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醫中葯 > 中醫治療慢性丹毒理療

中醫治療慢性丹毒理療

發布時間:2021-03-08 08:05:50

A. 如何治療丹毒的中醫方法

丹毒 俗稱「流火」,是皮膚和網狀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其發病是因溶血性鏈球菌通過皮膚、粘膜的細小傷口處侵犯皮膚和粘膜網狀淋巴管而引起的。丹毒好發於下肢和面部,蔓延很快,很少有組織壞死,有反復發作的傾向。局部表現為片狀紅疹,顏色鮮紅,中間較淡,邊緣清楚並稍隆起。手指按壓可使紅色消退,手指離開後,紅色可迅速恢復。紅腫向四周蔓延時,中央的紅色消退、脫屑,顏色轉為棕黃。足癬或絲蟲感染可引起下肢丹毒的反復發作。有時可引起皮下淋巴管阻塞、增生而形成橡皮腿。並可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 建議中醫中葯外敷治療。 邱醫 堂---活血生肌膏內加生 肌丹 帖敷可以活血化瘀、提毒外出、祛腐生肌、清熱解毒;清除壞死組織,殺菌消炎。迅速改善創面周圍組織的微循環,增快局部血流,促進殘存上皮細胞組織快速生長。對疔,癰.疽,癤,丹毒,蜂窩織炎,各種化膿潰爛等疾病療效奇特,不打針不吃葯不手術其療效高、無副作用。
希望採納

B. 丹毒偏方能不能治療

丹毒是皮膚及其網狀淋巴管的急性炎症。丹毒好發於下肢和面部,致病菌為β-溶血性鏈球菌,通過皮膚、粘膜的破損或從足癬處入侵,發病急,蔓延快,但很少有組織壞死或化膿。足癬或血絲蟲感染可引起下肢丹毒的反復發作,有時並可導致淋巴水腫,甚至發展為橡皮腿。中醫認為丹毒發病均與火毒密切相關,可由風濕熱邪化火而致。
本病多經2~5天的潛伏期後,突然急性發病,伴有高燒、寒戰、頭痛及嘔吐等全身症狀。初起的皮疹為一個有灼熱感的紅斑,迅速向周圍蔓延成為一片紅色損害。局部紅、熱、腫有觸痛。表面緊張而有光澤,輪廓鮮明可分,嚴重時患部可發生水皰和大皰,甚至發生壞疽,皮膚由發紅變成暗紅及青黑色,以後皮膚組織壞死脫落,露出皮下組織;敗血病可使病人短期內死亡。復發性丹毒是一種慢性丹毒。是在原發損害部位上,每隔幾天、幾周或幾月甚至幾年再發一次。再發的症狀較一般丹毒為輕,每次發作時,患部稍微紅腫、病人輕度發熱和周身不適,往往在數日以後自然痊癒。復發性丹毒的好發部位是下肢,其次為面部,反復發作後,患處組織往往肥厚成為慢性淋巴水腫。雖然嬰兒也可發生丹毒(臍感染),但一般說來,青春期後發病率為高,在20~60歲之間有幾個高峰,70歲以後發病較少。
血常規檢查:白細胞增多。血沉加快,抗鏈球菌溶血素O增高。
【方一】拔毒消腫膏【來源】路西明,王淑英,王學廷。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8,18(5):43。
【組成】青黛300克,冰片100克,珍珠30克(研末過120目篩),優質香油3000克,紅丹1600克(烘乾,過120目篩)
【功用】清熱解毒,祛瘀消腫。
【主治】丹毒。
【用法】將香油放入鐵鍋中加熱,放入紅丹不停攪拌,使其在油中充分化合,待熬至泡沫消退,滴水成珠(約2~3小時),繼而將上述3味中葯放入鍋中攪拌均勻,趁熱將鍋中葯膏緩慢倒入盛冷水的瓷盆內,待葯膏冷卻後棄上冷水,放置15天即可使用,用時將葯膏攤在直徑10~15厘米的圓形白布上,每張重8~10克,外敷時把葯膏適度加熱熔化,覆蓋創面,4天換葯1次。
【方解】拔毒消腫膏中青黛、冰片、珍珠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其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等作用。
【方二】蒼術膏【來源】中醫雜志,1988,29(8):26。
【組成】蒼術1000克,蜂蜜250克【功用】健脾化濕。
【主治】慢性丹毒及預防反復發作之慢性丹毒。
【用法】先將蒼術煎煮取汁,濃縮成稠膏,再加蜂蜜調勻,日服1次,每次1匙,開水沖服。
【按】須待丹毒急性期紅腫消退進入慢性期後,方可服蒼術膏。蒼術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芳香燥烈,內可化濕濁之郁,外能散風濕之邪,故能燥濕健脾,祛風除濕。
【方三】浮萍酊【來源】民間。
【組成】浮萍適量。
【功用】清熱利濕,消炎散瘀。
【主治】丹毒。
【用法】將浮萍洗凈,以75%乙醇浸泡20分鍾,取出待干後放入消毒容器內加適量生理鹽水浸泡10分鍾,其後置缽內研磨成泥漿,裝入消毒大口瓶中,密封備用。用時以紗布1塊,塗上浮萍泥貼患處,每日換葯1次。
【按】浮萍辛寒,歸肺經。功能宣散風熱,透疹,利尿,有托毒外出之功效。
【方四】二石散【來源】民間。
【組成】生石膏100克,寒水石30克,桐油適量【功用】清熱解毒,涼血消炎。
【主治】丹毒。
【用法】石膏、寒水石研細末,加桐油調勻備用。每日1~2次塗擦患處。
【按】桐油味甘辛寒,有毒,具有較強的活血、化瘀和收斂作用,外用治疥癬、燙火傷、凍瘡皸裂等。寒水石辛咸寒,可清熱瀉火,多用於丹毒。【方五】四黃散【來源】《中醫外科學》【組成】黃芩、黃連、黃柏、大黃各90克【功用】清熱解毒。
【主治】丹毒。
【用法】共研細末,蜜水調敷。
【方解】四者均苦寒,可清熱解毒瀉火;大黃還可涼血活血。
【方六】紫草油【來源】福建中醫葯,1985,16(5):25。
【組成】紫草30克,黃連3克,冰片0.3克,茶油500毫升【功用】清熱涼血,消炎殺蟲。
【主治】面部丹毒。
【用法】前3味共研細末,茶油調勻外敷,每日2~3次。
【方解】紫草甘寒,可涼血活血,解毒透疹;黃連苦寒,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按】茶油外用能消紅、退腫,民間常外用野山茶油治療燙傷、燒傷、疥瘡、皮炎等。
【方七】木鱉子膏【來源】浙江中醫雜志,1983,18(1):39。
【組成】木鱉子適量【功用】清熱瀉火,散結消腫,解毒。
【主治】下肢丹毒。
【方解】苦、微甘,涼;有毒。歸肝、脾、胃經。散結消腫,攻毒療瘡。用於瘡瘍腫毒,乳癰,瘰癘,痔漏,干癬,禿瘡。
【用法】研末,醋適量調勻外敷,每日3次。
【按】治療期間忌辛辣,魚腥,宜清淡飲食。
【方八】馬黛洗劑【來源】民間。
【組成】馬齒莧30克,青黛30克【功用】清熱解毒,涼血化瘀。
【主治】丹毒初起。
【用法】煎湯洗患處,每日2~3次。
【按】青黛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外用消各種無名腫毒等。馬齒莧性寒,味酸。可清熱,解毒,止痢。
【方九】蜈蠍散【來源】《效方拾萃》【組成】蜈蚣、全蠍、冰片、樟腦各等份【功用】祛風涼血,清熱解毒。
【主治】丹毒。
【用法】蜈蚣、全蠍瓦上焙酥,加冰片、樟腦,共研細末,裝入瓶內備用。用時取細末2~3克,用麻油適量調成稀糊狀,患處皮膚經淡鹽水洗凈後,外敷本散,再用紗布蓋好,每日換1次。
【按】蜈蚣咸、辛,溫。有毒。歸肝、脾、肺經。可敗毒抗癌、息風解痙、退炎治瘡。樟腦辛溫,外用治疥、癬、齲齒作痛。
【方十】芙蓉膏【來源】《趙炳南臨床經驗集》【組成】黃柏、黃芩、黃連、芙蓉葉、澤蘭葉、大黃各250克【功用】清熱解毒,活血消腫。
【主治】丹毒(火丹),蜂窩織炎,癤、癰、乳腺炎初起等。
【用法】以上共研細面,過篩,用凡士林調成20%軟膏。外敷患處。
【按】芙蓉葉與花的功用相似,一般常作外用,能消腫定痛,適用於熱癤、疔瘡、癰腫等。澤蘭葉可活血化瘀,通經利尿,健胃舒氣。
【方十一】消瘀膏【來源】中醫葯學報,1990,3:21。
【組成】梔子50克,木瓜100克,大黃250克,蒲公英100克,黃柏150克,姜黃100克【功用】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主治】術後丹毒,軟組織損傷,未破潰之腫瘍。
【方解】梔子苦,寒。歸心、肺、三焦經。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木瓜性溫,味酸。可平肝舒筋,祛濕和胃。大黃苦寒,可清熱涼血活血。蒲公英苦甘寒,可清熱解毒,消癰散結。姜黃辛苦,溫。可破血,行氣,通經,止痛。
【用法】將上葯研磨為細末,過篩去渣,用適量蜂蜜和水(蜂蜜、水比例為2:1)將葯粉調勻成膏,裝瓶備用。使用時把本膏均勻地攤塗在丹毒紅腫部位,稍超出紅腫邊緣,厚度為2毫米即可,再用敷料蓋其上,1日或2日換葯一次。
【按語】此葯劇毒,不可內服。局部外用可有輕度癢感,或微熱感,但無其他不良反應。搗膏時不可使用鐵器。

C. 怎樣用葯浴治療丹毒

鏈球菌侵犯皮膚或黏膜內而引起網狀淋巴管的急性炎症稱為丹毒,因其皮色如塗丹之狀而名。由於發病部位不同而名稱各異,如發於面部的稱「抱頭火丹」,發於下肢的稱「流火」,發於胸腹部的稱「內發丹毒」,新生兒丹毒則名「赤游丹」。一般好發於面部和小腿。臨床上初起先有怕冷發熱,頭痛骨節酸痛,食慾不振,便秘溲赤,苔薄。局部先為小片紅斑,迅速蔓延成鮮紅色一片,稍高出皮膚表面,邊界清楚,按壓紅色稍退,放手後立即恢復,紅腫處可伴發出血點或水皰,偶有結毒化膿或皮膚壞死。在患部附近的淋巴結可發生腫大。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多由火邪侵犯,血分有熱,郁於皮膚而發。
方一【組成】升麻60克,漏蘆、黃芩各90克,梔子30克,芒硝50克。
【用法】先將升麻、漏蘆、黃芩、梔子研為粗末,每次取葯末15克,以水1 000毫升,煎煮至600毫升,去渣後加入芒硝6克,攪勻,以紗布蘸葯液洗患處。每日2次,每次洗浴20分鍾。
【功用】清熱涼血,解毒消腫。
【適應證】丹毒。
【說明】升麻能發散風熱,解毒透疹,配伍漏蘆、黃芩、梔子則清熱涼血解毒,芒硝軟堅消腫。
方二【組成】大青葉30克,生地黃10克,升麻、生石膏、黃芩、犀角屑(水牛角代)、自蘞、梔子仁、大黃各15克。
【用法】上葯共研細末,每用15克,加水2 000毫升,竹瀝50毫升,同煎至1 500毫升,去渣,以紗布蘸葯液洗患處。每日2次,每次20~30分鍾。
【功用】清熱涼血,解毒消腫。
【適應證】丹毒重症。
【說明】大青葉,瀉肝火,涼血解毒,能治小兒疳熱、丹毒。配伍生地黃等葯,其效更強。
方三【組成】大蒜200克。
【用法】將大蒜煮水半桶,放入木桶中,將患肢趁熱先熏(外蓋棉被)後溫洗。每晚熏洗1次,每次20~30分鍾。
【功用】解毒燥濕,通經活絡。
【適應證】下肢復發性丹毒。
【說明】大蒜能解毒、消炎、殺蟲。葯理學研究也表明,大蒜所含的揮發性物質對多種病菌有強烈的殺滅作用。
方四【組成】黃連30克,黃芩、黃柏、大黃各90克。
【用法】上葯加水1 000毫升,煮沸濃縮至500毫升,涼後濕敷和清洗患處。每日2次,每次30分鍾。
【功用】清熱解毒,燥濕消腫。
【適應證】丹毒。
【說明】黃連瀉心火,兼瀉中焦之火;黃芩清肺熱,瀉上焦之火;黃柏瀉下焦之火,大黃通瀉三焦之火,導熱下行,以達清熱解毒之功。
方五【組成】鮮烏桕葉、鮮樟樹葉、松針各65克,生薑30克。
【用法】將上葯切碎煎湯,每晚熏洗1次。
【功用】解毒燥濕,通經活絡。
【適應證】丹毒已成大腳風者。
【說明】烏桕葉性味苦微溫,功能燥濕活血,樟樹葉、松針均有祛風燥濕殺蟲之功。生薑具有較強的殺菌消炎作用。諸葯合用,共達解毒燥濕,通經活絡之功。
方六【組成】鮮野菊花葉、鮮蒲公英、鮮地丁草各適量。
【用法】將上葯水煎10分鍾,取汁淋洗患處。每次30分鍾,每日2次。
【功用】清熱解毒。
【適應證】丹毒。
【說明】野菊花葉有疏風清熱,消腫解毒之功,蒲公英為外科治丹毒的要葯,地丁草亦有解毒作用。
方七【組成】馬齒莧100克(鮮馬齒莧500克)。
【用法】將馬齒莧清水洗凈後,加水2 000毫升,煎煮20分鍾(鮮葯煮10分鍾),過濾去渣。然後用干凈紗布蘸葯水擦洗患處。每次20~40分鍾,每日2或3次。
【功用】清熱解毒。
【適應證】各型丹毒。
【說明】馬齒莧性味酸寒,功能清熱解毒,散血消腫。葯理研究也表明,本品確有良好的消炎滅菌作用。
方八【組成】蒼術、黃柏各20克,板藍根50克。
【用法】將上葯煎湯取汁,洗患處。每次20分鍾,每日3次。
【功用】清熱燥濕,解毒。
【適應證】下肢丹毒。
【說明】方中蒼術、黃柏清熱燥濕,板藍根性味苦寒,能涼血,可用治熱毒斑疹、丹毒等。
方九【組成】紫草、防風、紫荊皮各25克,升麻、赤芍各50克,貫眾10克,當歸、白芷各100克。
【用法】將上葯煎湯取汁,擦洗患處。每日2次,5~10日為1個療程。
【功用】解毒燥濕,通經活絡。
【適應證】慢性丹毒。
【說明】紫草功能清熱解毒,活血涼血,故歷代醫家均將其用作治療痘疹之要葯,有良好的抗菌消炎作用。
方十【組成】防風、荊芥穗、黃柏、苦參各30克,蚤休、大青葉各20克。
【用法】上葯加清水半面盆,煮沸5分鍾,將葯液倒入面盆內,待溫時用毛巾蘸葯水擦洗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洗15~30分鍾。
【功用】清熱瀉火,利濕解毒。
【適應證】小兒丹毒。
【說明】方中防風、荊芥穗疏風散邪,透毒外出,是為主葯;輔以黃柏、苦參清熱燥濕,大青葉清瀉火毒,蚤休功能解毒療瘡。
方十一【組成】黑大豆適量。
【用法】大豆濃煎取汁,外洗患處。
【功用】祛風活血解毒。
【適應證】小兒丹毒。
【說明】大豆性味甘平,具有祛風活血解毒之功。生吃能解毒,外敷能散癰腫。本方以其煎汁塗洗患處,祛風解毒,活血消腫,而達治療目的。
方十二【組成】生麻油適量。
【用法】上物外洗患處。
【功用】解毒止痛。
【適應證】小兒丹毒。
【說明】麻油即芝麻油,能解熱毒,生用,有潤燥、解毒、止痛、消腫之功。用其敷於患處,能清熱解毒而消腫止痛,使局部紅腫熱痛之症因此而消。
方十三【組成】生蔥汁適量。
【用法】取蔥汁外洗患處。
【功用】散瘀解毒。
【適應證】火焰丹毒從頭起者。
【說明】蔥汁功能散瘀解毒,葯理學研究表明,蔥對多種致病菌有抑製作用。

D. 慢性丹毒怎麼治療

是不是就像火癤子,一個大膿包,上邊頂個白大尖,破了之後從白尖的地方往專外竄膿水,是嗎?如果屬是那樣的話,就到醫院外科,做一個小手術,從那個尖裡面還有一個更尖的且特別硬的小包,再把它剌破了,把裡面的膿水清理干凈,用消毒水洗一洗,在縫合好,用不了幾天就會好的,祝你早日康復,病友;

E. 丹毒的中醫治療

中醫有好的葯方: 丹毒的辨證分析 丹毒的發生,是由於火邪侵犯,血分有熱,郁於肌膚而致; 或由於皮膚粘膜破損,邪毒乘隙侵襲而發.而發於頭面部者, 多兼有風熱;發於脅下腰胯部者,多兼有肝火;發於下肢者, 多兼挾濕熱.本病主要治療方法是清熱涼血解毒,並宜結合外治法. 丹毒的辨證論治 風熱火毒型 【證見】 皮疹發生於頭面部,伴有惡寒或寒戰,高熱,頭痛,全身不適, 惡心嘔吐,納呆,口渴,咽干,小便黃赤,大便干結.舌質紅, 苔薄黃,脈浮數或洪數. 【治法】 清熱涼血解毒,佐以祛風. 【方葯】 1.主方普濟消毒飲(李東垣方,錄自《醫方集解》)加減 處方:黃芩,牛蒡子,柴胡,玄參,牡丹皮各12克,黃連,桔梗, 升麻各9克,連翹,板藍根各15克,水牛角30克(先煎), 生甘草5克,薄荷5克(後下).水煎服,每日1劑. 2.中成葯 (1)牛黃解毒片,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2)清開靈口服液,口服,每次1支(10毫升),每日3次, 溫開水送服. (3)雙黃連注射液,每次3.6克,加入5% 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 肝膽火盛型 【證見】 皮疹發生於脅下腰胯部,成大片狀.伴有發熱,惡寒,口苦,咽干, 目赤,胸脅部疼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或黃膩, 脈弦數或弦滑數. 【治法】 瀉肝火,利濕熱. 【方葯】 1.主方龍膽瀉肝湯(李東垣方,錄自《古今醫方集成》)加減 處方:龍膽草,柴胡,梔子,黃芩,澤瀉,木通,牡丹皮各12克, 車前子15克,生地黃25克,生甘草5克,水牛角30克(先煎) ,生大黃12克(後下).水煎服,每日l劑. 2.中成葯 (1)龍膽瀉肝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2)雙黃連注射液,每次3.6克,加入5% 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 (3)龍膽瀉肝顆粒,口服,每次1—2包(4—8克), 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火毒挾濕型 【證見】 皮疹發生於小腿,足背部,或並見水皰,大皰.伴有惡寒,發熱, 疲倦乏力,頭痛,納呆.舌質紅,苔黃膩,脈濡數. 【治法】 清熱利濕解毒. 【方葯】 1.主方萆薢滲濕湯(高秉鈞《瘍科心得集》)加減 處方:萆薜,防己,木瓜,金銀花,連翹各15克,牡丹皮, 牛膝各12克,薏苡仁,土茯苓各30克,水牛角30克(先煎). 水煎服,每日1劑. 2.中成葯雙黃連注射液,每次3.6克,加入5% 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 熱毒內陷型 【證見】 病勢急驟,除有皮疹之表現外(以發於頭面部者較易發生邪毒內攻) ,並見寒戰,高熱,煩躁,神昏,譫語.舌質紅絳,苔黃或黃糙, 脈洪數或弦滑數或沉而數. 【治法】 瀉火解毒,清熱涼血. 【方葯】 1.主方清瘟敗毒飲(余師愚《疫疹一得》)加減 處方:水牛角60克(先煎),生地黃,金銀花各30克, 生石膏30克(先煎),赤芍,連翹各15克,黃芩,玄參, 梔子各12克,牡丹皮,知母各9克,黃連,生甘草各6克. 水煎服,每日1—2劑. 2.中成葯 (1)紫雪丹或新雪丹,口服,每次1~2瓶,每日2~3次, 溫開水送服. (2)清開靈注射液,每次20毫升,加入5% 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 濕熱夾瘀型 【證見】 皮疹反復發作,或形成象皮腫者,伴時有發熱,疲倦乏力, 肢體沉重,納呆.舌質黯紅,或有瘀斑,舌苔黃膩,脈濡數或澀. 【治法】 清熱利濕,化瘀通絡. 【方葯】 1.主方萆薢滲濕湯(高秉鈞《瘍科心得集》)加減 處方:萆薜,澤瀉,木瓜,忍冬藤,絲瓜絡,赤芍各15克, 牡丹皮,通草,防己,蒼術各12克,生薏苡仁30克, 滑石20克.水煎服,每日1劑. 堅腫難消者,酌加穿山甲,皂角刺各12克,乳香,沒葯各9克等. 2.中成葯 (1)復方丹參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適用於慢性復發性丹毒非急性發作. (2)復方丹參注射液,每次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 靜脈滴注,每日1次,10—15日為1個療程. 3.單方驗方 (1)蒼術膏(《朱仁康臨床經驗集》):蒼術1 000克,加水連熬3次,取汁,慢火煎成濃膏,加蜂蜜250克, 調和成膏.每次服1匙,每日2次,溫開水沖化服. 適用於慢性復發性丹毒非急性發作. (2)蒼術防己澤瀉升麻丸(顧伯康《中醫外科學》). 處方:蒼術,防己,澤瀉各60克,升麻30克,共研細末, 水泛為丸.每次9克,每日2次,飯前用溫開水送服. 適用於大腳風(即已形成象皮腿)者,可常服. 丹毒的外治法 *可選用雙柏散,金黃散或玉露散,以水,蜜調製冷敷,每日1~ 2次.也可用新鮮草葯,如馬齒莧,仙人掌,芙蓉葉,野菊花葉, 紫花地丁,蒲公英等,選l~2種搗爛外敷. *大腳風(即已形成象皮腿)者,可用鮮烏桕葉,鮮樟樹葉, 松針各60克,生薑30克,切碎水煎,每晚熏洗1次.

記得採納啊

F. 中醫里怎樣利於食療治療外科系統疾病丹毒的

丹毒是一種常見的皮膚傳染病,春秋兩季易於發生。中醫認為:由於血分有熱,腠理不固,風溫之邪乘虛襲入,遊行於筋脈肌腠之間,而流走者為「流火」。凡皮肉中忽然有赤如丹砂,成片成塊,大者超過手掌,小者如雞冠錢幣者名為「丹毒」。丹毒之發於顏面者,即為「大頭瘟」。嬰兒純陽之體,兼挾胎熱,發生丹毒時,遊走更速,即稱「赤游丹」。
[飲食原則]1.卧床休息,充分飲水。
2.宜進半流質飲食。
3.多吃新鮮蔬菜及菜湯之類,如菊花腦湯、枸杞頭、馬蘭頭湯等,有清熱解毒作用。
4.忌食牛、羊、母豬肉和豬頭肉、魚、蟹等食物。因為這些食品,可以促使流走,稱之走黃,蔓延發展後病情更為嚴重忌食溫熱、辛辣之品,如辣椒、胡椒粉之類,食之等於「火上加油」。
[食療驗方]1.烏龍膏:陳小麥愈久愈好,研粉,以鍋炒之,初炒如餳,久炒則干,成黃黑色,冷定研末,陳米醋調成糊,熬如黑漆,以瓷罐收之。塗在丹毒部位,有較好療效。
2.陳小粉:取小麥(最好是陳小麥)1000克,食醋適量。製法:取小麥1000克,加水1500毫升,浸泡3天,搗爛,置紗布中絞汁。將汁靜置沉澱,倒去上清液,讓沉澱物曬干,用文火炒,不斷攪動至焦黃色為度,一取出研細,裝瓶備用。用法:取末適量加食醋調成糊膏狀,外敷患處,敷葯范圍要大於病灶,未破潰者敷患處,已破潰者敷四周,中間留下破潰處排膿,每日敷1~2次。本方除治療丹毒外,對疔瘡、癰疽、蜂窩織炎等均有良效。
3.赤小豆雞蛋清(外敷):赤小豆50克,雞蛋3個。製法:將赤小豆磨成粉末,加入雞蛋清內調勻後敷患處。有消腫止痛功效。
4.油菜:油菜莖、葉:治風游丹腫。將適量新鮮油菜洗凈搗爛敷丹毒處。每日更換2~3次。另外,取油菜適量,用涼開水洗凈後搗爛,置紗布中絞汁,略加溫,每次服30毫升,每月2~3次,3~5日為1療程。「思邈曰:貞觀七年三月,予在內江縣飲多,至夜覺四體骨肉疼痛。至曉頭痛,額角起丹如彈丸,腫痛。至午通腫,目不能開。經日幾斃。予思本草芸苔治風游丹腫,遂取葉搗敷,隨手即消……。」油菜籽:治赤游丹,蔣月華,2歲,病情嚴重,經送醫院治療無效,其醫診為赤游丹,即用油菜籽一盞研末,麻油調塗患處,病即減,數次痊癒。
5.新鮮白菜幫、綠豆芽菜、馬齒莧,洗凈後搗爛,外敷患處,每天1~2次。
6.活泥鰍滑液糖漿:活泥鰍若干條,白糖適量。將泥鰍放清水中令其在遊行中自行洗滌。取出置盆中,投入白糖攪拌10分鍾後,白糖即溶解於泥鰍體表分泌的黏液中,稱「滑液糖漿」。取此糖漿敷患處,幹了再塗,直至痊癒為度。
7.蕎麥:蕎麥細粉,調醋外敷丹毒處,早晚更換,治小兒丹毒、熱癤。
8.馬蘭膏:據《中國醫學大辭典》記:「馬蘭膏,功用治小兒紅赤游風丹毒,並治大人丹毒。」方法:馬蘭不拘多少,無葉取根,清水洗去泥,搗絞取汁,外搽,干則再搽。作者經驗,用馬蘭外敷,外搽外,也可同時飲用馬蘭鮮汁,每次30毫升,日服3次。或生拌馬蘭頭,不拘時,不拘量,時時食之。有清熱解毒作用。
9.地耳:以鮮地耳研汁塗丹毒處。干則再塗(若有潰爛瘡口處勿用)。地耳,生於原野濕地,狀如木耳,又稱地踏菰。春夏遇雨即生,雨過要及時采之,有清熱解毒作用。
10.海蟄皮:治流火。海蟄皮薄者貼上,燥則易之。
11.羊脂:治赤流腫丹毒。以羊脂煎了,摩之。得青羊脂最良。
12.蚯蚓紅糖水:治丹毒,紅安縣棗林鄉衛生所用蚯蚓與紅糖治療丹毒11例,一般經用葯後3~5天即痊癒。取韭菜園地的紅色蚯蚓若干條,水洗凈後,加入適量紅糖,攪拌待化水後即成。用法:先用金銀花煎水洗患處,再用消毒棉球蘸上述葯液,塗擦患處,每日塗2~3次,不需敷料包紮。
13.泥鰍:泥鰍搗爛後敷患處。一位老人66歲,顏面丹毒,高熱疼痛,貼此,1夜痛止,紅腫消退,2日痊癒。又一小兒接種牛痘,感染鏈球菌並發丹毒,患部紅腫擴大,越過肩頭,浸入乳部,高燒,神昏,病勢危急,用此貼布5晝夜,換葯4~5次,5日而愈。
14.泥鰍涎:治流火。外用泥鰍涎敷患處。
15.百合:治火丹。蔣寅嘮,患火丹,兩臂紅腫而痛,諸葯不效。後用百合研細末,白糖共搗爛敷之即愈。
16.綠豆粥:粳米100克,綠豆10克。綠豆先以溫水浸泡2小時,粳米加水後和綠豆同煮,豆爛米花湯稠時即可。每日可服2~3次。
17.油菜粥:鮮油菜葉50~100克,粳米100克。先以粳米加水如常法煮粥,將熟時放入油菜,加細鹽少許,煮熟菜爛即可。每日早晚,溫熱頓服。
18.絲瓜粥:鮮絲瓜一條,大米50克,或絲瓜藤汁50毫升,白糖適量。方法1:大米加水如常法煮粥,半熟時放入鮮絲瓜(洗凈切成粗段),候粥熟時去絲瓜,再加糖調勻即可食用。方法2:大米加水如常法煮粥熟後,加入絲瓜藤汁調食。取絲瓜藤汁的方法:將絲瓜藤離根3~4尺處剪斷,遠根的下端插入瓶中,即可見鮮汁滴入瓶內,一天約有500毫升。保存備用。

G. 丹毒中醫療法

丹毒一症,古已有之。《素問-至真要大論》稱為「」。清代顧世澄著《瘍醫大回全》始有流答火之名,「流火,兩腳紅腫光亮,其熱如火者是。」本病中西醫同名。中醫認為本病主要因血分有熱,火毒侵襲,郁於肌膚而發,或由於皮膚粘膜破損,毒邪乘隙侵入而成。故《聖濟總錄》說:「熱毒之氣,暴發於皮膚間,不得外泄,則蓄熱為丹毒。」本病西醫認為是β-溶血性鏈球菌從皮膚,黏膜微小破損處侵犯皮內網狀淋巴管引起淋巴結炎而發病。
本病的發生內為正虛濕熱瘀滯經絡,外為毒邪侵襲血分郁熱,熱毒與濕邪相搏於肌肉腠理,致使氣血經絡瘀滯為患。丹毒急性發作,應以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為治,臨證之時多以犀角地黃湯合萆滲濕湯加減;對於反復遷延不愈的復發性丹毒,當以和營消腫,健脾滲濕為治。對於使用抗菌素治療後,熱毒不容易透達外出,又不能消散,導致局部僵腫形成,應是氣血邪濁阻滯經絡,以益氣通絡活血化瘀為治較為妥當。

H. 丹毒怎麼治療啊都復發好幾次了。中醫和西醫,那個比較好

西醫青黴素是首選,中醫認為丹毒是內火旺盛,中醫很多方子可以治療丹毒,要找個好點的中醫看看,風熱、肝鬱、濕熱都會引起

I. 如何治療丹毒

治療原則:積極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療
一、全身治療:抗生素治療,首選青黴素,480~800萬單位/日 靜點,過敏者可用紅黴素
二、積極治療局部病灶如足癬、鼻炎等,下肢應抬高患肢。
三、支持療法,對症處理。
四、局部治療:呋喃西林液濕敷,外用抗菌素類軟膏:如百多邦軟膏等
五、物理療法:紫外照射、音頻電療、超短波、紅外線等

中醫學認為,丹毒的病因以火毒為主,可由風濕熱諸邪化火而致。其中發於顏面者,又稱抱頭火丹或大頭瘟;發於下肢者,稱為流火;發生於新生兒或小兒的丹毒,稱赤游丹或游火。辨證論治可分為四型。
(1)風熱火熾證 見於頭面、耳項、臂膊等處,灼紅,重則雙目合縫,不能睜開。伴見口渴引飲,大便干結,舌紅,苔薄黃,脈滑數。治以散風清熱解毒為主,方以化斑解毒湯加減。
(2)肝經鬱火證 發於胸腹、腰背、脅肋、臍周等處,紅腫,向四周擴展,舌紅,苔薄黃,脈弦數。治以清肝利濕解熱為法,方以柴胡清肝湯加減。
(3)濕熱火盛證 常發於下肢腿股、足背等處,紅腫灼熱,向上蔓延,腹股溝淋巴結腫大,行走困難。伴見納少,渴不欲飲,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以清熱利濕解毒為法,方以利水滲濕湯加減。
(4)毒熱入營證 重證者范圍較大,可見神昏譫語,躁動不安,惡心嘔吐等諸逆證。治以涼血解毒,清心開竅,方用清溫敗毒飲加減。水煎服,日1劑。神昏譫語者,加用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紫雪丹或牛黃清心丸,選用一種。
局部可用清熱解毒之中葯外敷。初期用仙人掌、馬齒莧、芙蓉葉、綠豆等,任選一種,搗爛外敷,干則換之。中後期紅腫稍退,可改用金黃膏或如意金黃散,蜜水調敷。
對反復發作的丹毒,可服葯預防:生薏仁米30g。每日煎服1次。
治療期間應注意休息,多飲溫開水。並與健康人隔離,避免接觸。忌食辛辣、葷腥、油膩之品,多吃蔬菜、水果。

J. 中醫能治療丹毒嗎

丹毒的中醫治療回答者:佩佳丹毒俗稱「流火」,是皮膚和網狀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其發病是因溶血性鏈球菌通過皮膚,粘膜的細小傷口處侵犯皮膚和粘膜網狀淋巴管而引起的.丹毒好發於下肢和面部,蔓延很快,很少有組織壞死,有反復發作的傾向. 局部表現為片狀紅疹,顏色鮮紅,中間較淡,邊緣清楚並稍隆起.手指按壓可使紅色消退,手指離開後,紅色可迅速恢復.紅腫向四周蔓延時,中央的紅色消退,脫屑,顏色轉為棕黃.足癬或絲蟲感染可引起下肢丹毒的反復發作.有時可引起皮下淋巴管阻塞,增生而形成橡皮腿.並可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建議中醫中葯外敷治療.中醫傳統外科膏葯內加生肌丹帖敷可以活血化瘀,提毒外出,祛腐生肌,清熱解毒;清除壞死組織,殺菌消炎.迅速改善創面周圍組織的微循環,增快局部血流,促進殘存上皮細胞組織快速生長.對疔,癰.疽,癤,丹毒,蜂窩織炎,各種化膿潰爛等疾病療效奇特,不打針不吃葯不手術其療效高,無副作用. 丹毒發病後中醫治療出現的一些症狀回答者:余茂進根據你的情況,估計為丹毒,屬細菌感染引起,可能和局部感染有關。意見建議:目前主要是抗菌治療,早期注意熱敷 ,一般需要1個月左右,會逐漸恢復,不用擔心。 丹毒的後期中醫治療回答者:王廣義你這需要進行中醫辯證治療,同時不能脫離西醫的葯物控制。 治療丹毒病的方法回答者:楊永謙您好建議用青黴素或紅黴素、交沙黴素等治療。局部 用50%硫酸鎂與75%酒精溶液濕敷,也可外擦硫磺爐甘石洗劑。

閱讀全文

與中醫治療慢性丹毒理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博動物醫院在線電話 瀏覽:380
臨淄愛佳寵物醫院 瀏覽:582
蘇泊爾養生壺怎麼樣打開 瀏覽:104
肝轉移的治療方法 瀏覽:845
養生壺如何做現磨咖啡 瀏覽:787
中醫治療失眠能根治嗎 瀏覽:391
望京附近看婦科好的醫院 瀏覽:773
治療葯物依賴的醫院 瀏覽:100
閔行區中醫院地址 瀏覽:543
治療頑固性失眠的葯物 瀏覽:489
石龍人民醫院體檢 瀏覽:507
盛京醫院婦科哪個醫生好 瀏覽:613
甘肅省人民醫院燒傷科 瀏覽:724
老年痴呆嚴重送康復醫院好嗎 瀏覽:185
治療糖尿病陽痿的中葯方 瀏覽:565
汕頭潮陽哪裡有寵物醫院 瀏覽:984
醫院婦科治療儀 瀏覽:758
興義博愛醫院婦科 瀏覽:749
湖北武漢兒童醫院電話 瀏覽:190
最好的傳染病醫院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