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醫「上實下虛」(上熱下寒)的辯證治療方法
實則瀉之,引火下行。虛則補之,溫陽通脈。您要是知道黃元御的氣機運行理論就好了。
羅大論常在電視上侃的肝隨脾升,膽隨胃降。或者找本《四聖心源》看看。就明白了。
2. 中醫體質自測主要是陽虛體質還有點氣虛、氣郁、痰濕,中醫說寒濕。搞不懂。求解原因和怎樣調理。謝謝
本人認為此證應來為血虛感寒,自寒凝血脈所致。
病機分析;四肢為諸陽之本,血虛感寒,陽氣不振,四肢失於溫養,故四肢涼而不溫,這種手腳冰涼,多為趾、指,很少過腕,踝,
發為血之餘,精血充盈,則發密而有光澤,若精血虛少,輕者發黃而無澤,重者須發早白或脫落,
沖為血海,陰血不足,則血海空虛,加上血虛脈道澀滯,不能滑利通暢,故不能應時而下,或前或後。多為月經量少而色淡。
此為個人觀點;如患者舌淡苔白,脈沉細或脈細欲絕則是此證的辨證依據。宜當歸四逆湯加減
3. 陽虛寒濕體質求醫:請問陽虛寒濕,脾胃虛的體質要怎麼調理呢
久坐的人是特別來容易源患痔瘡,你應該糾正過來,別久坐,人只有多運動,才能有好體質;從你的情況看,可以吃補中益氣丸和人參養榮湯調理,推薦答案上的灸療法亦很好,應當取用;可以買艾條溫灸,每次每穴15--30分鍾。平時多做提肛鍛煉。
祝你早早康復,好運連連。
4. 我全身 冒涼風,腰酸背痛!!!中醫診斷是脾腎陽虛(寒濕症)怎麼治療
確實像是金匱腎氣丸證。
5. 請問治脾胃陽虛寒濕重的特效中草葯
你好,適當用點藿香正氣軟膠囊試試吧,平時可以用艾條灸一下肚臍,檢查一段時間會有好轉的。
6. 中醫判別體質 濕寒 / 熱寒 / 陽虛 / 陰虛
你大便有餘且來不硬,說自明你的體內有濕邪,所以你才會感覺多長時間都有餘而且怎麼也擦不幹凈,然後就是說你體資肯定是虛的,你2個月的紅豆薏米粥,不見好轉,中醫有句話叫「體內有濕,緩而難知」,就是說你需要堅持的。
我簡單給你說個方法,在家也可以操作,就是先刮痧(刮膀胱經),然後在出痧嚴重的地方拔火罐(切忌你的時間要控制在10分鍾以內),最後用艾草熏,反復幾個療程看看。
有什麼最新的症狀最好跟我說我再對症下葯。
7. 陽虛型寒濕型失眠如何調理
你好!我是一位中醫愛好者!之前有看過上饒一位中醫寫的<誰說版中醫看病慢>講中醫認識失權眠為不寐,主要原因氣血虛以及氣虛不流暢, 如果程度比較輕,可以睡覺時取自己最易入眠的習慣姿勢,並做舒適與嚮往的想像,加深呼吸,延長呼氣;睡前堅持泡腳,這樣有助於排出體內濕氣,適量運動,運動不宜太大,不然反而影響睡眠,保持心情舒暢,忌惱怒,避免思慮太過,嚴重的話建議是吃中葯調理
8. 寒濕重,陽虛怎麼調理
濕寒重、陽虛,可以用附子乾薑湯,附子15g,乾薑15g、茯苓12g、白術12g,甘草6g,煎煮至少2個小時,2L水煮至600mL,分三次服用/d
9. 中醫辨證的,脾胃虛寒和脾胃寒濕是同一種疾病嗎如果不是,各有什麼不同
不是同一種來疾病:
從治療難源易來講:虛寒病輕易治,寒濕相對難治些,
從病狀診斷來說:虛寒舌苔薄白,舌質淡,脈像沉細或沉緊;寒濕舌苔中心白厚,舌面水分多,有張口欲滴之狀。脈像沉遲或浮滑。《針灸大成》曾有一句話:脈象沉滑,風濕在經絡(也可以理解為表),脈像浮滑,風濕在筋骨(也可以理解為里)。
從治療方法來說,虛寒者,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可用附子理中丸、香砂養胃丸、升陽宜胃湯、補中益氣湯或四君子等,寒濕者,應芳香化濕,可用三仁湯隨症加減等。
總之,脾胃虛寒和脾胃寒濕不是一種疾病,治療理念也不一樣的。供參考
——星南逸人
10. 中醫寒濕治療處方
常服四逆湯:熟附子15g,乾薑20g,炙甘草20g,炒白術30g。
小火熬開後保持沸騰1.5小時,倒出葯汁來分2次飲,堅持服用1月看看效果。