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醫中葯為什麼對慢性病有袪根的治療作用,而西醫西葯卻很難做到
你好,通常情況下說中醫好的人,是因為對西醫不夠了解,或了解不多;說西醫好的人,是因為對中醫不夠了解,或了解不多。還有些認為,中醫治病慢,西醫治病快;西醫治標,中醫治本等。其實這些認識都是片面的。
中、西醫理論體系不同;診斷、治療方法也有不同,各有所長,各有所短。西醫治的是人所患的「病」,中醫治的是有病的「人」。也就是說西醫看到的、治療的是有病的機體的「局部」,而中醫首先是從整體出發,調節整體的平衡。
而事實上,中醫如果診斷明確、治療得當,見效也非常快(例如:休克病人,中醫用針炙方法,一針下去,馬上就好);西醫治病慢的例子就不舉了,我們見的多了。西醫治標的說法也是錯誤的,例如「闌尾炎」西醫的辦法是將闌尾割去(當然中醫也有手術的方法),從此以後,永遠也不會再患闌尾炎了,這不是治本嗎?中醫也有治標的時候,如遇危急病人,中醫則「急則治其標(當然西醫也必須先搶救)」,先救命,後治病。所以中、西醫都有治標、治本的。
個人認為:由於中、西醫普及程度不同,醫生水平的不同,導致人們對中、西醫的理解有偏是很正常的。同樣都是高明的醫生,西醫治不了的病,中醫能治;中醫治不了的病,西醫能治。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
至於中葯、西葯,都是醫生治療疾病的工具。哪個好?要看療效。一般地說,西葯的副作用可能要普遍些、大些,中葯的副作用可能少些,甚至沒有副作用。尤其對兒童,西葯的使用上可能方便些,傳統中葯的使用上可能麻煩些(不過現在也有新工藝製作的葯劑,使用起來也較方便)。
因西醫診療著眼於局部,中醫著眼於整體,以及現在中、西醫普及情況,個人認為急病時請西醫,慢性病還是請中醫。(好多西醫治不了的慢性病,中醫確有獨特的療法)
以上是一點不成熟的看法,望能對你有用。
② 中醫治療慢性病的優勢
曹鴻鳴建議,充分發揮中醫葯在慢性病防治中的獨特優勢。加強實施中醫「治未內病」健康工程和基容層中醫葯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建立中醫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分工合作的慢性病綜合防治網路和工作機制;加強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國醫堂等基層中醫綜合服務區的建設及中醫全科醫師的培養;建設以中醫葯為特色的慢性病防治城鄉示範社區並推廣成功經驗。
曹鴻鳴說,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慢性病防治的主戰場,他建議,加強慢性病防治信息化建設,建立居民健康動態信息庫。為提高基層防控能力建設,他提出培養慢性病管理領域專業人才,並引導人才流向基層,加大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設施的投入。
③ 中醫治療什麼病效果好
中醫治療慢性病比較好,中醫標本兼治,特別是對奇難雜症更是效果不錯。中醫經過千百年的經驗積累已經形成了一整套治療疾病的方法。
④ 中醫是治療慢性病的嗎
中醫醫療慢性病與西醫相比較要得多。中醫在調理方面更有優勢。
⑤ 中醫葯有什麼好處
一、安全、副作用少:由於中葯外治是施於體表,它可以隨時觀察其適應和耐受情況而決定去留,不會像內服葯物,如不對症,發生副作用時處理比較復雜,外治只要施治配葯得當,是比較安全的,一般很少有副作用。
二、對胃腸道無損傷:病人服葯,首先入胃再吸收,葯物對胃腸道的刺激損傷是令人頭痛的問題,尤其一些病人胃的情況不好,又非要服葯不可,往往陷入治病必服葯,老病未治好,胃病又成的兩難局面。那麼葯物外治就不存在這一問題。俗話說「良葯苦口利於病」,服葯的痙對許多病人是難以長期忍受的,中葯外用可以起到「良葯治病不苦口」。
三、對肝腎刺激小:不管內服何種葯物,通過胃腸吸收進入血液,其代謝產物尤其是一些毒性產物,都必須經過肝臟解毒、分解而通過腎臟排泄,這對於原先肝腎有疾病的人來說,也是難以迴避的矛盾,而中葯外治,大多經過皮膚、粘膜吸收,葯物的成分進入體內已經通過一層屏障的過濾,有害成分也已量小、弱化,故對肝、腎的損害大多已非常小,
因此外治法作用的不單是葯物有效成分的體表吸收,它主要是通過葯物對特定部位、穴位的刺激,從而疏通經絡、調理經氣、調整機能,可以起到與針炙推拿同樣的作用。操作簡便取材容易:中葯外用大多作用於人體經穴和特定部位,而這些大多是易於辯論的部位,操作也比較容易掌握,只要加以學習、注意,大多自己就可操作,比如葯枕療法、敷臍法、敷足心法、敷肝區法、點眼法,塞耳鼻法。
⑥ 中醫治療的好處是什麼
中醫治療的好處是可以對頑固的慢性病有很好的療效,而且中醫治療可以讓疾病治療的同時增加體的免疫能力
⑦ 中醫治療慢性疾病好嗎
有條件肯定是中醫治療效果比較好啊!中醫治本,西醫治標
⑧ 中醫為什麼擅長慢性病
俗話說: 「疾病要三分治,七分養」。充分說明了「調養」在疾病治療中的重要性。對於慢性病更是如此。慢性病是一種長期存在的疾病狀態,常見的慢性病有高血壓、糖尿病、肝病、惡性腫瘤等。老年人是慢性病的高發人群。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慢性病已經成為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慢性病患者不僅自己長期經受病痛的折磨,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慢性病一般病因復雜、病情多樣,需要治療與調養並重,中醫葯對於慢性病的調養具有重要意義。
1.辨證論治,遣方靈活:慢性病症狀多,甚至有的患者全身不適,一天要吃很多種葯物,常聽患者抱怨每天吃葯都吃飽了,哪還吃得下飯?中醫看病是綜合患者的症狀特徵,分析所屬證型,在確定主證的基礎上,辨證施治,還可以根據次要症狀靈活加減,一方多葯,煎湯同服,省去吃很多葯的麻煩。還可以隨著病情的變化,隨時調整用葯,非常方便。很多人患的是同一種病,但中葯處方卻不相同,這正是中醫辨證論治的結果。比如都是「慢性乙型肝炎」,處於不同的階段治療方法有很大差異,又有「肝膽濕熱」、「肝鬱脾虛 」等證型的區別。中醫強調個體化治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自然能收到好的效果。
2.手段多樣,簡便易行:慢性病病情復雜,往往需要綜合多種治療措施。中醫葯治療手段靈活多樣,如內服、外用、針灸、按摩、理療等等,可多種方法並用。如針灸治療中風後遺症具有非常顯著的效果。婦科疾病外用中葯洗浴方便實用。像老年人的骨關節疾病,推拿按摩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按摩、艾灸、拔火罐、刮痧等操作簡便易行,老百姓在家中就可以使用,省去到醫院看病的麻煩。
3.調理功能,提高生活質量:有些慢性病目前找不到明確的病因,如一些功能失調性疾病、亞健康狀態,患者終日有不適症狀,但檢查不出具體疾病。還有些慢性疾病雖然病因明確,但還沒有非常理想的治療措施,或者由於費用很高,患者無法針對病因進行治療。中醫根據症狀、體征、舌象、脈象等分析辨證,立法處方,綜合調理,能夠起到調節臟腑功能,改善臨床症狀,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4.未病先防,注重養生:很多慢性病是由於人們不良的生活習慣及行為方式造成的。如脂肪肝的發生與長期大量飲酒、營養過剩、運動過少密切相關。每天吸紙煙25支以上者比不吸煙者肺癌患病率增加50倍。因此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掌握養生之道有助於防治慢性病及亞健康狀態。中醫有很多非常寶貴的養生思想,涉及到形體鍛煉、飲食起居、情志調節等很多方面。在形體鍛煉方面有五禽戲、太極拳、八段錦等鍛煉方式,尤其是太極拳已經成為深受群眾喜愛的健身方式。葯膳、食療更是中醫葯的特色養生之道,不僅起到了強身健體的作用,對很多慢性病還起到了輔助治療作用。早在2000多年前,中醫就已經注意到情志與疾病的關系,將五臟分別對應五種情志,肝在志為怒,心在志為喜,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腎在志為恐。情志過於激烈會引起相應臟器的損傷,如「暴怒傷肝」、「思慮傷脾」。慢性病患者由於長期的病痛折磨,容易發生情志失常,兩者互為因果,惡性循環。保持平和樂觀心態,減少不良情緒刺激,能夠防止疾病發生,有助於慢性病的康復,正如《內經》所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