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甲亢有什麼中葯治療
你好。中葯對輕症甲亢有一定效果,甲亢多表現為中醫的心肝腎陰虛版而陽亢,可選用滋陰養腎、平權肝潛陽的黃芪、生地、枸杞子、首烏、山葯、白芍、龜板及鱉甲等中葯治療;甲亢還可表現為肝氣郁結而痰濕阻滯,可選用疏肝理氣、解郁化痰的柴胡、黃芩、陳皮、半夏、茯苓及遠志等中葯治療。但不宜選用含碘豐富的昆布、海藻及夏枯草等治療甲亢。
⑵ 治療甲亢的中成葯有哪些
(1)復方甲亢膏
組成:黃芪、黨參、麥冬、白芍、夏枯草各15g,生地、丹參、生牡蠣各30g,蘇子、五味子、制香附各10g,白芥子6g。
適應證:輕度或中度甲亢患者;對硫脲類葯物過敏的甲亢患者;合並白細胞減少,不能使用抗甲狀腺葯物者;抗甲狀腺葯物治療緩解後的鞏固治療。
用法用量:上方製成膏劑,每次10g,每日3 次,3 個月為一個療程,可連續服用數療程。
(2)復方甲亢寧片
組成:夏枯草、炙鱉甲、生牡蠣、玄參、太子參等。
適應證:主要用於甲亢肝陽上亢、氣陰兩虛型患者。
用法用量:上方加工成片劑,每次10 片,每日3 次,1 個月為1 療程。
(3)甲亢丸
組成:橘紅100g,清半夏150g,雲苓150g,海藻150g,昆布150g,夏枯草200g,煅牡蠣150g,大貝150g,三棱100g,黃葯子50g,甘草50g,琥珀10g,硃砂10g。
適應證:因內傷七情,憂思惱怒,日久釀成痰氣郁結的癭瘤。
用法用量:上葯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15g,每日2 次,每次1 丸。
(4)甲亢靈片
組成:夏枯草、墨旱蓮、丹參、山葯、煅龍骨、煅牡蠣等製成片劑。
適應證:甲亢陰虛陽亢型。
用法用量:每次服本品7 片,每日3 次, 1 個月為一個療程。
⑶ 甲亢吃中葯能治好嗎
甲亢也就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症,這個病是甲狀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也是內分泌科經常會遇到的疾病。目前甲亢的治療,根據國內外幾十年的研究,目前明確的是三種主要的治療方法:一個是口服葯物治療;第二個是放射碘131治療;第三個是手術治療。口服葯物治療主要是兩大類葯物,一個是甲巰咪唑,他巴唑類葯物,第二個是丙硫氧嘧啶。
中葯作為我國傳統的醫學,對於甲亢的患者能不能使用服用?作為一個西醫的醫生,在這里我不能夠完全的否定中葯的效果,但是甲亢的患者,他是很特殊的,因為甲狀腺它能夠影響到身體的各個臟器,而對我們的肝臟,甲狀腺激素是有直接的毒性效應的,所以說甲亢的患者不同程度上都會存在一定的肝功能損傷或者輕微的肝功能異常等等。
中葯對肝臟,包括腎臟的毒副作用,目前是沒有很科學的循證醫學證據來支撐的,所以甲亢患者如果是中葯治療,有可能會加重這方面的副作用。而甲亢使用中葯,它從治癒治好的這個結果來推斷,效果可能會很有限,因為甲亢本身是一個自身免疫的疾病,它整個病因很復雜,主要涉及到細胞免疫包括體液免疫等等,因此,光是使用中葯來治療甲亢,我個人認為效果會非常有限,而且很容易復發,所以說甲亢的治療肯定是一個綜合全方位的治療方案。
⑷ 甲亢如何中醫治療
甲亢開始中醫治療需要先分型,在中醫方面甲亢有可能是屬於陰虛抗陽性,內也有可能是屬於痰熱型容,很有可能是屬於肝胃火盛,所以必須要分清楚,然後才能對症下葯,同時也需要吃一些能清熱解毒的食物來調理。如果發現有肝熱火盛的話,那麼調理時可以用石膏、知母、黃芩、黃連等,這些清熱效果都是很好的
⑸ 治療甲亢的常用中葯有哪些
治療甲亢的抄中成葯較多,襲是臨床醫生從不同角度對本病治療的經驗總結,對甲亢的治療均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摘錄如下:(來源:甲亢之友:中國甲亢病權威網站)
1.復方甲亢膏
適應症:輕度或中度甲亢患者;對硫脲類葯物過敏的甲亢患者;合並白細胞減少,不能使用抗甲狀腺葯物者;抗甲狀腺葯物治療緩解後的鞏固治療。
2.復方甲亢寧片
適應證:主要用於甲亢肝陽上亢、氣陰兩虛型患者。
3 甲亢丸
適應證:因內傷七情,憂思惱怒,日久釀成痰氣郁結的癭瘤。
4 昆明山海棠片
5 甲亢靈片
適應證:甲亢陰虛陽亢型。
⑹ 治療甲亢的中葯有哪些(最好是中成葯)
治療甲亢的中成葯較多,是臨床醫生從不同角度對本病治療的經驗總結,對甲亢的治療均取得回了較好的療效,答現摘錄如下:(來源:甲亢之友:中國甲亢病權威網站)
1.復方甲亢膏
適應症:輕度或中度甲亢患者;對硫脲類葯物過敏的甲亢患者;合並白細胞減少,不能使用抗甲狀腺葯物者;抗甲狀腺葯物治療緩解後的鞏固治療。
2.復方甲亢寧片
適應證:主要用於甲亢肝陽上亢、氣陰兩虛型患者。
3
甲亢丸
適應證:因內傷七情,憂思惱怒,日久釀成痰氣郁結的癭瘤。
4
昆明山海棠片
5
甲亢靈片
適應證:甲亢陰虛陽亢型。
⑺ 治療甲亢的中葯 甲亢 甲亢治療用什麼葯
反復胸悶、胸口來發堵2個月,用中葯自治療2周,症狀終於不發作了
張某,女,70歲,反復胸口發悶、發堵、感覺胃發熱2個多月,每天夜間3點發作,自述發作時非常難受,伴有口乾、口苦,惡心,偶有嘔吐。既往有膽結石、膽囊炎病史,有冠心病、高血壓病病史。無胸痛、無喘憋、無心慌等。北京東直門醫院心血管內科李玉峰
曾在肝膽科、消化科診斷治療,按膽囊炎、返流性食管炎等治療一個月,經治療病情未見明顯緩解。於8月28日到心血管門診就診,就診時自覺胸悶、憋氣,胸口發堵、胃部發熱,口乾、口苦、偶有嘔吐,查心電圖示ST-T改變,按冠心病給予西葯改善心肌供血治療一周效果不明顯。第二周,改服用湯葯,共服用湯葯14劑後,病人近日夜間未再發作胸悶、憋氣、胸口發堵、胃脘部發熱,自覺身體狀況明顯好轉,但仍有乏力,目前患者在隨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