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醫中葯 > 休息痢中醫治療秘方大全

休息痢中醫治療秘方大全

發布時間:2021-03-10 11:11:07

⑴ 痢疾是什麼

痢疾,古稱腸辟、滯下。為急性腸道傳染病之一。臨床以發熱、腹痛、里急後重、大便膿血為主要症狀。若感染疫毒,發病急劇,伴突然高熱,神昏、驚厥者,為疫毒痢。痢疾初起,先見腹痛,繼而下痢,日夜數次至數十次不等。多發於夏秋季節,由濕熱之邪,內傷脾胃,致脾失健運,胃失消導,更挾積滯,醞釀腸道而成。
痢疾,病名。見《濟生方》。宋以前有腸澼、赤白沃、熱利、痢病、下痢(或「痢」)、滯下等名稱。《醫碥》卷三:「痢由濕熱所致,或飲食濕熱之物,或感受濕熱之氣,積於腸胃,則正為邪阻,脾胃之運行失常,於是飲食日益停滯,化為敗濁,膠粘腸胃之中,運行之機,益以不利,氣郁為火,與所受濕熱之氣混合為邪,攻刺作痛,……」有腹痛瀉次頻仍,下利赤白粘凍,里急後重等症。後世更明確指出痢疾多由飲食不潔,感受疫毒之氣,使腸道產生積滯,傳導失常所致,當辨其虛實分別論治。而痢疾所下之赤白粘凍,《醫學原理·痢門》謂:「其赤者血分受傷,屬於小腸;白者氣分受傷,屬於大腸。」《明醫指掌》:「濕熱之積,干於血分則赤,干於氣分則白。」在臨床上,實證宜清熱化濕,涼血解毒,消積導滯為法。邪盛正虛者,宜祛邪扶正,兼用行血調氣,此所謂「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虛證當補中益氣,溫陽固澀。痢疾又可分為多種,按不同的病因、癥候(包括症情輕重和病程以及下痢之色),大致有暑痢、濕熱痢、風痢、疫痢、氣痢、毒痢、熱痢、寒痢、噤口痢、久痢、休息痢、奇恆痢、赤痢、白痢、赤白痢、五色痢等多種,中醫所說之痢疾,既等同於現代醫學的痢疾,也包括阿米巴痢、潰瘍性結腸炎、過敏性結腸炎及其他一些腸道感染、中毒等引致的腸道傳化、吸收功能失調的疾病。

細菌性痢疾是一種常見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夏、秋季發病率高。各年齡段人群皆可染病,小兒發病率較成人高,尤以1-4歲小兒發病率最高。在環境衛生狀況差,衛生習慣不良的情況下易於流行。我國菌痢的發病率也很高。細菌性痢疾於早期治療效果較好;發病後3-4天就診,療效較差。如果治療不徹底或不適當,容易轉為慢性痢疾、較難根治。中毒型痢疾病情嚴重,死亡率高。
1 病原學
痢疾桿菌屬於志賀氏菌屬,革蘭染色陰性。按菌體抗原不同分為志賀氏菌、福氏菌、鮑氏菌、宋內氏菌4個群。此菌屬在外界環境中生存能力強,其中宋內氏菌最強,志賀氏菌最弱。在日光下半小時、60℃時10分鍾、100℃時即刻,均可將其殺滅。一般消毒劑如來蘇兒、漂白粉、新潔爾滅、過氧乙酸等均可將其滅活。
2 流行病學
痢疾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夏、秋季發病率高。痢疾病人和帶菌者是傳染源,輕型、慢性痢疾和健康帶菌者易被忽視。傳播途徑以糞、口感染為主,衛生習慣不良的小兒易患本病。小兒慢性菌痢多具潛隱性、非典型性和遷延性,不易被發現,故易在小兒群體中流行。人被感染後免疫力不持久,可以再發。受寒、疲勞、飲食不當、營養缺乏、腸菌群失調等因素皆可降低對本病的抵抗力。
3 發病機理
本病以結腸或回腸末端化膿性炎症為主要病變.因為痢疾桿菌侵襲後產生內、外毒素使腸粘膜受損,病變部位有多核細胞浸潤,形成膿腫或潰瘍。病變局部腸系膜淋巴結充血腫大。中毒性菌痢主要病理變化是全身小動脈血管壁滲透性增加,使血管壁周圍組織嚴重水腫,內臟器官(如腦、肝、腎及腎上腺等)出現水腫。
4 臨床表現
菌痢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里急後重、排膿血便,伴全身中毒等症狀。嬰兒對感染反應不強,起病較緩,大便最初多呈消化不良樣稀便,病程易遷延。3歲以上患兒起病急,以發熱、腹瀉、腹痛為主要症狀,可發生驚厥、嘔吐。志賀氏或福氏菌感染者病情較重,易出現中毒型痢疾,多見於3-7歲兒童。人工喂養兒體質較弱,易出現並發症。
菌痢按病程長短可分為急性、遷延性和慢性菌痢3類,其臨床表現分述如下:
(1)急性菌痢按臨床表現分為4型,即普通型、輕型、重型和中毒型。
①普通型:急性起病,體溫達39℃ -40℃,伴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症狀。每日大便10-20次,初為稀便或呈水瀉,繼呈膿血便,左下腹壓痛伴腸鳴音亢進,里急後重明顯。如能及時治療、可於數日內痊癒。
②輕型:較普通型全身毒血症狀和腸道症狀表現輕,里急後重等症狀不明顯,易誤診為腸炎或結腸炎。
③重型:高熱、嘔吐、腹痛、里急後重明顯,排膿血便,每日達數十次,嚴重者出現脫水和酸中毒症狀。
④中毒型:此型多見於3-7歲兒童。起病急劇,體溫迅速升至40℃ 0-41℃,伴有頭痛、畏寒、驚厥或循環障礙等症狀。本病常無上呼吸道感染症狀。胃腸症狀也不嚴重,且多在出現驚厥後6-12小時才發生。中毒型多表現為以周圍循環衰竭為主的休克型;以腦水腫與顱內壓增加等腦部症狀為主的腦型,以呼吸與循環衰竭同時存在為主的混合型。
a.休克型:早期患兒面色灰白,口周青紫,肢端發冷,指趾甲蒼白,心率和呼吸增快。隨病情發展,面色變灰,指趾甲、口唇發紺,皮膚發花,心率每分鍾達160次以上,心音低鈍,脈細弱,意識不清。晚期伴心力衰竭、休克肺、DIC(播散性血管內凝血)等。
b.腦型:多見於學齡前兒童,乳兒和學齡兒童相對少見。患兒初起意識清醒,突然出現驚厥、四肢抽動,兩眼上翻。嚴重者反復出現。開始每次驚厥後意識尚清,以後逐漸萎靡、煩躁或嗜睡,直至昏迷。患兒面色灰白,且體溫越高面色越灰,神經症狀也越重。腦水腫、腦病可引起呼吸衰竭,則治療較為困難。因此若見患兒面色發灰、心率相對較緩及反復驚厥,都是顱壓增高的徵兆,要積極處理,以防呼吸衰竭發生。
菌痢有腦水腫時,眼底改變並不明顯,不能以此來判斷有無腦水腫。
C.混和型:腦型和休克型表現同時存在,病情更嚴重。
(2}遷延性菌痢 病程在2周-2個月之間,系急性菌痢遷延不愈之故。病人常無高熱、腹痛或中毒症狀,只表現為腹部不適、食慾不佳、大便次數多,有時膿血便和黏液便交替出現。便培養陽性率低於急性期。
(3}慢性菌痢 病程在2個月以上。由於急性期治療不及時,或因患兒體質弱、營養不良、佝僂病、寄生蟲、貧血等合並症所致,也可因耐葯菌株引起。除腹瀉外,其他症狀不典型。病程久者可出現消瘦、乏力、輕度貧血等現象。
5 檢查
急性病人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增高,可有核左移,慢性病人可有貧血。典型病人大便鏡檢可見大量膿細胞和紅細胞,以及吞噬細胞,不典型者只見少許白細胞。挑選有膿血的大便易得到陽性結果。x線及乙狀結腸鏡可用於慢性菌痢的檢查和鑒別診斷。
6 診斷和鑒別診斷
在流行季節有痢疾接觸史或有不潔飲食史,出現發熱、黏腖膿血便、里急後重等症狀,應考慮本病。在夏秋季節,有突發高熱、驚厥、面色蒼白、四肢末梢發冷、脈細數者應考慮中毒型菌痢。本病有嘔吐、腹痛症狀,但若病人出現嚴重嘔吐、持久的劇烈腹痛,應首先排除其他腸內、外疾病,以防誤診。應注意與下列各種疾病相鑒別:
①致病性大腸桿菌性腸炎 多發於2歲以下兒童,5-8個月發病率較高。糞便內可有黏液,有腥臭味,較為稀薄呈蛋花湯樣,大便次數較多,容易引起脫水、酸中毒。鏡檢可有白細胞、膿細胞,通過糞便的細菌培養可以確診。
②沙門氏菌腸炎 常常以家庭或集體發作,嘔吐多見,大便黏液多於膿,常呈綠色膠凍狀。里急後重較為少見,糞便細菌培養可以確診。
③病毒性腹瀉 多見於2歲之內兒童。起病急,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大便呈水樣或蛋花湯樣,可有少量黏液,無腥臭味。糞便細菌培養陰性,做免疫電鏡檢查、酶聯免疫吸附測定及聚丙烯酞胺凝膠電泳檢測,以及病毒分離對診斷本病有幫助。
④阿米巴痢疾 南方多見,多發於年齡較大的兒童。起病較慢,大便次數較多,但無里急後重,大便有血和黏液,呈紫紅色果醬樣,新鮮大便黏液鏡檢可以找到阿米巴滋養體。
⑥出血性小腸炎 發病急,有腹痛、腹脹、嘔吐等症狀。大便呈血水便,晚期常常出現休克。糞便培養陰性,X線檢查有助於診斷本病。
⑥流行性乙型腦炎 其流行季節與中毒型痢疾相同。在中毒型痢疾缺乏腸道症狀時,二者相似。腦脊液檢查對於流行性乙型腦炎的診斷有幫助;而溫鹽水灌腸,以灌出物鏡檢或培養,可以明確中毒型痢疾的診斷。
⑦霍亂與副霍亂 於流行季節來自疫區,有食用水產品史,出現急性嘔吐和腹瀉、水量多,呈淘米水樣,糞便的細菌培養可以幫助診斷。
⑧腸結核 可以出現膿血便,與菌痢類似,但其發病緩慢,有結核病史、可有午後低熱及盜汗,結核菌素試驗陽性;糞便培養有助於診斷。
7 治療
(1)急性痢疾普通型的治療
①常規療法:患兒要卧床休息、隔離和採用消毒措施。飲食以流食或半流食為主,吐瀉、腹脹重的患兒可短期禁食。
②抗生素療法:可選用氟呱酸、慶大黴素、黃連素和復方新諾明等聯合口服。療程7-10天。
③吸附療法:可給予思密達,其對細菌和毒素有強大的吸附作用,並可抑制細菌生長,還可與黏液蛋白結合並相互作用,加強腸道黏膜屏障作用。
④微生態療法:可用含雙歧桿菌制劑。它通過與腸道貓膜上皮細胞結合,起佔位性保護作用,抑制細菌入侵,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
⑥補液療法:根據脫水情況決定補液方法和補液量。
(2)慢性痢疾的治療
①抗生素療法 常用葯物和劑量同急性菌痢的治療,但療程要長。可採用間歇療法,用葯7-10天,休息4天,再治療4天,休息4天,再重復4天,總療程3-4周。也可用黃連素或大蒜混合液灌腸治療。但應注意長期使用抗生素可引起腸道菌群失調。應在大便培養轉陰、膿血便消失後即改用中葯、維生素、微生態制劑和思密達等葯物。
②飲食療法:慢性菌痢除抗菌治療外,還應注意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態。
(3)中毒型痢疾的治療
①改善微循環:可利用阿托品類葯物解除血管痙攣,防止休克。用多巴胺、酚妥拉明、異丙腎等擴張血管。用冬眠葯物氯丙嗪抑制血管壁上受體,使微血管擴張,改善微循環,且有鎮靜、降低基礎代謝作用。用糖皮質激素、氫化考的松消炎、減輕腦水腫、減輕中毒症狀。
②擴容及糾酸:按輸液速度先快後慢、先鹽後糖、見尿補鉀的補液原則進行。
③呼吸衰竭: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使用呼吸興奮劑,危重者給予氣管插管或人工呼吸。
④減輕腦水腫:對腦型病例應及時使用脫水劑甘露醇,加地塞米松靜脈推注或快速靜脈滴注。
⑤控制感染:及時作葯敏試驗,合理使用抗生素。在葯敏結果出來以前,一般首選哇諾酮類葯物如環丙氟呱酸靜脈給葯,但因此類葯可能會影響幼童骨骼發育,療程不宜過長.一般為5-7天。還常用頭孢菌素,如頭孢哌酮、頭抱氨噻肟控制感染。
⑥降溫:可用萊比林、撲熱息痛、萘普生等降溫,也可冷鹽水灌腸、物理降溫。
8 痢疾桿菌的耐葯性
痢疾桿菌細胞質中的耐葯因子(R因子)可使其產生破壞抗菌葯物的酶系統,產生耐葯性。R因子可以在不同菌株,甚至不同菌群之間傳遞,造成耐葯性擴散,因而出現更多的耐葯菌株。
近年來抗生素的普遍應用,甚至濫用,使痢疾桿菌抗葯性逐年增加,一些敏感菌株也成為耐葯株,對常用抗生素(復方胺甲惡唑、氯黴素、吡哌酸、氨苄西林、諾氟沙星)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葯,給治療帶來了困難。
9 中醫對痢疾的研究簡況
中醫認為,本病多因外受濕熱、疫毒之氣,內傷飲食生冷,損傷脾胃及臟腑而成,屬於「腸辟、痢疾」范疇。《素問•太陰陽明論》雲:「飲食不節,起居不時……下為饗泄,久為腸辟。」,《證治匯補》指出:「腸辟者,謂濕熱積於腸中.即今痢疾也,故曰無疾不成痢,痢乃濕、熱、食積三者」。在治療上應採取辨證論治的方法,《景岳全書》雲:「凡治痢疾,最當察虛實,辨寒熱,此瀉痢最大關系,若四者不明,則殺人甚易也。」,故本病辨證首辨寒、熱、虛、實,臨證當據腹痛、里急後重、痢色,並參合舌脈而辨,通常可分為6種類型。現將各型的辨證要點與治療原則分述如下。
(1)濕熱型
本症以腹痛、痢下赤白膿血、苔黃膩、脈滑數為辨證要點。病機為濕熱之邪侵入腸胃,氣血阻滯,不通則痛,故腹痛,里急後重;濕熱郁滯於大腸,經絡受損,故下痢赤白膿血;苔黃膩、脈滑數為濕熱之象。治則宜清熱化濕,調氣行血。可用芍葯湯加減:芍葯、金銀花各15g,當歸、大黃、黃芩、黃連各9g,檳榔、木香、桂枝、甘草各5g。血熱痰阻者,加地榆、桃仁、丹皮。
(2)寒濕型
本症以腹痛脹滿、喜溫暖、下痢白多赤少或純白凍為辨證要點。病機為寒濕之邪侵及腸胃,氣血淤滯,腑氣通降不利,故腹痛脹滿,里急後重;寒邪所致,故喜溫暖;寒濕之邪交阻大腸,經絡受損,則下痢白多赤少或純白凍;舌淡、苔白膩、脈濡緩為寒濕之象。治則宜溫化寒濕,行氣和血。可用胃苓湯加減:蒼術、厚朴、陳皮、茯苓、當歸各10g,桂枝、炮乾薑、木香、枳實各3g。若寒甚者,加大炮乾薑用量。
(3)疫毒型
本症以發病急驟、腹痛、里急後重較劇或壯熱煩躁、舌紅絳、苔黃燥、脈滑數為辨證要點。病機為疫毒之邪,傷人最速,故發病急驟,疫毒熏灼腸道,耗傷氣血,經脈受損,故下痢鮮紫膿血;疫毒之氣甚於濕熱之邪,故腹痛里急後重較劇;毒盛於里,助熱傷津,故壯熱煩渴;舌紅絳、苔黃燥、脈滑數為疫毒內熱熾盛之徵。治則宜清熱涼血解毒。白頭翁湯加減:白頭翁、金銀花、白芍各3鮑,秦皮、地榆各15g,黃連3g,黃柏6g。神昏痙厥者加犀角、羚羊角。此型需配合西醫對症療法,以緩燃眉之急。
(4)陰虛型
本症見於久痢津傷之病人。以痢下膿血黏稠、虛坐努責、舌紅絳少苔為辨證要點。病機為邪滯腸間,陰血不足,故痢下膿血黏稠;營陰不足故虛坐努責;舌紅絳少苔、脈細數為陰血虧耗之徵。治則宜養陰清熱,和血止痛。黃連阿膠湯合駐車丸加減:黃連、烏梅各6g,黃芩、阿膠、當歸各l0g,白芍、地榆炭各15g。若下痢無度,虛坐努責,加赤石脂、禹余糧、人參。
(5)虛寒型
本症證以痢下稀薄或白凍,食少神疲,腰酸肢冷或滑脫不禁為辨證要點。病機為脾虛中寒,寒濕留滯腸中,故下痢稀薄帶有白凍;脾胃虛弱故食少神疲,四肢不溫;日久及腎,腎陽虛衰,關門不固,故腰酸怕冷,滑脫不禁;舌淡苔白、脈沉細弱均為虛寒之象。治則宜溫補脾腎,收澀固脫。桃花湯合真人養臟湯加減:赤石脂、禹余糧、白芍各15g,附子、乾薑各3g,白術l0g,訶子6g。若久痢脫肛,可用補中益氣湯。
(6)休息痢型
本症病人多有痢疾史。以時發時止、終年不愈為辨證要點。病機為下痢日久,正虛邪戀,寒熱夾雜,腸胃傳導失司,故纏綿難愈,時發時止;濕熱留戀不去,病根未除,故感受外邪或飲食不當而誘發,發則腹痛里急,大便夾黏液或見赤色,苔膩不化,脈濡或虛數為濕熱未盡、正氣虛弱之徵。治則宜溫中清腸,調氣化滯。連理湯加味:人參、白術、木香各l0g,乾薑、枳實、甘草各5g,黃連6g.另外,可採用針灸治療。根據病情常選用曲池、合谷、足三里、上下巨虛、神闕,下脘、天樞、大腸俞、脾俞等穴位。

⑵ 怎樣用葯浴治療細菌性痢疾

痢疾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以腹痛、里急後重、下利赤白膿血為臨床特徵。
臨床辨證可分以下幾種證型:一是濕熱型,其主症為下利赤白膿血,肛門灼熱,腹痛,里急後重,或伴發熱,口渴,舌紅苔黃膩,脈象滑數;二是寒濕型,其主要症狀為下利赤白黏凍,白多赤少,或純為白色黏凍,伴見腹痛喜溫,里急後重,脘腹痞悶,頭身困重,舌苔白膩,脈象濡緩;三是虛寒型,其主症為下利纏綿,大便溏稀,夾有黏液或膿血,伴見腹部隱痛,喜按喜溫,肛門重墜,四肢不溫,精神萎靡,飲食少進,舌淡苔白,脈象細緩無力;四是休息痢,其主症為下利時發時止,病程曠日已久,發作時便下膿血或黏液,腹痛,里急後重,伴見面色萎黃,神疲乏力,飲食少進,舌質淡苔膩,脈象濡細。此外,還有一種稱「疫毒痢」,其證發病急驟,高熱,口渴,或腹痛劇烈,里急後重,下利膿血,並可出現神昏等危重症狀。一般說來,急性菌痢多屬熱證、實證;慢性菌痢以寒證、虛證居多,或寒熱錯雜、虛實兼夾之證。
方一【組成】烏梅450克。
【用法】取烏梅,加水煎取汁,倒在腳盆中,趁熱熏肛門,待葯汁溫度下降至可以耐受時,用葯汁坐洗肛門。每日1次,連用3~5日。
【功用】收澀止痢。
【適應證】休息痢。
【說明】下利日久,時發時止,甚至經年不愈,中醫稱「休息痢」。烏梅擅長收澀,對痢疾桿菌有抑製作用,但急性菌痢應慎用或忌用。
方二【組成】鮮生薑50克。
【用法】將生薑洗凈,搗碎煎湯,待溫度適宜,用之洗澡,務必周身皆洗,尤其是胸腹部。洗3~5分鍾後,用毛巾擦乾,覆被使患者出微汗。每日洗1次。
【功用】祛寒濕,泄郁熱。
【適應證】慢性細菌性痢疾。
【說明】生薑性溫熱,善走泄,煎水外洗,既能祛除寒濕,又能改善血液循環,增強抗病力,故適宜於寒濕型慢性菌痢,尤適合小兒患者。
方三【組成】馬齒莧15克(鮮品用30克),玄參、黃芩、烏梅、木香、柏子仁各10克。
【用法】上葯用水煎,坐浴,每日1或2次。
【功用】清熱解毒,調氣止痢。
【適應證】濕熱痢。
【說明】方中馬齒莧涼血解毒,清熱止痢,黃芩清熱解毒,玄參涼血解毒,木香理氣,烏梅斂腸止瀉,柏子仁調中。諸葯合用,清熱解毒,調氣止痢,故適用於濕熱痢。
方四【組成】白頭翁30克,黃連、木香、劉寄奴各10克。
【用法】上葯用水煎浸浴,每日1次。
【功用】清熱涼血解毒。
【適應證】疫毒痢。
【說明】方中黃連、白頭翁清熱解毒,加木香調氣,劉寄奴活血。諸葯合用,清熱涼血解毒,故治療疫毒痢有較好的療效。
方五【組成】當歸、黃連、香附、砂仁各10克,川芎6克,乾薑5克,山葯20克。
【用法】上葯用水煎浸浴。
【功用】溫中健脾,活血祛瘀。
【適應證】寒濕痢。
【說明】方中乾薑溫中祛寒,砂仁、山葯健脾化濕,黃連、香附理氣,當歸活血。諸葯合用,溫中健脾,理氣活血,故適用於寒濕痢。
方六【組成】黃柏、丹皮、生地、黃連、馬齒莧各10克。
【用法】上葯水煎浸浴,每日1次。
【功用】養陰血,清濕熱。
【適應證】陰虛痢疾。
【說明】方中黃柏、黃連清熱解毒,丹皮、馬齒莧涼血解毒,生地養陰。諸葯合用,養陰清熱,故適用於陰虛痢。
方七【組成】艾葉200克。
【用法】將艾葉煎煮取汁,趁熱擦洗小腹部。每次20分鍾,每日3次。
【功用】止痢。
【適應證】各型痢疾。
【說明】艾葉具有較好的止痢作用,臨床上可用於各類痢疾。

⑶ 三根湯治什麼感冒

我覺得三根湯應該治的是外感傷寒的感冒。你應該經常鍛煉身體,保持健康!

⑷ 細菌性痢疾怎麼用偏方治療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由志賀菌屬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傳染源為菌痢病人及帶菌者,傳播途徑系經消化道傳染。痢疾桿菌從糞便排出,直接或間接地污染手、飲水、食物或食具等,再經口而傳給健康人,故可因食物和水源被污染而引起暴發流行。其特點為人群普遍易感,且病後免疫時間短暫,故可反復感染發病。目前菌痢仍為最常見的傳染病。全年散發,夏秋季多見。結腸粘膜化膿性潰瘍性炎症為其基本病理變化。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腹痛、腹瀉、里急後重、粘液膿血便。病情輕重懸殊,輕者不治自愈,重者可致死。潛伏期為數小時至7天,多數為1~2天。臨床表現的輕重緩急與感染的菌型、菌量以及機體狀況有關。根據臨床表現可分為二期六型。有急性、慢性二期。急性期痢疾,有輕型、普通型及中毒型三型,中毒型痢疾是致死的重要原因。慢性細菌性痢疾,可分為遷延型、急性發作型、隱匿型三型。急性期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慢性期可有輕度貧血。糞便鏡檢可見大量膿細胞與紅細胞,發現巨噬細胞對診斷有參考意義。大便培養檢出病原菌為確診依據。對於各型菌痢,因病情不同治療重點亦不一樣。
【方一】痢疾驗方【來源】《秘驗妙方八百八》【組成】當歸15克,薤白頭15克,甘草6克,滑石15克,白芍15克,檳榔6克,萊菔子26克,枳殼3克,木香2克(磨汁沖)
【主治】休息痢(慢性痢疾)。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注意事項】服本方需忌生冷。
【方二】馬齒莧方【來源】民間【組成】馬齒莧(俗稱「長壽菜」)500克【主治】菌痢。
【用法】加水2公斤煮爛,濾出葯液加少量白糖口服,或水煎,食馬齒莧飲湯,連服5日為1療程。或將馬齒莧洗凈曬干,研成細末,加少量白糖,每日3次,每次3克,溫開水沖服。
【方三】烏梅香附湯【來源】《家用便方》【組成】烏梅6個,香附9克【主治】菌痢。
【用法】水煎取葯液100毫升。1歲以內每服20毫升,日服3次;1~2歲每服30毫升,日服3次;2~5歲每服30毫升,日服4次;5歲以上每服40毫升,日服4次。
【療效】此方兒童用,效果好。
【方四】地榆止痢方【來源】《中醫家用驗方1000則》【組成】地榆50克,仙鶴草30克,女貞子30克【主治】急性菌痢。
【用法】每日1劑,300毫升水煎至100毫升分2次服,第一天用量加倍。
【療效】2~5劑可愈。
【方五】山楂飲【來源】《中醫家用驗方1000則》【組成】炒山楂15克【主治】紅、白痢疾。
【用法】煎湯當茶飲。紅痢加紅糖,白痢加白糖適量,紅白痢各加紅、白糖適量。
【療效】1~3劑可愈。
【方六】胡椒綠豆外敷方【來源】《葯到病除小絕招》【組成】胡椒、綠豆各3克,大棗1枚【主治】虛寒痢、休息痢。
【用法】將前2味共研細末,過篩,用熟棗肉調成膏,紗布包,敷神闕、脾俞穴,1日1次。
【療效】一般3~5日見效。
【方七】當歸白芍湯【來源】《教你偏方治大病》【組成】當歸20克,白芍15克,蘿卜籽15克,檳榔2克,枳殼2克,車前子2克,甘草2克,白糖或紅糖適量。
【主治】此方適於赤白痢。
【用法】水煎,加糖服下。每日1劑【療效】3次即愈。
【方八】黃瓜藤方【來源】中醫雜志,1959,(5)。
【組成】新鮮黃瓜藤60克(或干品30克)
【主治】痢疾。
【用法】加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1日服4次,每次50毫升,7日為1療程。如無效,可再加服1療程。
【方九】魚腥草方【來源】鄒桃生。浙江中醫雜志,1988,(6):260。
【組成】鮮魚腥草用50~150克(干品減半)
【主治】菌痢。
【用法】水煎服,日1劑。如有鮮品,則先嚼服葯葉20~40克,則效果更佳。
【方十】紅接骨草方【來源】龍紹孫。廣西中醫葯,1991,14(5):207。
【組成】紅接骨草30克(鮮品60克)
【主治】濕熱痢疾及泄瀉。
【用法】上葯加水兩小碗,煎取1小碗,頓服。小兒用量減半。每日1劑,日服2次,5天1療程。
【療效】共治療65例痢疾患者,痊癒61例,好轉2例,無效2例;治療29例泄瀉患者,全部痊癒。
【方十一】蘿卜薑汁湯【來源】《偏方大全》【組成】蘿卜1個,鮮姜30克,蜂蜜30克,陳茶3克【主治】赤白痢疾。
【用法】蘿卜及生薑洗凈,搗爛,取蘿卜汁一酒杯,取薑汁一湯匙,與蜂蜜及陳茶混在一起,用開水沖沏一杯,頓服。
【療效】連服3次可愈。

⑸ 尋:中國中醫葯版《中醫內科學》的方劑歌訣

1、感 冒
感冒四時風邪襲,咳嗽頭疼流鼻涕,惡寒發熱身不適,解達法由表實立,荊防銀翹香薷飲,風寒風熱暑濕岐,尚有氣虛參蘇施,加減葳蕤滋陰虛。
2、咳 嗽
咳為肺病氣上逆,外感內傷兩大綱,風寒三拗止嗽用,熱菊燥杏俱有桑,二陳三子法中土,內傷痰熱清金方,肝火瀉白黛蛤合,肺虧沙參麥冬嘗。
3、肺 痿
肺痿病屬慢虛痾,主症咳吐濁涎沫,痿如草木萎不榮,日熾霜殺葉萎弱,肺中津氣失濡養,虛冷較少虛火多,滋陰潤肺麥門施,草姜姜草虛寒卓。
4、肺 癰
肺葉生瘡成膿瘍,風熱痰火瘀毒傷,咯吐腥臭膿血痰,邪盛正實辨證綱。初期清解銀翹良,成癰如金葦莖湯,潰膿加味桔梗施,恢復沙參桔梗匡。
5、哮 證
哮證發作痰鳴喘,宿根新邪肺不宣, 邪實正虛辨標本,寒哮寒痰射麻專, 定喘湯方主熱哮,緩解固本最相關, 肺脾腎虛有主次,玉屏六君腎氣丸.
6、喘 證
喘分虛實肺腎關,張口抬肩鼻翼煽,風寒痰郁里熱型,麻黃桑白麻石甘,痰濁二陳三子合,肺氣郁閉五磨專,生脈補肺肺金虛,腎虛腎氣參蛤散。
7、肺 脹
肺氣脹滿多老年,喘咳上氣病纏綿,蘇子三子六君子,痰濁壅肺應精選。越婢桑白適痰熱,痰蒙滌痰安宮丸,平喘補肺金水虛,水泛真武五苓散。
8、肺 癆
肺癆正虛瘵蟲罹,性屬傳染慢虛疾,咳嗽咯血形羸弱,潮熱盜汗特徵具,月華丸治肺陰虛,百合秦艽火旺亟, 保真湯主氣陰耗,陰陽補天大造需。
9、痰 飲
痰飲總括
痰飲確緣水內停,醫聖金匱論最精,痰懸溢支宜溫化,陰盛陽虛標本明。
痰 飲
飲留胃腸名痰飲,苓桂術甘半夏斟,甘遂半夏或己椒,虛實主次應細分。
懸 飲
邪犯胸肺柴枳長,若停胸脅十棗良,絡氣不和香附使,陰虛內熱沙麥嘗.
溢 飲
淫溢肢體溢飲名,發表化飲症能平,小青龍湯加減用,肺脾水氣定可清。
支 飲
支飲觸發為邪實,寒邪伏肺青龍施,苓桂術甘或腎氣,緩解脾腎陽虛時。
10、自汗 盜汗
古雲盜汗多陰虛,自汗陽羸衛外疏, 肺衛不固玉屏風,營衛不和桂枝主,陰陽失調液外泄,互根當究五車書。陰虛火旺歸六黃,邪熱鬱蒸龍膽處。
11、血 證
血證病機歸熱虛,上溢下泄滲肌膚,辨清部位明臟腑,三大治則火血氣。
鼻 衄
鼻衄熱迫肺胃肝,桑菊玉女龍膽煎,歸脾湯補氣血虧,局部用葯效更添。
齒 衄
齒衄胃火循經沖,清胃瀉心合方攻,肝腎陰虧相火浮,滋水清肝茜根終。
吐 血
吐血由胃嘔吐出,瀉心十灰胃熱著,肝火犯胃龍肝瀉,氣虛血溢歸脾主。
咳 血
咳血總由肺中來,燥熱桑杏湯化裁,肝火瀉白黛蛤合,陰虛百合固金篩。
便 血
便血腸道濕熱致,地榆散或槐角施,若由脾胃虛寒生,黃土湯方溫而止。
尿 血
尿血實熱小薊飲,虛熱知柏地黃斟,脾虛歸脾湯堪用,腎虛山葯功中肯。
紫 斑
紫斑血熱妄行傷,犀角地黃湯最良,虛火茜根散增損,氣不攝血歸脾湯。
12、心 悸
心虛膽怯安神志,心血不足歸脾施,陰虛火旺補心丹,陽虛不振用桂枝,苓桂術甘水凌心,桃仁紅花瘀阻治,驚悸怔忡當細辨,斟酌病情分虛實。「桂枝」即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13、胸 痹
陰寒痰濁並血瘀,本屬陰陽氣血虛,標實宜通虛溫補,血府逐瘀活法立,栝蔞半夏或白酒,痰壅寒凝證有異,左歸生脈合養營,參附右歸從本議。
14、不 寐
不寐虛實道理深,肝鬱化火龍膽斟,痰熱內擾胃不和,溫膽為法崇經雲,心脾兩虛歸脾施,陰虛長沙妙絕倫,心膽氣虛安神志,是疾尚虛醫精神。
附1.多寐
濕困脾弱多貪眠,陰盛陽虛氣不前,平胃六君隨證用,陽虛理中補中研。
附2:健忘
健忘證關心脾腎,歸脾湯方思慮斟,六味地黃腎精耗,勞心過度枕中神。
15、厥 證
厥證昏仆氣逆亂,搐鼻參附針為先,醒辨氣血與痰食,虛實氣厥不一般, 虛證四味實五磨,血厥獨參通瘀煎, 痰厥導痰湯為主,食厥神術保和丸。
16、郁 證
情志不舒郁證生,六郁總由氣郁成,肝氣郁結郁化火,柴胡丹梔證不同,半夏厚朴主梅核,甘麥憂郁傷神靈, 心脾兩虛歸脾施,陰虛火旺滋水清。
17、癲 狂
癲狂總括
癲狂多發青壯年,精神失常證易辨,肝膽心脾關系緊,氣郁痰火陰陽偏。癲疾沉默神痴呆,語無倫次多喜歡,狂證喧擾躁妄罵,多怒不識六親眷。
癲,
癲證憂愁久致郁,氣滯津聚傷心脾,痰氣郁結順氣導,心脾兩虛養心宜。
狂,
狂證惱怒不得宣,化火挾痰神逆亂,肝膽胃經審病機,生鐵落飲二陰煎。
18、癇 證
癇證形成多先天,驚恐腦傷氣逆亂,昏仆抽風吐涎沫、聲類畜叫總由痰。定癇丸主風痰阻,火盛滌痰並龍膽,大補元煎合六君,心腎虧虛滋是全。
19、胃 痛
胃痛良附散寒凝,柴胡主疏氣滯型,肝胃郁熱化肝煎,保和丸消食積停,失笑丹參活瘀血,一貫芍甘陰虛更,黃芪建中溫脾胃,通則不痛含義精。
附1:吐 酸
泛吐酸水有兩端,香砂六君左金丸,寒熱加減靈便用,病機指示屬於肝。
附2:嘈 雜
脘中飢嘈時作止,胃熱溫膽加連梔,四君增味治胃虛,歸脾湯主血虛時。氣虛陽微實難治,補氣右歸延生機。
20、噎 膈
噎即噎塞隔為拒,酒食所傷憂思郁,標本虛實當首察,啟膈潤燥利痰氣。五汁津虧得良劑,通幽瘀血最相宜,氣虛陽微實難治,補氣右歸延生機。
附:反胃
食入反出胃家寒,丁香透膈治弗難,更有下焦乏火化,附子理中益火源。
21、嘔 吐
胃失和降氣上逆,虛實詳辨定緩急,食傷外邪犯胃腑,保和丸施香正氣。痰飲半夏合苓桂,疏肝夏朴左金一,理中脾胃虛寒型,麥門堪為胃陰虛。
22、呃 逆
胃氣上逆呃呃呃,食乖正虧志不和,實證胃寒或火逆,丁香竹葉柿蒂多。若屬氣機郁滯型,五磨順氣勿蹉跎,更有陽虛理中施,陰虛益胃功效卓。
23、泄 瀉
泄瀉便稀更衣煩,濕勝脾虛最關鍵,藿香正氣除寒濕,濕熱葛根湯芩連。痛瀉要方肝乘脾,保和食滯腸胃間,參苓白術脾胃弱,四神瀉在黎明前。
24、痢 疾
痢下赤白並腹痛,里急後重夏秋生,濕熱疫毒內傷食,損傷脾胃腸澼成,疫毒清涼白頭翁,濕熱芍葯定權衡,寒濕胃苓重溫化,陰虛駐車養陰清,真人善治虛寒痢,連理休息痢收功。
25、霍 亂
吐瀉交作霍亂名,揮霍撩亂勢堪驚,時傷穢濁食弗潔,三類寒熱干霍生,寒霍重證急回陽,藿香純陽適證輕,蠶矢燃照主熱霍,絞腸為干玉樞平。
26、腹 痛
腹痛臟腑氣血分,寒熱虛實審病因,寒則良附熱承氣,虛則溫補建中飲,實痛疏肝氣不運,日久少腹除瘀根,另有食積保和丸,通字義廣法度深。
27、便 秘
便秘脾腎關系密,胃腸傳導論病機,不通艱澀便時長,治分熱冷與氣虛。熱結麻丸冷濟川,氣結六磨能解急,黃芪湯擅氣不運,尊生潤腸治血虛.
28、蟲 證
蟲證總括
蟲證寄生腸道間,蛔絛鉤蟯及薑片,傷脾擾腑耗氣血,面黃異嗜腹痛現。
蛔蟲病
蛔蟲痛劇烏梅丸,痛減驅蛔化蟲專, 病久香砂六君子,尚有簡易方法便
蛔 厥 蛔厥痛引右背肩,彎要曲膝躁不安,安蛔定痛烏梅施,緩解膽道驅蛔餐。
絛蟲病
絛蟲特徵白節片,治療南瓜子雷丸,檳榔石榴仙鶴草,驅蟲務盡勿留患。
鉤蟲病
鉤蟲病為多南方,脾虛黃病絳礬良,氣血兩虛八珍施,驅蟲榧子雷丸榔。
蟯蟲病
蟯蟲兒童患病多,肛癢夜甚小蟲著,內服追蟲外百部,注意衛生功效卓。
薑片蟲
薑片蟲病囊蚴染,菱角荸薺因生餐,驅蟲為主佐健脾,檳榔香砂六君專。
29、脅 痛
脅痛病源主肝膽,實多虛少氣血辨,滯瘀濕熱肝陰虛,以通為主虛滋肝。氣郁當疏柴胡散,瘀血旋覆湯復元,肝膽濕熱龍膽妙,養陰柔肝一貫煎.
30、黃 疸
黃疸病由濕邪生,色分暗滯與鮮明,陽黃熱重茵陳施,濕多甘露配五苓。急黃毒盛犀角解,陰黃術附寒濕凝,尚有木瘀鬱血積,逍遙鱉甲隨證定。
附:萎黃
萎黃肌膚淡黃色,倦怠干萎無光澤,黃芪建中溫脾胃,調理脾胃為要則。
31、積 聚
腹內結塊脹或痛,積聚病形各不同,聚證肝鬱逍遙主,六磨食滯痰阻通。積初金鈴失笑和,日久酌補膈下攻,正虛八珍化積施,重證切記圖緩攻。
32、鼓 脹
鼓脹氣血水交凝,肝脾腎臟常俱病,氣滯柴胡胃苓選,寒濕實脾溫而行,濕熱中滿合茵陳,肝脾血瘀需調營,六味膈下主陰虛,脾腎陽虛附五苓。
33、眩 暈
諸風掉眩肝風盪,髓虧血乏痰火傷,暈眩嘔惡汗自泄,急標緩本辨證昌,肝陽上亢天麻潛,氣血虧虛歸脾湯,痰濁中阻夏白術,腎虧左歸右歸方。
34、中 風
中風總括
中風卒起證多端,氣血虛火及風痰, 肝腎陰虛為根本,真中類中外邪辨。
中經絡
絡脈空虛風邪襲,大秦艽湯祛風亟,肝腎陰虛風陽擾,鎮肝息風滋潛需。
中臟腑
中臟閉脫必須分,突然昏到不知人,口噤手握二便頻,脫則手撒汗如淋。陽閉羚羊角湯治,至寶安宮急灌進,陰閉滌痰蘇合香,脫證參麥復陽陰。
後遺證
中風後遺治頗難,針灸推拿並鍛煉,偏癱補陽還五施,鎮肝息風病機轉。語蹇腎虧地黃飲,風痰阻絡解語丹,陽亢天麻須加味,口眼歪斜牽正散。
35、水 腫
水腫原因水濕起,越婢加術風水襲,五味消毒麻連豆,濕毒浸淫用之宜,胃苓五皮水濕證,濕熱雍盛疏鑿立,脾陽虛衰實脾飲,濟生真武腎虛。
36、淋 證
淋證澀痛小便頻,濕熱蘊結膀胱腎,熱淋通利八正散,石淋石韋增三金。氣淋虛證補中氣,實證利氣取香沉。血淋小薊導赤散,知柏地黃虛實分。膏淋湯治虛膏淋,實證萆薤分清飲。勞淋無比山葯丸,六淋轉化要詳珍。
附:尿 濁
濁由濕熱萆薤佳,氣陷精下補中法,水缺知柏地黃主,火衰右歸溫腎家。
37、癃 閉
癃閉似淋閉不通,上焦不外肺熱壅,中清不升濁弗降,下屬濕熱腎不充。清肺補中上中施,八正濟生下辨明,更有沉香疏肝氣,尿阻代抵擋堪攻。
38、腰 痛
腰痛悠悠酸無力,腎著沉沉不轉移,若還濕熱伴熱感,痛如錐刺屬血瘀。左右歸丸腎虛主,甘姜苓術金匱立,四妙身痛逐瘀施,綜合治療勿勞欲。
39、消 渴
消渴三多體羸常,病在水金燥土傷,食乖情志勞欲過,陰虛為本燥標彰。上消肺熱消渴方,中消玉女胃火煬,下消地黃腎陰虧,兩虛腎氣鹿茸良。
40、遺 精
遺精夢遺滑精探,心腎失調最相關,君相火動黃連施,補心三才封髓丹。濕熱下注分清飲,勞傷心脾妙香散,腎虛滑脫精不固,地黃左歸右歸丸。
附:陽痿
陽痿贊育命火衰,歸脾氣血心脾責,大補元煎恐傷腎,濕熱下注用知柏。
41、耳鳴耳聾
耳竅閉塞起鳴聾,鳴聾有別機理通。肝火痰火風熱火,龍膽溫膽銀翹宗,腎精虧虛左慈滋,脾虛益氣聰明崇,新久虛實標本辨,肝膽脾腎分補攻。
42、痹 證
痹證風寒濕熱乘,閉而為痛痹斯名,風盛走游防風取,寒則痛劇烏頭通。重著麻木薏苡仁,紅腫白虎加桂精,虛久獨活寄生施,內舍五臟法道更, 肝腎虧虛守虎潛,針灸推拿佐功成。
43、內 傷 發 熱
內傷發熱病纏綿,氣血精虧臟腑偏,情志飲食勞倦因,孟浪發散或苦寒,陰虛內熱清骨散,補中歸脾氣血研,血府逐瘀神方妙,丹梔逍遙熱郁肝。
44、虛 勞
虛勞總括
五臟虛候立為目,氣血陰陽大綱辨。虛勞病勢多纏綿,內因外因先後天,
氣虛
氣虛主在肺脾臟,補肺加味四君良.血虛
血虛須辨心與肝,養心四物湯效驗。
陰虛
陰虛在肺沙麥擅,心虧天王補心丹,脾胃陰虛湯益胃,肝腎補肝左歸丸。
陽虛
陽虛里寒為徵象,心用拯陽理勞湯,附子理中溫脾土,右歸丸方復腎陽。
11、里熱表寒:里熱表寒素有熱,煩躁便秘渴咽干。復感寒邪身軀痛,繼而發熱惡風寒。
12、真熱假寒:真熱假寒陽不伸,面色蒼白手足冰。惡熱煩渴喜冷飲,舌絳苔黃神不清。
13、真寒假熱:身寒假熱陽氣虛,舌淡尿清便溏稀。真熱口渴脈虛大,甘溫除熱好時機。
14、虛證:虛證形瘦無精神,心悸氣短汗淋淋。陰虛可見五心熱,陽虛面白肢不溫。舌光無苔脈細弱,大便溏瀉小便頻。
15、實證:實證氣郁精神狂,脅脘腹脹痰濁黃。便難里急尿澀痛,舌紅苔厚脈弦長。
16、上實下虛:上實喘嗽痰壅盛,胸脘腹脹卧則難。下虛浮腫吸氣少,形寒肢冷腰膝酸。
17、上虛下實:上虛心肺不足證,下實大腸濕熱凝。心悸怔忡氣息短,里急後重膿血行。
18、里虛表實:里虛表實食慾減,便溏食後腹脹滿。惡寒發熱頭身痛,素體陽虛又外感。
19、真實假虛:內有真實外假虛,體瘦神疲冷身肢。里急後重或症瘕,大實贏狀補益疾。
20、真虛假實:真虛假實腹脹滿,痛喜揉按而和緩。舌質胖嫩虛弦脈,反瀉含冤重危險。
21、陰陽
陰證面白四肢冷,神疲乏力語聲低。尿清便溏口不渴,舌淡苔白脈沉遲。
陽證神旺語聲粗,面目紅赤呼吸粗。高熱尿黃大便秘,舌紅苔黃脈洪浮。
陰虛內熱顴唇紅,盜汗少寐夢遺精。五心煩熱脈細數,舌紅無苔卧不寧。
陽虛外寒面唇白,自汗欲寐虛弱脈,身倦畏寒尿頻數,陽痿帶稀體無澤。
失血脫水成亡陰,口乾喜冷汗多粘。舌紅乾燥脈虛數,面色潮紅畏熱煩。
亡陽病變陽虛脫,手足厥冷汗出多。脈微欲絕舌淡潤,渴喜熱飲息微弱。
22、氣虛:氣虛五臟功能弱,呼吸氣促語低微。身疲肢倦食納少,心悸筋緩目發黑。頭暈眼花腰酸痛,自汗脫肛內臟重。
23、氣滯證:氣滯主證脹悶痛,脹疼發作時重輕,竄痛噯氣矢氣減,兼證五臟各有型。脘悶納呆脅脹滿,咳喘胸憋腰脊痛。
24、氣逆:氣逆病本肺胃肝,咳嗽喘息肺逆先。嘔惡噯氣呃逆胃,肝逆昏厥頭暈眩。
25、血虛證:面唇舌甲無光華,心悸失眠手足麻,經少衍期脈虛細,頭眩乏力眼昏花。
26、血熱證:身熱夜甚煩不眠,目紅鼻衄發疹斑。舌質紅絳脈細數,月經先期崩漏連。
27、血瘀:腫脹刺痛有定點,日輕夜重面色暗。口唇舌質青紫暗,舌邊尖部瘀點斑。口乾嗽水不欲咽,肢體麻木或痙攣。脈沉細澀為要點,部位不同隨症見。
28、氣滯血瘀:氣滯血瘀肝鬱成,太息易怒脅脹痛。月經不調脅痞塊,舌紫脈虛診可憑。
29、氣血兩虛:氣血兩虛頭暈眩,少氣乏力懶語言。面白色淡脈細弱,自汗心悸兼失眠。
30、氣虛失血:氣虛失血屬內傷,倦怠少氣面萎黃。肌衄便血成崩漏,舌淡脈弱歸脾湯。

不知道是不是這個,盡力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_^

⑹ 求結腸炎中醫治療的方子

此為中醫中的休息痢。治宜健脾益氣,佐以化濕。可試用下方:太子參15克、白術15克、茯苓15克、炙甘草9克、黃連12g、木香3g。每日一劑,分早晚飯前溫服。

⑺ 急性潰瘍性結腸炎用中葯怎麼治療,中葯治療效果好嗎

首先 定期作結腸鏡檢查!! 屬於脾虛濕勝可以試試四神丸,參苓白術散(成葯) 如果濕熱證型可以用黃連素,加胃樂新沖劑 中葯治療慢性腸炎療效還是很好的,注意結腸炎患者不能受寒,飲食切忌辛辣,生冷!! 可以找個中醫辨證論治效果可能更好些,但是一定到正規醫院,切忌醫托!
麻煩採納,謝謝!

⑻ 中醫對痢疾的病因病機是如何認識的

痢疾以大便次數增多、腹痛、里急後重、下痢赤白膿血為主證。多發生於夏秋季節。 根據歷代醫家的論述,結合近代名家的認識,痢疾的主要病因病機可簡要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 (1)外感時邪:暑濕、疫毒之邪侵及腸胃,濕熱鬱蒸,或疫毒彌漫,氣血阻滯,與暑濕、疫毒相互搏結,化為膿血而成為濕熱痢或疫毒痢。一般認為,濕熱傷於氣分,則為白痢;傷於血分,則為赤痢;氣血俱傷,則為赤白痢。除濕熱疫毒之外,若寒濕侵於腸胃,寒性凝結,濕性粘滯,寒濕相兼,以至氣滯血澀,腸液凝滯,與腸中穢濁之物相結,也可下瀉為痢。 (2)內傷飲食:飲食不潔,或誤食不潔之物,平素好食肥甘厚味,則釀生濕熱,濕熱內蘊,腑氣壅阻,氣血凝滯,化為膿血,而成濕熱痢。若濕熱內郁不清,又易傷及陰血,則形成陰虛痢。若其人平素恣食生冷瓜果,損傷脾胃,脾虛不運,水濕內停,中陽受困,濕從寒化,寒濕內蘊滯腸,氣血凝滯,與腸中腐濁之氣相搏結,化為膿血而成寒濕痢。飲食不潔既可單獨致痢,也可與外感寒濕、暑熱之邪相結合而為病。 (3)內傷七情:七情內傷與痢疾的發病也有一定的關系。因郁怒所傷,肝氣犯脾,氣滯血瘀,飲食難化,日久膠結,可漸成下痢赤白粘凍;或因憂慮傷脾,運化失職,飲食停滯,與氣血膠結而釀成痢疾。在臨床上,此為休息痢的主要誘發因素。 (4)脾腎虛弱:脾腎虛弱常與久痢的形成有密切的聯系。久痢不愈,必使脾胃受損,繼而及腎。而寒濕之痢,易伐中陽,終致命門火衰;濕熱之痢,易耗津液,以致腎陰虧虛。再則,平時勞役過度,或稟賦不足、脾腎素弱者,又感寒濕之氣,或因熱痢過服寒涼葯物,每致陽氣更弱,而致虛寒之痢。 本病病位雖然在腸,但腸與胃密切相連,如濕熱、疫毒之氣上攻於胃,或久痢傷正,胃虛氣逆,則胃不納食,而成為噤口痢。如痢疾遷延,正虛邪戀,或治療不當,收澀太早,閉門留寇,積滯內停,或痢疾失於攝養,飲食不節, 房事不戒,而成虛實夾雜、時愈時發的休息痢。

⑼ 在華佗論家傳葯方中是如何配製治休息痢秘方的

腸胃虛弱,易為冷熱所乘,其邪氣或動或靜,故其痢乍發乍止。治宜。
黃連二兩龍骨(如雞子大)一枚阿膠如掌大(炙)熟艾一把上四味,水五升,煮三物,取二升,去滓,乃內膠烊之,分再服。

閱讀全文

與休息痢中醫治療秘方大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博動物醫院在線電話 瀏覽:380
臨淄愛佳寵物醫院 瀏覽:582
蘇泊爾養生壺怎麼樣打開 瀏覽:104
肝轉移的治療方法 瀏覽:845
養生壺如何做現磨咖啡 瀏覽:787
中醫治療失眠能根治嗎 瀏覽:391
望京附近看婦科好的醫院 瀏覽:773
治療葯物依賴的醫院 瀏覽:100
閔行區中醫院地址 瀏覽:543
治療頑固性失眠的葯物 瀏覽:489
石龍人民醫院體檢 瀏覽:507
盛京醫院婦科哪個醫生好 瀏覽:613
甘肅省人民醫院燒傷科 瀏覽:724
老年痴呆嚴重送康復醫院好嗎 瀏覽:185
治療糖尿病陽痿的中葯方 瀏覽:565
汕頭潮陽哪裡有寵物醫院 瀏覽:984
醫院婦科治療儀 瀏覽:758
興義博愛醫院婦科 瀏覽:749
湖北武漢兒童醫院電話 瀏覽:190
最好的傳染病醫院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