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醫養生的養生觀
養生和生活的關系決定了養生觀點的多面性。那麼,什麼是養生?為什麼要養生?如何養生?讓我們從養生文化高峰論壇上各位專家的精彩發言中,領略養生文化的悠久歷史和豐富內涵。
中醫養生主要有預防觀、整體觀、平衡觀、辯證觀。
1. 未病先防、未老先養。
2.天人相應、形神兼具。
3.調整陰陽、補偏救弊。
4. 動靜有常、和諧適度。 其一,天人合一的養生觀。中醫認為,天地是個大宇宙,人身是個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無時無刻不受天地的影響,就像魚在水中,水就是魚的全部,水的變化,一定會影響到魚,同樣的,天地的所有變化都會影響到人。所以中醫養生強調天人一體,養生的方法隨著四時的氣候變化,寒熱溫涼,做適當的調整。
其二,陰陽平衡的健康觀。陰陽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養生的目標就是求得身心陰陽的平衡。什麼是陰呢?陰就是構成身體的物質基礎。什麼是陽呢?陽就是能量,陰陽是相對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動的、發熱的、都屬於陽;凡是向下的、往裡的、發冷的、都屬於陰。身體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陰陽失去平衡,造成陽過盛或陰過盛,陰虛或陽虛,只要設法使太過的一方減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陰陽再次恢復原來的平衡,疾病自然就會消失於無形了。所以,中醫養生高度強調陰陽平衡,健康一生。
其三,身心合一的整體觀。中醫養生注重的是身心兩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體的鍛煉保養,更注意心靈的修煉調養,身體會影響心理,心理也會影響身體,兩者是一體的兩面,缺一不可。 《黃帝內經》在開篇《上古天真論》首起問題就是關系功能衰退和壽命的問題:「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神農本草經》則不斷提出「不老」的概念。聶文濤在《求索神農智慧》一書中指出:中醫學和中葯學的發展不是依靠偶然的經驗積累,而是大量先哲為追求更高健康水平所進行的探索。
《道德經》上曾經講到,那些善於養生的人們懂得如何避免身心受到傷害。他們知道如何通過正確的飲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疾病的侵害,從而獲得健康,也會比一般人的生命更長久。當人們能夠遠離病痛,自然就能延緩衰老,延長壽命。
B. 誰能幫我找一下中醫養生論文1000字左右的
看題目要來求是寫人還是寫事,如果是源要求寫人的文章,敘述的重點就是通過具體的事情來表現人物;如果是寫事的文章,人只是其中的主角,主要是通過整個完整的事件來突出主題。
2、看題目限定的范圍。在題目中也許已經限定了寫什麼人,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的人。如《我的輔導員》就限定了必須使用第一人稱;有的在材料中要求寫你身邊的人;有的材料要求寫在學校和在家裡,一個人的不同表現;有的題目是《爸爸變了》就要求你寫以前和現在爸爸的不同樣貌。
C. 急求關於中醫養生的論文2000到3000字左右,免費的!!!謝謝
http://wenku..com/view/c279c8ecaeaad1f346933fa9.html
http://wenku..com/view/07a2cb1d227916888486d785.html
http://wenku..com/view/07087c4069eae009581bec09.html
D. 學習中醫葯養生選修課的感受怎麼寫
有用、有效、安全
因時因地因人
E. 急求!!!大學選修課 中醫葯養生論文 要求:論文內容與中醫葯有關,2500字以上!
寫個論文才10分?矮油現在知識真不值錢.
F. 學習《中醫養生學生》後,今後該如何養生
內調氣血、外調筋骨、
補睡恢復氣血、
慢跑活絡利於筋骨、
進食淮山、
偶爾排毒、
多喝溫水、多吃瓜果~~
G. 中醫養生有什麼好處
中醫養生,就是復指通過制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預防疾病,治未病。中醫理論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黃帝內經》。中醫養生來自古代精華醫學,當代中醫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醫值得後人繼續開發和研究。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如《內經》雲:「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故養生重在養心,保養精、氣、神。即通過怡養心神,調攝情志、調劑生活等方法,從而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
H. 中醫養生怎樣講課才生動
看來你是講台經驗不足呀.
應該說,只要你敢講中醫,就說明你對中醫比較了解.中醫理內論與自然,氣候,生活容等等這樣密切,還愁沒有東西講嗎.只要慢一點,別怯場就行,無非一開始准備充分點,稿子多帶點就行了.
祝你成功.
I. 為什麼要學習中醫養生學談談你的養生之道
中醫養復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制承。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用中醫養生知識來保養身體,是很有益處的,因為中醫本身就是結合人的身體特徵、性狀來治病療疾或預防疾病的。
其實養生之道很簡單,只要有良好的心態,好的生活習慣,合理營養的膳食,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