋生濕熱,熱傷脈絡,引起衄血、吐血、便血;或損傷脾胃,脾胃虛衰,血失統攝,而引起吐血、便血。
⑧ 熱毒怎麼治療
熱毒有上中下之分,又要各有差異,你最要能把病請說清楚,這樣才好對症用葯。
⑨ 上火,熱毒具體是什麼該怎麼辦(中醫)
使用貝佳斯的綠泥或藍泥均可.內里的熱毒最好就喝點下火的涼茶或去中醫那開點中葯調理清毒一下.
⑩ 皮膚熱毒怎麼治療
熱毒 中醫病症名。即溫毒。指火熱病邪郁結成毒。也是疔瘡、丹毒、熱癤等急性熱病的統稱。又稱「火毒」。火熱郁積所成,易導致疔瘡癰腫之類的邪氣。 熱毒熾盛 臨床表現 壯熱口渴,煩躁不安,面紅目赤,口舌生瘡,痘大而密,疹色紫暗,皰漿混濁,口、咽、眼亦可出現皰疹潰破,便秘尿黃,舌苔黃糙,脈洪數。 預防 馬蹄能...清熱解毒,除胸中實熱、清熱利尿、降血壓、配白果、蛋花、冰糖、更加有清潤、預防熱毒感冒之效,且味道鮮美。 基本材料 白果10粒,雞蛋2隻,馬蹄15粒,冰糖適量。 做法 馬蹄去皮洗凈,略切小塊,白果去殼,冰糖和雞蛋後下,煲2小時湯成。 此湯以馬蹄為主,性塞。凡有實熱、暑濕者均合此湯,相反虛寒者忌。馬蹄生食過多使人生蟲,小作多食臍下結實脹痛。 食療菜譜 【金針莧菜湯】 配方: 金針菜30克,馬齒莧30克。 製法: 上二味加水適量煎煮20分鍾,去渣取汁。 功效: 清熱解毒。 用法: 每日2次,隨量飲用。 【梅花綠豆粥】 配方: 臘梅花15克,綠豆30克,粳米50克。 製法: 先將臘梅花水煎取汁,綠豆和粳米煮粥,粥將成時,入葯汁和勻,再加冰糖調味。 功效: 清熱養陰解毒。 用法: 每日1劑,分2次服用。 【烏梅二豆湯】 配方: 烏梅2個,黑豆15克,綠豆15克。 製法: 上三味共為粗末,用水煎取清汁。 功效: 清熱解毒,生津止渴。 用法: 代茶頻飲。 【三豆湯】 配方: 紅豆、綠豆、黑豆各適量。 製法: 以上三味加水適量煎湯。 功效: 清熱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