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醫中葯 > 下載中醫雜病治療心法

下載中醫雜病治療心法

發布時間:2021-03-05 13:18:54

1. 中葯治療疑難雜症的效果如何啊

偶爾碰對了,中醫大家能夠治療疑難雜症。

2. 醫宗金鑒中雜病心法要訣中木通湯之木通「不見水者」什麼意思

是此指干木通.因木通瀉小腸此中葯不易久煎,遇水久者失去療效.

3. 求推薦入門醫書

《中醫古籍大全》

這是一套從網路上搜集的中醫古籍大全.一共699本.全都是.TXT格式的.這樣方便大家從電腦,手機,甚至是PSP上觀看.裡面的內容從古代經典到各類醫家對經典的詮釋,醫案的等等著作都有,同時也包括:內,外,骨,婦,兒,方劑,針灸,本草,醫案等書籍,是一套很全面的醫書集成.可供同道們和中醫愛好者們閱讀學習.

說到中醫古書,個人認為這才是中華傳統醫學的統宗!以中國古代哲學方法論為統,以兩經一論為宗,以辨證論治為標,以理法方葯為榜.這樣才能真正的體會到中國古代醫學的精髓.

當然或許有很多人會說有些古人的書籍里有許多令人質疑的東西在,可能在現代的學習和研究當中在已經被抹殺掉了,幹嘛還要去看呢?我想也許正是如此,中醫也才這么磕磕絆絆的發展到了今天,也正是因為人們在對中醫理論不斷的質疑與研究,中醫學才取得了十分輝煌,豐碩的成果.我們看古書不僅僅是學習歷代醫家的精彩論述,更要學習他們那種敢於質疑,敢於探索的治學態度.相對於今人對於學習中醫學的態度,或者一些所謂"名家",學術上的沽名釣譽者,深感悲憂.不知道照這樣下去,中華醫學在當今的混亂環境下還能走多久..............

在此,希望各位同道以及中醫愛好者們積極努力,學好中醫理論,可以更好的在應用臨床上,發揮出中醫學應有的療效,以修身利人!

注意:如果直接用"記事本打開txt文檔會出現排版錯誤或者亂碼.請用寫字板,WORD,WPS或者其他txt閱讀軟體打開.在手機和PSP中一切正常.

特別是584-《醫學衷中參西錄》清---張錫純著。集《黃帝內經》和《傷寒論》之精華。此書辯症精準,用葯簡單,而又大膽,突破了傳統中醫書籍的只有葯方,而沒有實例病案,方便讀者可對症而用葯。

現代中醫師有高達70%受此書深遠影響。
張錫純中國醫學家。中西匯通派代表人物之一。字壽甫。河北鹽山人,是近現代中國中醫學界的醫學泰斗。

目錄:

000-神農本草經.txt
001-吳普本草.txt
002-本草經集注.txt
003-新修本草.txt
004-食療本草.txt
005-海葯本草.txt
006-本草圖經.txt
007-本草衍義.txt
008-湯液本草.txt
009-飲膳正要.txt
010-滇南本草.txt
011-本草品匯精要.txt
012-本草蒙筌.txt
013-本草綱目.txt
014-本草乘雅半偈.txt
015-本草征要.txt
016-本草易讀.txt
017-本草新編.txt
018-本草備要.txt
019-本經逢原.txt
020-本草經解.txt
021-本草從新.txt
022-神農本草經百種錄.txt
023-本草綱目拾遺.txt
024-本草崇原.txt
025-本草求真.txt
026-神農本草經讀.txt
027-本草述鉤元.txt
028-食鑒本草.txt
029-本草思辨錄.txt
030-本草綱目別名錄.txt
031-本草便讀.txt
032-本草撮要.txt
033-本草問答.txt
034-神農本草經贊.txt
035-本草擇要綱目.txt
036-得配本草.txt
037-本草害利.txt
038-本草分經.txt
039-雷公炮炙論.txt
040-炮炙全書.txt
041-炮炙大法.txt
042-雷公炮製葯性解.txt
043-瀕湖炮炙法.txt
044-要葯分劑.txt
045-珍珠囊補遺葯性賦.txt
046-葯鑒.txt
047-葯征.txt
049-五十二病方.txt
050-名醫別錄.txt
051-千金翼方.txt
052-孫真人海上方.txt
053-外台秘要.txt
054-醫心方.txt
055-太平聖惠方.txt
056-蘇沈良方.txt
057-博濟方.txt
058-史載之方.txt
059-太平惠民和劑局方.txt
060-聖濟總錄.txt
061-雞峰普濟方.txt
062-洪氏集驗方.txt
063-楊氏家藏方.txt
064-千金寶要.txt
065-衛生易簡方.txt
066-全生指迷方.txt
067-仁齋直指方論(附補遺).txt
068-瑞竹堂經驗方.txt
069-世醫得效方.txt
070-奇效良方.txt
071-醫方集宜.txt
072-醫方考.txt
073-增廣和劑局方葯性總論.txt
074-普濟方.txt
075-肘後備急方.txt
076-普濟本事方.txt
077-嚴氏濟生方.txt
078-葯征續編.txt
079-仁術便覽.txt
081-祖劑.txt
082-古今名醫方論.txt
083-種福堂公選良方.txt
084-湯頭歌訣.txt
085-急救便方.txt
086-奇方類編.txt
087-醫方集解.txt
088-絳雪園古方選注.txt
089-醫方論.txt
090-串雅內外編.txt
091-成方切用.txt
092-時方妙用.txt
093-時方歌括.txt
094-長沙方歌括.txt
095-金匱方歌括.txt
096-醫方證治匯編歌訣.txt
097-驗方新編.txt
098-十劑表.txt
099-經驗丹方匯編.txt
101-葯性切用.txt
102-退思集類方歌注.txt
103-華佗神方.txt
104-集驗方.txt
105-大小諸證方論.txt
106-奇效簡便良方.txt
107-神仙濟世良方.txt
108-是齋百一選方.txt
109-小品方.txt
110-惠直堂經驗方.txt
111-絳囊撮要.txt
112-經驗奇方.txt
113-古方匯精.txt
114-外治壽世方.txt
115-文堂集驗方.txt
116-回生集.txt
117-本草簡要方.txt
118-增訂醫方歌訣.txt
119-濟世神驗良方.txt
121-醫方歌括.txt
122-醫方簡義.txt
123-女科切要.txt
124-傅青主女科歌括.txt
125-產寶.txt
126-女科百問.txt
127-錢氏秘傳產科方書名試驗錄.txt
128-婦人良方大全
129-沈氏女科輯要.txt
130-濟生集.txt
131-嬰童百問.txt
132-女科證治准繩.txt
133-小兒葯證直訣.txt
134-幼科切要.txt
135-嬰兒論.txt
136-活幼心書.txt
137-兒科要略.txt
138-兒科萃精.txt
139-痧疹輯要.txt
140-小兒推拿廣意.txt
141-幼科證治准繩.txt
142-女科旨要.txt
143-女科折衷纂要.txt
144-女科指要.txt
145-女科指掌.txt
146-女科要旨.txt
147-女科秘旨.txt
148-女科秘要.txt
149-女科經綸.txt
150-女科精要.txt
151-女科撮要.txt
152-小兒痘疹方論.txt
153-小兒衛生總微論方.txt
154-內府秘傳經驗女科.txt
155-幼幼集成.txt
156-幼幼新書.txt
157-幼科心法要訣.txt
158-幼科折衷.txt
159-幼科指南.txt
160-幼科推拿秘書.txt
161-幼科發揮.txt
162-幼科概論.txt
163-幼科類萃.txt
164-幼科鐵鏡.txt
165-竹泉生女科集要.txt
166-兒科醒.txt
167-保幼新編.txt
168-保嬰撮要.txt
169-活幼口議.txt
170-胎產心法.txt
171-胎產指南.txt
172-胎產秘書.txt
173-家傳女科經驗摘奇.txt
174-婦人規.txt
175-婦科心法要訣.txt
176-婦科秘方.txt
177-婦科秘書.txt
178-婦科問答.txt
179-專治麻痧初編.txt
180-張氏婦科.txt
181-產鑒.txt
182-陳氏幼科秘訣.txt
183-麻科活人全書.txt
184-麻疹備要方論.txt
185-麻疹闡注.txt
186-痘疹心法要訣.txt
187-評注產科心法.txt
188-慈幼便覽.txt
189-慈幼新書.txt
190-毓麟驗方.txt
191-經驗麻科.txt
192-達生編.txt
193-盤珠集胎產症治.txt
194-竹林女科證治.txt
195-原要論.txt
196-產後十八論.txt
197-腳氣治法總要.txt
198-濟陰綱目.txt
199-衛生家寶產科備要.txt
200-邯鄲遺稿.txt
201-鬻嬰提要說.txt
202-顱囟經.txt
203-嬰童類萃.txt
204-醫林改錯.txt
205-金匱翼.txt
206-養老奉親書.txt
207-醫門法律.txt
208-筆花醫鏡.txt
209-血證論.txt
210-外科精義.txt
211-立齋外科發揮.txt
212-外科樞要.txt
213-雜病心法要訣.txt
214-跌損妙方.txt
215-雜病廣要.txt
216-江氏傷科學.txt
217-傷科大成.txt
218-跌打秘方.txt
219-跌打損傷方.txt
220-外科集驗方.txt
222-跌打損傷回生集.txt
223-瘍醫大全.txt
224-傅青主男科重編考釋.txt
225-瘍科心得集.txt
226-外科大成.txt
227-陰證略例.txt
228-發背對口治訣論.txt
229-集驗背疽方.txt
230-外科正宗.txt
231-中風論.txt
232-內外傷辨.txt
233-內科摘要.txt
234-少林真傳傷科秘方.txt
235-仙授理傷續斷秘方.txt
236-外科十三方考.txt
237-外科心法要訣.txt
238-外科方外奇方.txt
239-外科全生集.txt
240-外科啟玄.txt
241-外科理例.txt
242-外科傳薪集.txt
243-外科精要.txt
244-外科選要.txt
245-外科醫鏡.txt
246-正骨心法要旨.txt
247-正體類要.txt
248-何氏虛勞心傳.txt
249-周慎齋遺書.txt
250-奇經八脈考.txt
251-金瘡秘傳禁方.txt
252-金瘡跌打接骨葯性秘書.txt
253-青囊秘訣.txt
254-急救良方.txt
255-急救廣生集.txt
256-訂正太素脈秘訣.txt
257-症因脈治.txt
258-秘傳外科方.txt
259-秘傳劉伯溫家藏接骨金瘡禁方.txt
260-脈症治方.txt
261-脈確.txt
262-接骨手法.txt
263-救傷秘旨.txt
264-理虛元鑒.txt
265-虛損啟微.txt
266-診脈三十二辨.txt
267-傷科方書.txt
268-傷科匯纂.txt
269-傷科補要.txt
270-慎柔五書.txt
271-楊成博先生遺留穴道秘書.txt
272-痰火點雪.txt
273-萬氏秘傳外科心法.txt
274-解圍元藪.txt
275-劉涓子鬼遺方.txt
276-瘋門全書.txt
278-增訂十葯神書.txt
279-癘瘍機要.txt
280-醫學從眾錄.txt
281-瘍科綱要.txt
282-醫門補要.txt
284-仙傳外科集驗方.txt
285-外科十法.txt
286-脈訣乳海.txt
287-脈訣考證.txt
288-痰癘法門.txt
289-證治匯補.txt
290-外科證治全書.txt
291-眼科秘訣.txt
292-銀海精微.txt
293-審視瑤函.txt
294-目經大成.txt
295-針灸大全.txt
296-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txt
297-針灸易學.txt
298-針灸聚英.txt
299-針灸大成.txt
300-針灸逢源.txt
301-針灸甲乙經.txt
302-針經節要.txt
304-楊敬齋針灸全書.txt
305-宋本備急灸法.txt
306-刺灸心法要訣.txt
307-一草亭目科全書.txt
308-口齒類要.txt
309-子午流注針經.txt
310-子午流注說難.txt
311-尤氏喉科秘書.txt
312-尤氏喉症指南.txt
313-白喉全生集.txt
314-白喉條辨.txt
315-銀海指南.txt
316-普濟方·針灸.txt
317-灸法秘傳.txt
318-走馬急疳真方.txt
319-明目至寶.txt
320-金針秘傳.txt
322-重訂囊秘喉書.txt
323-重樓玉鑰.txt
324-重樓玉鑰續編.txt
325-原機啟微.txt
326-神灸經綸.txt
327-神應經.txt
328-秘傳眼科龍木論.txt
329-針灸神書.txt
330-針灸素難要旨.txt
331-針灸問對.txt
332-針灸集成.txt
333-針灸資生經.txt
334-針經指南.txt
335-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txt
336-推拿抉微.txt
337-理瀹駢文.txt
338-異授眼科.txt
339-眼科心法要訣.txt
340-眼科闡微.txt
341-喉舌備要秘旨.txt
342-喉科指掌.txt
343-喉科秘訣.txt
344-喉科集腋.txt
345-焦氏喉科枕秘.txt
346-黃帝明堂灸經.txt
347-經穴匯解.txt
348-經絡全書.txt
349-經絡考.txt
350-經絡匯編.txt
351-包氏喉證家寶.txt
352-炙膏肓腧穴法.txt
353-凌門傳授銅人指穴.txt
354-釐正按摩要術.txt
355-靈樞經脈翼.txt
356-廣嗣要語.txt
358-西方子明堂灸經.txt
359-友漁齋醫話.txt
360-徐批葉天士晚年方案真本.txt
361-吳鞠通醫案.txt
362-冷廬醫話.txt
363-柳洲醫話.txt
364-醫貫.txt
365-古今醫案按.txt
366-侶山堂類辯.txt
367-臨證指南醫案.txt
368-存存齋醫話稿.txt
369-丹溪治法心要.txt
370-醫經溯洄集.txt
371-葉天士醫案精華.txt
372-一得集.txt
373-丁甘仁醫案.txt
374-三家醫案合刻.txt
375-上池雜說.txt
376-也是山人醫案.txt
377-客塵醫話.txt
378-王氏醫案繹注.txt
379-市隱廬醫學雜著.txt
380-未刻本葉氏醫案.txt
381-先哲醫話.txt
382-回春錄.txt
383-何澹安醫案.txt
384-吳醫匯講.txt
385-奇症匯.txt
386-知醫必辨.txt
387-肯堂醫論.txt
388-花韻樓醫案.txt
389-證治心傳.txt
391-眉壽堂方案選存.txt
392-研經言.txt
393-重訂靈蘭要覽.txt
394-重慶堂隨筆.txt
395-凌臨靈方.txt
396-孫文垣醫案.txt
397-塘醫話.txt
398-馬培之醫案.txt
399-張聿青醫案.txt
400-張畹香醫案.txt
401-曹仁伯醫案論.txt
403-寓意草.txt
404-程杏軒醫案.txt
405-慎疾芻言.txt
406-葉選醫衡.txt
407-對山醫話.txt
408-質疑錄.txt
409-叢桂草堂醫案.txt
410-歸硯錄.txt
411-醫原.txt
412-醫暇卮言.txt
413-醫學課兒策.txt
414-醫學讀書記.txt
415-醫醫醫.txt
416-續名醫類案.txt
417-讀醫隨筆.txt
418-醫學源流論.txt
419-王旭高臨證醫案.txt
420-邵蘭蓀醫案.txt
421-八十一難經.txt
422-內經博議.txt
423-素問六氣玄珠密語.txt
424-醫經讀.txt
425-醫經原旨.txt
426-素問玄機原病式.txt
427-類經.txt
428-類經圖翼.txt
429-內經知要.txt
430-黃帝內經素問集注.txt
431-黃帝內經靈樞集注.txt
432-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txt
433-六因條辨.txt
434-素問靈樞類纂約注.txt
435-黃帝素問直解.txt
436-素問經注節解.txt
437-黃帝內經素問.txt
438-黃帝內經素問校義.txt
439-黃帝內經太素.txt
440-中西匯通醫經精義.txt
441-內經評文.txt
442-內經葯瀹.txt
443-醫效秘傳.txt
444-讀素問鈔.txt
445-靈素節注類編.txt
446-古本難經闡注.txt
447-難經正義.txt
448-素問識.txt
449-靈樞識.txt
450-難經經釋.txt
451-黃帝內經素問遺篇.txt
452-素問要旨論.txt
453-黃帝素問宣明論方.txt
454-難經集注.txt
455-難經古義.txt
456-萬氏秘傳片玉心書.txt
457-傷寒論.txt
458-傷寒捷訣.txt
459-傷寒總病論.txt
460-類證活人書.txt
461-註解傷寒論.txt
462-傷寒九十論.txt
463-傷寒百證歌.txt
464-傷寒發微論.txt
465-傷寒明理論.txt
466-仲景傷寒補亡論.txt
467-傷寒尋源.txt
468-傷寒直格.txt
469-傷寒標本心法類萃.txt
470-傷寒六書.txt
471-傷寒論條辨.txt
472-張卿子傷寒論.txt
473-傷寒證治准繩.txt
474-傷寒論注.txt
475-重訂通俗傷寒論.txt
476-傷寒溯源集.txt
477-傷寒括要.txt
478-傷寒纘論.txt
479-傷寒貫珠集.txt
480-傷寒法祖.txt
481-傷寒大白.txt
482-傷寒懸解.txt
483-傷寒論類方.txt
484-傷寒論辯證廣注.txt
485-傷寒論輯義.txt
486-傷寒醫訣串解.txt
487-傷寒審證表.txt
488-傷寒補例.txt
489-敖氏傷寒金鏡錄.txt
490-傷寒舌鑒.txt
491-增訂葉評傷暑全書.txt
492-傷寒論翼.txt
493-傷寒附翼.txt
494-傷寒指掌.txt
495-中寒論辯證廣注.txt
496-河間傷寒心要.txt
497-劉河間傷寒醫鑒.txt
498-金匱要略淺注.txt
499-金匱要略方論.txt
500-金匱要略心典.txt
501-金匱玉函經二注.txt
502-金匱玉函要略述義.txt
503-脈訣.txt
504-脈經.txt
505-診家樞要.txt
506-瀕湖脈學.txt
507-診家正眼.txt
508-三指禪.txt
510-形色外診簡摩.txt
511-金匱玉函要略輯義.txt
512-脈理求真.txt
513-脈訣刊誤.txt
514-脈訣匯辨.txt
515-高注金匱要略.txt
516-臨症驗舌法.txt
517-望診遵經.txt
518-診宗三昧.txt
519-醫燈續焰.txt
520-察病指南.txt
521-察舌辨症新法.txt
522-溫疫論.txt
523-千金食治.txt
524-溫熱暑疫全書.txt
525-疫疹一得.txt
526-溫病條辨.txt
527-溫熱逢源.txt
528-時病論.txt
529-溫病指南.txt
530-女丹合編選注.txt
531-運氣要訣.txt
532-備急千金要方.txt
533-食療方.txt
534-心醫集.txt
535-西池集.txt
536-性命要旨.txt
537-松峰說疫.txt
538-壽世傳真.txt
539-陸地仙經.txt
540-寧坤秘笈.txt
541-溫病正宗.txt
542-壽世保元.txt
543-溫熱經緯.txt
544-溫熱論.txt
545-達摩洗髓易筋經.txt
546-廣瘟疫論.txt
547-養生秘旨.txt
548-養生導引法.txt
549-重訂廣溫熱論.txt
550-養生導引秘籍.txt
551-隨息居重訂霍亂論.txt
552-修昆侖證驗.txt
553-壽世青編.txt
554-養生類要.txt
555-飲食須知.txt
556-瘴瘧指南.txt
557-華氏中藏經.txt
558-三因極一病證方論.txt
559-扁鵲心書.txt
560-玉機微義.txt
561-明醫指掌.txt
562-明醫雜著.txt
563-此事難知.txt
564-金匱鉤玄.txt
565-衛生寶鑒.txt
566-校注醫醇剩義.txt
567-脈因證治.txt
568-雜病治例.txt
569-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txt
570-丹溪心法.txt
571-諸病源候論.txt
572-儒門事親.txt
573-古今醫鑒.txt
574-醫說.txt
575-醫宗金鑒.txt
576-醫經國小.txt
577-醫學入門.txt
578-醫學啟源.txt
579-醫學綱目.txt
580-醫壘元戎.txt
581-蘭室秘藏.txt
582-韓氏醫通.txt
583-醫學正傳.txt
584-醫學衷中參西錄.txt
585-衛濟寶書.txt
586-三消論.txt
587-石室秘錄.txt
588-丹溪手鏡.txt
589-古今名醫匯粹.txt
590-軒岐救正論.txt
591-痧脹玉衡.txt
592-醫學三字經.txt
593-辨證錄.txt
594-醫學指歸.txt
595-醫學實在易.txt
596-醫學摘粹.txt
597-馮氏錦囊秘錄.txt
598-簡明醫彀.txt
599-醫述.txt
600-辨症玉函.txt
601-醫學心悟.txt
602-類證治裁.txt
603-醫碥.txt
604-醫學真傳.txt
605-張氏醫通.txt
606-中國醫籍考.txt
607-脈象統類.txt
608-丹台玉案.txt
609-傷寒論綱目.txt
610-幼科釋謎.txt
611-婦科玉尺.txt
612-古今醫徹.txt
613-葯症忌宜.txt
614-脾胃論.txt
616-洗冤集錄.txt
617-古今醫統大全.txt
618-格致余論.txt
620-推求師意.txt
621-褚氏遺書.txt
622-諸病主病詩.txt
623-醫旨緒余.txt
624-醫宗己任編.txt
625-醫學妙諦.txt
626-醫學見能.txt
627-顧松園醫鏡.txt
628-醫醫小草.txt
630-醫學傳燈.txt
632-證治准繩·類方.txt

如有需要請及時留言,24小時內發送,謝謝

4. 撮的兩個讀音並且組詞

撮的讀音是cuō和zuǒ。撮組詞有:撮合、撮箕、一撮、撮影、撮口、撮內鳥容、撮土、撮取、撮空。

一、撮合 [ cuō he ]

拉攏說合。

王西彥《老太婆伯伯》:「四十五歲那一年,經人撮合,他討進一個二十七歲的女人。」

二、撮箕 [ cuō jī ]

撮垃圾的簸箕。

周立波《桐花沒有開》:「(張三爹)看見她手裡拿著空撮箕,他猜到她是做什麼來的。」


三、撮影 [ cuō yǐng ]

猶縮影。

梁啟超《泰西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二章第四節:「畢氏一派,則從物形上著想,而其立論,至以數為萬物之撮影。」

四、撮口 [ cuō kǒu ]

1、即撮口呼。

清·潘耒《類音》:「蹙唇而成聲,謂之撮口。」

2、聚口使成圓形。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郭秀才》:「少頃又作之,既而悟其為郭,始大笑,皆撮口從學,無一能者。」

3、猶言弄唇吻。

元·商衟《一枝花·嘆秀英》套曲:「禽唇撮口由閑可,毆面梟頭甚罪過。」

4、中醫學病症名。指口唇收縮撮起,不能吮乳。多出現於初生小兒所患的臍風、驚風等病。

《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撮口》:「撮口:撮如囊口吮乳難,舌強唇青吐沫痰。面色赤黃胎熱極,四肢厥冷命難全。」

5. 雜病心法要訣txt全集下載

雜病心法要訣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確認後請採納

6. 何任的國醫大師何任大事記

1921年1月11日(農歷庚申年十二月初三)
出生於杭州世醫之家。
1924年1月~年6月
在家庭教師教導下學習古文,包括《四書》、《五經》、詩詞等;上小學、中學;隨父親何公旦學習中醫。
1937年7月~1938年6月
「七·七」事變,日軍侵華戰爭爆發,隨家南遷縉雲;隨父行醫。
1938年7月~1941年7月
上海新中國醫學院學習。
1941年8月~1949年4月
上海新中國醫學院畢業;任鹽局中醫師;1947年舉辦杭州中國醫學函授社,開始從事中醫教學;編寫《實用中醫學》一、二、三集;行醫。
1949年5月~1955年
創辦慶春中醫聯合診所;兼衛生人員訓練所中醫課程授課;1953年4月獲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頒發中字06437號中醫師證書;任杭州市中醫協會主任,杭州市人民代表會議代表;負責浙江中醫進修學校教學工作。
1955~1956年
參與省衛生廳、省中醫進修學校等購置大學路老浙江大學校址後,浙江省中醫進修學校與省衛生幹校分開,單獨建校;195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7年~1958年
任浙江省中醫進修學校副校長,兼中醫授課並門診;舉辦中醫師資班;籌辦浙江省第一期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學制三年),編寫教材兼授課。
1958年~1959年5月
「整風反右」運動開始,為領導小組成員;籌建浙江中醫學院。
1959年6月~1960年3月
浙江中醫學院成立,任副院長;招收首屆六年制中醫專業本科生;《金匱要略通俗講話》出版;被評為浙江省文教系統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工作者,獲獎章、證書;籌建浙江中醫學院函授部,編寫出版《函授通訊》,並代廈門大學籌編海外中醫函授講義。
1960年4月~1963年8月
浙江中醫學院並入浙江醫科大學;撰寫《談治學》一文;《金匱要略歸納表》出版;組織教師編寫《溫病條辮白話解》、《中醫內科手冊》、《中醫兒科手冊》、《中醫婦科手冊》、《中醫針灸手冊》、《醫宗金鑒雜病心法白話解》等,並先後在浙江、北京等地出版發行。
1963年9月~1966年5月
恢復浙江中醫學院;在第一次中共浙江中醫學院黨員大會上被選為黨委委員.;回顧過去四年辦學經驗,組織教師編寫《中醫學院各課教案與教學經驗集》;《醫宗金鑒四診心法白話解》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1966年6月~1970年6月
「文化大革命」受批判;去嵊縣三界、華堂等地勞動,前後共3年。
1970年7月~1973年10月
浙江中醫學院第二次並入浙江醫科大學;擔任浙江醫科大學中
醫學院副院長。
1973年11月~1977年7月
浙江中醫學院第二次從浙江醫科大學劃出,單獨成立;恢復工作後,籌建《浙江中醫學院通訊》。
1977年8月~1979年1月
根據省委(77 ) 163號文擔任黨委委員、院革委會副主任,以後改為副院長;任第四屆浙江省政協委員;首批評定為教授;任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浙江中醫學院學報》編委會主任;《何任醫案》編印成冊;組織全院老中醫編成《老中醫醫案選》(第一輯)。
1979年2月~1983年12月
根據省委(79 ) 68號文擔任浙江中醫學院院長;為浙江省第六次黨代會代表;1981年赴北京參加首屆中日《傷寒論》學術討論會,代表中方作學術講演;1982年10月在全國四版中醫教材編審會上被推選為副主任委員;任全國中醫學會常務理事、浙江中醫學會會長;為浙扛省第五屆人大常委;《何任醫案選》在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
1983年12月~1988年1月
根據省委(83)183號文改任浙江中醫學院顧問;浙江省第六屆人大常委;《何任醫論選》、《金醫要略提要便讀》分別在人民衛生出版社、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1985年底赴日本訪問講學;((金匱要略講又》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
1988年2月~1991年5月
任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湛園醫話》在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詳編《金匱要略校注》、《金匱要略語譯》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金匱要略新解》日文版由日本東洋學術出版社出版。
1991年6月~1992年12月
國家級名老中醫帶高徒;獲首批國務院特殊津貼;主編《金醫要略校注》獲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部級);《金醫要略百家醫案評議》由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
1993年1月~1997年12月
何任中醫基金會成立;業績載錄於英國劍橋名人錄;經人事部批准暫緩離退休,繼續從事研究、著述工作;參加全國《金匾要略》學術研討會,作學術講演;應香港醫學會邀請,赴香港訪問講學;何任中醫基金會兩次向在中醫領域作出貢獻人員和品學兼優學生頒獎;進修中國畫;擔任浙江省名中醫館館長。
1998年1月~2000年12月
《何任臨床經驗輯要》在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出版,全書計42萬余字;從事中醫醫療、講座等工作;被評為浙江中醫學院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中醫葯學會授予「國醫楷模」匾額;應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及哈爾濱、南京、吉林、上海等省市邀請,為講習班講課、座談;浙江衛視拍攝臨床工作錄像;被《中醫雜志》聘為第三屆編委會顧問。
2001年1月~2002年12月
江蘇講學;天津講學、義診;上海講學;中央電視台《黃帝內經》攝制組拍制寫作、科研、臨床工作錄像片;浙江電視台拍攝「名中醫館」錄像片;自傳式書稿《詩意流年》在
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杭州電視台拍攝「精彩人生」錄像片;學院第二門診部成立,應邀門診;被《中醫葯學刊》聘為顧問。
2003年1月~2006年12月
中華中醫葯學會授予「中華中醫葯學會終身理事」、「中華中醫葯學會成就獎」獎牌;浙江省勞動模範協會頒發「省先進工作者01670會員證」;被人民衛生出版社全國高等醫葯教材建設指導委員會聘為理事,參加北京全國高等醫學教育教材編委會;中華中醫葯學會「中醫葯文化書畫展」優秀獎;第七期全國名中醫專家臨床經驗講習班授課並招收弟子;被《中醫雜志》聘為第四屆編委會顧問;被《中華現代中醫學雜志》聘為專家編委會常委;《何任醫學經驗集》在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中華中醫葯學會授予首屆中醫葯傳承特別貢獻獎;被中國中醫科學院聘為首屆學術委員會委員;《撫今憶昔說中醫》發表,駁斥「取消中醫」之謬論;浙江中醫葯大學何任中醫研究所成立;繼續從事中醫醫療、教學及撰稿等工作。
2007年1月~2007年12月
浙江省名中醫研究院成立,任名譽院長、專家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被浙江省中醫院聘為首席學術顧問;浙江省何任中醫葯研究院院長;國家人事部、國家中管局「全國名老中醫學術思想臨床經驗傳承高級講習班」北京講學;浙江中醫葯大學「遠志大講堂」首場報告會講學;國家中管局邀請北京釣魚台國賓館中秋賞月;主編《名醫手稿》,由華寶齋杭州富陽古籍印刷廠印刷裝訂;繼續從事中醫醫療、教學及撰稿等工作。
2008年1月~2010年12月
被人事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等部委評為全國首屆國醫大師,王國強副部長在杭州為何任教授頒發證書,省長呂祖善、省委常委王賀文、副省長鄭繼偉親切看望何任教授,浙江省衛生廳、浙江省中醫葯管理局、浙江中醫葯大學隆重召開何任教授當選國醫大師表彰大會;何任名中醫工作室建立;《國醫大師何任翰墨文化選集》、《國醫大師何任醫案墨跡》先後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為全國《金匱要略》師資進修班等講課;「中醫中葯中國行」浙江省中醫葯工作座談會,提出「中醫人要有中醫思維」,在《中國中醫葯報》頭版專文刊登;《金醫要略臨證發微凈》在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金匱要略通俗講話》在中國中醫葯出版社再版;浙江電視台拍攝《中醫故事》紀錄片;繼續從事中醫醫療、教學及撰稿等工作。
2011年1月~2011年12月
《中華中醫昆侖·何任》在中國中醫葯出版社出版;《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何任》在中國中醫葯出版再版;繼續從事中醫醫療、教學、撰稿等工作。
2012年2月23日(農歷壬辰年二月初二)7時38分.
在杭州逝世,享年93歲。

7. 醫宗金鑒(第六分冊)雜病心法要訣

http://proct.dangdang.com/proct.aspx?proct_id=9203072

當當網抄這個應該是的。。

8. 中醫入門哪本書好

然後《醫學知三字經》誦讀,看一看診斷學的《脈訣》與《醫宗金道鑒·四診心法要訣》。最後開始看內科的《傷寒論》。

先由淺入深看回比較好,剛開始可以看簡單易懂的,比如《葯性賦》、《湯頭歌》等,慢慢的在讀有難度的答,中醫博大精深,自學還是很有難度的。

其實實踐是一直伴隨在學習中的,學了脈學,就多去把脈,看到家人有不舒容服,就試著用中醫去分析下,這樣很有助於加深理解和記憶。學終究是要用來使用,多去醫院和著老師傅多看看,多學學。

9. 劉渡舟的求學

1931—1932年,在營口德育堂隨王志遠學習中醫基礎理論,系統地學習中醫經典著作,以及《葯性賦》、《方歌括》等基礎知識。1933—1936年,在大連市志遠葯房跟隨老師學習臨床知識及臨床技能。
六年的學習結束後,他又在大連壽民葯房跟隨謝泗泉學習中醫臨床一年。謝先生曾告訴他:「學中醫臨床,莫過於外感與內傷兩大類。學外感病必須讀張仲景的《傷寒論》,而學內傷雜病則應該讀《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因而,這一年他主要在柯韻伯的《傷寒來蘇集》與《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二書上下了功夫。這對於他此後的治學道路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1938年,劉渡舟在大連志遠葯房坐堂行醫。為了讓他銘記行醫的職業道德,努力救治患者,使患者從疾病的苦海中得以解脫,他的父親正式給他取字為渡舟。
1945年5月,劉渡舟隨家遷居北京。1946年冬在北京參加並通過了「中醫師特種考試」。1947年5月至1950年底,在北京東四錢糧胡同掛牌行醫。期間,曾受華北國醫學院之聘擔任教授,講授中醫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他參加了衛生部組織舉辦的「中醫進修學校」學習西醫基礎知識,學期一年,於1951年畢業。之後,被分配到北京天壇華北人民醫院中醫內科工作。此後又先後任北京永定門聯合診所中醫科主任,北京南苑區大紅門聯合診所主任。

10. 中醫如何治療手足心熱

手心熱,多見於兩種情況。一是指手三陰經是動所生病症,如心包脈所生內病諸症中均可有掌中熱容。(見《靈樞·經脈》)一是指腎陰虛的見症,臨床多見手心熱或五心煩熱。足心感覺發熱,見《素問·刺熱篇》。多因腎虛所致。中醫病證名。手心、足心有發熱感覺。見《丹溪心法·發熱》。多由陰虛內熱,或火熱內郁等所致。[1]?脾胃內傷可出現手足心熱,東垣在《內外傷辨惑論》中,將內傷與外感作出區別。其在「辨手心手背」中指出,外感之病,寒熱齊作,伴見手背熱,手心不熱,為邪在表的一個見證。內傷之病,寒熱間作,每見手心熱,手背不熱,為熱傷元氣的一個見證。由此可見,脾胃內傷可以出現手足心熱的症狀。?[2]?中醫對手足心熱的治療中,多從陰陽失和、肝鬱發熱、濕熱熏蒸、脾氣虛弱、食積阻滯等方面論治。對因脾胃內傷所致的手足心熱,遵東垣法論治,在臨床實踐中,可取得較好的療效

閱讀全文

與下載中醫雜病治療心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博動物醫院在線電話 瀏覽:380
臨淄愛佳寵物醫院 瀏覽:582
蘇泊爾養生壺怎麼樣打開 瀏覽:104
肝轉移的治療方法 瀏覽:845
養生壺如何做現磨咖啡 瀏覽:787
中醫治療失眠能根治嗎 瀏覽:391
望京附近看婦科好的醫院 瀏覽:773
治療葯物依賴的醫院 瀏覽:100
閔行區中醫院地址 瀏覽:543
治療頑固性失眠的葯物 瀏覽:489
石龍人民醫院體檢 瀏覽:507
盛京醫院婦科哪個醫生好 瀏覽:613
甘肅省人民醫院燒傷科 瀏覽:724
老年痴呆嚴重送康復醫院好嗎 瀏覽:185
治療糖尿病陽痿的中葯方 瀏覽:565
汕頭潮陽哪裡有寵物醫院 瀏覽:984
醫院婦科治療儀 瀏覽:758
興義博愛醫院婦科 瀏覽:749
湖北武漢兒童醫院電話 瀏覽:190
最好的傳染病醫院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