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醫中葯 > 中醫特色治療

中醫特色治療

發布時間:2021-02-05 13:03:24

㈠ 中醫特色療法的介紹

本書是「『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農村衛生適宜技術推廣叢書」之一。全書內容詳盡系統地總結了中醫特色療法:分緒論、上篇、下篇及附錄。緒論著重介紹了中醫特色療法的歷史淵源;上篇詳盡地介紹了臨床常用的25種中醫特色療法,其內容包括概述、基本原理、操作規程、適應證、禁忌證、注意事項、臨床應用等

㈡ 中醫傳統特色療法的內容簡介

傳統療法發揮的療效有目共睹,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不僅在我國人民的日常生活版之中應用和流權傳,而且在全國各大醫院也被積極採用。在當今提倡返璞歸真,回歸大自然思想潮流的推動下,傳統療法逐漸得到越來越多的西方發達國家的承認和採納,具有廣闊的前景。但是,傳統療法要向更高層次發展,還必須加強其理論研究力度,拓寬臨床應用范圍,使之成為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的新學科。
傳統療法必須堅持突出中醫特色、借鑒現代科技、爭取多方支持、療效才是宗旨的戰略方針。傳統外治法在繼承民間傳統外治法精華的基礎上,用經絡及現代生物全息理論為指導思想,使其更加完善。同時,傳統療法應在充分繼承中醫研究方法及優勢特色的基礎上,積極吸收現代科學思路、技術成果,將整個傳統外治法從理論到實踐都納入現代科學整體發展軌道,使之成為具有現代科學規范與科學體系的一種療法。

㈢ 中醫傳統特色療法的介紹

《中醫傳統特色療法》是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中醫傳統特色內療法》內容簡介:中醫傳統療容法包括狹義和廣義的內涵,狹義的傳統療法包括了:針灸療法、刺血療法、推拿按摩、刮痧療法、貼敷療法、拔罐、火療、氣功等。其中部分療法經過現代中醫學者的繼承與發展,結合現代醫學理論及現代中西醫結合理論的精華進行探索研究,形成了既繼承原傳統療法的特色與優點又具有創新性的新型臨床實用型傳統療法,如腹針療法、平衡針療法、熱敏灸療法、雷火灸療法、穴位埋線療法、電熱針療法等,從而形成了具有時代特色的廣義中醫傳統療法。傳統療法通過調理整個人體狀態來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其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經過豐富的臨床驗證,同時也體現了傳統醫學治未病、防重於治、養生保健和健康調養的學術思想。

中醫治療有什麼特點

中醫(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一般指以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所以也稱漢醫。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
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之後歷代均有總結發展。除此之外對漢字文化圈國家影響深遠,如日本漢方醫學,韓國韓醫學,朝鮮高麗醫學、越南東醫學等都是以中醫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中醫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
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使用中葯、針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
2018年10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首次將中醫納入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學綱要。
中文名 中醫 外文名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別 稱 漢醫、國醫 影 響 日本漢方,韓醫學,越南東醫學等 代表典籍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等
【發展歷史】
中醫,即相對西醫而言。在西方醫學沒有流入中國以前,中醫基本不叫中醫這個名字,而是有獨特且內涵豐富的稱謂。
中醫產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中醫理論已經基本形成,出現了解剖和醫學分科,已經採用「四診」,治療法有砭石、針刺、湯葯、艾灸、導引、布氣、祝由等。自古以來就有「醫道相通」的說法。這種影響最早可以追溯到黃老道家的典籍——《黃帝內經》,它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也是我國醫學寶庫中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同時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葯物學的醫學巨著。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 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後來的中醫學和養生學則在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礎上,開始用陰陽五行解釋人體生理,出現了「醫工」,金針,銅鑰匙等。東漢出現了著名醫學家張仲景,他已經對「八綱」(陰陽、表裡、虛實、寒熱)有所認識,總結了「八法」。華佗則以精通外科手術和麻醉名聞天下,還創立了健身體操「五禽戲」。唐代孫思邈總結前人的理論並總結經驗,收集5000多個葯方,並採用辨證治療,因醫德最高,被人尊為「葯王」。唐朝以後,中國醫學理論和著作大量外傳到高麗、日本、中亞、西亞等地。兩宋時期,宋政府設立翰林醫學院,醫學分科接近完備,並且統一了中國針灸由於傳抄引起的穴位紊亂,出版《圖經》。金元以降,中醫開始沒落。明清以後,出現了溫病派時方派,逐步取代了經方派中醫。在明朝後期成書的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標志著中葯葯理學沒落。同一時期,蒙醫、藏醫受到中醫的影響。在朝鮮東醫學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例如許浚撰寫了《東醫寶鑒》。
自清朝末年,中國受西方列強侵略,國運衰弱。同時現代醫學(西醫)大量湧入,嚴重沖擊了中醫發展。中國出現許多人士主張醫學現代化,中醫學受到巨大的挑戰。人們開始使
用西方醫學體系的思維模式加以檢視,中醫學陷入存與廢的爭論之中。同屬中國醫學體系的日本漢方醫學、韓國的韓醫學亦是如此。2003年「非典」以來,經方中醫開始有復甦跡象。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中醫作為「古為今用」的醫學實例得到中國共產黨政策上的支持而得以發展。現代,中醫在中國仍然是治療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在國際上,針灸引起醫學界極大興趣。針灸已被證實在減輕手術後疼痛、懷孕期反胃、化療所產生的反胃和嘔吐、牙痛方面是有效的且其副作用極低,然而,對慢性疼痛,背部疼痛以及頭痛,數據顯示出模稜兩可或者爭議性。WHO認為很多針灸和一些草葯的有效性得到了科學雙盲研究的較強支持,但是對於其它的傳統療法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研究,而且不能忽視未經研究的傳統療法存在的安全性及危險性等問題。WHO在2002年5月26日發表「2002-2005年傳統醫葯研究全球策略」,邀請全球180餘國將替代醫學納入該國的醫療政策。
上世紀90年代發起的現代中醫基礎理論的原始創新、革命。中醫新哲學觀中醫三個哲學觀:整體觀、辨證觀,及新挖掘出的中醫第三哲學觀:相似觀-分形論。
2018年10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首次將中醫納入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學綱要。新納入的中醫傳統醫學的相關信息將寫入第11版全球醫學綱要第26章內,該章節主要闡釋傳統醫學的分類體系,將於2022年在世衛組織成員國實施。

㈤ 中醫特色療法有哪些

葯物貼敷療法 葯物熏洗療法 葯酒療法 葯茶療法第 葯枕療法 頭內針療法 梅花針療法 鉤針容療法 眼針療法 腕踝針療法 電針療法 火針療法 耳穴療法 臍部療法 足部按摩療法 手穴療法 葯摩療法 點穴療法 捏脊療法 放血療法 穴位埋線療法 刮痧療法 拔罐療法 艾灸療法 醋療法 葯栓療法 臟器療法 蜂毒療法 磁療法 小兒推拿療法 第2掌骨側穴位全息療法 子午流注針法 梳頭療法 含漱療法

㈥ 中醫治療有什麼特色嗎

中醫學,是發祥於中國古代的研究人體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學。屬於自然科學的范回疇,答亦具有濃厚的社會科學特性,還受到中國古代哲學的深刻影響,是一門以自然科學為主體、多學科知識交融的醫學科學。中醫學理論體系有兩個基本特點,一是整體觀念,二是辨證論治。中醫學的整體觀念,主要體現於人體自身的整體性和人與自然、社會環境的統一性兩個方面。辨證論治是中醫學認識疾病和處理疾病的基本原則,既強調辨證論治,又講究辨證與辨病相結合。

㈦ 中醫傳統特色療法的特點及優勢

中國傳統的療法就是體現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優勢就是用純天然的葯材,對症下葯。

閱讀全文

與中醫特色治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博動物醫院在線電話 瀏覽:380
臨淄愛佳寵物醫院 瀏覽:582
蘇泊爾養生壺怎麼樣打開 瀏覽:104
肝轉移的治療方法 瀏覽:845
養生壺如何做現磨咖啡 瀏覽:787
中醫治療失眠能根治嗎 瀏覽:391
望京附近看婦科好的醫院 瀏覽:773
治療葯物依賴的醫院 瀏覽:100
閔行區中醫院地址 瀏覽:543
治療頑固性失眠的葯物 瀏覽:489
石龍人民醫院體檢 瀏覽:507
盛京醫院婦科哪個醫生好 瀏覽:613
甘肅省人民醫院燒傷科 瀏覽:724
老年痴呆嚴重送康復醫院好嗎 瀏覽:185
治療糖尿病陽痿的中葯方 瀏覽:565
汕頭潮陽哪裡有寵物醫院 瀏覽:984
醫院婦科治療儀 瀏覽:758
興義博愛醫院婦科 瀏覽:749
湖北武漢兒童醫院電話 瀏覽:190
最好的傳染病醫院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