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醫中葯 > 中醫養生提倡

中醫養生提倡

發布時間:2021-02-05 10:54:25

⑴ 為什麼中醫特別適合養生

中醫是我國從古流傳下來的傳統醫學,時至今日依然是我國重要的醫學治療手段。普通百姓也時常會使用中醫的方法保健養生和治病,以達到長壽的目的。現在大家都懂得防病勝於治病的道理,因此希望通過中醫調理。但是,現今的養生信息良莠不齊,很容易對大眾存在誤導。對於現今存在的養生現象,一位老中醫給出了他的建議,一共有6句話。1、養生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現在電視上有很多養生類節目,一些中老年人會按照節目中的養生專家所說的症狀對號入座,以此得出自己的「診斷」。且不說有很多冒充的「養生專家」,真正的養生專家所說的內容沒錯,但其提出的建議不一定適合每個人。況且,中醫講究望、聞、問、切,通過一套嚴謹的診斷程序才能斷定患者的體質和病因,以此來對症用葯。所以,中老年人群體通過觀看養生節目就自行斷定是不可取的,如果感到自身情況與節目中的養生專家所說的差不多,也先要去正規醫院咨詢醫生之後,再選擇適合的養生或治療的葯方。
2、養生有時要順其自然中醫學的理論基礎是陰陽五行,把人看成形、氣、神的統一,這表達了中醫講究適時而動,順應自然的理念。從古人流傳下來的俗語就能看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反應了養生要順其自然,人的生活習慣也要有一定的規律。生活規律即是養生的基礎。3、治病主要還是需要自我保重,醫生不是萬能的部分人認為,平時生活可以肆意而為不需要保重自身,睡不著就熬夜、想減肥就節食,抽煙喝酒樣樣精通,身體出現問題了就想到找醫生開葯治療。這種完全把健康交給醫生的想法是完全不可取的。因此,平時就需要養成養生保健的想法和習慣,這其實並不難,只要飲食有時,作息有常就可以了。
4、養生主要先從自我調節開始,亂吃補品不可取現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就開始購買許多的補品,希望以此達到延年益壽、身強體健的目的。其實大多數人都搞錯了這點,首先如果飲食不規律、經常不運動、作息混亂、有不良嗜好,無論再如何進補也是無用的。而且,進補也分要分證型,針對每個人不同的體質選擇不同的進補方,還有的人虛不受補,盲目進補反而會給身體造成負擔。5、不要自尋煩惱,保持愉快心情很重要凡事看開,保持精神愉悅是非常重要的。《黃帝內經》中就有「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6、不貪食,懂節制現在很多肥胖患者大部分都是因為管不住嘴,而大多數的疾病都是因肥胖而起。都說「吃飯七分飽,健康活到老」。不要大魚大肉,暴飲暴食。各種營養均衡攝入才可以預防疾病。

中醫養生

其實,如果學中醫養生類知識是運用到自己身上,不需要買那種很大部頭的書,比內如《黃帝內經》等來容強迫自己的。比較好的方法是:自己身上有哪些地方不舒服,就去找些這個方面的書看。個人認為,寫得比較實在、易懂又有中醫內涵的書還是推薦中里巴人的《求醫不如求己》系列。
建議你看的時候,先看目錄。看到自己感興趣的章節,翻去認真看,看完後可以在自己或是在家人身上實踐一下,很快能記住很多的。而且,如果實踐成功,你會越來越感興趣,就會對其它知識也很渴望,慢慢積累了一些經驗,就可以看中醫經典名著啦。

⑶ 中醫提倡的養生觀點有哪些

《黃帝內經》主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說明了內中醫從開容始就把人與社會看作一個整體,並堅持從人與社會的整體上治療並預防疾病。

這種人和自然息息相關的關系也體現在飲食營養方面。早在兩千多年前,古代醫者就認識到,作為自然界產物的「味」對機體臟腑的特定聯系和選擇作用。除此,食物對臟腑尚有「所克」「所制」「所化」等作用。

中醫常根據天人合一的整體營養觀運用食物來達到補虛、瀉實,調整陰陽的目的。自古以來,以養生益壽、防治疾病的古代道、佛、儒、醫、各家學說,無不用人體內部與自然界的協調統一的理論來闡釋人體的生老病死規律,同時也無不用天人相應的法則來制定各種體逸勞作,飲食起居措施,對須臾不可離的飲食內容,以及進食方式方法提倡既要注意全面膳食,同時又主張因時、因地、因人、因病之不同,飲食內容也應有所變化,做到「審因用膳」「辯證用膳」。

⑷ 中醫養生有哪些方法

中醫養生
1、食物養生:
老中醫的順口溜,
可做參照與踐行。
生梨潤肺化痰好,
蘋果止瀉營養高。
黃瓜減肥有成效,
抑制癌症獼猴桃。
番茄補血助容顏,
蓮藕除煩解酒妙。
橘子理氣好化痰,
韭菜補腎暖膝腰。
蘿卜消食除脹氣,
芹菜能治血壓高。
白菜利尿排毒素,
菜花常吃癌症少。
冬瓜消腫有利尿,
綠豆解毒療效高。
木耳搞癌散血淤,
山葯益腎浮腫消。
海帶含碘散淤結,
蘑菇抑制癌細胞。
胡椒驅寒兼除濕,
蔥辣姜湯治感冒。
魚蝦豬蹄補乳汁,
豬肝羊肝明目好。
益腎強腰吃核桃,
健腎補脾吃紅棗。
2、中醫養生源遠流長養生境界是「治未病」
中醫學從《黃帝內經》開始就把養生防病作為主導思想,講「上醫治未病」。「養生」最早見於《莊子•內篇》,所謂「生」,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保養、調養、補養、護養之意。「養生」的內涵,一是如何延長生命的時限,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質量。
3、中醫養生講究四時陰陽,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是自然界的規律。人應該順應大自然的規律,比如,春天的時候,要有一種生發之氣,被發緩形,夜卧早起。冬天不能太張揚、太發散,萬物處於秘藏。中醫養生主張因時、因地、因人而異。中醫養生包括形神共養、協調陰陽、順應自然、飲食調養、謹慎起居、和調臟腑、通暢經絡、節欲保精、益氣調息、動靜適宜等一系列養生原則,而協調平衡是其核心思想。
4、房中養生:男女居室,人之大倫。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人道不可廢者。成年之男女,若長期沒有性生活,對身體也是不利的。但是也要防止另一個極端,這就是縱欲。《黃庭經》曰:「長生至慎房中急,何為死作令神泣?」這方面歷代養生家論述極多,毋用贅言。至於有的人淫樂成性,嗜欲無度,說什麼「寧可花下死,作鬼也風流」,那是咎由自取。漢代枚乘《七發》雲「明眸皓齒,命曰伐性之斧,如戲猛獸之爪牙」。呂純陽詩雲:「二八佳人體如酥,腰間代劍斬愚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裡教君髓骨枯。」這些決非聳人聽聞之語,而應永為警戒的。
5、氣功養生:學會吐納法: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里提出:「納氣有一,吐氣有六。納氣一者,謂吸也;吐氣六者,謂吹、呼、唏、呵、噓、呬,皆出氣也。」吐氣的時候,不能把嘴張得太大,要無聲,長氣,吐完為止。吐氣的時候,根據每個字發音的不同,口型有輕微的變化,吐氣的部位也不同,要把氣出到最長。練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可以達到胎吸。胎兒在母親身體里,雖然沒有呼吸,但也有生命,這就是胎吸。練氣功之前,首先把心定下來,去除一切雜念,進入狀態。按照方法做完氣之後,會發現滿口生津,古書稱「上池之水」,然後把津液咽下去。津液是一種重要的生命物質,不能隨便吐掉,應做到「津常咽」。

⑸ 中醫養生 百科全說

樓主您好,以下是我的回答
歡迎您的採納和追問
健康養生之道:養生應遵循自然規律
時下,養生理論五花八門,或推崇「靜養」,或主張「節欲」,或強調「外補」,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這些雖然都有一定道理,但遵循自然規律,使生命完成自然的過程,方稱得上重要的養生之道。

順其自然是指按照自然的要求,內養其心,外養其形。五穀雜糧,粗茶淡飯,取之自然,正所謂「五穀為養,五畜為益,五果為取,五菜為充」。還要養成健康的生活情趣,提倡飲食有節,合理地安排和選擇膳食,做到飯有定時、食有定量,攝取的各種營養素要保持均衡。

順其自然,還指人體應像自然界那樣不停地運動,正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做到保持經常運動的人,全身的血液循環會得到調整和改善,攝入的氧氣含量高,心肺功能得到加強,也能延緩衰老、防病祛病、強身健體。當然,運動一定要適度,須根據自己的年齡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不間斷地進行,切莫一曝十寒。

順其自然,還要把握自然規律,順應自然規律。不可過於自我加壓,不管競爭如何激烈,誘惑如何多,機遇如何令人心動,都應把腦袋裡的慾望減少一半,適可而止。應盡可能地把自己的內心活動調節到輕松、曠達、舒展、平衡的狀態,學會隨遇而安,避免大喜大悲和激烈的情緒波動,讓自己達觀一點,待別人寬容一點,精神簡約一些。因為心平氣和有助於血脈流暢,恬靜淡泊有助於頤養天年。良好的精神狀態還可以促使機體各器官功能活動協調、代謝有序,從而增強免疫力,減少疾病的發生。誠如馬克思所言:「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葯更能解除身體上的疲勞和痛苦。」

順其自然,是人生的坦然,是對生命的珍惜。它可以使你真正地享受生活,在追求中體驗歡樂,在淡泊中充實自己,順其自然得健康。

⑹ 中醫養生的實質是什麼呢

中醫養生就是調整五臟六腑的,並不像西葯那樣單一的治療一種疾病的,像這樣的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選擇中醫養生,才能徹底治癒好。

⑺ 中醫養生提倡養陰,說「青年當晚婚以待陰氣成長」,這是為什麼誰能從醫學的角度幫我解釋下

「中醫養生提倡養陰」這是哪位大仙說得?中醫養生講究辨證施養、三因施養,因人施養,以和為貴,以不傷為正,綜合起來就是促使機體內外陰平陽秘的一個相對平衡狀態!

⑻ 中醫倡導的養生觀是雙修

中醫的養生觀 
1.防重於治,未老養生的未病思想。  
中醫古典醫著《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觀點。喻示人們從生命開始就要注意養生,才能保健防衰和防病於未然。《淮南子》雲:「良醫者,常治無病之病,故無病;聖人者,常治無患之患,故無患也。」 金元時期朱丹溪亦說:「與其治療於有病之後,不如攝養於先病之前。」人不可能長生不老,也不可能「返老還童」。  
但防止未老先衰延長生命是可以辦到的,這種預防為主的養生思想告訴人們,必須自幼注意養生,平時注意養生,尤其在生命的轉折關頭,尤應高度注意養生。如能持之以恆,即可防衰抗老,預防衰老疾病的發生,這種防病抗衰思想與中國文化中的憂患意識一脈相承,《周易·系辭下》雲:「安不忘危,存不忘亡。」這種注重矛盾轉化、防徽杜漸的辯證哲學思想是中國古哲學的精華 
醫療費用惡性膨脹引發的全球醫療危機,迫使人們對醫學的目的、醫學的核心價值進行深刻的反思。 
1992年WHO組織能力GOM國際研究小組,1996年該小組總結報告明確指出: 
目前醫學的發展是在全世界製造供不起的不公正的醫學。許多國家已經到了可供性的邊緣。 要解決這個根本性的問題,解決這個全球性的醫療危機,必須對醫學的目的作根本性的調整: 把醫學發展的戰略優先從「以治癒疾病為目的的高技術追求」,轉向「預防疾病和損傷,維持和促進健康」。 
只有以「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為首要目的的醫學「才是供得起,因而可持續的醫學」,「才有可能是公平的和公正的醫學」 
20世紀末,當時的法國總統密特朗曾邀請兩年75位諾貝爾得主,以「21世紀的挑戰和希望」為主題,會聚巴黎,並與會後發表《巴黎宣言》: 
好是醫生應該是使人不生病,而不是能把病治好的醫生;醫學不僅是關於疾病的科學,更應該是關於健康的科學。 
這正是兩千年「上工治未病」的現代版,它要求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融合。 
2.天人合一,形神一體的整體觀  
中國傳統哲學十分強調自然界是一個普遍聯系著的整體,提出天人相應,天人感應等思想。認為天地萬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都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聯系,相互依存著的。中醫養生文化中亦體現出這種原則。  
中國傳統醫學為生理—心理—社會—環境相結合的新醫學模式,提供了理論基礎。 身心統一的生命整體觀 
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統一的天人合一論 
中醫養生學主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這里明確把天文、地理、人事作為一整 體看待。人既是自然界的人,又是社會的人。人生活在自然界,又生存在人事社會之中,不能離開社會群體而生存。影響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會和心理的因素,這是自古以來人們已經感覺到了的客觀事實。 
中醫養生從「天人相應」和「七情六慾」等觀點出發,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中去理解和認識 人體的健康和疾病 ,十分重視自然環境和心理因素的作用,並貫穿在病因考查,診斷治療以及保健預防的各個環節中,如強調養生要「順四時而適寒暑」。 
人要與自然和諧相處,與社會和諧相處,也要與疾病和諧相處。 
所謂的和諧就是平衡,不要把疾病當做敵人。要學會適應。做到「帶病延年」。 
3.注意調整陰陽的平衡觀  
《素問·至真要大論》「謹察陰陽之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中醫養生學認為陰陽分別代表人體內相對 的雙方。《內經》說:「生之本,本於陰陽」,說明人的形成和生長發展的規律離不開陰陽。在人體正常生理狀態下,保持陰陽相對平衡,如果出現一方偏衰,或一方偏亢,就會使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亂,出現病理狀態。 
人體養生,無論是飲食起居,精神調攝,自我鍛煉,葯物作用都離不開協調平衡陰陽的宗旨,人的衰老,或為陰虛,或為陽虛,或陰陽俱虛。陰虛則陽亢,陽虛則陰盛,陰盛則陽病,陽盛則陰病。故防治衰老,貴在調和陰陽,使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這說明中國傳統文化注重對稱,強調平衡的哲學根底。  
4.動靜結合的恆動觀  
中國哲學對動靜的辯證關系認識很早,《周易》中就提出「動靜有常」,《呂氏春秋》「流水不腐,戶樞 不蠹」,自然界的物質是不斷運動變化著的,只有運動,才發生變化,只有運動,才產生萬物。中醫認為人的 生命活動,從發生、發展到消亡的全部過程,始終貫穿著一系列內部矛盾運動,這種運動就是升降出入。 
《內經》提出「高下相占,升降相因,而變化矣」。運動是自然規律,也是維持人體健康最基本的因素,生命運動 的規律就是新陳代謝的過程,如果人體的升降出入運動發生障礙就是患病。所以中醫養生學非常重視用運動變化的觀點來指導防病治病。生命在於運動,因為運動是生命存在的特徵,人體的每一個細胞無時無刻不在運動著,只有保持經常運動,才能增進健康,預防疾病,以求延年益壽。  
中國哲學亦有「主靜」說。老子說:「清靜為天下之正」,「不俗以靜」;明蔡清說:「天地之所以長久 者,以其氣運於內而不泄耳,故仁者靜而壽」,中國的道家、佛家思想都是主靜的,禪宗的坐禪,道家氣功都對中國文化影響巨大。中國養生學也受此影響,發展成養生、修身理論,吸收了道家氣功為醫療氣功。  
     這里的「靜」不是絕對的靜止,而是另一種運動形式,運動是絕對的,靜止的相對的,動靜結合,相輔相成,是養生保健之大旨。 

⑼ 關於中醫養生

中醫養生有很多啊,現在很多美容會所都提倡養生,中醫養生主要是調節亞健康這塊的。

閱讀全文

與中醫養生提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博動物醫院在線電話 瀏覽:380
臨淄愛佳寵物醫院 瀏覽:582
蘇泊爾養生壺怎麼樣打開 瀏覽:104
肝轉移的治療方法 瀏覽:845
養生壺如何做現磨咖啡 瀏覽:787
中醫治療失眠能根治嗎 瀏覽:391
望京附近看婦科好的醫院 瀏覽:773
治療葯物依賴的醫院 瀏覽:100
閔行區中醫院地址 瀏覽:543
治療頑固性失眠的葯物 瀏覽:489
石龍人民醫院體檢 瀏覽:507
盛京醫院婦科哪個醫生好 瀏覽:613
甘肅省人民醫院燒傷科 瀏覽:724
老年痴呆嚴重送康復醫院好嗎 瀏覽:185
治療糖尿病陽痿的中葯方 瀏覽:565
汕頭潮陽哪裡有寵物醫院 瀏覽:984
醫院婦科治療儀 瀏覽:758
興義博愛醫院婦科 瀏覽:749
湖北武漢兒童醫院電話 瀏覽:190
最好的傳染病醫院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