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叫養生,養生究竟養什麼
隨著人們的年齡增長,青少年、中年及老年朋友越來越多的人群加入到了養生的隊伍,但是有些人知道自己身體不好,就去補,吃燕窩、鹿茸、人參等等的補品,就覺得這就是養生了,其實並不然,那麼什麼是養生呢?養生到底養的是什麼呢?
養生
有一女性朋友,皮膚不太好,又黃又暗,但是她聽朋友說燕窩、阿膠對美容養顏效果比較好,時不時地還會去美容院做個美容,但是為什麼皮膚還是那麼差呢?其實她的皮膚黃、暗,按中醫的角度來講是因為體內濕氣太重,按西醫來講就是皮膚組織液儲留太多,那麼這些燕窩、阿膠全都是滋陰的補品,實際上都是增加了體內的濕氣!所以說養生不能盲目的去「補」!
蘭花
養生,養的是什麼?
有一些朋友,或許有養花的喜好。就拿蘭花來講,有些朋友總是喜歡給花澆水,但是蘭花,有可能你頻繁的澆水,蘭花的根就會爛掉,以至於死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清楚,養蘭花濕度不宜太大,所以養蘭花,你應該知道蘭花的「天性」。比如說養蘭花光照不宜太強、濕度不宜太大,還喜歡疏鬆的土壤。所以,所謂的養,要給那個被養的對象吻合它天性的適宜條件,它的天性不喜歡水,你給它澆水太多,它就會死掉。就像上述那個女性朋友,身體濕氣太重,還繼續的滋陰,實際上已經違背了養的概念。所以說人養生養的是什麼呢?實際上養的是人的天性!
Ⅱ 中醫養生學發展至今,其理論和方法對當代人有何意義
中醫養生學發展對當代的意義:中醫養生學是指根據生命發展的規律,採取能夠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手段,所進行的保健活動,並用這種理論和方法指導人們保健活動的實用科學。近些年來隨著社會大眾對於中醫養生的重視,相關中醫養生學的現狀研究也多了起來,但大都是針對養生學發展歷史及內涵、外延方面的相關探討。2012年,國家「十二五」首次設立10個中醫養生學重點學科,作為其中一份子,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在此提出對學科模式的思考,為中醫養生學科的發展及模式創新貢獻力量。
中醫養生學科內涵:中醫養生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更是貫穿了人整個生命過程中各個階段的一門事業,其內容不僅是探討未病先防,也包括已有疾病治療。我們採用的「扶正祛邪」思想所涉及到的與「扶正」相關的方法都屬於中醫養生學的范疇,例如在病後的恢復階段,如何去減少復發,如何去減少不良因素對疾病造成的傷害及病後的身體康復等。
中醫相關領域各個學科的內容也與中醫養生學有所關聯,我們有理由認為,有中醫存在的地方就離不開中醫養生,離開中醫養生談中醫,中醫就沒有了靈魂。
中醫養生學科建設核心:從養生學科內涵看,中醫養生學科的建設模式無法單一為一種,允許多種建設模式共存,但前提必須有一個核心為指導,而中醫養生學科的建設核心是「服務」。
如果服務是中醫養生學科建設的核心,那麼服務的對象就是所有希望延年益壽的人。根據人群的年齡不同、職業不同、所處階段不同,以及季節的不同,服務對象也是多種多樣的,進而決定著服務的方式也應靈活變通,大致可劃分為:定時定點、集中與分散、共性與個性、需求與必需幾種不同方式。養生沒有固定的方式方法,也不能單一地認為哪種方式最好,只要有養生的觀念,隨時隨地都能養生,即養生無定式,觀念最重要,圍著強身健體、預防疾病、健康調養的原則去養生保健。
中醫養生學科建設體系:不同時期,因社會發展特點不同、各醫家觀點不同,要求我們對於養生的理論學術研究要做到精細、精準及深入、全面,真正做到系統的對於古今文獻有關養生理論及各個醫家的學術思想整理、歸納、研究、闡發,並通過教學、科普等方式進行理論推廣。
中醫養生學的方法研究離不開適宜技術的繼承和創新,推廣及應用,還有人才培養作為後備軍。人才的培養應涵蓋養生范圍內不同方面,例如養生技術人才、科普推廣人才等。在養生保健產業方面,需要研究產品適應市場的時限,也要研究產品適應市場的能力,以學科的發展帶動產業的發展,而產業的發展則能更好地立足於實踐和服務。
Ⅲ 中醫養生館叫什麼名字好
健康緣養生館(諧音健康源,意在健康從這里開始)
養生素食居
/步驟
1
1、從經營范圍考專慮
要給養生館取個好名字屬,首先得准確突出該店的自身風格和經營范圍,能彰顯養生館的經營范圍,讓人看了一目瞭然。
2
2、從服務對象考慮
現如今,男士美容風也刮的正酣。也就是說,現在養生館服務對象很廣泛了,除了女性顧客為主,男士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所以給養生館取名字時候,可以借鑒差異性,顧客一看就知道這些養生館服務對象是男性還是女性。
3
3、從服務時間考慮
養生館如何根據服務時間來取名呢?像一般的養生館都是晚上經營的話,可以取和夜晚相關性較大的名字,讓人一目瞭然。其實有些時候,有些顧客就是沖著養生館名字來的,所以養生館取名一定不能馬虎。
4
4、從服務項目考慮
根據服務項目來取名,也是現在很多養生館選擇的。一般這樣的養生館會選擇主打的服務項目來命名,這樣既宣傳了自己店裡的特色,同時提高知名度。
5
5、從價格定位考慮
按價格定位的養生館取名也是一種常見的方式,這樣直觀的暗示養生館價位,讓顧客一目瞭然。
Ⅳ 養生調理中醫館有前景嗎
中醫養生館加盟千領國際——人財兩旺優勢:中醫養生館的經營同樣也面臨一個守和闖的問題,守就是維護老客戶,而闖則是努力去開發新客戶。應該說,客戶流失是一個必然的現象,不超過一定的范圍就屬於正常。對於中醫養生館加盟東方俊仕來說,開發新客戶才是保持客源的最佳方式,守難攻易,經營者當然應該從簡單的方面入手。%D%A 在促銷的活動中,針對的對象不同,要達到的目的不同,效果自然不同。而針對對象中,老顧客是我們不容忽視的力量,他們是中醫養生館發展的基礎。一個中醫養生館要發展,必須在穩定老顧客的前提下發展新的客源。%D%A 嘗試從改變店面形象或店內的風格入手,店面的裝飾、櫥窗及店內的一切設施,都是生財工具,應努力將其組配起來。 %D%A——結合季節、氣候的變化,改變店內的色彩、背景音樂。 %D%A——結合節假日,變換櫥窗的陳列和布置,或形成主題或櫥窗展出。 %D%A——結合主要顧客對象的審美情趣,變換休息處的布局,凸現家庭式親切感。或周期性地變換飾品掛件。 %D%A——結合顧客生活品質的需要,提供相關的生活情報和流行姿訊。%D%A 顧客的心思是多變的,因此,開發顧客的手段也應該具有針對性,對於特定的顧客群體運用不同的手段,也可以各種手段綜合運用,這樣才能爭取到更多的顧客。中醫養生館加盟是一個日新月異的行業,因此,顧客的新陳代謝並不可怕,關鍵是你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D%A
Ⅳ 八卦的觀察對象中包括了天地萬象,那麼易經八卦與中醫養生之道有怎樣的關系
不難發現中醫的肝剛好對應「文王八卦」的掛震位置,中醫的肺剛好對應「文王八卦」的兌卦位置。
Ⅵ 中醫健康管理師招生對象是什麼
招生對象及就業范圍
有志於在健康體檢、醫療服務、健康保險、中醫保健、健康養老以及體育健身、醫療旅遊、美容養生、母嬰服務、保健食品營銷、健康餐飲、健康旅遊、營養干預等行業從事健康教育、健康咨詢、健康管理及有志於在健康產業發展的相關人士。可在健康管理公司、健康咨詢中心、醫院、健康體檢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葯店、養生會所、保健中心、美容行業、養老院(或老年公寓)、醫療器械機構、葯品行業、學校、保健品生產及銷售行業、康復保健院、健身機構等持證上崗。
Ⅶ 中醫美容養生的優勢與特點都有哪些
中醫美容學是一門在中醫理論和有中國特色的人體美學理論指導下,研究損容內性疾病的防治和損容容性生理缺陷的掩飾和矯正,以達到防病健身、延年駐顏、維護和創塑人體神形之美為主要目的的專門學科。中醫美容學中的美容是取其廣義。中醫美容是以健康為基礎的美容,它是根據健康的標准和美學的標准對人的外形和內在的精神面貌、氣質風度等進行綜合評價的結果。美容一詞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美容僅指顏面五官或頸部以上的美化和修飾;廣義美容則包括顏面、須發、軀體、四肢以及心靈等全身心的美化。中醫美容注重整體,將容顏與臟腑、經絡、氣血緊密連結,中葯內服、外敷、針灸、推拿、氣功及食療等手段均體現出動中求美的觀點,使精氣暢通,並且簡便易行、安全可靠,作用廣泛而持久。
Ⅷ 中國誰最會養生
具體時間不知道,但是編成的《黃帝內經》是最早最系統的養生介紹,結合了秦漢之前的所有方面,代表人物應該是張景岳、李誕和李時珍,這三位比較出名。我國現存醫學文獻中最早的一部典籍,《黃帝內經》比較全面地闡述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系統結構,反映出中醫學的理論原則和學術思想,為中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黃帝內經》一書,不僅是一部偉大的醫學巨著,而且也是一部光輝的養生學、康復學著作。因為它全面地反映並總結了秦漢以前的養生學、康復學成就,對於中醫養生學、康復學的有關理論、原則和方法,進行了比較全面而系統的論述,從而奠定了我國養生學、康復學的理論基礎,是學習中醫養生學、康復學的必讀之書。
《黃帝內經》是戰國秦漢以來各醫家的論文匯編,其匯編成書的時間約在西漢。然自成編以後,直至唐代,仍有增損。因此,《內經》這部著作,並不是出自一人的手筆,也不是一個時代、一個地方的醫學成就,而是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各醫家的經驗總結匯編。所謂黃帝著《內經》,亦僅是託名而已。
《黃帝內經》正確地回答了「生命的起源是什麼」。認為生命與自然界息息相關,如《素問?寶命全形論》里指出:「天地合氣,命之曰人」;《靈樞?本神篇》亦曰:「德流氣薄而生者也」,即認為自然界的陰陽精氣是生命之源,這種認識是符合實際的。認為「天人相應」,養生學、康復學的根本點在於「順應自然」。《黃帝內經》把人與自然界看成一個整體,自然界的種種變化,都會影響人體的生命活動,即天有所變,人有所應,因而,強調要適應自然變化,避免外界侵襲 如 《靈樞?本神篇》指出:「要順四時而適寒暑」,《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則提出了「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四時順養原則。《素問?上古天真論》又明確指出「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從而開辟了中醫防病養生的先河。
《黃帝內經》清楚地闡明了生命的發展規律。對人體生、長、壯、老的生命規律有獨到的觀察和科學的概括,不僅注意到年齡階段的變化,也注意了性別上的生理差異,如 《素問?上古天真論》 中,男子8歲為一生理階段,女子7歲為一生理階段的遞變規律,《靈樞?天年篇》以1O歲為一階段的遞變規律,分別詳細闡述了人的生理變化特點。
《黃帝內經》對衰老的認識是正確的。詳細論述了衰老的變化過程及衰老表現,並指出情志、起居、飲食、縱欲、過勞等諸方面若調節失當,是導致早衰的重要原因,並提出要「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素問?上古天真論》), 初步建立了抗老防衰及老年病防治的理論基礎。
明清兩代,中國的養生文化得到了飛速發展和廣泛傳播,當時我國人口的平均壽命因此得以顯著提高。僅以《中國醫學人名志》中所列醫學家的壽命進行統計,其中80歲以上高齡的醫學家共107人,而明代就佔有86人。概而言之,明清時期的養生文化發展呈現出以下幾方面的顯著特徵。理論水平進一步提高,明清兩代在養生學術理論方面貢獻最大的是張景岳。張氏在《類經》的「攝生」類中匯集了《黃帝內經》的論述,並加以闡發。他自己的創見則集中體現在 《治形論》中。 張景岳在《治形論》中首先批判了老子「使吾無身,吾有何患」的消極人生觀,辯證地闡述了形與神、形體與生命的內在聯系,提出形是神和生命現象的物質基礎,並明確指出:「善養生者,可不先養此形以為神明之宅?」張景岳之前的養生家大多重視養神,從未如此響亮地提出過「養形」,可見他的養生理論確實很有創見。
明代重要的養生理論家除了張景岳之外,尚有李誕和李時珍。李誕在他的《保養說》中提出《黃帝內經》的「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和 「精神內守」 是養生正宗,並據此而創立了避風寒、節勞逸、戒色慾、薄滋味、寡言語等一系列切實可行的養生方法。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則豐富和發展了飲食調養的理論,在養生學領域產生過極大的影響。明清兩代,隨著中國養生文化的進一步發展與普及,其中唯心成份日益減少,很多養生學家都開始注重養生理論與實踐的大眾化。此時的內丹氣功一改以往「奧雅難通」的舊貌,開始變得簡潔明了。針對修煉內丹所涉及的人體部位及五臟功能作了明晰的闡述,尤其提出了修煉內丹的重要部位在於三丹田和三關,並指明其要點,使人一看即懂,十分通俗明了。表達通俗化,還突出地表現在明清時期產生了一大批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養生讀物方面。象《醫先》、《遵生八箋》、《食色紳言》、《呻吟語》、《類修要訣》、《老老恆言》等等,都是這一時期出現的包含了自古以來豐富多彩養生文化內容,而又雅俗共賞的優秀養生讀物。其中明代王文祿所撰的《醫先》,就用人們十分熟悉的事物作比喻,深入淺出地闡述了許多深奧養生理論,如論形神關系:「形譬燈缸盛油,神譬燈油燃火,搖翻燈缸則燈油瀉,炙干燈油則燈缸裂,必形與神俱,即魂魄足,營衛調。」胡文煥的《類修要訣》則以警句和格言形式,總結出了許多重要的養生方法,如其中的《養心要語》談及情志調攝的養生作用時寫到:「笑一笑,少一少;惱一惱,老一老;斗一斗,瘦一瘦;讓一讓,胖一胖。」不僅語言平易,朗朗上口,而且形式也很活潑,極易為大眾所接受。養生讀物的通俗化,不但促進了養生文化的普及。養生對象偏重老人,中國的養生學,自唐代孫思邈提出「養老大例」之後,研究的重點便開始逐漸轉向老年人。但這種觀點真正達到普及的程度,則是在明清兩代。尤其是明代嘉靖皇帝晚年追求長生之舉,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皇帝也曾多次舉行千叟宴和敬老活動,最高統治者的上述舉動客觀上促進了重視老人頤養保健風氣的形成。這一時期出現的養生著作,大多數都程度不同地聯繫到老人的健康和長壽問題。明清兩代養生對象重老人,還顯著地表現出當時出現的大批老年醫學專著中,如《壽世保元》、《老老余編》、《老老恆言》等書,都把頤養老人列為重要的養生內容,其中明代御醫龔廷賢還在《世壽保元?衰老論》中,對衰老原因作為專題研究。此外,當時的許多非養生專著中的養生篇章也十分重視老人的保健與長壽問題。養生方法多元並存,較之前代,明清時期的養生方法並無重大改進只是對各種已有的養生之道加以兼收並蓄,從而顯示出了一種動靜並重、綜合調理的多元趨勢。這一時期的靜態養生方法尤重治理心神。高濂在《遵生八箋》中著重提醒人們,保生須知護養心神,才能卻病延年。與靜態養生重心神的特點相對應,明清時的動態養生則重視導引法。所謂「導引」,實際上是一種以「導氣令和,引體令柔」為特點的主動呼吸運動與軀體運動相結合的醫療體育保健法。它起源於戰國時代,與氣功、按摩共同構成了我國動態養生方法的三大支柱。明代以後,由於《道藏》的刊行和武術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導引術的普及與提高,如明代正德年間狀元羅洪先所撰的《仙傳四十九方》中,就十分詳盡地收藏了華佗的「五禽圖」,並指出:「凡人身體不安,作此禽獸之戲,汗出,疾即愈矣。」點明了導引方法的保健養生作用。此外,綜合調理也是明清兩代最主要的養生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