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醫食療如何養護五臟健康
中醫學認為人有五臟,這五臟分別是心、肝、脾、肺、腎,五臟功能失調的話,人們就會變得面色無華,肌膚會變得粗糙,那麼,我們該怎麼調養五臟呢?臟腑氣血在美容中的作用,通過滋潤五臟、補益氣血,使身體健美、容顏長駐。只有臟腑功能健旺,氣血充足,肌膚才能得到充分的滋養。中醫美容不僅保養「標」,更重調理「本」,養於內、調於內、治於內而美於外。
1.隔姜艾灸:用薑片將艾蒿炷和穴道隔開施灸,可以調順脾胃、溫胃止嘔、理氣止痛。 2.腹部刮痧:腹部刮痧,可幫助蠕動亢進的腸胃恢復正常,讓臟腑陰陽得到平衡。 3.大紅棗10枚,白術10克,茯苓30克,粳米100克。將紅棗洗凈剖開去核,茯苓搗碎,與粳米共煮成粥,代早餐食。 4.紅棗500克,去核,加水煮爛,熬成膏狀,加白糖500克,拌勻即成。每次服15克,每日2次,白開水沖服。常服本膏,能補虛療損,祛疾延年,養顏輕身。
五臟調養強肺關鍵詞:潤
1. 呼吸吐納:柏樹能凈肺安神,每天上午8~10點或下午3~5點,在柏樹下用鼻子吸氣、嘴巴呼氣,做12次,長期堅持可補充肺氣不足。 2.羅漢果茶、秋梨膏最潤肺:秋梨和羅漢果具有極強的葯性,可以使呼吸系統和肺功能迅速強壯。 3.白色食物能讓肺強健起來,並減輕皮膚敏感。百合擅長潤肺止咳,對呼吸道的調養效果最好,此外白蘿卜、白木耳、白芝麻也有生津潤肺的效果。
強腎關鍵詞:藏
1.唾液滋養:將舌頭伸到上牙外側,上下左右攪動,讓唾液漸盈滿口,然後分三次咽下。每天早晚各做3次。 2.多吃黑色食品:因為黑色入腎,如黑桑、黑木耳、黑豆、黑芝麻、黑米、黑魚、烏骨雞等。 3.適當吃自然鹹食品:因為咸入腎,如海魚、海參、海帶、紫菜等。 4.多吃補腎的堅果類食品:如栗子、核桃、腰果等。
❷ 學完中醫五臟養生的感想
一口吃不成胖子
自己多學,「多想、多體會」,才不會被持「中醫無用論」的無知之徒們所擊敗
❸ 中醫講「五色入五臟」,食物顏色與臟腑之間有什麼關系呢
現代人都很講究養生了,有些人通過鍛煉來養生,有些人通過按摩來養生,也有部分人通過食療養生,食療養生就是要結合中醫了,中醫通常都是說五臟六腑,五臟健康了,人才有精神,五臟指的是心、肝、脾、肺、腎,這是人體重要的器官,主要是儲藏精氣。
4,黃色入脾。保護脾胃要多吃黃色的食物,很多脾胃不好的人,吃東西容易積食,可以多吃些菠蘿來緩解,它可以幫助我們消化。此外也可以多吃小米粥,它可以調理因為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腹痛等症狀。
5,黑色入腎。補腎養腎要多吃黑色的食物,黑色的食物可以多吃黑豆,黑米,黑芝麻等。
❹ 養生五味養五臟是哪五味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吃飯是人的第一需求,吃飽肚子,在很長一個時期內都是中國人的一種美好願望,每天能有食物填飽肚子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現在我們國家幾億人已經衣食無憂、生活富足了,剩下的人也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正在不斷改善生活質量。但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會不會因為不良的飲食習慣而導致疾病呢?其實您每天習以為常的飲食喜好,很可能正是自己健康的敵人。
“葯食同源”的理論就是酸、甜、苦、辛、咸五味,各司其職,分別供養五臟六腑,對人體內臟產生各種各樣的作用與變化。
以人的五臟為根本,這是中醫的養生學。中醫講究天、地、人合一,要順其自然。我們在生活中不要違背自然規律,這樣才能健康。
❺ 養生就是保養五臟,這句話正確嗎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有一個永恆不變的熱門話題那就養生。養生的意思是調養、保養自己的身體,增強體質,想要達到延年益壽。其中五臟尤為重要,五臟是維持我們生命活動的中心,所以養生即養五臟這句話是正確的。
從五行上說,五臟對應五行四時,即五臟的強弱與外在變化也有密切關系,強調了人體內外的統一性。所以想要養生,無論是適度的運動或護理,還是通過改變生活習慣、生活環境或者通過飲食來調理身心狀態,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效果,都是在保養五臟。
❻ 人身體的五臟分別在哪個季節養生
春天養肝,夏天養心,秋天養肺,冬天養腎,夏季養脾。
夏季氣溫高,火熱之邪容易對心造成損傷,導致煩躁不安、免疫功能下降等,此時要多注重養心。
由於肺與外界相通,病邪外侵時首當其沖。尤其秋天氣候乾燥,易耗損陰津,進而導致乾咳無痰、口鼻和皮膚乾燥等症狀。
很多熬夜的人第二天臉色發青、氣色很差,就是肝在抗議。尤其在春季,陽氣生發,春氣通肝,此時更該注重休養生息,應「夜卧早起,廣步於庭」,即晚睡一會兒,早起一點,在公園庭院中散散步、踏踏青,都利於養肝。
腎與冬季相通應,若在冬季把腎養好,來年身體才會更強健。
脾與長夏之氣相通,所以長夏養護脾胃正當時,注意不要吃得太多,七分飽即可;避免著涼,不要滿身大汗後吹風;脾喜燥惡濕,可以每天泡泡腳,促進氣血運行,驅除濕氣。
(6)中醫養生的五臟擴展閱讀:
中醫推薦五臟養生最佳食物
1、養脾最好的食物:黃色食品,特別是黃豆,可以是豆漿、豆腐、豆腐乾,都是上等的養脾佳品,當黃豆的蛋白質和米飯一起,就是絕佳的蛋白質。
2、養肝最好的食物:生吃綠色食品,特別是綠豆湯(把綠豆放水裡煮,當水開了以後再煮7-8分鍾,然後喝水,不是我們習慣的把綠豆煮爛,綠豆煮爛後會失去養肝的功效。晚上吃為好。
3、養腎最好的食物:黑色食品,特別是黑豆,黑芝麻,晚上吃為好。
4、養心最好的食物:紅色食品,特別是紅豆,可以是紅豆豆沙包、紅豆粥、紅豆豆漿。早上吃好。
5、養肺最好的食物:白色食品,特別是大白蘿卜,白蘿卜生吃更能養肺。什麼時候吃都好。
❼ 養生:五穀補五臟 五穀雜糧怎樣吃最養生
我們都知道在中醫上經常會提到五行五色五臟等等相對應的食物,那麼五穀也是其中之一,中醫專家說五穀是非常好的營養盛品,對於我們的五臟是非常有好處的。 研究表明,五穀雜糧可養五臟。早在古代就有「一谷補一臟」的說法。中醫認為,五穀不僅可以裹腹,還是五臟食療養生的好食材。 面對每餐都大魚大肉的現代人,平時多吃五穀類食物對於身體健康很有益處,吃五穀類增加纖維素的攝入,加強胃腸道的蠕動能力,排毒效果好。此外,中醫認為五穀可養五臟,日常生活中我們可有針對性地滋補五臟。 早在《黃帝內經·素問》中就提出了「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的飲食調養的原則,同時也說明了五穀雜糧在飲食中的主導地位。其中「五穀」是指稻、麥、黍、稷、菽五種糧食作物。如今,「五穀」已泛指各種谷類、豆類等,俗稱「五穀雜糧」。但「五穀為養」的思想一直沒變,即提倡大家多吃一些五穀雜糧以補益五臟,調養脾胃。那麼如何食用五穀雜糧才能發揮它們最大的養生功效呢? 綠豆補肝 在五穀中,綠豆最滋養肝臟。綠豆因種皮的顏色為青綠色而得名。綠豆是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一般秋季成熟上市。 綠豆含有多種維生素、鈣、磷、鐵等礦物質。它不但具有良好的食用價值,還具有非常好的葯用價值,有「濟世之良谷」的說法。 綠豆的營養價值超高,可以說渾身都是寶。像綠豆粉可以治療瘡腫燙傷;綠豆皮可以明目;綠豆芽可以解酒。夏季常喝綠豆湯,不僅能增加營養,還對腎炎、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腸胃炎、咽喉炎及視力減退等病症有一定的療效。 《黃帝內經》說,肝居東方,其色青,主生發。綠豆味甘、性涼,歸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暑除煩,止渴健胃,利水消腫之功效;主治暑熱煩渴、濕熱泄瀉、水腫腹脹、瘡瘍腫毒等。現代人工作壓力比較大,生活沒有規律,經常熬夜,喝酒、吃肉過多,因此肝易犯升發太過之病,也常犯肝火過旺之病。 常食綠豆粥,可以清肝火,制肝升發太過。有高血脂、高血壓、脂肪肝、發火等症狀的人,更宜常食。另外,綠豆湯中,加入枸杞子、菊花沖泡,常飲,既清肝明目,又養肝血之不足,還可以降血脂、降血壓,治頭暈。 什麼人最適宜吃綠豆食品呢?--中毒者、眼病患者、高血壓患者、水腫患者、紅眼病患者最適合食用。 綠豆雖好,可也不是什麼人都適合的哦,因綠豆性寒涼,素體陽虛、脾胃虛寒、泄瀉者慎食。 綠豆的使用方法很多: 1.綠豆可與大米、小米摻和起來製作干飯、稀飯等主食,也可磨成粉後製作糕點及小吃,比如綠豆糕等; 2.綠豆可製成細沙做餡心; 3.用綠豆熬制的綠豆湯,更是夏季清熱解暑的飲料; 注意事項 1.服葯特別是服溫補葯時不要吃綠豆食品,以免降低葯效; 2.未煮爛的綠豆腥味強烈,食後易惡心、嘔吐; 3.經常在有毒環境下工作或接觸有毒物質的人,應經常食用綠豆來解毒保健。 4、綠豆雖好,由於它屬寒性,所以脾胃虛弱的人不宜多食。 5、綠豆不宜煮得過爛,以免使有機酸和維生素遭遇到破壞,降低清熱解毒功效; 6.綠豆忌用鐵鍋煮。 高粱養肝 中醫認為高粱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動物實驗證明,高粱具有養肝護肝的作用。脾胃虛弱、小兒消化不良者,可取高粱面在鍋中焙黃,然後熬成粥服用,小兒一般一次不超過半兩面,每日3次。 高粱做點心 《紅高粱》曾經讓一代人對高原有一種獨特的情懷,但是或者您怎麼都不會想到,這樣一種粗獷的食物,最適合的吃法竟然是做點心。 高粱米做粥做飯,都顯得略粗糙了一些,但是磨成麵粉做成點心,則細膩營養了很多。高粱米最適合做一種叫高粱粑的點心,就是把高粱米磨成粉後加入泡打粉、白糖、雞蛋和適量水調到黏稠,揉成面團,把高粱面團按平蒸熟,下油鍋稍炸,撒上芝麻即可。 高粱粑對於一些胃腸功能略差的人來說不好消化,可以嘗試做一些高粱羹,比如在做銀耳羹或者玉米羹的時候放上一點點高粱,可以讓原本就很營養的羹湯更增加一些豐潤的口感。 大米潤肺 大米,入脾、胃、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滋陰潤肺、除煩渴的作用。古代養生家還倡導「晨起食粥」以生津液,因此,因肺陰虧虛所致的咳嗽、便秘患者可早晚用大米煮粥服用。經常喝點大米粥有助於津液的生發,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皮膚乾燥等不適。煮粥時若加點梨,效果更好。 小米養脾 點擊圖片查看下一頁 由於小米不需精製,它極好地保存了自身營養成分。小米的營養價值很高,每100克小米含蛋白質9.7克,脂肪1.7克,碳水化合物76.1克。
❽ 中醫認為五臟之內都會有毒素堆積,那麼五臟如何排毒
中醫認為我們的五臟都有毒素,如果五臟有毒素的話,那麼就會表現在我們的身體外部,比如我們的臉上會長痘痘,皮膚暗沉,這些都是由於我們的身體裡面毒素堆積的結果。
第一,吃排毒養顏的葯。現在葯店裡面有很多而且很多都是為女性定製的,因為對於女性來說,如果身體裡面毒素堆積的話,那麼就會影響我們的容貌。其實這些葯物還是有一定作用的,如果吃了這些葯物的話,可以消除我們身體裡面一些毒素。
第四,中醫療法。其實我們平時的拔火罐兒做艾灸這些東西都是可以起到一定的排毒。當我們在拔火罐兒的時候,可以用那個針放血。我們放出來的血可以看到是烏黑的,其實這就是我們身體裡面的毒素被釋放出來。
❾ 中醫調理身體從哪個器官開始
朋友,復沒有你這樣問的,制調理身體不是先某個器官,然後某個器官。人體是統一的整體,每個器官都是同樣重要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如果說重要性,那麼肺脾胃腎是最重要的。肺和脾胃是直接和外界接觸的,最容易生病。俗話說病從口入就是此理。
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水谷之海,腎為先天之本。胃主消化,脾主吸收,脾胃為身體其他器官提供營養物質,脾胃好,身體就強壯。腎主藏精,五臟之精藏於腎,就相當於一個倉庫一樣。就像打仗一樣,糧草斷了,就輸了。所以脾胃和腎是很關鍵的,生活中應注意飲食營養而清淡,少吃辛辣生冷,三餐規律,以免傷了脾胃。外邪侵襲首先是肺,所以平時應注意冷暖,不要感冒。生命在於運動,加強體育鍛煉是最好的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