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胃脘的中醫治療
胃痛(胃脘痛)
一、氣滯[肝氣犯胃]
胃脘脹滿,攻痛連脅(攻撐作痛,連及兩脅),按之較舒,噯氣頻繁(噯氣或矢氣則舒,每因郁怒則痛甚),苔多薄白,脈象沉弦。
[治療]
疏肝理氣。
所謂「治肝可以安胃」,肝氣條達,胃不受侮,則胃自安和而疼痛亦止。惟理氣葯多香燥, 如患者平素肝旺,或見舌質轉紅, 則當少用,免致傷及陰液,反而纏綿難愈。
二、火郁[肝氣犯胃]
胃脘脹痛連脅,痛勢急迫,心煩易怒,泛酸嘈雜,口乾口苦,舌紅苔黃,脈象弦數。
[治療]
以疏肝泄熱為主。此時應慎用香燥,故葉天士主張「忌剛用柔」。
如舌尖已紅,脈雖弦數未甚,即當以疏肝泄熱立法。
倘痛已緩和,而患者脾虛血少,肝鬱未達,可進一步養血疏肝,以資調理。
若熱已傷陰,則非用滋水養肝不可。由於肝火傷陰,每致下吸腎水,腎水不足,則肝陰更失滋養;肝陰不足,勢必肝火愈熾,病及根本,故非滋養肝腎不為功。
三、血瘀[肝氣犯胃]
胃脘痛如針刺或刀割,痛有定處而拒按,食後較甚,或見吐血便黑(或吐血紫黑、大便如漆,舌質紫黯或有瘀斑),甚則舌質帶紫,脈澀。
、[治療]
先宜分別虛實。
實者宜通絡活血;
虛者必見面色蒼白,頭目昏眩,舌淡脈細,治宜養血止血、柔肝斂肝為主。
四、脾胃虛寒
胃痛隱隱,(綿綿不休),泛吐清水,喜暖喜按,(得食則減)神疲乏力,四肢不溫,(時吐清水,納少便溏)舌質淡白,脈象虛軟(脈細弱)。
[治療]
宜溫脾健胃為主。
病由脾胃不足,運化無權所致,故飲食稍多,或偶受寒邪,或勞累過度,均可引發疼痛;宜溫運脾陽,和中健胃,以治其本。
五、寒凝胃痛
胃痛暴作,疼痛劇烈,得熱痛減,兼畏寒喜暖、不渴、苔白等症。
[因寒性凝滯收引,寒邪直中胃腑損傷陽氣,胃脘拘急,胃氣阻滯而痛]
六、熱盛胃痛
胃脘灼熱疼痛,兼口乾喜冷飲,或消谷善飢,尿赤便秘,苔黃,脈數等症。
[為邪熱蘊結於胃,氣機壅滯而痛]
七、食積胃痛
胃脘脹滿疼痛,拒按,兼噯腐吞酸,吐後痛減,大便臭穢不爽,舌苔厚膩等症。
[為食滯胃脘,胃失和降,氣機不暢而痛]
八、胃陰不足
胃痛日久,纏綿難愈,症見胃脘隱隱灼痛,時有嘈雜,口燥咽干,或煩渴思飲,飢不欲食,大便干,舌紅少苔等症,乃屬胃陰不足,是陰虛生熱,虛熱內擾所致。
❷ 我今年才24歲,就雙手抽搐,求了好多醫學教授未果,哪位在世華佗救救我吧
我覺得也像是局部癲癇發作,局部發作不會有意識喪失,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內等情況。你可以先排除容其他情況再考慮癲癇,例如你所說的在飢餓時可發生就要考慮低血糖,但是如果是低血糖所致的手麻及抽筋等同時也會伴有心慌,出冷汗,呼吸加快,頭暈等低血糖的症狀,你回想一下自己發作的時候有沒有,如果單純只是手抽筋,那低血糖的可能性較小;還有就是上面所說的低血鉀,一般發生在較長時間進食少,或長期腹瀉等情況,會有四肢對稱的感覺異常和麻痹,抽搐不多見,我感覺你的症狀不像;第三就是你的喝酒情況如何,慢性酒精中毒也會導致周圍神經損傷,會出現四肢感覺異常,麻木,燒灼感蟻走感等等,抽搐仍然不多見。所以我覺得你的症狀是局部癲癇發作可能性較大,可以去做個腦電圖,最好抓住發作時機進行,因為癲癇在不發作的時候腦電圖表現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正常的,希望能夠幫到你。
❸ 中醫的「筋脈拘急」和「筋惕肉瞤」,是指什麼意思
拘急指四肢拘攣難以屈伸的症狀。多由於風邪所致,也是神經系統疾病常見症狀之一。
筋惕- 筋惕肉瞤:是指面部肌肉不自主的抽動的一種病症。
❹ 中醫上的痙類指的是什麼
痙病一般是風邪侵入機體的結果,這個一般需要積極治療,適當康復痙病,中醫病名.以項背強急,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張為主要表現的疾病.臨床上常以筋肉拘急攣縮為其共同的證候特徵,可表現為卒然口噤、四肢抽搐、角弓反張,亦可僅表現為某些或某個臟腑、經絡的拘攣、強急.痙病古代亦稱瘛瘋、抽搦、抽風、反折.《張氏醫通,瘛瘋》說:「瘛者,筋脈拘急也;疚者,筋脈弛縱也,俗謂之抽.」《溫病條辨?痙病瘛病總論》又說
在中醫講這個屬於痙病,但是在西醫方面這個情況要考慮癲癇所致,中醫治療可以選擇針灸、中葯調理治療,西醫方面需要去醫院檢查看下,做個腦電圖、顱腦核磁看下有無問題,明確診斷之後治療,癲癇的發作要看是否顱腦器質性病變引起的.葯物可以選擇卡馬西平或者苯妥英鈉等.
痙病是中醫學概念,患者的這種情況按照西醫來說可能是癲癇發作,可以去醫院做個腦部檢查看一看比較好.痙病按照中醫來說多由於體內痰濕,瘀血,內熱引起的,可以去醫院找個專業的中醫大夫看一看,開點兒中葯喝喝調理治療一下.平時多注意飲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痙病是指由於筋脈肌肉失卻濡養而不能自主所引起的以項背 強急、四肢搐搦,甚至角弓反張為主要表現的各種疾病的總稱.臨 床上常以筋肉拘急攣縮為其共同的癥候特徵,可表現為卒然口噤、 四肢抽搐、角弓反張.現代醫學中的某些錐體外系疾病如扭轉痙 攣、痙攣性斜頸、手足徐動、帕金森病、肝豆狀核變性等,以及進行 性蒼白球變性、髓鞘形成狀態障礙、高肌張力綜合征及引起腦膜刺 激征的有關疾病,均可出現類似特徵.
(1)高熱:體溫持續升高達40℃以上並持續不退直至極期結束,高熱持續7~10天,輕者短至3~5天,重者可3~4周以上,一般發熱越高,熱程越長,臨床症狀越重.(2)意識障礙:患者全身症狀加重,且出現明顯的神經系統症狀和體征,患者意識障礙加重,由嗜睡轉入昏迷,發生率50%~94%,昏迷愈早、愈深、愈長,病情愈重,持續時間大多1周左右,重症者可達1個月以上.(3)驚厥:發生率40%~60%,是病情嚴重的表現,重者驚厥反復發作,甚至肢體強直性痙攣,昏迷程度加深,也可出現錐體束症狀及四肢不自主運動.(4)神經系統症狀和體征:淺反射消失或減弱,深反射先亢進後消失,病理性錐體束征如巴賓斯基征等可呈陽性.
『按』「痙病也」之下諸句,與上文義不屬.與後條之「為欲解,脈如故」諸句,文義相屬,宜分於彼.
中醫的特點是無副作用,對產婦和嬰兒的身體不會造成什麼影響,你的這種產後痙病需要中醫治療的話,可以使用的葯物配方有白鬍椒,生桃仁,連須大蔥,鮮生薑,血餘炭,用法是左右腋窩各挾1包,打開一包用鼻子嗅,到微微出汗就可以了.
風寒暑濕燥火「六氣皆能致痙」,瘀血內阻,熱甚發痙或外感火熱之邪,或情志過激,內生肝火等都可以導致痙病.痙病為筋脈之病,治療上主要是根據症狀辨證論治.邪壅經絡,則祛風散寒,燥濕和營.熱甚發痙則泄熱存陰,增液柔筋,溫熱致痙則清熱透絡,鎮痙止抽.瘀血內阻則益氣化瘀,活絡止痙,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對症用葯.
痙病,以項背強急,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張為主要表現的疾病.臨床上常以筋肉拘急攣縮為其共同的證候特徵,可表現為卒然口噤、四肢抽搐、角弓反張,亦可僅表現為某些或某個臟腑、經絡的拘攣、強急.現代醫學的錐體外系疾病、高肌張力綜合征和引起腦膜刺激征的有關疾病,符合本病臨床特徵者,均可參考辨證論治.
眼瞼痙攣也叫眼瞼跳.這主要是由於眼瞼輪匝肌中非常薄的肌肉反復收縮.有兩個原因.一種是由於休息和睡眠不足,或者是由於貧血、過量飲酒和吸煙.另一種是由於眼部疾病,如近視、遠視、散光、結膜炎、角膜炎,眼皮跳是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的事情,大多數人會在短時間內自行消失.
❺ 怎麼治療震顫
顫證
別名:振掉,顫振,震顫
顫證又稱振掉、顫振、震顫,是以版頭部或肢體搖動、顫抖權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病證。輕者僅有頭搖或手足微顫,重者頭部震搖大動,甚至有痙攣扭轉樣動作,兩手及上下肢顫動不止,或兼有項強,四肢拘急。西醫的某些椎體外系疾病所致的不隨意運動如震顫性麻痹、舞蹈病、手足緩動症等。
優勢科室:中醫科 神經內科
❻ 中醫的"拘急"和"抽搐"是什麼意思
拘急
拘急 證名。出《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肢體牽引不適有緊縮回感,屈伸不利之證。答常見於四肢及腹部。四肢拘急,系因外感六淫、傷及筋脈,或血虛不能養筋所致。少腹拘急,多因腎陽不足,膀胱之氣不化,常伴見腰痛、小便不利。
抽搐
凡臨床所見筋脈拘急,肘臂伸縮不定的症狀,統稱為抽搐。多見於痙證、癇證、破傷風、驚風。抽搐是由多種病因作用於筋脈而產生的,如氣血虧損、火熱熾盛、風、痰、虛火、瘀血等引起筋脈拘急,抽搐是身體上任何一部分,不由自主地自我不能控制的 動作。這種自我不能控制的動作,輕微的只是眼角、口角不慮。抽搐與顫抖可能因為飲酒過多引起,也可能由於甲狀腺 有毛病,或其他病理原因。
❼ 各位高手: 求怎麼治好這個病幫幫我,幫幫我姥姥吧!
你真是位懂事、孝順的好孩子,向你致敬、學習啊!!!
姥姥的疼痛部位有內無水腫啊?
想這容類病變要是有水腫多是膝關節積水;無水腫多是是外傷引發或者風寒引發的疼痛。
此類病變的治療最好是針灸,找個理療大夫,直刺委中、委陽、承山、陽陵泉等45分鍾就可以緩解疼痛,多次治療直至痊癒。
我就是理療大夫,臨床常見此類病變,我推薦一中葯外洗的方子:木瓜、牛膝、附子、防風、羌活、獨活、威靈仙各12g,加水燒開進行局部熏洗,洗完要避風啊。有不明可以直接在網上找我進一步了解啊。
祝姥姥早日康復!!!
❽ 中醫治療關節疼痛都是一種療法嗎
基本都是吃湯葯,然後針灸,葯物治療
❾ 四逆湯的功效
①少陰病《南雅堂醫案》:
少陰為病,內寒外熱,腹痛下利清谷,四肢厥冷,惡寒不渴,擬用四逆湯主治。附子1枚(生用)、乾薑1錢5分、炙甘草3錢。《傷寒論匯要分析》:蘇某妻,30餘歲。月經期間不慎沖水,夜間或發寒戰,繼即沉沉而睡,人事不省,脈微細欲絕,手足厥逆。當即刺人中、十宣出血,一度蘇醒,但不久仍呼呼入睡。此乃陰寒太盛,陽氣大衰,氣血凝滯之故,擬大劑四逆湯:炮附子25g,北乾薑12g,炙甘草12g,水煎,分4次溫服,每半小時灌服1次,此為重葯緩服辦法,如1劑頓服,恐有「脈暴擊」之變。服全劑未完,四肢轉溫,脈回,清醒如初。
②虛寒下利:
《全國名醫驗案類編》(續編):強陸氏,年甘余歲,因夏秋伏陰在內,復納涼食冷,致寒熱傷脾而致腹痛下痢,經旬不愈,有時痛欲汗出,惡寒拘急,四肢厥冷,脈微弦而遲,此寒傷三陰,宜遵仲師溫臟散寒法,以四逆湯加味。淡附子1錢、炮姜6分、清炒甘草6分、桂枝6分,1服即效,2服痊癒。對症發葯,雖僅數味,功效立見,用葯如用兵,貴精不貴多,信然。
《浙江中醫》(1964;8:14):徐某某,男,7個月。1963年8月7日初診。因母乳不足,每日喂米糊3次,兩月前喂米糊過飽,腹脹吐瀉,發高燒。西醫治療後,熱退,腹瀉晝夜達10多次,繼續服用西葯6天無效,改中醫治療8天,腹瀉減至每日4-5次,因小兒服葯不便而停葯。兩天前因受涼腹瀉加重,每日7-8次,糞稀薄如蛋花湯,精神萎靡,夜間啼哭不寧,來門診治療。當時舌苔白而少津,四肢逆冷。斷為脾腎虛寒,邪熱留連胃腸。予以本方煎劑(先將制附子1.5g、乾薑、甘草各9g,加水350ml,微火煎至150ml,再加入黃連9g,仍用微火煎至80ml,過濾後,加入糖適量,煮沸後備用),每次8ml,4小時1次。次日復診:精神好轉,大便次數減至4-5次,四肢已溫,續服3天而愈。患兒感冒來所治療,據家長告知:前次腹瀉愈後,迄今未患過泄瀉。
③心肌梗塞:
《傷寒論湯證論治》:趙某某,男,58歲,農民。胸悶氣短年余,服冠心蘇合丸可緩解。突然心痛難忍,心神不安,冷汗出,四肢冰冷,神昏欲睡,面色赤,唇紫甲青,四肢逆冷,冷汗不止,下利,臭味不濃,舌質淡,脈微欲絕。西醫診為急性心肌梗塞伴休克,中醫診為少陰病,當即針人中、內關,神漸有爽。急以回陽救逆:制附子18g,乾薑10g,炙甘草25g,肉桂3g,急煎,冷服。良久,四肢漸溫,冷汗消,面色已復常態,口語已利,脈復漸有神。
《天津醫葯通訊》(1972;11:1):在治療的10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有23例並發休克,經治無一例死亡。其中亡陽型用四逆湯治療。認為本方有升壓、強心作用,如與生脈散等合用,可解決較長時間用升壓葯以後停葯血壓下降的問題。
④休克:
《中醫資料選編》(四川省軍區後勤部):李某某,女,69歲。因患肺心病、肺炎、中毒性休克、脫水而住院。神志清,顏面蒼白,肺部有濕性羅音,心率92次/分,血壓80/50毫米汞柱。經靜脈注射四逆注射液2ml,2分鍾後上升至90/60毫米汞柱。20分鍾後血壓上升至100/60毫米汞柱。6小時後血壓仍維持在90/50毫米汞柱,並持續2-3小時。在升壓同時心跳強有力。
《上海中醫葯雜志》(1960;1:14):搶救麻疹嚴重病例136例,均屬重、逆、險、凶、危、弱之證,西醫屬於感染性休克,用本方治療後,僅死亡7例,大大提高了治癒率。
⑤胃下垂:《雲南醫學雜志》(1964;3:44):用本方加減,治療胃下垂7例,服葯日數從14-43日不等,患者腹痛、腹脹、暖氣等主要症狀均顯著減輕或消失,腹部壓痛及調線所見之胃張力和胃大彎位置亦有部分改善。加減法:腹痛,加肉桂、樟木子、吳茱萸;腹脹,加枳實、木香、厚朴;噯氣,加山楂、麥芽;惡心,加砂仁,法半夏。
這樣可以么?
❿ 中醫裡面說的四肢拘攣是什麼意思
四肢拘攣通常指的是肢體攣縮,不能做正常的伸展彎曲等動作。筋骨拘急攣縮,肢節屈伸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