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醫中葯 > 什麼是中醫健康養生

什麼是中醫健康養生

發布時間:2021-03-06 07:45:37

⑴ 什麼是中醫學的健康醫學

我們國家的中醫學在養生健康方面還是有獨特的見地的,像《黃帝內經》這些書就是回很好的健康養答生書籍,而中醫中的陰陽理論、五行(木火土金水)理論,不管是在指導養生還是其他方面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至於其中的健康醫學,應該就是側重於健康及如何維護健康的預防疾病以及疾病後的康復預後的醫學,主要研究健康與亞健康的問題,相對於西醫的治病是有很大的本質區別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將越來越關注健康,而不僅僅是停留在治病的層面,學習這個專業,不論是對自己還是親人都是很有用的。但至於畢業找工作,那又是另一回事了。另外,健康管理這個專業也不錯,可以考慮~~這都是比較新的專業……看你一句話的提問也不知道是不是填報志願選專業

⑵ 什麼是中醫養生 該如何養生

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養生是指通過怡養心神,調攝情志、調劑生活等方法,從而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

中國傳統養生強調對人與自然的關系,認為人應順應自然環境、四時氣候的變化,主動調整自我,保持與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雲「一陰一陽之謂道」;「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
(《易·系辭上》)《老子》雲「道法自然。」就是中醫養生的基本要求。 中醫養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養生是以培養生機、預防疾病、爭取健康長壽為目的。中醫養生有食養、葯養、針灸、按摩、氣功等豐富多樣的養生技術。
古人認為養生之法莫如養性,養性之法莫如養精;精充可以化氣,氣盛可以全神;神全則陰陽平和,臟腑協調,氣血暢達,從而保證身體的健康和強壯。所以精、氣、神的保養是最重要的內容,為人體養生之根本。
中醫學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質與功能活動概括為精、氣、神,認為這是生命之根本,是維持人體整個生命活動的三大要素。早在兩三千年前,《周易》、《黃帝內經》、《老子》裡面已經有一套很完整的養生原理,就像一個永遠也挖不完的寶庫,值得我們再三探索。中醫的養生觀包括天人合一、陰陽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寶。

⑶ 什麼是中醫養生咋樣養生什麼年齡開始養生......

中醫養生講究的是陰陽平衡也就是體內各種臟腑處於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心態自然也就平和了。疏通經絡是達到平衡的方法之一。每天按揉自己的穴位,腎經是人的先天之本,脾胃是人的後天之本,那麼每天按揉這三條經絡就會增強體質,如果不知道經絡的走向和具體的穴位可以買張人體經絡掛圖對照按揉,堅持下來就會增加體質,得到健康的養生保健。腎經主要按揉太溪、復流、湧泉三個穴位、脾、胃二經主要是腿上的穴位。

中醫養生是一套科學體系,如果你學過系統論就不難理解了,不是只注重了某一方面就是養生了,所以說來話長。建議你買些中醫養生的書來看,最好看那些中醫院校教師的書,自稱專家、傳人的就算了。 中醫養生講究因人而異,但凡是講什麼病症預防、治療都用一種方子的,肯定不是真正的中醫。
所以你問如何養生,得看你具體的體質。當然,有一些基本共通的東西要遵循,比如葯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注意順應春生夏發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注意四季作息要跟隨太陽的起落而變。至於具體的什麼人注意哪些具體的方面,是因人而異的。
如果你自學能力強,可以對照書本搞懂,但對難點、吃不準的地方,最好還是問真正的中醫醫生、專家。 什麼年齡都得注意養生。我們70年代人的父輩們小時候、年輕時候,普遍來講,他們的父母和自己都忍飢挨餓,顧得上溫飽都不錯了,哪還有機會顧及生活品質、生命質量。
如果他們就懂得養生,那我們70年代人的健康水平、生命質量肯定與現在大有不同。我在30歲才開始系統關注中醫養生,及時調整了自己的很多生活習慣、心態、觀念等,假如我十幾歲、二十幾歲就懂這些,那我現在的保養水平肯定能讓我看上去年輕十歲。但是沒有如果,我們只能接受現實。而且為著美好未來向前看,我們的經驗可以用於自己的下一代,甚至現在就可以用於孝敬父母、關愛另一半,這不是也很有收獲么。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如果家裡、社區里有懂得養生並且執行得很有成效的老人,不妨多加討教。

⑷ 中醫養生是研究什麼的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預防疾病,治未病。中醫理論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黃帝內經》。
2008年6月7日,中醫養生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養生觀
養生和生活的關系決定了養生觀點的多面性。那麼,什麼是養生?為什麼要養生?如何養生?讓我們從養生文化高峰論壇上各位專家的精彩發言中,領略養生文化的悠久歷史和豐富內涵。
中醫養生主要有預防觀、整體觀、平衡觀、辯證觀。
1. 未病先防、未老先養。
2.天人相應、形神兼具。
3.調整陰陽、補偏救弊。
4. 動靜有常、和諧適度。

中醫養生養生法則
養生就是「治未病」,是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慎房事、適寒溫等各種方法去實現的,是一種綜合性的強身益壽活動。

中醫養生深度思想
其一,天人合一的養生觀。中醫認為,天地是個大宇宙,人身是個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無時無刻不受天地的影響,就像魚在水中,水就是魚的全部,水的變化,一定會影響到魚,同樣的,天地的所有變化都會影響到人。所以中醫養生強調天人一體,養生的方法隨著四時的氣候變化,寒熱溫涼,做適當的調整。
其二,陰陽平衡的健康觀。陰陽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養生的目標就是求得身心陰陽的平衡。什麼是陰呢?陰就是構成身體的物質基礎。什麼是陽呢?陽就是能量,陰陽是相對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動的、發熱的、都屬於陽;凡是向下的、往裡的、發冷的、都屬於陰。身體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陰陽失去平衡,造成陽過盛或陰過盛,陰虛或陽虛,只要設法使太過的一方減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陰陽再次恢復原來的平衡,疾病自然就會消失於無形了。所以,中醫養生高度強調陰陽平衡,健康一生。
其三,身心合一的整體觀。中醫養生注重的是身心兩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體的鍛煉保養,更注意心靈的修煉調養,身體會影響心理,心理也會影響身體,兩者是一體的兩面,缺一不可。

中醫養生延長生命
《黃帝內經》在開篇《上古天真論》首起問題就是關系功能衰退和壽命的問題:「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神農本草經》則不斷提出「不老」的概念。聶文濤在《求索神農智慧》一書中指出:中醫學和中葯學的發展不是依靠偶然的經驗積累,而是大量先哲為追求更高健康水平所進行的探索。
《道德經》上曾經講到,那些善於養生的人們懂得如何避免身心受到傷害。他們知道如何通過正確的飲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疾病的侵害,從而獲得健康,也會比一般人的生命更長久。當人們能夠遠離病痛,自然就能延緩衰老,延長壽命。

中醫養生影響因素

首先,中醫養生貴在養德,這是健康和長壽的最重要條件。中醫養生歷來重視精神衛生,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醫書《黃帝內經》中所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就明確提出養生應注重精神方面的保養。上古天真論中的養德,主要是體現在合同與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才能有利於壽蔽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而長生不老和福壽無疆的理想境界,必須是從生活方式病和社會方式病入手轉變,必須從人類的身心素質和道德素質的根本點改造好,將身心素質和道德素質負增長的下士,力挽狂瀾地改造好和奮起直追,將庶人(中士)和身心素質和道德素質比較優越的上士們一起,向賢人、聖人、至人、真人、神聖人的福壽無疆境界利己利他,這就是合同與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和此其道生促成的科學革命成果。
養生的第二個關鍵因素就是進行有規律的運動。生病的人需要運動,沒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過運動從而得以預防。在運動的同時,達到強身健體,增強意志、促進消化循環,增強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點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養生要求我們要培養健康的精神,穩定的情緒,這樣才能避免精神極端、心理波動,和情感不穩定。根據中醫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的觀點,進一步說明情緒,精神心理保健是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切對人體不利因素的影響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緒。人的精神狀態正常,機體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會增強,從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健康、平衡的飲食也是養生的必備因素。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四大基石:均衡營養、適量運動、充足睡眠、良好心態。膳食平衡首選即個性化科學食療,檢查偏食後補缺食、限過食達到膳食平衡——異病同治。個性化科學食療可以預防近百種常見身心智疾病,對於已病人群有促進康復作用。
數千年以來,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認定是達到長壽的關鍵因素,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則被認為是使健康出現問題的根源。預防疾病也是養生的重要一環。通過有規律的鍛煉,正確使用葯物,適當的進行食補,以及其他的有益於健康的活動,每個人都可達到強身健體,延緩衰老之目的。

中醫養生女性養生

1)合理安排三餐。早餐只吃高纖麥片、低脂鮮乳,尤其是每天餐前搭配天然植物的不但有助於消除脂肪的過量攝入,
而且可以消脂,同時也不會阻礙營養健康的攝入,也是天然的瘦腰食物,可以短時間內瘦腰,至於肉類、海鮮則留待中餐,晚餐可以吃點清淡的,蔬菜要佔大部分,其中魔芋是比較適合女性養生的蔬菜。零食可以多吃酸角、西番蓮。
2)飯後站立半個小時。其實女人腰部發胖的最大原因是疏忽,由於工作學習忙,根本沒有時間來合理調配生活,安排自己的飲食起居。飯後至少站立半小時,可以免去脂肪淤積在小肚子上的煩惱,還省去事後彌補。
3)睡前5小時禁食。減肥的一大忌就是在睡覺前吃東西。睡眠的時候身體不需要運動,吃下的東西全部會被身體吸收變成脂肪囤積起來。假如餓得受不了,也只能吃少量的水煮青菜或水果。
4)不要急於起床。早晨醒來後,仰卧、伸展身體。然後,四肢著地,拱拱背,讓脊柱也有「蘇醒」的時間,這可以避免腰痛,保持良好的姿態,在愉快的心情中開始每一天。
5)收拾廚房。吃完飯後別馬上就坐下或躺下休息,先收拾餐桌,洗刷碗碟,再找點其他的活,反正,飯後強迫自己運動15分鍾。這是簡單有效的保持體重穩定的又一方法。

中醫養生男性養生

中國傳統醫學認為男性的根本在於肝和腎,其中腎為水肝為木,水能生木,因此中醫認為男性最根本的還是腎。中醫提倡養腎要側重在養精蓄銳。下面就看看中醫養生學上的男性養精5法:

中醫養生寡慾
中醫里有,情動則腎動,腎動則精動。為保證腎氣的充足,我們就要控制精動,這樣心就不動。所以寡慾是男人養腎的第一條大法。

中醫養生節勞
人不可過度勞累。中醫認為,精成於血,精是血的變現。所以要保護好血。

中醫養生息怒
怒則傷肝,肝主藏血,人老生氣的話就會傷肝血,耗精。所以,我們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制怒,學會心平氣和地接人待物。

中醫養生戒酒
酒能夠動血。酒有生發之性的,少飲能調動身體的生發之機,但飲酒過度就會造成氣血的紊亂,所以喝酒要有節制。

中醫養生慎味
慎味就是不要暴飲暴食,要以五穀來養精。中醫里有一句話:五穀最養精。

中醫養生老人養生

中醫養生不貪精
老年人長期講究食用精白的米面,攝入的纖維素少了,就會減弱胃腸的蠕動,易患便秘。

中醫養生不貪肉
老年人膳食中肉類脂肪過多,會引起營養平衡失調以及新陳代謝紊亂,易患高膽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不利於心腦血管病的防治。

中醫養生不貪硬
老年人的胃腸消化吸收功能減弱,如果貪吃堅硬或是煮得不熟爛的食物,久而久之易得消化不良或胃病。

中醫養生不貪遲
三餐進食時間宜早不貪遲,有利於食物消化與飯後休息,避免積食或是低血糖。

中醫養生不貪熱
老年人飲食宜溫不宜燙,因熱食易損害口腔、食管和胃。老年人要是長期服用燙食刺激,還易罹患胃癌、食道癌。

中醫養生不貪快
老年人因牙齒脫落不全,飲食若貪快,咀嚼不爛,就會增加胃的消化負擔。同時,還易發生魚刺或是肉骨頭鯁喉的意外事故。

中醫養生不貪酒
老年人長期貪杯飲酒,會使心肌變性,失去正常的彈力,加重心臟的負擔。同時,老人多飲酒,還易導致肝硬化。

中醫養生四季理論

一年四季的氣候輪換,自然狀況改變之下,人們的生理狀況也會受影響。在不同的時節,我們需要攝取不同的養分來補充身體的需求,一年四季,你的餐單也要跟著換不停。中醫認為世界事物並非獨立分離的,而是處於相互和諧狀態。古代中國人對自然界的關系及規律有獨特的見解;他們以一個整體觀來認識世界,更創立陰陽、五行理論去解釋各種復雜現象。而人類是一個有機整體,屬於自然界的一份子;因此一定受外界環境氣候所影響,相應地也會根據需要,產生不同的生理或病理反應。舉例如不同季節,身體脈搏現象,包括節奏、速度、搏動量、張力方面都有轉變。春天偏向弦脈,脈管張力增加;夏天偏向洪脈,脈勢盛大驟來驟去;秋天偏向浮脈,手指輕按皮膚表面即能清楚觸到搏動;冬天偏向沉脈,輕按不明顯,要重按才能感到脈動起伏。一般在辨症時,中醫師都會考慮到這些因素。另外有關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變化都有季節性;春天好發溫病;夏天易中暑;秋天有燥症;冬天有凍傷。由此,我們需要作出不同的飲食調整。
說情志
人要健康長壽,清志調暢是一個重要條件。陶弘景在《養生延壽錄》中提出:「養性之道,莫大憂愁大哀思,此所謂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壽也」。
戒私慾
養生求靜,使身心處於萬慮皆息獨存一念的境地,也要求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心胸坦盪。孫思邈說:「人不終眉壽,或致夭歿者,皆由不自愛惜,竭情盡意,邀名射利。」故善養生者「勿汲汲於所欲」,「心無妄念」,「所至之處,勿得多求」,「旦起欲專言善事,不欲先計較錢財」。
遠房室
指性生活有節制。人的生長發育賴於腎精,腎精充盈則生生不息,人的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強。欲保腎精,必須節制性慾,倘貪色好艷,縱欲無度,勢必損精害體折壽。
適四時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順應季節氣候是養生學的重要內容。《呂氏春秋》說:「年壽得長者,非短而續之也,畢其數也,畢數之務,在乎去害。」所謂害,就是指非其時而有其氣以及大寒、大熱、大燥、大溫等反常氣候,中醫稱為「六淫」。
節飲食
脾胃為後天之本,飲食不節,傷及脾胃,就使人多病早衰。《內經》對飲食不節的危害,有「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多食鹽,則脈凝泣變色,多食苦,則皮枯而毛衰……」等多處論述。孫思邈對飲食宜忌的論述更全面、更科學,除「食不可過飽,務令簡少」,「常宜溫食」,「常宜輕清甜淡之物」等常識外,還對飲食方法、飲食衛生重筆描寫,如「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語」,「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陳臭物,勿飲濁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這對避免損傷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預防傳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積極而重要的意義。
常運動
人是有機的整體,常運動會使精力充沛,身體健壯。早在漢代,華佗就倡導鍛煉強身以防病。他指出:「人體欲得勞動,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孫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說:「養性之道,常欲小勞」,「體欲常勞,但勿多極」,提醒人們經常活動筋骨以祛病延年。
順性情
指要健康長壽,須按年齡規律自身頤養。孫思邈分析老年人說:「人年五十以上,陽年日衰,損與日至。心力漸退,忘前失後,與居怠惰,計授皆不稱心。視聽不穩,多退少進,日月不等,萬事零落,心無聊賴,健忘嗔怒,性情變異。」這就告訴我們,人在進入老年期後,會出現一系列生理和形態的變化,我們要愛護、體貼老人,順其性情以調之,以利他們盡享天年。中醫認為春季五行屬木,與肝相應,而肝主疏泄,不喜抑鬱而喜調達。所以春季養生要注意保持樂觀的心態,做到心胸開闊,愉悅自然,不要暴怒或悲傷抑鬱。良好的精神狀態可以提高人體適應環境的能力,同時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從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1] 。
服葯餌
人生在世,享賦各異,況病魔無情,難免傷人。因此,服食葯餌也是養生學內容之一。古人重視服葯餌來防病治病,養生延年,並擬定了許多延年益壽的葯餌、葯方。但是,養生不可單靠服葯餌,否則,「雖常服葯餌而不知養性之術,亦難以長生也」,「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
飲葯酒
《黃帝內經》上說:「夏三月,此謂蕃秀。」夏季三個月,是萬物繁榮秀麗的季節。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之氣上下交合,植物開花結果。夏季屬火,五臟中對應的是心,心火克肺金,所以在夏季,人們可以適當地多吃些辛味的東西,少吃苦味的東西,有助於補益肺氣。夏季養生要保住好睡眠質量,睡眠時間夏季晝比較長,所以人們的睡眠質量要保持好,葯酒在幫助睡眠這方面是經過中葯研究所的研究進行研究的,他們研究方面認為葯酒在某些方面可以調節身體的物理方面,在物理方面葯酒的調節可以舒緩壓力,安神補血,在夏季葯酒可以減少煩躁,減少夏季帶來的不安,夏季氣候燥熱,以熱者涼之,燥者清之的原則,清燥解熱乃夏季之要道。葯酒在不同的方向進入脾胃幫助降火消炎。葯酒是傳承了不同的理論學說。葯酒選擇要從客觀的方面進行考察,不能盲目。夏季養生選擇葯酒要多注意。

中醫養生現狀及前景
當前,中國的人均GDP已經超過4000美元,並且正在向更高的水平快速前進。在人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得到滿足之後,必然會更加關注精神及健康方面的問題。當今社會,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生存環境不斷變化,亞健康群體日益增加,公眾的健康問題也越來越突出。而養生則是為了培養生機、預防疾病、爭取健康長壽,這些與人們當前的需求相契合。
從整個社會的需求來看,在中國專業養生服務方面,中醫養生必將是養生服務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中醫養生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沉澱,其養生方式多種多樣,大體上可分為:食膳、葯膳、針灸、按摩、氣功五大類,此外還有心理養生等方法。當然,中醫養生也需要針對不同性別、年齡和季節等。我國有1/3以上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隨著人們養生意識的增強,中醫養生行業市場將逐漸發展起來。據衛生部統計,我國健康產業,包括保健產業、醫葯產業及與健康相關的產業,僅佔GNP的4%-5%,比許多發展中國家還低,而發達國家一般佔到了15%。2013年我國健康產業規模預計將達到2萬億,不同層次的需求比如養老需求、保健需求等都在快速增長。
主要方式
中醫養生主要包括:經絡養生、體質養生、氣功養生、運動養生、房事養生、情志養生、睡眠養生、環境養生、起居養生、膳食養生、順時養生、四季養生、樂娛養生、部位養生、葯物養生、沐浴養生、減毒養生、靜神養生、瑜伽養生等內容。一睡眠,二便利,三飲食。中醫養生討論專題是組織網友和醫護人員進行研究學習中醫養生的,主要目的弘揚經典中醫知識,挖掘民間中醫方劑,推廣中醫葯文化,擴大中醫葯的影響;介紹民間中醫葯方,醫師,中醫葯知識,傳播中醫葯文化,增進人們對中醫的了解。客觀、公正、通俗地介紹中醫,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對中醫的理解,並在平等交流的基礎上增加人們對中醫的正確認識。發布和交換中醫葯信息、國家政策、科研成果等。
特色療法
中醫養生中特色療法分為:拔罐刮痧氣功按摩葯膳
針灸: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如今人們生活中也經常用到。
拔罐法:古稱「角法」。這是一種以杯罐作工具,借熱力排去其中的空氣產生負壓,使吸著於皮膚,造成鬱血現象的一種療法。古代醫家在治療瘡瘍膿腫時用它來吸血排膿,後來又擴大應用於肺癆、風濕等內科疾病。
按摩:是以中醫的臟腑、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從性質上來說,它是一種物理的治療方法。從按摩的治療上,可分為保健按摩、運動按摩和醫療按摩。
刮痧:它是以中醫皮部理論為基礎,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膚相關部位刮拭,以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之目的。刮痧可以擴張毛細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進血液循環,對於高血壓、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風寒痹症都有立竿見影之效。經常刮痧,可起到調整經氣,解除疲勞,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氣功:是一種以呼吸的調整、身體活動的調整和意識的調整(調息,調形,調心)為手段,以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健身延年、開發潛能為目的的一種身心鍛煉方法。
葯膳食療發源於我國傳統的飲食和中醫食療文化,葯膳是在中醫學、烹飪學和營養學理論指導下,嚴格按葯膳配方,將中葯與某些具有葯用價值的食物相配伍,採用我國獨特的飲食烹調技術和現代科學方法製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誤解1 :看中醫就是吃中葯
正解:西醫把身體當做一部機器,某個零件壞損,更換維修一下。而中醫把身體和精神當做整體,陰陽二氣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因此中醫在治療疾病時,往往通過讓身體恢復到陰陽動態平衡的狀態,不適狀況也就治癒了。所以在預防方面更有優勢。而調整的途徑除了內服中葯,還有葯物外敷、冥想、芳香療法、葯浴以及心理療法等。
誤解2 :養生是老年人的事
正解:千萬別以為養生僅僅是為了長壽,或認為養生只是老年人的事。養生在於調和陰陽,流通氣血,保持身體健康,同時提高心理的調適能力。好皮膚也是養出來的。對任何年紀的人來說,養生都是必需的功課。
誤解3 :輕微不舒服就要去醫院治療
正解:頻繁看病吃葯會降低人體自身的免疫能力。正所謂「是葯三分毒」,吃葯還有副作用。而人體免疫功能有很強的抗病毒能力和自我恢復能力,所以要健康,增強自身抵抗能力是第一。懂得一些居家的中醫保養知識,既能防患於未然,即使有輕微不舒服,也能自行調養恢復健康。

⑸ 中醫養生主要是做什麼養生的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專到延年益壽的一種屬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預防疾病,治未病。中醫理論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黃帝內經》。中醫養生來自古代精華醫學,當代中醫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醫值得後人繼續開發和研究。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如《內經》雲:「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故養生重在養心,保養精、氣、神。即通過怡養心神,調攝情志、調劑生活等方法,從而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

⑹ 什麼是中醫養生

中醫養生復,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制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養生是指通過怡養心神,調攝情志、調劑生活等方法,從而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

中國傳統養生強調對人與自然界的關系,認為人應順應自然環境、四時氣候的變化,主動調整自我,保持與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雲「一陰一陽之謂道」;「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易·系辭上》)《老子》雲「道法自然。」就是中醫養生的基本要求。

⑺ 中醫養生主要是什麼

中醫養生學中醫養生學,是研究和闡釋人類生命發生發展規律,預防疾病,增強體質,益壽延年基礎理論、方法的一門實用學科。它的內容包括上篇、中篇、下篇三部分。上篇為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主要有緒論,發展簡史,養生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原則等;中篇為常用的養生方法。主要有精神養生,環境與養生,起居作息與養生,睡眠養生,飲食養生,房事與養生,運動養生,浴身保健,娛樂養生,保健針灸按摩,葯物養生等;下篇為審因施養。主要有因人養生,體質養生,部位養生,因時養生和區域養生等。
養生就是根據生命發展的規律,採取能夠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手段,所進行的保健活動。養生(又稱攝生、道生)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內篇。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培養、補養、護養之意。養生是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慎房事、適寒溫等各種方法去實現的,是一種綜合性的強身益壽活動。
中醫養生學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探索和研究中國傳統的頤養身心,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的理論和方法,並用這種理論和方法指導人們保健活動的實用科學。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養生學吸取各學派之精華,提出了一系列養生原則。加形神共養,協調陰陽、順應自然、飲食調養、謹慎起居、和調臟腑、通暢經絡、節欲保精、益氣調息、動靜適宜等等,使養生活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⑻ 什麼是中醫葯養生

採用中醫的辯證思維方式,虛則補之,實則瀉之,而進行的調節身體陰陽平內衡的方法,是中醫養生。容由於中醫用針灸或葯物調理人的陰陽平衡,所以又稱中醫葯養生。而養生,養是調節陰陽平衡,生是減少毒素的攝入和加大毒素的排除延長壽命。因此想學怎麼養生就要學兩類,調節陰陽的方法,和控制飲食減少毒素攝入及採用葯經排除毒素的方法。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中醫健康養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博動物醫院在線電話 瀏覽:380
臨淄愛佳寵物醫院 瀏覽:582
蘇泊爾養生壺怎麼樣打開 瀏覽:104
肝轉移的治療方法 瀏覽:845
養生壺如何做現磨咖啡 瀏覽:787
中醫治療失眠能根治嗎 瀏覽:391
望京附近看婦科好的醫院 瀏覽:773
治療葯物依賴的醫院 瀏覽:100
閔行區中醫院地址 瀏覽:543
治療頑固性失眠的葯物 瀏覽:489
石龍人民醫院體檢 瀏覽:507
盛京醫院婦科哪個醫生好 瀏覽:613
甘肅省人民醫院燒傷科 瀏覽:724
老年痴呆嚴重送康復醫院好嗎 瀏覽:185
治療糖尿病陽痿的中葯方 瀏覽:565
汕頭潮陽哪裡有寵物醫院 瀏覽:984
醫院婦科治療儀 瀏覽:758
興義博愛醫院婦科 瀏覽:749
湖北武漢兒童醫院電話 瀏覽:190
最好的傳染病醫院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