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醫中葯 > 高熱中醫治療

高熱中醫治療

發布時間:2021-03-08 13:05:54

❶ 癌性發熱的中醫治療方法有哪些

(1)滋陰生津、化痰清熱法。主治鼻咽癌、口腔癌、扁桃體癌、肺癌、食道中上段癌等放療後陰津虧損出現的發熱。症見低熱纏綿,午後至夜間加重,手足心發燙,心煩易怒,口乾咽燥,煩渴欲飲,痰少質黏,尿少色黃;舌質紅或有裂紋,舌苔薄甚至光剝無苔,或見苔燥無津,脈細帶數。

葯用鱉甲、知母、白薇、銀柴胡等滋陰清熱;麥冬、大生地、天花粉、石斛等養陰生津;百合、山慈菇、浙貝母、南沙參、膽南星等化痰清熱、軟堅散結;亦可結合生藕汁、甘蔗汁、荸薺汁、蘆根汁、梨汁等甘寒之品飲服,或百合、銀耳、蓮子、烏龜、甲魚、淡菜等性涼之物作羹做湯服食為輔助食療。如此治療常達熱退身涼之效,且能緩解放療反應,提高放療效果,同時亦有助於消散腫瘤、標本兼治。

(2)益氣健脾、甘溫除熱法。主治胃癌、大腸癌、賁門癌、食管癌、絨毛膜上皮癌、卵巢癌等多種惡性腫瘤手術或化療後體質虛弱所出現的發熱。症見身熱,熱勢或高或低,時高時低,多於勞累後發作明顯,伴見頭暈倦怠,氣短懶言,食少便溏,甚則心悸,自汗出,易感冒;舌淡胖,邊有深齒印,脈沉細無力,面黃白少華。

葯用黨參、黃芪、炒白術、炙甘草等補益中氣、甘溫除熱;炒苡仁、茯苓、陳皮等健脾和中;柴胡、升麻、陳皮除有直接抑癌作用外,余皆有抗癌作用。如此以眾多的扶正抗癌葯組成的方劑,對一切癌症見有氣虛發熱者皆可適用,不但可退熱,還能增強體質,扶正固本,緩解化療反應,提高化療效果,有助於化療全過程的順利進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制止癌症的復發、擴散及轉移。

(3)疏肝利膽、利濕清熱法。主治肝癌、膽囊癌、胰頭癌等出現的發熱。症見寒熱往來,時輕時重,伴見脅肋痛、口苦、心情急躁易怒,甚則煩躁不安,納少,腹脹,喜嘆息,或有目黃、身黃、小便黃,大便溏薄;舌紅苔薄黃或黃膩,脈弦數或濡數。

葯用丹皮、山梔、柴胡、薄荷、川楝子、鬱金、枳殼等疏肝解郁,清肝經郁熱;黃芩、金錢草、茵陳、豬茯苓、澤瀉、半枝蓮、生苡仁等利膽退黃、利濕清熱。諸葯合用,不但可退熱,且可兼顧治療疼痛、黃疸、腹脹、腹水、下肢腫等症。

(4)活血祛瘀、軟堅散結法。主治顱內、縱隔內、腹腔內、盆腔內等多種實質性腫瘤而未採用手術及放療、化療者所出現的瘀血性發熱。症見下午或夜間發熱、病程較長,綿綿不已,體內或體表見有固定腫塊,按之痛,痛有定處,面色萎黃或黯黑;舌質紫暗或尖邊有瘀點、瘀斑,舌下主靜脈干充盈曲張,脈象細澀。

葯用莪術、三棱、水蛭、桃仁、山楂、川芎等活血祛瘀;枳實、石見穿、鱉甲、海藻、山慈菇等軟堅散結,以消散腫塊,或延緩其生長、發展;丹皮、赤芍、柴胡、半枝蓮等清除血分之瘀熱;並常合用太子參、黃精、懷山葯、西洋參等清補氣陰之品扶正固本,使攻邪而不傷正,且無溫燥助邪之弊。這樣攻補兼施、標本同治,常能收到熱退而症情緩解之療效。

(5)消腫散結、解毒清熱法。主治扁桃體癌、宮頸癌、直腸癌、白血病、惡性淋巴瘤及體表惡性腫瘤見有破潰者的發熱。症見中等度發熱或高熱,體溫多在38.5℃以上,可有惡寒、汗出、口渴、小便黃、大便干結或有紅色黏液;舌紅苔黃,脈數。

葯用銀花、連翹、蒲公英、紫花地丁、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白英、重樓、山慈菇、浙貝母、夏枯草等性皆寒涼的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品。其中有意識地重用清熱解毒抗癌中草葯,如鮮品葯源充足,能以鮮品洗凈搗汁生飲則退熱效果比用干品煎服更快更好。必要時還可以鮮品搗爛外敷癌灶局部。這樣內服、外用相結合,可達退熱、止痛、緩解病情之效。這種治法如配合西醫的抗感染治療,則療效相得益彰。

❷ 治療發燒的偏方

1 用雞蛋清塗抹在腳心處。 2 用高度數的白酒擦腳心、手心、前心後背,十幾分鍾就可見效。要用力些。 3 治小兒:山梔外敷劑,葯物:生山梔9克。用法:上葯研碎,浸入少量70%酒精(食用)或白酒中30-60分鍾,取其泡液與適量麵粉和勻,作成4個五分硬幣大小的餅,臨睡前帖於患兒的《源》泉穴(雙),內關穴,外包紗布,再用膠布固定,次晨取下,以患兒皮膚呈青藍色為佳。1-3次均恢復正常。 4 用料:生薑10克,蔥白15克,白蘿卜150克,紅糖20克。 製法:水煎服,服後微出汗,既可明顯減輕症狀。功效:解表散寒、溫中化痰。主治感冒畏寒、咳嗽痰多。 5 用料:紫蘇葉10克,生薑10克,陳皮12克,紅糖20克。 製法:水煎服。 功效:解表散風、燥濕化痰。主治感冒發燒、咳嗽痰多。 6 用料:荊芥10克,紫蘇葉10克,生薑15克,紅糖20克。 製法:水煎服,每日兩次。 功效:解表散風、理氣寬胸。主治風寒感冒、頭痛、咽痛。 7 用料:金銀花15克,竹葉9克。桑葉6克,甘蔗100克,白糖20克,白蘿卜120克。 製法:水煎服。 功效: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主治感冒發燒、咽喉疼痛。 8 用法:桑葉6克,白菊花10克,竹葉10克,薄荷6克,淡豆豉10克。 製法:水煎服。 功效:散風清熱。主治風熱感冒、發燒頭痛。 9 用效:紫蘇葉6克,荊芥10克,山楂10克,冰糖20克。 製法:水煎服,每日兩次。 功效:解表散寒。主治風寒感冒、全身關節痛。 10 茶葉用手碾成粉末狀,開水吐服,一日數次,也可干吃,如果你喜歡的話,用量:15片茶葉左右. 11 姜湯 紅糖與拍碎的老薑放入沸水,燒開即可,一日數次,每次一碗. 12 洗澡 舒服的在浴池裡泡個溫水澡能洗去你一身的濕汗與疲憊,切記時間不可過常,10分鍾內即可,洗完迅速擦乾身體,以免著涼,接著你就可以上床趟著享受被窩的溫暖了.

❸ 人體發高熱為什麼寒冷呢 中醫怎麼解釋

中醫怎麼解釋不知道。
現代醫學解釋:
由於致病因素的作用,如細菌的毒素等作用於人體的體溫調定中樞,改變了正常的體溫調定點(就像提高了空調的溫度設定值),於是,人體需要增加產熱以達到新的體溫調定點(空調就會啟動)。
在平靜狀態下,通過肌肉收縮產熱的方式可以迅速提供熱量。肌肉收縮的表現就是「寒戰」。
寒戰發生在體溫升高之前,當體溫升高達到新的體溫調定點後,不再發生寒戰。
寒戰的發生與周圍環境溫度無關。

❹ 用中醫的角度解釋發燒,怎麼治療發燒

低熱:37.5~37.9℃;如果是發低燒,首先要多喝水,喝白開水最好,用大杯子倒水喝,直到喝回到喝不下去答為止,多上幾次廁所,體力的病毒就已經排出體外一部分了。
中等度熱:38.0~38.9℃:那麼就要吃退燒葯或者到醫院打退燒針了。
高熱:39.0~40.9℃;及時到醫院就診,
超高熱:41.0℃以上,及時到醫院就診

❺ 經行發熱的中西醫治療方法是什麼

西醫治療:從月經第10天起,服維生素B620~40毫克,每日3次即可。

中醫治療:①血熱內盛:清熱涼血調經。以清經散加減:地骨皮20克,白芍、熟地、青蒿、黃柏、茯苓、丹皮各15克。煎服。

②肝腎陰虛:養陰清熱。治以兩地湯:生地、地骨皮、白芍各20克,玄參、麥冬、阿膠各15克。煎服。

亦可用中成葯知柏地黃丸。每日3次,早、午、晚各1丸,溫開水送下。

③氣血虛弱:益氣固表。補中益氣湯:人參、當歸各20克,黃芪25克,升麻10克,柴胡、白術、陳皮各15克,炙甘草5克。煎服。

④瘀熱壅阻:化瘀清熱。血府逐瘀湯加減:桃仁、紅花、當歸、生地黃、川芎、赤艾、牛膝、柴胡、枳殼、丹皮各15克,甘草、桔梗各10克。煎服。

亦可用中成葯血府逐瘀丸,溫開水送下。

❻ 中醫的角度解釋發燒,怎麼治療發燒

中醫講發熱一般指內傷發熱 也分低熱和高熱 (高熱) 例一王XX,男,11歲。高熱持續一月余,最高體溫達42℃,經各種抗菌素、退熱葯治療未見效果。症見每日午一55一後兩度熱勢上升,至次早則稍降,雖然體溫在40℃以上,而患者自覺並不發熱,其脈弦澀,其舌色暗,面無熱色,右脅下痛不移,口不渴,大便自調,小便亦利。觀其體溫雖高而自覺反不熱,是無表熱可知;口不渴便亦不結,是無里熱又可知。脈弦澀,脅痛不移而舌質黯,是血瘀發熱,已可徵信,建議用活血化瘀之法,方用血府逐瘀湯加減。當歸尾、赤芍、川穹、西紅花、炒枳殼、柴胡、制沒葯各4.5克凈桃仁、川牛膝、乾地龍各6克干生地9克桔梗、甘草各3克連服一周,其間或加生鱉甲、生牡蠣、或加延胡索、血竭,午後發熱略有下降趨勢。又以原方並佐以小金丹,早晚各服一丸。二周後熱降痛減;三周午後之熱巳低,脅痛消失,大便曾見黑糞,舌黯稍減而脈細,改為兩日一劑,緩其劑而續和之,使瘀盡去而正不傷。二十日後復診,熱退已二周余,停葯已達一周,患者由29.5公斤增至31公斤,舌色鮮紅而不黯,脈象緩和而不弦澀,精神體力恢復正常。巛蒲輔周醫案》) 例二男性患者,慢性粒細胞自血病。每天傍晚開始發熱達40℃,下半夜自汗身涼,大起大落,巳有半年。平時手心微熱,兩足不溫,腰以下特別痠痛,大便數天一次。舌苔厚膩,脈沉細無力。診斷為下焦陰陽並虛,中氣不振,用黃芪、生熟地、歸身、蓯蓉、升麻、白術、澤瀉等甘溫除熱,次日晚上熱即平靜。 (秦伯未《謙齋醫學講稿》) 例三劉Xx,男,17歲,門診號:565375。初診日期:1965年10月21日。患者於了月中旬勞動後,淋浴感寒而致發熱(39℃),一56一經西葯治療兩周發熱仍未退。住院期間,每日下午體溫波動於38.℃上下。經西醫多種檢查未能明確診斷。發熱運今已三月余。來診時每天下午4點至夜間2點發熱(38.5℃),燒前先有惡寒,繼而身熱,無汗,伴有頭暈,咽干,胸部覺隱痛,隨後汗出熱退,飲食尚可,二便一般。舌苔自厚、質紅。脈細稍數,略顯浮象。辨證;陰虛發熱,營衛不和。治法:養陰清熱,調和營衛。方葯:青蒿10克鱉甲10克秦充6克地骨皮12克玄參12克銀花15克天花粉15克鮮生地12克丹皮10克赤白芍各10克僵蠶6克鮮石斛30克燈芯1.5克桂枝3克甘草6克鮮茅根30克銀柴胡3克10月25日:服上方4劑後,熱勢稍減,下午體溫38.9℃,胸部時痛,脈滑稍數,上方去桂枝加常山3.5克,銀柴胡改為3.5克,繼服6劑。11月1日:葯後曾有兩天體溫正常,昨日又達38℃苔白較厚,脈細數。患者日哺發熱,屬於陽明氣機不暢,積熱不清,上方加焦檳榔10克,蟬蛻3.5克,繼服6劑。11月8日。燒未大作,昨日體溫37.st,右側耳痛,流黃水(素有中耳炎),別無不適,脈沉細稍數,舌苔白,上方再進4劑。皿月12日:近日發燒未作,一般清況良好。巛關幼波臨床經驗選》)[評按]內傷發熱系指臟腑氣血虛損或失調所引起的發熱。白於陰陽氣血偏虛而致者為虛熱;因氣滯、血瘀、食滯而致者為實熱。本組病 例均為高熱不退,連同下節「低熱」,一57一均屬內傷發熱范疇。 例一午後發熱、脈澀、舌黯,脅痛不移,既無表熱見證,又無里熱可循,證屬血瘀發熱。當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湯而立奇功。 例二證屬陰陽兩虛,中氣不振,治以甘溫除熱立竿見影。 例三發熱已三月余,因其夜熱早涼,咽干、舌紅,脈細數,證屬陰虛發熱,故取青蒿鱉甲湯、清骨散加減,以清陰分伏熱,又因時值深秋,且有惡寒發熱汗出,故合桂枝湯以調和營衛。全方仍本解肌透邪、清營養陰除熱而設,後加常山、焦榔、蟬蛻祛痰導滯,宣達氣機,內外調和而愈。 (低熱) 例一黃xX,女,39歲。初診日期:1976年11月6日。今年「五一」節後受涼得病,寒熱往來,熱度在38oC以上,以後服葯熱度下降,但始終未退凈,半年來每天低熱 (37.2℃~37.3℃),鼻干而塞,口乾怕冷,到後半夜煩熱不得眠,面赤,頭及手足出汗而全身無汗,口渴欲飲,咳嗽痰多如自沫,大便秘結,脈遲細,舌色尚正,中心苔黃,舌邊起濾泡。辨證:寒邪失於汗解,寒郁化熱,邪在氣分留戀。外感之病,非骨蒸潮熱也。治法.表裡雙解,仿防風通聖散法。方葯:柴胡4.5克黃芩9克知母9克生石膏12克焦山梔9克淡豆豉9克杏仁9克生甘草4.5克魚腥草30克赤白芍各9克炒枳殼9克制大黃9克姜半夏12克a劑。一58一11月1日 (M診):服葯後得暢汗,大便亦暢通,已不怕冷,口乾亦減,痰巳減少,尚覺鼻干,右頸部有腫脹感。除邪務盡,仍以原法,方葯如下:柴胡4.5克葛根9克黃芩9克焦山梔9克淡豆豉9克制大黃9克赤白芍各9克炒枳殼9克姜半夏9克魚腥草30克杏仁9克夏枯草9克生甘草3克11月14日 (三診):外邪已解,低熱已不復作。……隨訪病人此後低熱不再發作,逐漸恢復健康,並上班工作。 (金壽山主治,吳傑等整理:高熱、低熱,《新中醫))227,1979) 例=郭xx,女,40歲。初診日期:1973年6月17日。患者3年來下午低燒,常達37.7℃~37.8℃,每到夜間兩腿發麻,精神萎頓不振,經檢查原因未明,久治無效。脈細而稍數,左關稍弦,舌無苔略紅。辨證:陰虛肝旺。治法:滋陰調肝。方葯:生地黃24克山萸肉12克懷山葯12克丹皮12克澤瀉9克茯苓9克柴胡9克五味子6克白芍9克紫肉桂6克6月26日復診:低燒已下降到37C,囑再服前方10餘劑,以鞏固療效。巛岳美中醫案集》) 例三龔丶X,男,58歲。初診日期:1965年3月5日。低燒兩年余,手足心熱,午後熱甚,體溫偏高,常自汗—59——出,頭暈,周身酸困,咳嗽,二便正常,脈遲,舌淡苔薄白。辨證;氣液不足。治法:益氣養陰。方葯:浮小麥12克炙甘草6克大棗(切)5枚黃芪12克北五味(打)3克天門冬9克地骨皮6克枸杞子6克3月9日 (二診):葯後低燒巳退,汗出減少,頭暈,咳嗽亦減,但晚間手足仍發熱,二便正常,脈舌正常,停葯觀察。3月12日 (三診):停葯兩天又發低燒,宗原方再服5劑。3月20日 (四診):葯後偶有低燒,近幾天腸胃欠佳,有時半夜腹痛,大便偏稀,飯後微噫氣,腸微鳴,脈沉細,舌正無苔,屬脾氣虛弱。治宜益氣緩肝。方葯:黨參6克炒白術4石克雲苓3克炙甘草1.5克陳皮2.4克木瓜3克炒小麥9克五味子(打)3克大棗(切)3枚4月2日 (五診):低燒已去,食慾好轉,原方繼服5劑,諸證悉平。(《蒲輔周醫療經驗》) 【按】低熱是常見的證候之一,可見干多種病證。UI其難以通過檢查而明確診斷,故西醫往往冠以「低燒待查」。中醫認為部分患者系因外感邪熱失於汗解,以致余熱纏擾所致。外感發熱,若邪在肌表,洽之得法,可以一汗而解。洽法獲效之關鍵在干辨證是否確切,方治是否恰當,若一見發熱即用清熱解毒之劑,不合病機則造成誤治。 例一金氏認為:「對於失汗之熱已非一般解表葯所能治,必須用柴胡、葛根解肌透表,仍能使之汗解」。本例證見鼻干而塞,口乾便結,說明熱象較著。外感寒邪失於汗解,化熱入里,治以清熱祛邪之法,表裡雙解,服葯後得暢汗,大便已通,表裡得解,郁熱自退。 例二證屬陰虛肝旺,以滋陰調肝為主,妙用肉桂引火歸原,久虛低熱得以平息。蒲氏認為引起低燒的原因很多,「外感熱病治療失當,將息失宜,或體質素虛,往往導致低燒。」其他又如中氣不足、肝脾不和、陰分虧虛,以及氣虛、血虛,均可以引起內傷低熱。在治法上,他認為苦寒葯不宜多用,過用苦寒不僅傷脾敗胃,亦易化燥傷陰。內傷低熱,脾胃已弱,葯量宜輕,寧可再劑,不可重劑。否則易傷中氣,反使症情加重。 例三,證屬氣陰不足。方用甘麥大棗湯加黃芪,亦屬甘溫除熱之法;另加生津增液之品,以益氣養陰除熱。實屬組方嚴謹,遣葯得當。

❼ 下肢發熱中醫如何治療

中醫認為這是陰虛而火旺的原因,可以服用中成葯知柏地黃丸進行治療.睡前多喝溫水.注意運動.

❽ 中醫對發燒是怎麼解釋的

你好,中醫是對於發燒或者說發熱主要分為外感導致發熱和內傷雜病導致發熱。如外感和內傷雜病導致氣機失調,陰陽不平衡如陰虛陽亢則都可以導致發燒或者說發熱。

❾ 中醫有哪些退熱方法呢

感冒是分類型的,
症狀不同,
治療方法不一樣,同樣,退熱方法也不一樣。具體說來,有以下幾種。
辛溫解表退熱此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發汗退熱,即服用辛溫的葯物達到退熱的目的。這種退熱法適用於那些外感風寒的患者,外感風寒其實包括很多不同的症狀,這里以兩類常見症狀來說明,一類如頭痛、怕風、怕冷、發熱、咽喉腫痛、干嘔、不時出汗。一類如頭痛、身痛、多喘、怕冷、發熱,但不出汗等。針對第一類症狀常用的退熱法是桂枝湯(方含桂枝、芍葯、甘草、生薑、大棗),根據具體情況在此基礎上對葯物進行加減。其服用方法也有講究,喝過湯葯後停一會兒,多喝熱稀粥,用谷類的力量滋養脾胃、加強葯力,不僅容易出汗,而且不易反復。同時,要禁食生冷黏膩、酒肉等。後一類常用的退熱法是麻黃湯(方含麻黃、桂枝、杏仁、甘草),此葯的發汗力量較大。
辛涼解表退熱適用於外感風熱的的患者,主要症狀包括發熱、有汗、頭痛、口渴、咽喉腫痛、咳嗽、不怕冷、怕熱等,常用辛涼解表葯,如薄荷、牛蒡子、桑葉、菊花等,代表方如桑菊飲、銀翹散等,需根據不同的症狀選用。它是在病初起時用辛涼發散葯使熱外透,從而達到退熱作用。
瀉下退熱顧名思義,患者大便不通、腹脹胃滿、腹痛、按之發硬,實熱積滯在內。這時需要用通腑瀉下的葯物將積滯由大便排到體外,來達到退熱的目的。一些消化不良的幼兒也常容易因食積感冒,症狀有便秘、手足心熱、口臭有異味等,常以消食導滯為主,食積解了,熱自然就退了。
寒涼葯退熱還有一種高熱不退、昏迷亂語、身上有出血斑點的發熱,說明熱邪侵犯人體已到較為嚴重的程度。這時宜採用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退熱方法,代表方劑是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
針灸退熱在患者高熱不退時可採用針刺曲池、大椎兩個穴位,然後用罐拔出血,從而達到退熱目的。也可在曲池穴注射退熱針劑,多用於實熱證。
和解退熱法還有一種感寒發熱的類型,也就是發熱、怕冷在患者身上同時發作,高熱不退,中醫認為它的病因多為半表半里。這時既不可發汗,也不可瀉下,而要采要用調和的方法解除熱邪,同時調和肝脾與腸胃,因此稱為和解退熱法。代表方劑是小柴胡湯。

❿ 中醫如何治療小兒高熱驚厥

高熱驚厥屬於中醫的「急驚風」范疇。中醫認為,小兒高熱驚厥的發生是由於感受外邪,入里化熱,熱極生風所致。中醫治療小兒高熱驚厥採用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原則。在驚厥發作之時,急予針刺人中、湧泉等穴位,以盡快控制抽搐,然後再行中葯治療

小兒高熱驚厥發作之時,熱勢較高,四肢抽搐,兩目直視。大約持續 3 ~ 5 分鍾後一般能夠緩解。抽搐緩解後,患兒發熱仍很高, 這時如不積極退熱,可能還會再次發生驚厥。在這種情況下,中醫治療應採用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的方法。中葯可選用羚羊角、生石膏、鉤藤、菊花、生地、桑葉、寒水石、黃芩、鬱金等。也可以選用牛黃鎮驚丸、救急散、小兒牛黃散等中成葯。還可以用羚羊角粉沖服。

小兒高熱驚厥緩解後,發熱漸退,病情平穩之後,中醫應根據患兒所患疾病,臨床主要證候特點,進行辨證治療。如果是因為一般感染性疾病導致的驚厥,中葯治療應側重清熱解毒。如果是某種傳染病導致的驚厥,中葯應針對不同的傳染病進行治療。在治療原發病的同時,中葯應加用平肝熄風之品,如鉤藤、生牡蠣、僵蠶、地龍、全蠍、蟬蛻等,這樣可使肝風平熄,陰陽平衡,避免驚厥再度發作。

有的孩子高熱驚厥反復發作,這是因為驚厥緩解後臟腑功能沒有得到調理,或者余邪仍然存在。因此,提醒家長們注意,孩子高熱驚厥以後應該用中葯進一步調理,以防驚厥反復發作。

閱讀全文

與高熱中醫治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博動物醫院在線電話 瀏覽:380
臨淄愛佳寵物醫院 瀏覽:582
蘇泊爾養生壺怎麼樣打開 瀏覽:104
肝轉移的治療方法 瀏覽:845
養生壺如何做現磨咖啡 瀏覽:787
中醫治療失眠能根治嗎 瀏覽:391
望京附近看婦科好的醫院 瀏覽:773
治療葯物依賴的醫院 瀏覽:100
閔行區中醫院地址 瀏覽:543
治療頑固性失眠的葯物 瀏覽:489
石龍人民醫院體檢 瀏覽:507
盛京醫院婦科哪個醫生好 瀏覽:613
甘肅省人民醫院燒傷科 瀏覽:724
老年痴呆嚴重送康復醫院好嗎 瀏覽:185
治療糖尿病陽痿的中葯方 瀏覽:565
汕頭潮陽哪裡有寵物醫院 瀏覽:984
醫院婦科治療儀 瀏覽:758
興義博愛醫院婦科 瀏覽:749
湖北武漢兒童醫院電話 瀏覽:190
最好的傳染病醫院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