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用古曲治病:五音療疾法
到底有沒有用看臨床效果 中醫應該注重古醫籍 特別是唐以前的 經驗主義恐怕說不通 古人有專自己的一套 和現代科屬學不是一個體系 像現在經絡也被證實 證明古人是對的 只是很多我們沒有研究出來罷了 中葯基本無副作用是很不對的 沒用對副作用可大得很 如果是用對了 才是基本無副作用 當然有許多方劑副作用是小 但療效也不盡人意 故而有慢中醫的說法 那隻是現在中醫傾向於使用那些平淡的方劑
中醫理論是基於陰陽哲學 那是古人思維局限在那 但中醫也是非常講究臨床試驗 僅僅靠那些簡單哲學空想出來的東西 恐怕是不行吧 許多方劑用了上千年 如此多年的臨床應用 足以保證可靠的臨床療效 反觀西醫 雖然現代各種科學都在幫助西醫 畢竟青黴素發現還不到百年 還有很多東西研究不清 也有著不少的缺陷 總之 中醫西醫各有特點 老百姓還是信西醫的多吧 不過中醫看病比西醫方便許多 有自己的一套 不像西醫要靠一堆儀器 做許多檢查 故而自然有人會注重中醫
你問題里的古典音樂 是古醫籍嗎??
『貳』 中醫五音養身 如何看一首歌曲屬於五音中的哪一種
五音為宮、商、抄角、徴、羽。襲相當於現在的do(1),re(2),mi(3),so(5),la(6).因為中國音樂是以這五個音為主的,叫「五正音」,其它的是偏音或叫變音,即是音名。東方青色,與肝相通,五音為角,發病常表現驚駭;南方赤色,與心相通,五音為徽,發病常表現在新脈。中央黃色,與脾相通,五音為宮,發病常表現在肌肉和舌根。西方白色,與肺相通,五音為商,發病常表現背部和皮毛。北方黑色,與腎相通,五音為羽,發病常表現膝和骨。根據這些可以了解我們身體哪個部位不舒服,應該聽什麼樣的音樂了吧!
『叄』 五行養生曲分別是什麼
在我們傳統醫學中,五臟可以影響五音,五音可以調節五臟。宮商角徵羽,五音調和搭配,就成了一套養身大典。古代士大夫階層「琴棋書畫」養身術中,琴排第一位,也說明在修身養性方面,音樂最有力量。
五音養身
據說在古代,真正好的中醫不用針灸或中葯,用音樂。一曲終了,病退人安。
中醫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療疾」的理論,《左傳》中更說,音樂像葯物一樣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長壽。古代貴族宮廷配備樂隊歌者,不純為了娛樂,還有一項重要作用是用音樂舒神靜性、頤養身心。
百病生於氣,止於音。
古代的音樂和現在有所不同,只有五音:角、徵、宮、商、羽。這五個音階分別被中國傳統哲學賦予了五行的屬性:木(角)、火(徵)、土(宮)、金(商)、水(羽)。這一點,恰恰被中醫利用了。
音樂可以深入人心,在中醫心理學中,音樂可以感染、調理情緒,進而影響身體。在聆聽中讓曲調、情志、臟氣共鳴互動,達到動盪血脈、通暢精神和心脈的作用。生理學上,當音樂振動與人體內的生理振動(心率、心律、呼吸、血壓、脈搏等)相吻合時,就會產生生理共振、共鳴。這就是「五音療疾」的身心基礎。
「百病生於氣」!這個「氣」不僅是情緒,五臟的臟氣也包含其中。根據每個人自身的身體結構不同,五臟在臟氣上的差異,配合不同的音樂,就可以使五音防病、養身。當然,我們並不是用某個音去調理某個臟器,而是運用五行原理,使它們相生、相剋,又相互制約,五音搭配組合,適當突出某一種音來調和身體。
用樂如用葯
在繁體字中,樂、葯、療三字同源,音樂與葯物、治療具有天然的聯系。音樂可以舒體悅心,流通氣血,宣導經絡,與葯物治療一樣,對人體有調治的能力。
音樂有歸經、升降浮沉、寒熱溫涼,具有中草葯的各種特性。而且音樂需要炮製,同樣的樂曲,可以使用不同的配器、節奏、力度、和聲等等,彼此配伍,如同中葯處方中有君臣佐使的區別一樣。
用音樂治療,也有正治、反治。讓情緒興奮者聽平和憂傷的樂曲,是最常用的方法,還可以使樂曲與情緒同步,幫聽者宣洩過多的不良情緒,例如以如泣如訴的樂曲帶走悲傷、以快節奏的音樂發泄過度興奮的情緒。
陰陽五行體系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臟:肺、肝、腎、心、脾
五音:宮、商、角、徵、羽
五竅:鼻、目、耳、舌、口
五行排序,下面以「金」打頭
中國音樂追求的清、靜、淡、遠的意境,與中醫學提倡順應自然「恬惔虛無」的法則出一轍。
心——五臟中的君主
心臟通常不會偷懶,它一刻不停的搏動完全符合屬於火的特性。心臟掌控著精神和血液的循環,然而,現實的生活和工作壓力、不斷在減少的睡眠、很少運動的身體……無一不在傷害我們的心,所以很容易心臟系統的不適。
心常見不適:失眠、心慌、心胸憋悶、胸痛、煩躁、舌尖部潰瘍。
屬心的音階:徵音,相當於簡譜中的「5」。徵調式樂曲:熱烈歡快,活潑輕松,構成層次分明,性情歡暢的氣氛,具有「火」之特性,可入心。
最佳曲目:《紫竹調》。心氣需要平和,這首曲子中,運用屬於火的徵音和屬於水的羽音配合很獨特,補水可以使心火不至於過旺,補火又可使水氣不至於過涼,利於心臟的功能運轉。
最佳欣賞時間:21:00-23:00。中醫最講究睡子午覺,所以一定要在子時之前就要讓心氣平和下來,過早過晚聽都不太合適。
伴茶:准備一杯紅茶,略加少量綠茶,可以補益心臟。
肝——五臟中的將軍
肝比較喜歡爽朗、豁達。我們如果長期被一些煩惱的事情所困擾,肝就會使我們體內的本該流動的氣處於停滯狀態,時間稍久,就會逐漸消耗肝的能量,產生種種不適。
肝常見不適:抑鬱、易怒、乳房脹痛、口苦、痛經、舌邊部潰瘍、眼部干澀、膽小、容易受驚嚇。
屬肝的音階:角音,相當於簡譜中的「3」。角調式樂曲:有大地回春,萬物萌生,生機盎然的旋律,曲調親切爽朗,有「木」之特性,可入肝。
最佳曲目:《胡笳十八拍》。肝順需要木氣練達,這首曲子中屬於金的商音元素稍重,剛好可以剋制體內過多的木氣,同時曲中婉轉地配上了較為合適的屬於水的羽音,水又可以很好地滋養木氣,使之柔軟、順暢。
最佳欣賞時間:19:00-23:00。這是一天中陰氣最重的時間,一來可以剋制旺盛的肝氣,以免過多的肝氣演變成火,另外可以利用這個時間旺盛的陰氣來滋養肝,使之平衡、正常。
伴茶:准備一杯綠茶,裡面少放一些白茶,以起到梳順肝氣的作用。
脾——五臟中的後勤部長
脾是我們身體里的重要能量來源,身體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幾乎都來自脾胃,經過食物的消化吸收,才能轉化成能量供應給各個臟器。暴飲暴食、五味過重、思慮過度等都會讓我們的脾胃承擔過重的負擔,而停產。
脾常見不適:腹脹、便稀、肥胖、口唇潰瘍、面黃、月經量少色淡、疲乏、胃或子宮下垂。
屬脾的音階: 宮音,相當於簡譜中的「1」。宮調式樂曲風格悠揚沉靜,淳厚莊重,有如「土」般寬厚結實,可入脾。
最佳曲目:《十面埋伏》。脾氣需要溫和,這首曲子中運用了比較頻促的徵音和宮音,能夠很好地刺激我們的脾胃,使之在樂曲的刺激下,有節奏的進行對食物的消化、吸收。
最佳欣賞時間:在進餐時,以及餐後一小時內欣賞,效果比較好。
伴茶:准備一杯黃茶,略加少量紅茶,可以溫和的調節脾胃功能。
肺——五臟中的宰相
肺在身體里是管理呼吸的器官,全身的血液里攜帶的氧氣都要通過肺對外進行氣體交換,然後再輸送到全身各處。也正因為肺和外界接觸頻繁,所以污染的空氣、各種灰塵、致病細菌,會在你身體抵抗力稍低的一剎那,佔領你的肺。
肺常見不適:咽部潰瘍疼痛、咳嗽、鼻塞、氣喘、容易感冒、易出汗。
屬肺的音階: 商音,相當於簡譜中的「2」。商調式樂曲風格高亢悲壯,鏗鏘雄偉,具有「金」之特性,可入肺。
最佳曲目:《陽春白雪》。肺氣需要滋潤,這首曲子曲調高昂,包括屬於土的宮音和屬於火的徵音,一個助長肺氣,一個平衡肺氣,再加上屬於肺的商音,可以通過音樂把你的肺從里到外徹底梳理一遍。
最佳欣賞時間:15:00-19:00。太陽在這個時間段里開始西下,歸於西方金氣最重的地方,體內的肺氣在這個時段是比較旺盛的,隨著曲子的旋律,一呼一吸之間,里應外合,事半功倍。
伴茶:准備一杯白茶,裡面少放一些紅茶和黃茶,以起到生補肺氣,同時清除肺中雜質的效果。
腎——五臟中的作強之官
腎在身體的五臟之中,被認為是人體的儲蓄機構,我們身體里所有其他臟器產生的能量,在滿足日常消耗後,都會把多餘的能量轉存到腎中,將來身體里的其他器官缺少足夠的能量時,通常會從腎中抽調。長此以往,腎中的能量總的來講還是處於一種匱乏狀態。
腎常見不適:面色暗、尿頻、腰酸、性慾低、黎明時分腹瀉。
屬肺的音階:羽音,相當於簡譜中的「6」。羽調式樂曲:風格清純,凄切哀怨,蒼涼柔潤,如天垂晶幕,行雲流水,具有「水」之特性,可入腎。
最佳曲目:《梅花三弄》。腎氣需要蘊藏,這首曲子中舒緩合宜的五音搭配,不經意間運用了五行互生的原理,反復的、逐一的將產生的能量源源不斷輸送到腎中。一曲聽罷,神清氣爽,倍感輕松。
最佳欣賞時間:7:00-11:00。這段時間在一天里是氣溫持續走高的一個過程,人和大自然是相互影響的,在這個時間段,太陽在逐漸高升,體內的腎氣也蠢蠢欲動地受著外界的感召,如果此時能夠用屬於金性質的商音和屬於水性質的羽音搭配比較融洽的曲子來促使腎中精氣的隆盛。
伴茶:准備一杯黑茶,裡面少放一些白茶,以起到五行相生的效果。
茶葉五行
綠茶:五行屬木,代表茶有碧螺春、毛尖、毛峰、猴魁、龍井。
紅茶:五行屬火,代表茶有川紅功夫、滇紅功夫、祁門功夫。
黃茶:五行屬土,代表茶有霍山雪芽、溫州黃湯、君山銀針。
白茶:五行屬金,代表茶有銀針白毫、貢眉、白牡丹。
黑茶:五行屬水,代表茶有普洱茶、湖南黑茶。
音樂處方
若想催眠:請聽《平湖秋月》、舒曼的《夢幻曲》、莫扎特的《催眠曲》、門德爾松的《仲夏夜之夢》;
欲解抑鬱:請聽《喜洋洋》、《江南好》;
想除悲愴:請聽海頓的《創世紀》、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響曲d小調——悲愴》、貝多芬的《第五交響c 小調——命運》;
振作精神:請聽《金蛇狂舞》、《步步高》;
若去煩燥:請聽《梅花三弄》、《塞上曲》、《空山鳥語》;
促進食慾:請聽《花好月圓》、《青春舞曲》;
為降血壓:請聽《平湖秋月》、《雨打芭蕉》、《春江花月夜》、《姑蘇行》。
『肆』 五音療法的琴道與養生
樂曲的風格主要是悠揚沉靜、溫厚莊重,給人以濃重厚實的感覺。根據五音通五臟的理論,宮音入脾,對脾胃系統作用比較明顯,促進消化系統,滋補氣血,旺盛食慾,同時能夠安定情緒,穩定神經系統。
宮音匹配土型人,即陰陽平和之人。其為人態度和順可親,忠厚朴實,端莊持重,觀察事物邏輯分明,易聽取別人的意見,樂於助人,但性情略為保守。其性情溫厚,陰陽調和,一般不容易感染疾病,音樂養生中可以多聽典雅溫厚的宮調樂。使身心更為健康。
代表曲目有:《梅花三弄》、《高山》、《流水》、《陽春》等。 商調式的風格鏗鏘有力,高亢悲壯,肅勁嘹亮。聽商調音樂,可以增強肌體抗禦疾病的能力。商音入肺,可以加強呼吸系統的機能,對於改善衛氣不足的狀況。
商調匹配金型人,又稱少陽之人。金型人意志堅定,性格開朗,獨立意識強,判斷是非能力及組織能力、自製能力頗強,有自以為是的傾向。金型人陽氣較盛,音樂養生應該以調和陰陽為主,發散陽氣,適合聽柔和的羽、角調式的音樂。
代表曲目有:《慨古吟》、《長清》、《鶴鳴九皋》、《白雪》等。 角調式樂曲悠揚,生機勃勃,象徵春天萬木皆綠,角音入肝,對諸如脅肋疼痛、胸悶、脘腹不適等肝鬱不舒的諸種症狀作用尤佳。
角調匹配木型人,為少陰之人。性格多愁善感,對人生比較悲觀,認識事物的能力強,鑽研學問,具有才華。木型人大多優柔寡斷,沉默寡言,有時讓人難以親近。由於木型人陰氣偏重,陽氣不足,建議配合用角調樂或宮調樂來調節陰陽。
代表曲目:《列子御風》、《莊周夢蝶》等。 徵調的風格歡快,輕松活潑,象火一樣升騰,具有炎上的特性。徵調入心,對心血管的功能具有促進作用,對血脈淤阻的各種心血管疾病療效顯著。
徵調匹配火型人,火型人屬太陽之人,性格開朗,樂觀,反應敏捷,積極主動,志向遠大,即使失敗也不易後退。但容易急躁沖動,自製力不強,甚至控制不了自己。火型人陽氣過多,陰氣不足,應配合聽羽調式音樂,調和陰陽,避免陽氣過剩而導致的一系列疾病和情緒上的失控。
代表曲目:《山居吟》、《文王操》、《樵歌》、《漁歌》等。 羽調式清幽柔和,哀婉,有如水之微瀾,羽聲入腎,故可以增強腎的功能,滋補腎精,有益於陰虛火旺,腎精虧損,心火亢盛而出現的各種症狀,如耳鳴、失眠、多夢等。腎精有補髓生腦之功,故羽調式的水樂有益智健腦的作用。
羽調匹配水型人,為太陰之人。性格內向,喜怒不露於表,不喜歡引人注目,心思慎密,謹慎精明,認識事物細致深刻。學問頗好,但含而不露。水型人陰氣太重,醫家主張,應該用水樂泄其陰氣,再以火樂振奮其陽氣,從而獲得陰陽平衡。
代表曲目:《烏夜啼》、《稚朝飛》等。
『伍』 中醫的五音,五聲,五志,五色,五脈是什麼
五音,即宮、商、角、徵、羽
五聲,呼、笑、歌、哭、呻
五志,怒喜思悲恐
五色:青赤黃白黑
五脈:肝脈弦,心脈鉤(洪),脾脈代(緩),肺脈毛(浮),腎脈石(沉)
『陸』 五音療法的五音調情志
音樂能養生、治病,已被中外許多學者公認,尤其是中國古典音樂,曲調溫柔,音色平和,旋律優美動聽,能使人忘卻煩惱,從而開闊胸襟,促進身心健康。
在兩千年前,中醫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就提出了「五音療疾」的觀點。中醫認為,五音,即角、徵、宮、商、羽,對應五行(木、火、土、金、水),並與人的五臟和五種情志相連。如宮調式樂曲,悠揚沉靜、淳厚莊重,有如「土」般寬厚結實,可入脾;商調式樂曲,高亢悲壯、鏗鏘雄偉,具有「金」之特性,可入肺;角調式樂曲,朝氣蓬勃,生機盎然,具有「木」之特性,可入肝;徵調式樂曲,熱烈歡快、活潑輕松,具有「火」之特性,可人心;羽調式音樂,凄切哀怨,蒼涼柔潤,如行雲流水,具有「水」之特性,可入腎。中醫的「五音療疾」就是根據5種調式音樂的特性與五臟五行的關系來選擇曲目,以調和情志,調理臟腑,平衡陰陽,達到保持機體氣機動態平衡、維護人體健康的目的。
依據上述原理,可採用以下方法調暢情志:
浮躁在五行中屬「火」,這類人做事爽快,愛誇誇其談,爭強好勝。平時未發作時,應引導其積極的一面,聽些徵調音樂,如《步步高》、《狂歡》、《解放軍進行曲》、《卡門序曲》等,這類樂曲激昂歡快,符合這些人的性格,能使人奮進向上。在情緒浮躁時,則應用水來克制,聽些羽調式音樂,如《梁祝》、《二泉映月》、《漢宮秋月》等,緩和、制約、剋制浮躁情緒。
壓抑在五行中屬「土」,這些人多思多慮,多愁善感。平時應多聽宮調式樂曲,如《春江花月夜》、《月兒高》、《月光奏鳴曲》等。這些曲目悠揚沉靜,能抒發情感。當遇到挫折,極度痛苦壓抑時,應聽角調式音樂,如《春之聲圓舞曲》、《藍色多瑙河》、《江南絲竹樂》,此類樂麴生機蓬勃,能以肝木的蓬勃朝氣制約脾土的極度壓抑,使其從痛苦抑鬱中解脫出來。
悲哀在五行中屬「金」,悲痛時,應聽商調式樂曲,如《第三交響曲》、《嘎達梅林》、《悲愴》等,能發泄心頭郁悶,擺脫悲痛,振奮精神。對於久哭不止,極度悲傷的患者,應聽徵調式音樂,如《春節序曲》、《溜冰圓舞曲》、《閑聊波爾卡》等。其旋律輕松愉快、活潑,能補心平肺,擺脫悲傷與痛苦。
憤怒在五行中屬「木」,憤怒生氣時,應多聽角調式樂曲,舒肝理氣,如《春風得意》、《江南好》等。在憤怒至極,大動肝火時,應聽商調式樂曲,如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陸》,艾爾加的《威風堂堂》等,以佐金平木,用肺金的肅降制約肝火的上亢。
絕望在五行中屬「水」,這些人多因遇到大的挫折及精神創傷而對生活失去信心,產生絕望,故必須以歡快、明朗的徵調式樂曲,如《輕騎兵進行曲》、《喜洋洋》,中國的吹打樂等,補火制水,重新喚起對美好未來的希望。
音樂治療每日2~3次,每次以30分鍾左右為宜。最好戴耳機,免受外界干擾。治療中不能總重復一首樂曲,以免久聽生厭。治療的音量應掌握適度,一般以70分貝以下療效最佳。
『柒』 中醫:五臟對五音,這五音是什麼在外部的表現是什麼樣的
五音又稱五聲。最古的音階,僅用五音,即宮、商、角、徵、羽。「五聲」一詞最早出現於《周禮·春官》:「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而「五音」最早見於《孟子·離婁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1)《靈樞·邪客》中把宮、商、角jué、徵zhǐ、羽五音,與五臟相配:脾應宮,其聲漫而緩;肺應商,其聲促以清;肝應角,其聲呼以長;心應徵,其聲雄以明;腎應羽,其聲沉以細,此為五臟正音。相傳是由中國最早的樂器「塤」的五種發音而得名。
相當於現在的12356,即:do、re、mi、sol、la。
(2)聲韻學五聲音階上的五個級--宮、商、角、徵、羽,分別與喉、齒、牙、舌、唇的不同發音部位相配。梁顧野王的《玉篇》卷末附圖《沙門神珙四聲五音九弄反紐圖》以及宋陳彭年等的《廣韻》卷末附《辨音五字法》都是這種分法。前者分為喉、舌、牙、齒、唇,所謂自內向外,後者分為唇、舌、齒、牙、喉,所謂自外向內。 戲曲演員准確地掌握了五音的部位,再配合「四呼」(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撮口呼)的運用,即能做到吐字准確,稱為五音齊全,而不能准確掌握五音的演員,被稱為五音不全。
古人通常以「宮」作為音階的第一級音,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音級,有時借代 「五音」。
『捌』 中國音療 是什麼
中國音療,即五音療法,就是根據中醫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和五音對應,用角、徵、宮、商、羽五種不同的音調的音樂來治療疾病。
中醫五音療法認為,五音對五臟,五臟系五行,將三者相融,通過聞五音,從而調適五臟。五臟所藏即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五音與五臟相對應,五音八聲和諧振動,深入奇經八脈,梳理五臟氣血是音樂治療疾病的重要原理,五音如下:
1、角調,為春音,以角音(3-Mi)為主音,屬木,主生,通於肝,能促進體內氣機的上升、宣發和展放。
2、徵調,為夏音,以徵音(5-So)為主音,屬火,主長,通於心,能促進全身氣機上炎。
3、宮調,為長夏音,以宮音(1-Do)為主音,屬土,主化,通於脾,能促進全身氣機穩定,調節脾胃之氣的升降。
4、商調,為秋音,以商音(2-Re)為主音,屬金,主收,通於肺,能促進全身氣機的內收,調節肺氣的宣發和肅降。
5、羽調,為冬音,以羽音(6-La)為主音,屬水,主藏,通於腎,能促進全身氣機的潛降。
(8)中醫五音養生擴展閱讀:
中醫認為,自然界有陰陽,人體有陰陽,音樂有也陰陽。如高音為陽,低音為陰;大調為陽,小調為陰;強為陽,弱為陰;剛為陽,柔為陰;金革之聲為陽,絲竹之聲為陰。
古人將古琴、古箏、竹笛、竹簫等樂器與五音對應,即「琴羽、箏商、簫角、笛徵宮」,五個調式分別代表五行,對應五臟;每個調式分為陽韻和陰韻兩個部分,陽韻用於補益臟虛,陰韻用於清瀉臟實,以調整人體陰陽的偏盛與偏衰。據文獻記載,宋代名家歐陽修通過學琴,治好了抑鬱症和手指運動功能障礙。
『玖』 中醫里講的五聲,五色,五音,是指什麼它們又對應人體的哪些臟器
病情分析:
五聲也叫五音,宮,商,角,徽,羽
指導意見:
對應的臟器是肝,心,脾,肺,腎,按照順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