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虛寒感冒,怎麼辦
生薑紅糖茶熱飲。泡熱水澡,出汗就會好的。
❷ 什麼虛寒感冒
治療感冒絕方:(無痛苦療法)不吃葯,不打針,每天喝兩大暖瓶水,堅持喝三四天,即省錢又方便,OK。
適應症狀:風寒型感冒、風熱型感冒、暑濕型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等。
治療方案:早期發現早期喝水為最佳治癒期,即身體少有不適就立即開始飲水。中期發現中期喝水為安全治癒期,即身體已經有不適才開始飲水,治癒期適當延長。後期喝水為保守治癒期,即身體已經連續三天明顯不適開始飲水,治癒期相對延長。
治療方法:取干凈水燒開(攝氏100度),稍涼後即可開始飲用(不可用過夜水),每天上午喝一暖水瓶,下午喝一暖水瓶,飲用時間要相對集中(大約與打吊針用的時間相當就喝完一暖水瓶),一直喝到醉水(身上開始出汗有一種虛脫的感覺)的感覺時,說明開始見效。
禁忌:對本秘方懷疑者禁用。
❸ 中醫治感冒怎麼治的呢
你好,中醫認為感冒是邪氣入侵所致,根據症狀可分為,1,風寒型感冒主要表回現為身感頭痛無汗答、四肢疼痛、鼻塞聲重、流清涕、咳嗽、痰白清稀,口不渴、舌苔白,治療應選擇辛溫解表類葯,宣肺散寒。中成葯可選擇感冒沖劑、通宣理肺、小柴胡片等。2,熱型感冒表現為發熱重、輕微發冷、頭脹疼、鼻流粘涕或黃涕、咽喉腫疼、咳嗽、痰黃稠、口渴、舌苔黃或薄白,治療宜宣肺清熱、辛涼解表,中成葯可選用銀翹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羚羊感冒片或感冒清熱沖劑口服。3,暑濕型感冒表現為畏寒、發熱、口淡無味、頭痛、頭脹、腹痛、腹瀉等症狀,治療宜清熱祛暑、清氣分熱,中成葯可選用藿香正氣沖劑或口服液。
❹ 有哪幾味中葯是治感冒的風寒感冒跟風熱感冒的方子要分類
中醫認為感冒一般分為風寒感冒與風熱感冒兩大類。如何用中成葯自我葯療?風寒感冒是風寒之邪外襲、肺氣失宣所致。治法應以辛溫解表為主。風熱感冒是風熱之邪犯表、肺氣失和所致。治法應以辛涼解表為主。兩種感冒用葯自然不同,早期感冒屬於風寒型的,且有一定的特徵,如怕冷為主,頭疼、流清涕、打噴嚏,這屬於風寒感冒,可用溫散解表的方法。若以發燒、喉嚨痛、大便乾燥為主,則屬於風熱感冒,採用驅風清熱解表的方法,以下為常用的感冒類中成葯,市民在自我葯療之前應學會鑒別。
板藍根性寒,味苦。具清熱解毒、涼血利咽之效,對感冒、流感、流行性腦炎、腮腺炎等春季常見病有較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但正因為其性味苦寒,所以比較適合體內熱邪導致的風熱感冒。如果屬於體質偏虛寒的人,常感脾胃不和、容易腹瀉、身體怕冷,就不適宜多喝板藍根沖劑。尤其是小孩,脾胃功能尚未健全,多服板藍根,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狀。
銀翹片是由連翹、金銀花、牛蒡子等十味中葯組成的中成葯,具有疏風散熱、清熱解毒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風熱感冒。所以如果是風寒感冒,使用銀翹片就等於寒上加寒。
雙黃連口服液的主要成分有金銀花、黃芩、連翹,它也是針對風熱感冒的,表現為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咳吐稀白痰的風寒感冒者不適用。
感冒清熱顆粒由荊芥穗、薄荷、防風、柴胡、葛根、桔梗、白芷、苦地丁、蘆根等葯物組成,具有疏風散寒、解表清熱的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因本葯含有桔梗和杏仁,所以止咳化痰的功效較強,如果風寒感冒表現為咳嗽咳痰嚴重的,尤其適合選用感冒清熱顆粒。另外,感冒清熱顆粒還含有葛根、苦地丁等清熱解毒的葯物,所以也可預防病毒性感冒。
❺ 治療感冒的中葯方子
中醫治療之感冒發熱(一)#桂枝湯# #中醫#
❻ 氣虛感冒用什麼中葯方
感冒分傷寒和暑熱,不知道你說的是那種。傷寒感冒分有汗和無汗,有汗的用桂枝湯,無汗的用麻黃湯,氣虛嚴重的表裡同治加人參,不算嚴重的,必須先治表症(感冒),然後在治療氣虛。
❼ 治療風寒感冒常用哪些中成葯
治療風寒感冒的中成葯
1、風寒感冒沖劑:麻黃、葛根、紫蘇葉、防風、桂枝、白芷、陳皮、苦杏仁、桔梗、甘草、生薑。功能解表發汗,疏風散寒。用於感冒怕冷發熱、無汗、頭痛、咳嗽、流清涕、鼻塞。
2、感冒清熱沖劑:荊芥穗、薄荷、防風、苦地丁、紫蘇葉、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柴胡、蘆根。功能疏風散寒、解表清熱。用於風寒感冒、頭痛發熱、怕冷,身體酸痛、流清涕、咳嗽咽干。
3、荊防沖劑:荊芥、防風、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枳殼、茯苓、桔梗、甘草。功能發汗解表、散風祛濕。用於感冒風寒、頭痛身痛、怕冷無汗、鼻塞流清涕、咳嗽。
4、正柴胡飲顆粒:柴胡、陳皮、防風、甘草、赤芍、生薑。功能表散風寒,解熱止痛。用於風寒感冒初期發熱怕冷、無汗頭痛、鼻塞、咽癢咳嗽、四肢酸痛。
5、小青龍顆粒:麻黃、桂枝、白芍、乾薑、細辛、甘草、法半夏、五味子。功能解表化飲、止咳平喘。用於風寒水飲,咳嗽痰多稀白,無汗惡寒,不發熱,舌苔白。
6、小柴胡沖劑:柴胡、姜半夏、黃芩、黨參、甘草、生薑、大棗、功能解表散熱、疏肝和胃。用於寒熱往來(一會兒冷,一會兒熱),胸脅苦滿、心煩、惡心嘔吐、口苦咽干。
7、川芎茶調沖劑:川芎、白芷、羌活、細辛、防風、薄荷、荊芥、甘草。功能散風寒,止疼痛。用於外感風寒的頭痛、身體酸重疼痛、惡寒發熱、鼻塞等。
❽ 中醫怎麼治感冒
感冒是感受風邪,邪犯衛表而導致的常見外感疾病。臨床表現以鼻塞、流涕、噴嚏、咳嗽、頭痛、惡寒、發熱、全身不適、脈浮為特徵。本病四季均可發生,尤以冬春兩季為多。病情輕者多為感受當令之氣,稱為傷風、冒風、冒寒;病情重者多為感受非時之邪,稱為重傷風。在一個時期內廣泛流行、病情類似者,中醫稱為時行感冒。 1....風寒感冒 當出現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肢節酸痛,或鼻癢噴嚏、時流清涕、咽喉發癢、周身不適、咳嗽痰稀白、口不渴或喜熱飲、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時,為風寒感冒。治療以辛溫解表,可選用荊防敗毒散、通宣理肺丸、麻黃止嗽丸、小兒四症丸和參蘇理肺丸。可用生薑、蔥白煎湯為葯引。忌用桑菊感冒片、銀翹解毒片、羚翹解毒片、復方感冒片等。 2.風熱感冒 當出現惡寒輕、發熱重、汗泄不暢、頭漲痛、面赤、咳嗽、痰黃或黏、咽燥或咽喉乳蛾紅腫疼痛、鼻塞流黃濁涕、口乾欲飲,舌苔薄白或微黃、舌邊尖紅、脈浮數時,為風熱感冒,是感冒中最為常見的一種類型。值得一提的是,人們常說的流行性感冒(俗稱流感)往往屬於風熱感冒這一類。治療以辛涼解表為主,應選用桑菊感冒片、銀翹解毒片、VC銀翹片、清熱解毒口服液、復方感冒靈片等。忌用羌活丸、參蘇理肺丸、通宣理肺丸等。 3. 暑濕感冒 當出現身熱、微惡風、汗少、四肢倦怠或疼痛、頭重頭痛、鼻流濁涕,或口中黏膩、渴不多飲、胸悶脘痞、泛惡、腹脹、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苔薄黃、脈濡數時,為暑濕傷表。治療以清暑祛濕解表,應選用藿香正氣水、香薷散等。不能選用保和丸、山楂丸、香砂養胃丸等。 4. 體虛感冒 體虛之人,衛外不固,感受外邪後,常纏綿難愈,或反復不已。其病邪屬性仍不外四時六淫。陽氣虛者,感邪多從寒化,且易感受風寒之邪;陰血虛者,感邪多從熱化、燥化,且易感受燥熱之邪。治療不可過於辛散,單純祛邪,強行發汗,當扶正祛邪,在疏散葯中酌加補正之品。 氣虛感冒多見於久病體質虛弱的患者,當氣候變化稍微大一些的時候就容易患病。惡寒較重、發熱、無汗、頭痛身楚、咳嗽、痰白、咳痰無力、氣短懶言、反復易感,舌淡苔白,脈浮無力。治則應以益氣解表為宜,常用參蘇飲加減。常用葯物:黨參、茯苓、甘草、蘇葉、葛根、前胡、半夏、枳殼、桔梗等。 陰虛感冒多出現身熱、微惡風寒、少汗、頭昏、心煩、口乾、乾咳少痰,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則以滋陰解表為主。常用加減葳蕤湯為宜。常用葯物:玉竹、甘草、大棗、豆豉、薄荷、蔥白、桔梗、白薇等。 注意事項 本病在流行季節須積極防治。生活上應該慎起居、適寒溫,在冬春季尤其注意防寒保暖,盛夏也不可貪涼露宿。注意鍛煉,增強體質,以御外邪。 易患感冒者,可以堅持每天按摩迎香穴,冬春風寒當令季節,可服貫眾湯(貫眾、紫蘇、荊芥各10克,甘草5克);夏令暑濕當令季節,可服藿佩湯(藿香、佩蘭各5克,薄荷1.5克);如時邪毒盛,流行廣泛,可用貫眾、板藍根、甘草煎服。流行季節,應該盡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防止交叉感染。室內可用食醋熏蒸,每立方米空間用5~10毫升,加水1~2倍,加熱熏蒸2小時,每日或隔日1次,以消毒空氣。 中葯煎服法要注意,湯劑煮沸後10分鍾即可,趁熱服,成葯用溫開水送服,服後避風覆被取汗或進熱粥、米湯以助葯力。得汗、脈靜、身涼為病邪外達之象,無汗是邪尚未去。出汗後尤應避風,以防復感。
❾ 中醫怎樣治療體虛感冒
(1)陰虛感冒
[治法]滋陰解表。
[常方]葳蕤湯加減
[方義]方中以白薇清熱和陰,玉竹滋陰助汗;蔥白、薄荷、桔梗、豆豉疏表散風;甘草、大棗甘潤和中。陰傷明顯,口渴心煩者,加沙參、麥冬、黃連、天花粉清潤生津除煩。
[處方]生葳蕤9克,生蔥白6克,桔梗4.5克,東白薇3克,淡豆豉12克,薄荷4.5克,炙甘草1.5克,紅棗2枚。
[用法]上葯煎服,分溫再服。
[加減]若心煩口渴甚者,可加黃連、竹葉、天花粉;若咳嗽咽干,咯痰不爽,加牛蒡子、射干、瓜蔞皮;若咳嗽胸痛,痰中帶血,加鮮茅根、生蒲黃、藕節;若大便乾燥,加生地、玄參。
(2)陽虛感冒
[治法]助陽解表,宣肺止咳
[常方]麻黃附子細辛湯
[方義]以附子溫少陰之經,以麻黃散太陽之寒而發汗,以細辛腎經表葯,聯屬其間,是汗劑之重者。
[處方]麻黃50克(去節),細辛20克,附子1枚(炮去皮破8片)
[用法]上三味以水1000亳升。先煮麻黃減200毫升。去上沫。納葯煮取300亳升。去滓溫服100毫升,日三服。
[加減]若咳嗽痰多,加杏仁、半夏。
(3)氣虛感冒
[治法]益氣解表,調和營衛。
[常方]參蘇飲加減
[方義]葯物以人參、茯苓、甘草益氣以祛邪;蘇葉、葛根疏風解表;半夏、陳皮、桔梗、前胡宣肺理氣、化痰止咳;木香、枳殼理氣調中;姜、棗調和營衛。
[處方]人參10克、紫蘇15克、葛根15克、前胡12克、姜半夏10克、雲苓15克、陳皮10克、桔梗10克、枳殼10克、木香10克、甘草6克、大棗4枚。
[用法]上葯煎服,水2盅,生薑3片,煎1盅,不拘時服。
[加減]表虛自汗者,加黃芪、白術、防風益氣固表;氣虛甚而表證輕者,可用補中益氣湯益氣解表。凡氣虛易於感冒者,可常服玉屏風散,增強固表衛外功能,以防感冒。
(4)血虛感冒
[治法]養血解表,疏風散寒。
[常方]七味飲
[方義]蔥白七味飲系補血葯與辛溫解表葯並用,故為治血虛外受風寒證之代表方,臨床應用以頭痛身熱、惡寒無汗兼見血虛或失血病史為主要依據。
[處方]蔥白(連根切)9克,干葛(切)9克,新豉(綿裹)6克,生薑(切)6克,生麥門冬(去心)9克,乾地黃六9克。
[用法]勞水800毫升,以勺揚之100毫升。上葯用勞水煎之三分減二,去渣,分3次溫服,相去行八九里。如覺欲汗,漸漸覆之。
[加減]若口渴咽干,加天花粉、蘆根;若熱重,加銀花、連翹、黃芩;如惡寒較重,可酌加蘇葉、荊芥;若出血未止,可酌加阿膠珠、藕節、茅根、白及之類;胃納不佳,可加陳皮理氣健胃,使葯證盡合。
❿ 體虛感冒有哪些中醫治療方法
(1)陰虛感冒
[治法]滋陰解表。
[常方]葳蕤湯加減
[方義]方中以白薇清熱和陰,玉竹滋陰助汗;蔥白、薄荷、桔梗、豆豉疏表散風;甘草、大棗甘潤和中。陰傷明顯,口渴心煩者,加沙參、麥冬、黃連、天花粉清潤生津除煩。
[處方]生葳蕤9克,生蔥白6克,桔梗4.5克,東白薇3克,淡豆豉12克,薄荷4.5克,炙甘草1.5克,紅棗2枚。
[用法]上葯煎服,分溫再服。
[加減]若心煩口渴甚者,可加黃連、竹葉、天花粉;若咳嗽咽干,咯痰不爽,加牛蒡子、射干、瓜蔞皮;若咳嗽胸痛,痰中帶血,加鮮茅根、生蒲黃、藕節;若大便乾燥,加生地、玄參。
(2)陽虛感冒
[治法]助陽解表,宣肺止咳
[常方]麻黃附子細辛湯
[方義]以附子溫少陰之經,以麻黃散太陽之寒而發汗,以細辛腎經表葯,聯屬其間,是汗劑之重者。
[處方]麻黃50克(去節),細辛20克,附子1枚(炮去皮破8片)
[用法]上三味以水1000亳升。先煮麻黃減200毫升。去上沫。納葯煮取300亳升。去滓溫服100毫升,日三服。
[加減]若咳嗽痰多,加杏仁、半夏。
(3)氣虛感冒
[治法]益氣解表,調和營衛。
[常方]參蘇飲加減
[方義]葯物以人參、茯苓、甘草益氣以祛邪;蘇葉、葛根疏風解表;半夏、陳皮、桔梗、前胡宣肺理氣、化痰止咳;木香、枳殼理氣調中;姜、棗調和營衛。
[處方]人參10克、紫蘇15克、葛根15克、前胡12克、姜半夏10克、雲苓15克、陳皮10克、桔梗10克、枳殼10克、木香10克、甘草6克、大棗4枚。
[用法]上葯煎服,水2盅,生薑3片,煎1盅,不拘時服。
[加減]表虛自汗者,加黃芪、白術、防風益氣固表;氣虛甚而表症輕者,可用補中益氣湯益氣解表。凡氣虛易於感冒者,可常服玉屏風散,增強固表衛外功能,以防感冒。
(4)血虛感冒
[治法]養血解表,疏風散寒。
[常方]七味飲
[方義]蔥白七味飲系補血葯與辛溫解表葯並用,故為治血虛外受風寒症之代表方,臨床應用以頭痛身熱、惡寒無汗兼見血虛或失血病史為主要依據。
[處方]蔥白(連根切)9克,干葛(切)9克,新豉(綿裹)6克,生薑(切)6克,生麥門冬(去心)9克,乾地黃六9克。
[用法]勞水800毫升,以勺揚之100毫升。上葯用勞水煎之三分減二,去渣,分3次溫服,相去行八九里。如覺欲汗,漸漸覆之。
[加減]若口渴咽干,加天花粉、蘆根;若熱重,加銀花、連翹、黃芩;如惡寒較重,可酌加蘇葉、荊芥;若出血未止,可酌加阿膠珠、藕節、茅根、白及之類;胃納不佳,可加陳皮理氣健胃,使葯症盡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